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7篇)
2011级福州榕西职专教学点(中职校)学生学号本试卷共有五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15 10 32 23 100
得分
得分
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旅游者在入住酒店以前大都经历了旅途的长途跋涉,所以希望很快地办完入住手续进入房间休息,解除旅途疲劳。这体现了旅游者在前厅()的心理。A、求尊重 B、求安全 C、求快捷 D、求方便
2、()是旅游行业的“软件”,与旅游硬件设施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旅游产品。A、旅游服务 B、旅游交通 C、旅游娱乐设施 D、旅游景区
3、把青蛙投进沸水,它会立即蹦出。但是,当把它放进常温水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就不会觉得烫,也不会作出激烈的反应,这就是感觉的()的缘故。A、相互作用 B、适应性 C、对比性 D、理解性
4、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5、根据需要层次论,基本需要包括()。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6、在态度的结构中,()是最稳定的因素。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客观对象
7、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8、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哪种自我状态之中?()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青年自我状态
D、成人自我状态
9、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旅游者情绪、情感的特殊性。()A、兴奋性高 B、波动性大 C、感染性强
D、感受性强
10、()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A、审美感知 B、审美想象 C、审美理解 D、审美情感
11、想要正确地处理旅游者的投诉,首先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能()。A、正确认识投诉事件本身及投诉者 B、真心诚意地解决问题 C、不可与旅游者争辩
D、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12、按照群体在成员心目中的地位来划分,可以将群体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松散群体和集体
D、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13、“十一”、“春节”黄金周等假期的调整和延长会促使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主要是通过(),使人们潜意识中隐藏着旅游意识,从而表现出旅游兴趣。A、暗示 B、模仿 C、服从 D、从众
14、当我们去某景区景点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景点介绍中往往运用古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或评价,这就是一种借()来影响旅游者的方式。A、信息力量 B、榜样力量 C、强制力量 D、专家力量
15、旅游者希望得到最好的服务,又希望便宜省钱,即旅游者存在()。A、性格角色冲突
B、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C、个体外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D、角色內冲突
16、家庭群体对于旅游者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与()。A、家庭生命周期 B、家庭成员构成 C、家庭文化 D、家庭收入
17、下列选项中()不是客我交往的特殊性表现。A、兼顾性 B、同一性 C、短暂性 D、不对等性
18、导游对行程中的旅游者的心理影响不包括()。A、消除旅游者的迷茫不安 B、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C、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D、影响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9、礼仪的基本原则是()。A、“约束自己,尊重他人” B、“为他人着想”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职业心理对服务员的意志要求主要有()。A、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可塑性 B、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C、自觉性、忍耐性、坚韧性、可塑性 D、自觉性、忍耐性、果断性、可塑性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__。它主要包括机体觉、运动觉和___________三类。
2、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___________、紧张性、___________、周期性和选择性。
3、___________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动机的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4、_____________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5、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和斯金纳。
6、态度的____________由态度的强度和对象的属性决定。
7、根据巴甫洛夫对神经系统特点的研究,结合古希腊医生____________对气质的分类,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多血质、胆汁质、_____________、抑郁质。
8、在日常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激情和热情。
9、朱光潜的《谈美》和_________________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审美心理学的形成。
10、_________是旅游者行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重要的参考群体。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2、旅游动机
3、参考群体
4、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得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一位客人来到总台,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向服务员提出房价七折的要求。按酒店规定,只向住店六次以上的常客提供七折优惠。这位客人声称自己也曾多次住店,服务员马上在电脑上查找核对,结果没有发现这位客人的名字,当服务员把调查结果当众说出时,这位客人顿时恼怒起来。此时正值入住登记高峰期,由于他的恼怒、叫喊,引来了许多不明事由好奇的目光。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
2、一位很有身份的西欧女士来华访问,下榻于北方一家豪华大酒店。酒店以VIP(重要客人)的规格隆重接待。这位女士很满意。陪同入房的总经理见西欧女士兴致很高,为了表达酒店对她的心意,主动提出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她欣然同意,并随即让酒店裁缝量了尺寸。总经理很高兴能送给尊敬的西欧女士这样一份有意义的礼品。
几天后,总经理将做好的鲜艳、漂亮的丝绸旗袍送来时,不料这位洋女士却面露愠色,勉强收下。几天后女士离店了,她把这件珍贵的旗袍当作垃圾扔在酒店客房的角落里。总经理大惑不解,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客人在酒店餐厅里看见女服务员多穿旗袍,而在市区大街小巷,时髦女士却无一人穿旗袍,因此她误认为那是侍女特定的服装款式,故生怒气,将旗袍丢弃。总经理听说后啼笑皆非,为自己当初想出这么一个“高明”点子懊悔不已。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旅游管理教育专科《旅游心理学》B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C
5、B
6、B
7、D
8、B
9、D
10、D
11、A
12、A
13、A
14、D
15、D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内部感觉,平衡觉
2、对象性,层次性
3、兴趣,重要表现形式
4、感知环境
5、行为学习理论,巴普洛夫
6、偏爱
7、希波克拉底,黏液质
8、心境
9、《文艺心理学》
10、家庭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的发展过程,即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以需要为出发点的,维持和推动旅游者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是激励人们采取一定行动的动力源泉。
3、参考群体
参考群体是指对个人的评价、期望或行为具有重大相关的事实或想象中的个人或群体。它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因此因人而异。
4、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解释并把它放进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实现更深刻的感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于20世纪初提出“距离说”。布洛认为,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作出审美反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相关人群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研究旅游者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研究服务心理;
4)研究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5)研究旅游管理心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1分)
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培养途径是练习。主要有四种培养观察力的方式:1)比较异同,对不同特征的旅游者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异同点;2)全面把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忽略细节;3)细致入微的观察;4)善于通过总结和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要点4分,展开5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旅游者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进行“察言观色”,进而对他们进行定位。对旅游者“察言观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衣冠服饰;2)体形、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发型;3)随身物品;4)语言特点;5)表情和眼神;6)肢体语言;7)生活习惯。(4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1)改变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量及弱化主体的自我防御两种手段进行; 2)信息的适当重复; 3)更新旅游产品; 4)引导旅游活动。
(要点4分,展开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1)认真倾听; 2)保持冷静;
3)给予投诉者理解与关心; 4)弄清事实真相; 5)记录要点;
6)告知处理对策和时间并征求投诉者意见; 7)及时解决;
8)检查落实并记录存档; 9)完善管理制度。
(要点9分,展开10分)
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分析及参考答案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12分)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4)坚持酒规定的七折优惠条件,但对这位客人也享受优惠的心情,也表示理解和同情。5)在酒店内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对这位客人给予适当照顾和帮助。6)对客人能够理解、支持酒店的规章制度,表示诚挚的谢意。
总台服务人员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是通电脑核查、显示的结果不要张扬,特别是对于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客人,要由专人个别处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3分)
2、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分析及参考答案:
一、试卷评析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题型结构有所调整,选择题从原来的25题50分分值变为30题60分分值,而综合分析题由100分分值降为90分分值;内容结构也更趋合理,在突出核心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广度,课程内容覆盖率达到84%,这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次。与历年地理试卷相同的是,今年试卷的考查目标明确,内容分布合理。据统计,按测量目标划分,试卷中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约占45%,地理思维考查约占55%;按课程内容划分,区域地理内容约占21%,系统地理内容约占79%;按涉及的地域划分,世界地理部分约占43%,中国地理部分约占57%。综览全卷,试题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具有选拔考试的合理区分度,体现了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良好导向作用。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关注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思维、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联思维,也是人地关系的综合思维。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特别关注对考生地理思维水平的考查,包括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归纳,对各类地理事物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解析,对地理问题的发现与解释,以及对各种人地关系现象的评价。
(1)在热点阅读中进行鉴别判断。
例如,“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的选择题,不是简单地考查地理事实,而是围绕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要求考生从“路途遥远”“途中困难”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才能鉴别正确选项。再如“我国一帆船爱好者创造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的选择题,没有提供地图,只是告诉考生“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其位置位于热带风暴中心的南侧,要求考生选择此时该海域盛行的风向。考生答题时需要利用“天气系统”知识与空间思维来判断风向。
(2)在空间特征归纳中探究成因。
试卷中关于地理空间格局特征及成因的试题分值占46分之多。例如,“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等题,都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征以及对考生空间思维的考查。
(3)在比较中寻找同类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发现同类地理事物各自的特殊性,即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高级的地理思维表现。例如,里斯本与雅典同为地中海型气候,虽然它们的气候特征大致相同,但是它们的气候分属“凉夏型”与“热夏型”,需要考生通过缜密思考加以分辨。
(4)在地理举例中展开联想思维。
南半球信风带向北移动会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试卷中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分别举例说明原因”。考生在没有地图信息的情况下答题,首先须在头脑中还原世界气候分布图,然后通过联想思维正确举例与阐明原因。
(5)在表达中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以往有的考生在做论述题时,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差,反映出其地理思维水平较低。针对考生“重罗列、轻联系”的问题,去年的试卷就设计了一道地理论述题,旨在对地理教学进行正确引导。今年试卷中“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形成及对人文环境影响”一题,延续了去年“厄尔尼诺成因分析”的考查指向,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与文字表达水平。
2. 凸显学科价值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突出了地理价值观,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会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
如第46题: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的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分布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再如第47题: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原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结合N市的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分析: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变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使之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此外,试卷中还出现了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判断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珠江三角区人口机械增长的正负效应;陕西苹果远销上海的商业区位分析;对中国西南地区干旱提出减灾建议等题,都体现了地理学科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这样的高考导向将会对地理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更加自觉与愉快地学习地理。
二、教学建议
高考试卷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研讨考纲,主动搜集信息,认清高考考查的方向,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考查的地理知识是一些重要的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例如,火星、行星风系、洋流等地理名称以及南非、珠江三角区的分布;日界线、岩石物质循环、地震分布、城市功能区、能耗分析、人口容量、世界文化圈等诸多地理概念行星风系移动带来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成因、人口规模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等地理原理;自然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等地理规律。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考生注重课本知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尤其是“因素”“原则”“原理”的知识是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2. 重视地理技能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为此,教师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 了解高考地理知识范畴变化的趋势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逐步向以高中地理为主的格局过渡。今年卷面上初中地理知识的直接得分点相比去年又有减少,这种趋势传递着一个信息,今后地理考试范围基本上就是高中地理的内容。当然,高考中的答题不能排除初中地理的知识背景,因为知识是连贯的、不能分割的。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需要加强。
4. 重视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获得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注意积累地理词汇,重视地理语言的运用,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答题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建立分析模型,如气候分析模型、等值线分析模型等。
5. 注重审题能力培养,尽早构建答题模式
从今年试题变化及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审题审出试题的立意,审出题目要考查的知识内容,要考查的能力,审出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教师可通过一定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型,如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等。
6. 重视练习的选择与有效性
1. 有关部门充分考虑了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布达拉宫最高日接待上限由1500人次上升2300人次。布达拉宫将游人控制人数在2300以内,主要原因是( )
A. 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B. 免费游园,没有经济收入
C. 防止踩踏事故
D.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2. 康定作为“情歌故乡”和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藏房艺术之乡道孚、丹巴美人谷等景区,构成环贡嘎山世界精品旅游区。这些景区中能够为游人提供科学价值的是( )
A. “情歌故乡”B.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C. 藏房艺术之乡道孚 D. 丹巴美人谷
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和黄山某景观图。完成3~5题。
3. 欣赏两处景观最佳的效果应( )
A. 甲处,宜在适当的位置仰视
B. 乙处,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C. 两处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
D. 两处均应置身其中观赏
4. 下列有关甲、乙两处地貌景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冰川侵蚀作用显著
B. 乙处主要是由风化、侵蚀发育而成
C. 甲处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 乙处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5. 庐山因其绝妙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历史上先后有1500多位名人登庐山,为庐山留下了诗词3.4万余首,摩崖石刻900多处。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C. 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
D. 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
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6~7题。
6.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句话暗含的该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
A. 多样性 B. 观赏性和吸引性
C. 可创造性 D. 重复使用性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 乙省大量游客前往甲省旅游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B. 甲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多
C. 甲乙两省旅游资源特点差异明显
D. 乙省到甲省的旅游距离较近
9. 与乙省比,甲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 )
A. 客源市场的分布范围较小
B. 旅游资源与客源主体的距离较远
C. 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小
D. 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国内游客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 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新疆 B. 海南 C. 西藏 D. 内蒙古
11. 关于该省级行政区游客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因为天气闷热,4~10月份游客偏少
B. 避寒条件好,11月一次年3月份游客最多
C. 台风带来降温,7、8两月游客增多
D. “黄金周”效应,10月份游客增多
12. 读长三角旅游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三角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1)材料一表中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增幅最大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苏州与杭州相比,差距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与宁波相比所具有的旅游优势。
(4)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轮廓图和四幅景观图。
材料二 每年暑期,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往泰国、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材料三 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城市字母代号后面的空格内。
A ________,B 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陡坡修筑梯田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3——6题:
3.意大利是世界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A.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C.地中海沿岸D.断层构造地带
4.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B.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D.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5.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的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B.亚平宁半岛C.伊比利业半岛D.索马里半岛
6.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D.光化学烟雾
7.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②人口快速增长③经济密集发展④风化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强度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9~10题。
①②③④
9.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B.台风——②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
10.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1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D.台风停滞不前
1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14—16题.
14.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15.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16.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D.减少降水
下表是200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17-18题。
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10021030
18时前后3099050240
24时前后2710041050
17.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
18.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9—20题.
19.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D.受台风登陆影响
20.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C.洪涝灾害D.水土流失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21~24题。
21.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
A.洪涝灾害B.干旱灾害C.滑坡和泥石流D.蝗灾
22.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23.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A.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D.晴朗温暖天气
24.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
A.台风B.龙卷风C.海啸D.寒潮
25.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C.大洋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
26.下列大洲中,热浪、风暴、热带气旋等灾害袭来时,极易席卷全洲的是
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非洲
27.遭受干旱、流行病威胁最为严重的大洲是
A.北美洲B.亚洲C.南美洲D.非洲
28.有关自然灾害损失在时间上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严重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涝灾
B.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与我国华北的旱灾在时间上较为吻合
C.开普敦暴雨多发,x疆一定多雪灾
D.我国寒潮危害一般在冬季最为明显
读“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对比表”回答29—31题。
29.1998年洪水淹没面积和死亡人数都比1954年少,其主要原因是
A.1998年洪水水位没有1954年的高
B.新建设的许多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C.1998年的降水时间比1954年的短
D.1954年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1998年要大得多
30.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54年损失的十几倍,其原因是
A.1954年洪水到来前,政府组织军民对财产进行了及时转移
B.1954年洪水发生的时间比1998年稍晚,农田的农作物已经基本收割
C.1998年长江流域与1954年相比经济迅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
D.1998年洪水主要淹没的是市,而1954年主要淹没的农村
31.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人为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气预报严重失误,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②近年来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③大量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水调控能力减弱④堤岸设计标准过低及工程质量不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32~33题。
32.此次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①山体破碎②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
③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下滑④地震诱发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合理和经济发展过快②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严重③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34~35题。
34.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5.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大水灾,为准确了解灾害,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36~38题。
36.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长江水位宜采用
A.人工拍摄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多媒体技术
37.要准确快捷统计测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38.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B.受地面限制少C.速度快,周期短D.全球性、连续性
39.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防御干旱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进行人工增雨B.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C.开采地下水D.增加降水量
40.三峡地区“一三五”水位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是
A.防治库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B.防治地震
C.防治泥沙沉积D.防止库区蓄水渗漏
第Ⅱ卷
得分栏
题号一二总分
41424244
得分
二.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
41.2004年7月1日,“蒲公英”号台风在台湾登陆,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影响台湾、福建省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当A点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_________,它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天气系统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_.
(3)此时台北吹_________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过12小时后,A点移至南平,此时福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4)该系统为什么只危害沿海地区?
42.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12分)
(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很多,除了_____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为因素主要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和____行为,造成___的恶果,在林区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43.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16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有______省、______省、_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平原,____平原____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我国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对______的治理,其中主要工程有:_____的治理及长江的_____和______。
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DABABABCBCCBABCADABA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BABAACDBBCDACACBBDBA
二.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
41.(1)气旋台风热带气旋(3分)(2)夏秋(1分)
(3)西北狂风暴雨狂风暴雨偏南风(4分)
一 学期;时间110分钟 2015年元月13日14:00-15:40新校区D座205教室 管理学原理 课程 32 学时 2 学分 考试形式: 闭卷 专业年级: 工程管理13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试卷及答题纸一起交)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分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亨利法·约尔 D.泰罗
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描述的是()道德观。A.功利主义 B.权力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
3、给同工不同酬现象已解释的道德观是()。A.功利主义道德观 B.权力至上道德观 C.公平公正道德观 D.社会契约道德观
4、以下()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无关。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C.确立道德准则 D.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5、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A.特许 B.合同制造 C.协议转让 D.技术转让
6、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D.委托信贷
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8、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9、用户潜在需求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A.市场需求分析 B.经济环境分析 C.政治环境分析 D.竞争状况分析
10、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11、()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A.战略性变革
B.结构性变革
C.流程主导性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12、战略性变革是指()。A.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的变革。B.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C.充分应用现代 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D.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
13、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4、在经营计划调整方法中,()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A.滚动计划法 B.启用备用计划法 C.时间序列分析法 D.综合评价法
15、()是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来划分的。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地域部门化 D.顾客部门化
16、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度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是()。A.职能职权 B.直线职权 C.参谋职权 D.矩阵职权
17、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18、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为标准来分的。A.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 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 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D.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员工的关心程度
19、()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A.权变理论
B.路径—目标理论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D.管理方格论 20、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至少有2个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对选每个答案0.5分)(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国工业家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把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A.组织 B.指挥 C.领导 D.协调 E.控制
2、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被归入为()几类。A.领导角色 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 D.人际角色 E.协调角色
3、绩效评估能起到为员工潜能评估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依据()等作用。A.为最佳决策提供依据 B.为组织发展提供支持 C.为员工提供一面有益的镜子 D.为确定员工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E.评价组织目标完成程度
4、计划是()。A.面向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E.面向领导
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A.研究与开发 B.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C.分析财务构成 D.编织职务说明书
E.明确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
6、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几个层次结构。A.潜层次 B.表层 C.显现层 D.精神层 E.物资层
7、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有().A.客观分析变革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B.创新组织文化 C.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D.加强流程改造 E.加强员工沟通
8、管理者需要就绩效评估做出一连串策略性决定,其包括()。A.绩效评估的目标 B.确定考评责任者 C.绩效评估的环境分析
D.根据特定考评目的进行正确考评
E.绩效考评的对象
9、下列不属于激励的过程理论的是()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E.强化理论
10、领导者的权利来源有()。A.法定性权力 B.奖赏性权力 C.惩罚性权力 D.指令性权力 E.专长性权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分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非正式组织 答: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丶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情感、规划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2、国际化经营 答: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3、信息孤岛 答: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或技术上的原因,组织中的信息有时不能被共享,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会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是组织肌体不健康的表征。
4、决策近视症 答:患了决策近视症的决策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和不重视长远的利益。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和决策者个人因素有关,也可能和决策者所在的组织的制度(尤其是激励制度)有关。没有远大理想的人通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为一时之得而乐,为一时之失而悲。另外如果一个决策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任期不长,而且其报酬主要取决于任期内的组织的绩效,那么他在决策过程 中倾向于“近视”。
5、预社会化 答:预社会化是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的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接受组织文化并迅速融入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四、问答题(本大题分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组织中的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有什么不同? 答:(1)目的更加具体。大众传播的目的是向社会的公众传播各类信息,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是管理者的有意行为,是为了完成具体的公众任务而进行的,信息接受者必须按信息的内容去行为或不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2)控制更加严密。大众传播只对传过程进行控制,对受传者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的控制工作体现在提高传播信号的质量、分析受传者的心理、按受传者的心理与需求进行信息编码等。组织中的信息传播除进行以上这些控制之外,还要直接、严密地控制受传者的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3)时效更加显。大众传播虽然强调传播时效,但如果传播不及时,传播者所受的负面影响有限。对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来说,如果在被管理者需要按某种信息去行为或不行为时,或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某种信息时,该信息没有传播到位,就会造成直接损失。
2、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越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能够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的分权。组织如果缺乏足够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4)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同。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的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是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的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3、彼得原理描述的是什么事实?如何才能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答:彼得原观描述的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不断提高,从而政绩不断改善。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提升。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提升的机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能继续提高,政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的“水平以下”,即彼得的所谓“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出现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的下降,甚至滑坡。防止彼得现象的积极方法应通过分析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去寻找这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后,组织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在代理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每天向出差现出差、休假的主管打上十八次电话请示汇报工作,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但这样可以帮助避免组织错误的提拔。
4、解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一激励理论,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兹伯格试图证明,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
一 选择题(25×2分)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3.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x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 、黑龙江、贵州、广西
4.上述四省区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 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6.某快运公司推出“快件动态轨迹,看得见的快件旅程”服务项目,只需输入订单号,就可直观地看到快件的最新状态。这是某消费者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寻功能,得到表中的结果。实现该项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是( )
A.RS B.GPS 、RS C.GPS 、GIS D.RS、GPS、GIS
鄱阳湖是东亚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水位变化影响各类候鸟越冬取食和夜宿环境,从而影响候鸟数量。读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位及越冬候鸟数量情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丰水期水位 枯水期水位 候鸟总数
2009年 12.66米 7.47米 170703只
2010年 15.24米 8.26米 339479只
7.在获取越冬候鸟的觅食半径、夜宿环境等资料后,以此准确划定鄱阳湖保护区范围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GPRS
8.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种多样性少 B.大气能见度较好
C.湖滩面积较大 D.水位季节变化小
图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各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9.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0.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大致流向是由北向南 B.河流下游河段流量大于上游河段
C.河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雨水 D.甲地沙漠广布,乙为山地地形
12.该地区的古代绿洲现在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 )
A. 古绿洲上游地区过度农垦 B.古绿洲上游地区过度放牧
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 D.固沙植物消耗大量河水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图中反映出(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 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4.依据图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恢复天然植被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为3.3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03%。结合江西省地图,完成下列小题。
15.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
①山地、丘陵面积较广 ②全年降水丰沛
③土质疏松,多黄土 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土壤盐碱化加重 B.湖泊淤积 C.河床抬升 D.水旱灾害加剧
图2中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17.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8.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0.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风电在提供电力以替代传统能源的同时,还减少了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下图示意我国风电成本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下列省级行政区风电成本最低的是( )
A. 赣 B. 湘 C. 豫 D. 鄂
22.西南地区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能较匮乏 B. 经济较落后 C. 市场需求少 D. 常规能源丰富
森林白天可以吸收CO2,放出O2,在 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林区的CO2浓度(PPM)具有如右图的明显日变化。读某高纬地区森林CO2浓度日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
23.当地CO2浓度最低时的地方时是( )
A. 日出前后 B. 12:00 C. 14:00 D. 日落前后
24. 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
A.15°E B.75°E C.75°W D.150°W
25.该地沼泽广布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广大
B.地势低洼,海水大面积倒灌
C.有凌汛现象
D.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二、综合题(50分)
26.下图是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A、B、C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并解释原因。(8分)
(2)分析D地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地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 % % %
1970 100 40 12 48
1990 100 33 26 41
2009 100 28 39 33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的三种主要影响是: 、
、 。(6分)
(2)乙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 。(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E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8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18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4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高二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分×25)
1-5 DBBBC 6-10 CACAC 11-15 DAABD
16-20 AACBD 21-25 DADBD
二 综合题
26.(14分)
(1)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草地、耕地、林地。A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地降水较多,为半湿润区,且(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土壤肥沃。C地为山地地形,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8分)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多;地下有永久冻土,阻止地表水下渗;夏季降水量大,河水易泛滥;冬季有凌汛现象。(答对三点即可6分)
27.(18分)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大气 中的碳氧平衡或调节全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6分)
(2)A处;对流雨(4分)
(3)原因:①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使蒸发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②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每点 2分共4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③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任答对2点得4分)
28.(18分)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2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 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
河 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2分)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2分)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2分)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旅游地理区划是对已经存在的某旅游地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的一种地域分类与整合。划分地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明确其地域分布规律, 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 以取得良好的旅游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1.1 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准则
从旅游发展的观点出发, 经过对各地区旅游资源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考虑到主导因素、整体性和完整性等准则, 展开旅游地理区域划分。这是展开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准则。
1.2 宝鸡市的旅游地理区划和等级系统
1.2.1 旅游地理区划
宝鸡市行政区划分为市区和县区, 即3个区和9个县。3个区分别是: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9个县分别是: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和凤县。旅游地理区划应该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和展开, 因而主要分为市区和县区两大层面。很明显, 这样的区划彰显了宝鸡市良好旅游资源, 抓到了主要因素。但是应当注意在分区时, 要让地域既能够照顾到行政区域的全面性, 又突出各地域的特色旅游资源, 还要在划分面上适应不同地形和地域的经济文化交通状况, 这样做利于政府的整体调控及治理。
1.2.2 旅游地理区划的等级系统
旅游地理区划通常按市、省、国家三个层面进行。一级为国家级、二级为省级, 一和二级旅游地理区划侧重于全面性, 三级旅游地理区应主要是市县。宝鸡市旅游地理规划属于第三级区划。在市级以下也可以分为三级, 分别是适量旅游带、旅游圈及旅游景区。
1.3 宝鸡市旅游地理区划设想
依据旅游地理区划一般准则和分级体系, 笔者认为宝鸡市的旅游地理区划应该在市区和县区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方法来进行设定:将宝鸡市划分为四个旅游带和一个旅游中心, 四个旅游带分别是以陇县、千阳为主的宝鸡西北乡村生态人文综合带;以麟游、凤翔、岐山、扶风为主的宝鸡东北文化特色小吃带;以太白、眉县为主的宝鸡西南山区生态休闲带;以凤县为主的宝鸡西南羌族少数民族文化带和以陈仓区、金台区和渭滨区为主的市区旅游购物中心。这样设定最大的特色是四带围一中心, 形成环状放射模型, 组成了特色旅游圈, 辐射周边旅游。这样的组合模式一方面保持了旅游规划和行政区的嵌合, 另一方面也可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 统一且有地方韵味。
2 地域旅游合作
地域合作的目标是将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重新配置, 统一开发, 最后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笔者认为应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2.1 地域旅游的合作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一般有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和市场主导3种。宝鸡市地域旅游合作应当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调节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在地域旅游合作中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地域旅游合作应当遵循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能搞花架子或者半途而废。
2.2 地域旅游的途径
地域旅游合作一般存在三种途径, 分别是资源资源型、资源市场型及资源市场相互融合型。宝鸡市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在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外地域之间进行合作洽谈时, 应当发挥本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采用资源市场型的地域旅游合作方式, 开发和发展旅游产业。相应地, 在与市内或市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探讨合作时, 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则更倾向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地域旅游合作的重点是培育优势旅游产品, 应当采用资源资源型的合作方式。例如当下陕西省陆续发展的几条省内精品旅游文化路线中就有类似于扶风法门寺、岐山周公庙等线路是和宝鸡相关的。因而, 要在充分发展自身特色文化与历史古韵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寻求和省内外其他热门旅游景区特色文化的合作。
2.3 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和利益分享机制
在地域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下, 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非协调发展。例如若旅游资源不属于同一个行政区, 则很难统一协调跨区开发同一旅游主题的产品。不同的政区各自为政, 为获取一己私利, 在考虑整体旅游产品的推出上无法协调统一, 最终会淡化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使旅游产品逐渐消亡。例如在宝鸡地区, 存在好几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圈:佛家圣地法门寺、常羊山炎帝陵、凤翔东湖与泥塑、五丈原诸葛庙、关山草原、周原遗址、岐山民俗村等, 为了提高宝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开发一条适合宝鸡特色的旅游路线, 各县区应当进行合作, 以实现“多赢”。再例如法门寺景区之前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 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因旅游人数达不到要求而又下放到宝鸡管辖, 这无形之中将使法门寺的开发受到影响。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 而不能只图眼前利益。
3 结语
进行旅游地理区划时, 要遵循旅游区划的主导因素准则、旅游区和行政区域和谐一致发展等准则, 以便于政府对地域旅游产业的干预和控制。地域之间在旅游产业发展与竞争中出现的问题, 可依据“协作发展, 共利共赢, 求同存异”的原则, 通过地域合作来解决。
摘要:指出了旅游地理区划能够发现地域旅游资源的特征, 明确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 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地域旅游合作能够将旅游资源重新配置及优化组合, 形成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 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宝鸡市旅游地理区划和旅游合作进行了探究, 以期为宝鸡市拟定旅游具体区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理区划,地域资源,地域旅游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月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天水市旅游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朱美宁.宝鸡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重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卫红.基于博弈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刘书明.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5]韩刚团.大西安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6]颉洁.跨界经济区旅游合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3.
[7]秦关民.论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导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1) :113~116.
[8]秦关民.论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导作用[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1996 (2) :6~8.
【旅游地理学试卷及答案】推荐阅读:
旅游服务心理学试卷01-08
高一地理试卷及答案01-15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07-13
管理学试卷及答案10-26
财务管理学试卷及答案10-06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05-27
旅游地理学模拟题10-19
旅游地理试题a09-24
旅游心理学本科10-09
《世界旅游地理》教学大纲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