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设计师的自我意识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是谁——设计师的自我意识(共11篇)

我是谁——设计师的自我意识 篇1

——设计师的自我意识

内容摘要: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设计师设计产品、广告、建筑等时脑海中自我意识的体现对设计的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设计能力有哪些,设计师设计时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情感设计

社会责任感 设计艺术 心理学方法 以人为本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会留住过往人群的脚步,让每一个人都安静的去欣赏并与她交流,最后感慨自己不虚此行!以目睹或拥有她为荣!设计师不只是在设计一件物品,而是在设计一种与人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

我们可能以后都会成为一名设计师,设计产品、做出产品,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有一种设计师所必需的素质,这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训练,并会带给我们一生的财富。

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是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设计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在设计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脑海中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来达到良好的设计产品的能力。

设计师自我意识中的成长中必需的设计能力。

设计师作为引领潮流的人,首先要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设计出来的客观事物要能够在人们心目中引起愉悦的情感,并且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文化修养,对消费者的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实时的关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专业设计理论的正确与否,巩固与提高专业设计技能。除此之外,要想迎合大众的口味,让人类得到真正的便利,还必须跟紧时代的前进步伐,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不断发现先新的灵感与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链”的功能和“桥梁”作用的使命。

其次,要明白设计与纯艺术的本质区别。纯艺术最主要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审美过程,然而,设计除了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还需要兼顾着设计出的作品的实用性、合理性与功能性,要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去完成每一件作品,而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出一件美丽而不中用的装饰品。设计师的工作也不完全是要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社会职责,要时刻记着“为人类的利益设计”。设计不能只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或者说,不能只满足这部分人的利益的设计,而没有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的设计,或者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设计必然是失败的,设计师的社会职责也无法体现。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还体现在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师应该从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球可利用资源考虑。一些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渐渐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理念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将奢侈的设计理念转变为环保、低碳又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存的作品。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设计与大多数人群的距离,更好的实现设计作品的平等性。

作为设计师除了需要有画家的激情,作家的灵感,还需要有情感的帮助。这里的情感是指对生活的情感,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与感悟。只有当设计师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才能更好的揣摩出他人的思想,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成为真正可以正确引领潮流的人,使得人们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免得人们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从而避免整个社会文化走向的畸形。

在设计领域一直在强调要具有创新意识,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许多的山寨产品,像这种对优秀的涉及作品直接实行“拿来主义”,将设计这门美化人类心灵的职业沦为山寨厂商的“摇钱树”,既是对那些优秀设计师的知识产权的无视,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侮辱,是一种没有上进心与自尊心的表现。熟话说,物以稀为贵,当消费者遇到众多设计类似的作品时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使人感到乏味,从而使得本来可以让人内心产生愉悦的设计立刻变得黯然失色。那些山寨“设计师”的做法,实质上也体现出他们缺失了作为设计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设计师应当具有自己的个性,采取引进来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取他人优秀之处后,必须拿出自己的创意,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有力的推动设计领域的不断前行,为全人类造福。

设计创造作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而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它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却又受到社会的限制,最终又服务于社会。因此,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师应当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完成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职责,诠释设计师的深刻内涵。

现代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设计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习和时间去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

对于每一个设计师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现代设计史上,曾经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最终被淘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这或多或少是与这种制度本身忽视社会责任感相互关联的。与此相反,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设计,正是对以上制度和现象的反思,也是更多设计师注重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要想做出出色的更富人性化的工业产品设计就必须要重视设计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师应该把设计心理学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去。

1.心理学中使用许多术语,例如需要、愿望、意向(打算)、倾向„„,它们来自日常用语,但是它们的含义不同于日常口语。这些术语都有具体的定义,被用来理解人的心理特性,被用来进行心理学实验,彼此有确定的关系。如果把日常用语中的含义与心理学中的含义混淆,就会造成许多误解。

2.工业设计师应当学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经验,知道在各种场合怎样设计实验,怎样观察实验,以便通过实验了解产品的操作者的行动特性,从而改进产品的物人关系设计。

3.使用心理学的结论时要十分谨慎,因为心理学的结论都是在特点条件下得出的,许多实验结论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际应用的环境、条件、人因素改变后,不一定符合原结论。当前更强调在实际环境中的心理学实验,以求符合真实情况。

4.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工业设计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生理需求、消费心理出发来设计产品。工业设计考虑的是人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感受,更多的是视觉上的感受,然后是其它感觉。现在产品的设计人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文化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方面知识。

5.解决可用性问题,必须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设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与期待、生活方式、使用动机、使用过程、使用结果、设计审美、使用过程、学习过程、操作出错及如何纠正、产品可用性、高档产品的设计特征等。

好的设计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好的设计应该照顾到人们的情感好的设计不仅是产品,还包括用户的完美体验。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思想的核心基础,其在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师要正确的运用设计心理学充分领会其设计思想设计出符合用户意图的好产品。

缺乏情感投入是做不好设计的!设计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方式;她需要的是共鸣!不管我们设计的产品外观有多漂亮,如果没有体现出生活的“情感元素”,那都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设计心理学》 唐纳德·A·诺曼 著 中信出版社

《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 唐纳德·A·诺曼 著 中信出版社

《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 唐纳德·A·诺曼 著 中信出版社

《设计心理学》 李彬彬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设计心理学结课论文

姓名:王新昭 班级:10级工业设计2班

我是谁——设计师的自我意识 篇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 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 经历着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归纳起来,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抱负水平较高, 成就欲望较强, 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 社会交往比较单一, 缺乏社会阅历, 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 因此, 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从而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 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 不能及时加以调适, 则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 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 他们希望能在生活、经济、思想等方面独立, 摆脱成人的管束, 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 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 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 渴望理解, 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 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的看法, 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 分享欢乐。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 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 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 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 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 使得不少大学生倍受“孤独”的煎熬。

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 同辈人的羡慕, 故而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 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然而进入大学后, 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 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 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 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冲突状态。

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许多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 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追求上进时, 困难、挫折在所难免, 不少大学生常常出现情绪波动。在困难面前望而生畏, 消极退缩, 但又不甘放弃, 依然想追求, 内心极为矛盾, 困惑、烦躁, 不安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1.正确认识自我, 全面评价自我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然而真正地认识自己, 全面评价自我并非易事, 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 与他人交往, 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可以从这些关系中向别人学习, 获得足够的经验, 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成败得失, 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 成功, 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 因为他们了解自己, 有坚强的人格特征, 善于学习, 因而可以避免再失败;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 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 改变策略追求成功, 甚至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 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 内省法――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内省是指通过反省自己, 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论语》中孔子说要“吾日三省吾身”。早晨起来, 想想今天的生活内容有哪些, 应该怎样安排时间, 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调整、改正自己的哪些问题;白天有时间静下来的时候想想自己已经过去的这段时间做了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什么, 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 对自己言行保持知觉;晚上睡觉前, 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务等。大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 结果如何, 有何收获与缺憾, 从中有所发现与领悟, 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自我调整。

对大学生来说, 认识自我固然不易, 接受自我和展示自我常常更难。欣然接受自我, 就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 欣然接受自我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 努力进行自我修养, 谋求自身的发展。

2.塑造自我, 积极超越自我

(1) 积极的自我提升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大学生期望自己成功时, 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 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 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 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 将会有助于大学生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并提出如何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金盛华.自我意识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

[2]漆佑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 (04) .

[3]张增杰.自我意识初探[J].青年研究, 2004, (02) .

[4]田玉琴.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矛盾[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03) .

我是谁认识自我 篇3

各位领导 、老师们:

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我是谁》。这是中小学心理教学中自我意识范畴的自我认识部分。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学主题选定及分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初中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初中时期,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会促使初中生全方面健康成长,有助于他们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而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与评定,将成为他们完善其良好心理品质的障碍,产生品德、学习及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行为。例如,某学生分明有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但他主观上评定自己不可能完成,因而在面临这一任务时显得胆怯、退避、紧张。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势必压抑他心理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成绩不良,这样又使其感到自己的评定得到了印证,进一步加深了消极的自我概念。所以,对中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的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般的说,初中时期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开始从不自觉到较为自觉,从单一评价到多方面评价的过度过程。根据以上心理学的理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3、体会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培养的,从而形成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恰当的评价自己。

四、教学方法

听故事,讨论,做游戏,心理测试等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活动过程。下面,我具体说一说我是怎样来设计这节课的。

(一)听故事

首先,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通过照镜子这个小游戏来导入本课时的话题“我是谁”。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他认为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为下面讲述埋下伏笔。 《骆驼和羊》的故事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一场比试。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却怎么也吃不到。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羊不肯认输,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可骆驼地怎么也钻不进去。于是,羊说长得矮好。骆驼也不肯认输。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阅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

思考:

(1)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

(2)为什么骆驼和羊都认为它们自己说的是对的?

(3)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分别是什么?

讨论:

(1)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全面的呢?

(2)老牛是怎么评价的?

通过精彩的故事和哲理把学生引向关于认识自我这一主题,在精彩的故事世界里,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人生、滋养心灵。并且总结出认识自我的两个方法:

通过自我的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

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

(二)填句游戏

1、我是谁.请同学问问自己我是谁,然后在5分钟之内以“我是????”为结构的句式来描述自己(可以从身材、外貌、学习、品德、家庭、学校、气质、兴趣等等方面来回答)。

出示例句:

我是谁?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2、猜猜我是谁

在学生完成自我问这一活动之后,教师将纸收上来叠好,然后将顺序打乱后再发给大家,注意保证让每位同学拿到的都不是自己的。然后每个人轮流到讲台上念给大家听,让大家猜是谁写的。猜对的同学要讲出他的根据,被猜中的`同学要谈感受。如果谁也猜不中,则请主人出面认领并发表活动感言。

活动总结:

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和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汉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心理小测试

假如你在撒哈拉沙漠行走了一天一夜,这一天一夜中你滴水未进,焦喝难忍,此时,在你面前出现了小半杯水,只够你喝一口。看到这杯水,你会说什么呢?

A 、啊,真好,还有半杯水!

B 、唉,真倒霉,怎么只有半杯水?

选A:你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做什么事都能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你平时总能保持一个好心情,继续保持这种心态吧!

选B:你可有些悲观哦,其实遇害到问题换个角度想一下,也许心情会更好,不防试一下吧!

活动总结:

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要么自负、自傲、目中无人,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要么自卑、自责、害怕见人,一切过失都是自己的无能所致,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可以知道,认识自我的方法有: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另外,认识自己还有一种方法:通过各种测验来了解自己。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通过自我的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

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了解自己

通过各种测验了解自己

七、教学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的面对自己。重要的是:我们想象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你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你自己的形象????这样,你就会向这个形象靠拢,倘使你把自己惟妙惟肖地想象成一个胜利者,这将对你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倘使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失败者,单就这一点就会使胜利化为泡影。

所以,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听听自己的声音,你就会有所发现和体会。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呈现更有力量更有勇气的生命!你才会知道:你活得像不像你要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公桥高级职业中学

我是谁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能力: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提高观察对比的能力。知识: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只有八九岁,但是自我的意识已经渐渐觉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容易让他们较快地理解人在不同场合的角色变化。由于该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唤起他们愉快的生活回忆,如买东西、逛集市,能让他们联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是浓厚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农村,生活的空间范围相对小一些,他们所担任的角色的变化也会相应少一些。而且,对角色的认知也只会停留在角色的不同上。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尽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家庭的需要,他们可能更早地参与到家庭、生产劳动当中,独立完成了很多方面的任务,有着相对较强的自理能力等优势,但他们对自身的角色意识,特别是对不同角色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懵懂无知的阶段。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就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创设情境,针对“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和“在活动的变化中”我是谁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受到启发,使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角色是会变化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通过研讨、探究让学生有所感悟。通过情景表演,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最后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农村学生生活的情景片段,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定自己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等形式,尽量多地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再现,让学生观察评判,有所发现和感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难点

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不同角色及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角色”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该怎样做”“小记者在行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面对不同的人,我是谁

1.游戏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板书:用简笔画画三个人脸。如:)

小结:爸爸面对自己的儿子时是爸爸,面对自己的爸爸时是儿子,所以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只有三个人。

2.启发谈话:在家庭中,当你面对爸爸妈妈时你是什么角色?当你面对爷爷奶奶时你是什么角色?当你面对哥哥姐姐时你是什么角色?引导学生在有趣的问答中,感受自己面对不同的人角色的变化。

小结: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我是谁”这个话题。(板书:我是谁)

【设计意图:由游戏入手,引发学生对角色的关注,初步感受自己的角色。】 活动二 在不同的场合,我是谁

[播放动画: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不同的场合,我的角色有什么不同?我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又是谁?

小结: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里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板书: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角色)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活动三 在变化的活动中,我是谁

1.游戏:抢板凳(在游戏玩到只剩下两个人时,老师适时终止游戏)。引导学生围绕游戏进行讨论:最后角逐的时刻到了,这两位同学中只能有一个人是冠军,同学们,你们发现他俩之间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发现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的身份变成了对手的身份。

小结:看来在同样的环境里,面对同样的人,活动的变化也会使我们的角色随之改变。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是谁”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活动的变化,我们的角色都不同。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课下,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一下自己生活周围的人们:看看商店里的顾客和店员在做什么,仔细观察顾客怎么挑选、购买商品,店员如何接待他们;可以去村委会看看,那里的人在做什么;还可以乘车时,看一看司机、乘客、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吗?想一想,同样的场合,我们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发现角色的变化随着场合的变化发生着改变,每个人都会担任各种各样的角色。】

板书设计

我是谁

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角色

第2课时

活动一 该怎样做

[播放动画: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这些场合,作为不同的角色都应遵守哪些不同的行为要求,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会有这些要求?可以让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地区平日生活的情况,自己设计情景。(板书: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活动二 我的调查报告

呈现研讨素材:[播放课件:我的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结合素材进行研讨,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职业的调查来谈,重在谈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了有负面的问题,如售货员态度冷淡等,也可以允许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对个别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当好自己的角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人们应当在自己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认真当好自己的角色。】

板书设计

《我是谁》指导后教学设计 篇5

《我是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经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教学重难点】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孙悟空”图片:这是谁呀?他的拿手本领是什么?孙悟空会72变,老师也会变,你信不信?不信你看。

2、出示教师各种照片:①上课中的老师②唱歌的老师③旅游的老师④在家的老师⑤和姐姐在一起的老师,提问:我是谁?上课时我是老师;唱歌时我是歌手;旅游时我是游客;在家时我是妻子;和姐姐在一起时是妹妹。我还有可能是谁?(学生自由发言:还可能是顾客、病人、观众、女儿、妈妈…….)那么我到底是谁?(出示课题:我是谁)

二、不同的角色

1、你是谁

师:我是老师、是妻子、是妈妈、是游客、是同事、是伙伴,在不同的场合,我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那你们会不会变呢?你们在生活中都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说说: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我”是顾客,在家里“我”是孩子,在公交车上“我”是乘客……)

师:你还可能是谁?(生:游客、观众、……)

2、身边的人是谁

师:你们可真厉害,变得老师眼花缭乱,那我们的爸爸妈妈会不会变?请你先和同桌说说,你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场合都在充当什么角色?一会儿请大家再给班上的伙伴说说,好吗?开始(学生同桌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和老师一样有个疑问:怎么大家的身份总在变呢?我到底是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师板书:不同场合,不同角色)

三、该怎样做

1、怎么做 师:人们对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怎么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小组内解决好吗?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自由选择黑板上的一个场合,讨论一下:假如我是这个场合里的人,我们怎么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场所讨论。并且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表格上,看哪组写得详细,具体。(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学生汇报交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2、演一演

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大家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当好自己的角色,那么我们的社会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就都能够笑口常开了!(板书:明确责任,当好角色)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请小组长到前面领取角色牌,然后在组内分工练一练,一会给全体同学演一演。(学生组内练习,班内展示)

3、夸一夸

师:你认为那组同学表演的最好,好在哪里?

四、小记者在行动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出几点期望: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大家能做到吗?我们把它贴在班里,随时提醒大家,当好自己的角色。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书中的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马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品德与社会》指导后备课

永和中心校

王丽莉

三年级思品《我是谁》教学设计 篇6

陈洪霞

一、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这一课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通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应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二、设计理念(思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更重要的是要动手操作和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本课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不同的角色又会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3、通过观察体验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不同的角色又会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学生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

五、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照片.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我是谁?”

师: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是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板书课题:我是谁)。生答:老师。

(二)、探讨交流,明确不同场所人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师:今天,我站在讲台上,我是陈老师,那么,我还有可能是谁?师出示课件:课件里设置情景,出示不同场合的照片

(1)课件出示第一张:我的三口之家全家照。

师:我是谁?生讨论,师板书:我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

(2)课件出示第二张:我和你们的照片。师:我是谁?生讨论,师板书:老师

(3)课件出示第三张:我和老师的照片。师:我是谁?生讨论,师板书:同事、伙伴

师小结:我是老师、是妈妈、是同事,在不同的场合,我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那你们呢,在生活中都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2、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分组做自我介绍,并讨论可能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师适当评价)板书:学生、学习的人、组长、班长、爸爸妈妈的孩子等等。

(在这一节,我在活动的设计中,注重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 使学生联系自身,初步感知到自己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初步在社会中将自己定位。)

3、师问:我或者你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名称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回答。

4、师强调:看来,我们在不同的场所,我们的身份在发生着变化。

(三)、模拟体验,不同场所不同身份又会对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1、师:那么同学们,你知道在家里该怎样做个好孩子吗?(生独立思考作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师:大家说得真好,那在学校、商场、公共场所、公共汽车上,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讨论!

3、生分组讨论。

4、生分小组汇报。

5、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介绍,我已经明白了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么做,不过光说的好可不行,还要依照我们的标准去做才行。

(四)、活动体验,在表演中体会如何担当好不同的角色

1、设置情景,课件出示四种场景,学生选择表演:

(1)早晨上学时,遇到爷爷奶奶或者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做?

(2)放学回家时,发现奶奶生病了,你该怎么办?

(3)在乘公共汽车,你坐着的时候,上来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爷爷,你该怎么办?

让学生模拟表演,体会不同场所中应该怎样做。

①要求:学习生活中你能做一名好学生、好孩子、好乘客、好观众吗?赶快从上面几个场所里任选一个进行表演吧?选好内容后,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表演。

②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表演准备,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

③学生小组运用道具进行体验表演,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和兴趣,又能将学生的心理活动真实的呈现,在这里我对表演的设计目的比较明确,为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做了准备,同时也使课堂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让学生分组设计情景的表演,在表演中再现社会生活场景,端正自己的行为。学生在表演中去体验不同的角色,在演一演,评一评中去领会不同的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样一个结论。)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由于场景的不同,我们要承担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所以,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不同的角色。

师结合出示的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课件“小帮手”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家庭里要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出示课件“小标兵”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社会上要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出示课件“小伙伴”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学校里要做努力学习、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出示课件“小卫士”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公共场所要做爱护公物、维护秩序、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的角色在随场所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而不同的场所又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乘客、好游客、好顾客,成为我们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去后,请注意观察你周围的人们,是不是都担当好了自己的角色,七、附板书设计我是谁

角色的变化

承担的角色

承担的责任 老师

妈妈同事

学生学习的人

班长

同事

伙伴

组长班长

我是谁的开学作文 篇7

我是哈利波特)

这是我第一个梦想.我本来就喜欢有魔力的事情,看了[哈利波特],我就想,假如我是哈利波特,我就把上课光放臭屁的同桌变成白鼬(像马尔福一样把我的电脑变成新的,把狼的坏印象从人们脑中赶走(本人超级喜欢狼),把济南变成像伦敦一样的繁华整洁的大都市,把火星变成可供人类生活的第二个星球

但是,不管我想得多末好,世界上终归没有魔法部,没有霍格沃茨,更没有 对角巷,我永远不可能是哈利波特.

我是贝多芬)

听大人说,贝多芬很有音乐天赋,是几百年难遇的天才,人小志不小的我想, 贝多芬算什末,我,郑天才,绝对比贝多芬强.于是,我决定发奋苦练,成为宇宙第一音乐家.我死皮赖脸的求爸爸妈妈给我买一台钢琴,说的嘴皮子都烂了几层皮,终于再整整七天的努力下,一台崭新的台式钢琴搬到了我家.可我很快就厌倦了这个黑白相间的大家伙,也很快忘记了我当初的誓言,而今,雪白的琴都成灰色的了----尘埃呀!所以,我不是贝多芬.

我是莫泊桑)

以我是谁为题的作文 篇8

难道是这个社会把我给改变了,还是“情”把我给改变了,变得连我自己都讨厌我自己,难道讨厌我自己的那个才是真实的我。

现在的我感觉不到“友情”的可贵,“亲情”的温暖,还有“爱情”的甜蜜。因为这些都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连我都不知道他们跑哪去,我只知道有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我找了十几年才找到,可是我却变得不在乎了,有的是我从小一直都存在可是却在我进入社会时也消失了,还有的是在我一味的努力的付出的时候,他却转身离去了。

所以现在的我不知道还拥有什么,或者是剩下了什么,NO!我什么都没有,唯一还陪伴我的只有”孤独“;也许它是我现在最好的朋友吧,也或许它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亲人,对了,它还是我的闺蜜甚至另一半。

我现在才知道孤独是我的陪伴者,以前小的时候是,现在也是,可能将来也会是这样吧!

所谓的“友情”就是可以收复一个人,也可以出卖一个人;所谓的“亲情”就生育之情或养育之情,当夫妻之间遇到问题或生活出现状况也是可以割舍和丢弃的,“爱情”那就跟不要说了,那是更没有保障和信赖的,因为它是看不到也猜不透的。

现在的我似乎就像腾云驾雾的过日子,整个人是飘的,心是空的,脚踩的仿佛也是虚的,没有重心。我不知道我现在该往哪走,方向没了,小时候那天真的梦想也没了,我对生活已失去了信心,就像掉进了一口枯井的落叶,想飞又飞不起来;想回到树枝上,可已有了裂痕;想随风起舞飘到想去的地方,可却被束缚了。

我就像那片落叶一样,想去追寻我的梦想可是已经没有了条件,想回家避风,可家却要漏雨,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闯闯,可是迈不出脚,被束缚了。

孤独啊孤独,虽然我很不喜欢你可是却只有你才让我觉得你真实的存在,在你面前我才是主角,一个人唱着独角戏,我讨厌你却又是那么的离不开你,害的我现在不得不喜欢上了你,一切甩开了我,我也抛弃了一切,最后不得不和你站在了一起,守护在了一起。

我是谁的作文400字 篇9

咦?蓝蓝地天空,肥沃的土地,清可见底的美丽小河,奇妙的昆虫和动物,各种各样不同的植物……世界万物来自哪?好像是来自地球,那地球便来自宇宙,来自神奇有趣的宇宙。宇宙……宇宙……唉——好烦呀!我怎么又在想?我为什么脑子里会有那些想法?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为何会这样“绕”脑子、烧脑子?我的脑袋里又冒出一串问题,心跳愈来愈快,“咚咚”直响,简直要窒息了。算了,本小姐懒得想,还要写作文呢!

放学了,走在水泥路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长凳子上,用手拄着脸,沉浸在我的十万个哲学问题里——某某物从何方来。结果,脑袋瓜中又像冒气泡似的冒出无数个问题。还是回到关于我的哲学问题吧。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到底在说什么话?……

以我是谁为话题的作文 篇10

我是谁?这是恒古以来困扰着多少先哲的一个问题。如今,我遇上了这个难题,不禁陷入沉思:我到底是谁?

我是俞馨悦,是我父母的掌上明珠。我是建平实验的一名学生,是初二三班的文艺委员。可若我没有出身在俞家,没有取名为俞馨悦,那我是谁?若我没有进建平实验,没有成为三班的一员,那我又是谁?删去这些可有可无的身份标签,我想着那些我依旧剩下的东西――那些我热爱、我擅长的事物。

我琴棋书画都会一点,笔墨纸砚也各沾点儿边,梦想是成为一名能够建造亭台楼阁的建筑师。可如果这些事物都被删除了呢?我失去了我热爱的东西,也失去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迷茫了。思索良久,我找到了答案。张岱有句话说得好:“人无癖不可与交。”我是谁并不重要,只要我心中依旧有我之所爱,那,我就是我。

古筝乃我所爱。这件木头物什陪伴了我十余载。听我音者即听我心。古筝的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又仿佛御剑在那彩云之端。《汉宫秋月》之缠绵悲切,《金蛇狂舞》之热情奔放,《高山流水》之庄重古朴……从只能弹拨几个音节,到能够流利的弹出整曲,这学筝之路断然是辛苦的。可没亲手拨过琴的人,永远不知道皮肉和弦摩擦的涩痛,也永远都感受不到由心而生的乐曲有多么美妙。若没有了古筝,没有了学筝的经历,我无法习得坚持的重要。但若没有我对音律的热爱,我也无法坚持下来。是古筝,成就了今日的我。

说到我对音律的热爱,便要归功于我的另一样心头好――文学。从五音“宫商角徵羽”到“秦王破阵乐”,从“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对古代乐器、音律的启蒙皆来源于文学。当然,文学教给我的远不止这些。跟随书本领略诗词的豪情浪漫,玄学的玄妙精深,武侠的荡气回肠,小说的峰回路转悲欢离合;或与它寻名山大川,访古迹名胜,探深谷幽林,赏奇花异草,品奇闻异事。文学,带我进入另一个世界。若没有对文学的兴趣,我无法习得那么多不曾在课堂上出现的知识。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纵然我读过的书只是沧海一粟,仍要感谢它们,是它们,使我的气质不至于萎靡。是文学,成就了今日的我。

没有目标的人便像没有航向的船只。我们的梦想激励我们为之奋斗。我的梦想是成为建筑师,为了离目标更近一步,我参加了未来之城。为了达到目标,无论付出多大努力,我都甘之如饴。但若我失了梦想,那似乎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没有目标的人,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我豁然开朗,这些事物是我生命无论如何都不能删去的,因为它们的存在,我找到了我的意义。我很开心,心中有我所热爱的事物。

我是谁-我是李一鹭作文850字 篇11

朝九晚五、两点一线、一日三餐,我是普罗大众的一员。我是谁?平凡如我,我是一粒尘,是时代洪流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是稍纵即逝的彩虹。我为着生计和虚无缥缈的未来奔忙,有时是经济学家,有时变成数学家,总有算不完的公式、览不尽的量表、权衡不完的利弊。或许是在梦中,我听见了遥远时空传来的那第一声啼哭,熟悉又陌生……我究竟是谁?而我,又该是谁?

我存在的二十一世纪,一切蒸蒸日上,新兴科技更新换代之快就如同饥饿的人需要进食一般稀松平常。人们的思想却没有走在科技的前面,甚至被它捆缚,地铁上、马路上,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当人们不再使用书信,而用表情包你来我往;当人们放下书本,而习惯成自然地在“碎片化”时间里浏览网络轻小说,这一切似乎预示着这是好的时代没错,却也是最坏的时代。

曾几何时,有几多人在烛光中拆开信件,明明暗暗中情思飘向了信的那端;曾几何时,有几多人望着月如团扇,嗟叹世事无常;曾几何时,有几多人“凭君传语报平安”,又有几多人“临发又开封”,那郁郁累累的思念在斜阳古道边搁浅。那样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图书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用青春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