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分析报告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差错分析报告(通用8篇)

差错分析报告 篇1

写在课前的话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ME)是指在医务人员、患者或消费者用药的过程中,任何可能导致用药不当或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以避免的事件。用药差错事件涉及医疗实践、卫生保健产品、工作流程及系统.包括:处方;医嘱传达;产品标签,预包装及命名;混合;配药;发药;给药;教育;监测及使用。本课件详细介绍了用药差错报告的目的,原则和内容,旨在为临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相关术语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ME)是指 在医务人员、患者或消费者用药的过程中,任何可能导致用药不当或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以避免的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品本身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用药差错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事件。用药差错事件涉及医疗实践、卫生保健产品、工作流程及系统.包括:处方;医嘱传达;产品标签,预包装及命名;混合;配药;发药;给药;教育;监测及使用。

差错隐患是指潜在的用药差错(Near misses),具体是指 在处方、配药或准备用药的过程中,在实际给药之前,由其他医务人员或患者查出并纠正的错误。

用药差错(M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有哪些区别?

二、用药差错(M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区别

用药差错(M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之间的区别如下。从危害程度上来说他们俩的危害程度都是可以很轻,也可以非常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从隐匿程度来说,不良反应的隐匿程度跟用药差错相比相对比较低。很多不良反应说明书上,或有文件报道,当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根据说明书的信息或文献报导,可以大致判断与药物的相关性,用药差错隐匿程度相对较高,这与文化差异或医院环境设施有关系,发生差错的当事人往往不愿意承认发生错误。从发生频率上来说那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高,特别是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的,皮肤较为常见。用药差错发生频率如在制度较严格,工作流程,人员分配较合理的机构里发生频率低,但这与医院环境相关的,但到底应该低到什么程度,不同医疗机构发生频率有什么差别,实际还是不清楚,这种数据,也非常难以得到。责任关联方面,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本身的自然属性,与医务人员关联不大,而用药差错是一个可以避免的不良事件,与某些个人的责任关系就会较密切。跟文化的关系,不良反应与医院里面用药安全文化没有太大关系,而用药差错与医院用药安全文化关联性就非常高,医院要想建立一个好的用药差错报告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用药安全文化,用药差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个环节问题,而是整个用药系统的问题。我们要形成整个医院文化氛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是有制度保障的,我们国家有药品不良反报告和管理应办法,而用药差错目前他的报告是没有制度保障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 整个系统建立较早,报告系统相对完善,而用药差错报告系统在我国家尚未建立,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差错报告系统。

2009 年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里提出了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定,这其中 包括用药差错事件。

2009 年患者安全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三、用药安全理念 戴维德 U 先生提到,旧的用药安全理念认为医疗工作者被认为是完美的;只有当人们做错事时才会有坏的结果;人或机构出现失败是不好的;责备和惩罚足以促使人更谨慎;只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事情就会变好。而新的用药安全理念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错误的风险是其固有的;风险总是在不断地出现;不是所有的危险都是可预知的;人总是容易犯错误的,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地去避免错误;系统也是容易犯错误的;更重视改变系统而不是改变个人。

用药差错(ME)会发生在哪些环节?

四、用药差错发生的环节

用药差错实际上在开处方到调配处方到用药整个过程当中都可能会发生。开具处方这个环节占用药差错的 39%,其中 48% 可以避免。转录处方占用药差错的 12%,其中 33% 可以避免。调配处方占用药差错的 11%,其中 34% 可以避免。给药占用药差错的 38%,其中仅有 2% 可以避免。可以看到越早越上流的环节,可以避免的差错越多。

五、用药差错的种类

包括处方差错;给药时间差错;剂量差错;药品制备差错;给药技术差错;监测差错;依从性差错。

处方差错是指执业医师或其他合法的处方者在开处方时药物选择错误(根据适应证、禁忌证、已知过敏反应、现有的药物治疗及其它因素),错误的剂量,错误的剂型,错误的给药量,错误的给药途径,错误的浓度,错误的给药速率,或指导用药错误,难于辨认的处方或医嘱单等导致用药差错,累及患者。如患者上感病毒感染,医生处方抗菌药,这是错误选择。患者本身是血小板减少患者,处方用药却为相对较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说明书血小板减少症对该药物是禁忌症。哮喘的患者,用非甾体抗炎药诱发哮喘等均属于此类错误。

遗漏差错是指在按计划给予患者下一个剂量之前,遗漏此次给药剂量。

给药时间差错是指根据给药方案,没有在事先预定好的给药间隔给药。如 8 小时吃一次的药,没有按照 8 小时一次给。

剂量差错是指在根据处方剂量给药时,给予患者过低或过高的剂量,或重复给药。例如:给予患者的药物剂量之外,又多给一次或多次药。

药品制备差错是指给药前,没有正确的制备药品。如一些儿童用药需制成粉末,但如药本来是跨控释制剂,磨碎了就属于药品制备差错。

给药技术差错是指给药程序或技术不正确,例如:错误的给药途径 / 部位或给药速率。监测差错是指没有对处方给药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没有及时检查到其中的问题,或没有运用正确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评估。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如患者可能因为药物导致肝功能受损,就应该定期监测肝功能,如没有这样作,就属于监测差错。

依从性差错是指患者没有依照处方进行用药。

六、用药差错分级

差错分级 是根据美国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分级方法,用药差错按患者机体受损害程度而分为 9 级(A—I),其中 A 级无损害,B ~ H 级有损害,I 级死亡。

A 级差错:环境或事件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B 级差错:差错未累及患者。C 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

D 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E 级差错: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治疗或干预。F 级差错: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问。G 级差错:造成患者永久损害。

H 级差错:引起危及生命的事件,如过敏性休克、心律不齐。I 级差错:造成患者死亡。

环境或事件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

A.A 级差错 B.B 级差错 C.C 级差错 D.D 级差错

正确答案:A

解析:A级差错:环境或事件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B级差错:差错未累及患者。C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D级差错: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

七、报告用药差错的原因

图1

图 1 所示为 一个叫瑞士奶酪模型。这个模型最早由航空领域提出来,用来防范航空风险。黄色有洞的地方是一块一块黄色的奶酪。每一款奶酪上面都有些洞,用药风险从奶酪洞里穿过,恰好每一块奶酪洞都没有挡住用药差错,最后就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这个模型也代表我们非常复杂的医疗系统,任何系统不会是完美的,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如果这些漏洞恰好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节点都吻合到一起,就会导致用药差错不可避免的发生。通过报告用药差错和差错隐患,即使发现用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八、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特点

一个好的用药差错报告系统应该有三个特点。第一,信任。让报告者能充分的信任这个系统。第二,保密。要对报告者的信息进行保密。第三,简单明了,如果系统过于复杂,可能会出现不愿意报的情况。、信任

用药差错报告系统必须赢得报告者的信任,并且证明该系统可以消除报告者的顾虑。这个系统需要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报告人应感到有安全的保障,不必担心发生差错后被不公平的评判或处罚。、保密

系统必须对报告者的身份、差错涉及的人员以及事件的地点保密,以保护报告者的利益,避免受到不当的困扰。、简单明了

接到报告的人必须注意报告的格式和长度;对事件的叙述性描述应当把重点放在事件的细节,应当简要而真实,不非难,不责备。

此外差错报告系统还有一个特点是反馈。对报告者来说,最大的回馈是他们所报告的事件引起了有效的行动,加强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系统必须对报告做出积极、快速、有效的反馈,应让报告者知道,他们的报告提醒了更多的医务人员,正被用于改善制度和流程。

九、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报告的责任。系统必须建立机制,辅导新员工关于差错报告流程的知识。另外,应当通过在所有的职位描述和绩效评估中提出对于报告的明确义务,向全体员工强调报告危害和差错的重要性。

十、用药差错报告内容

药差错报告的内容包括差错情况;问题调查;药品情况以及患者情况。1、差错情况

对差错进行描述,包括是哪一级差错;事件发生的顺序;所涉及人员;所涉及工作环境。2、问题调查

包括患者是否已用药;最初的差错由哪类医务人员所致;差错导致了什么后果(例如死亡、损害类型、不良反应);采用了何种干预使患者未发生用药差错;谁发现了差错;差错发生于何时和如何被发现;差错发生在什么场所;差错是否涉及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向患者提供了咨询。、药品情况

包括药品的通用名与商品名;制药公司;药品剂型;含量或浓度;包装形式与大小。4、患者情况

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等。

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看一下 用药差错报告的具体内容。这是美国 ismp 用药差错报告系统,首先会有一个提示语,当报告差错时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包括差错发生的时间,患者结果等等。之后网页上会出现填写差错报告的对话框,要提交报告者信息,之后对差错情况进行描述,差错报告系统没有限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填,一些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更清楚。如图 2 所示。

ISMP Medication Errors Reporting Program(MERP): When reporting errors, please include the following:Describe the error or preventa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What went wrong? Was this an actual medication error(reached the patient)or are you expressing concern about a potential error or writing about an error that was discovered before it reached the patient? Patient outcome.Type of practice site(hospital, private office, retail pharmacy, drug company, long-term care facility, etc).The generic name(INN or official name)of all products involved.The brand name of all products involved.The dosage form, concentration or strength, etc.How was the error discovered/intercepted? Please state your recommendations for error prevention.图 2

图3

图 3 为加拿大 ismp 差错报告。差错报告分成一个一个的选项卡,第一是差错描述、差错的情况,第二是差错的结果,第三是药物,第四点是随访情况,第五是患者情况,第六是报告者情况,第七点是相关危险因素。

第一点事件里面描述是怎么发现,而且要填写事件是在用药的哪一个过程当中发现的,是处方过程中,转路过程中,调配药品过程,用药过程,监测过程,还是其他过程发现的。也包括差错类型,在哪一个科发现的。

图4

图 4 为填用药的部分。可疑药品可能不止一种,可能有两种或者更多。填写内容有药品的名称、计量、给药途径、厂家、批号。药品的名称或包装或者这个标签是不是容易混,特别容易混的内容它要求最好能提供图片。

图5

图 5 为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网站上所提供的一个用药差错报告表。表的上半部分包括差错发生的日期,发现的日期,差错的内容。差错药品是否发给患者,差错类别,患者伤害的情况,引发差错的因素,发生的场所,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差错的人员,差错是如何被发现和避免的。

图6

图 6 包括患者因素,药品因素,差错发生的过程进行描述,对预防类似差错发生提出的建议,最后还有报告人的信息。

总的来说虽然差错报告表可能不一样,但用药差错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

十一、小结、出现用药差错时应考虑系统问题,而不是一味追究个人责任。2、报告用药差错有助于改进系统,促进用药安全。、用药差错报告的原则和内容。用药差错报告应该是保密的,应该能够反馈。报告的内容涉及到用药差错的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它相关的因素,有助于根据用药差错报告的内容来预防它的再次发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报告用药差错有助于改进系统,促进用药安全 B.出现用药差错时应追究个人责任

C.用药差错报告应该是保密的,应该能够反馈

D.报告的内容涉及到用药差错的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它相关的因素,有助于根据用药差错报告的内容来预防它的再次发生

正确答案:B

解析:出现用药差错时应考虑系统问题,而不是一味追究个人责任。

差错分析报告 篇2

在差错处理的过程中,员工如果能够及时、全面地捕获、收集、整理、分析、组织这些差错信息,则能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差错信息资源[1],进一步凝练成经验,升华为知识。这种由员工亲身体验所形成的差错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果差错知识在组织内实现共享,为其他员工进行差错学习,从而成为组织知识,将有助于组织绩效水平的提高。而这需要组织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实现。

目前,关于组织差错管理与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多从信息传递意愿[2]、差错知识获取[3]、影响机制[4]、组织绩效[5]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把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简单看成是一种双方“你情我愿”知识的简单传递。差错知识共享与差错学习而是在复杂组织系统中进行的,现有研究并没有揭示组织在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差错知识先源于个体并隶属于个体,有其独特的绩效价值和独占性的特点,同时差错学习过程也要需要付出较多成本。目前,尚无研究对二者激励机制进行质性或量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拟从博弈论的视角来探讨组织差错管理对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影响,重点对组织差错管理文化背景下差错知识共享、差错学习的相关成本和收益分析,并对组织的激励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组织中在差错管理文化背景下促进员工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有效激励措施。

1 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相关研究

本文研究对象———差错知识是指个体员工在处理工作差错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差错经验和知识,这类差错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并不涉及差错报告、差错问题知识库等。它们是能够被编码的差错知识,属于组织的显性知识,易被员工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里不做探讨。

1.1 隐性知识共享和学习的障碍

目前,关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隐性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问题[6,7,8],①共享和接受意愿的问题。在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是紧密联系的,隐性知识共享方行为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接受方组织学习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不完整,因此,研究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应该与组织学习相结合。表现为主观维度上存在隐性知识主体是否愿意分享的问题,以及隐性知识受体(接受方)是否愿意接收的问题[9];②共享和接受难度的问题,在客观维度上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隐性知识接受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组织的制度、结构、机制及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导致隐性知识主体愿意分享而又难以分享的问题。因此,隐性知识共享和学习的成本相比显性知识的更高[10]。

1.2 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障碍

差错知识既具有隐性知识的一般特征,如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知识、运用上的垄断性、收益度量上的困难性以及在表达、收集、交流上的困难性等特征[9],同时,差错知识又具有一般意义上隐性知识所不具备的特征。①差错知识是员工出现差错而后在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非主动追求目标的结果;②差错知识的获得是该员工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而获得,需要额外的时间处理和反思差错;③差错知识是高度情境化的知识,是关于差错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与该差错发生的环境、主体的身心状态、组织文化背景信息等是相联系的。共享难度更大,成本更高;④差错知识的负面性。在组织情境中,差错给员工自身带来负面的情绪[11],差错知识拥有者往往又易被贴上犯错者的标签,影响其共享意愿,因而其不愿意向别人提及[12]。

综上,差错知识具有隐性知识的一般特征和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其共享和学习成本不仅大于显性知识的,而且也大于一般意义上的隐性知识共享和学习成本。在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矛盾:①是差错知识获取的高成本与差错知识共享的外部要求之间存在矛盾。②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差错知识的使用寿命日益缩短的矛盾[13]。③组织在处理差错问题上采取差错管理还是差错防止策略解,孰优孰劣。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什么?一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思路,如组织差错管理文化对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14,15],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对于组织提升绩效水平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1.3 组织差错管理文化

从组织层面上来理解差错的处理方式、制度设计、奖惩激励措施建立等由组织所构建的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内涵,并且同时深刻影响所有成员的对待差错的行为和意识,这就是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组织差错管理文化可分为积极的组织差错文化和消极的组织差错文化[15]。这里的“消极”并非不管不问,而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制度和政策来防范差错的出现,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上是属于负面的。组织差错文化不同,处理差错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对于差错态度的差异性,可划分为差错管理和差错防范。前者把差错和其后果分开处理,即差错可能是员工和组织知识体系存在漏洞,常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个体的不协调,并加以分析、处理;后者则是把差错和其后果联系在一起,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同于前因———差错,因而常归因至个体,认为要防止差错,从人抓起。

由于二者归因机制的不同,在组织制度、文化氛围上也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鼓励差错知识共享、差错学习,从而为更多人分享,以减少差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发掘更多创新机遇,提高组织绩效水平和竞争力。如Helmreich提出“将差错管理作为组织一种战略”从组织文化层面提出建立信任机制、采取非惩罚性措施、减少差错事件的潜在因素等措施[16]。后者虽然也鼓励差错知识共享、差错学习,但其目的只是为了汲取教训、减少差错,认为减少了差错也就避免了严重的后果,在一些高危行业中,如医院、航空航天、核能企业等,视差错为重大事故的前因,要求员工汲取已有教训,实践中惩罚或辞退出差错的员工。

2 组织中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博弈特征分析

2.1 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博弈关系模型构建

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把差错涉及到各利益攸关方看成理性代理人,处在同一情境中,根据各自的成本代价和绩效收益间的比较结果并作为下一步行为输出的依据,从而能够分析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行为的内在本质。现有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的模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把隐性知识共享看成是双方隐性知识互换的简单过程,而实际情形则是一方共享隐性知识,另一方学习和内化隐性知识,而不是双方隐性知识的同步互换和共享。其次,把组织作用作为一个参数放到知识共享方和接受方(学习方)的博弈过程中进行分析,忽视了组织在管理上的参与性和能动性。组织通过其组织文化可以对知识共享和传递产生重要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推动力,也可能是最大的障碍[17]。当组织文化对于知识共享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时,组织就是知识共享和学习的“建设者”,当组织文化对于知识共享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时,组织就是知识共享和学习的“破坏者”,因此,组织在知识共享和学习中也是“利益攸关方”,而不是置身其外的。所以,组织差错管理文化不但对差错知识共享方的绩效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和对差错学习方的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而且也给组织自身绩效产出产生重要作用。为了体现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三主体参与的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博弈模型(见图1)。

为了问题的简化,这里我们假设某个组织(O)中只有两个员工Ei和Ej分别是差错知识共享方和差错学习方,参与博弈的主体有三个:O、Ei和Ej,均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这也是共同知识。具体的博弈过程可表示为扩展形(见图2):①Ej也会根据组织差错管理文化、差错学习成本和收益来决定是否进行差错学习,如果Ej不愿意学习则无法强制其进行差错学习。②如果Ej有进行差错学习的意愿,而Ei则根据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类型、共享成本和收益大小来决定是否共享差错知识,如果Ei选择不共享差错知识,即使Ej有差错学习意愿,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积极与否,博弈过程就此结束;③如果Ei选择愿意共享差错知识,那么组织根据组织绩效、差错处理的成本和收益来选择差错管理文化类型,根据差错知识共享、差错学习的相关制度、政策和奖惩措施。此时似乎选择组织类型对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没有影响,但是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的不同及其策略的选择,决定了另外双方Ei和Ej博弈策略的选择。因此,组织差错管理文化的选择起着一种“建设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2 四类博弈状态的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博弈过程共有6类博弈结果。下面分别分析:

第一,对于博弈结果1:即Ej—不学习。组织选择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策略和Ei选择差错共享策略都不影响Ej选择不学习,说明组织忽视了对差错学习方的激励或者惩罚差错者的力度很小,因此差错学习动力不足。

第二,对于博弈结果2:即Ej—学习—Ei—不共享。Ej选择了差错学习策略,但是Ei选择了不共享其差错知识。组织选择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策略和Ej选择差错学习策略都不影响Ej选择不共享差错知识,说明组织忽视了对差错知识共享方的激励或者激励力度很小,因此差错知识共享动力不足。

第三,对于博弈结果3:即Ej—学习—Ei—共享—O—消极。Ej选择差错学习策略,Ei选择差错知识共享策略,组织O选择消极的差错管理文化。由于组织采取重罚产生差错者,并以此来补偿差错知识贡献者的成本和奖励,如果Ej不进行差错学习,失去的将比差错学习成本更大,因此不得不学习。

第四,对于博弈结果4:即Ej—学习—Ei—共享—O—积极。Ej选择差错学习策略,Ei选择差错知识共享策略,组织O选择积极的差错管理文化,在差错知识共享方和差错学习方均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政策。双方收益均大于其付出的成本,同时由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使得组织绩效提高的收益远大于其投入差错知识管理和激励的成本。

3 差错知识共享和学习的博弈过程分析

3.1 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博弈分析的前提假设

为了继续分析三方博弈过程,在前面已有的假设基础上,进一步对三个博弈方的成本和收益参数进行假设。

假设1:对组织(O)来说,在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的收益为Ej差错学习后的绩效P'j,与学习前的绩效Pj之差ΔPj,即ΔPj=P'j-Pj。为了鼓励双方共享和学习的行为或惩罚出差错的差错学习方,不同类型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分别采取激励和惩罚措施。①积极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组织的成本是付出的奖励:差错知识共享行为奖励为αΔPj,差错学习行为奖励为βΔPj。②消极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如果差错学习发生了,给予差错知识共享行为奖励为αΔPj,差错学习方无奖励;如果Ej没有学习且发生一次与Ei共享差错知识的类似差错行为,差错行为者扣除其绩效工资的γWP,并给予ξγWP以补偿Ei的共享行为。③当然,组织也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其中,α,β,γ,ξ的值在(0,1)区间

假设2:对于差错知识共享方Ei,其差错知识共享成本为CS(付出的时间、准备工作等);Ei的差错知识价值为V,每一次差错知识共享,其拥有的差错知识价值就衰减为(1-δ)V,其中δ为衰减系数,δ∈(0,1),该参数也能衡量Ei的共享意愿;Ei从组织激励政策中获得收益为RS=αΔPj。

假设3:对于差错学习方Ej,其差错学习成本为Cl(付出的时间、智力等);Ej差错学习前期绩效工资为WP,Ej每一次差错学习后,就会减少一次与差错知识相类似的差错行为,差错学习后其绩效工资为WP+εΔPj,ε为绩效工资系数,ε∈(0,1),该参数也能衡量Ej的学习意愿;Ej从组织激励政策中获得收益为Rl=βΔPj。

假设4:假设差错知识共享的知识量与差错学习的知识量是相等的,即差错学习方Ej完全掌握Ei共享的差错知识,或者说Ej就不会出现与差错知识类似的差错。

经过上述的界定和假设之后,充分体现了组织差错文化对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重要性,也区分了与一般隐性知识共享之不同,因为组织无法强行推动一般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学习,而差错知识的负面性,让组织有了充分的理由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清楚看出该博弈属于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组织的利益和差错知识共享方以及差错学习方的利益有密切关系。差错知识共享方和差错学习方是合作关系,充分的合作才能提高差错学习方的绩效水平,然后三方均从中受益。在监督方面,组织可通过差错学习方的绩效水平来观察和控制。

3.2 博弈过程的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当组织不采取任何的激励和惩罚措施的时候,差错知识共享方不进行差错知识共享且差错知识学习不去学习,这类组织对于差错的结果能够承受,在一些对于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企业,如学校,教师出现教学差错非常正常,学校无法干预,除非是发生了教学事故。该扩展形中只有两种状态发生了学习,即博弈结果3(Ej—学习—Ei—共享—O—消极)和博弈结果4(Ej—学习—Ei—共享—O—积极)。这两种结果分别对应于不同类型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那么两种不同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的组织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来促使Ei和Ej的策略选择符合组织自身的利益?下面分别这里采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两种组织差错管理文化情境下的三方博弈的均衡策略,也即是通过博弈的最后一个回合开始逆推,逐个逆推直到第一回合博弈[18]。

3.2.1 积极差错管理文化情境下的子博弈纳什均衡分析

第三阶段: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对于差错的重要性的认识选择了积极差错管理文化,并制定相应的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它的回报是差错学习方的工作绩效差ΔPj,付出的成本是共享和学习的奖励RS+Rl。其选择积极差错管理文化的条件是组织收益:ΔPj-RS-Rl-εΔPj>0,代入RS、Rl可得:(1-α-β-ε)ΔPj>0,即1-α-β-ε>0。

第二阶段:Ei即差错知识共享方决定是否向Ej共享差错知识。如果组织期望差错知识共享方Ei共享差错知识,则通过相关激励政策和制度的制订,使之收益大于成本,即δV+CS>αΔPj。

第一阶段:Ej即差错学习方决定是否进行差错学习。如果差错学习成本大于收益时,即Cl>εΔPj+βΔPj,Ej决定不学习,则其差错学习的收益为0;如果组织期望Ej进行差错学习,则应设计制度和政策使之差错学习收益大于差错学习成本,即εΔPj+βΔPj>Cl,Ej选择差错学习。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只有当积极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三阶段的三个条件(见下图3),这个博弈才能满足纳什均衡。

3.2.2 消极差错管理文化情境下的子博弈纳什均衡分析

第三阶段: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差错是组织的严重安全隐患,选择了消极差错管理文化,并制定了差错知识共享的激励政策和不进行差错学习的严厉惩罚制度。此时,如果差错学习者学习,则组织的回报是差错学习方的工作绩效差ΔPj,付出的成本是共享差错知识奖励的成本αΔPj。此时组织收益是(1-α)ΔPj。如果Ej没有学习且发生一次与Ei共享差错知识的类似差错行为,差错行为者扣除其绩效工资的γWP,即为组织的收益。如果组织期望差错学习的发生,则必须满足条件(1-α)ΔPj>γWP。

第二阶段:Ei即差错知识共享方决定是否向Ej共享差错知识。不难看出其选择共享差错知识的条件是:αΔPj>δV+CS。或者获得补偿大于其共享差错知识的成本:ξγWP>CS。

第一阶段:Ej即差错学习方决定是否进行差错学习。如果差错学习收益大于成本时,即εΔPj-Cl>0,Ej则决定进行差错学习。不进行差错学习不是Ej理性决策的选项,因为不进行差错学习将可能被扣除其绩效工资的γWP。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当消极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也必须同时满足三阶段的三个条件(见图4),这个博弈才能满足纳什均衡。

4 结论和思考

通过完全且完美的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博弈均衡策略有两种情形,即博弈结果3和博弈结果4,也对应于实际不同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的组织实践。通过比较两种均衡策略,我们发现在后者的组织情境中,差错学习员工的压力更大,学习后只是绩效奖励增加了,并无其他补偿,如果不进行差错学习,则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扣除绩效工资的一定比例(很多企业,出现差错的员工,当月的绩效部分甚至全部被扣除);而前者的组织情境中,员工的差错学习相比较而言,由于没有惩罚性措施,所以心理压力小,而且奖励(绩效奖励、精神鼓励和升职等)也是较为诱人,共享方也乐于共享自己的差错知识。

通过博弈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中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发生,组织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建设性的和决定性的。改变以往知识共享博弈模型中,只有知识共享方和知识学习方二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忽视组织这一重要利益攸关方的角色和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在不同的组织中,根据差错对于组织的影响,采取不同类型的差错管理文化。①航空航天类型的组织,宜采用积极差错管理文化,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负向情绪,因而绩效水平会更高,即产生差错并不可怕,能够从差错恢复过程中获得差错经验和知识,并将之与同事分享,以避免类似的差错发生,从而能消除由于差错的积累而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航空公司的机务、地勤、维护人员都会定期进行交流,特别是针对各自工作中差错进行汇报分析,共享差错知识和进行差错学习。②一些类似医院、煤矿等类型的组织中,则采用了消极差错管理文化,可能因为一个差错会产生致命性的死伤或矿难,如麻醉师的药剂量、瓦斯浓度值的监控等作业中容不得丝毫差错。因此这类组织常采用惩罚性的措施,来强行推动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进程,而员工也因为自身职业安全的因素,会选择差错学习。③那么,对于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些组织,如何对待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本文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根据上面两种差错管理文化情境下博弈策略均衡的条件,适当选择参数,来鼓励或吸引员工参与到差错知识管理和差错学习进程中来。

药品调剂差错的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37-02

药房是医院一个重要的职能科室,药品调剂是医院药房工作的中心之一,其直接作用是为患者配制药品,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病人用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药品调剂的各方面问题却很多。西药房是医院药房的重要分支部门,主要负责西药的调配,其工作涉及范围广,缓环节众多,极容易出差错。现将医院中普遍出现的差错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如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发药数量错误、发药对象错误、发放过期药品等[1],西药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的关键。

1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

1.1药品调剂人员 药品调剂人员的工作失误是当前药品调剂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基层医院由于药师业务水平有限,工作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有欠缺门诊西药房的调剂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工作态度不认真,在上班时间聊天、聊电话、手机上网,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药师每天都需要面临大量的工作任务,日常工作压力导致工作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出现药品核对错误的情况,或者药师在工作当中受到外界干扰,在药品调配、发药过程中与他人交谈,室外噪音等都会导致药品调剂错误。加上调剂人员工作相对枯燥,工作过程可视性高,容易感到厌倦疲劳,易受外界影响,妨碍工作。当前医药界新药更新的速度极快,药剂人员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无暇顾及药品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无法充实自身专业知识。

1.2处方书写不规范 临床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是造成药房调剂人员识别不清导致调剂差错。由于某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开具的不规范处方,包括字迹潦草,剂量、规程书写不清楚[2],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写错。另外,有部分医生开方用不规范英文缩写或自编代码,这也给药房调剂增加了难度。调剂人员凭感觉猜测,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

1.3药品方面的原因 ⑴门诊西药房中药物的名称、包装、摆放存在着许多误导因素药房中,普遍存在一种药品存在两种或多种的不同规格和用法的现象,如益比奥针、非笔芯等有10000IU和40000IU两种剂型,如果核对不仔细很容易出现发药错误的情况[3];⑵有些药物之间药品名称或者发音类似,如尼莫地平与尼群地平,血栓通与血塞通,有些药物名称发音几乎相同,甚至剂量也没有较大差异,如果药师没有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很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将一种药品看成另一种药品,导致药品调剂错误;⑶有些药物名称甚至剂量都是一样的,但是存在国产药和进口药之分,在价格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华法林、奥美拉唑就有国产和进口之分;⑷一些药品由于来自同一厂家,在药品包装、标签和颜色上很相似,如安博维和安博诺极易发生差错;⑸药品数量发放错误,一张处方中含有多种药品,在发药过程中可能出现漏发的情况;⑹有些药师在发放药物的时候没有向其他医护人员或者患者交代好正确的药品用法用量,如具体服药时间、嚼碎服用还是舌下含服,尤其是一些外用洗剂和含漱液更要交代清楚正确的服药方法和保管事项,以免造成误服的不良后果[4];⑺现在许多药品均存在别名和通用名,调剂人员必须掌握、熟悉药品的多种名称,如消心痛又可以成为消炎痛。

1.4其他原因 上述两个因素是导致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患者在排队时等候时间过长,心情烦躁,在取药时出现少拿、错拿的情况。此外,还有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药房环境拥挤,噪音干扰,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2防范措施

2.1药师作为药品调剂的主要人员,应当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努力学习新的药学知识,了解药学最新进展,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医院应当对药师的考核,尤其要考核药师在药品剂量、别名、用法用量方面的掌握情况,督促药师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除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之外,药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药品调剂错误的危害,增强责任心,树立对患者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增强抗干扰能力,努力践行药品核对制度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指查询处方内容、药品质量、配伍禁忌,“七对”指核对处方对应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药剂规格、药剂用量、服用方法、药品标签、医护人员签名。

2.2药房人员要和医生密切联系,督促医生正确、规范书写处方。一旦有弄不清楚的处方,千万不可“估计”调配,一定要和处方医生取得联系,弄清楚以后再行调配。对于医师所开规范英文缩写,每一个调配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掌握不住,不准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要对照工具书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行调配。对于一些易于记混的缩写代号或自编不规范缩写,要求医生杜绝使用。

2.3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严格药品登记制度,药品在入库和出库时都应当执行严格的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药品运送批次、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批准文号等,为提高登记效率,应当将所有药品资料录入电脑,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体系,避免将过期的药品发放给患者;健全药品核对制度 后台药师配药和前台药师发药应当仔细核对,后台药师负责检查药品质量并准确调剂药品,前台药师负责审核处方和调剂药品是否一致,各药师各司其职,才能确保发药的准确性。

2.4合理安排药师工作量 超过药师每日的最佳工作量就会使药师产生烦躁心理,我国药师工作量则普遍超过了这一范围,这也是导致忙中出错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大医院应当增加药师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药师的日常工作量,为药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药师在工作中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并规定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药品调剂室,减少出错几率。

2.5改善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环境科学规划药房,并对其实行规范管理,是门诊西药房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药品进行科学存放,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谭活玲,黄洋扬.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6(6):18-19.

[2]肖红,孟兆生,崔学.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37-38.

[3]李欣.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3(9):94-95.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篇4

一、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的义务人员应立即向组长汇报,班组长根据差错事故性质,逐级向上级汇报,不可隐瞒。

二、对造成差错事故的直接负责者,应根据其差错事故等级,情节轻重、认识态度和一贯表现,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给予处分。

三、严重差错在科内书面检查,并在适当范围批评帮助,报医务科、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由本人在一周内认真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科内接受批评帮助,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填写事故登记表。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篇5

一、发生一般差错或可能发生纠纷,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二、科室应及时了解差错详细经过,明确性质及严重程度,在规定时间内报医务科。

三、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或较大纠纷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及院领导。

四、对弄虚作假、包庇隐瞒医疗差错事故不报告者,要严肃处理,不严格执行登记报告制度的科室,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五、医务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安全情况,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发生各种医疗纠纷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七、一般纠纷由所在科室负责解决,重大医疗纠纷由科室写出书面材料上报医务科。

差错分析报告 篇6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医疗法律(规)及规定,严格执业,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各科室要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凡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或其它原因导致出现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差错、事故时,应由本人或科室管理人员(护士长或科主任)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及补救措施等情况。科室应将差错、事故的详细情况逐级上报。

4、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科主任、护士长应立即向主管院长及医务科报告,并于24小时内补交书面报告,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5、发生重大的医疗事件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抢救病人;所在科室采取措施不力或不积极抢救的,视为不做为,医院将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医疗事件发生后,所在科室应视情节立即(或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6、在积极抢救医疗事件病人的过程中,需要有关科室积极配合的,相关科室必须无条件的予以配合,不积极配合或借故推诿者,不论后果如何,均视为违规行为,需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

7、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血液标本及可疑安瓿应保留三天。抢救病人的安瓿应保留24小时备查。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交医务科封存保管,任何人均不得涂改和销毁与医疗事件有关的各种记录及物品。未经主管副院长、医务科同意,不得查阅。

8、医疗事件发生后,所在科室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地讨论,做到三不放过(即:未找出事件原因不放过,责任者未汲取教训不放过,未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对医疗事件的性质及责任人做出初步认定,并根据事件的性质、造成影响的程度和当事人的态度等,提出处理意见。院、科领导对医疗事故要及时组织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患者或家属做解释。

9、实习生在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定办,发生差错事故应由本人负责外,并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带教老师责任。

10、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疑义或引起医疗纠纷时,上级医生应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书;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必须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以免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11、医务科负责对医疗事件相关材料进行整理、核实、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缺陷调查会议,依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确定医疗事件的性质、级别及相关责任人。

12、医务科根据缺陷调查对医疗事件的认定结果,召开缺陷处理会议,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具体规定,提出对医疗事件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3、处理意见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后执行。

14、医疗事件发生后,其所在科室或个人不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的,事后经院方或他人发现者,不论后果如何,院方均予以严肃处理。

足迹检验差错的实例分析 篇7

1 足迹检验技术概述

足迹检验技术是对赤脚、穿鞋、穿袜足迹进行检验鉴定的一种技术, 能够分辨足迹的特征, 帮助侦破案件。赤脚足迹是人脚与承痕体直接接触形成的足迹, 赤脚足迹的检验需要注意观察足乳突花纹特征、屈肌褶纹特征、五趾前缘突点连线特征、畸形趾特征、附着物特征及伤疤、脱皮、老茧等特征;穿鞋或穿袜的足迹检验需要注意鞋袜磨损特征、附着物特征等特征, 例如鞋底孔洞形状、尺寸、位置及周边裂口情况等特征。

在提取足迹信息时, 必须先区分足迹是否系罪犯遗留, 确定后全面分析足迹特征, 通过全面分析现场足迹, 提取足迹样本, 模拟现场现场承痕体属性与足迹形成动作制作样本, 进行样本比对等, 并进一步分析罪犯年龄、身高、体态、步法等形态特征。要仔细认真的观察现场足迹, 进行交叉观察和检验鉴定, 确保检验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2 足迹检验差错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盗窃案外围现场提取到平面灰尘加层足迹, 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甲, 将其足迹与现场采集到的足迹比对, 发现足迹同样来自于皮鞋但鞋底花纹、磨损特征等不同, 予以否定。后由其他刑侦手段再次确定犯罪嫌疑人甲, 审讯后交代了犯罪事实。重新检验嫌疑人鞋印与现场鞋印发现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不完全一致, 特征点位置、尺寸受观察位置、角度影响而有所不同。

案例二:某凶杀案现场提取到平面血足迹, 磨损特征显著, 轮廓清晰, 鉴定条件良好。与相关嫌疑人样本足迹比对检验, 发现犯罪嫌疑人乙的样本足迹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与现场足迹十分接近, 且特征点位置、尺寸、相互关系保持一致, 仅存在的差异是脚弓外侧第五跖骨部位现场足迹无压痕, 而样本足迹存在压痕, 怀疑现场足迹中无压痕是由于鞋沾血较少导致的, 因此检验鉴定结果倾向认定。后由其他刑侦手段确定犯罪嫌疑人丙, 审讯后交代了犯罪事实, 检验其足迹样本, 与现场足迹比对发现全部特征完全一致, 该嫌疑人脚弓接近中断弓, 与现场反映吻合。比对乙丙两人的足迹特征发现仅脚弓部位存在是否有压痕的差异。

3 足迹检验差错的原因分析

足迹检验涉及到力学、土壤学、摩擦工艺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而且影响足迹形成的因素众多, 需要检验鉴定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实际检验中易发生差错。导致足迹检验差错的原因普遍有以下几点:第一, 足迹是个人特征的反映, 个人的年龄、职业、身体状况、居住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对足迹的特征有所影响, 个体特征与普遍性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足迹特征具有一定稳定性却也在逐渐改变,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使检验差错成为可能, 例如根据普遍性规律推断作案人年龄, 但由于作案人的足迹特殊性很可能出现年龄推测差错, 又如足迹检验分析作案人年龄时需要测量足迹压痕, 但难以明确足迹压痕界限, 往往只能做大概的初步推算再进行综合性判断, 这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第二, 地域、制鞋工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不同鞋子的制鞋工艺不同可能造成鞋子放余量、内外侧长度差存在一定的差异, 难以准确计算穿鞋者的身高等特征, 南北方等地域因素影响也较大, 普遍性的标准值不能满足实际的计算要求, 需要结合地域等情况适当调整计算系统;第三, 足迹提取方法的影响, 在现场提取足迹时如果造成足迹特征变形也会导致检验鉴定差错, 例如用静电吸附法提取足迹的吸附板与承痕体存在间隙会导致吸附起的足迹特征发生变化, 又如拍照法提取足迹受光线等影响使足迹特征改变, 或是制作照片时由于操作、药剂等原因使足迹特征消失或出现虚假特征, 等等;第四, 个体残疾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存在肢体残疾等问题时, 仅凭存在疑问的特征进行认定必然会出现检验误差。

另外, 承痕体自身的物理结构和性质差异, 也会对足迹特征有所影响, 而人的足迹有静态、半静态、动态之分, 这些都会导致足迹特征的不同。由此可见, 足迹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如果考虑不周, 仅凭个别特征进行认定, 或是特征比对时特征本身发生改变或不真实, 都可能导致检验差错。

分析上文的案例可知, 案例一的差错主要在于主观上未制作样本鞋印, 且现场承痕体为水泥地面, 特征确定的尺度不好把握和操作, 特征的界定具有模糊性, 不同检验人员的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人为的差异;案例二的差错主要在于未重视存在的差异点, 而主动寻求貌似合理的解释理由, 而且检验鉴定结果只能用于认定人的种类特征而非个体特定特征, 只有个体特定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种类特征仅能起限制性作用。

4 结语

足迹检验技术为刑侦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在具体工作中受众多因素影响可能得出不一致甚至不准确的结论, 往往缺少直接认定人身的可靠特定特征, 这是由于足迹学足迹认定人身的检验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特征的检验缺少定性、定量的手段, 往往存在模糊性。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足迹检验鉴定的理论体系, 规划检验鉴定标准和操作, 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足迹检验人才队伍, 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鉴定程序,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活学活用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 鉴定难度较大时还需进行专家会诊, 以避免足迹检验差错, 发挥其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积极作用。

摘要:足迹是犯罪现场遗留率最高的痕迹, 各国警察刑侦机关对足迹的检验都十分重视, 我国的足迹检验工作在与刑事犯罪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定量化检验水平逐渐提高。足迹检验方法十分丰富多样化, 在刑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受许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足迹检验差错,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足迹检验的相关内容, 结合足迹检验差错的实例, 分析足迹检验差错的原因, 并提出了足迹检验工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足迹检验,差错,实例

参考文献

[1]袁胜, 王阳.中国足迹检验技术沿革及其展望[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1.

[2]蒋晓玲.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足迹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3]周湘平, 秦汉平.对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现状和发展的思考[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4]肖劲辉, 刘孟良.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相关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盈余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存在会计差错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有会计师判断失误造成的,也有以盈余管理为目标的深层次原因,即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蓄意制造会计差错之后,又重新申报财务报表的行为。会计师判断失误,是会计计量问题,而为了盈余管理而蓄意制造会计差错,则是经济问题。本文主要以后者为探讨目标,详细分析了社会市场经济中会计差错的出现原因,同时分析了这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并给出了解决会计差错问题的策略。

一、会计差错的基本概念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处理现状

(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概念

我国2007年重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差错”修订为“前期差错”,其含义为:由于信息使用失误而造成的财务报表出现错报。会计差错包括运算错误、运用会计政策失误、歪曲事实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其中主要的会计差错包括两种: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包括,对于企业的会计报表起到重大威胁、使会计报表失真的会计差错,还包括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擅自使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内容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通常涉及的资金数目较大,对于企业的危害比较严重。而非重大会计差错指的是,不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资金流通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故而非重大会计差错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小。

目前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主要和国际通行做法一致:(1)运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大前期差错,这类处理方式主要是基于前期差错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前提下而实行的;(2)调整前期差错中相关的比较数据;(3)要将差错当中所披露的内容具体化,比如界定前期差错的性质,对于不能进行追溯重述的差错,则需要标明原因、更正的时间以及要求上市公司详细对其更正情况进行陈述。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处理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处理现状如下:(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差错的状况;(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更正意识在逐步提高;(3)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不及时更正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拖延更正会计差错的现象,这些现状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证券公司的正常秩序。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问题的出现原因

(一)上市公司利用多样手段操控会计差错更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现在市场上依然存在许多上市公司滥用会计差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当下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对非经常性经营的公司收益性项目进行调整、故意少计费用等等。上市公司通过对这些会计差错进行盈余管理,为其获取上市资格、促进业绩增长、避免亏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举例来说,如果某公司在其上市后,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就对自己前期财务报告中存在的会计差错进行披露,会导致人们对该公司的上市资格产生怀疑,认为该公司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上市资格的,比如通过有意识的会计差错行为。

(二)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差错时信息质量较低

我国目,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对其公司会计差错进行披露的时候,存在较大问题,比如表述语义含糊、表述散乱、表述缺乏规范性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会计差错处理方式存在问题。例如,针对会计差错当中漏记的扣除项目是否能够补扣的问题,一些企业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2)许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差错时,都没有明确披露差错的提起人,而这也是上市公司故意隐瞒会计差错的重要原因所在;(3)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差错披露时,表述得不准确或者表述模糊;(4)许多上市公司的重述都缺乏对财务报表的累积财务影响的披露,这不利于通过报表数据进行企业相关事宜的决策。

三、对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些许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是遏制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关键点。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着手:

1.公司财务人员实施岗位轮班制

实施岗位流动制是根据财务工作的特点,通过让公司的财务人员在不同岗位间轮班上岗的一种管理制度。岗位轮班制度一方面能够拓展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财务人员发挥自身的财务监督职能,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对于减少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来说,也具有重要影响。

2.加强内部审计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健全与否是制约上市公司是否出现会计差错的重要因素,而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对于减少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具有鲜明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当中,上市公司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说明了我国当下的审计工作不尽责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任务。相关部门可以注重内部审计的检查工作,健全内部审计。举例来说,在董事会下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该部门的工作来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于整个公司的会计活动进行管理,有效地实现内部审计。

3.加强财务单位和公司其他部门的交流

上市公司通过加强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财务部门搜集正确的财务信息,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同时,通过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也能更好地制定相关的财务计划,这对于提高整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加强注册会计师建设

加强注册会计师建设,能够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人说“依心而行”,谈及缘何钟情投资,涂煜林的回答便应了这句话。“我觉得只有做投资才能实现我人生的梦想,也就是掌握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这不是钱的问题,拿做房地产行业来说,虽然非常挣钱,但却是短平快的事,难以形成持续、快速的发展,这样的事对我来讲,就不能干。”而涂煜林自身的两点特质,也恰恰成全了其对于梦想的坚持。一是对于商机的敏锐度;二是迅速的行动力。这也是涂煜林身边很多企业家朋友特别欣赏他的两点。

包括对于股票,涂煜林坦言,三年前自己从来不动,但这两年却非常感兴趣,“因为发现了一个秘密,其实也算是常识,只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让一个人的梦想无限放大,只有一条通道,就是股票。因为别的事不确定性、局限性都太强,而股市,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无限延伸。”并进一步解释,“如果单单是炒短线,那只是玩股票;而如果是投资企业的话,就可以通过买其股票的方式买企业的股权。这时考验的就是投资者的实力以及眼光了。”

至今,进入投资行业虽然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但投资的几个项目,包括对于沧州银行(总行)的股权投资、锦江之星(白沟)酒店的投资、正臣科技的空气净化器的投资以及对于平行进口车销售(白沟)的投资,都已取得良好成效。这一切也让涂煜林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文化:匠心独具,自成体系

涂煜林19岁外出打工,高中还没有毕业,但你绝不能说他没有文化。在其掌舵的河北林楠与河北广大投资有限公司,不仅有着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各成体系。

在林楠,就在很多企业还纷纷将“和”作为企业文化的同时,强调的却是另一个字——“合”。因为在涂煜林看来,“和”更侧重精神层面,而“合”相对要更实在些,是以人为本的“人一口”,代表着多个含义,“简单地讲叫合作、融合、志同道合,再大点就是‘天人合一’。并且两者是分阶段的。只有当企业发展成为民族企业的时候,我认为才能讲和谐,而在此之前还是更应该强调合作。也因此,在林楠还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我们的‘合’文化是不会变的。”如今,在林楠,“合”文化已深深融入企业的骨髓,要求不仅是所有的员工,包括股东以及合作客户都要深刻理解。因为涂煜林明白,只有理解才能最终执行。

而在广大,讲的是“一棵树”文化。“无论风雨,无论枯枝落叶,只会一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就是我们广大文化的核心。”涂煜林解释。虽然成立才短短两年时间,但公司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大象、莲花等装饰布置,以至墙壁上的字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革故鼎新”、“诚信是命”等无不浸润着广大人对于企业文化的独特理解。拿公司入口处的洁白象雕来说,便被涂煜林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河南简称‘豫’,‘豫’字的前面是给予的‘予’,后面是大象的‘象’,‘象’本身有吉祥的意喻,所以,我们给‘大象’的解释就是给予与吉祥同在。”包括“诚信是命”,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诚信是金”,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却更强调了广大人对诚信那种融入骨子里的重视。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更是广大名称的由来,在涂煜林看来,毛主席这句豪言壮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胆识和气魄。也因此,涂煜林常给员工讲的便是,“五十年、一百年后,可能我们现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但广大留下的一种精神、胆识和气魄是长存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商会:联盟整合,共同发展

2013年6月,作为一名80后青年企业家,涂煜林的身份又多了一个,那就是保定市河南商会会长。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他,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大河南 新豫商”。

谈及这一口号提出的初衷,涂煜林先是眼神黯淡,随后目光灼灼,“作为河南人,和其他地方人相比,还是背负着一些历史不良基因,就发展而言,困难重重。但我们提出这个口号,就是想藉此表明我们是新一代豫商,要打造大的平台,汇聚大的资源,凝聚大的能量,实现一种整体的强大。”

考虑到商会的长远发展、壮大,就任会长的同时,涂煜林提出了“以商养会”的发展理念。因为在涂煜林看来,商会如果仅靠会费来支撑很难谈及长久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这么做,相当于是一下子把基本问题解决了。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把会员企业很好地凝聚在一起。”抱着这样的理念,就任会长之初,涂煜林就将自己旗下最看重的河北林楠投资有限公司拿出来,进行了两次股改,把商会纳为公司股东,使林楠投资有限公司服务于白沟的中小企业会员,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资金服务平台。

此后同年,涂煜林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联盟整合,共同发展”的商会目标,并于2014年6月,联合其他在保异地商会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以商会为平台,成功组建了立志于股权、金融以及实业投资的河北广大投资有限公司,使商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在河北林楠投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又成功组建了河北林楠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真正实现了“以商养会”、“联盟整合,共同发展”的商会目标。

而在这一过程中涂煜林深堪本质、果敢行动的一面又得以充分彰显。在他看来,要实现“联盟整合,共同发展”的商会目标,关键就是要打造会员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如何实现呢?保定市河南商会上一届会员600多,2013年涂煜林当选会长时还是600多,中间虽然有进有出,但总数基本维持不变。其中的企业更是参差不齐,很多人对商会的意识也不一样。“而我们提出‘联盟整合,共同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一部分思想觉悟高,拥护商会,能够志同道合的人整合到一起,实现共同发展。”为此,涂煜林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限期收缴会费。“去年我们就做了规定,会费缴纳限期三天,晚一分钟把钱退回去。”一下子砍掉了200多会员。二是限定入会截止日期。去年9月26日《保定日报》半版刊出:保定市河南商会截止入会日期10月1日。就四天!当时很多人简直不敢相信。“但我们就是这么干!当时我很明确,我们这个团队需要的就是有共识的人,先不说有没有能量。因为商会这个平台是大家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个平台的价值,或者商会对他没有吸引力,可能他今年交了会费,明年就不交了,或者碍于面子,交三年,但总有一年还是会不交,最终还是要离开。而我们就是要先统一队伍,再做事。”

如今,商会成员上下一心,面对京津冀重大战略机遇,做出了两项部署:一是大力开发保北地区会员,相继成立了保定市河南商会涿州分会、高碑店分会,定兴分会也在组建之中。二是于今年成立了北京林楠投资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是针对北京一些新三板企业进行投资,同时也是为河北广大和河北林楠投资有限公司打开一条投资通道。

涂煜林及其所率的保定市河南商会的一切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后记:

涂煜林无疑是自信且果敢的,但对于一个毫无背景与像样学历的异地创业者而言,只这两点还不足以支撑其成功,在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去用尽全力,踏踏实实地做到最好,也可作部分诠释,还有呢?那就是超强的学习力,知己不足而思奋进,他虽没有学历,但在一步步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他终使自己屹立于山之巅峰。

采访结束,评价自己多年的经历,他只用了八个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简单,却也最值得玩味。

涂煜林的普鲁斯特问卷

1、您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非常自信和果断。

2、您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

自身的经历。

3、您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真诚。

4、您目前的心境怎样?

积极稳妥地做好每一件事。

5、您觉得自己最有底气,最自豪的能力是什么?

诚信。

6、如果您有机会改变一件事,您希望是什么?

上一篇:网络推广工作流程下一篇:暑假让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