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推荐11篇)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1

一、林业经济的影响因素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 。 林业经济广泛受到自然条件 、气候等地域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发展不均衡。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是一条狭长的条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 其中内蒙古地区的东北方向是其中主要的林业产业带, 主要集中在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地区。 绝大部分森林面积和森林资源都集中在以上两个地区, 而其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林业产业中的一 、二 、三 、产业发展不协调,林业产业中的一产业所占比例比较高,而二、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从而降低了其整体经济实力,对经济效益的拉动力不强。 再加上森林资源不足,林业基地建设比较落后。 由于森林资源的有限性,其总量存在一定的不足。 特别是天然林禁止砍伐之后,人工林资源十分有限。 森林资源的投资大而且周期比较长,影响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例如林木长大后是否能够砍伐等,都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发展的改善对策

为了有效的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 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首先要重视保护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 ,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要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优先发展速生商品林和丰产林,灌木原材料、经济林基地和饲料林基地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不断的推进林业产品深度开发,提升林业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同时还可以推进现在比较流行的生态旅游和森林观光, 以及开发森林产品以及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等产业,不断的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发现林业经济新的着力点。 同时还要坚决的落实中央和关于林业经济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培养和发现具有领导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不断的优化林业相关产业的经营方式,提高林业产业的在全国林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活力。 要重视对林业产业从业者的技术工作,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 把他们从原始单一的林业生态建设上转移到依靠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 建立起以政府林业管理部门为林业技术推广和培训的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林业教育、组织、科研、企业共同参与的林业经济体系。 通过政府、科技和林业从业者的充分结合, 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要围绕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和解决林种、树种等问题,解决抗旱保活等技术性问题,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2)不断的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热点, 各地区可以借鉴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国有林业产权改革的经验。 根据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 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将林业职工作为主要的承包群体。 将林业经营者和吃包者之间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掘和调动起来,保障和提高国有林业资产的保值和升值。 要确保改革的过程有序、透明、公开,保证改革和稳定,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 不断的提高和解放林业产业的生产力。 通过不断的改革相关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案,不断的开发森林资源,使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思路,能够满足现阶段多样化的社会需要。 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外还应当根据林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政府要积极的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培育名牌产品。 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在市场中的活力。 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引进社会化的服务,提高林业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速度,不断的开拓市场。 努力建立布局合理,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三、结束语

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一定要对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其稳定发展。 以上本文就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以对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庆国.当前我国发展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3(10):259-260

浅谈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2

十几年的生产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农业资源,但由于受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的局限,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耕地面积扩大了,但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却有待提高。由于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粮食的单产量也有待提高。在农产品品种结构的安排上还缺乏正确的引导,缺少技术,大片的果园只开花,不结果,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极其有限,许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靠天吃饭,这种落后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耕地在减少,水资源也不足,农业污染问题严重等等。资源的约束和农业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供给不足。而我国工业向城市倾斜发展战略的延伸时间较长,存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弊端,使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农民收入除了外出务工以外缺乏新的增长点。一些地方的村级干部文化程度是文盲或小学,年龄也偏大,对党的农村政策很难理解,所以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只能做些村里日常工作。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农民的思想仍滞留在温饱型的水平上,农民落后保守的思想非常严重。缺乏科学技术及科技人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如由传统的单一的粮食种植业向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转化就需要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较低,一年下来,除去吃、穿、住、用,所剩无几。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资金投入,他们觉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困扰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些难题,我们需要做到: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3

院系:基础学院电气信息类班级:三班

姓名:尹娜学号:201250828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篇4

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对专业发展无长远规划,目标不明确。很多青年教师只是被动的进行专业发展,按照学校的考核要求,职称评定等条件来发展的专业,功利性明显。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从高等院校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缺乏创新意识,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的需求与国家的政策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66.2%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利条件是个人意识不足。67.5%的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就是主动进修或培训。可见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社会培训进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二)学校因素

调查显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进修实践机会太少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0.7%,62.5%的青年教师认为是缺乏专业组织指导,20.7%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学校不够重视。对于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82.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专业发展培训经费少,培训流于形式,认为是日常工作任务重的占60.7%,认为是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占52.6%。可见,地方本科院校未能充分意识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健全,缺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和专业指导人员,缺乏专门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仍然是重科研轻教学,学术论文数量铺天盖地,但部分论文的质量却有待商榷,科研成果缺少实践价值,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办法进一步深化,要促进青年教师按照技术应用型高校对师资发展的要求来发展专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保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完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4]。同时,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入职标准与他普通高校教师的入职标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基本上是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等。而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特别要求,没有相应的作为其教师的入职“门槛”,缺乏相应的制度与标准。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职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企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未能积极参与到地方本科高校师资培养与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有待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宣传,加大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支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5]。同时,需要加大经费支持。调查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83.5%的青年教师认为政府应出台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都需要经费的支持,政府和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为学校发展留住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4):74-75.

[2]鄢玉婷.广东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大学,2012:26-28.

[3]袁晓杰.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14-16.

[4]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7-10.

影响网络广告发展的因素 篇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广告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给传统广告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 网络广告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它自身的发展。本文从网络广告的受众与网络广告的设计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网络广告点击率的原因, 试图为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发布传播的商业广告。目前, 网络广告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发挥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这都离不开互联网给网络广告带来的生机。作为新兴的广告载体, 网络广告的发展形势是较为乐观的。

而想让网络广告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取得人们期望的业绩, 必须得到来自受众和广告主双方的认同。任何做广告的企业都希望取得良好的广告效应——提高知名度, 增加影响力, 促进销售等等, 而且希望广告效果越明显越好。通常, 所有的广告效果都必须通过广告的受众来体现:只有被受众接受, 才能实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网络广告点击率下降呢?从内外因辩证关系上来说:内因是网络广告在设计形式、广告内容、视觉要素都不尽人意。而外因是受众有自主权, 大多数受众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只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同时企业在选择网络广告时, 也难免心存疑虑, 因为他们对网络广告究竟有多大效应没有把握。

一、网络广告内因的影响因素——设计因素

大部分人认为网络广告的效果是通过点击率进行评价的。人们认为点击率的高低能充分体现网络广告效果的好坏。因此, 在很长时间内, 网络广告从未进行过革命性变革。传统广告的表现形式, 以及几年来从未进行过革新的行业标准, 使得网络广告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也使得网络广告的广告主无法完全体会到网络广告的好处[1]。

(一) 网络广告内容与形式的影响

网络广告内容对网络广告的点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上, “娱乐、体育类广告”, “知识、教育、学习信息类广告”、“有奖促销类广告”的点击率较高;“商业公司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健康医疗信息”等广告点击率较低。

网络广告的形式多以旗帜广告、按钮广告、弹出式广告等为主。网络广告多得可不胜数, 只有有创意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打动人们的购买欲望, 激发受众的消费需求。一般网络广告的弹出式广告、浮动广告和垃圾邮件为获得广告的高收入和高频率的点击, 他们就像扔不掉的膏药一样屡封不绝。形式百出的弹出窗口广告在互联网上高度活跃, 让受众不堪其扰。众多广告屏蔽软件的兴起正是对这种无视受众心理广告的有力回击。

(二) 网络广告投放位置与投放网站的影响

广告的投放位置是广告从业者精心研究的问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平面广告的版面、视频广告的播出时段等等, 对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有重要的影响。网络广告的投放位置, 更多的靠的是设计者的主观判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

广告投放在哪一个网站也是长期困扰广告主的一大难题。网络广告中, 新闻网站投放的广告受众点击的可能性最大。而传统观点认为, 门户网站广告信任度高, 所以其点击率最高;游戏类网站、BBS、搜索引擎居第二;还有国内发展很快的QQ, 其点击率也不差上下。

(三) 网络广告基本视觉要素的影响

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视觉要素的影响。视觉要素在网络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形图像、色彩、文字、编排设计、创意等元素组成。

现在网络广告在视觉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图形图像的粗制滥造与缺乏创意的造型, 甚至让人一点儿也看不懂的所谓“创意图形”;在色彩的运用上胡乱搭配, 分不清受众的心理冷暖感情;文字设计缺乏对造型的了解, 文案创作上经常是风马牛不相及;版式编排有点儿过于机械, 缺乏美感;对广告作品整体创意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等等。所以, 在网络广告的点击率上应注意对广告视觉要素的理解, 应找到合适的符合受众审美需要的规律来表现广告的意境。

二、网络广告外因的影响因素——受众的接受态度

对于网络广告的效果评估不仅仅局限在“点击”这一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要触及目标受众能直接引发的购买行为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对新异的刺激物最为敏感, 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被外界的新异刺激物所引起。喜爱内容新奇的广告, 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理[2]。然而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还或多或少地产生怀疑, 对一些极端性的侵犯性的问题还持有厌恶感。

(一) 受众对网络广告信任度低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本来受众对传统广告的信任度就很低, 加之在这种虚幻的空间里, 人们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 自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不信任。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用户对目前网络广告最不满意的就是广告的真实性无法保证[3]。虚假广告让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网络广告要想顺利地发展, 从商家来考虑, 只有诚信方能铸造品牌, 虚假广告影响了诸多合法经营的企业形象和品牌, 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还有, 在网络上, 只要你的电子信箱地址被发布者广泛知晓, 你就无法拒绝广告。电子邮件形式的广告便成为了产品促销的场所。本来电子邮件因其速度快, 覆盖面广, 成本低,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广告方式, 但因其管理的混乱, 法制的不健全和商家一味地受经济利益所驱使而使得滥发垃圾邮件现象比较严重, 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垃圾商业邮件。滥发垃圾邮件给用户和商家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它不仅占用了带宽, 浪费了网络资源, 而且邮件服务商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治理邮件垃圾[4]。垃圾邮件的增长速度无法遏制, 导致了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二) 强迫性广告侵犯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信息中心、日本电通公司的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网民都非常讨厌“弹出式”广告形式[5]。弹出式广告曾被业界认为是广告效果最好, 点击率最高的广告形式。但有很多广告是被无意中点击到的, 还有的则是不用鼠标点击, 弹出的窗口就不会消失。这种被迫映入人眼帘的广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页浏览, 久而久之, 人们对强迫性广告深恶痛绝, 只要出现弹出式窗口, 就毫不犹豫地立刻关闭。随着人们对这种广告无奈的强迫性, 各个拦截软件相应推出。如3721的“上网助手”;Alexa、Google、雅虎也先后推出了AlexaBar、GoogleBar和Yahoo!Companion浏览器, 在自己的软件中加入了拦截弹出广告的功能, 一时间ACtiveX控件窗口、Messenger信使广告窗口都受到了冲击。

在拦截广告软件相继出台的同时, 强迫性广告对受众的侵犯却越来越烈, 从起初的可以找到关闭按钮, 到现在根本没有按钮, 这些广告像是和拦截软件在相互比赛, 弄得网民们苦不堪言。强迫式广告虽然在广告的点击率上很高, 但是, 真正的广告效应却很差。当一个网页页面上不停地出现一些强迫性、侵犯性的广告时, 网民可能会把这个页面关闭, 从而导致点击率下降;点击率的不理想, 网站的收入就可能会下降;同时也会失去广告主的投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所以, 强迫性、侵犯性的广告对企业和产品的宣传都是无益的。对于强迫式广告的失策,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它激怒了所有人, 人们正在使这种广告失效。我们看到了它取得的成绩, 但是那只是荒唐的数字游戏[6]。

(三) 网络广告的记忆程度降低

网络广告中受众不仅对广告的点击率很低, 而且在网络广告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由于在网络上受众的主动权较传统媒体大得多, 他们对网络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极少数对网络广告进行重复浏览与点击, 因此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记忆率很低。网络广告一方面要通过互动性的表现形式, 吸引受众的点击率, 另一方面, 还要通过对网络广告视觉语言的基本视觉要素设计来提高广告的记忆率。

除此以外, 广告监测是评估广告效果的必要手段, 但目前我国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是基于网站自身提供的数据,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的网络审计和认证评估机构,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测评标准也不统一。科学的广告效果监测和评估对促进广告的策划、设计和制作能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也是设计人员和广告客户进行设计沟通的重要参考。

作为网络广告的设计人员, 应该认清形势, 跟踪互联网的最新动态, 研究网络对信息传播、消费行为的影响, 灵活应用广告基础知识, 力争在这烽烟四起的网络广告大战中占得主动。

参考文献

[1]刘佳璐.网络广告研究[D].2005

[2]秦宇新.网络广告互动传播与受众接受关系研究[D].2004

[3]彭虹.网络时代广告什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0

[4]吕学典.网络广告理性思考.江苏商论[J].2003

[5]祝玉华.网络广告.郑州大学出版社[M].2008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近几年,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逐步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在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下,努力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课程研究以及个人发展中去,学校才有更大的内涵式发展。所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组成进行认真研究,确有必要。归纳起来,就影响因素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观念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强调教师自身在其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提出各种应然性的要求。譬如学历达标要求、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基本功能测试的规定等等,都是以外在规定、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等性质提出来,把教师置于被动的非自我的境地,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教师对自身的主体价值缺乏感受和认同。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更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推动专业的持续发展。只有在自身观念跟上时代的基础上,才能让老师积极参与进去,进而提高教学的实践能力。只有突出教师个体的自主性,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进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基本单位教研组的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平台。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广大中小学校尤其重视教研组的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体现在教研组对新老教师互补、共同进步的有效机制建立方面。同时,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团体已经在各个学校相继建立起来,对于以前的传统大教研组来说,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组更具针对性。在这样的一个比传统教研组相对小些,而针对性强得多的集体中,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深入研究教育的过程以及细节,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教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教育思想是教师整个群体创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激励着集体,因此,学校活动中最不可缺少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教师之间的集体研究,尤其是教研组之间的集体研究。这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将师生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性以及激励性相互统一,才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师生的新发展。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观念快速转变以顺应时代,学校更要改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

国外也有类似的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如专业共同体、教师学习型组织等,他们的核心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首先,在合理的机制督促下教师会较早地认识到教师做研究的必要性。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运动在英美等国兴起,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教科研已经逐步被重视起来,这离不开机制的督促。其中,著名的课程论专家特尔斯就是这方面积极的提倡者,他指出:教师这个群体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去管理,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教学的改进,也就难以满足课程的规划。一个学校要想在教学上得到更大的改进,就要将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有着这样的目标和规范,即分工备课要规范,集体讨论要规范,个人说课要规范,教案修改要规范,听课、评课要规范。教师只有认真并且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和谐互助的团队意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便是在团队中提高,这种团队提高带有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等特点。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而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对自我进行现状调查和自我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自我解决方案。这种团队与上述的教研组以及学校的整体管理是两回事,这种团队学习相对灵活,有可能是教研组,有可能是备课组,也有可能是执教同一个班级的老师。团队学习不但要重视教师个人的智力开发和个人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群体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全过程的学习则要求贯穿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交流和反思、总结,并不断创新提高。而创新提高指的就是教师之间要能够形成开放求实的心态,展开健康的竞争和切磋,在相互切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孙河川.应对挑战:教师标准不断更新[J].基础教育论坛, 2012(23).

影响制服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篇7

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使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形象和品牌的重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CI体系的建立,呼唤着一流水准的制服设计队伍。但目前国内的时装设计师不等于就能胜任制服的设计,制服的设计虽归属于CI体系,但CI 的策划者,则不一定能够设计服装,因此,制服的设计师应该并且是一专多能的,制服设计除了必须具备服装设计的知识和素质外,并应充分了解该企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服务性质,尽可能多地收集企业的资料作为设计时的参考,更要亲赴该企业工作及服务现场,研究工作环境和人员活动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内部氛围等等第一手资料。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在职的制服设计师很少,大专院校培养的时装设计师亦纷纷热衷于时装,热衷于时装厂产生效益,热衷天桥上的发布会。时装设计可以产生轰动效应,相比之下,制服设计不象时装那样容易急功近利。制服设计师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和许多的研究及调查。而今日中国的CI体系的制服设计之社会需求日渐增多,供需之间的脱节,因而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形象CI的整个体系的质量,进而对创国有名牌、经受国际性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中国制服发展的另外原因,则牵涉到企业决策者的观念及经济、文化等因素。我们在设计、经营职业服的实践中,经常发现,在相当一些企业决策者的意识中,尚无制服的概念,或并没有确立,亦未知其作用何在,它与CI的关系模糊,这样的企业,国企为多。一些国内的合资、独资企业却都已十分重视制服与CI的定位策划甚至在企业筹建时,就严格按照CI体系开始着手精心设计、制作全体职工制服了。

制服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对传统工作服观念的更新。人们过于习惯了沉闷单调的制服款式、色彩和搭配,改变这种近乎约定俗成的偏见,需要的是制服的新潮设计,大胆用色,更需要的是企事业决策者的理解和鉴赏审美眼光,一流的设计常需要一流的消费者,这与经济、文化、审美诸因素相辅相成。

分析影响会计发展的因素及措施 篇8

关键词: 管理 会计 应用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20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较大发展。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永平都还不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总地看来,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脱节。我国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虽然日渐兴盛,但多数理论研究还是来自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和单纯的理论推导,没有形成个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健全的理论体系。研究者很少关心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际工作者对这样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从而使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严重脱节,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2、尚未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模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不断探入,但改革方式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许多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管理方式不够规范,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环境还有待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人们的观念也有待进一步改变。不少企业对建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普及程度不高。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工作组织尚未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多数企业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目前也根本没有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水平较低,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需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影响会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水平的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国的社会环境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将通过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环境因素间接地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造成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2、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例如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使得管理会计在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下降。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常常发生,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导致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3、科技环境。目前流行于西方的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为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企业能否实行适时生产系统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应用ABC的前提条件。它要求企业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并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库存”。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种高技术的科技环境。大部分企业无法推行作业成本法。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4、文化环境。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些经济业务时,都有规避不确定性的倾向,要求或希望有关部门给予相关规范。而我国目前尚无管理会计的相关规范,这就降低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偏好整体的统一而非个体的灵活与主动,致使在管理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不能持有灵活的态度。此外,中国人具有偏好稳健的特征。管理者倾向于选用审慎稳健的决策分析方法,长期投资也尽力规避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

5、教育环境。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领导人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有的甚至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与其受教育的水平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交叉重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管理会计为主,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

三、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们要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本国和本企业实际。对管理会计的目标、对象、假设、职能、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案例研究,使其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从而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并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2、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要组织专家教授编著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教材,以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需要。应在各级院校以及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中进行广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会计基础教育,培养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在企业领导人的培训中,以及在会计师、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

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篇9

体育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其与经济不断融合。体育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之一, 体育的时间化、娱乐化、大众化、消费化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体育的运作模式也由原来的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成为商业资本追逐的新宠, 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体制不健全, 因此认清目前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很有必要。

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育投资状况

体育既然是一个产业, 就该实行商业化运作, 需要有投资人、职业经营者、盈利模式和产品。体育产业的经营人, 要把体育主体、软件、硬件加上周围资源整合起来, 进行系统的经营运作, 才能吸引资金并得到回报。但是到目前为止, 这种体系在我国任何一项体育中都未能较好地实现。

(1) 政府对体育投入不足, 体育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很低。体育产业的发展既有自身的特点, 也要遵循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体育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但从宏观经济环境考察, 对体育依然是缺乏投资能力, 储蓄与投资不能联接, 使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5.9万亿元, 其中投资于体育的仅为125亿元, 占总投资的0.2%。发达国家的体育经费及与体育相关的资金都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 如瑞士在体育娱乐方面的政府投资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已达到4.3%。如果把人口因素、体育设施基础因素考虑进去, 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而且资金投入的结构也不合理, 在群众体育投入与竞技体育投入之间、奥运项目投入与非奥运项目投入之间、高水平运动队投入与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之间,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问题。这与长期以来实施的体育举国机制相关, 用有限的资金集中培养某项优秀的运动员, 以期取得比赛成绩。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群众体育的支撑, 没有大众消费需求的拉动, 体育产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2) 资金来源单一化。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内资, 2004年内资占总投资额的94%。到2007年, 资金来源单一化的格局仍未被打破, 内资所占比例不降反升, 达到95.4%。而在内资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98.8%的资金来源, 集体和民营资金仅占1.2%。资料显示, 欧洲发达国家的私人体育投资一般都高于公共体育投资 (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 , 有的甚至数倍于后者, 如瑞士的私人投资为公共投资的16.7倍, 西班牙为6.2倍, 英国为5.3倍, 意大利、德国和瑞典等也都在3倍以上。资金来源的单一化, 既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 也使体育产业缺乏竞争, 而这两个因素都是发展体育产业必不可少的要素。

2.城市化水平

各国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刺激体育消费也需要城市化提供人口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来支持。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5%, 全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6%, 我国到2006年城市化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低下抑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使体育消费品, 尤其是体育服务消费品供给不足。

3.体育企业市场化水平

企业的市场化水平和经营水平高低, 直接决定着其所属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我国体育市场化的时间很短, (如果从1994年足球市场化算起, 也仅12年的时间) , 所以整体产业化水平较低, 市场机制在体育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难以贯通, 市场配置各类体育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发挥, 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 福利型和事业型单位过多,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公司化经营实体太少。现有的体育经营实体, 尤其是健身娱乐实体和竞赛表演实体, 大都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营销意识薄弱、未形成服务品牌, 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限制了最终的体育产品消费, 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居民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恩格尔系数只有在40%以下, 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刚开始奔小康, 城镇居民刚刚达到小康, 并且居民在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预期支出较高, 边际储蓄率高, 所以从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看, 给体育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再看我国的基尼系数, 现已达到0.45 (超过0.4为贫富不均警戒线) 。由于收入较多地集中在高收入阶层, 加之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必然从整体上影响到居民体育消费的增长, 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5.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正由原来单纯依靠国家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机制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运用经济规律和产业化管理手段的体制转变。由于既得利益者不肯放弃原有体制, 因此体育产业的体制和职能转变缓慢。比如现在开展得较好的CBA (中国篮球联赛) , 名义上是俱乐部制, 但实际权力仍然控制在政府职能部门中, 未做到真正市场化。另外,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以产业化运作方式为主的体育管理人才, 因此对体育产业的管理应从过去以行政为主转变为市场化管理为主, 使体育管理人才成为不仅是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而且是体育活动的经营者, 既懂得体育规律, 又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现在从事体育管理的很多是从运动员转变过来的, 对经济、管理了解不多, 这也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我国正在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 而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在美国, 体育产业的产值在第三产业中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为此, 我国的体育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做到:

1.加大投资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体育设施不足、质量不高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既可以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还可以加强该产业领域的良性竞争, 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2.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刺激消费

产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需求增长。开展群众体育、拉动体育消费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 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居民, 要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3.体育企业要树立营销意识

企业是体育产品的供给者, 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 改革不到位, 致使体育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 因而体育企业应树立服务营销意识, 努力在服务营销方面加强创新, 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前提条件。

4.积极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加强体育产业立法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有哪些关因素 篇10

目前,我国存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传染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家庭结构的改变及医疗费用的增长,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之一。我国政府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一社区护理人员匮乏

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条街,护士平均1——2名左右,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

二缺乏成套的科学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办法

由于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社区护理的目标和任务也欠明确,因此,护理工作走出医院,面向社会的问题尚未很好的解决。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管辖的上级医院脱钩,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比例不合理,社区护士的超负荷工作,还因其经济待遇、学习机会等与医院护士不能等同,致使多数年轻护士不愿去社区工作。

三社区护理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因为病种多,涉及范围广,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学校培养的社区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更少,再加上缺乏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四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

目前,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这样,病人的医从性也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又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公众的卫生意识滞后也是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机构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欠缺,另外,一些人下岗,收入低,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鉴于以上几点,笔者对加强社区护理服务工作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改变认识,加强管理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医轻护”的观点,加强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对社区护理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社区护理为重点,逐步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促进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二、抓紧人才培养,努力壮大社区护理队伍

教育卫生部门等应从社会需求出发,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教育目标首先要定位于社区护理的范围,应以对家庭、群体和社区护理的整体服务及所需的卫生知识、护理技能为目标。明确以社区为中心,以慢性病防治管理为主的业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后,掌握社区护理技术和工作办法,能运用现代护理技术为社区的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三、借鉴经验,抓住契机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11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竞争力随即上升至国家安全的优先位置,国家经济安全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首先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上去把握。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起始条件既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决定其经济安全内容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起始条件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对照上述特征,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目前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不完全与不完善性。以中国为例,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自给自足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封闭性地方市场,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缓慢,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的程度、各种要素市场放开的程度和完善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规则缺乏公平性与统一性,不同经济成分发展条件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使区际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为不利。按照经济学理论,在一个竞争不公平且不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体系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价格信号的失真会使价格失去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作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还会抑制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的明星企业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尚有两大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不能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全社会筹集到的社保基金难以满足其承担的义务要求。二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覆盖面过窄。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外,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例,1992年墨西哥外债达1060亿美元,1994年墨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0月底,韩国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其中2/3在一年内到期。外债负担重是造成这些国家汇率低估、货币贬值的重要因素。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的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1995年底,中国国有银行总贷款为4万亿元,其中9000亿元是呆账,约占总贷款的22.3%。高不良贷款率使中国银行系统显得脆弱。此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过早开放客观上为国际金融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始终是威胁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举措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层因素

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服务于资本的全球扩张,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巩固和提高其优势竞争地位。发达国家战略意图从本质上看具有“争夺性”和“霸权性”两种属性。争夺性表现为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不断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加快进行经济渗透以此来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市场。“霸权性”是指巩固和提高发达国家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霸权”地位。发达国家推行这项战略的政策举措有:维护现有的“中心”与“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技术封锁;把持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维护和加强“中心”与“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上,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

上一篇:爸爸的生日优秀高中作文下一篇:迁移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