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课件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大地理区域课件(精选7篇)

四大地理区域课件 篇1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查阅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河流)一致。(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2)夏季风

400(3)一

2.(1)×

(2)×

(3)×

(4)√ 3.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第二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二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

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

,且多

河。(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

东西

干旱

(2)少

内流

(3)水分(降水)2.(1)√

(2)×

(3)√

(4)×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四大地理区域课件 篇2

结合《地理区域的划分》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合理按排,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上,我展示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和各个活动地图,让同学么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能够经历探索过程,得出界线ABC的确定主导因素、具体分界山脉、四大区域的具体位置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自主的得到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作为教师,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节课我通过展示地图,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地图,学生也强化了读图析图的能了。

三、反思教学环节是否齐全

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环节的缺失必然会使一节课在某些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落入教学环节的窠臼中。本节课我将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时间分配上进行了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我侧重新授、练习和当堂验收,重练习,轻理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得分的技巧和能力。

四、反思是否照顾全体

西亚区域地理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西亚》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二章《了解地区》的第三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以及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几千年的历史纷争和突出的地理位置使得西亚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也使的本课在整套教科书中的地位显现了出来。

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本节教材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能力目标:

(1) 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1)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2) 通过学习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地位及分布。

俄罗斯区域地理课件 篇4

知识目标: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其分界线。

2.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3.俄甸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俄罗斯农业、工业和交通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俄罗斯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成因。

3.能够根据俄罗斯的位置和气候,说明其农业分布特点。

4.能够依据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工业特点,分析俄罗斯交通方式的选择。

一、概况:

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经度30°E到180°之间;纬度50°N以______的范围。________圈横穿北部,纬度位置很______。

海陆位置与范围

俄罗斯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______洲国家,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北靠北冰洋。陆上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等国接壤。

2、面积和人口: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______的国家,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但是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________国家。俄罗斯人口约1.44亿,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是世界上民族最______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族人约1.2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3%。3、填图识记

①.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白令海峡;

②.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③.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黑龙江

④.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摩尔曼斯克、

⑤.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油田

思考:俄罗斯为什么是欧洲国家

①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

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

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二、地形

1、简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右图

说出俄罗斯各地形区的界线

3、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大片沼泽地?

三、气候

读上图,回答:

1、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处于50°N以北,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__________气候区面积最广阔,北部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______气候,南部有小范围的__________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太平洋沿岸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黑海沿岸有狭小的__________气候区,南部大高加索山地有__________气候分布。

2、简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气候东西差异大

(西)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具有一定海洋性)(中)西伯利亚:冬季非常寒冷,寒冷的时间长(大陆性)(东)太平洋沿岸: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性)

4、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河流与湖泊

1、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______的湖泊,轮廓狭长,成因分类上是构造湖。

2、伏尔加河:源自海拔228米的瓦尔代丘陵,曲折东流,至喀山附近折向南流,到伏尔加格勒转向东南,注入里海。全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伏尔加格勒附近流量每秒8060立方米,全年入湖水量约254万立方米,均居欧洲第一位。主要支流有奥卡河、卡马河等。奥卡河汇入处为上、中游分界处,伏尔加格勒为中游、下游分界处。为平原型河流,河床平缓,流速慢,河道弯曲,多沙洲浅滩和牛轭湖。上游流经冰碛区,河网发育差;中游为树枝状水系,河谷宽,水量加大;下游有一汊河阿赫图巴河,与干流共同形成1.9万平方公里的河口三角洲。以雪水补给为主,次为地下水和雨水。通过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连接波罗的海,通过北德维纳水系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通白海,通过莫斯科运河连莫斯科,通过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通亚速海和黑海,实现五海通航,是俄罗斯内河航运最繁忙的水系,享有“俄罗斯之母”美誉,通航里程6000公里,主航线可通5000吨级货轮和2—3万吨级的顶推船队,通航期为3—10月,封冰期达100—140天。沿岸主要港口和经济中心有加里宁、雷宾斯克、雅罗斯拉夫尔、高尔基、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古比雪夫、萨拉托夫、伏尔加格勒、阿斯特拉罕等。在高尔基、切博克萨雷、古比雪夫、萨拉托夫、伏尔加格勒等地建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思考:

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①水量大,水流平缓,通航里程长②结冰期短③可“五海通航”有运河沟通五海;④流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量大;所以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3、简述西伯利亚三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4、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在春初和冬初可能出现的一种水文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形成条件有哪些?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山区有色金属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水能储量仅次于中国,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是世界资源能自给的国家。80%的资源在北亚。

六、不稳定的农业

1、俄罗斯的农业带是哪两个地方?此区域布局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主要农作物?

2、分析俄罗斯农业不稳定的原因

七、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

1、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2、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比较缓慢,许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需要进口。3、工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在欧洲部分。但逐渐向东部发展。

八、交通,城市

1、以铁路运输为主,以莫斯科为中心放射状分布,(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有差异)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构成第一亚欧大陆桥)。

四大地理区域课件 篇5

教案四

新课引入:

方法一:挂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说去过什么地方,与北京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方法二:电脑显示“东北林海雪原”“海南岛热带风光”“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内蒙古草原景观”“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

以上几位同学的介绍,说明我国各地方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差异的。教学设计: 新课: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学生活动)

1、从复习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入手,说明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的区域。

(1)中国地理总论中学过哪些地要素?(行政区、地形、气候、河湖流域、农业、工业等)(2)以北京为例,讨论其多种“身份”。小结:

区域划分的依据有多种,区域的类型也有多种,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结合教材活动“尝试划分区域”,落实对区域的理解。

第 1 页(1)粗读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和农作物及居民点分布。(2)在图上划分出各种区域:山区、平原、林区、农耕区。(3)提出问题:同学们划分的区域为什么不一致,以什么为依据。

3、结合教材活动“生活中的区域”,模拟打长途电话或信写地址和邮编,体会不同尺度和不同的级别的区域。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邮政编码“100009”“10”一级行政区划中的北京,“1000”下一级行政区划中东城区邮电局,“09”投递局的代码。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教学设计)

1、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通过界限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区域的位置。

2、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的提示,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限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季风影响)学生活动:

讨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体现出的区域特征。(半湿润)(干旱)

3、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观察界限B,其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因素)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第 2 页

4、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中地势阶梯与界线部分的示意图,观察界限C,说明影响因素地理因素)

5、小结:完成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比较表格。名称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我国季风区北部冬季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我国季风区南部冬季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课件 篇6

在1964年5月出版的《地理》杂志中,威廉·d·帕蒂森对于地理的主题做了一个简单而优秀的阐述。从那以后,他的四个传统的文章被广泛引用,它有助于减少用一两个句子定义宽泛的学科的问题,使公众、教师和专业地理学家可以接受和理解。任何的简单定义中一个明显的困难是:什么是一个综合陈述中所忽略的。而不是试图将产生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帕蒂森建议我们应该为少数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坚持学科发展的人巩固地理的概念和主题。因此他认为地理学的四个传统:空间、区域研究,人—地关系和地球科学。很多人以及众多课程委员会列出了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和原则;每个地理教授或老师可能有他或她自己的列表。帕蒂森学习的四个传统在学习尺度上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折衷在编译一个十几个或更多的地理“主要概念”的列表和记忆一个令人沮丧的栏目中定义。

那些相近学科的学者有时候忘记了对于地理的学科知识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因为“知识爆炸”的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科为了研究的目的都不断变化的试图将知识划分为方便盒地理和物理或化学的界限在哪里线在哪里地质和物理或化学,交叉区已经成为地球物理的领域了吗?当历史可以处理世界上任何地区所有时间所有的事情时,历史的边界怎样定义?我们知道的社会学家的人类的概念吗?它们是如何不同于那些心理学家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是一个反应部分,渴望消除学术界限和定义它们的难度。学生和

老师总是面临着一个困境:即知识是如此巨大,我们必须为了理解和掌握一些它的一部分而将其分开,然而所有的知识是相联系的我们必须试着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必须 面对学习一部分知识的“所有”这样不可能的任务的专家,还是同样有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清“所有”的通才,他们的言论都并不新鲜。

尽管去定义研究领域或学科是个学术难题,仍然有很多地理学家认为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他们的方法、兴趣、研究的对象无论如何都不同于那些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或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有一个长久的传统,它告诉我们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什么研究。哈维告诉我们关于一个学科的一切,而方法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在讨论四大传统时我们更关心哲学而不是方法论。我们在定义上的部分困难也许在于区分学科的核心,那应该在学校和大学里教授,据调查,这通常学科边缘并且和其他学科交叉和使用。

12年前,帕蒂森的“四个传统”是对地理学中心和主题的一个优秀的阐明。,但地理,像其他学科一样,已经改变了。学者们不断地试图定义和分析我们的发展。一旦看到学科的变化,一个人如何区分从潮流中区分一个趋势。在一个分支学科被认识之前需要多少实验者、多少文章和书要写?帕蒂森的传统仍然合适的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地理趋势吗?我认为依然适合。我们用它们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为所有英国哥伦比亚大学三年级地理专业所需要。

帕蒂森说,在现代历史上地理处理至少有四个中心主题。我们认识到,所有地理工作并不限于这些主题。但这其中一个或多个通常是包含在大部分地理工作。它可能是有用的对于再次讨论这些传统,就一些近来的趋势评估它们。

空间的传统

如果一门学科可以浓缩成一个词(或许比一个句子简单),人们可能会认为地质学是岩石,植物是植物,历史是时间,社会学是人,地理学是位置。地理学家一直关注的位置属性——它的位置、方向和方位和距离以及和这些属性相关的形式和运动方面。一部分空间地理学关注的传统分布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地理区域或只关心空间排列的现象,任何现象都是足够大的“看到”一些类型的分布,地理也不应该包容的断言所有现象。将地理定义为“分布”不是很有帮助。其他学科感兴趣的分布,例如,岩石,植物,和民族;我们应该高兴的是,他们关心分布而不是声称这些是单纯的地理研究。几何、测量和运动已经在我们的对地理描述和解释的关注中。量化在地理并不新鲜,测量的使用和理解总是需要不同数量的数学工作。帕蒂森提醒我们,位置和测量的概念在小学老师解决方向或尺度问题时以及地理研究者研究中心地理论或寻找寻求法律的传播模式或几何浓度中都同样被关注。

1964年,当帕蒂森讨论空间的传统的时候,“定量革命”正在成为大学地理一个重要的力量。使用新的和数学上更好的训练,地理学家分析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使用,鹅卵石海滩,鼓丘、购物中心等,一定程度上试图使其成为地理“科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喝血是全能有力的,为了寻找模式、规律或模式大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为了找到模型分析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大量的证据,处理,并分析了允许更精确的区域分布和他们的知识关系,对比“模糊概括”和早些年的直观的相关性。不幸的是,一些地理学家成为“技师”,对他们的方法更感兴趣而不是地理传统上关注世界元素的概括或综合。关于租金地理存在许多争议,或许争论量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最激烈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代沟”的争议类似于许多家庭,与老地理学家不理解“新”工具和方法,新地理学家变得积极自信,他们对他们手中的职业举行了拯救活动。像很多争论一样,基本困难是没有一个组织能与其他组织有效的交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革命看起来似乎结束了,一些对未来地理趋势的评估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量化(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测量)导致了地理空间传统的强化。

地理的新趋势之一,也发现在其他传统,是心理上的概念,观念。问题不是简单的事物的所在,而是人们认为它在什么地方。越来越多基于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文献表明,公众的空间的概念问题可能完全不同于那些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家。在空间的传统,这几乎是理所当然,地理学家知道和使用的概念规模、方向和距离并理解如何在地图上解释这些概念;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人都没有像地理学家一样察觉到这些空间概念。如果计算机地图可以显示世界上有秩序的空间系统,我们的大脑可以理解这个秩序吗? 令我担心的一个发展是,在过去的十年空间这个词对学生和公众已经产生了新的意义。,它指的是外太空,月球和行星“太空船”。我认为当我们说到“空间”问题指的是地球上的东西时我们不能与这些学生和公众进行很好的沟通。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空间这个词,因为我们使用这个词用在地方,空间,或地区而不是大多数的其他人认为的那样。如果语言战斗是失去了,我建议我们保存传统和所有表示地理的从而回到良好的地理区域。讨论“地域分布”或“区域模式”可能比试图像新一代定义空间这个词更有解释力,这一代对空间这个词的用法完全不同的。因为一项新的术语,区域的传统,可能与区域研究传统混淆。我们能将空间传统的名称改为位置分布的传统吗?

区域研究的传统

地理一直关心的地方或区域的研究。地理学家的方法是为了方便研究将世界划分为较小的领域;历史学家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将世界历史划分为时代或时期定义。地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领域,从小到大反之亦然,反之亦然,它们有功能上的联系。一个地理中最简单的概念,然而,显然一些人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地区(地方)可以是任何大小并且必须被定义。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很多地理研究在定义区域边界的方法和标准上陷入困境并且失去了讨论区域和边界的目的的特征。

对于一个地理学家来说,地方或区域包含各种各样的现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地理学家的背景和兴趣,区域专家有选择信息的任务,这是主观的选择。有些人批评这个主观方面区域研究,指出它是与准确性和测量的空间传统相反的。对于那些这样希望的人,区域研究可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空间科学传统。

纵观我们的历史,地理学家试图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选择可以定义区域主要特点的主要特征。最糟糕的是,经常在学校系统,区域研究(通常称为区域地理)成为各种各样的清单,无关的信息——一种致命的地方,关于事实的无聊记忆。这就是当今许多人对地理位置的想象。随着区域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迅速扩大(通过复杂的人口普查和空气照片和地球卫星),一些地理学家有精神能力,或倾向,知道一个地区的一切。区域地理的任务和目的(或区域研究)开始了质疑,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影响力下降。

在区域研究传统内一些地理学家选定可以研究的景观信息。这些地理学家对各种人们对他的农田、道路、房屋、工业等的排列在不同程度上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感兴趣。这样的工作必须基于领域研究中,一个区域研究传统的组成部分。最糟糕的是(或最佳),它给了地理学家旅行的借口,一些人被视为某一个区域的专家仅仅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这些景观。许多地理学家取得了个人许多地理学家通过对世界或其中一部分景观的分类、比较、分析和解释中取得了个人满足。对于许多公众的教育体系,地理学家仍被认为是最了解地方,领域和地区特点的人。

然而,最专业的地理学家,现在更喜欢称自己为局部(或系统)专家如地貌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等,不再希望接受的公众认为的领域专家。在这种观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里变得很普遍,当时区域研究课程在地理学之外变得很受欢迎。区域也可能被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其他学科的成员研究,有时很难定义地理学家的什么贡献应该或能够作为一个团队研究方法研究区域课程。有时,地理学家的作用是提供区域自然环境的事实,甚至在自然地理在美国衰退的一段时期。

我们必须问自己区域研究传统是否因一些观念或方法上的弱势或因为糟糕的教学和好的写作范本而在在意义和兴趣上下滑。传统的概念、原则和文学的地方主义和区域方法被新一代的地理学家忽略了吗?在大学学校系统中地理学家的训练原理区域研究的趋势或许增加。你必须相信,钟摆摇摆转在其他地理传统中,所以更好的区域地理会出现。

如果区域研究正在下降,是因为我们的大多数研究生院集中生产局部专家而且对过程的理论来说活动发生的地方是次要的吗?人们必须质疑地貌学家如何不同于地质学家,一些经济地理学家的利益怎么不同于经济学家,或者一些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不同于那些社会地理学家?虽然学科之间的边界很难定义,许多地理学家仍然相信定义地理是特定地区主要关心的。

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区域地理不再是实际的强调相关性的教育系统,我们应该记得,很多区域地理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区域规划的发展中是真的有价值的。区域规划可以使现象和设施的空间排列更利于人们在一个区域的生活。这很接近许多人认为的地理的主要目之一的东西。

我们应该问是否我们的放弃导致传统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被劝阻作为我们的主要传统的区域研究已经下滑。已经出现的“区域科学”,作为区域研究被忽视和地理学家对区域概念运用缺乏的结果,通常由区域经济学家领导?系统理论的新语言可以使大地理学家有意义,如果他用功能区域代替系统这个词。地理学家研究某一区域的区域互联、流动和和互动,如果他们被称为一个系统,会不会听起来更复杂?也许最令人鼓舞的发展是许多人忽视了区域研究尺度的变化。在现代地理中最受欢迎的课程,大部分的研究在于城市和与城市相关的;城市研究的各种话题和他们的区域问题确实和十年前大农业区域的区域地理学家的工作相似。用我的一个学生的话说,“区域地理(区域研究)不是死了,现在称作城市地理。”

人—地传统

这个主题在地理工作中已经持续几个世纪了。在这里土地是就广义上的定义的,它意味着在它地球或总物理环境。纵观我们的历史,地理学家一直关注调查人类和他的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众多试图定义人与土地之间关系或互动程度的方法论和哲学观点出现了。

在这个世纪初,在世界的一些地区,许多地理学家发现的例子,进而导致了对人类的社会特征被控制或深深地被他们所居住的物理环境所影响,人类如何分布、活动的概括。这一哲学导致一些地理学家走进了地理发展的弯路,被称为决定论或环保主义。很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关注人地传统的地理著作目的在于拒绝或怀疑环保主义理论。然而,在那个时候,这些地理概念的某些方面,可能比其他的传统更多地传播到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对许多人来在其他社会科学的前辈来说,地理仍被认为是研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学科。同样,这个人-地传统可能在我们学校的课堂系统中很强大。许多学生把地理视为使人们意识到地球周围元素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的十年中,钟摆转到另一个极端,强调人而不是土地。现在很多年轻的地理学家,尤其是我们地理课堂的学生,非常关心人的影响或对环境的影响。没有学生思考环境如何控制人的活动;他们担心人是如何摧毁他的环境。就像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案列一样,折中的观点-人—地关系在丧失。现在可能很多的极端,狂热的,孤陋寡闻的 “生态人”想保护环境像以前没有开发利用的样子,严重的世界末日的预言警告说,人将只局限于某些地方地球因为其他地方的环境都是荒凉的。

大部分流行的“新”的能源学科和真正关心的有机体和他们的环境关系是相关的,这对地理学家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许多学生认为生态概念是新的和相关它说明地理学家也许是因为过去的极端环保主义忽略了人地传统的吸引力。

在人—地传统上,地理学家可能新的生态学家有同样的问题。近些年那些上了生态潮流 的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研究他们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但是对作为一类有机体的人类他们却了解的很少。近几年,随着地理的发展与心理学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意识到人—地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人的思想,而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我们的问题不是环境,而是人相信或感知的东西。一个由行为地理学家组成的新组织被问到人类对要求如何对他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反应或对这一环境的行为。我们意识到我们知道的多么少,尤其是关于人的思考方式,和他的感知,以及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我们在处理这个关系中“地”的部分是有相似的问题。或许对一些过去的人—地关系说的含糊的反应,也部分上因为在1945年以后,许多美国大学在地球地理方面的培养太缺乏,许多地理学家自称为人类,文化,社会或城市地理学家,他们研究人类所以很少涉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同时,环境这个词很少需要一个地理学家的形容——它意味着地球物力的组成部分——新地理学家讨论人类的社会,政治,或城市(人造)环境。人不再生活在一个他生活了很久的陆地环境。

有多少地理学家能够理解作为总的自然环境的土地?一些物理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环境中元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他人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元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等)。令人怀疑的是许多人可真的以感知整个的自然环境。

人们运作,适应,使用或滥用他的环境是相关的概念。毫无疑问人-地关系存在并且许多年前地理学家就对试图理解他们感兴趣。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这一关系中“人类”了解的如此少的时候,我们应该质疑有关关系的一些结论的有效性。答案可能是做得更好以及在人地工作传统上更准确的工作而不是学习人没有世俗根的漂浮在太空或研究没有复杂的人类干扰的地球过程。

地球科学传统

通过狭窄的定义,地理学家是对(“地球”)感兴趣的人。地理这个词源自于希腊,意思是“描写地球”。在上个世纪的欧洲及本世纪初的美国,许多地质学家对地球表面的兴趣大于地下岩石结构,成为“地理学家”。这些人和其他人通过研究地形、排水,气候、植被和在特定领域土壤的相互作用来寻求满足,总体的自然环境如何不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变得更加关心包含环境元素的过程中而对他们所在地区的过程不感兴趣。一些自然地理学家宁愿离开人的研究过程,但随着世界各地人口密度的增加,这个疏忽变得更加困难,往往不切实际。正如在前一节中提到的,地球科学传统是否可以合并到人—地传统取决于疏忽的程度,或对人的强调的程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地球科学传统在美国下降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衰弱。美国地理系的自然地理课程很少,甚至在某些系被省略了。这种在大学里缺乏地球科学培养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学校系统中社会研究的兴起,实际上没有任何地球基础人们就可以进行社会研究。有些地理学家担心“地理”已经不属于地理学了。(一些因果“决定论”可能与美国环境下对地球科学传统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滥用相关)增加的滥用美国的衰落环境地球科学传统。)这种在美国下降的现象,然而,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这种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在欧洲,苏联、英国和加拿大,自然地理学仍然是地理教育和培训的一个强大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地理学家仍然相信,他们的目的之一是试图理解和解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许多公众,地理学家仍然希望知道关于地形、气候等的世界的任何一部分。

地球科学钟摆开始摆回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美国,可能是由于对环境重新产生了兴趣。而这个对环境的关注可能强化了世界各地的地理。而在美国的复兴有多强烈和科学还有待观察。有些地理学家,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变得更有吸引力,因为它的涉及“真实”世界,它比人类和文化地理学家的“模糊概括”更“科学”和精确。

美国地理,仍然是以生产论文,地理会议论文,大学的课程,在学校社会研究的力量来衡量。然而,城市、社会和经济地理的主导地位使地球缺乏关注。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正在填补地理学家的空缺。和其他学科一样,甚至在自然地理领域专业化仍在继续,并且我们生产地貌学家,气象学家、生物地理学家等,而不是“地球科学家。”现在学科对自然环境感兴趣,训练有素的自然地理学家应该比大多数人更了解和容易找到与人类地球相互联系过程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对于地理学科讨论的内容和目的来说,四个传统是一个有用的框架。当然他们不会使所有地理学家满意。有些人会注意到对时间因素和历史地理的遗漏。也忽视了地理学家的传统工具制图学和地图。我们可以说一些缺乏统一,似乎被划分成更小的分支,比起文化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可能与地质学家有更多的相似;与城市地理学家相比,政治地理学家可能会和同事找到更多国际研究的讨论话题。事实上,少数地理学家是激进分子,面对世界,他们很少使用一个形容词去定义他们的工作和兴趣。如果我们要保持一门学科,我们需要达成一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和目的。尽管变化、趋势和对地理兴趣焦点的缩小,四个传统似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结构描述我们的学科的哲学。

八年级地理课件 篇7

辽阔的疆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中国人口》

一、说教材

《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

新课学习:

活动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

b.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 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 展示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公元0年---- 公元20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 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 变

1990- 化 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 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 展示人口密度图 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 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人口多

2、人口增长快、原因 国情→国策

3、国策:计划生育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睡前小故事下一篇:五年级英语复习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