规章制度法律审查表(推荐11篇)
一、重大事项的范围
(一)重大决策:
1、上级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及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
2、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期工作计划;
3、校内机构的增设和撤并、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
4、师资队伍的培训、进修方案或制度;
5、教职工福利费的使用方案和使用情况;
6、教职工考核情况;
7、教职工职称评定;
8、评优、评先工作;
9、分配方案的制订或调整;
10、人事安排;
11、经费预算、决算报告;
(二)重要干部任免:
1、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免;
2、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选拔与任免;
(三)重大项目安排:
1、基建、维修项目的立项;
2、设施设备的采购和更新;
(四)大额度资金使用:
1、1000元以上单件物品的采购;
2、10000元以上基建和维修项目;
3、1000元以上招待费的使用;
二、重大事项的决策形式
(一)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形式为校务会议,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采用集体议事,并以会议决定形式体现集体意志,不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决定。
(二)决定学校重大事项的校务会议,须有法定参会人员的半数以上到会方可举行。
三、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
一)事先个别酝酿做到:(1)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在学校领导成员之间先进行个别酝酿,充分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学校重大问题的初步意见。(2)领导成员分别进一步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加强调查研究,为充分讨论作准备。
(二)会前调查研究重大问题决策在听取意见时实行先党内后党外,先行政后群众的原则,做到:(1)组织党员在支部会议上讨论充分发表意见。(2)在行政会议上进行讨论充分听取中层行政班子成员的意见。(3)在充分讨论的民主基础上学校领导进行研究,统一思想,形成主导性意见,提交校务会议。
(三)会上充分讨论在充分听取了意见并形成主导性意见之后,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做到:(1)召开校务会议讨论,经集体讨论后,校长负责,最终作出决策。(2)对涉及学校改革和发
展的重大问题召开教代会。(3)对每一项重大问题在作出决策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程序。
由于理事会建立在过去的人权委员会的基础之上, 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摆脱委员会的工作模式, 因此联大A/RES/60/251决议对委员会的程序予以肯定和沿用, 只规定理事会成立之后对这些工作方式予以审查。在理事会成立一周年前夕召开的第五届常规会议改变了这一局面, 使理事会真正具有了不同于人权委员会的内容。这次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 它审议了委员会时期的工作方法与特别程序的地位和作用, 制定了普遍定期审查机制的具体规则。2007年6月18日午夜, 第五届常规会议结束, 通过了一系列在全球范围内监督和促进人权的措施, 包括用普遍定期审查机制来检查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的人权状况。这次会议通过的A/HRC5/L.11决议包含了名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体制建设”附件, 该附件载入了人权理事会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所制定的专门适用于理事会本身的具体规则, 内容包括:一、普遍定期审查机制;二、特别程序;三、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四、申诉程序;五、议程和工作方案框架;六、工作方法;七、议事规则。其中, 特别程序[2]和申诉程序继承自委员会;这些规定只是对原有的工作方法进行了优化, 而非改革。咨询委员会是由独立专家组成的智囊团, 职能是为理事会提供专业知识, 主要侧重于研究报告和以调研为基础的咨询意见, 只能为理事会的工作提供建议。[3]
普遍定期审查机制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同时也是理事会与人权委员会的最大区别之处, 寄托了改革者的厚望。简单地说, 这是一个通过全面审查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权状况来促进人权保护的机制, 要求以“客观、透明、非选择性、建设性、非对抗性、非政治化的方式进行”。[3]人权理事会A/HRC/5/L.11决议的第1-33段作出了具体规定, 包括审议的根据、原则与目标、审议周期和顺序、审议的程序和模式、审议的结果、审议活动的后续行动。在2007年9月的第六届常规会议中, 理事会通过了第一轮接受普遍审议的名单。以4年为一个审议周期, 理事会将审议联大的192个会员国的人权状况, 其中每年进行3期, 每期审议16个国家。2009年2月1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查工作组第四轮会议经协商顺利通过中国人权审议报告, 关于此部分内容将在下文论述。普遍定期审查机制把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国的192个会员国都纳入了审查范围, 其“普遍性”由此可见, 理事会意欲改变过去委员会时期不良作风的决心也十分明显。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 人权理事会和普遍定期审查制度正在试图克服原人权委员会的一些缺陷, 但其在实际运作中的效果并非完美。以往人权委员会的一些问题, 如拖延提交报告、资源限制、重叠审议等现象, 同样也有可能在人权理事会和普遍定期审查机制中出现。普遍定期审查制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 对人权委员会因国别议题引发的政治对抗而导致的“信誉危机”问题, 人权理事会虽然创建了“普遍定期审查”机制加以应对, 但还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更好地避免和改正国别议题的缺陷;其次, “普遍定期审查”机制如何避免与联合国其他人权公约机构的职能重叠, 如何不增加缔约国的报告义务, 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办法。[4]
尽管目前的人权理事会和普遍定期审查制度还存在着上述各种问题, 但是这一制度模式本身的建立便已经表现出世界各国对于人权特别是人权监督实施机制的关注, 而这种关注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普遍定期审查制度在监督人权状况、维护基本人权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遍定期审查的基本事实[DB/OL].http://www.ohchr.org.cn/upr_Basic_Facts.html.2009-03—17.
[2]特别程序包括“国别机制”和“专题机制”。人权委员会自1967年初次设立南非问题特别专家工作组以来, 通过派遣特别报告员或工作组对许多似乎显示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境内或领土上的局势进行了调查和监督, 这些调查结果为联合国决策机关的声明和建议提供了依据。这种针对某一国家或领土的程序被称为“国别机制”。1980年人权委员会设立了一个负责审议有关个人的强迫或非自愿失踪问题的工作组, 随后, 以“影响许多国家的大量人口并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为调查对象的“专题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执行这些程序的专家、报告员、特别代表等人员均以独立个人身份进行工作, 不接受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指示。
[3]GA resolution A/RES/60/251, 2006, para.1, 2, 3, 4, 5, 6, 7, 8, 10, 11, 60, 70, 72
填 表 说 明
《辽宁省会计从业资格信息核查登记表》(以下简称《核查表》)逐项内容须填列齐全。
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要与身份证相一致。
2.工作单位名称、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号、单位地址、单位类型,应与所提供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致。无工作单位的持证人员,这些项目可以不填。
3.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从事会计工作岗位要与单位出具的加盖公章证明材料相一致。如出现不一致,应当提示办理人员做进一步核实。
①由于工作调转原因造成从事会计工作时间出现差异的,应由原工作单位出具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证明材料;原单位已经撤销,由现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从其工作履历中提供相关具有证明力的佐证(复印件)及相关说明,可以连续计算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
②从事会计工作岗位是单选项。如果是一人身兼数岗,选择其中主要一项填列。
4.根据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在岗。如果填列为“否”,应同时为其办理离岗备案登记。
5.毕业院校、学历(学位)、毕业日期、所学专业、最高学历要与提供的最高学历证书原件相一致。
①结业证书不能认定其学历和学位。
②毕业时间审核到月。
③如果所学专业是《核查表》所列六个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选择“其他”。
④初中以下和高中学历的人员,所学专业可以不填。
6.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取得时间、取得方式、证书编号要与证书原件相一致。
①在1992年全国实行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后,由财政部、省人事厅以外其他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不能作为资格认定。
②1992年以前取得省人事厅及国家各部委办颁发的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取得方式选择“评审”;1992年(含1992年)以后考试通过国家和省级合格标准,取得财政部和省人事厅颁发的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取得方式选择“考试”。
③ 2002年以前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取得方式为“评审”;2002年(含2002年)以后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取得方式为“考评”。
④2009年以前取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的,取得方式为“评审”;2009年(含2009年)以后取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的,取得方式为“考评”。
⑤选择填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后,必须填列证书编号。
A.财政部颁发的证书,按证书编号页数字填写。
B.省人事厅颁发的证书, 统一按照“(人事厅)+编号”填写,如“(人事厅)0008”;如果没有编号, 统一按照“(人事厅)+取得年份+级次”填写,如“(人事厅)1994中级”。
C.1992年以前由国家各部委办颁发的证书,统一按照“(部委名称)+编号”填写,如“(冶金部)0001”。
⑥无专业技术资格的,选择“无”,取得时间、取得方式、证书编号不填。
7.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要与单位下发的聘任文件或出具的证明材料相一致。
注意:对于行业系统内部评定资格且聘任的,可在此项按所附证明确认级别和聘任时间填列。
8.会计行政职务、聘任时间要与单位下发的聘任文件或证明材料相一致。
①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原则上应由单位提供聘任文件。
②会计主管人员没有聘任文件的,可由单位人事部门出具证明。
③处级会计机构下设科级部门的,“科长”、“副科长”均为“会计主管人员”,如集团公司设财务部,部长、副部长是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部下设的专业科室,如资金科、核算科、资产科,科室负责人为会计主管人员。
④一般会计人员可以其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为聘任时间。
⑤注册会计师、高校会计教学科研人员、不在岗及离岗持证人员,会计行政职务选择“其他”,聘任时间不填。
9.其他执业资格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一致。此项应据实逐一选择,并填写证书号。
10.根据所提供的继续教育证明,核对个人接受继续教育完成情况。
11.按照个人提供的有关部门奖惩文件,核对奖惩单位、文件标题、文件号、奖励内容等。
12.审核持证人员是否做出承诺签名,由单位代办的,代办人是否签名。
建设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地址
邮
编
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
施工单位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设计单位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建设单位意见(盖章):
****年**月**日 注:附专项审查意见。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公示表
建设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序号
工作内容
标准化管理措施 备注 1
管理标准化内容
施工工艺标准化内容
场地建设标准化内容
注:表格由建设单位填写,并在主管质量监督机构网站上公示。
标准化建设临建设施验收表
建设项目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名称
临建设施名称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验收意见(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注:附设计方案及相关影像资料,检查项目、要求、结果由建设单位填写。
(此表一式五份)
首件制总结报告编写格式参考
一、工程概况 首件工程概况。
二、施工组织或人、机、料组成情况
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数量,原材料场地、数量等。
三、工艺总结 包括工艺原理、工艺特点、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控制情况。
四、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情况 包括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控制情况,自检数据分析情况等。
五、首件制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七、结论意见
一、高校处分权的界定
(一) 高校处分权的法律渊源
大学自治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最普遍的价值信念和基本原则之一。但大学自治又不是绝对的, 并非赋予大学对所有校内行政事务完全自主的决定权, 大学只有在处理与大学教学、研究、课程及进修直接有关的行政事务时才享有自治权。因此, 大学自治的范围为:大学在法律范围内并依学术本质享有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四) 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 实施奖励或处分。……”除了《教育法》以上“权利”字样概括提出了“高校处分权”概念外,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3条又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有: (1) 警告; (2) 严重警告; (3) 记过; (4) 留校察看; (5) 开除学籍”。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五种处分形式外, 另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7条规定的在学籍管理当中的退学管理情形。具有强制性和使学生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学籍, 即改变了原有的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在学法律关系”的功能。新的《规定》出台后, 对处分学生的条件和程序做了相关规定, 授予学生陈述、申辩、申诉的权利, 但对于高校实施处分的标准仍然笼统地授予高校。高校往往出于良好愿望, 出台了诸多加强学籍管理, 严肃纪律的规定, 而这些内部规定的设定多不规范, 超出了国家教委的规定范围, 而这些校纪校规却是高校实施处分权的重要依据。
(二) 高校处分权的界定
高校处分权应当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高校对违纪学生所做的处分。从性质上讲, 高校处分权应当是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 学校行使行政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 而非一个内部的处理行为。因此, 它应当有充分的行政救济措施, 在穷尽行政救济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当事人提起司法救济, 且应当具备独立完整的行政救济程序。这就要求立法者在统一的法律法规中对高校行使处分权的性质、标准、处分的权限、程序、救济手段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 高校处分权才是一个完整的, 健全的行政权力。
二、高校处分权的法律依据及考问
(一) 高校处分权的法律依据
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来看, 高校做出处分决定的依据大都是《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各校自己制定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因此, 不可否认高校的这一“处分权”是于法有据的。可是不难发现, 《教育法》作为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本身并没有具体规定高校处分学生的条件与程序, 只是笼统地将该权力授予了高校。如《教育法》第28条、第43条就很原则地规定了学校拥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处分的权利以及受教育者负有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的义务, 至于学校应当如何具体实施该处分则避而不谈。新《规定》第5章具体设定了高校处分规则, 其中, 把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5种罚则, 第5种处罚即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权。
(二) 高校处分权的法律依据中存在的问题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由规章设定开除学籍这种直接影响基本权利的处分罚则, 其位阶较低。立法既然如此, 高校自然名正言顺地将这一点写入本校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从而“合法”地给学生以各种处分。其实, 开除学籍等处分之于学生, 决不亚于吊销营业执照之于企业。为了保障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才可设立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即便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也无资格设立这种处罚;即使在可以给予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情况下, 法律也特别规定了有助于被处罚人充分申辩的听证程序。然而, 令人费解的是,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 高校单凭自己制定的一条校规即可了断我国宪法赋予学生的受教育权。剥夺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 无异于给他的人生涂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
高校实施处分权是管理需要, 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学校在行使处分权时, 应当充分考虑育人目的与管理手段之间的适度比例, 不能因小过而重罚, 罚过不相当, 责过失衡, 应当注重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处分权司法审查的完善
(一) 完善正当程序原则
从目前发生的高校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来看, 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做出的处分是武断的, 既没有告诉学生处分的理由与依据, 也没有认真听取学生的申辩。显然, 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程序公正”的观念与实践相背, 大多数学校在处分学生时有一套自己的程序, 但是这种程序只是学校单方设定的一种内部程序, 其中没有学生的参与, 不反映学生的意志。而针对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决定设置一种听证、复议、起诉等外部程序, 则可以扩大学生作为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性, 保证高校对学生所作的处分决定的公正性。
(二) 完善高校处分权的法律监督措施
在高校的“处分权”本身存有正当性问题时, 加强对该“处分权”的监管无疑很重要。然而, 由于《教育法》规定的疏漏, 事实上造成了法院对高校处分学生事件无从管辖的尴尬局面。倘若学生对高校的处分决定持有异议, 就只能向有关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而学校的处分决定一经做出即刻生效。事实表明, 由于高校与教育部门在人事、资金, 特别是在“管理学生”上的相关性, 教育部门难以真正监管高校的“处分权”, 也难以维护学生的利益。因此, 要从立法上明确授权高校拥有的行政职权。中央与地方应建立良性协调机制, 使各级、各种行政法规作到层次分明, 和谐一致。教育行政部门对各高校自己制定的校规校纪进行定期必要的监管, 使其不至于违反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依法行政, 依法治校, 奠定良好法律基础。
高校处分权行为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制造了个人与学校, 乃至个人与教育行政机关的紧张关系, 郑重地提出了高校处分权的合法性监督问题。在现实中, 这种紧张关系往往不是以申诉渠道或者司法救济渠道的畅通而得以解释, 相反, 现行的救济渠道不但使原告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保护, 而且使得这一教育系统的内部个案变成了棘手的社会问题。高校处分权的监督救济机制在我国的现实中的挫败, 反映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法律救济体制所面临的整体困境。法律的缺失是高校处分权的监督救济机制失灵的关键原因。立法规定高校处分权的基本权利事项, 司法对高校处分权的是否合法的判断, 尤其是对高校处分权行为违法的宣告, 将能够促进教育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因此, 高校处分权监督和学生权利保障就无从谈起。然而, 问题并不止于此。面对在“学生告学校”的高校诉讼潮的冲击下, 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瑕疵渐渐浮现, 而仅仅凭借司法机关的力量是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的。要走出高等教育体制的困境, 除了法律诉讼制度的配合外, 还有赖于一个能够实现依法行政的高等教育体制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校处分权:在合法与侵权之间》.[N].《检察日报》2003年3月3日第5版
[2]《审视高校处分权》.[N].《中国检察日报》2005年1月11日
[3]《谁来监管高校的处分权》.[Z].中广网2003年2月25日
[4]《学校管理VS法律规定》.[Z].中广网2003年1月15日
[5]姜明文:《行政诉讼法》.[M].北大高教出版社
[6]《中国行政法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7]《论司法审查刘大学自治的介入》.[N].《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二期
劳动保障监察书面材料审查用人单位 须提供材料清单
1、用人单位2012《长沙市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表》一式两份;
2、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3、员工劳动合同书(本单位员工人数的10%抽查劳动合同原件,不足5人的用人单位提供全部劳动合同原件备查)及职工名册(应载明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岗位、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起止时间);
4、2012社会保险费基数申报情况;
5、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的民主程序和公示情况)和持证上岗情况(重点检查人力资源岗位);
6、用人单位2011年11、12月份的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工资表及考勤记录(可提供电子档);
7、2011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的会计凭证及明细);
8、2011年休假记录及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情况;
9、劳务派遣机构除以上八项资料外,还应提供派遣单位名册及与其签订的派遣协议复印件;
10、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除前八项资料外,还应提供证照复印件、批准证书复印件、师资花名册、收费情况。
11、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备注:所提供材料中的自制件、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
附件二:
社保登记证号:
长沙市劳动保障监察书面材料审查表
(2012)
单位名称:湖南华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卢廿廿 经济类型:
单位地址:人民路9号939号 填报日期:2012年4月11号
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注:
1、此表一式两份,按规定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审查;
2、此表用蓝黑或者黑色墨水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楚;
3、凡有“是否”栏目,一律如实填写“是”或者“否”;
受理号______________
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含医疗广告成品样件表)
申请日期:年月日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年月日
申请受理号______________
医疗广告成品样件
提交日期:年月日
注:
1、广告成品样件:影视广告提供脚本,平面广告提供小样,广播广告提供文案,网络广告提供页面样件。应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的位置、形式。
2、申请审批时需提交文本书一式二份。广告样件粘贴处加盖骑缝章。核准后,本文书一份审查机关存档,一份交医疗机构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一并作为审定凭证。附件2: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
注:本审查证明原件须与《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审查原件同时使用方具有效力。
(审查机关盖章)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本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正文内容皆为打印,手写无效。
2、医疗机构必须持《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原件向广告刊播媒介或广告刊播代理单位联系广告刊播事宜。
3、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中核定的内容及广告成品样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进行任何改动。医疗广告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医疗广告产成品样件保持一致。
4、发布医疗广告必须标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且足以辨认。
5、医疗广告刊播后十日内,医疗机构将刊登医疗广告的成品样件挂号寄至审查机关备案。
6、本广告审查证明公式网址: 审查机关联系方式:
附件3:
编号
(一)适用法律 《城乡规划法》等
(二)关注要点
1、目标企业是否持有与其项目开发规模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凭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
2、目标企业名下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取得相关审批手续。(1)投资核准手续
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须就其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取得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文件。
(2)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手续:
房地产开发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就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取得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3)规划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应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建设用地审批:
建设项目用地由其核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预审。
3、核查目标企业名下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是否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如尚未取得,应关注取得是否存在障碍。
4、目标企业所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
5、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缴付情况; 关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对出让金缴付的约定。
6、关注土地未按期开工、竣工可能导致的风险。
关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项目开工、竣工期限的约定。
二、矿业企业并购尽职调查关注要点
(一)适用法律 《矿产资源法》等
(二)关注要点
1、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已具备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质。(1)勘察许可证
从事矿产勘查的企业应取得《勘查许可证》。(2)采矿许可证
从事矿产开采的企业应取得《采矿许可证》。
提示:煤炭生产企业的特殊规定
开采煤炭资源的煤矿企业,还须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3)矿产经营许可证
矿企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矿产品,应申请办理《矿产经营许可证》。提示:煤炭生产企业的特殊规定
煤矿企业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应当取得《煤炭经营许可证》。(4)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
由地方政府劳动主管部门管理。
2、资产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采矿权是否已具备转让条件;(1)出让方应具备的条件 投产期限、权属无争议、缴纳相关费用。(2)受让方应具备的条件
符合有关探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3、股权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采矿权是否具备抵押条件 以矿业权进行抵押应满足的条件与矿业权出让的条件相同 提示:矿业权抵押的特殊规定
(1)矿业权人只能以矿业权为其自身债务设定抵押,不得为他人债务设定抵押。
探讨:矿业权人以其合法拥有的矿业权为他人债务提供抵押担保的法律效力。
(2)已出租的矿业权不得设定抵押
4、其他
三、上市公司并购尽职调查关注要点
(一)适用法律法规 《公司法》、《证券法》等
(二)关注要点
1、目标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是否履行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决议程序 关注: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召开程序及披露。
2、上市公司(国有控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是否经国资委批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方案应报国资委审核。
3、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是否经证监会核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需报请证监会核准。
4、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是否取得证监会出具的豁免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的批准。
5、并购方与目标公司是否已经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协议》,所附生效条件的进展情况。
上市公司应与相应发行对象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合同。
6、借款人在并购完成后是否仍保持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为满足监管要求,借款人在并购完成后须保持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
7、上市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是否依照监管部门规定履行了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程序。
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审查表□公务员医疗机构名称:姓名医保编号
一、主要症状及体征:性别□其他表号:101表 No.医院编号:年龄单项检查(治疗)金额主管医师(签名):单位名称自付金额(30%)科别:年 月 日科主任审核:年 月 日
二、已做常规检查及结果:医疗保险办公室意见(盖章):年 月 日
三、诊断:病人(或亲属)意见并签名:年 月 日
四、申请特殊病种、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和部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意见(盖章):
五、治疗计划(方案、疗程):备注:年 月 日说明:
1、特殊病种包括:门诊发生的肿瘤放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肾移植用国产的抗排斥药物三种情况。
课程大纲:
一、贷款的法律审查
贷款法律审查是指银行对拟签订的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书面审查以及在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检查。贷款法律审查应达到以下要求: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手续完备(担保合同审查详见第五章)。所以,贷款法律审查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明、法人代码证、贷款卡(证)等法律文件
审查上述法律文件是否在有效期限内办理年检手续;是否发生内容、名称变更;是否已吊销、注销、声明作废等。
(二)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的真实性
要审查其身份证原件,核实该法定代表人与营业执照上所载明的法定代表人是否相符;该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所规定的有效日期能否保证其签署的与本贷款有关的一切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三)法人及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的真实合法性
要审查法人及法定代表人印章使用是否合法;经办人是否超越职权使用法人公章及法定代表人印章;法人及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是否真实,授权内容、期限、事项是否清楚,授权是否有法律依据;审查法定代表人、经办人身份证号码,核对法人及法定代表人盖章与预留印鉴是否相符;审查有关合同、文件、授权书,是否有法定代表人、经办人签字,合伙组织是否有各合伙人签字盖章,并审查其身份证。个人借款是否有个人签字盖章并审查其身份证。
(四)企业产权是否明晰
审查借款人是否存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的情况。重点审查借款人的财产是否产权清晰,是否存在产权界定不清的情形。
(五)借款人注册资本是否足额到位及其真实性
要审查借款人由谁出资,所占份额为多少,资本金是否到位,权利义务是否明确。贷款偿还责任是由企业法人独立承担、合伙人连带承担、家庭承担还是个人承担。
(六)借款人经营范围、方式是否与贷款用途相符
(七)借款人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审查借款人资产的真实性,包括全部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是否一致;包括净资产情况;固定资产情况,对固定资产中房产、地产应核对产权证书;其他财产情况,要审查其有关原始凭证等。审查借款人负债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故意压低负债或其他欺骗行为。
(八)承包、租赁等经营形式企业的审查
审查借款人章程、合伙协议、承包协议、租赁协议等,了解其经营管理方式;并依据借款人组织形式、合伙协议、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等审查贷款偿还责任是独立承担、合伙人连带承担、家庭承担还是个人承担。特别应当审查发包方与承包方、出租方与租赁方对贷款债务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九)借款人资产抵押、担保情况
主要审查借款人资产是否已被其他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人)抵押。如已设定抵押,留给贷款方抵押的资产是否足以保障贷款安全。借款人是否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是否影响贷款安全。
(十)借款人是否有其他违法行为或成为重大经济案件的被诉人,可能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的。
二、借款合同的订立
(一)要约和承诺
要约、承诺是借款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意思表示的两个阶段。
1.要约。就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合同的主要条款,希望对方接受并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又称订约提议。
借款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借款人向贷款人递交借款申请的行为,即为要约。在其他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约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签订借款合同的要约必须是书面形式,借款合同的要约也只能向特定人(即贷款人)提出。借款申请书作为订立借款合同的书面要约,必须具备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订立根据和主要条款等内容。
2.承诺。是指被要约人(受约方)同意接受要约内容,决定与要约方就要约的内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简单地说,承诺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要约。对要约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或补充的答复都不是承诺,而是一种反要约或新要约。实践中,借款合同的订立往往要经过要约、反要约到最后承诺也即反复蹉商的过程。
(二)借款合同的主要条款
1.借款种类。借款种类是根据借款人所属行业、借款用途、借款期限来确定。
2.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贷款的范围和内容,是借款合同的重要条款。银行依据借款用途,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及信贷政策,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等。借款人必须如实填写借款用途,借款用途不得超出其经营范围。借款人必须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专款专用,否则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3.借款数额。借款数额是合同的标的,特别应注意大、小写的一致。
4.借款利率。借款利率是贷款方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利息数额与所贷出资金金额的比率,借款利率分为年利率,以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以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以万分之几(‰o)表示。贷款利率应根据贷款的种类、用途、期限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利率档次。
5.借款期限。借款期限是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根据借款种类 和借款用途来确定,短期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中长期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6.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方式。还款资金来源,是指借款人可以用于归还贷款的资金取得渠道。按照常规,固定资产贷款还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项目投产后所得税前的新增利润、新增折旧基金等。流动资金贷款因种类繁多,还款资金来源渠道亦较多,在此就不详细列举。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采用何种方式将贷款归还给贷款人。必须在合同中具体注明。如果是分期偿还,要明确载明每次偿还的贷款金额和具体时间。此外,银行最好在合同中约定贷款人按照合同规定收回或提前收回贷款本息,均可直接从借款人账户中扣收。
7.担保条款。担保条款是银行债权实现的重要保障,其目的就是为促使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目前我国银行业已广泛采用担保贷款方式。
8.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借款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9.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它条款。当事人一方提出的,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条款也构成借款合同的内容。
(三)借款合同的签订与生效
借款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借款申请书、有关借款的凭证、协议书和当事人双方同意修改借款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也是借款合同的组成部分。借款合同必须由当事人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的经办人盖章,并加盖法人公章。银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须查验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的真伪和有效期限。
实践中应注意借款合同的生效条件。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有:
1.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即自合同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如保证合同必须经保证人签字盖章之后才能生效。
2.合同自标的物交付之日起生效。如动产质押的,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3.附生效条件(期限)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期限届满)时生效。如果当事人双方约定,合同必须经过公证或鉴证的,只有经过公证或鉴证以后,合同才能生效。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合同自办妥批准或登记等手续之日起生效。
(四)签订借款合同应注意的法律风险
1.关于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条款。银行借款合同大都采用格式条款,银行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向对方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按照《合同法》规定,银行作为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2)本着公平诚信的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格式条款免除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3)手写条款填写要谨慎、准确。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按照上述规定,手写条款的效力要高于印制条款,这就要求银行在增加手写条款时必须谨慎、准确。
2.关于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连接问题。实践中,各商业银行对于借款合同的担保基本上采用了主从分离的借款担保合同。所以,签订合同过程中,主从合同的连结不当,就会到导致主从合同不能统一,借款合同失去有效的担保,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3.注意合同条款的正确填写。履行合同的首要依据是合同的条款。合同中有关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首先按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确定,即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按照合同的条款和目的予以解释,仍不能确定的,按照法律规定确定。这种情况下,对银行往往是不利的。例如《合同法》205条规定,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本法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1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1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实际上变成了利随本清或者按年计息的贷款,增加了利息清收的难度。
4.注意避免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法》中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没有履行依据诚实信用所应负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前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即为缔约过失责任。
构成缔约过失的情况包括:当事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如一方未尽通知、协助等义务,增加了另一方的缔约成本而造成财产损失。
(一)借款合同的变更
借款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以前,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修改或补充的协议。借款合同的变更主要涉及到借款种类、借款用途、数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的变更。借款合同当事人对变更内容协商达成一致时,就可以变更借款合同。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无正当理由擅自变更借款合同内容,将构成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由于合同变更必须经双方协商,所以在协议未达成以前,原借款合同关系仍然有效,应继续履行原借款合同。如果当事人对借款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未变更。而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借款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借贷双方变更合同时应依规定办理,借款合同的变更才有效。
借款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分为两种:一是提前还款,二是贷款展期。《合同法》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应当在还款日期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为了保证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贷款通则》对展期作了限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短期贷款(1年以下〈含1年〉)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 下〈含5年〉);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5年以上的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
(二)借款合同的解除
借款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使借款合同关系自始消灭。借款合同的解除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
1.约定解除。是指借款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其约定或行使约定的解除权而导致借款合同的解除。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合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另一种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即享有解除权,可行使解除权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约定解除的内容以及行使方式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但是必须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2.法定解除。是指借款合同有效成立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履行完毕以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而使借款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借款合同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1)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按照约定解除合同;(2)因不可抗力致使借款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3)在借款期限届满前,借款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贷款人可以解除合同;(4)在借款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义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5)借款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借款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能够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借款合同的解除并不影响当事人一方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四、贷款的发放
借款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就宣告合同生效(双方约定办理公证的除外),各方就必须遵守合同的约定条款。借款合同签字盖章之后,银行就要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期发放贷款。贷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期发放贷款的,应偿付违约金。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用款的,也应偿付违约金。
(一)银行必须按时足额发放贷款
银行是借款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银行作为贷款人,其义务是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发放贷款。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存在着迟延发放贷款和不足额发放贷款的现象。尤其是在先签合同后审批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这些都属于违约行为,银行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严禁贴水贷款
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中,对于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的贷款,习惯上称之为贴水贷款。如,银行借给企业100万元,约定利率为年利5.3%。在发放贷款时,贷款人就预先扣除利息5万元。将剩余的95万元支付给借款人。实际上借款人只是贷了95万元的本金,却是按照100万元的本金来收取利息。《合同法》规定,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三)注意行使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又称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在互负履行义务的双务合同中,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覆行义务,或有不能履行义务的可能时,在对方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履行合同。
贷款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会同后,在未发放贷款或发放了部分贷款时,发现借款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偿还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此时,商业银行可行使不安抗辩权,在对方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暂停向借款人放款。
行使不安抗辩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双方当事人的债务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产生;(2)必须是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才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3)须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不能对等给付的危险。
行使不安抗辩权应当注意,必须要取得相应的证据,才能停止借款合同的履行,否则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银行停止发放贷款应当履行两项义务:一是通知义务,即将停止发放贷款的事实、理由及时告诉借款人;二是借款人提供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即继续按约发放贷款。银行停止发放贷款后,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银行可以解除借款合同。
学习思考题:
1.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2.贷款发放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3.贷后检查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4.在依法收贷工作中银行应如何行使《合同法》赋予的几种特殊权利。
第2章 基本方法和要点
第六条合同起草、审查和修改的逻辑
(一)大前提——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背景材料、合同目的、交易情况以及利益诉求等;
(二)小前提——查阅合同所涉事项全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国际惯例、有关合同范本;
(三)结论——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对比调整推出合同的草稿、审核意见或修改建议。
第七条合同起草、审核、修改的要点
(一)审“主体”,审彼方又看己方甚至涉及的第三人,审核合同主体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具备特定的专业资质和专门许可,还可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等;
(二)审“方式”,审合同是否需以招标、拍卖等特殊的方式缔结,尤其是建设工程发包、市政特许经营、国有资产转让、上市公司收购和政府采购等都可能涉及特殊的签订方式。
(三)审“意思”,审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防止信息传递发生的扭曲或衰竭,要了解合同当事人的最真实的想法,能否满足当事人交易需求,看合同主体的意思表示是否失真;
(四)审“标的”,审交易标的是否合法,交易标的的交易是否处于受限状态,对标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引用是否到位,尤其是对标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是否全面、精准;
(五)审“支付”,审核支付方式如货币、易货等细节,总价、单价、价格构成、支付方式、支付步骤、账户等是否明确;
(六)审“财税”,合同与税法直接挂钩,税收是合同的成本之一,应当充分评估合同的约定和履行对合同税收的影响;
(七)审“时空”,审核合同履行中支付、给付等时间上的要求(起止、阶段、期限、期日)是否明确,时间衔接是否无冲突,是否符合法定的期限要求,履行的标的物所在地、提货地、送货地、路线、空间界限或范围是否明确;
(八)审“权利”,审权利是否合理对等无遗漏,尤其是关注是否存在主要权利被对方排除,看有关弃权或豁免条款是否适当,是否遗漏重要的权利等;
(九)审“义务”,审义务和责任是否合理对等或无遗漏,尤其是关注义务是否为彼此接受,是否存在责任不合理排除和责任不合理加重的情形,是否遗漏重要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抗力条款是否范围适当或公平等;
(十)审“框架”,审合同框架是否对交易主体、内容、方式等进行锁定、交易可能现象的预测是否完备,是否存在致命的结构遗漏,合同之间或条款之间、章节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十一)审“特殊”,审核其中的除外条款、例外情形是否严谨,保证、抵押、质押等条款是否严谨,保密、知识产权等特殊条款是否有遗漏,是否存在垄断、不正当竞争或变相商业贿赂,是否违反银行、证券、信托等的特殊监管政策;
(十二)审“风险”,审合同存在哪些风险,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或不可控制的风险,看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以及能否奏效;
(十三)审“纠纷”,审核潜在的纠纷预测是否全面,违约责任是否对应潜在的违约形态,违约责任形式是否可操作,是否足以挽回损失,纠纷解决方式是否明确,关于诉讼或仲裁管辖是否存在无效情形的问题;
(十四)审“手续”,合同签订是否取得应有的行政许可、登记或者备案,合同的签订是否按照章程的要求经有关决策机构同意,签字、盖章是否完备,协助、条件提供、交接验收手续是否明晰,授权人签名、授权书内容等是否完整有效;
(十五)审“效力”,看合同整体上的能否保证其有效性,合同的效力所附带的期限和条件是否适当;
(十六)审“涉外”,涉外合同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留意和特殊处理;
(十七)审“关联”,是否属于关联交易情形,属于关联交易的是否符合关联交易的限制,合伙人同本合伙企业交易是否符合合伙协议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等;
(十八)审“文字”,需使用确切的词语,数字是否精确,是否有错别字,字句是否有歧义,文本是否美观简洁。
第八条合同的灵魂
合同起草、审核及修改的灵魂是合同能否满足供求关系、以及供求平衡的需要的权利和义务的设计。
第三章 合同的标准、审核原则及方法 第九条合同的判断标准
一份上好的合同应当是目的正当,内容严谨、形式明晰和程序有效,各方权利与义务关系均衡,具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结构合理,体例适用。
第十条审核合同的基本原则
起草、审核和修改应当坚持的原则:合法有效原则、简洁明确原则、对等平衡原则。
第十一条审核合同的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法律分析与法外分析法、当下分析与预测分析法、合作分析与破裂分析法、相似与对比分析法、学术分析与实证分析法、合同软件和借用外脑法等等。
第四章西式合同要素的借鉴及新式合同样板条款的援用
第十二条西式合同要素的借鉴
欧美式合同基本条款一般如下:
(一)主体条款
主体部分,说明合同主体的设立、类型、性质、主管和注册登记等情况。
主体条款有利于说明合同各方为有效存续的主体,可作为合同主体。
注:必要时应进行尽职调查,就交易中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事项的财务、法律等事项,由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机构,进行的审慎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包括环保、重大合同、重大诉讼、主要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情况。调查深度根据需要和条件确定。
(二)引言条款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合同签订的背景,各方缔约的目的或合同各方签订合同的主要目标或重要设想。
注:引言条款有利于合同阅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合同签订的背景,与其他合同或事件的关系,能够让阅读者清楚地理解合同签订各方的意图。
(三)合同内容条款,包括:
1.定义或名词解释条款;
2.陈述与保证条款(欧美交易十分重视陈述和保证条款);
3.各方义务条款。各方的义务条款是合同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当事人义务的具体内容;合同履行的时空
要求;合同履行的质量标准;履行方式,如运输条款,包括运输安排与运费负担。
4.价格及支付条件条款:特别是保险、税收、规费、代缴代扣的负担。
5.合同有效期条款。
6.合同的解除、终止条款。
7.保密及知识产权条款。
(四)违约或损害赔偿条款:违约包括主观不履行、客观履行不能、履行不适当。包括在第三者对合同提出权利主张时,另一缔约方应当承担的责任。
(五)责任限制条款
1.责任的限制,主要是违约或损害赔偿总额的限制。
2.责任产生条件:是根本违约还是一般违约等。
(六)其他条款。不能纳入其他条款的一些必要的条款。
(七)签名、盖章。
一份欧美的合同少则数十页,多则上百页,每个合同性质种类不同在条款上有较大差异。
起草、审查或修改合同时借鉴欧美的合同应当本着实用性的原则,考虑我国的法律、合同习惯、交易实况等的情况下完成本土化的过程,避免盲目照抄照搬。
第十三条样板条款的援用
样板条款是指种类性质不同的合同中常常都可被援引其中,且差异不大的一些条款。以下是常见重要样板条款:
(一)法律选择:本合同适用中国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规章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争议解决费用的约定,一般约定胜诉方为实现债权的合理的其它费用支出最终由败诉方负担,如律师代理费及取证等费用;
(三)通知及送达约定(略);
(四)合同修订(略);
(五)合同完整性条款:本合同与任何在合同签署之前产生的相关广告、信函、谈判、会议纪要文件或招投标、意向书等其他法律文件与本合同发生冲突的,以本合同为准;
(六)效力瑕疵约定,一般指当合同全部内容或合同部分内容的法律效力有障碍时如何适用的约定;
(七)实质期间约定,在此实质期间之后的任何履行行为,都会被看作是完全违约或没有必要,或认定为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促成解约;
(八)专门对接联系人员的制定以及为履行合同专业人员指派条款(略);
(九)必要措施设计和担保(略);
(十)争议解决方式及争议管辖地(略);
(十一)合同当事人授权及签署说明(略);
(十二)不可抗力条款和免责条款(略);
上述样板条款也是针对不同种类的合同存在的共同性列举,同一种类的合同往往也有一些可经常套用的样板条款。
样板条款的援用应当考虑其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及其条款的周延性,同样不应盲目照搬。
第五章合同起草审核的准备 第十四条合同起草审核前的准备
合同起草审核前一般应完成以下工作,为合同的起草审核奠定基础:
(一)要求委托人提供起草或审核合同的相关基础资料,介绍相关基本信息由委托人通过当面口述或电话,递交书面材料或者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商务要点等合同必要的相关资料和说明相关情况,以便起草或者审核合同。一定要听取或询问委托人最关注或担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委托人比律师对此更直接更敏感。
(二)了解合同签订的真实目的和签订背景
明确合同目的,揣摩合同各方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性质及合同的准确名称,列举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着手起草或审查合同之前,在委托人提交相关材料的同时或之后,应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面谈或参与谈判的形式,摸清当事人拟签合同的动机和目的。
实践中,意思传达往往过于局限或合同起草审核原材料十分有限,合同起草人或审核人掌握的信息的缺乏和偏差导致合同设计的偏差。
(三)拟订合同提纲,敲定合同审核要点
列出合同交易的要点,即合同的清单、目录或概述,弄清合同有哪些重点、难点。要尽可能预见到许多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要能清楚地描述发生这些情况的应对解决办法,要专门查询了解专业情况,必要的情况向有关专业人士或部门咨询。
(四)搜集辅助文本和资料,使用合同生成软件
包括查找类似的合同和示范文本。找到此前保留的过去的交易记录或者是类似合同或类似的典型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时,可以把这些范本或者通过合同生成软件初步生成的文本当作原始资料或框架,利用其中某些典型的条款和措词。
网络搜索的引擎主要有baidu、google、yahoo、sogou等。网络信息检索的要注意技巧,要选择核实的检索词,要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适用短语检索进行精确匹配,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高级检索功能。
(五)查找相关法律规定,类似案例、论文等资料
应根据法律规定乃至学术研究、案例研究梳理各方权利义务等相关法律问题。尤其是案例,可从中发现纠纷的类型和隐患。
平时就应当注重筛选、加工、存储以便使用相关法律信息。
(六)初步判断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审核“限定框架,后定细节”。合同有效性问题具体分为:1)合同主体合法,2)合同目的合法,3)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及程序合法。
合同的合法有效性是首要的,如发现拟起草或审核以及修改的合同存在合法性或效力问题,应当暂停细节审核。
判断合同合法性和效力,除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外,还要注意一些特别法的规定,尤其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当强制性、禁止性的规定以及合同效力取消的规定。
第六章起草、审核或修改合同的具体操作指引 第十五条合同性质界定准确
(一)对合同的性质进行确认或归类,划分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格外关注意一类性质合同的特殊性。
(二)合同名称与合同性质应一致。现实中有的合同名称非常简单,如“协议书”或“合同书”,如属于有名合同或可以在名称中确定性质的,最好在合同的标题“名称”直接体现合同的性质。有必要甚至可在合同中专门说明合同的性质。
第十六条合同主体资格有效
(一)合同的主体各方一般应是具备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民事主体,尤其是具备独立的责任能力。
企业的分支机构领取了营业执照的,可以在营业执照核定的范围内以分公司的名义签订合同,分支机构先以自己的财产先行担责,不足的部分由母公司或开办单位承担。
(二)对须要合同一方或各方主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得到行政许可才可从事的合同行为,相关签约方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或得到行政许可。注意,资质是不可以借用也不是企业联盟或企业集团内部的各企业可以共享的。如: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或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三)要注意审核负责签订合同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已取得相应的合法授权,以防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限订立合同。
关于合同主体可参见《确定民事主体、诉讼主体和责任主体法律指引》。
第十七条合同标的描述明确
合同标的实际是合同权利义务的核心,合同标的最能体现合同性质,要单独写明“合的标的”,以明了合同交易的具体内容。对“合同标的”的描述务要“准确、简练、清晰”,切忌用语含混不清、意思模棱两可。“合同标的”条款能更好地界定合同的性质,对合同的标的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属性的描述,要有权利属性的说明,要有标准或规范的框定。
第十八条合同义务责任分担合理
应当避免起草“义务多、责任重、权利少”或“权利多、义务少的、责任轻”这类“一边倒”的合同,忌讳“霸王条款”,否则另一方可能以该合同违背公平原则提出撤销合同的诉求,或者导致交易破产,合作关系中断。若不考虑合同相对方的利益或者不注意合同的平衡性,则是蹩脚的合同文本。
第十九条合同履行条款可操作
合同可操作性是合同得以有效利用、完成交易和实现利益均衡的具体保证,是合同的灵魂,实践中,大量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如对合同各方权利的规定过于抽象原则,对合同各方的义务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没有违约责任条款或对违约责任一笔带过。只有各方权利义务规定得清清楚楚(时空等各个维度上的可可操作性),违约责任非常详尽,名词、短语通过定义、界定、解释不容易产生歧义、误解和扯皮。
第二十条合同交易给付安全
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一些企业组织的信用真是不敢恭维,虚假称述、隐瞒等一定程度的合同欺诈是再正常不过了,防止合同欺诈或能够保障交易顺利实现的条款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应当注意审核如当事人选择的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条款(含票据结算)、合同履行的担保条款(定金、保证等)等是否存在不符合实际或无法保证交易安全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合同权利可充分救济
信用危机是合同潜藏的最大威胁。法律对合同权利的救济重要依据就是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或赔偿金条款。在起草或审核合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合同纠纷发生概率、纠纷种类、后果及解决办法,在合同中尽可能将将与权利义务条款对应的违约责任条款约定清楚,还得尽量详尽,使各方违约责任与其义务相一致并落到实处。违约责任有迟延履行(行为给付迟延、报酬或价款给付迟延)、瑕疵履行(履约不完整、不准确、不合约定等)、不履行(包括预期违约和履行不能)。
第二十二条违约或赔偿可明确计算
违约金条款指约定不同违约情形下具体违约金额计算方法,赔偿金条款指约定不同情形下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择,选择约定违约金的可以在没有明显损失的情况下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但赔偿金则应以损失发生为依据;确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以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参照,需要与实际损失挂钩(违约金畸高畸低的可以请求法院调整),但考虑适当的惩罚性。双方承担的违约责任应当对等,要公平合理。建议约定“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实际造成的损失(直接和间接损失的),损失方有权追加补偿”。
如合同中没有明确违约金或赔偿金的计算,裁判机构只能根据损失的举证情况进行判决或者酌定,这极易发生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腐败情形。不履约、履约不能,迟延履约或履约不合格的具体违约或赔偿责任,国家均无明确的赔偿计算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251号)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2000年修改)实际不能操作,故参照利率计算迟延违约金条款的务必核实其可计算性。在合同中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计算,应注意“损失赔偿可预知”限制,应充分列举说明损失,以使潜在的违约方预期损失。
第二十三条合同签订方式有效
合同签订方式有特殊方式要求的主要指招标投标或其他形式的竞价交易,相关的法律和部门规章主要包括《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招标投标法》第三条第一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国家计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发布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规定本地区必须进行招标的具体范围的规模标准,但不得缩小本规定确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认定无效。虽然无效但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可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
第二十四条合同纠纷解决条款便利
(一)诉讼与仲裁的选择
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的除外。
(二)仲裁
仲裁方式解决、仲裁机构的选择应当单一,仲裁机构的名称应当准确唯一。
1)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当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
2)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视为未约定仲裁机构,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者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除外。
3)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4)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仲裁且该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的,该仲裁机构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5)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6)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样本条款如下:“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仲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三)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诉讼法中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此必须作出确定的、单一的选择,用词要与法律规定一致。不能超出上述五种法院,不能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管辖法院,否则导致约定无效。
在签订合同时,最好事先确定管辖法院,为争取管辖法院的便利奠定基础。在合同中占主动的一方可以尽量选择便于诉讼的法院,如双方就此相持不下的,最好约定为“任何一方作为原告起诉的,有权在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确定管辖地的方式实际上包括不约定的方式实现,可根据不同合同纠纷管辖地的特殊规定,通过不明确约定管辖地的方式实现预期的管辖归属。
第二十五条合同框架结构周延
在拟订的合同提纲或审核要点基础上,为合同建立架构。合同架构是指合同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组成部分的构成、排列、组合和搭配。除了封面和目录,合同通常由首部、内容、结尾三部分组成。
(一)完整的首部,一般包括标题、合同编号、各方当事人名称基本情况等;
如果是自然人或个人独资企业,要写清姓名、家庭住址、民族、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及其他身份信息等;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要写清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银行帐号、联系电话等。尤其是面对新客户或初次交易的,务必要考虑交易对方的履行合同能力、信用情况等,查看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不能轻信名片、介绍信、工作证、公章、授权委托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证件,还可以到公司注册地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工商查询。
为便于合同表达和阅读,一般要在合同的第一段为各方设定一个别称或简称,如:将某公司简称为“甲方”或
“Part A”。谨慎使用法定术语作为双方当事人的别称或简称(如发包方、承揽人等)。
(二)详尽的内容,一般包括签订合同的依据和目的(常见的背景语和引述语)、签订方式(招投标、拍卖等)、保证与陈述、合同标的(物、技术、服务或工程等)、数量和质量、验收标准或要求、价款或酬金、费用负担、结算或支付、履行和交割、地点和期限(起止及进度)、违约或赔偿、生效及终止、不可抗力、争议及解决、仲裁及律师费用负担、法律适用、售后与保修、保密与竞业、担保或保险、知识产权、权利放弃、权利转让、继承者和受让人、变更修订、全部协议(常见的取代条款或完整性条款)、未尽事宜或特殊条款、通知、合同正副本份数及保存、附件补充等;
(三)完满的结尾,一般包括签约单位盖章及签约单位授权代表签字、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等。
上述内容条款主要指常规的买卖合同(买卖合同是合同之母),实践中买卖合同严格罗列上述细节的并不多见,不同种类的合同条款差异很大,有的合同各方面的内容都要涉及,有的合同力求简要,有的合同必备条款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要求的,应根据特殊需要设置特殊条款。
第二十六条合同编排层次分明
合同编排一般是指合同章、节、条、款、项排列布局形式。
最为严谨的合同采取“章、节、条、款、项”,结构层次的序号按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顺序排列。或者按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1.1.1”顺序排列。合同体例既要视委托人要求和委托人情况而定,又要与合同所涉事项、金额、履行方式、有效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相一致,即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非千篇一律。
按逻辑顺序列出合同段落的标题词。合同的段落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参照《合同法》第12条对合同内容的规定,这些标题词要力求总结出每个段落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合同条款的顺序一般遵循“先铺垫后正文、先重要后次要、先一般后特殊、先早后晚、先实体后程序”。
背景语一般是指放在合同主要内容前面的“鉴于或根据”条款,书写这类条款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合同的来龙去脉。引述语接着背景语,引述语往往是声明合同签订的法律依据、合同双方自愿平等签署等内容。
一般拟订者习惯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分散在合同各条款中,如果合同比较简单采取分散约定无妨,如合同复杂则适宜区分功能板块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约定的方式,即采取专章的形式对各方不同种类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然后编排与各方对权义对应的保证和承诺,紧接着就是违约责任条款。
合同编排体例往往取决于合同草拟者的个人习惯、经验和对合同所涉事项的精湛理解乃至其心情和态度,在合同体例和用语本身的多样性的情况下无所谓孰优孰劣。
第二十七条合同内容协调一致
在起草或审核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内容的前后一致性,包括不同条款之间的一致,不同合同之间的一致,主合同和从合同的一致,正文和副本的一致,合同与附件的一致,合同与实际情况一致,用词的一致,在文法和标点符号上保持一致。合同要逻辑严谨、前后一致,不能前后内容相互矛盾不一,否则让人无所适从。还应注意对合同前后内容产生矛盾或冲突时的处理原则作出约定。
第二十八条合同语言文字合规
(一)在起草、审核、修改合同时,尽可能地使用共同认可的一些规范性的法律用语,以避免理解歧义。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语要解释,非量化或定性的专业词语要进行定义。要勤于解释合同中的术语和概念,最好在首次使用具体的某个术语时要下定义。
(二)合同主体简称必须在合同开头部分有提示,注意避免合同主体较多时发生混淆。
(三)数字时要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即大小写并用,并且要注明大小写不一致时以大写为准,而且要有准确的量词。
(四)合同用词最好不要使用非精确性的形容词,如 “优良的”、“完整的”、“严重的”、“重大的”、“合理的”等等。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副词如“左右”、“大约”、“相当”、“等等”。另外要谨慎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一词。
(五)要避免一些文字混淆或引起的法律混淆,如“成立”与“生效”、“预约意向”与“本合同”不分,“违约金”与“赔偿金”混淆等。避免在合同重用模愣两可的词句或多义词。
(六)合同中的相关性条款内容应当集中,最好不要分散,一般也不要就同一内容在合同重复中陈述或反复强调。
(七)尽量用主动语态而不用被动语态。尽量使用短句,要精练、清晰、直接而准确,不要自己造词。
(八)尽量假设合同的读者是一个受过一般教育的门外汉,且对此事毫不知情,撰写合同时要考虑让第三方能够读懂。
(九)尽量不要使用外语,必须使用中英文文本的,应尽量争取约定以中文为准,避免加剧汉语在涉外交易中不必要的衰退。
第二十九条合同印装签章规范
合同适宜采用A4纸激光打印机打印,左侧装订,字体和排版应当美观大方,符合习惯,避免照搬国外的排版。
一般情况下,签字和盖章最好要同时具备,防止出现未盖章只有经办人签字,或无签字只有公章被以印章丢失被盗等理由摆脱责任等情形的出现。签字包括营业执照记载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署,或者由授权委托书载明的代理人,或者由双方接洽的经办人签署,签字为了避手写的难以辨认,手签的姓名和打印的印刷体姓名同时具备,至少应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字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双方要在每页合同上签字或者加盖骑缝章。
合同签订各方的时间地点应当具备,最好是打印签订日期,避免出现合同日期空白。如果双方在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签订的合同,则建议将时间和地点作为合同的一个条款放在合同尾部或首部。如果约定合同签订地法院为诉讼管辖法院的,合同各方尤其应当注意合同的签订时间和地点的约定。
第七章合同约定不完整的救济和推定
第三十条合同完整性方面常见问题
合同条款不具备,遗留了合同履行的空白点,假设未尽量穷尽,实体及步骤、程序方面有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遗漏。对合同约定不明确部分,法律出于交易秩序稳定的考虑一般会规定有约定不明情形下的推定,因此,必须查找相关规定确定是否存在因“约定不明”而发生对某一方的严重不利因素或影响。
第三十一条合同法关于约定不明的补救性或推定性规定
《合同法》规定,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上述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有些事项可能是故意不去约定,如此做法可能对己方有利,或者基于此等不约定事项并不重要。
第三十二条其他法律关于补救的规定
需要留意的此类规定往往基于“没约定”、“没有约定”、“无约定”、“未作约定”、“约定不明”、“约定不清”等前提,规定法律效果的,如《拍卖法》第二十九条、第五十六条,《物权法》第十五条、第八十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四十一条,《公司法》第四十二条,《票据法》第五十九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五十二条,《保险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三十七条,《担保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七十五条,《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4条,《合伙企业法》第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八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合同法》第七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三
十九、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百五十六条、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五十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三百一十条、第三百一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七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等等。
第八章合同忌讳
第三十三条合同审查禁忌
1)忌不能确保交易合法,或交易违法成本太大;
2)忌交易风险不可控,己方权益缺乏保障;
3)忌不能保证己方实现交易目的,不能满足己方需要;
4)忌未核查对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身份证件以及资质,未核查对方年检情况、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影响合同的相关情况;
5)忌权利义务、违约认定缺乏足够的简易的可识别性,指向不明确;
6)忌权利义务不明确,权利义务等内容重叠交叉,条款间冲突或叠加产生歧义;
7)忌合同权利义务一边倒,使用霸道的格式条款或霸王合同;
8)忌合同名称与性质不符,引起对合同性质误解;
9)忌违反法律对标的物的特殊限制;
10)忌附件未将正文中的权利义务补充、细化;
11)忌合同变数测估或假设范围过窄或深度不够严谨;
12)忌引用的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失效或过时;
13)忌无针对交易特有风险而设立特别的风控条款;
14)忌无根据违约特点而设立的特别的违约责任条款;
15)忌无根据标的特性而设立的性特别的标的描述条款;
16)忌无根据交易对象的特点而设立特别的主体限定条款;
17)忌无争议解决方式或地点以及费用负担的解决条款。
18)忌背景条款或附随义务条款不完备;
19)忌未充分考虑地方的政策规定和实际操作;
20)忌合同约定性义务改变法定强制性义务;
21)忌留有违约借口或机会,或为逃避责任留有活口;
22)忌未取得行政许可,未办理备案或登记;
23)忌协调联络机制存在引发相互扯皮的可能;
24)忌条款间冲突及衔接不当,或根本无可衔接;
25)忌权责、时空等范围界限的模糊不精确;
26)忌违反规定的合同缔结方式,未依法采取招标等方式;
27)忌未取得共有权人或优先权人等利害第三人的同意或通知第三人;
28)忌未取得交易对象章程或合伙协议等规定的内部决策机构的同意;
29)忌合同章节、条款、功能模块划分不合理;
30)忌无任何不同层级的标题,未形成清晰合理的标题体系,标题不便于识别;
31)忌主体不明、指代不明;
32)忌用语不专业不规范,表述不精确,表述方法不简练。
33)忌语体不正确、标点符号不规范;
34)忌程度表示难以客观衡量或量化;
35)忌内涵、外延不当,表达不精确,有多种可能的理解;
36)忌字体、字号、字距、行距不合理,打印装帧不美观、不大方;
37)忌送审人、法律初审、法律复核衔接不当,或法律审与技术审、财务审缺乏沟通;
38)忌将合同审核时间浪费却催促合同审核人紧急审核;
39)忌缺乏法律分析的整体观,未作出综合与完全的法律判断;
40)忌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或过于细抠文字;
41)忌本可使用中文的情况却使用外文;
42)忌对合同的重要性陷入严重忽视或极端依赖。
43)忌迷信西式或港台合同,照搬西式合同或外文的直译文本;
44)忌没有实际法律意义的条款,玩文字游戏,陷入繁杂,废话太多;
45)忌只顾埋头找范本模仿,不自行起草;
46)忌审核意见只是指出合同存在的问题,而未对此作解释,也未提出明确的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47)忌版面难看,编排小气,条款排列组合不合理,不便阅读查找或引述。
48)忌只顾蒙头审查合同,而不了解合同当事人的真正需求,不能围绕缔约目的或当事人的意图和关注的主要内容;
49)忌审核者合同审核意见书不规范,不及时整理工作底稿;
50)忌因审核意见非必要性地导致交易或合同谈判失败,或过于追求严密性致合同谈判成本增加;
51)忌未充分考虑合同签订后的变更可能性;
52)忌未明确交易的程序,各方履约顺序不明确;
53)忌不争取合同起草权;
54)忌验收条款不明确;
55)忌过分推崇使用“包括但不限于”;
56)忌合同文稿不进行多重审校,不使用编辑软件查错;
57)忌忘却缔约各方均加盖骑缝章;
58)忌验收和付款节点不衔接;
59)忌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一个“筐”;
60)忌未约定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权后赔偿条款的独立性;
61)忌未约定打印稿排除非打印的手写图文;
62)忌不与同事同行同学交流合同审核遇到的问题;
63)忌未明确价格构成,未明确费用负担;
64)忌单纯以当事人好恶为合同质量的判断标准;
65)忌表述口气不礼貌或不尊重或过于强硬;
【规章制度法律审查表】推荐阅读:
企业员工规章制度表12-31
学习部管理规章制度表11-29
法律法规及规章名称09-23
公司离任审计审查制度06-26
经费审查委员会制度05-27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分析11-14
规章制度督导检查制度11-13
固原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制度09-11
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06-21
借阅规章制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