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篇1

初中政治论文:浅谈信息时代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曹春林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己成为当代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互联网有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联网上有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连网上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互联网络有益于提高教学实效,扩展学生视野

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三、互联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写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互联网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当然,网络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或课件网络教学。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才值得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使用网络教学要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的原则,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要留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二、注意师生合作的灵活性、交互性

网络教学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千变万变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而让师生成为网络的奴隶。应让网络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三、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渗透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取代老师,用屏幕取代黑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篇2

一、精心备课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面对新课程, 政治教师怎样备课呢?

1. 备好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 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教师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 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 研究分析政治教学的新课标, 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 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 抓住主线, 确定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和难点。

2. 备好时事政治。

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 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 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时事新闻的报刊、浏览网上时政热点, 找出那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 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据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分组中要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 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师生互动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1.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灵魂, 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 尝试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 有效地激发他们求知欲望, 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注重课堂的教学活动。

(1) 注重阅读, 让学生眼睛动起来。以往教学中, 教师常把教材读得太多太透, 结果是学生“眼动”太少, 听教师的讲解反而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阅读空间, 要指导学生阅读, 达到让学生“眼动”的最佳效果。时间安排上, 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前, 使学生对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可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中, 使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阅读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末, 可起到总结和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

(2) 注重讨论活动,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达到“动脑”的效果, 实践证明,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首先, 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 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 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 适当点拨, 层层引导, 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 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其次,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自己教育自己, 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 拉近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关系。最后, 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 可采取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 师生在双边互动中领悟知识, 提高能力。

(3) 注重课堂实践活动,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脱离了实际的政治课教学是空洞的、枯燥的, 应当是学用结合, 知行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动手”的机会, 课堂实践活动可以以模拟现实、体验生活为主。在内容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或与生活联系紧密。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展开。当然学生的实践活动更需要拓展在课外,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各领域, 对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调查访问。事实表明, 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完成一课时的教学后, 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 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 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 教学设计更合理, 加强教学针对性, 及时发现问题,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创新 篇3

[关键词]政治;教师;教学;学生

一、目前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政治课堂教学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同时也忽视了“社会世界”,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并且漠视学生的“心灵世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适当设疑布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如在教授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时,在课前可以先制作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升华,其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明显。

在练习和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引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这种方法主要在练习课及复习课上运用。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一小部分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记不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再由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老师再让会的同学提问别的同学,这种方法就会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地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又如,复习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点名回答、举手回答、抢答等方法,展开竞赛。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参加,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根本的是要提倡“愉快教学法”,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习,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其实,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3.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喻忠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政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5).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篇4

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根据我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主动预习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指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情感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我组织学生深入探讨: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四、指导学生主动反思,总结提高

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一是要善于设置疑点,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疑点: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夏天时价格很便宜,而在冬天时价格却十分贵呢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疑点,启动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自然得体。二是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实际中的疑点。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道德的滑坡?诸如此类的疑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及时解决,一方面我们传授的知识难以为学生所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扼杀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浅谈初中政治“三段式”教学法 篇5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课堂教学,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出发的双丰一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为指导,借鉴其他学校课改经验,经过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适合本校,简单实用的“三段式教学法”。作为一线教师,下面重点就“三段式”实施及实施中应注意事项做以下探讨。“三段式”教学的结构及实施

1.1 第一段“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每节课40分钟),此阶段,首先,教师要导课并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同步练习册上对应课时的基础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自学完成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的任务,并为第二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要根据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包括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强调学生独立阅读完成习题掌握基础题知识,个别学生小组可帮其完成。教师叫一名D级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纠错。最后,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书上标明基础知识。

1.2 第二段“问题探究”:用时20分钟,此段,由出示问题,小组探究,展示交流和点拨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在出示问题环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并指出问题分布的页数和段落;随后进入小组探究环节,学生要先独自深入阅读教材,然后对坐研讨,最后是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归纳问题;在展示交流环节,小组代表起立展示,其他组纠错,同组补充说明或由其他组补充;最后教师做出必要的指导和补充并完成评价。

问题探究阶段,是一节课的中心,完成的是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探究阅读探究时间;学生阅读时,常常抓不住知识点,突不出中心,认识不到重点,突不破难点。所以,阅读时必须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小组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作用,形成共识。展示交流环节,教师指定一个学习小组暂时成果,其他小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点“拨评价环节”帮助学生解决;最后,要让学生以问题提的形式将重难点知识明确地标记在书上。

1.3 第三段“巩固提高”:用时10分钟,此段,首先要进行课堂小结。可样学生总结,也可教师自行总结。其次,教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错误答案,可让其他同学纠错并解释说明。最后,教师点拨评价。

课堂小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设计要精典,有代表性,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如时间允许,最好师生共同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整合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一些零碎的知识归纳为系统的整体,做到一节课培养学生一方面的能力,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并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归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的联系。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由学生归纳得出基本国情决定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是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第一,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第三,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不够高,就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三段式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准备阶段,班主任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组由A,B,C,D四个层级的学生组成,A级学生任组长),并告知学生在三个教学环节中应怎样做;还要设计一套评价机制,能及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给出评价。过渡阶段,是磨合期,个任课教师要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指导学生读书思考,鼓励学生讨论展示,把握评价的时机,师生要共同熟悉三个教学环节。实施阶段,教师要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拨要精炼,知识点要用简练的语句让学生标记在书上;练习题设计应对应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

由于“三段式”教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看书,自学,并对新时期政治教学的活教、活学、活考起到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对“三段式”教学方法的认识

三段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实,用采用三段式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够愉快地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三段式”教学方法适用于中学以上的任何年级。从内容而言适用于初中各学科教学。当然,各学科在具体实施时应结合本学科特点。

“三段式”教学方法可同讲授、图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吸引学生,毕竟青少年喜欢新东西,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篇6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同时,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

随着新形势下国家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加强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风范。笔者多年耕耘在农村初中教学一线,一直坚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从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入手。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建成,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室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班班通,可以方便地使用网上视频图片文字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7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时,我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了一段“关爱老人”的短视频,视频的结尾打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的字幕,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深深的思考,形成“人人都应关爱老人”的心灵共鸣,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了。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关爱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的问题。在“探究与分享”环节,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精心剪接的有关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和腿有残疾的人士乘坐公交地铁、过斑马线的时候,司机大叔都会耐心等一等,售票员也会上前帮忙,车上乘客也会纷纷让座的视频。接着抛出问题:“(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发言,说出讨论的答案。大部分的组代表在汇报发言中都提到“(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是关爱老人的行为。(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是脱离实际的。光有课堂上学的纯粹的理论而没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话,是无法真正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我们都知道,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是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焦点事件则是关注度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运用同学们对时事新闻、事件的报道较感兴趣的心理,给学生讲些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第1课时《关心国家发展》,我利用党的十九大及全国两会召开的时政事件为新课的导入,和学生一起关注学习十九大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今后发展的目标与规划,关心国家发展。又如在讲“维护消费者权益”课时,我利用多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内容,通过三鹿奶粉、PM2.5超标、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等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及时导人新课,从而使学生不光了解了时事热点,还能因此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再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法的时候,我利用广西贺州市“贺江水污染”这个全国关注的焦点事件,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如何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由于每年中考都会有时事政治相关的题,这种导入方法无形中会对学生巩固时政热点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单靠教材中内容达到教育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理解深刻。教师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推荐或让学生收集有关书籍,文摘,影视,图片等资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树立正确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法治思维。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10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中外身残志坚、坚韧不拔、让生命之花绽放出光彩的名人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等的事迹、名人名言,并用墙板报或班会的形式在同学间展开交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自觉向先进人物看齐,努力学习,争取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定要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育,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多渠道丰富教材外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效果,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 篇7

究其原因, 除了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 社会阅历浅, 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 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 所以觉得初中政治课程抽象难懂外, 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当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考试取得高分, 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得学生的学习就简化成为记和背,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记和背中被消磨殆尽了, 出现了学生厌烦上政治课的情况。

为了真正实现政治教育的目的, 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我们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 启用了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理念,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 我们初中教师该如何上好政治课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希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转变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 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 使得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 缺乏主观能动性, 没有了自觉性和创造性,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

二、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具体来说,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渲染

初中学生具有感性思维强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运用小品、图画、视频、音乐、演讲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发展自己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奇妙的情绪”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情绪感受。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还能让学生在模拟中获得亲身的体验, 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 在教学“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上海世博会的图像, 给学生介绍中国主题馆的意思以及里面展出内容, 强烈的色彩、精彩的展演、细致的介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国对世界的平等、开放、参与的态度,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从而使学生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二) 教师要选取鲜活的材料创设情境

在教学政治时, 教师需要结合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 创设热点问题情境, 采用把教材中的知识和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的方式, 处理好理论知识的现实问题, 从而使政治教学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为学生所喜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灵性地感悟, 乐此不疲地探索, 充满激情地创造, 还能鼓励学生思考探究, 点燃激荡学生思想火花, 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实现有效学习。例如, 在教学“传承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 然后提出如下问题:“积极组织抗震自救的灾区人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的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为救助被埋群众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人民子弟兵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的慰问和物资支援又说明了什么?”“我们各位青少年应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习他们精神应该怎样落实到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还使得学生对于民族精神有了深刻、具体的感知, 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更加想建设好祖国, 并获得了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点就是集声像图文为一体, 综合了视听效果, 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 还调动了学生全身的感官, 弥补了以往教学的缺陷,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知识。例如,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时大多靠死记硬背, 而且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建设成果, 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从而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浅谈初中政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8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保证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的前提下,彻底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理念,自觉以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呢?

1.教师需要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这里所说的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言的,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启发等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教师退居“幕后”当好“导演”。当然,我们也反对盲目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极端方式:一是上课时只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一看到底,完全让学生处于松散状态,无控制的放任自流;二是以练代讲,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及政治教材所特有的理论性、抽象性的束缚,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既定课程的阐述者、传递者,在课堂上的唯一任务就是教学,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一一学生的情感需求及能力培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必须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即除了教学外,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拥有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

2.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要上好初中政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比如,教师如何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角色,怎样“主导”,“主导”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很好地研究。“导”不到位,其“主导”作用就难以保证;“导”过了头,教师又重新成为课堂的主宰。再如,教师的点拨如点评不到点子上,或点而不拨,这样的点拨就会成为索然无味一杯白开水,不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功用,反而会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

二、把握教材定位,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囿于课本,政治课本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媒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唯一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亦步亦趋地、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材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确:一方面,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教材又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求,结合政治教材,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学习内容,通过紧密接触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把教材融于生活实际,又将生活实际纳入教材系统,使之教材、生活一体化。实践证明,准确把握、妥善处理、灵活运用教材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式,是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自主性能否得到尊重和发挥是区分“新旧”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此,转变教学方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保证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笔者曾对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兴趣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展开学习。

2.模拟教学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参与性与激发人的内在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让学生用学过“政治理论”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

课改以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给予适时、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这样一来,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得到了提高。

4.体验教学法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不仅要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内容,而且应该进一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既能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能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让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又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较高水平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 篇9

五厍学校 杨毅

随着初三思想政治学科考试的改革,学生被从原来繁重的任务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开展许多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小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很有效和有意义的活动。其实,政治小论文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重视。推广和普及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但作为初三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学校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的限制,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还不够自觉,需要老师在写作技巧和写作的取材角度上给予指导,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为政治小论文的素材,指导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例如我在上九年级第三课第三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时候,抓住里面的一个知识点-----家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写小论文。我在课堂上做了以下的安排:首先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家庭中开展文化活动对我们的家庭有什么重要作用,并让各小组起来将讨论的内容起来交流发言,这样,就有了小论文的第一个内容。其次,我又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家庭当中平时都有哪些文化活动?并谈谈自己对这些活动的看法。形成了小论文的第二个内容。再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为以后在家庭中开展文化活动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最好是用表格的形式来制定,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引导家人一起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这就形成了小论文的第三部分内容。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写有关家庭文化建设小论文的内容,并在黑板上给出了小论文的指导提纲。板书内容如下:

主题:积极开展家庭文化建设

提纲:A、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B、自己家庭开展文化活动的情况分析。

C、制定一份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的活动方案。

有了课堂上讨论交流的铺垫,又有详细的指导提纲,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得多,这对刚开始要求学生写小论文更是如此。

2、充分利用重大的时政材料为政治小论文的素材,指导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我在讲解“八荣八耻”这一重要时政知识时,也是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利用课余在报纸和网络上收集有关“八荣八耻”的内容和提出背景的相关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为小论文的写作准备了第一手的资料。其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八荣八耻”与九年级教材的联系,体现了课本上的哪些知识点,既达到了让学生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分析时政新闻的教学目的,又可以把“八荣八耻”与九年级教材的联系作为小论文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再次,我布置学生用相机抓拍学校里与“八荣八耻”不相符合的不良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作为小论文的第三组成部分。这样,有关“八荣八耻”的小论文的素材和提纲就出来了。最后,我在黑板上给出了这篇小论文的指导提纲。板书内容如下:

主题:学习“八荣八耻”

提纲:A、“八荣八耻”的内容和提出背景分析

B、“八荣八耻”与九年级教材的联系

C、我校存在的与“八荣八耻”不相符合的不良行为及改进措施

从学生上交的小论文看,效果相当不错!

3、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政治小论文的素材,指导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在2003学年我校组织学生去南汇国防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我利用这一契机,把它作为小论文的写作主题。首先,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放弃一天的学习时间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我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出去社会实践代表着我们学校的形象,应该以怎么的实际行动来树立起作为五厍学校的一员的良好形象?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要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老师和旅行社的精心策划组织。这样,有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小论文的思路和提纲就出来了:

主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提纲:A、结合九年级教材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B、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该如何以自己的言行树立学校的良好形

象。

C、体验一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的工作,制定一份实践活动的详细

活动计划。

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中学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所以,通过写小论文,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撰写过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决自己原先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认识的过程,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接触社会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用思想政治观点解决了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也正好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篇10

西充县育英中学

黄先明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1)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的需要。老教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要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思想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4)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教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有厌烦感。

(5)教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教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教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充分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 素质教育效果。我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我带学生去县城较近的一所学校,与学生交流,听课,让她们感受农村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生活环境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回来后感受很深。

上一篇:明天,我成了科学家作文下一篇:2022教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