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产业发展规划(共8篇)
——天津规划展参观有感
其实到天津城市规划展参观纯属偶然,本来去的是意式风情街,最后不知怎地发现一幢与意风风格相似但明显更现代的建筑。好奇的绕到前门,这时看到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几个大字。内心在感叹“这就是规划展啊,真大气”。
首先是被这大气的建筑物吸引,所以拖着疲惫的脚步,再次踏上观途。在馆外绕着走的时候,浏览了一下建筑的外观,刚踏进大厅,就觉得心里十分敞亮。一下就吸引到我的是那个世界地图的浮雕,从小就爱看世界地图,这下看到凹凸版的了。
没有讲解员介绍,我们就自己边走边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天津市的微缩模型。这是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最好的角度就是俯瞰。站在二楼俯瞰天津城市规划模型,感觉到这座城市真正的活力。最感触的是,由城市中心向周围延伸时,明显发现城市中心会更加繁华,高楼大厦也会更多,而越往外走楼层数会随着递减。虽然我是学工业设计的,但经常看到建筑班的同学做模型,展馆的模型做的真的很精致。而且结合在天津北京游览的经历,我发现天津的建筑总体上和北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北京的建筑比较宏伟,但缺少细节,让人觉得缺少人情味儿,总是方正的多,总有距离感;天津的建筑就比较多元化,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设计得各种形状的建筑,而且这些建筑都可以走在街上就能观察的很清楚,异国风情也比较浓厚。天津真的是一个较北京来说更能陶冶情操的地方。天津的城市规划模型真的可以体现“计之深远”的道理。成就一座城市之前,一定要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总体的布局,否则对这个城市的区域交流发展十分不便,会显得十分零散。
还有一个是年代望远镜。在曲折的通道墙壁有着许多看上去像望远镜一样的小洞,上面写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字样。透过50、60年代的孔望过去,看到一座座平房。其实这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在看过的纪录片与读过的书中都了解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情况。通过70年代的孔,看到的是唐山大地震悲惨的景象,倒塌的房屋,无家可归的人们。看过《唐山大地震》的都知道地震前后的两个世界。震前一片暖洋洋的色调,地震后一片灰暗。尽管是唐山地震,天津也遭了秧,天津唐山离的很近,有时口音也会不分彼此。而透过80年代的孔望过去,却看到天津市以前的房屋变成一座座高楼。90年代的天津更是非常漂亮,满是美丽的建筑。这真能反映出天津的飞速发展。天津不再是北京眼里的村,而是一座真正的现代化大都市。令人欣慰的是,天津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抛弃古文化,像古文化街,鼓楼的存在。
就像罗伯特说的:“这个领导集体是一个高瞻远瞩并极具战略眼光的团队。它气势很大,不仅体现在建筑和外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座城市今后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想,表现在它对文化的强调、对生态的保护,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个规划展,不仅展示了天津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它也向世界显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发展高科技,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在实现着可持续发展。在2009年5月规划展
览馆被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起到了以手段构建阳光规划之桥梁,用场所成就学术交流之殿堂,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之窗口,对国人承载宣传教育之阵地的作用。时间仓促,我们只大概转了一圈,不过真心觉得展馆很干净。因为最近的建筑学评估,我们也在打扫学院楼,感叹我们天天打扫也不一定能把学院楼也擦得这么亮,像是每天都精装修了一遍。想着以后有时间一定再去一次天津规划展览馆,好好的了解一下。
日前从天津市经信委获悉, 天津出台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天津的目标是通过5至10年发展, 全市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到2015年, 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将达到6家, 其中龙头企业1至2家, 总产能达到6万辆, 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将达到7至8家, 形成2至3家龙头企业, 总产能达到30万辆, 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关键词: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57-03
天津市医疗保险改革是从城镇职工开始起步的。从2001年开始,我市坚持不断拓展参保范围,优化保障方式,提高保障水平,稳步实现了职工医保全覆盖。为打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二元格局,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有效优化参保人群的构成,增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和协调共济能力,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
一、天津市医疗保险的特点
2009年,天津市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连同城镇职工职工医疗保险一起,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将市和区县两级统筹改为市级统筹,形成全市统一以及省级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范围全面,筹资标准科学。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涵盖了所有从业人员和退休人员,覆盖全市应当参加医保的单位和群体。建立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制度,同时附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2.待遇标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不仅保障了居民们急诊、住院、门特等基本医疗,增加了个人和家庭抗疾病风险能力,而且还建立了学生、儿童一百伤害附加险,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参保居民给予生育补助等,实现了居民医疗保险的统一性、完整性。
3.经办体系和服务方式不断完善。一是医疗保险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单位和定点药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二是全市定点医疗单位和定点药店建立了医疗服务电子信息系统。全市社保中心设立医疗保险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定点医疗单位、订单要点以及参保患者的医疗和就医行为。
4.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社保中心、医疗卫生部门与药品监督部门、各定点医疗单位和定点药店,连同财政、物价、审计等职能部门,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道主义精神,分工负责和协调配合,不断改进和完善医保服务。
二、天津市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从部分人群开始设计制度,逐步推进,本身带有很强的阶段性和试验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和矛盾。
1.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带来的矛盾。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三级医院受益较多,医疗保险政策对三级医院有利。由于各级医院的起付线没有太大的差别,加之病人的传统就医观念,一些能在一、二级医院医治的疾病,多数病人也去大医院,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
2.医疗保险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在国家区级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我市对各区县的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做了一些要求。但是,人们在信息技术服务观念和技术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医疗保险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3.基金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缺乏,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工作种类变更频率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医保基金面临着不可靠的风险逐渐显现。
4.经办流程尚有优化提高空间,制度运行环境有待改善。在经办体系中,全市各个经办单位之间的衔接上仍然存在漏洞,交流口径不一、评价指标缺失、基金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建议
1.坚持体系建设的原则,明确医保社会化的服务定位。
在相关建设规划中,首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从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上进行规划设计,以系统功能目标的一致性为标准,坚持整体把握、统一规划、统分结合、协调运作,落脚于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整体优化;第二,坚持层次性原则,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坚持层次性原则,纵向分清系统建设责任;第三,坚持标准化原则,系统建设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方面。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有利于降低数据冗余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信息,也便于通过统一的中心信息交换平台或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第四,动态适应性原则。当前系统应当具有的开放性和超前性,留有充分余地以适应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坚持标准化原则的同时,增强系统的动态适应性,使系统的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医疗保障改革和建设的现实条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中期目标应定位在:到2020年,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全面覆盖,消除城乡人员流动的制度障碍,逐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同时,逐步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也要与之相符合。
2.完善医保社会化的条件,提高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
(2007-2015年)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令第374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津政发〔2007〕103号)精神,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中医药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
一、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市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23所,其中市级6所,区县级17所,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共有病床4633张。全市副高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人员115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政府授衔专家14人,享受政府特贴73人。中医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全市拥有1所中医药研究院,1所中西医结合研究院,1所针灸研究所,11个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室),22个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6个三级(国家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我市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开设4个学科门类、16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1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中药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药企业集团。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当前,制约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医医疗机构长期投入不足,部分中医机构西化现象严重,中医特色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弱化,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弱化,中医药在基层尚不如部分兄弟省市普及;二是,中医药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中西医结合人才梯队断档,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平不高;三是,中医药科研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高,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尚不能紧密结合,中药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品种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中西医并重,中医中药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科学、健康、率先发展。
(二)主要目标。优化整合中医药卫生资源,科技兴医,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推进中医药进入社区、农村和家庭,开发中药名药、名厂、名店,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教育支撑、科技研发、产业物流及对外交流合作五大体系
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建立起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功能完善、特色突出、适应群众需求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健全,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科技研发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物流体系初具规模,中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初见成效,使天津成为全国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和对外交流的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将我市建成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市。
三、主要任务
(一)整合中医药资源,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南开医院为基础,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对外交流为一体的龙头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建设8所骨干性的区域中医、中西医结合区域医疗中心。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为龙头,以中医、中西医结合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以区县中医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科为基础,以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形成城乡一体化、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适应群众医疗需求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二)突出中医药特色,大力推进中医名院建设。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建成特色明显、疗效突出、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科研实力雄厚的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基地。加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清区中医医院、北辰区中医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使其成为布局合理、有特色、有优势、能够为老百姓提供良好中医药服务的精品中医医院,使区县中医医疗机构成为各区县的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的中心。
(三)夯实中医药服务网络基础,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
实施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中医诊室,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在农村和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单、方便、有效、廉价的优势,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组织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中医药卫生人员进入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提高城乡基层中医药工作整体水平。
(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探索适应当代需求的中医传统诊疗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中医药事业,鼓励开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和个体中医诊所,探索适应当代需求的中医坐堂医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层中医医疗格局。
(五)发挥学科专科优势,全面开展中医名科建设。保持针灸、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等优势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中医名科。
各级中医医院要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建设,在全市形成中医药优势的专科群。
(六)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天津中医药大学要坚持基础理论与临床并重的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全国领先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积极承担优秀传承人才培养和在职临床工作人员的进修和深造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的优势,提高科研水平,加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职临床硕士、博士及高水平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的培养力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丰富中医药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科师资水平和能力,培养农村、社区基层技术骨干,充实中医药学科师资队伍,为我市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中医药实用型人才。
(七)创新师承机制,培养新一代名医。建立我市名中医评选制度,每5年评选一次。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和名医馆,在研究、总结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传承人才进入名中医工作室进行研修。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师承教育与临床专业学位挂钩制度,对师承结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水平者,按照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授予医学硕士(博士)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加强老药工药物鉴别、炮制技术的传承。
(八)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引进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
健全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建立一批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引进学术造诣高、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数十名全市中医药学科带头人、若干名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专业骨干;选拔中青年西医临床骨干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配备名师指导,培养新一代中西医结合骨干人才,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中医药技术全面的基层中医药技术专业人员;培养一批懂专业、掌握中医药知识产权和国际化等相关知识的管理人才。
(九)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推进中医药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中医药新产品的开发。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开展中医证候、辨证方法、针灸效应原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等方面研究。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研究,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开展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学和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民间中医独特诊疗技术和单方、验方的筛选、评价、开发、保护、利用的研究。
(十)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建立中医药研究机构,促进医疗、教学、科研、产业结合。力争全国中医临床研究
基地落户天津,建设全国重点中医药研究室3所、市级重点中医药研究室10所,建设一批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提高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发挥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龙头作用,带动全市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宽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针对临床重大、难治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规律和作用机理。继续做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重点学科(专科)的建设,发挥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的优势,培养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临床人才,不断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整体推进我市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积极支持、扶植民族医药发展。
(十二)构建中医药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药知识产业,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全力推进名厂、名店、名药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药”品牌。以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工艺程序化、操作规范化为方向,加强药材种植、饮片生产、中成药医院制剂的管理。加强企业、医院、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开发现代中药,进行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促进中药制剂的深入研究和转化。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农用、兽用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
(十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鼓励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开展人员、学术国际交流合作。
拓展中医药国际教育领域与专业,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境外办医和办学的指导,促进与国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间的科技合作。为中医药企业做好通关服务,支持培育出口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中药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建立营销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
(十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点做好中医药科研、生产、经营、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申请中医药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妥善保护不宜申请专利的中医药工艺、方法。
(十五)总结津沽学派特点,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天津近代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全面整理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积极搜集整理民间中医药资料,总结津沽学派学术特点,挖掘津沽学派内涵,拍摄《中华国医国药·天津卷》电视专题片,做好中药文化的宣传。支持天津中医药大学建设中医药文化博览馆。加强中医药文化遗址、文物、文献等优秀
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中医药机构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切实加强中医药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播,努力营造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文化氛围。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发展卫生事业工作中,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工作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标。天津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完善中医药行政管理队伍。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依据本规划制定本辖区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督导机制和分级监测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各项中医药任务的全面落实,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明确责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和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
(财社〔2000〕17号)中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实施中医药事业政府投入项目管理,重点支持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继承及创新体系建设,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和学科专科建设。多渠道筹措中医药经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药事业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引导境内外组织与个人捐助、投资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落实相关政策,完善保障措施。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保护、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研究对提供简单、方便、有效、廉价的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的鼓励办法。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卫生部门积极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和计划。价格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传统诊疗项目的服务价格,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传统诊疗技术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将有利于中医药临床发展、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包括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自制临床需要的中药制剂(如:丸、散、膏、丹),合理调配中药医院制剂资源。卫生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中医药师承人员和民间确有专长中医药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及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有关部门对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评估和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中医药科研课题评审与成果鉴定、中医药相关产品的评审鉴定及中医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等要实行同行评议。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是免费参观的,不必事先预约,在规定时间内随到随看。参观者需要在进口处领票方可参观。参观者还可以根据需求,择时请馆内讲解员进行讲解。
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大量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将激光成像、发光地图、电子翻书、多通道投影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同时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专门设置了数字多媒体和4D动感影厅、多款互动游戏等。展览极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艺术性,具备城市规划宣传、科普教育、展览的功能,成为天津的一张靓丽。
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有效布展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置精巧,现代感很足,共分为3层、16个展区。第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临展区(公示区);第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海河之旅4D影厅;第三层设住房、公共设施展区、生态城市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等。一楼设有最近公布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展区,主要内容是双城双港的城市发展战略,包括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天津港北港区(现天津港)和南岗区(在建)。还有时空走廊,在那儿可以了解天津城市历史沿革。再就是全天
津外环以内的模型沙盘。站到二楼、三楼正好看到沙盘全貌。二楼到三楼并没有楼梯,而是像海螺一样的螺旋上升通道,不知不觉就上到三楼了。三楼最吸引人的是互动专区,很多电子触摸屏幕,设置了拼图、DIY家居、规划地铁、知识问答等内容,还有一块畅想城市的场景,城市的全景可由你选择四季、卡通、安静或喧闹、未来等项目而光影变换,很有趣味。
关于规划的内容,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一是对西沽的规划,我们离西沽比较近,所以比较关注它。二是天津湾,在天津站对面,很现代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让下火车的人一眼看见天津的窗口。三是滨海新区的两处商务区——响锣湾和于家堡,相当于天津的浦东。四是天津西站,西站规划的真不错。
参观结束之后,我们还来到“互动区”,亲身体验城市规划的工作。在电子触摸屏上,我们拖动模块,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着“虚拟城市”。我们还去那个拼图那,都是天津的古迹,挺漂亮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观看了天津市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城市历次总体规划,尤其是看到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激动不已。通过参观,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天津的巨大发展变化,在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姓
名:葛云丽
指导教师:牛志广 教授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环境现状以及环境问题分析,综合考虑天津市环境管理总体规划,从环境管理对象,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并根据个人经历感受,阐明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天津 个人 政府 经济 新市镇 目 录
摘 要 „„„„„„„„„„„„„„„„„„„„„„„„„„Ⅰ天津环境现状与根源„„„„„„„„„„„„„„„„„„ 1 1.1 天津环境现状与问题„„„„„„„„„„„„„„„„ 1 1.2 天津市环境问题的根源 „„„„„„„„„„„„„„ 1 1.2.1 大气污染„„„„„„„„„„„„„„„„„„„„„ 1 1.2.2 土壤污染„„„„„„„„„„„„„„„„„„„„„ 2 1.2.3 地面沉降„„„„„„„„„„„„„„„„„„„„„ 2 环境管理的对象„„„„„„„„„„„„„„„„„„„„ 3 2.1 个人的管理„„„„„„„„„„„„„„„„„„„„ 3 2.2 企业的管理„„„„„„„„„„„„„„„„„„„„ 3 2.3政府的管理„„„„„„„„„„„„„„„„„„„„ 3 环境管理的手段„„„„„„„„„„„„„„„„„„„„ 4 3.1 法律手段„„„„„„„„„„„„„„„„„„„„„ 4 3.2 经济手段„„„„„„„„„„„„„„„„„„„„„ 4 3.3 行政手段„„„„„„„„„„„„„„„„„„„„„ 4 个人观点 „„„„„„„„„„„„„„„„„„„„„„„ 5
参考文献 „„„„„„„„„„„„„„„„„„„„„„„ 6
环境管理与规划
1.天津环境现状与根源
1.1 天津环境现状与问题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1]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工业和港口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天津市具有各种地貌,这虽然为天津提供了强大的环境自净能力,但是由于长期的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根据一再出现的自然灾害,不难发现,过度的经济发展已经带给了我们无法避免的恶果。天津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地面沉降这几个方面。
2012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基本稳定。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105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0.10mg/m3)5.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国控河流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为80.0%;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9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3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好”和“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2]
1.2 天津市环境问题的根源
1.2.1 大气污染
当大气中某些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者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大气污染随之产生。其主要来源一般是燃烧的排放物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表现为损害人体健康,引起感官、环境管理与规划
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和亚临床病理的改变;可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还会降低天气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等。[3]天津市的大气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的地方是滨海新区和大港区。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大型电厂和钢铁企业,而且大部分燃烧设备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1.2.2 土壤污染
所谓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土壤性状或质量变化,构成了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危害的现象。天津位于海河流域最下游,近几年来入境各河流几乎无清水补给,主要接纳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天津及上游省市水污染处理力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造成河流水体严重污染。污水灌溉是水资源短缺的必然产物。工业排污和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浅层地下水、农作物污染,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群健康,紧急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1.2.3 地面沉降
自1959年就已发现天津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随着经济建设活动的加快,地面沉降越来越严重。而且天津现大力发展地铁,而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天津市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所以我们应加大控制地面沉降力度。
1.2.4 城市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情况。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津市和平区地处繁华街段,日客流量近60万人次。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噪声总体水平10多年居高不下。2006年天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达到54.9分贝(A),环境噪声源按面积覆盖率大小排序依次是:生活噪声59%,交通噪声25%,工业噪声13%,施工噪声3%。社会生活噪声已成为城市中心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首敌,这是与迅猛发展的文明社会、盘根错节的经济活动相伴而生的现代化副产品。
环境管理规划
2.环境管理的对象
2.1.个人的管理
个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对消费品进行必要的清洗,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生活垃圾。保存、运输消费品时使用的包装物也会成为生活垃圾。不仅如此,消费品本身最终也会成为垃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个人进行行为的调整,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宣传教育,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经济、法律手段引导规范消费行为;采取技术措施等。
2.2.企业的管理
企业从环境中索取各种自然资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从企业的内部来讲,我们要建设企业环保文化气氛;从外部来讲,要形成环境友好型企业得到更高市场回报的运行机制;在技术管理措施来讲;一定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行环境评价制度。
2.3.政府的管理
政府作为一个管理部门,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作为投资者为公众提供服务;掌握固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控制和引导。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整个环境做出一个最合理的规划。
环境管理与规划
3.环境管理的手段
3.1.法律手段
我国现在的环保基本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本身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明确法律的适用范畴,情形,规定行为规则以及法律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3.2.经济手段
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以及有关金融手段,引导、激励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环保的措施。例如: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
3.3.行政手段
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接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包括制定实施环境标准,颁布推行环境政策等。
环境管理与规划
4.个人观点
作为一个已经在天津生活20多年的天津人,对于故乡的爱是无法用一两句的话去简单描述的,我想所有人对家乡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它在别人的眼中是好是坏,但是在我们眼中总是最美丽的。但是,脑海里的印象却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写照。就像老一辈的人总是说再也看不到儿时的蓝天白云了,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没有雾霾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天空总是被笼罩的灰蒙蒙的。
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天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越来好的,无论是城市的建设,地铁,火车站的修建,还是人均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大港油田的开采,滨海新区的航天航空制造业等等一系列的工业发展,我们无法避免这一过程,因为资金的累积,总是需要过程的。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减少或控制其污染的后果,在不恶化的前提上,能够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
因为我目前居住在东丽区,我也感受到了天津的政府部门正在努力的进行环境的改善。天津市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近几年,对东丽区的规划就是进行新市镇的建立,目前已建好的是华明镇,还有正在搬迁的金钟新市镇和规划中的军粮城新市镇。新市镇,又称计划城市,指事先经过周密城市规划所兴建的新城市或大型社区,取代现有都市市中心向四方扩张的发展模式。新市镇通常位于城市的郊区,主要目的是解决和舒缓市中心过多的人口和由此而产生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环境问题,规划后,将轻工业整体聚集起来形成工业区,原来在村子建立的加工企业全部被整合,并且将工业区建在远郊或者是下风口处,远离城镇居民的居住区,这样不仅方便了我们对于工业区和生活区污染的不同管理模式,而且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使居民免受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东丽区新市镇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借鉴上述各地的新市镇建设管理模式,结合东丽区、乃至天津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管理模式。1.采取镇镇联动开发模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让生产要素冲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产生集聚效应。2.充分发挥涉及跨行政区划的新市镇的新市镇管理委员会协调职能,以合理配置资源3.进行社区建设实验,创新新市镇基层组织管理体制4.引导、吸引和大力发展社会部门来共同建设各新市镇社会共同体。[4] 既然是农村城市化,那么也必然面临着城镇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城市是人工环境系统社会经济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利用问题,耕地锐减,农民失业以及转业。纵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这个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的趋势,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随之减少人均用地偏多,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小城镇镇区水污染严重,噪声污
环境管理与规划
染日益刺耳。目前,噪声污染是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最严重的污染,即使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长期接收强度较高的噪声不仅对人体听觉器官有严重损伤,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影响。[5]在不断的进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去制定环境规划,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现在的我也许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改变家乡,但是很庆幸我学习了这个专业,我可以努力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去改变我的天津。我希望在使天津环境变好的过程中,我能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终有一天我能让父母再见曾经那么蓝的天,我们不再呼吸充满颗粒物的空气。我希望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可以给天津更多能看见晴朗天空的日子,不希望我美丽的家乡再被雾霾掩盖它多彩的颜色,就让它去绽放她美丽的颜色,去展示他610年的底蕴。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环境局.2012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2] 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3] 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 天津科技,2009(6).
[4]《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田先钰,米子明.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成与管理模式初探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2)[5] 任建强,许白皋,刘杏认,陈亚恒.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06)
关键词:近代城市规划,都市计划,物质建设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由梁思成1和张锐2在1930 年完成, 它不仅是天津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 同时它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华人完成的现代城市规划。3第二次北伐战争后, 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天津政权, 着手调整天津的行政建制。1928 年6 月20 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 设立天津为特别市, 并组建特别市政府。4天津特别市政府在成立后尝试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但由于经济能力和行政能力有限, 并且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 因此, 天津的城市面貌并没有及时得到改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 特别市政府在1930 年年初决定对天津进行一次统一的规划。
1930 年1 月16 日, 在天津特别市政府市政会议第六十四次例会上, 市长崔廷献提出征集“天津特别市政府征求天津建设方案”, 交由市政会议讨论, 并在市政会议上议决通过。51 月18 日, 天津《大公报》第三版刊载《如何建设新天津——市政府将征求专家著作》一文就征集天津地区建设方案进行宣传。2 月4 日至9 日连续六天, 天津《大公报》在头版刊登《天津特别市政府征求新天津之物质建设方案》一文。征集公告登出后, 市政府秘书处共收到方案27 份。特别市政府组织陈宝泉6、华南圭7、谭真8、王骏发、黄霭如、刘晋暄等“富有市政学术人员”对来稿进行评定, 评出:“甲卷梁思成、张锐, 乙卷周泽书、杨荣懋, 丙卷李子庭。”91930年4月25日, 《大公报》刊载《津市物质建设方案——征求计划即将发表、张梁两氏有所贡献》一文, 称:“津市物质建设方案, 市府曾悬金千元, 征求计划。迄今将届三月, 闻应征之交, 已接到百余件, 惟多无充分市政知识者。就中有张伯勉与梁思成两氏, 为美国留学生, 系专供市政学者。梁氏现任东北大学教师, 正在制图说明, 由张氏编, 不日即将脱稿。征文所悬奖金, 当以两氏最有希望云。”10然而, 1930 年5 月爆发了中原大战, 受战争影响, 天津市政府的运转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这份规划因此遭到搁置。1930 年9 月, 张锐将未公布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出版, 名为《城市设计实用手册——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 (图1) 。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共计二十五章, 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城市政府、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图3) 。第一部分城市政府包括了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主要论述了政府组织和行政边界的问题。在政府组织方面,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建议扩大政府秘书处、采用新式吏治、推行新式预算以巩固政府的行政能力。在行政边界方面,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强调了天津特别市的市域问题, 提出:废县11和扩大市区范围两项建议。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第二部分“城市规划”包括了第二章到第十三章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 “建设方案”主要运用现代的规划方法从城市功能结构的层面对天津的道路系统进行了调整。首先, “建设方案”指出了当时天津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一、城区及各租界区的道路建设各自为政, 不相贯通;二、各区街道的形式差异较大12。对此, “建设方案”建议:新建城市干道将各个区域连接起来, 形成统一的城市道路交通网, 并且充分利用各区已有的道路资源作为次干道和内街。其次, “建设方案”指出:海河码头布局分散且距离火车站太远13, 给城市造成了过多的货运交通。因此, “建设方案”规划在“旧比国租界及特别一区沿河一带” (今直沽桥西岸) 统一建立货运码头, 并在“大直沽地带建筑北宁铁路支线车站”。这一布局 (图4) 将天津对外交通集中在了海河上游, 从而减少了市区内的货运交通:水运货物及销往天津本地货物在特一区码头上岸向北直达租界及老城厢, 销往内地的货物则从比租界上岸经铁路转运内地。最后, “建设方案”将海河东西两岸设计为林荫大道及规划住宅区, “如此不特地价可以增高, 且河岸亦可得保护, 全市美观, 亦可得以增进。”14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第三部分“城市管理”包括了第十四章到第二十四章的内容, 可分为公用事业、城市分区和财政计划三类。首先, 在公用事业15方面, 张锐主张政府加强对公用事业的监督并应收回自来水、电车电灯等事业的经营权。如果将《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中关于公用事业部分的观点与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民营公用事业监督条例》16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建设方案”对公用事业的态度较《民营公用事业监督条例》更为明确:《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认为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共汽车、瓦斯等重要公用事业应当全部收归政府, 由政府组织经营1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设方案的先进性。其次, 在城市分区方面, “建设方案”引用了南京《首都计划》中的分区制度, 第十九章《本市分区条例草案》主要是关于政府机构对规划建设进行的管理, 包括用词释义、城市分区类型、分区地段内土地及建筑的使用要求等内容。第二十章《本市设计及分区授权法草案》主要是关于政府机构间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包括规划机构的组织、用地变更、规划效力、纠纷处理办法、土地开发办法和市政工程土地征收办法等内容。最后, 在财政计划方面,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提出分别用公债、特值税和租税费抵付土地收用费、建筑费和维修费的方案。
结语
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施, 但是, 它在如何认识现代城市、如何进行现代城市的建设以及如何解决城市问题等方面都给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回答。与以往的城市规划相比,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首次运用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天津进行了规划设计, 明确提出了天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潜在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 从政府组织、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等方面给出了综合性的解决办法。因此,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出现, 不仅对当时天津地区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而且从侧面推动了近代天津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为近代天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特别市政府秘书处.市政公报, 1928-1930[J].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大公报, 1928-1931[N].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3].益世报, 1928-1931[N].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4].梁思成、张锐.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M].天津:北洋美术印刷所, 1930
[5].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6].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合唱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音乐文化,但合唱音乐在中国仅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挟其优越的经济势力叩关,西方宗教音乐随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才开启了我国合唱艺术发展之路。天津的合唱艺术也在这个时期起步,并逐渐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将沿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来窥其究竟。
一、二十世纪初期的天津合唱
教会的进入是天津合唱事业产生的基础。二十世纪初期进入天津的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虽然它们之间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用音乐来传播教义。天主教的音乐主要是圣咏。基督教的音乐在圣咏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东正教的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已经不同于前两者,是采用了传统的四部合唱形式。有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就是从教堂圣诗班中出来的,如当时的维斯理教堂(基督教)圣诗团,培养出了郭淑珍、李光羲、林青等音乐家,各种乐团也经常到唱诗班来物色歌手。这些圣诗班(团)为天津早期的合唱事业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同时,许多的留日、留英、留美的学生回到天津,他们创办了一些专业音乐团体,开展培训、举办音乐会等,为近代音乐在天津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当时的文献记载看,近代音乐的各种演奏方式和声乐方面的独唱、重唱、合唱三种形式已经开始出现,但在清末天津城得到普及的主要是合唱,从小学的开学典礼到各种成绩展览会,都可以听到朗朗的合唱声,从而在天津城出现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学堂乐歌。它的出现,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一个界标,标志着中国音乐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音乐的时期。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在二十世纪初都曾先后到日本学习现代音乐教育,他们后来成为学堂乐歌的主要人物。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源头,也是天津合唱音乐的另一个基础。这些乐歌以齐唱作品居多,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应属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字叔同,法号弘一。近代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清光绪六年生子天津,原籍浙江平湖。他自己创作的作品有《春游》,根据西洋曲调填词的作品有《大中华》、《西湖》、《送别》等,其中《春游》是一部三声部的合唱曲,作品与音乐的语汇准确而又形象地刻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是当时较高的艺术作品,也是最早的合唱曲。
1904年,天津在全国率先推出在小学开设唱歌课,对唱歌的具体内容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凡是于军国民生有关的道德、伦理等问题,可以通过浅显的语言创作出歌曲,教给学生们唱,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爱国观念,如沈心工先生的《黄河》、《体操》、《竹马》等,在学校里广为传唱。
推行“学堂乐歌”的前辈们,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天津人了解近代音乐,欣赏近代音乐,为近代音乐大规模地传人天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天津合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抗战时期的天津合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合唱艺术不但未曾凋零,反而成为苦难的社会大众抒发同仇敌忾心声的工具。为了街头宣传、示威游行、音乐会演出的需要,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由合唱团歌咏队到全国各地演唱,抗战歌咏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天津,由于学生运动的兴起,使得天津的合唱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演唱形式由原来的齐唱发展为二声部合唱、二声部轮唱,演唱的曲目也由以前的圣咏发展为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抗战革命歌曲,尤其是聂耳、冼星海创作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采用西洋写作技法的同时又融入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堪称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典范之作,激励和鼓舞每一个中国人,直到今天每当听到它们仍然会为之动容。
到1945年以后,天津的合唱事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莫桂新、张权领导的“黄钟合唱队”正式成立。这一时期的演唱曲目,也由1945年以前的抗日歌曲,转变为讽刺蒋介石的歌曲。如《古怪歌》、《五元钱》、《你是个坏东西》、《坐牢算什么》等。
三、建国初期的天津合唱
1949年以后,天津作为全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在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周巍峙的带领下合唱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当时合唱活动分为工人创作和群众歌咏两部分。并且先后成立了“新歌合唱团”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杨今豪任指挥;“中苏友协合唱团”(今天“友谊合唱团”的前身)李宏斌任指挥:“职工艺术合唱队”在第一工人文化馆成立:“广播业余合唱队”后来“新歌合唱队”与其合并,培养出歌唱家于淑珍等人;“音工合唱队”由天津歌舞剧院的一些专业演员组成。但是,1958年由于政治原因,这些合唱团体都被迫停止活动。
到1959年在“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著名作曲家王莘同志取名、杨今豪等人创建了“天津海河合唱团”。当时全天津市合唱队非常少,无论大的节日还是聂耳、冼星海纪念日、音乐节等都有海河合唱团的身影。该团1966年由于政治原因,更名为“只争朝夕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3年前后又再一次更名为“天津艺术学院业余合唱队”。“文革”结束,中国音乐家协会恢复工作以后,恢复原名“天津海河合唱团”至今。该团自建团以来,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天津乃至全国历史上活动时间最长的业余合唱团体之一。近半个世纪,曾经加入过海河合唱团的团员共有一千余人,他们中大多数成为了天津音乐界业余活动的骨干力量。
四、八十年代后的天津合唱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合唱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一些合唱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除了杨今豪任团长、赵金彦任指挥的“天津海河合唱团”以外,还有1990年由天津男、女青年会创办杨今豪任团长的“天津青友合唱团”;由李雨生任团长、杨春发任指挥的“天津友谊合唱团”;何乃文任团长、赵金彦任指挥的“天津教授合唱团”;1995年由老“黄钟合唱团”团员华正文恢复活动的“天津黄钟合唱团”;由红桥区文化馆主办的“响板合唱团”、“新爱乐合唱团”、“北洋之友合唱团”、“政协之友合唱团”、“草原情合唱团”等。这些合唱团的团员大多都是天津市歌唱能力较强的职业或非职业的歌唱爱好者,他们经过多年磨合,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在天津市合唱领域起着示范作用。
除此以外,活跃在天津合唱事业舞台上的还有许多由各区、文化馆、学校、少年宫、社区、企事业单位主办的合唱团体。
随着老人群体的扩大,老年业余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业余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一些老年合唱团就随机涌现出来,他们对合唱的热情绝不亚于年轻人,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比较有知名度的老年合唱团体有:“星海合唱团”、“鹤童合唱团”“天津老年大学合唱团”以及成立于1994年的“枫林合唱团”。其中“鹤童之声合唱团”于2006年6月赴香港参加两岸四地“第二届中华耆英文化艺术节”活动。他们本着“走出津门、向外学习、扩大视野、以歌会友”的目的,以悠美的歌声唱响香江,将内地鹤童的形象洋溢于舞台,充分展示出天津老年合唱团体的艺术水平。
学校合唱团体比较有知名度的有“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南开大学教师合唱团”、“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南开区五马路小学合唱团”等。其中卓有声誉的“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曾多次出访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国家,在2001~2005年期间共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等世界合唱大赛的10项金奖。由“南开大学教师合唱团”演唱,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冯国林教授为陈毅诗词谱曲、配器的大型合唱作品《手莫伸》在中纪委主办的全国廉政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颁奖演出。
现如今在家门口唱歌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天津各个社区合唱团已有二十余个,近期涌现的有南开区“长虹合唱团”、东丽区“程林合唱团”、和平区“体育馆街合唱团”、河东区的“海地合唱团”等都是社区合唱团的表率。
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合唱艺术在我市有着广泛且扎实的基础,近年来由天津市合唱协会主办的“城市之光”音乐会,为热爱合唱事业的团体搭建了展示舞台,各合唱团体报名踊跃。
如今天津的合唱团体在不断地发展,水平也在稳步提高。不过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曲目更新慢,新作品少,大多数的合唱团只会选唱中国及苏联作品,选用西洋古典曲目少,因为西洋作品中更多采用的是复调手法创作,技巧性高,不好把握。另外大多数合唱团的成员年龄趋于老龄化,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合唱指挥人才后备力量不足,个别团员急需提高视谐和乐理知识的能力,加强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等等。
总之,我们相信在广大合唱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胆实践,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积极打造合唱艺术品牌所取得的可喜艺术成果,为提高天津合唱整体艺术水平,努力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天津做出积极贡献。
【天津产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07-09
天津港口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12-02
天津规划馆11-08
天津美丽乡村规划05-26
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01-11
天津物流现状发展对策10-27
天津凯步科技发展有限11-09
天津2017年上半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消防设施试题10-28
白鹅产业发展规划11-09
林业产业发展规划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