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两课时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学习作者抓特点并且通过细致观察将其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特点并且通过细致观察将其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一、图片导入,诱发兴趣
1、出示图片:桂林山水
师:看到这样的山水,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说一说。
预设:美丽、山明水秀、湖光山色„„
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
预设:桂林
2、师:对,这里就是著名的桂林山水。那么,人们都是怎么评价桂林山水的呢?课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生齐读)
师:“甲”是什么意思?“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预设:第一。天下第一。
师: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3、揭示课题:31桂林山水(生齐读)
二、概括课文第二节内容
1、师:乘着小舟,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漓江的——水!
师:大家看,这就是著名的漓江。(欣赏漓江美景)
师:漓江怎么样?
预设:美
2、漓江的水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节后,找出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词。(出示“找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
预设:静、清、绿
3、谁能把这三个词连成一句话来说说?注意用上适当的关联词。
(出示 “连词成句,用上适当关联词”。)
预设: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不仅清,而且又清又绿。
师:“漓江的水不仅静,而且又清又绿。”这就是课文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品读静、清、绿
师:作者抓住了漓江的水的特点,并且概括出静、清、绿这三个特点,那他又是如何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一)品读“静”。
①合作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生读)
②品味“静”:
师: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将漓江水的静给写具体了。这是作者的一种感觉,那你们呢?来,我们看一下图,从这幅图上,你们能感受到漓江的水的静吗?
预设:漓江的水没有一丝波纹;漓江的水水平如镜„„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如果要将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话,就需要仔细观察。同学们,那能不能把你们的内容放到这句话中说具体呢?
练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预设:静得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像一面镜子;静得能够清晰地倒映出山的倒影„„
③小结:同学们讲得真好,我们抓住漓江水的特点,概括出漓江水的静,然后围绕这个“静”字,我们又用了仔细观察的方法,把它写具体了。
④指导朗读:
a.齐读:
师:漓江的水这么静,我们不由赞叹起来!来,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句话,把静得感觉读出来!(*学生声音响亮,提醒:把声音放低了试试看。*学生速度太快,提醒不够静。)
b.男女生比赛读。
师: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你们读得都很棒,听到你们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
C.师生合作朗读。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只有船桨激起的微波,才能——(生)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能——(生)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什么感觉?
预设:静被打破了。
师:这也是一种写作技巧,除了正面描写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将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来,让我们再来把这句句子读一读。
(二)小组合作,品读“清”、“绿”。
师:漓江的水不仅静,而且又清又绿。我们一起读一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生)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生)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小组学习“清”、“绿”
师:我请靠窗的两组学习“清”,中间的小组学习“绿”。方法很简单,还是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清”和“绿”写具体。不过别担心,老师会提供几幅图让你们仔细观察。
2、交流(看到了什么,所以句子是这样说的)
师:我请两组同学派代表把你刚刚自学的过程汇报一下。(提醒:要先观察,后说句子。)
预设:我看到/观察到——,我是这样把清写具体的——。
3、朗读
(1)个人朗读
师:你讲得太棒了,那你的朗读能不能比你的讲解更棒呢?
师:还有没有补充,其他小朋友也可以用上你们刚才的好词好句呀。
师:你们讲得也非常棒,那能不能把你们对这些文字的品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小组读,齐读。
4、文章到此已经把漓江水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这一节的第一句是否显得有些多余?可不可以删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后思考回答。
(1)交流:作比较/对比
师:有人可能喜欢波澜壮阔的大海,气势磅礴;有人可能喜欢水平如镜的西湖,我们都说“欲把西湖比西子”,但是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当作者看了漓江的水之后,他对漓江的水更加情有独钟,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从没见过
师:也就是说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作者眼里只是一瞥而过。
在作者心中,漓江又静、又清、又绿,比大海、西湖更美,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到这真是桂林的水甲天下。
(2)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合作写话、师生共评
1、(出示昆明湖和星星的图片)
师: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其中介绍了昆明湖,看看我们小朋友还能不能想得起来。
生:昆明湖像一块碧玉;水平如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仔细观察,然后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写具体,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完全掌握,就请你仔细观察昆明湖的图片,找出它的特点,然后把它写具体。
如果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小朋友,需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星星来写。
2、学生交流
预设:昆明湖特点:静、清、绿
星星特点:闪、亮、多
五、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荡舟漓江,欣赏到了漓江的美景,知道了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将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我们明天还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学桂林的山。
板书设计:
31桂林山水
概括(抓特点)写具体(仔细看)
静静得()
清清得()
——人教版课标 四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本课教学,第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第二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4.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用课件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品读,充分感悟(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导语: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
4.体会最后一句
导语: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5、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三、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读中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谁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2)总结写法:先概括的写特点,再具体的写。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3)仿说写:大连的海真_啊,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_啊,_________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六、作业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第三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学生自主读书。)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5 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3.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1.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谁来声情并茂地为这美景配上画外音?(配上图像、音乐。)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对这个板书满意吗?还应加点什么呢?(“甲天下”)对,同学们真聪明,这才是全文的“文眼”呀!
2.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回答(“总??分??总”),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我想看桂林山水!”等。)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背诵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抄下来。3.拓展阅读《浓碧》。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难词;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桂林吗?(出示文字介绍,了解桂林)唐老师几年前趁暑假的时间,带着女儿去了桂林,而且坐船游览了漓江。今天就让我做个导游,带大家去桂林走一走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坐端正,我们的旅程即将开始了。在还没到达桂林之前,老师向大家分享之前拍摄的一些照片,你们可要看仔细喽!看完之后说说你觉得桂林这个城市具有怎样的特点。(提醒:不能单纯说一个字“美”,要说出什么美?美在哪里?)板书:桂林
图片展示,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随机解题)板书:山水及学生体会出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2.师:几张照片不足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桂林的美,现在打开课本31课,自由朗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注意文中的多音字,读通语句,不读破句。②圈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词语。)
①个别朗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如怪石嶙峋,多音字:红叶似火,画卷;补充朗读要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②桂林山水有哪些特点?(补充板书:奇、秀、险;静、清、绿)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文标题和各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作者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板书:甲天下、人在画中游。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师:现在让我们坐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1.解读第一小节,质疑释疑。
对“甲天下”这三个字,有谁要质疑的吗?(预设:“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一种天干地支的纪年法。“甲”在天干中位于第一位。所以有第一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桂林山水在祖国的名胜中的地位。(出示二十元人民币)怪不得连人民币上都印上了桂林山水。
师:接下来,我们要近距离的欣赏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细细体味桂林山水 何以“甲天下”的原因。2.精读第二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具体描写漓江特点的句子。(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出示幻灯片)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4)个别朗读,比赛朗读,评价朗读(介绍“啊”的音变规律)(5)男女生比较朗读,体会“啊”的抒情作用。
(6)齐读,思考:你觉得漓江的水为什么能“甲天下”?(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品析语句)
(7)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谁还有要质疑的地方吗?
预设:a 描写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不能,因为“静”,才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才让人产生翡翠的联想。)
b “清”和“绿”是否矛盾?(作者是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清”是他近距离看到水清澈见底;“绿”是放眼远看,因为有两岸青山倒映,就给人绿的感觉。)(8)在这一小节中,作者写漓江的水,为什么一开头先写其他地方的水?(用比较的方法强调漓江水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美,起到领起的作用。)(9)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10)把握了这一节的结构特点,品析了每个句子的特点之后,我们试着背诵这一小节。(老师做必要的提示,学生试背第二小节。)
3.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板书:读——找——品——诵。现在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3分钟),派代表进行展示。(提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出示幻灯片:展示形式可朗读、可背诵、可根据句意画画,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语句。)(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山:奇、秀、险)(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美的感受和热爱。4.仿写句子。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句子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四)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仿照课文二、三小节的写作特点,描写学校的小花园。
(六)板书设计
31桂林山水 甲天下
本组有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学生怎样做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本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桂林山水
2课时
2、林海
2课时
3、古诗三首
2课时
积累运用
3课时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C、作者为什么在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前面都加上一个“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 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用精美的语言构成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作者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把握与概括是准确鲜明,表达中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排比句的运用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文章结构明晰、描写生动,语言华美,在表达上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教学《桂林山水》要把认识了解桂林风光的自然美,体会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同营造课堂的氛围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桂林风景名胜有更多的了解,对桂林风光画面有更深的印象,对文章的表达有更多的感悟,使课堂成为师生一次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
⑶ 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⑷ 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
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⑴ 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⑵ 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3、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
4、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
试着练习朗读。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
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
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桂林山水》教案(网友来稿)
吉春亚
学习目标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习情况。
(1)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四、课外学习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桂林山水两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10-17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10-07
《桂林山水》微课07-02
桂林山水作业10-06
桂林山水优质课06-07
桂林山水(50字)作文07-21
桂林山水导游词12-10
《桂林山水》的教学案例07-17
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