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流程(精选8篇)
根据20年月下发的《xxxx》(【20xx】x号)文件,我部经行了认真的梳理,具体信息如下:
一、分行大宗商品业务开展情况:
20xx年我行共开立涉及大宗商品信用证x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进口押汇xx笔,金额合计约xx万美元。涉及大宗商品主要是大豆、煤、镍矿、铬矿、纸浆。20xx年一季度开立信用证xx笔,金额合计约:xx万美元;进口押汇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20xx年一季度开立涉及大宗商品信用证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业务笔数同比减少xxx,金额同比减少xxx,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未发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x季度涉及大宗商品开立信用证企业都为自用型企业客户,对批发型、代理型贸易企业,审慎办理开证、融资类业务。
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风险防控对策。
1.风险点主要有:(1).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由于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在价格上升时期,大宗商品批发企业一般经营受益。但在价格下跌期间,大宗商品批发企业盈利空间下降、甚至发生亏损,下游客户弃货违约风险亦会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内需求偏弱,易造成大宗商品批发企业存货积压、资金周转效率下降、现金流紧张。(2).目前大宗商品业务面临贸易期限“长期化”、交易对手“关联化”等问题。企业利用授信期限和贸易期限错配,如开立明显超出企业贸易周期的超远期信用证,在回收货款后不立即偿还银行授信,而是将资金挪做他用或循环使用,导致银行资金风险加大。
2.风险防控对策:(1)进一步严把客户准入关口。对于自用型企业客户,维持原有业务;对批发型、代理型贸易企业,审慎介入;对于新增企业办理大宗商品转口贸易和保税区贸易等高风险业务,基本不受理。(2)严格审核客户贸易背景真实性,对于确需叙做90天以上的业务,重点分析其合理性及风险可控性。提示客户经理跟踪信用证项下的贸易上下游关系,严格落实资金流向监控,做好风险防控措施。(3)提早做好市场风险变动的预警工作。加强大宗商品市场跟踪盯市及价格趋势分析,定期收集分析重点贸易商品价格走势、供需情况变化,尤其须高度警惕价格下跌时期企业经营风险。
三、大宗商品业务下一步发展举措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大宗商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宗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利润总量大但是利润率却不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钱生小钱,而且进入门槛非常高,一般来说,只有通过政府牵头的企业或者是资金雄厚的跨国集团才拥有进入大宗商品供给终端的实力。由于大宗商品贸易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卖方市场;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里,由少有的几个卖家决定着市场价格和贸易规则。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人口大国,必然离不开大宗商品贸易。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多种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我国2012年进口煤炭进口量为2.9亿吨,相比2011年增加1.076亿吨,同比增长59%;铜、铜合金和铜半成品的进口量为465万吨,较2011年增长14.1%;原油进口量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与资源产品相比,农产品的表现同样抢眼。我国2012年大豆总进口量增长11.2%,达到5 838万吨;食用油进口增长29%,达到创纪录的845万;进口谷物类农产品达到了1 398万吨,进口规模同比飙升156%,小麦、大米和玉米这3种粮食的进口突破1 000万吨的重要关口。然而,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却没有与其身份相匹配的话语权,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大宗商品贸易涉及金额庞大、合同履行期限较长、价格波动可大可小,支付方式在大宗商品贸易谈判中一直是重头戏,支付方式的选择关系到资金的流动和融通,以及价格、金融等风险的划分和分担。因此,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风险防范显得至关重要。
二、主要支付方式
(一)信用证
信用证是银行(即开证行)依照进口商(即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对出口商(即受益人)发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银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必定承兑和付款的保证文件。
信用证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支付方式,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也不少见。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信用证方式,通常要求信用证是不可撤销的、保兑的和可转让的。大宗商品采用信用证方式的费用非常高,除去开证手续费、通知费和审证等费用,还要收取发票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费用(一般为2%左右),这对于涉及金额巨大的大宗商品贸易来说是非常高昂的。所以,经常进行贸易往来的买卖双方会采用循环信用证,对于买方而言,省去了开证押金和逐单开证的费用,受单结款上一批的货款后信用证额度自动循环到下一批;对于卖方而言,避免了等证、催证和审证的麻烦,可以按批发货按批议付。在大宗商品链式交易中,背对背信用证的使用也比较常见。由于大宗商品属于资源性商品,有不少贸易商进行投机性的买卖,他们的目的只是想利用大宗商品不断变换的行情赚取中间的差价。这些中间商在链式交易中并不承担发货等义务,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在货物还没运到目的地之前,一份大宗商品标准合同可能已经被中间商进行了几次的倒卖,使用背对背信用证能帮助中间商对于货源和商业渠道等资料的保密。
但随着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使用却越来越少。首先,大宗商品使用信用证的费用成本太高,其作为银行信用的低风险优点在大型贸易商的交易中无法突显。其次,大宗商品一般采取裸装,重量和品质等检测结果在进出口国都会进行检验,而且是以抽样的形式,难以得到很准确的结果,有一定的浮动范围,由此导致的单证不符会对信用证议付带来困难,不但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错过大宗商品的良好行情。最后,由于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它与合同、协议等相互独立,而大宗商品中标准合同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合同往往代表最高的标准和依据,信用证下只要“单单相符,单证相符”,银行就必须付款,这就可能与合同要求出现差池。因此,信用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虽有段时间使用频繁,但如今却不再是主流的支付方式。
(二)凭单付现
凭单付现(Cash Against Documents,以下简称CAD),又称凭单付款、付现交单。在国际贸易中,此支付方式下,买方付款后,卖方交单。该支付方式一是适用于海上贸易,因为若货物通过航空运输,多数情况下货物要比单证先到达目的地,难以及时进行付款交单。CAD最初诞生之时,要求买方全额付现后,卖方才将货物所有权转交至买方,这就是CAD中“cash”的含义,如今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很少再使用现金付款,通过银行汇付成为主流。
CAD支付方式下,卖方将合同约定的货物交予船公司,获得海运提单,卖方将装运等事项通知买方,买方按照合同向银行申请汇付。其中,虽然电汇在所有汇付方式中最方便、费用也最低,但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电汇的使用最少,这是由于交货与付款的不同步,导致电汇不符合大宗商品贸易中注重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习惯。出口方银行收到汇款后,依照指示通知卖方,卖方提示货运单据,银行付款。卖方从银行领取单据后,向船公司提货。
在一般的国际贸易中,CAD的使用并不广泛,但是在目前大型跨国集团和公司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CAD却是使用较多的支付方式。相对于其他的支付方式,CAD的费用非常低廉,因为不涉及银行信用,一般只收取汇款费等服务费用。而若使用信用证为支付方式,银行一般要收取开证金额大约2%费用,大宗商品贸易所涉及的金额十分巨大,开立信用证对买卖双方的花费都非常大。还有一点,使用CAD作为支付方式能够节省卖方发货时间。尤其是大宗商品本身价格波动频繁的特点,若使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卖方需要等买方开立信用证才发货,等待过程中大宗商品的行情可能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买卖双方对价格的掌控。CAD在一般贸易中不常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性,由于CAD是属于商业信用,要求买卖双方彼此深度的信任,否则就会容易发生卖方拒绝发货、发货后买方拒绝付款、付款后无法退款等问题。由于是大型公司进行大宗商品贸易,买卖双方有着良好且高度的信用,甚至有的公司还有国家资信作为保证,买卖双方都有着能够提供比肩银行信用的实力,所以并不担心使用CAD所带来的信用风险。综合来看,费用低廉的CAD就是大宗商品贸易支付方式的首选。
(三)托收
依据《托收统一规则》中的定义,托收是指由接到委托指示的银行处理金融单据或商业单据,以便取得承兑或付款,或凭承兑或付款交出商业单据,或凭其他条件交出单据。在国际贸易中,托收的基本做法是出口商发货并取得海运提单等单据后,通过银行开出汇票并将全套单据交给银行,委托其向进口商收取货款。托收一般分为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以下简称“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以下简称“D/A”)。D/P是出口商(或代收银行)以进口商付款为条件交付单据;D/A是出口商(或代收银行)向进口商议承兑为条件交付单据。
托收与CAD支付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同属商业信用,卖方交单都是以买方付款为前提条件。明显的区别在于托收属于逆汇,而且需要通过银行开具汇票。托收对买方比较有利,费用低、风险小、资金负担小,甚至可以取得卖方的资金融通。而且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若使用托收方式,在卖方发货后,买方极有可能由于价格波动、没有提前领取进口许可证、没有申请到外汇、财务状况不佳、破产等一系列因素拒付货款。若货物已到达进口地,卖方就要承担提货、存仓、保险费用以及可能变质、短量、短重的风险价格变化;即使货物转售其他国家,也要承担价格变化带来的损失;若是货物无法转售,卖方还要承担货物回运的费用。即使出口商最终采取仲裁或者诉讼等索赔方式,也不一定能要回全部货款,而且费时费力。因此,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若进口商不是拥有巨大经济实力、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而且大宗商品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出口商很少会使用托收作为支付方式。
三、风险及防范
(一)价格风险及防范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大而频繁的特点,涉及金额巨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如何减少和规避价格风险成了重中之重。支付方式作为大宗商品贸易的重心之一,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只有受到价格风险的影响大小的区别,期限较长的方式,例如信用证,则会受到较大的价格风险影响。价格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波动带来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用于商品交易的外汇与本币兑换比率变化造成的。
大宗商品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价格波动十分频繁。资源性产品价格受到开采量的影响,无论是新发现了一个新的矿井还是由于OPEC成员国委员会宣布的新一季度的石油开采量都会影响到相应的大宗商品价格;农产品价格也会由于产量增减、自然灾害等因素而波动。另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一些投机者的集中套利行为也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由于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较多,而且不易掌握,一般贸易商很难预测价格走势来防范价格风险。
期货市场虽然吸引了很多投机者,但同样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交易商可以在期货市场使用套期保值来规避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中国目前是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如目前要进口一批大豆,一个月后到货,担心一个月后大豆价格下跌,为了规避该风险,从期货市场卖出下个月的大豆合约。由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虽然价格有差别,但是价格走势是基本一致的,下个月进行平仓的时候,如果大豆价格下跌,虽然在现货市场中有价格亏损,但是在期货市场上则有价格盈余,抵消了大部分的亏损,若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比现货市场大,反而还有些许盈余。目前,期货交易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它的产品价格走势对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最大。目前,中国期货交易所做得最好的是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但是国内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少、规模小,不符合中国作为世界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的地位。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方式可以控制市场带来的价格风险,价格控制条款则还可以防范人为因素造成价格风险。在合同中制定价格最高和最低限制不但能防止价格波动影响正常交易,还能约束买卖双方由于价格波动造成的推迟发货、拒收货物等行为。此种防范机制并不能消除价格风险,而是让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价格风险。
在使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时,出口商会利用开证期限和装运期来将价格风险转移给进口商。为避免长期贸易中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要特别确定合同中装卸条款。进行大宗货物交易谈判时,要明确货物装运期,以免货物价格波动较大时,出口商故意拖延开证日期,使买方遭受市场风险;如果因特殊情况预计货物推迟到达,买方能提前采取补救措施CIF价格条件下,卖方坚持签卸率条款时,买方应争取指定卸港船代以避免时间与费用风险。近海运输时,对交单期的规定要确保提单于货物之前到达进口地,这样,可以使进口商避免承担额外的费用[2]。
外汇汇率变化造成的价格风险可以利用外汇市场消除。虽说进口商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会争取使用“软币”作为支付货币,但是谈判过程中并不容易达成,纵使达成也要在其他方面给出口商让步。和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相似,在外汇市场进行掉期交易能够规避外汇变动导致的价格风险。但是,目前中国并没有开放外汇市场,人民币也没有实现汇率自由化,此方法虽有效,但是对于我国进口商而言,可行性较低。
(二)融资风险及防范
1. 信用证下的融资风险及防范
信用证是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较频繁的支付方式。大宗商品贸易供需量大、交易量大、交易资金密集,企业对银行资金依赖度高。进口押汇,作为进口方贸易融资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指进口方由于资金不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过程。进口押汇虽然给进口商提供了融资便利,但也存在着潜在风险。风险在于进口商品或相关产成品是否能够实现销售,货物价格是否大幅下跌,企业是否挪用资金。进口商必须保证销售款项按时回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此外,汇率变动风险在进口押汇中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风险。银行对进口企业押汇币种如果是本币,则国内贷款回收也是本币,就不会有汇率变动风险。银行若押汇币种是美元或其他外币,而销售款项为人民币,则企业要承担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外汇风险和价格风险,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外汇掉期交易方式和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方式规避风险;而进口商要自觉接受银行对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挪用。另外,不建议企业在短时间内使用信用证进行多笔贸易,如果货物因为行情突变而滞销,企业会因为信用证欠款过多出现资金流动性短缺。可以采用信用证与CAD或信用证与D/P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根据情况确定一定的比例,这样能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融资风险。
2. CAD下的融资风险及防范
CAD在大型贸易商之间的使用度很高,尤其是农产品贸易。目前,全球的农产品供应基本被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所垄断,能与四大粮商进行贸易的也都是大型企业,普遍的资信度非常高,本身风险很高的CAD变得风险很小。相对于出口商而言,进口商使用CAD时资金回笼较慢。因为出口商只要取得货运提单就能向银行提示付款,而进口商则要面临货物未到港却已付货款的情况。若是遇上商品的行情上升,纵使在途货物的价值上升,但是由于期货市场的相反套期保值,则要追加保证金,出现短时间的资金紧张。建议进口商尽量争取使用远期CAD,即见单30天或者到货30天等远期CAD的形式付款,缓解融资风险。
3. D/P下的融资风险及防范
在托收业务中可采取的融资方式有:(1)出口押汇,又称议付,出口商可请求当地银行贴现购买其提交的跟单汇票及出口单据。银行不掌握物权,全凭进出口商的资信,风险很大。(2)凭信托收据(简称T/R)借单提货,在远期付款的交易方式中,有时会遇货到赎单日未到的情形,为防止货物滞留港口码头,开证行或代收行允许进口商凭T/R借单先行提货,待到期日再偿还款项正式赎单。这种融资业务对进口人极有吸引力,而信托方须承担到期收不回款项的钱货两空的风险,所以,只有当进口人资信较好或能提供担保,代收行才愿以此方式融资[3]。由此可见,D/P下的融资风险相对较大,进口商要保持较高的资信才能得获高风险的贷款,一旦企业坏账,以后将难以再次融资。所以,建议企业在商品行情较好,或者在已与下游商家提前签订销售合同的情况下才使用此融资方式。
(三)单据风险及防范
商业发票等单据均为出口商缮制,如果出口商经营道德欠佳,蓄意伪造商业发票、海运提单等单据,况且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伪造技术几可乱真。而在《UCP600》中第34条规定:银行对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内容真实性、单据真伪性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中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性或特殊性条件,概不负责;银行对于任何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服务和其他履约行为的描述、数量、重量、质量、状况、包装、交货、价值或存在,对于发货人、承运人、货运代理人、收货人、保险承保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诚信、行为、疏忽、清偿能力、履约能力和信誉状况,也概不负责。那么,只要出口商的单据符合要求,即使出口商并未发货或发送不符合规定质量的货物,进口商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凭单付款,蒙受巨大的损失。
要做到对票据风险的防范,进口商首先要选择资信良好的出口商作为贸易伙伴。进口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信评估系统,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通过出口商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商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对出口商资信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出口商注册资本、盈亏情况、业务范围、公司设备、开户银行所在地址、电话和账号、经营作风等信息,建立完备的出口商信息档案,根据所掌握出口商的不同的资信状况设置不同的贸易限额。该方法措施适合信用证、CAD,D/P和国际保理等几乎所有的付款方式。
此外,要合理明确的订立约定条款,该项措施可防范信用证、CAD和D/P等付款方式所带来的单据风险。进口商要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单据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商针对单据规定上的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
当以信用证方式支付时,进口商要注意核实提单的真实性。进口商在信用证中可以要求出口商在装船后一定时间,如24小时内发出装船通知,列明提单号码、装卸港、装船日期、货名、装运数量等内容,以便通过相应的机构或有关船公司查询跟踪,确定提单内容的真实性。收到单据后,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对提单的真伪进行鉴别。如有可疑之处,应马上核实,发现有诈,可以以伪造提单为由拒绝提货并向法院起诉。同时,进口商也要选择资信良好、业务人员素质高的银行作为开证行。
四、结论
支付方式的选择作为大宗商品贸易的重点,会直接影响到出口商的货款安全。在选择支付方式时,要全方位地考虑包括价格、融资和单据等各种风险,达到节约进出口双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的,争取双赢。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支付方式来规避风险,能为大宗商品贸易商带来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启,涂庆.信用证与国际保理业务的比较及启示[J].财经论坛,2004,(10).
[2]陈欢.大宗商品贸易支付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5).
【关键词】大宗商品贸易;交易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控制
大宗商品贸易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近几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宗商品贸易除占用资金量大之外,又出现货权管理难、利润率低、交易风险大等特征,加上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平台的逐步放开,又出现交易价格波动快的特征。因上述特征的存在,风险隐患越来越大,一旦客户违约、业务人员违规或风险内控管理不到位,都将给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因此,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风控措施,加强预控、管理和监督,避免企业资产发生损失。
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风险管控主要涉及到:交易决策风险控制、签订合同风险控制、交易货物的权属风险控制、结算条款和货品价格的风险控制,以及因为资金密集特征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控制等等。企业应有效防范和加强控制上述风险。
一、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交易风险控制
1.交易决策风险控制
(1)设立专门决策组织。在企业层面建立有效防控风险的组织体系,可以设置专门的风控机构或成立专门风控组织。在风控专设机构或组织中,必须有企业最高决策权的领导、资深的市场调研分析人员、专业的法律人员,以及专岗管理风险的财务人员参加。涉及风险业务的开展,必须经过风控专门机构或组织的讨论、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2)提供充分有效的决策依据。一是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与所在行业或所经营业务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动向,CCPI/CPI/PPI等指数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产品供需状况等的变动情况,收集信息并经过加工整理,提供研究各项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决策支持;二是对客户资信状况、经营现状和承担合同义务能力的评估。对客户信息的了解方面,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狀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对合作客户的信用及实力进行深入了解,以防范和应对经营中潜藏的欺诈行为。
(3)形成明确和严谨的决策结果。根据对风险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明确的可执行的决策结果,包括明确与选定的交易对手的交易时间期限、交易商品数量及交易总额限制、交易结算方式等重要条款等等,特别是涉及大宗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对交易商品的实物或物权转移的要求,以及出现风险事项的相应法律对策等,以规范决策后的交易行为。
2.签订合同风险控制
在决策风险控制阶段,已经考虑了合同主体的风险,那么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主要考虑合同的文本风险和签订管理。合同必须有严谨的结构体系,合同文本标准化程度要高,合同条款要有实用性、完整性和前瞻性。
(1)合同结构完整、条款齐全无漏项。合同的相关商务条款、技术条款、财务结算条款、法律条款以及相关附件一定要齐全、严谨和实用,避免出现条款漏洞和陷阱。
(2)合同表述要规范、准确,权利义务条款要周全和平等。合同各项条款的文字表述尽量采取行业或贸易类的标准化语言,避免因文字表述不当而产生歧义条款,或出现实际操作上的瑕疵。合同的权利义务条款一定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不能出现对自己的限制条款或将限制条款修改到比较合理的限度,不能出现霸王条款和不利条款,特别是作为国有企业与其他交易对手签订合同时。
(3)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有前瞻性。关于合同的违约条款一定要有可识别性,相关法律条款必须全面和可操作。包括合同的定金、违约、解除、终止、变更以及权利归属、争议管辖、法律适用和仲裁等。对未来交易风险的全方位评估,对出现各种风险的应对必须在合同相关条款中明确。
3.交易货物的权属风险控制
自2012年以上海、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以虚假抵押套取银行贷款开始,到2014年广东顺德乐从钢铁市场,部分钢贸商以联保、互保或货物重复质押,从银行取得大笔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期货等市场,从而引致商业银行贷款坏账大幅上升,带来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地震。在整个操作的链条中,之所以会出现货物的重复质押或多重担保,就是因为相关各方对货物的权属不明晰,风险把控不到位。
(1)交易过程中的物权风险把控。企业签订合同后,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转移货权,重视对数量、质量多方面的验收。由于在合作业务中,很多货物交付地点为外地,因此,在重大或重要合同执行前,可以先派业务人员到库区验货,实地查看货物情况及实际控货方情况。
(2)货权交付后应对库存物资监管到位。货权交付后,企业应严格筛选存放仓库,尽量选择自有仓库或实力强、讲诚信的仓储单位,防止货物丢失或被仓储方抵押或变卖等风险。后续根据下游合同交易的时间、数量、款项安排,控制好货物的手法、货权的转移。另外,需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仓库盘点,账账相对,账实相对,各期末要求仓储单位提交仓储确认单,确实控制货权。
近年,因为货物权属问题,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风险案例。在一宗煤炭交易过程中,甲贸易企业的向乙供应商采购煤炭,并将货物赊销给最终用户丙企业(央企)。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了交货地点为丙企业仓库,在乙方交付货物并取得经丙方盖章的交货确认书后,甲方向乙方支付货款。实际操作中,甲方业务人员以电话沟通方式向丙方“相关收货人员”确认乙方交货情况后,以乙方取得经丙方盖章确认的交货确认书为依据,向乙方支付了货款,但之后不久,甲方却被丙方以不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交付货物告上法庭。经调查取证,原来乙方根本没有交付任何货物给丙方,所谓的交货确认书和丙方签章均为乙方自行伪造,虽然最终乙方被判为经济诈骗罪,但其并无可执行财产,甲方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包括支付给乙方的货款,和支付给丙方的合同违约金。在此案例中,甲方企业没有对合同约定的标的货物进行实地验货,也未到交货地点进行货权交接确认,所有交易实物的转移和货权转移均由乙公司代为办理。虽说乙方是设计陷阱实施诈骗,但如果甲方在交易过程中,实时跟进交易货物的实物转移和货权交割,则完全可以避免被骗,避免发生损失。
4.结算条款和价格波动的风险控制
(1)结算条款风险控制。
结算条款在合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包含了该业务的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以及结算条件等重要信息,需要从上述3个方面严格把控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活跃发展,合同结算方式选择也多样化和灵活化,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票据结算,国际业务则侧重于信用证和汇兑方式。票据结算风险主要体现在票据的伪造、变造、背书不连续,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对于此类风险,首先对诚信不足客户提交的票据进行严格审查;其次对收到的票据认真核查票据的真实性、连续性。对于使用信用证及汇兑结算方式的业务,要对外商资信证明进行审核,尤其对于政局不稳定或经济信用差的国家所开的资信证明要更加审慎。必要时可以要求交易对手出具国际知名大银行的保证。由于大宗商品交易具有涉及金额较大,业务跨期较久的特点,因此,对于合同中结算条款的结算时间、结算条件必须做出清晰严格的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降低企业风险。涉及预付款项的大宗商品交易,必须明确和及时跟进预付款项的比例、支付形式、支付进度、预付款项与收发货的时间节点、数量节点限制,以及最终尾款的结算条件等,上述条款缺漏任何一项,都可能会造成企业的预付款打水漂。涉及赊销行为的大宗商品交易,尽量收取一定额度或比例的预收定金或预收货款,严格执行风险决策机构的决策结果,对赊销商品的数量限额、金额限额、赊销期限、赊销期间应计收的资金成本、回款期限以及不能及时回款的惩罚条款等,必须在合同中注明并切实落实,以避免因赊销管理不到位给企业造成坏账损失。
(2)价格风险管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大宗商品交易中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且持续周期较长。而大宗商品交易涉及到资金量大,不管是从市场盈利还是财务资金管理方面,都潜伏着巨大风险。上下家锁定、以销定购、价格及其他条款背书操作的贸易方式,无疑是较为稳健的经营模式,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同时,随着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愈来愈强,也可以利用期货、期权交易平台,规避价格风险,实现套利保值或盈利。
二、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1.适当利用财务杠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利用债务资本来提高主权资本的未来收益,在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本利息率时,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因市场波动或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会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资本利息率,此时,会造成企业财务杠杆风险和损失,甚至,当财务杠杆系数太高发生大额损失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因交易资金量大,资金往来结算密集,进行外部融资,利用债务资本减小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压力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根据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等,匡算适合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用好财务杠杆并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2.抓好企业流动性风险控制。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高,交易量大,交易的资金规模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度高。以银行汇票、信用证、押汇、保兑仓及所交易货物权属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结算,这种短期融资虽在支付方面给企业带来便利,但同时,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方面要求也颇高。上述融资方式周期短、资金量大,如果到期时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形成逾期,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在流动性严重不足时,会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加强应收预付债权管理及存货监控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触角几乎可以延伸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一定时期经营风险与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流动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大宗贸易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将应收、预付债权和存货的管理放在企业风险管控的重要位置上。首先,严格审核客商的资信状况,对于应收预付交易对手及交易额度的审批,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其次,加强应收预付的分析及催收管理,严格划分不同账龄区间,建立有效的追款考核机制,降低坏账的风险;最后对于存货管理,要督促实物管理部门及时办理货物出入库,贸易部门及时办理结算手续,达到存货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月定期做存货的库龄分析、存货资金占用分析,降低存货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存货跌价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部分大宗原材料商品供应过剩而需求疲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越来越大。从决策源头抓好风险控制,到业务操作风险跟踪管控,到后续结算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等,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做好风险管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控的知道意见》厦国资稽[2014]127号.
[2]世经未来公司《大宗商品贸易行业2015年风险分析报告》;
[3]王思怡 王燕 浅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策略,新经济,2016.4,, P58-59 .
[4]姜春碧.现代企业存货的最优管理.商业经济,2007(6),P53-55.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O09.n.
为什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风险小赢利却要多于股票?
一般而言,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但是虽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风险较股票风险小,但交易获利并不比股票交易少。只有在上市公司取得较好业绩的时候,股票才有可能上涨给投资人带来投资回报。
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商品价格,由于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必然不断涨跌,价格的变化创造了空间和有规的变化轨迹,这就决定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比股票交易更加灵活,便于投机操作。
尤其是它的做空机制更使得获利机会大大增加。由于市场的交易履约金制度,做空机制并不会增加交易的风险,反而对降低交易风险有很好的作用,一旦出现亏损,可以立即翻仓交易,夺回损失,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风险仅在于判断错误引起的交易亏损。
所以如果投资得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比股票交易赢利要多的多。、为什么判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价格的变化比股票要简单的多?
对于股票,企业效益、银行利率、社会、政治因素、机构操纵、兼并组合等等因素都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变化,仅仅企业效益一项就让我们无从琢磨企业产品市场的变化、原料、生产成本的变动、企业重要投资的成败、乃至企业决策人的嗜好和个性。都关系到股票的变动,更何况目前仍不规范的股票市场和数以千计的股票,让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加上虚假信息以及机构大户的幕后交易和恶意操纵,让中小投资者苦不堪言,可见,股票价格的变动非常人能及也。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标准化商品的买卖,商品价格变化仅仅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因规律性/周期性强,更容易分析判断。分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价格的变化,只相当于分析影响股票价格变化众多因素里的原料成本的变化,因此只要花分析股票几十分之一的精力,就可以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价格摸透。由此可见,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较分析股票价格的变化要简单的多,容易的多。况且,专门分析两三个商品,必然会胸有成竹,在交易 中处于不败之地。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收益?
广西与越南一衣带水,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有8个县(市)与越南交界,目前拥有一类二类口岸共12个,边地贸过货码头4个,边民互市点25个,这对发展对越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长期以来广西与越南就有贸易往来。
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越南利用与南宁邻近的地缘优势,其产品在博览会上占了越来越大的份额,特别是越南的红木家具,以及咖啡等农副产品,深得广大客商的青睐。
越南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20年来,广西与越南在农业种植和加工、农机制造、电力、糖业等各个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至2008年,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而连续9年广西与越南贸易占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八成左右。据统计,2007年广西对越南的贸易额为23.8亿美元,增长62.1%,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81.8%。2008年,广西对越南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增长31.4%,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的78.3%,同期广西与其他东盟国家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贸易额分别为2.9亿美元、1.6亿美元、1.5亿美元和1.4亿美元,分别增长140%、37.7%、64.2%和9.3%。2009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外贸进出口总值18.5亿美元,而其中广西对越南进出口15.2亿美元,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82%,稳居广西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加强与越南合作的新机遇
这种新机遇最重要的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在2009年宣布建立1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基金”和150亿美元贷款,对于东盟各国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对于越南而言更是如此。2008年,中国在越南新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便
有1685份,合同额达30.85亿美元。2009年4月,越南总理阮晋勇批准设立的“北部湾经济带”,这个经济带以广宁和海防为核心,其作用是担当越南对接中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越南从基础建设、产业升级、重点城市开发这三大方面下了大力气,无论是从越南北部六省的交通干线建设、港口建设、生态旅游区建设、工业开发区建设,还是芒街、下龙、海防这3个重点城市的功能区划,都是面向中国,以对接中国、承接中国产业、开发中国市场为根本目的。上述中越双方的战略措施实施都对广西有利。同时,至于与泛北部湾合作相关的“南-新走廊”,广西与越南所做的共同努力,是广西与整个东盟一道实现最终梦想的一个先期工序。新、马等国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基建水平,因此联通中南半岛的交通线,关键在于越南。
2008年1月,中国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2008年起,5年内,广西将投入2600亿元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届时,从广西前往东盟国家将十分便利。2008年中越两国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和友谊关跨国口岸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议框架。目前,河内-海防-下龙-芒街、河内-谅山高速公路项目、河内-同登、胡志明-金边铁路项目,以及广西沿海港口与越南三港的合作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双方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促进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往来提供更大的便利。
通过越南拓展广西与东盟
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
广西与东盟贸易集中于越南,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值得思考的一面。广西的贸易伙伴过多集中在越南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贸风险比过去更大,外贸过多集中于一个国家,在危机期间容易受到该国政策调整的影响。2008年5月以来,越南发生通胀、越盾贬值、房市和股市价格不稳等金融问题,使广西对越大宗商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海关统计显示,当年广西对越贸易中,机械设备、汽车等大宗商品出口受影响较大,出现货款回收困难甚至出口合同终止的情况,当年6月份广西对越贸易2.2亿美元,同比大幅度下降。
广西与越南经济结构具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据专家研究,如2008年广西与越南的GDP中,广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0.3%,增长速度为5.1%;越南的比重为19%,增长速度为5.6%。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广西为42.3%,增长速度为17.4%;越南为42.6%,增长速度为14.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广西为37.4%,越南为38.4%;但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越南为31%,广西的只有11.7%,越南比广西高19.3个百分点。
因此,广西在巩固与越南合作的同时,应注意通过越南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一是推进“南-新走廊”建设,尤其是加快南-曼(南宁-曼谷)段建设,拓展广西在东盟的合作空间,包括贸易、投资合作空间。二是抓住新加坡取消全部自华进口关税的机遇,拓展新加坡市场,优化国际市场结构。三是抓住人民币升值所带来进口成本降低和提高出口门槛的机遇,继续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升进出口商品档次。四是在巩固发展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东盟贸易的同时,进一步做强广西民营企业与东盟的贸易。五是加强对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市场潜力和外贸政策等的调研,提高科学判断能力,引导广西企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大开拓东盟其他国家市场的力度,降低对越贸易依赖程度。
总之,把握先天条件,巩固既有成果,进一步推进广西与越南合作,通过越南拓展广西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是广西“面向东南亚”战略的必由之路。
引自《环球网》
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中村中心小学食堂大宗物品采购招标会。根据主管局的要求及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决定举办中村中心小学食堂大宗物品采购招标会,本次招标的内容为大米、食用油和冻品三项。
二、主持人宣布出席开标会议的招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代理人身份;
今天参与招标单位每项三家,确认参标单位是: 1.大米:三明佳美惠超市、三明市、三明市
; 2.食用油:三明佳美惠超市、三明市
、三明市
; 3.冻品:三明佳美惠超市、三明市
、三明市。
三、主持人介绍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和代表;
参加今天招标会的领导有三元区教育局,招标方代表罗有良校长及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人。
四、主持人宣布评标期间的有关事项和要求 开标评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评标过程中,投标人代表应在等候区等候,保证在接到答疑通知后按规定时间到场解答。评标委员会要求投标人澄清有关问题,要在规定时间内,以尽可能简练的语言、音像资料演示完成每项内容,不能答非所问、不得要领。
(二)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必须参加开标会议,遵守会议纪律,不要远离开标现场、保持通讯畅通。
(三)合理确定投标报价。投标人要积累资料,了解市场行情,制定
成本,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取得中标,一经发现,视为废标。
(四)在公开招标活动中,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五、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或公证机构查验各投标人应到会代表身份,是否符合招标文件投标须知第款相关规定;
六、由投标人代表或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查验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本次招标文件投标须知,投标材料有无按规定密封,经确认无误后当众拆封,由投标人和招标人共同核对投标文件份数,并共同确认;
七、主持人宣布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投标文件数和上述查验结果;
八、由工作人员按照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时间先后的逆顺序宣读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宣读内容包括投标人名称、投标报价文件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当场宣布中标单位。
九、主持人宣布开标会议结束。
一、行业集中度低, 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很快,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基本以每年20%多的速度增长, 有些年份甚至达到30%多。但是国内某些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不大, 各个行业集中度都比较低, 贸易主体多, 行业规模小, 对外缺乏统一的声音, 自然缺乏影响力。2008年, 我国共有钢铁企业1000多家, 其中居前九名的钢企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40%;而欧盟前四家、日本前四家和韩国前两家钢企的产量分别占其地区和本国总产量的73%、75%和85% (刘刚, 2009) 。国内钢铁行业的铁矿石需求方基本是由三种力量组成:一种是代表大型国有钢厂利益的集团, 他们在经济和政策上都拥有一定优势;一种是中小型的民营钢厂, 自负盈亏, 经济效率相对较高, 但受到一定的限制;还有一种是贸易商, 为赚取价差而存在。所以, 虽然整体上我国作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拥有比较大的议价优势, 但由于内部力量的分化, 使得整体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大豆、棉花等都是这种情况。在铁矿石的进口中, 虽然中刚协极力协调, 希望能够承担谈判的主角, 但是中刚协与各钢厂并没有那种天然的联系, 也得不到钢厂的充分信任。而反观铁矿石的卖方, 市场主要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主宰, 行业集中度高。我国的稀土虽然具有资源垄断优势, 但稀土行业没有培育和形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行业企业众多, 集中度低, 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价格的恶性竞争。近几年, 国家也在进行稀土相关企业的整合, 如包钢稀土对北方稀土企业的整合, 但是要形成具有话语权的企业和市场地位, 不是靠国家政策可以完成的, 一定要通过市场竞争,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最后成为行业翘楚。
二、期货市场小, 缺乏国际影响力
一个国家要掌握商品的定价权就必须要有对国际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场所。现代社会, 金融资本在商品定价权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一般来讲, 期货交易所中商品交易量越大, 交易越活跃, 就越容易撑握商品的定价权。目前, 我国有3家期货交易所, 只有10个交易品种, 而美国商品期货市场则有多达348个交易品种。交易品种稀少、市场规模小、市场开放度不高、市场参与者有限等因素制约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使之难以发挥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作用。目前, 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基本上掌握在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国际石油价格的确定主要由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期货价格决定;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国际金属价格主要参照英国伦敦期货价格确定。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企业在商业秘密的保护等方面缺乏管理经验, 外国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或预测我国的库存状况及采购时间、品种和数量, 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炒作, 抬高价格, 赚取巨额价差。此外,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的能力以及我国没有相应的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规避, 这就使我国企业进口面临的价格风险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
三、产品技术水平低, 产能弹性缺失
我国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产品占比一般在50%以上, 而一般贸易相对不发达, 且我国加工产品企业大多处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的产品制造环节———即价值微笑曲线的最底端。我们知道, 制造环节相比其它六个环节是创造价值最低的环节, 如我国稀土主要是应用在传统领域, 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不到50%, 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 我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如在国际军工材料市场上金属钕、金属镧、金属镝、金属铽等提炼于稀土的稀有金属, 其粗材与精材的纯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 价格就几乎翻1倍。而目前的现状是国际市场的稀土精材多为日、美等国以技术优势掌控, 而我国出口的多为稀土氧化物或其他合金型低附加值稀土加工产品。无论作为资源需方或是供方, 中国企业在产能运转率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弹性, 产业链短, 很多企业局限于初加工环节, 这就直接造成了在市场向好时, 企业快速扩产满负荷生产, 过度竞争造成全行业利润微薄;市场一旦下滑甚至持续低迷时, 企业只能适量减产, 却慎言停产, 必要时借助政府之力拉动需求。正是这样缺乏弹性的工业产能, 让中国无论作为供方还是需方都面临相对于交易对手的过剩问题。像我国钢铁行业7亿吨产能如不能弹性运转, 面对市场的变化, 三大矿仍有底气漫天要价;即便上期所开设了铜、铝、铅、锌、钢铁等所有的金属期货, 具有反映和放大供需关系的期货价格仍然不能反映中国的利益。
四、商品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宏观层面看,从2月份的中东北非危机,3月份的日本地震,到8月份标普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以及贯穿全年的欧债危机和新兴市场增速放缓,均加剧了商品市场的波动性。整体而言,具有反周期属性的黄金成为上述系列风险的相对受益者,尽管下半年曾受到欧洲流动性趋紧及美元走强的打压;基本金属则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全年铜价下跌21%。
2012年,大宗商品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变局?贵金属相对表现将胜出,原油次之,基本金属和铁矿石是我们相对看淡的品种。这其中,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
2012预判
对商品市场的预测,基于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2012年全球经济的最终变化将相对积极:欧洲避免大幅衰退,美国温和复苏,中国经济则实现软着陆。全球GDP增速从2011年的3.9%下降至2012年的3.6%。
具体到每个品种则走势各有不同。对于贵金属,支撑其价格上涨的因素在2012年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黄金价格有望连续第12年上涨,在年底前回到前期高点水平;处于低位的实际利率仍为持有黄金提供极低的机会成本,同时各国央行的购买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实物需求将持续维持其对价格的支撑作用。
欧债危机对贵金属的影响较为复杂,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黄金受益于危机的加速演化,但是去年以来的危机恶化导致欧洲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枯竭,同时推高美元汇率,从而导致黄金在下半年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这种影响将在中期消减:只要欧债危机处于可控状况,黄金将在中期受益于其带来的宏观不确定性,虽然年初可能的美元继续走强将在短期内压制其表现。其它贵金属也将追随黄金的上升走势,白银将维持其较大的波动率,而铂族金属的价格同时将受到成本压力支撑。
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将在2012年呈现前松后紧格局。受益于利比亚的复产以及非欧佩克国家干扰供应的临时因素消失,2012 年上半年的原油供应将出现较快增长,因此上半年预计出现小幅供过于求的局面;后半年随着需求回升,市场将再次趋紧。
原油需求方面,非OECD国家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将使其继续充当原油需求的主要驱动力,相比之下,OECD国家需求继2011年出现下滑后,2012年或维持微量下降、基本持平的态势;供给方面,受益于新项目上线和2011年暂时性干扰因素的消失,非欧佩克供应将走出2011年的多事之秋,2012年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对于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预测,笔者认为前半年价格会承压,后半年随着市场趋紧价格回升,全年均价114 美元/桶。
基本金属中,铜的基本面仍最被看好,但不再一枝独秀。预计2012年上半年铜市场供需状况依然紧张,这从短期内精矿市场供应中可见一斑。但2012 年铜矿供给仍可能增长4%~6%,高于2005 年以来0%~3%的增长区间,且下半年市场可能转向供过于求。预计2012年供需缺口达4万吨,2012 年均价为8,260 美元/吨。在其它基本金属中,铝和锌的价格已经低于或触及边际成本,因此短期内更具防御性,且融资交易的增长可能有助于消化两种金属预期中的供给过剩。铝和锌年均价预测分别为2330美元/吨和2150美元/吨。镍是最不被看好的金属,因为供应的高速增长或将使市场出现过剩。预计镍的年均价为17780美元/吨。
铁矿石前景方面,预计在2012年在中国钢材需求增长5.7%的拉动下,全球钢铁产量将略有增长。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欧洲等地钢厂减产,全球铁矿面临过剩,处于边际成本线的矿山(主要来自中国国内铁品位20%以下的矿山,占中国产量约10%份额)将逐步退出市场。铁矿价格预计145~150美元/吨,比2011年价格下跌10~15%。
变数来自哪里?
当然,对于2012年的展望存在一定的变数。
首先,宏观风险将继续影响整个大宗商品板块的表现。最显著下行风险来自债务危机导致的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及中国经济硬着陆。相反的,如果欧洲问题发展进程好于预期,或者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提前出台,将为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上行风险。
宏观和流动性风险在黄金这种最接近金融资产的商品上体现得最为纯粹。假若欧元区局势恶化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枯竭,同时美元中期走强,黄金将继续承受下行压力;相反,各国得当的刺激政策以及超预期的流动性供应将使金价较我们的预期更为乐观。
除此之外,不同的商品由于基本面的区别存在各自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原油来说,变数主要来自诡谲多变的伊朗政治格局带来的上行风险。近日,伊朗局势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冲击已初露端倪。继12月31日美国颁布新一轮制裁伊朗法令后,欧盟对禁止伊朗原油进口达成共识,使得市场一时人心惶惶,油价也应声上涨。除欧盟禁运的直接影响约60万桶/天以外,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会影响所有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国家。预计在美国的不断游说下,欧美制裁对伊朗出口的影响将不会止于欧盟禁运的60万桶/天,这会在石油市场再掀波澜。伊朗禁运一旦执行所造成的供应冲击将改变我们之前预测,2012年上半年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预计当前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性很小,伊朗战争将是原油市场不能承受之重。但假若伊朗爆发战争,预计会在1年内推高油价超过200美元/桶,即使考虑到油价飙升对经济和需求本身的负面作用,油价也有可能达到170美元/桶。
对于基本金属来说,供给方面亦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点对于供需较为平衡且库存水平最低的铜来说尤为重要。2011年困扰铜矿产量的技术及罢工等问题已成为前车之鉴。在相对保守的估计下,预计2012年铜矿增长将高于自2005 年以来的0~3%增长区间,全球供需缺口达4万吨。但是,该供需平衡对于矿产的增长的敏感性较高,即实际的产量增长每低于计划产量1%,将会使2012 年供应缺口增加18万吨,这或将使铜市场再平衡的进度放缓。
中国因素举足轻重
最后,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作用和角色举足轻重。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近50%,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40%以上,原油需求占全球需求11%。
对于原油来说,中国因素主要体现在中国石油需求和战略石油储备的建设。中国需求放缓速度,以及储备工程注油时点的选择将是石油市场上来自中国的最大变数。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速,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约55万桶/天,接近于2011年增量。2011年底和2012年陆续完工的SPR二期工程带来的注油问题预计将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外,在伊朗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最近很多投资者武断认定中国将成为伊朗过剩原油的出口地。但近期情况显示,中伊双方在原油支付条款方面分歧依旧悬而未决,中国1月份从伊朗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大幅减少,且这种缩减预期将持续。对于中国而言,1月份伊朗原油进口的减少量(28.5万桶/天)可通过其他进口来源填补,如中国计划进口200万桶的英国北海Forties原油 ,同时中石化从俄罗斯2月份进口原油的溢价也创历史新高,这是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积极寻求伊朗原油替代品的冰山一角。
与原油相较,中国因素对金属市场的影响更为重要。以铜为例,虽然中国铜需求会随经济增速一同放缓,但其增量仍占到世界增量的2/3。预计地产和家电行业增速下滑最为显著,其中地产行业铜需求增速预计下滑至11%,家电行业下滑至6%。但不可否认,对这两个行业预测存在的风险,也构成了中国需求最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地产的下行风险可能来自于销售下降、资金链断裂带来的新开工进一步放缓或被迫停建,而家电行业的下行风险来自于去库存持续时间超预期。相反,政策放松以及新刺激措施的出台,如家电的新节能促进措施等,将构成金融市场的上行风险。
(本文作者为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大宗商品贸易流程】推荐阅读: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介绍10-15
大宗交易业务规则10-17
学校大宗食品配方案07-12
11食堂原料大宗食品采购06-05
大宗材料考核管理办法06-19
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协议09-21
商品企划的流程09-10
商品汽车销售结算流程1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房及商品房屋验收标准06-18
商品代言广告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