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精选8篇)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确立了“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管党治党指导思想,强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干部优秀、班子过硬是重要基础。有了好的干部队伍、好的领导班子,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就能得到严格执行;反之,党内政治生活就失去了基础条件,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滋长蔓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和好干部标准。用人标准与用人导向紧密相连,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概括地讲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地讲就是党章所规定的领导干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从十二大党章到十八大党章,领导干部基本条件的具体内容虽有所变化,但核心部分没有变,主要包括政治素养、思想作风、履职用权、专业能力、修身自律等要求。这是我们党对90多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政策、党的重要主张在选人用人上的集中体现,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依据。二是坚持事业为上。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选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这一要求对于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以事业为上,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很好坚持。三是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公道正派,是对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人事部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核心内容。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是由干部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四是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是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首先要把好条件关。其次,要把好程序关。五是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2

企业坚持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切实抓好培养、引导、开发人才的各项工作, 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 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最大限度满足人才多方面发展所需;就是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 又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牢固树立“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 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成为自觉行动, 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 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有机统一;尊重人才的个性, 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 贡献社会的成就感, 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体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价值, 体现知识的价值, 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

一、在观念上

破除“官本位”“任人唯亲”“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等陈腐观念, 特别是要破除影响和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思想观念问题。克服用人上唯学历、唯职称倾向, 摒弃讲关系、讲身份、讲资历等用人上的陈规陋习, 破除旧的制度和不良的选人用人标准, 突破用人界限, “举大德, 赦小过”, 对开拓创新的人才, 容忍其缺点、宽容其失败。正确对待资历, “无求备于一人”, 有才就使用。只看能力和价值创造, 不唯文凭、学历论。我们可以“能力发挥”“能力胜任”为准, 用那些认识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常常新于众人、高于众人, 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开创新局面的人才。

有什么样的用人观, 企业就会有什么样的格局。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 既要有海纳百川的用人胸怀, 又要有众溪归流的用人机制。“为上者, 最怕器局小, 见识俗。”用人有包容的雅度, 器局小, 就不能容才聚才;见识俗, 就不能知人善任。人事相宜、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就是坚持从企业战略定位出发, 讲五湖四海, 海纳百川, 包容个性、善待差异, 宽容缺点, 用其所长,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在人才使用上,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 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将用人标准与选人方式统一起来, 增加人才使用的活力, 将各类人才聚集到企业发展中。坚持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帮助人才解决流动的身份、所有制、户籍、人事档案等障碍, 促使企业能够集聚到自由的人才, 人才能够在自由流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在政策导向上

紧紧围绕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提高人才效能来研究制定政策。制定人才政策应坚持以用为本的导向, 培养人才的政策, 以战略需求为导向,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引进人才的政策, 以人才发挥作用为导向, 将人才引导到企业发展主战场, 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制定重点人才使用政策。

三、在创新体制机制上

着眼于人事相宜、提高人才效能, 改革完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一整套用人机制。坚持企业战略发展导向,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提高人才调控与服务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善人才总量结构。坚持唯才是举、机会均等, 破除人才使用中不合理的学历壁垒和歧视性政策, 在实践中发现人才, 以贡献评价人才。坚持竞争择优、双向选择, 强化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社会功能,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保障人才无障碍流动。

四、为人才提供能够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

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功的机会、适宜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资源支持, 是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础条件。

五、让人才能够持续获得发展与提升

通过“用”, 使人才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历练, 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是实现人才能力提升、潜能勃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使人才在使用中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 就必须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打通各类人才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通道, 使每个人的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广, 实现“条条道路通罗马”, 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六、让人才能够主动进行创新与创造

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提高人才资本对企业增长的贡献率, 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这是实现人才价值的根本目标。人才的特征就是创造力强、能够为组织带来绩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些开拓创新型人才往往个性鲜明, 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因此, 企业营造宽松和谐、鼓励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 克服人才使用上的“官本位、行政化”倾向, 树立不滥赏无功之士、不挫伤有为之才的用人导向, 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才勇于创新创造, 创新智慧就会如清泉出涧、奔流不息, 全社会就会形成人才辈出、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同时, 以用为本不能把人才当工具、当机器, 使用人才不同于使用机器或工具, 机器或工具越用越老化, 人才越用越有活力。因此必须不断培训开发, 促其不断成长, 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内在活力, 体现“加速度优势”。

七、让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够合理实现价值回报

合理、充分的激励与认可, 是激发人才释放效能的催化剂和强心剂。“以用为本”尤其强调优化激励、待遇留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资源与一切商品一样, 拥有自己的价值, 人才的培养也有成本和产出的问题。对付出创造性劳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充分体现其价值的物质回报和社会尊重, 就是尊重人才价值、尊重人才劳动、尊重人才成果。在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中, 政府给荣誉, 市场来配置, 企业等市场主体给报酬。对人才创新创造激励, 紧扣使用来激励人才, 完善根据人才业绩和贡献给予合理报酬、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 切实做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3

一、准确把握“五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德”用人导向,不仅第一次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我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重要原则,并且还进一步诠释了德与才的关系,这既是我们考察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的指针,也是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管理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应遵循的原则。“五德”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循序递进、相互依托。因此,要坚持“五德”用人导向就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 以德修身是基础。树成才在于根,人成才在于德。我党的领导干部要有所作为,首要就是打牢以德修身的基础。古人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可看出古人也把修身放在首位,但他们所修之德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德”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共产党人所修之“德”的核心就是政治品德——党性,同时还应包括职业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也只有打牢了共产党人这个“德”的基础,才能做到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

2. 以德服众是核心。古语:“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可见,对于我党和国家的事业而言,民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以德服众”作为核心的深刻含义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出德的作用,为党赢得民心。周公道:“有德而民和,无德而民叛”,也正表明了这个道理。然而众所周知,服众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权力去压迫、发挥才干去折服虽都能达到服众的目的,但却都不能使人心服。纵观历史,秦朝以强权治国,最终统治十五年即灭亡。三国时期,蜀国张飞才多而德少,最终被其下属杀害。这些事例都证明了权力、才干都不能够使人心服。如何使人心服呢?三国刘备曾说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看看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他们正是因为拥有高尚的品德,而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有德的人,不仅处处为别人考虑,还从不计较得失。可见,真正使人心服的只有“德”。

3. 以德领才是保障。德犹如黑夜的明灯,既吸引了向往光明的人们,也照亮了人们前进的方向。就用人导向而言,以德领才就是我们党在吸引人才和选用人才上的根本保障。首先,在吸引人才上要以德作为保障。唐太宗李世民因不杀反而重用曾想杀自己的魏征,使魏征被自己的“德”感化,从此一心一意辅佐他,并开创了大唐盛世。由此证明,只有具备了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吸引那些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做到广纳群贤。其次,在选用人才上要以“德”作为保障。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曾说过,“需要大量培养、发展、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可知,我们党对选用人才的“德”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就必须把共产党人的“德”作为选用人才的根本保障。

4. 以德润才是关键。人才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起着关键的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能为我所用。我们党需要的是那种有着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德”的人才。要得到这样的人才,就要求我党的领导干部抓好以德润才这个关键,也就是要求用共产党人之“德”去培育人才、教化人才。

5. 德才兼备是根本。德才兼备就是对指同时兼有优秀的品德和才能,也是选用人才的根本。陈云同志曾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和德应该是统一的”。这段话,不仅阐明了我党选用干部的标准,也表明了德与才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关于这一点也有表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之人,虽不能担大任,但却可以慢慢地培育;无德有才之人,不仅不能使用,还要小心防范;无德无才之人,这样的人大可置之不理;有德有才之人,才是我党需要的栋梁之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担当得起党和人民赋予他的使命,才能够帮助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足起来。

二、坚持“五德”用人导向关键在抓好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求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要坚持“五德”用人导向关键在抓好落实。

1. 从自身方面抓好落实。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自身要从理论和道德的修养及其实践的磨练上做到德才兼备。首先,要将道德修养与才能培育紧密结合起来。要明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此过程中,要树立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志愿,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才能的培育。其次,要将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人在掌握新科学知识的情况下,要用于提高工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在工作实践中磨砺自身的品格。运用新掌握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要将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个人与组织就是局部与全局、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人要做到德才兼备的发展,就要树立大局的观念,树立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的观念。要使自身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就一定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就要将自己发展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

2. 从组织方面抓好落实。这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科学地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准用好。首先,要坚持民主原则,就是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好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其次,坚持公开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第三,坚持竞争原则,就是要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人用人的干部工作中,体现公平公正的作风,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多地出人才。第四,坚持择优原则,就是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特别是党性强、作风正、实绩大、公论好的干部选准用好,体现的是实事求是、对党高度负责的思想作风。其目的是为营造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良好氛围。在坚持正确原则的基础上真正形成科学地选人用人机制,以保证“五德”用人导向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从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4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司马光分析人们选拔人才时往往重才轻德的原因,是由于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爱;对所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所敬畏的人则容易疏远。因而考察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他提醒后人说,这样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有才无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无才之人予以培养,等其展示才华之后,再予以使用。德才兼备论首先倾向于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干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清朝的曾国藩。曾国藩用人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同样,他采用这种用人方式,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5

树立爱岗、敬业、干事的选人用人观,是激发干警工作热情的基础条件,也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保证。只有在队伍中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观,才能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善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如何在队伍中树立

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呢,笔者作如下粗浅探讨。

一、坚持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观,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和实践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对形成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至关重要

——把爱岗、敬业、干事创业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交警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要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队伍做强做大,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办事。必须紧紧围绕是不是爱岗、敬业、能不能干事创业来考察干部,以考察干部的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和发展潜力、实际工作能力和思想具体表现以及任期内的工作表现为重点,通过考察,真正把干部引导到爱岗、敬业、干事创业上来。

——把爱岗、敬业、干事创业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观,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见高低、以贡献定位子的选人观念,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干事创业的干部有选拔的机会、任用的舞台和应得的地位。

——把爱岗、敬业、干事创业作为激励干部的重要条件。要以思想政治过关,工作胜任,业务精通作为选拨标准。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鼓励创业者、爱护敬业者、保护爱岗者、教育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努力营造人人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励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二、坚持在干事创业中培养锻炼干部

要适应形势发展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抓好干部理论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使干部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

1、强化教育培训。首先,要抓好理论学习。重点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要学习业务、法律、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切实增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素质。其次,要抓好能力培训。以大练兵为载体,重点抓好知识的更新和能力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切实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2、注重实践锻炼。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才干。要组织干部到工作一线去,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坚持在工作难度大的地方打开局面,在遇到新情况的地方总结经验,在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地方推动落实,在矛盾突出的地方扑下身子解决问题,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绩在一线创造、能力在一线培养、才干在一线增长。

3、学习外地经验。要积极组织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开启思路,打开眼界,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不断丰富头脑,充实自己,增加实际工作能力。

三、坚持在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人员中选拔使用干部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拨人材,是选择优秀人材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一,要不拘一格选人。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彻底打破身份、年龄、学历、地域等界限,对能够干事创业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确保把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有更大的舞台,充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第二,要按需用人。要坚持人适其位、位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选拔能适应不同类别和层次要求的干部,真正做到按需选人用人,充分发挥干部的特长和才能。

第三,要用人所长。选拔使用干部要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根据干部的自身素质,安排最合适的工作职位,实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的最佳组合,防止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甚至埋没人才等现象的发生。

四、坚持在干事创业中激励约束干部

强化对干部的激励约束,形成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奖惩机制,是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从健全机制入手,切实强化对干部的激励约束。

一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对干事创业、贡献突出的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同时,要积极改革干部工资制度和分配办法,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真正使干事创业的干部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二是要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对干事创业的干部,在工作上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当他们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要敢于为他们说公道说,勇

于为他们撑腰壮胆,鼓励他们大胆地干事创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要坚决实行劣汰制度。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必须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决把那些不干事创业、相形见拙的干部,通过免职、降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途径,及时淘汰出局,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推动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屈江雄)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6

作者:邵东

摘要 什么是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社会现实意义又有哪些?判断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正确的舆论导向应坚持哪些原则?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给出初步回答。

关键词: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意义 标准 原则 技巧和效果

引言:舆论导向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内在要求。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事业就能健康发展,就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团结、教育、鼓舞人民群众的作用,就能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欢迎;反之,什么时候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和灾难。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系的工作。”①

“大众媒介对舆论每个阶段的影响(或叫引导)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②,因此,正确引导舆论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项基本功能。

由此可见,舆论导向问题是一项涉及多学科、政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所谓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对一个时期社会舆论、社会行为、社会心理能够产生正确引导和影响作用的新闻舆论。当前,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不遗余力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唱响发展的主旋律,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经济建设上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创造财富、增加收 入的热潮中来;把各行各业引导到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来;把人们的文化娱乐引导到高尚、文明、健康的精神乐园中来。比如当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振兴民族工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观念和意识。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意义

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意义十分重大。适时引导热点,化解难点,是引导公众思考方向、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2004年台湾大选前,民意调查显示:国民党的民众支持率高于民进党。然而大选前夕,民进党借枪击事件,操纵舆论,大做文章,并最终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大选。

从东欧国家的剧变及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我们也可以看出,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利用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可巩固一个政权,也可推翻一个政权;可以维护政局稳定,也可以造成政局动荡。

舆论导向对新闻工作犹如方向盘之于汽车,一部汽车,不管设计多么“先进”,马力多么强劲,其他部件多么优越,离开了方向盘或者方向盘失灵,这种先进性就成为谋害人命的致命“杀手”。舆论导向出现偏差,新闻工作就会成为危及社会稳定、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

比如说,否定宏观经济调控,鼓吹通货膨胀无害,鼓吹消费拉动内需,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美化、腐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危害我们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就往往会给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矿难等灾害发生冠以合情合理的籍口,导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更频繁的灾难发生。

江泽民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引导舆论,至关重要。”③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高度。学习和贯彻三代领导人关于舆论导向问题的论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搞好主旋律报道,新闻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观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 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④[P3]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既是新闻舆论的着眼点,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新闻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政治意识强弱的检验。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利益关系的变化引起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政治信仰、人生信念、生活信心和人际信任都出现值得注意的倾向,在采取法律、道德、管理和教育等诸多手段进行调节的同时,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发挥传媒的技术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常常处于无序状态。希望与失落、信仰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人感到困惑与迷惘。新闻工作者肩负正确引导人们思想的责任,必须自觉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和应坚持的原则

判断新闻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既有政治标准,也有业务和技术标准。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政治标准是根本标准。首先,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新闻工作者就要从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出发,认真深入地研究大局的发展变化,把握大局的本质和规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抱积极的、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准确。正面宣传不文过饰非,虚报浮夸;批评报道要适时适度,注意分寸,把握时机。正面宣传要立足于为人民群众鼓干劲,揭露与批评要着眼于促成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消除。在宣传的导向、基调、内容上,都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新闻工作的突出位置。

我们工作的成败得失,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⑤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成效如何,导向是否正确,当然也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003年6月,麻城市最大的国有棉纺企业麻棉集团由麻城市委、市政府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出让给福建民营企业神龙集团公司,由神龙集团出资建新的厂房,改造升级纺织设备,组建新的神龙纺织集团公司。当时,企业许 多职工思想不通,认为企业改制是政府甩包袱,卖资产,集体到市委、市政府上访。针对这一情况,麻城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介入,同市委、市政府一道,大力宣传中央、省、市级企业改革改制有关文件精神及麻城市企业改革改制的有关政策、步骤、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措施等内容,使广大企业职工明白了企业只有改革改制才有出路的道理。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了社会稳定,企业改制顺利完成,职工得以妥善安置,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之后,麻城电视台还开辟了《招商引资谋发展》新闻专栏节目,报道全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果及先进典型事迹,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4年元月30日,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果园场养鸡专业户陈章长饲养的鸡突然大批死亡,通过解剖观察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事件发生后,许多关于禽流感的谣言四起,并迅速在麻城传开,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麻城人拒绝食用所有禽类食品,包括禽蛋类食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麻城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了防疫部门防控禽流感的有关措施,宣传普及禽流感预防有关知识,使大家知道禽流感可防可治,并不可怕,从而消除了群众的恐惧心理,维护了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也维护了家禽养殖者的经济利益。

反之,如果新闻媒体过分宣扬禽流感的危害性,岂不要人人自危,人心恐慌,全市畜禽养殖业也要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其次,正确的舆论导向应坚持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起到有力的宣传、贯彻作用,对群众起到极大的动员、鼓舞作用,对先进的东西起到积极的倡导、弘扬作用,对错误的东西起到及时的制止、纠正作用,还可以对科学知识起到广泛的传播、普及作用。”⑦

当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作为新闻舆论,要本着消除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尽量做到使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

2004年3月,麻城市环卫管理处因为麻城商场拖欠环卫费不缴而采取垃圾堵门的过激行为。事件发生后,麻城商场要求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据记者了解,麻城市环卫处曾多次上门催要环卫费,麻城商场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拒绝,环卫处迫于无奈,用垃圾堵塞商场大门。本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麻城电视台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并配发了《环卫费该交,门不该堵》的新闻评论。事后,麻城商场补齐了所欠环卫费,环卫处上门作了赔理 道歉。市电视台对此都作了相应的报道。新闻媒体还对我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状况、工作人员待遇、运作状况等进行了全方位详细报道,让市民了解环卫工作,理解环卫工人。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既提高了《麻城新闻》收视率,增强了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又促进了环卫服务水平的提高。

其三,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持明辨是非、典型引导、弘扬正气的原则。2005年3月,麻城市正式启动查禁“麻木”、“麻的”、“黑的”载客营运工作。然而,查禁“三车”面对的是弱势群体,1200位车主中,多数是残疾人、下岗职工,有的是一家人生存依赖“三车”。

在配合市委、市政府查禁“三车”工作中,麻城市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城市交通大家谈》等专题、专栏,宣传查禁“三车”有关政策,及时宣传了市委、市政府查禁“三车”无情取缔、有情操作的详细补偿方案和各项优惠帮扶政策,并对一批自强不息,勇于创业的“三车”车主再就业典型事迹进行了报道。强大的新闻舆论攻势,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查禁“三车”的坚定决心,反映了市民要求整顿城区交通秩序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树立了再就业先进榜样。

正确的舆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车”车主心平气和,各项包保帮扶工作、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查禁“三车”工作平稳有序,进展顺利。街变宽了,路变畅了,城区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更方便了。

其四,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持“民主与科学”的原则。公开新闻真相,不断扩大老百姓的知情权,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这需要民主观念。而对新闻力求作出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同时又是高瞻远瞩的解读分析,这就需要科学精神。

由于长期形成的“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对待国内重大灾害与突发事件时总是尽量不予报道。这就违背了民主与科学的原则,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封锁新闻、隐瞒事实真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等。如2003年我国遭遇“非典”,因隐瞒疫情导致病魔迅速扩散,流毒全球,对人民生命财产、国家经济与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再如南丹煤矿透水事件中,地方政府借维护社会稳定为名,封杀新闻,封锁信息,最终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相反,“非典”发生后,大张旗鼓地公开疫情,及时全面地组织宣传防病抗病医学知识,调整群众对待公共危机的心态,消除了紧张气氛,把群众的议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恢复了社会的自信与安定,这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方法。江泽民提出,新闻工作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⑥这五个“有利于”是新时期判断舆论导向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四、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的导向问题,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也是我们始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新闻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改善新闻舆论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要按照中央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打好群众路线根底,打好知识根底,打好新闻业务根底,坚持发扬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提高新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下功夫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专业人才,把实施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落到实处。

其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从严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要保证新闻舆论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党和国家新闻法规、制度和纪律办事,按照新闻事业的规律搞好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舆论导向,一是要导向正确,二是引导有力,达到正确舆论和宣传艺术的统一,正确的内容和丰富形式的统一。新闻舆论导向端正了,能起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如果出了偏差,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就是帮倒忙。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处理好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栏目、每一个版面、每一期报纸,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守土有责,要按规章办事,严把关口,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和偏差,不辱使命。

再次,要注重社会效益,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重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有些精神产品,直接经济效益可能不大,但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很大。我们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社会效益。历史经验证明,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而绝不能背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要求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去宣传报道鼓舞和启迪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热爱伟大祖国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斗争的东西。总之,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都是我们所说的正面,都应当努力加以报道。

五、舆论引导应研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刘少奇曾指出:“新闻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能只强调政治性——立场,还应当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兴趣。”⑧[P123]新闻工作只有搞得生动、活泼,才能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的引导才能得人心、有实效,才能使良好的动机变为预期的效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掌握好频度、深度、力度、广度、角度、信度和效度,“决不是机械地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而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灌输到新闻通讯、言论、图片、标题、编排等各个方面”。“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经常性重要任务。随着舆论客体的变化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也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新闻舆论质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努力使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参考文献]

①⑥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1(l)

②(1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④(12)(13)新华通讯社.毛泽东论新闻工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③⑦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1994(3)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篇7

当前, 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新型媒体依靠技术的优势逐渐兴起, 与传统媒体一起形成了全媒体时代。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境, 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正确发扬媒体的正能量价值, 并且不在发展中迷失自己。新媒体虽然发展很快, 但是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有些时候甚至成为谣言的帮凶。所以, 对于网络新媒体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促进媒体行业传递正能量, 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凝聚传播网上正能量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上半年的有关会议上提出, “要把网络舆论工作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要积极地创新网络宣传, 善于利用网络途径的传播规律, 弘扬时代精神, 发扬社会正能量, 大力落实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把握好网络平台传播的度, 净化网络风气”。

习总书记的一番讲话, 生动地阐述了当前新媒体应该从事的工作, 是媒体行业工作的风向标和参考依据。这些论断从国家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下新闻工作的使命,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目前关于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时间短, 生命力差

网络新媒体兴起时间短暂, 存在许多信息来源不准确、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运作模式比较简单, 缺乏成熟机制;此外, 信息收集过于广泛、后期剪辑制作缺乏监管等, 也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缺乏。

(二) 权威性差, 信息来源不精确

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来源于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确保质量精良, 不会出现差错。相反, 网络媒体则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较少的法律约束, 消息来源不准确,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因而造成的伤害性更大。经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谣言和虚假信息都来自网络媒体。网络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真假难辨。在互联网时代, 对于许多人来说, 虽然网络媒体被更多的人接受, 但是真正信息可靠的仍然是传统媒体。

(三) 原创性差, 内容多为抄袭

信息的加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原创是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难度也最大。在互联网时代, 尽管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但是作品的原创性仍然是应该恪守的底线, 否则媒体自身将缺乏独特的价值, 失去核心竞争力。但是, 网络媒体缺少经验丰富、具有资深报道经历的团队, 阅历丰富、特点鲜明的评论团队也同样缺乏。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才可以产出高质量的作品。许多时候, 网络媒体不生产自己的作品, 而是直接借用传统媒体的内容, 对传统媒体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 媒体报道缺乏, 思想性不强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 各种思想正在发生激烈碰撞, 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交流中碰撞, 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浮躁和功利, 人们更倾向于利益追求, 丢失了一些传统的品质。但是, 网络媒体作为宣传和教化的代表, 本应该多进行深度报道, 传播正确价值观, 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总是一味地迎合观众,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传播网上正能量的措施

(一) 坚持正确导向, 把握主导权

网络媒体作为媒体家族中的一员, 应该向传统媒体学习, 在重大问题上勇于发声, 掌握话语主导权, 树立自己的立场。健康向上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所以, 网络媒体应该创建一种阳光乐观的网络亚文化, 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加强网路舆论引导, 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这种思想;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精确的事实关注和解读国家社会热点, 向大众传递主流思想, 巩固社会和谐。

作为舆论的主要阵地, 新闻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历史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鲜明地树立自己的立场, 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水平, 强化网络舆论的实际作用和针对性, 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只有发挥出网络媒体的最大效果, 才能够提供舆论保障和思想指导, 促进社会发展, 推动管理创新, 保持生命力。

(二) 强化导向意识, 提高自身能力

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媒体公信力、可信度的主要体现, 彰显媒体的软实力, 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作为媒体, 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互动和新闻传播, 将提高自身新闻导向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舆论引导作为媒体自发的行动, 使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成为媒体的一种习惯和日常工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一切为民的思想, 使舆论引导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此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是坚持正确舆论的必要条件。要确保舆论在百姓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就应该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将国家意志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重点突出地进行广泛宣传, 努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媒体工作者,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 认真学习政府提出的观念和思想, 树立服务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道路, 继承优良传统, 推进改革创新, 分担社会义务, 凝聚大众力量, 勇于发声, 提高媒体公信力, 营造良好气氛。制作的作品应该包含正面的、积极的生活内容, 体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帮助群众明辨是非, 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和观察社会正能量, 扩大正能量影响范围,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 积极发声, 掌控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话语权

重大突发事件是我们生活中不经常出现的小概率事件, 这类事件不及时跟进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重大突发事件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是各种新闻媒体争夺观众喜爱和支持的重要领域。

重大突发事件如果缺乏正面的舆论方向, 容易滋生负面效应, 产生巨大破坏力。所以, 当事件发生时, 新闻媒体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从正面进行报道, 及时报道事件的进展和状况, 消除大众疑问。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 精准发布新闻信息, 让社会和公众了解事件的进展, 体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心。要完善网络平台的评论监督机制, 舆论导向工作要具有针对性, 做到控制有力、平稳积极。新闻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新闻事实和舆论导向相结合, 充分控制重特大事件的舆论导向主导权。激发正能量应该和化解负面效应相配合, 找准思想的契合点、利益交汇点、矛盾的集中点, 积极引导思想的风向标, 缓解社会负面情绪, 尽可能地将社会认同感、思想共同点把握在自己手中, 用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积极正面的信息和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 感受生活的美好。想要使舆论导向朝正面发展, 就应该积极疏导大众情绪, 歌唱社会主旋律, 用正面的声音去压制各种不好的、消极的负面内容, 让和谐与稳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将化解危机和战胜危机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强人民对政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坚守网络平台

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不仅是一种新闻任务, 更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网络媒体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 遵循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明确价值判断, 抱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 积极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 切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扮演好上传下达的角色。在新闻发布前充分考虑报道后会产生的结果, 做到对人民负责, 保持真实、客观、深刻、准确, 把握新闻来源的精确和真实, 同时完善相关的自我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审查部门, 确保新闻准确无误。

(五) 政府加强监管, 杜绝虚假信息

作为新闻媒体的管理部门, 相关的组织和单位应该切实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 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 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规范与约束, 积极开展工作, 对于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避免虚假信息的泛滥, 从外部制约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五、结语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 凝聚社会正能量是新闻媒体行业应该恪守的原则。当前社会发展日益加快, 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各种新闻信息泥沙俱下, 难以辨别, 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媒体和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 做好相关的工作,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导舆论向正面传播;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的职责, 将社会正能量充分放大,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意识, 让网络平台充满暖流, 风气清爽、积极向上。实现舆论导向积极向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才能让社会正能量在人群中闪光。

参考文献

[1]郭艺.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其控制[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130-132.

[2]周立瑜.网络舆论及其引导初探[J].新闻世界, 2011 (03) :70-71.

[3]罗春.网络舆论——新生的话语力量[J].新闻世界, 2010 (08) :256-257.

坚持正确导向 打造服务型文化 篇8

一、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

我们始终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把文化融入其中,弘扬主旋律,展现文化“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发挥出激发全员为油奉献的热情,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几年来,我们组织了欢喜岭油田开发建设35周年、“辉煌90年、建设新欢采”红色文艺系列活动,用艺术的形式再现油田开发建设的辉煌岁月,让职工的心与企业贴得更紧,引领广大职工牢记责任,不辱使命,立足本职,再创佳绩;组织了“五一”劳动者之歌巡演,讴歌劳动美,在全厂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每年,我们还结合夏季原油生产的特点,组织“送清凉”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演出,让岗位职工在炎炎的夏季感受到一丝清凉,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提振起他们战高温、耐酷暑、保稳产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全面开展“公益四季行”活动,把“笔墨纳瑞·迎新送福”春季文化行活动打造成服务基层的又一“亮点”,几十名厂书法协会骨干深入基层班站、深入到岗位、深入到现场,给岗位员工书写春联和“福”字,让岗位员工品味着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以愉悦的心情做好本职工作。开展“月圆中秋·相伴同行”活动。每个基层单位分别推荐1-2个优秀基层队站和典型家庭,厂工会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队站和家庭,组织厂摄影协会骨干到基层、家庭和矿区进行“小站如家”、“四世同堂”等主题“全家福”照片拍摄,充分体现班站和谐、家庭和睦的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形式多样,紧贴生产经营实际的文化活动,起到了加油鼓劲、助力生产的积极作用。

二、面向全员,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的精神阵地

针对职工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我们坚持面向矿区职工家属,体现群众特色,突出广泛参与,科学设计各种载体活动,使每一名职工家属都享受到均等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全员文化根植欢喜家园,引领矿区职工家属业余生活新风尚。

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在广场,我们把打造广场文化活动、消夏晚会做成常态化品牌,开展“咱们工人有力量”职工文化广场活动、组织广场“消夏晚会”、“经典电影进矿区”等活动,开展“感恩欢采、奉献欢采”主题文化广场活动、举办“我行我秀”职工文化艺术节、广场健身操比赛、职工大家唱、家庭才艺秀等活动,创下了建厂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新纪录,促进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融合,凝聚了重组整合后欢喜“一家人”共融共建的合力。同时,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的精神阵地,引导张弛有度的健康生产生活节奏,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生活、快乐工作。近几年来,广场消夏活动编排新颖,形式丰富,为矿区职工家属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欢喜家园的文化土壤愈加丰沃,在全矿区形成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广大职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展示出欢采人团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了职工家属身在欢喜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有效提升精神动力。

我们还有效发挥厂图书室的资源优势,丰富和充实各基层单位图书角图书,开展各项读书征文活动,精心打造书香团队,让广大职工在书中汲取营养,获得益处,不断实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三、加强建设,注重培养,不断夯实群众性文化基础

我们持续构建“工会主导、协会协同、基层承办、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工作格局,注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协会等群众文化组织健康发展,为文化艺术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我们成立了11个文体协会,其中体育协会分会6个,文化艺术协会分会5个,分别是美术书法、摄影、文学、音舞、集邮协会,现有骨干会员300余人。厂工会不断强化对文化艺术协会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固定活动阵地-多功能活动室,配备各种活动设施,为其创造活动条件,每年下拨活动经费4万余元,用于文化艺术协会活动和自身建设。让协会带动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向多样化、经常化、普及化发展;各协会积极组织,量化日常活动,打造特色项目,结合季节、寒暑假、节日等特定时段,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形成一批职工欢迎的品牌项目,让协会成为职工文化的引领者、组织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协会活动异彩纷呈,并不断实现项目“品牌化”,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音舞协会组织的健身操影响面极广,充分动员全民参与,活动的职工家属日达400余人次,并已经坚持了近十年。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在欢采矿区桃花林健康路径联合举办“影印暖春·墨香传情”公益书画摄影采风活动,受到全厂广大摄影绘画爱好者的青眯。各种文体协会扎根基层、引领风尚、陶冶情操,让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群众文化阵地,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志趣高尚的文化追求,让欢喜家园广大职工家属时时处处洋溢出幸福的笑脸,感受到欢喜家园的和谐与幸福,全厂上下形成了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人人都参与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氛围。

同时,我们注重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外请专业教师与内聘骨干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学习培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在厂网页开设“家园艺苑”文化专栏,推出好的美术、书法等作品,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激发创作热情,培养优秀人才。

上一篇:小学音乐特色作业下一篇:淹城我来了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