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精选9篇)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在森林防火区范围内生产生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森林防火责任。

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责任区域内巡山护林,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办法的义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举报的权利。

第五条 本市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成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指挥或预防组织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第六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增加森林防火经费投入,保障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以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给予下列单位和个人表彰和奖励:

(一)预防和 扑 救 森 林 火 灾 措 施 得 力,保 障 人 民 生 命 财 产 安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避免重大损失的;

(三)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开展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森林防火科技取得重大成果的;

(五)从事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的;

(六)年度森林防火责任目标管理考核,评为优秀等级的。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职责:

(一)贯彻执行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组织监督、检查森林防火工作;

(二)编制森林防火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落实情况,承担森林防火专用物资的申请、购置、调拨、储备等工作;

(三)编制县级以上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公布森林火灾报警或举报电话,指导下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扑救森林火灾;

(四)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发布森林防火命令;

(五)授权发布森林防火相关新闻,发布森林防火提示信息;

(六)制订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计划,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指挥扑救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火灾;

(七)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森林防火科技,培训森林防火专业人员;

(八)协调处置跨区域、跨部门的森林防火工作;

(九)进行森林火灾统计,建立森林火灾档案。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职责: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日常工作,负责组建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保障森林防火专用物资的供应调配;负责查处森林防火的林业行政案件。

公安部门负责维持森林火灾扑救现场秩序,加强治安管理;负责查处或者协助查处森林防火案件。

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及时提供森林火灾地区天气预报和相关信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扑救森林火灾。

其他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一)贯彻执行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

(二)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三)推广和运用森林防火科技,普及森林防火知识;

(四)根据县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制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指挥扑救本辖区范围内的森林火灾;

(五)协调处置跨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二条 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

(二)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三)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员迅速扑救;

(四)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十三条 巡山护林人员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帮助、指导当地群众制订森林防火的乡规民约;

(二)巡护山林,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三)及时报告森林火灾,参加森林火灾扑救,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与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实行年度责任目标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包含森林防火区域划分、指挥和组织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及其周边 100 米范围内为森林防火区。森林防火区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具体划定。

每年 11 月 1 日至次年 5 月 10 日为森林防火期,2 月 1 日至 5月 10 日为高森林火险期。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森林防火规划,在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设置火情瞭望塔、监测哨、电子监控等设施,在森林防火区主要入口或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立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牌;根据所辖区域森林资源实际分布,合理营造生物隔离带,开设防火隔离带,建设防火通道;按照国家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规范,建设扑火队伍营房和物资储备库,配备森林防火物资和器材;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第十八条 根据森林防火规划,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其责任范围内配套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自行开设 5 至 15 米宽的森林防火隔离带,定期清理周边可燃物,并进行巡护。

开设防火隔离带,需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所采伐林木归林木所有权单位和个人。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县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制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森林火灾应急演练。

第二十条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森林火灾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二)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三)森林火灾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

(四)资金、物资和技术等保障措施;

(五)灾后处置。

第二十一条 雇请人员进入森林防火区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雇请人员加强管理,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森林火灾。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应成立森林火灾半专业扑救队伍。

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成立森林火灾群众扑救队伍。

专业、半专业和群众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以上的森林防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按时整改,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第二十四条 森林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发布森林防火命令;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应 24 小时集中待命。

其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相应的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在森林防火区禁止下列野外用火行为:

(一)烧香、点烛、烧纸钱;

(二)烧灰积肥、烧田坎、烧木炭、炼山;

(三)点火取暖、野炊、烧烤、吸烟;

(四)燃放烟花爆竹、玩火、放孔明灯;

(五)其他野外用火。

因特殊情况确 需 野 外 用 火 的,按《森 林 防 火 条 例》的 规 定 批准。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及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印发森林防火宣传资料,在森林防火区入口刷写护林防火标语,制作森林防火标牌,在醒目地段悬挂横幅,利用广播、展板、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教育部门应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常识教育。

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配合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及时播发或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物品。车辆应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禁止未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的车辆进入。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气象主管机构共同分析气候对森林防火的影响,每半年进行一次会商。森林火险期,应随时会商,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信息。

第四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森林火警电话,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森林防火期间,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安排人员 24 小时值班并确定带班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每2 小时通过中国森林防火网络信息系统,查看一次国家卫星监测的热点,对疑是森林火灾的,通知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核实,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接通知后2 小时内反馈核查情况,由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及时上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情况属实的,应立即采取措施扑救,并立即按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报告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火场情况、扑救情况等,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时间报告。

第三十条 发生森林火灾时,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办法,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等情况,确定合理的扑救方案,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并指派现场指挥负责人立即赶赴森林火灾现场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按《重要火情报告》格式,每 2 小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报告情况。上级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根据情况报告,指导扑救森林火灾,火情重大时,应直接到现场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扑救森林火灾。

第三十一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开设应急防火隔离带;

(二)清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障碍物;

(三)应急取水;

(四)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五)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六)其他应急措施。

因扑救森林火灾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森林火灾扑灭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的物资、设备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二条 森林火灾明火扑灭后,所在地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清查,处理余火,并驻留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确定森林火灾完全熄灭后,方可撤离火场看守人员。

第三十三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原则,优先救助遇险人员,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十四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半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时,不得动员未经培训以及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等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森林火灾扑救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保证自身安全。

第五章 灾后处置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情况进行调查,按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记入火灾档案,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调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如实对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并及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向社会发布。一般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发布,较大森林火灾信息由市级发布。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信息按相关规定发布。

第三十八条 对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三十九条 参加扑救森林火灾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森林火灾肇事单位或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森林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个人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第四十条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办法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

(三)对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予以批准的;

(四)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的;

(五)未及时采取措施扑救森林火灾的;

(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监督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整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 200 元以上 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 5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 200 元以上 3000 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 1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四条 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 5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 1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 2000 元以上 5000 元下的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的;

(二)森林防 火 期 内,进 入 森 林 防 火 区 的 车 辆 未 安 装 防 火 装置,配备灭火器材的;

(三)森林高 火 险 期 内,未 经 批 准 擅 自 进 入 森 林 防 火 区 活 动的。

第四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携带火种或者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扣留携带的火种或者易燃易爆物品,并处 2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在地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未组织人员处理余火,驻留人员看护火场,致使森林火灾死灰复燃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篇2

1 周山森林公园的现状。

周山森林公园根据总体规划, 该公园建成后面积将达到720hm2, 其中核心区面积100hm2。2002年4月, 洛阳市编委批准设立“洛阳市周山森林公园管理处”, 为林业局二级机构, 财政全供事业单位, 编制10人;6月份, 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 该公园建成区面积100hm2, 涉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孙旗屯乡的三山、苗湾等5个行政村。几年来, 共栽植绿化树种21科32属74种共计24.9万余株。修建环山道路11.3km, 铺设了周灵王陵和周山王陵人行步道, 建设了仿古南大门、两座仿汉式观光亭、2000m2的停车场, 修建了桌凳。

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始于2001年, 以洛阳市开展城市周边绿色生态屏障工程为标志。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市林业部门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 完成了一期、二期绿化任务, 绿化面积约100hm2, 使周山公园初具雏形与规模。公园内已建成一大批纪念林, 是全市义务植树基地, 建成了“博士林”、“专家林”、“拥军林”、“巾帼林”等。

2 存在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建设情况和规模来看, 周山森林公园建设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人员少, 缺少资金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面积较大, 目前, 共聘用日常管护保洁人员30人, 加上对绿地养护、施肥、浇水、喷药、修剪等日常管护费用, 每年有限的管护经费仅够维持公园的正常办公, 致使许多优美的景观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导致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难以进行精细化管理, 同时也制约了公园档次的提升, 规模的扩大, 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

2.2 公园景点单一, 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

周山森林公园经过多年建设, 虽已成为洛阳市人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 目前周山森林公园相对单一的森林景观和简单的休闲功能, 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公园内除两座亭子和几处石桌石凳外, 没有更多设施可供游人利用与欣赏。周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 公园虽定位为周山森林公园, 要在挖掘周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文化氛围不浓, 作为周山森林公园的城市公园, 要在改扩建、提升品位、完善功能上做文章。

2.3 管理难度大, 各种风险增加

周山森林公园本是王陵, 每年清明上坟祭奠, 扫墓的人员逐年增多, 加之离市区较近, 经常有人上山点火野炊甚至燃放烟花, 特别是节假日、学生假期, 亲朋好友结伴而行, 上山休闲野炊的人数持续增多, 加上森林公园防火设施建设没跟上来, 火灾隐患很大, 防火形势严峻。

2.4 缺乏专业导游, 致使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普及不够

公园内的古迹遗址历史久远, 故事传说较多。木本植物74种, 这些资源都要导游讲解, 才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目前的现状是, 合格的导游人员少, 知识品味相对较低, 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森林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 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重要内容之一。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真正含义, 要与时俱进, 在宣传生态文明上增加内容与展厅。

2.5 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

多数森林公园的旅游购物品都是如出一辙, 没有特色, 缺少自己的地方特色。应利用自身的优势, 挖掘潜力, 打造自己的品牌, 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的购物需要, 又能扩大对外宣传。

2.6 管理思路和体制问题

制约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管理思路和体制问题。处在半计划、半市场经济的运作中, 如何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以企业的办法来管理旅游等问题, 没有找到可行的办法;没有主动对外宣传, 处在待客上门的落后经营模式, 要从招待旅游的模式中摆脱出来。

3 周山森林公园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3.1 准确定位, 科学规划

周山森林公园是洛阳市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省级森林公园和重点文物保护区, 在本区域禁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因此, 周山森林公园建设要坚持以公益性主, 把周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森林观光、花草鉴赏、周文化体验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所。

3.2 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

为了加快对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 加强对周山森林公园的管理, 建议上级财政加大对周山森林公园的投入, 切实加强景点景物及其设施的建设投入, 做好公园内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搞好植树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 特别是要建立森林公园防火机制, 配备急救人员, 建立义务消防队, 配备适用的灭火器具, 制定应急计划, 设置疏散游客路线等, 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保证旅游安全。

在管理思路和体制问题上进行适当研究与探讨, 适度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确保景区管理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3.3 注重文化, 提升品位

洛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篇3

关键词:洛阳;森林资源;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S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85-1

洛阳市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西部(111°08′-112°59′E,33°35′-35°05′N),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9%。市辖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伊川县、宜阳县、嵩县、洛宁县、栾川县、汝阳县等1市8县和洛阳城区。洛阳市不仅是九朝古都,林地资源也比较丰富,拥有白云山、花果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老君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借助全国1:10万比例尺土地覆盖图,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市林地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洛阳市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以期为洛阳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提供相应依据。

1 洛阳市林地资源现状

全国1∶10万土地覆盖图中将林地分为4类:有林地是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灌木林地是指郁闭度>40%、高度在2m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疏林地指郁闭度为10-30%的天然林或人工林;其他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等。根据该分类结果,洛阳市林地面积共有58.6万公顷,其中96%为郁闭度大于30%的有林地,且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的中低山区,北中部林地较少,主要为水保林、经济林或城市绿化用地等(图1)。

图1 洛阳市林地资源分布图

從各县林地资源的分布来看(表1),栾川县和嵩县林地资源最为丰富,林地面积分别为20.5万公顷和18.3万公顷,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35%和31.3%,其中有林地的面积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6.8%和32.6%,在洛阳市林业资源中占用重要地位。其次为洛宁县、汝阳县和宜阳县,林地面积分别为8.1万公顷、5.9万公顷和2.9万公顷,这3县林地面积之和也占到全市林地面积的1/3左右。而洛阳市区、伊川、新安、孟津、偃师等5个县市的林地面积只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5%左右。

表1 洛阳市各县林地资源面积(单位:千公顷)

林地类型市区栾川县嵩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汝阳县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市全市

有林地0.18 193.61 171.66 64.08 21.52 0.25 56.33 13.47 0.00 5.16 526.25

灌木林0.01 10.10 4.93 9.04 3.37 3.40 1.51 2.65 0.02 0.62 35.65

疏林地0.00 1.31 6.61 6.80 3.00 0.15 0.46 1.79 0.13 1.12 21.35

其他林地0.28 0.05 0.15 0.65 0.88 0.12 0.25 0.02 0.07 0.06 2.53

合计0.47 205.08 183.35 80.56 28.76 3.91 58.55 17.93 0.22 6.96 585.78

2 林业可持续利用及保护对策

与1998年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相比,目前全市的林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这可能与人口增加、经济开发以有气候变化等因素直接相关,但管理上的不善也是造成林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快林业资源建设

依托国家正在积极实施的生态建设战略,抓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契机和黄河上中游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相应林业工程建设。如在南部山区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水源林的营造,在中北部丘陵平原区则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绿化林地建设,而在伊河、洛河沿岸及小浪底水库周边应加大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力度。

2.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

保护区在林地资源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洛阳市现有自然保护区4个,分别是伏牛山、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耳山、青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2万公顷;森林公园13个,总面积7.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如宜阳县花果山森林公园、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栾川县龙峪湾森林公园、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等,这些保护区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这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保护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紧保护区建设。

2.3 林业旅游开发要倡导以保护生态为前提

贵阳市人才工作联系企业办法 篇4

筑人才办通〔2010〕1号

各区、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管企业:《贵阳市人才工作重点企业联系与服务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阳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18日

贵阳市人才工作重点企业联系与服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立足贵阳市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人才工作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注册地在贵阳的非公有制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贵阳市人才工作重点联系服务企业:

1、年纳税总额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前10位的企业;

2、年产值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前10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经国家、省认定且被确定为市十大高新技术企业或市科技局“双20”工程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4、其他对本地区产业发展、人才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

第三条 贵阳市人才工作重点联系服务企业由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根据第二条规定每三年确定一次。

第二章 联系服务内容

第四条 定期向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发布人才工作信息,宣传人才工作有关政策;邀请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代表列席或参与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重要的业务工作会议和政策调研活动;实行重点联系服务企业走访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需求和动态。

第五条 有计划地组织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优秀人才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选派重点联系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大型企业挂职锻炼;遴选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修深造、挂职锻炼、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支持企业与专业培训认证机构联合培养高级职业经理人。

第六条 根据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人才资源总量、层次结构、专业分布和使用情况等,不定期组织相关专家上门为其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提供企业人力资源诊断,进行人才政策和人

事管理咨询服务。

第七条 对重点联系企业将其按规定提取的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其培训经费不足部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给予适当补贴;对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在岗人员攻读贵阳市紧缺急需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取得证书的,同级财政给予50%的学费资助;对重点联系服务企业自主培养或技术工人自学成才并经考核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由同级财政按高级技师每人1000元、技师每人6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八条 市、区(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免费为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重大人才招聘活动提前告知并优先安排招聘场地。

第九条 定期编制发布重点联系服务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根据企业需求适时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和组织企业赴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对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第十条 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暂无住房的,可申请租住人才公寓,并按《贵阳市人才公寓入住管理暂行规定》享受相关优待政策。

第十一条 参照《贵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规定,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需随调的,由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优先办理调入手续,其未成年子女入学,依照有关规定协调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解决。

第十二条 主动为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指导和优先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实践基地、企业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对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对到基地实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

第十三条 市人才市场为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在人才招聘、单位内部人员考核、竞聘上岗等方面提供人才测评服务,为重点联系服务企业提供公共人事服务。

第十四条 设立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服务窗口,为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组织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人才参加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第十五条 将重点联系服务企业优秀人才优先纳入省管专家培养推荐范围,列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管专家选拔对象。向重点联系服务企业管理期内的省管、市管专家发放生活津贴。

第十六条 指导并扶持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做好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工作,重点联系服务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和生态产业人才基地,申请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经费资助等政府扶持资金时,在符合申报、评选条件的前提下优先考虑。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贵阳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 篇5

贵阳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6月2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7月1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公布 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贸市场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中心城区(含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金阳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及其他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农贸市场的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是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地、设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零售交易农副产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交易场所。

第三条 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原则。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经费。

区、市、县人民政府和金阳新区管委会负责所辖区域内农贸市场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农贸市场的管理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落实。

商务、工商、农业、城乡规划、城管(城市综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物价、质监、住房和城乡建设、环保、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四条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商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他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地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

第五条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及金阳新区管委会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并经市商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农贸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应当与服务区域居住人口、服务半径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配置应当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布局应当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第六条 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中开发商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农贸市场,并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符合规划的农贸市场拆迁应当遵循“拆一建一”、“先建、后搬、再拆”的原则。

符合规划的农贸市场不得擅自关闭、拆除或改变用途;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以及确需关闭、拆除或改变用途的,由市场开办者依法向所在地的区(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区(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商务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第三章 市场开办

第七条 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及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

(二)具备与农贸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设施、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三)具备与农贸市场规模相应的资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开办农贸市场应当依法进行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八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严格落实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准入制度:

(一)与经营者签订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督促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二)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派专人检查经营者的重要农副产品进货凭证,查验畜产品、水产品、禽类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对未取得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或检测不合格的,禁止入场销售;

(三)建立健全不合格农副产品退出制度。发现不合格农副产品应立即要求经营者停止销售,或监督其销毁,做退市处理;对病、死畜禽应在动物防疫机构的监督下销毁并作无害化处理;

(四)在市场内设置独立的农药残留检测室,配置快速检测仪器和人员,每天对场内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抽查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应在市场设立的公示栏予以公示;

(五)建立农副产品购销挂钩制度。鼓励经营者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禽屠宰场、信誉良好的生产企业、加工单位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主体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第九条 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环境卫生,保持整洁有序,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市场内实行商品划行归市。按照农产品大类、保鲜和卫生要求进行分区,同类型商品应在同一交易区内经营:蔬果、肉类、水产品、禽产品、豆制品、粮油、熟食卤品等要分区,冷冻农产品和非冷冻农产品要分区,生鲜农产品和熟食品要分区,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要分区。市场内不得设立餐饮服务摊点。在市场进出口处设立市场导购图,并在不同区域悬挂明显的分区标示牌;

(二)承担农贸市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场内地面

应做到硬化、平整、清洁,有完善的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市场公用的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有盖大型收集容器;场内经营户做到“一摊一店一桶”,摊内货物堆放整齐,垃圾直接入桶(箱、袋),不产生二次污染,及时清除场内的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保持干净整洁;市场通道畅通,无占道违章经营、乱摆放、乱搭建、乱张贴;市场内除统一制作悬挂的公益广告外,市场及各档口不能悬挂其他悬挂物;修建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清洁卫生;按照规定标准,设置防尘、防蝇、防鼠设施;

(三)活禽宰杀实行“三分离”。即进出口通道要分离,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通道,不从市场内部出入;活禽宰杀、展示、销售区域要独立设置,不与市场其他摊区并设,宰杀区与展示区必须隔离并同售卖区分离;设置过滤池、消毒池,下水道排污系统分离,不与市场内排污沟混流;

(四)做好日常保洁工作。营业期间市场应有专职保洁员或专业清洁公司负责保洁,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2名专职保洁人员,清扫场地、清除杂物积水、收集垃圾,定期灭虫除“四害”、公厕保洁等。坚持巡回保洁,做到交易不散、清扫不断、不留死角,干净整洁。市场内的清扫和保洁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保洁标准;

(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对各类经营设施每周进行一次灭蝇、灭蚊、灭菌等防疫消毒,防疫消毒要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对活禽存放、销售区实施每日清空粪便、清洗消杀粪池;配备病、死畜禽集中弃置设施,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建立落实记录制度。第十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是农贸市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按规定做好消防、建筑等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贸市场消防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配置专兼职人员负责消防工作,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二)按照法律法规安装消防设施,配齐配全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严禁违章搭建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有条件的市场应当安装符合技术标准的闭路监控设备;

(三)定期检查农贸市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状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市场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建筑安全隐患;

(四)严禁商住混用、使用明火作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反规定乱拉乱接电线等行为。第四章 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农贸市场经营者应依法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办理其他经营许可手续

的,还应当办理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件,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亮照经营。农民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除外。第十二条 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书的约定,在指定地点经营,服从管理,遵守市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经营活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对销售的农副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纵农副产品价格;

(四)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不得短斤缺两;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 农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和执行农副产品准入制度,履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一)建立进货查验制度。设立进货台帐,记录进货渠道;查验供货者的有关许可证件和产品合格证明;

(二)经营鲜猪肉等肉品必须从依法批准设立的定点屠宰场购进,并在摊档明显位置悬挂肉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严禁售卖私屠滥宰和来路不明的肉类和制品;

(三)经营直接入口食品及熟食制品的,应具备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和冷藏保鲜设备;熟食摊位应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从业人员须持有《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和有效的《健康证》,使用专用工具取货,不得由顾客自行选取;

(四)经营者不得销售含有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的生熟食品;不得销售腐烂变质食品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商务部门是农贸市场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制定市级资金补助预算方案,拟定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的计划,并指导和督促实施;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贸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指导市场开办者制定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三)审查确认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四)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交易秩序;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的农贸市场是否符合已审批的城乡规划进行监督检查和核实。

城管(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整治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取缔

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对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农业部门应当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准出制度依法,负责对农贸市场内的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物价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和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质监部门应当依照计量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农贸市场的计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按照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指导农贸市场设施建设,对农贸市场建设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环保部门负责督促农贸市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项目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安全保卫机构,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内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擅自开业的农贸市场依法进行查处。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开展除“四害”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落实本办法的各项规定。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依法对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市场开办者应设置合格的复检计量器具,并设立专门的投诉机构和投诉电话,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第六章 罚则

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违反本办法规定,不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未办理规划许可手续,擅自开办农贸市场的,以及符合规划的农贸市场未经批准,擅自关闭、拆除或改变用途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农贸市场不符合建设标准和规范的,由商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没有开业经营的,对农贸市场开办者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开业经营的,对农贸市场开办者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未依法履行农贸市场内卫生清扫保洁义务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农贸市场开办者处以1000元以

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场内经营者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中心城区范围外和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农贸市场,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篇6

贵阳市开山采石、采砂、采取粘土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月18日筑发〔1991〕5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砂、石、粘土等矿产资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观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保护矿产资源,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贵州省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贵州省乡镇企业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贵州省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处罚办法》,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需开山采石、采砂、采取粘土的集体企业和个人,应向所在区矿产资源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国营企业应向市矿产资源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交验下列资料:

(一)开采区地形图和矿山范围地质矿产资料;

(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分配制度等);

(三)砂、石、粘土取样化验全部结果。

经审查同意后,发给《采矿许可证》,并持证分别到规划、土地、安全、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依法办理手续后,方可开采。

第三条 第三条 凡使用爆破药品爆破开采者,必须持《开采许可证》,到所在区公安部门办理爆破器材的购买、储存和使用审批手续。

第四条 第四条 下列地区或地带严禁开采:

(一)城市规划的小区;

(二)风景区、公园、名山、城市绿化地和苗圃、林区等;

(三)对军事设施、火药库、文物古迹、仓库、桥梁、水库、铁路、公路、堤坝,以及各种工程主要管线、输电设备、水利设施等安全有影响的地带;

(四)面向公路干线的两侧山头和影响景观、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带。

第五条 第五条 开山采石、采砂、采取粘土的企业和个人应遵守以下事项:

(一)必须按批准的开采范围和方案开采,不得乱开乱挖;

(二)废土、废砂、废渣应按指定地点排弃,不准乱堆乱倒;

(三)开采完毕,应按规定整理场地,并向原批准的矿管机关办理停采手续。

第六条 第六条 开山采石、采砂、采取粘土后形成的土地,仍属国家或集体所有,由土地管理机关统一管理,按规划安排使用,开采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或自行转让,更不得买卖。

第七条 第七条 开山采石、采砂、采取粘土的企业和个人经批准开采后,如遇国家建设需要征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并办理有关手续。建设单位应酌情给予安置、补偿,开采人不得借机提出苛刻条件。协商不成,由批准开采的矿管机关,会同当事人双方及其主管部门处理。对无理苛求者,矿管机关有权令其停止开采。

第八条 第八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采石、采砂、采取粘土和利用砂、石、粘土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或个人,均应向辖区矿管机关缴纳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费(简称矿管费)。收费标准,销售的按产品销售金额、自产自用的按企业内部结算金额1%在税前计征。

矿管者应按季度缴纳,逾期不交者,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自采自用部分,可免交或减交矿管费:

(一)国防建筑;

(二)市政、园林、防汛公益事业;

(三)农村房屋建筑、农田水利建设。

第九条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者,矿管机关和有关部门有权视其情节轻重,分别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以处罚。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开山采石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篇7

1.1 基本情况

信阳市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5家, 其中丙级资质4家, 丁级资质1家, 分别是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林调队、南湾实验林场林调队、平桥区林技站、商城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罗山县林业局林调队。

根据《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目前当地进入林权林地流转市场的集体林地达14.85万hm2, 已进行银行抵押贷款的集体林地达1.42万hm2。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 自2007年以来, 共完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295宗, 面积1.42万hm2, 涉及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评务估值10.47亿元。

1.2 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背景

一是信阳市出台了《信阳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以配合该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 加快了全市林业发展步伐, 推动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第17条“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规定:金融机构要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 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要加大林业信贷投放, 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三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第14条“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决定:积极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培育活立木市场, 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促进林木合理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

2 信阳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资产评估融资难

由于目前森林资源评估、流转、保险等中介服务平台的配套尚未完善, 金融机构对森林资产抵押贷款较为谨慎, 以避免出现贷款风险[2]。

2.2 缺乏一专多能性森林评估专业人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向价值量的转化过程, 实物量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量转化过程决定了评估业务质量, 资产评估人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决定了对立地条件、地利因素等的把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既需要扎实的林业基础知识, 掌握林业的方针政策, 熟悉林业生产经营过程, 又要具备一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 信阳市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人员较少, 成为制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瓶颈。

2.3 评估金额少

目前, 信阳市对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评估只体现了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的物质产品的经济效益价值, 远低于森林资产的社会效益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同时林权抵押贷款不符合相关规定 (按照有关规定, 具有丙级以上 (含丙级) 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证书, 只能评估森林资源资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 。

2.4 具有资产评估资质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要求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人员要熟悉林业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有丰富的林业专业知识, 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数量极少[3]。

2.5 周期短

抵押贷款期限较短, 未根据林业的林权证期限、经济特征、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权抵押贷款期限, 实际操作放贷期限以1~3年为主, 无法与林业生产周期相匹配。

3 建议

一是林业评估机构资质较低, 限制了林业行业作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部门的发展空间, 建议林业主管部门提高基层林业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等级。二是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科研院所, 由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专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三是加强森林资源资产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要求评估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全面性, 对评估资产的诸多因素用确切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综合。因此, 评估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林学专业技术素质和丰富的财务、统计、审计实践经验。四是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认识的宣传力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全面推进, 有赖于广泛的宣传, 使大家切实树立起森林资源的资产观、价值观, 认识到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4]。

参考文献

[1]信阳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ae8bf0002020740be1e9bc9.html.

[2]陈平留, 刘健, 陈昌雄, 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郭保香.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知识读本[M].1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洛阳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篇8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校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校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第9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洛阳市校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校车管理,保证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乘车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校车标准和准运条件

第二条

校车资格是指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载客汽车,包括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两类。

第三条

校车应当有7个以上座位,专用校车具备相应资质,非专用校车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件。校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使用货运汽车、农用车、摩托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拼装车以及达到国家规定报废标准的客运车辆接送学生。专用校车不得从事与学校无关的运输业务,否则依法依规收回校车标牌,取消其校车资格。

第四条

专用校车车身底色为黄色。外观标识可涂装校车标志、中英文字符“校车”、中文字符“核载人数:XX人”、校车编号、— 2 —

校车轮廓标识、学校名称等,不得涂装其他内容。

第五条

运营校车必须放臵校车标牌。标牌应在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臵同时摆放,从车外能清楚识别。

第三章

校车资格申请与办理

第六条

校车资格应到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申请校车资格时,车辆所有人应填写《河南省校车申请表》,租赁车辆申请时应同时提供公安、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业资质证明和学校租赁证明原件。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同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到省辖市车辆管理所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列入机动车管理档案。校车投入使用前必须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备案。

第七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校车标识》(GB24315-2009)要求制作校车标牌,打印签注校车标牌信息、确定校车标牌编号、加盖公章并进行塑封。对批准为校车的车辆统一发放校车标牌。已经按省公安、教育部门文件要求涂装的校车外观标识、核发的校车标牌继续有效,车辆管理部门要及时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换发校车标牌。

第八条

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购买专用校车,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查办学资格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审批。

第四章

校车驾驶员条件与聘用

第九条

校车驾驶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与准驾车型相应驾驶证3年以上;

(二)未发生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三)近3年内未发生过一般交通有责事故;

(四)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计记分满12分记录;

(五)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无精神病史。

第十条

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聘用校车驾驶人员时,必须到公安交通部门查询驾驶人情况,确认其符合校车驾驶员条件后,办理聘用手续并与其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相关资料存入车辆安全技术档案。

第五章

校车管理与检验

第十一条

校车必须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校车所有者应向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校车行经路线和停车站点,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执行。校车接送学生、幼儿时,应当严格按照核定人数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的路线和停车站点进行接送,严禁私自更改线路和停靠点,严禁超员运营。行驶路线、运行时间、乘载人数等信息需要变动时,必须书面报上级公安交通管理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换

发校车标牌后方可投入运营。

第十二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每学年至少对校车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重点查验制动、转向、轮胎、安全门、灭火器、座位、安全带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门窗是否违规设臵栅栏,座位数量与行驶证是否相符等。检验合格的发给检验合格标识。

第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周边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按规定设臵校车停靠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志,施划校车停靠站标线。专用校车可在公安部门规划的车辆停泊位免费停放。

第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校车和驾驶人员的户籍管理,详细掌握辖区内接送学生的校车、驾驶人及校车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及时将校车相关信息录入交警信息平台;交通高峰期,对校车给予优先通行权,对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可在消除违法行为前提下先行放行,待完成接送学生工作后再进行处罚。

第六章

部门职责

第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要严格按规定租赁和使用校车。定期对车辆安全运营状况和技术性能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严格落实校车使用管理和其他安全运行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校车驾驶人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其交通法规观念和安全行车意识。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要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加强对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第十七条

各级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当与学校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应当与校车所有者及校车驾驶人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逐车逐人落实交通安全责任。

第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校车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使用校车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将校车安全纳入学校安全管理范围进行年度考核。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对校车、驾驶员的监管教育,认真落实校车管理和安全运行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校车的源头化管理,严把校车审批入户关,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档案;严把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关,确保校车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严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防校车超员运输和非校车运送学生;严格校车驾驶员日常监管,确保其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部门要规范校车租赁行为,必须确保出租单位提供的车辆符合校车使用标准,驾驶人员具备校车驾驶资格。督促车辆所有人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安全技术状况良好。认真落实校车管理和安全运行其他规定,配合公安部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运送师生的车辆。

第二十一条

教育、公安、交通部门应建立校车安全信息通报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分析校车及驾驶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安监、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校车安全监管部门和学校、幼儿园履行校车监督管理职责情况的督查,对各类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学生经常性安全教育由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负责。不仅要通过宣传画、挂图、卡片、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还要利用新闻媒体、校刊、板报等形式使学生们认识到违法违规车辆运送师生的危害性,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没有校车标牌的“黑校车”、“超员车”,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违反校车使用管理规定,使用没有校车资格的车辆接送师生,公办学校取消其当年单项或综合评先资格;民办学校在年审中视为单项或综合考核不合格,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到位的撤销其办学资格。造成师生伤亡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负责人违反校车使用管理规定,使用没有校车标牌的车辆接送师生的,取消其当

年评先资格或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公职人员依法依规给予严厉处分,对非公职人员及实际控制人撤销其从业资格并依法依规给予其它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车辆出租单位未按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的,公安、交通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对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造成师生伤亡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的,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车辆所有人以牟利为目的,非法从事校车运营或伪造、转借校车标识的,由公安、交通等部门依法依规暂扣其运营车辆,从重给予经济处罚,对车辆所有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校车驾驶员不按时参加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又拒不及时落实整改的,由当地县级(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校车驾驶资格,并按程序报上级公安、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师生伤亡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主题词:交通

车辆

管理

办法

通知

主办:市教育局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五科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 篇9

政府令第13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

第13号

《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2月2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刘文新

2013年12月4日

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为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森林等消防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立足自防自救,实行统一管理。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按照职责权限具体负责实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城乡规划、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民政、交通运输、体育、城市管理、督办督查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消防安全的相关工作。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与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消防安全信息沟通,及时将消防监督管理中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条城市市政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按照本市市政消火栓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村庄消防供水设施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大节假日和火灾多发季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每年不少于4次的消防安全检查,对突出火灾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对区域性火灾隐患进行重点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挂牌督办。

列入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在挂牌督办之日起15日内责成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及组织保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逾期不整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督办督查部门及时督促整改。

因历史原因未办理消防许可手续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等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后,由有关部门或者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

对消防车道、消防供水、消防安全布局等涉及城乡消防规划在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市七类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有关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进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学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城市客运场(站)、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负责筹措资金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中发现依法取得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的公众聚集场所不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又不整改的,应当依法注销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在注销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委会应当加强其管辖或者服务区域内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住宅区、村寨内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重点对本区域内的老、弱、病、残等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帮助,并对这类人员建立相应档案。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内或者商住楼内设置液化石油气、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经营点、储存点。

第三章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及备案抽查、消防安全检查等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高层建筑的业主是该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其使用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高层建筑,由建设单位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一)建设单位擅自将未依法进行消防验收、备案的高层建筑交付使用的;

(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高层建筑不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

(三)未交付使用的。

第十六条同一高层建筑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业主、使用人的,业主、使用人应当对其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统称“管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备案。

高层建筑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未实行统一管理的,其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或者村(居)委会应当督促并协助业主和使用人按照前款规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七条管理单位在其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省的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消防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和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专职技术人员;

(二)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等实行标识化管理,建立并落实对其管理、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归档等各项工作制度;

(三)在办公或者住宅区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等提示、警示标志;

(四)对建筑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检测报告存档备查,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五)利用办公或者住宅区域内的道路施划停车位,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不得影响消防车登高作业,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备案;

(六)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七)及时劝阻、制止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对劝阻、制止拒不整改的,及时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

(八)制定并落实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并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九)定期向业主、使用人通报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十)利用广播、电视、视频、公告栏、网站等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履行或者约定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应当明确其专人配合管理机构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八条消防控制室应当存放以下消防安全资料:

(一)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和安全出口布置图、建筑消防系统图、重点部位和水泵接合器位置图及室外消火栓位置图;

(二)消防系统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系统操作规程和系统及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信息等;

(三)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志愿或者专职消防人员等内容的消防安全组织结构图;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等;

(五)职工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六)值班及设施、设备运行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等情况记录;

(七)设备运行状况、接报警记录、火灾处理情况、设备检修检测报告等资料;

(八)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所取得的培训合格证书。前款规定资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高层建筑使用燃气应当采用管道供气方式。禁止在高层建筑地下部分使用液化石油气。在高层建筑内使用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及设置使用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在高层建筑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配备缓降器、软梯、防毒面具、防烟面罩等避难救生设施。高层建筑的业主或者使用人应当自备救生绳、口哨、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第二十一条高层居民住宅楼的业主、使用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义务:

(一)严格遵守电气安全使用规定,不得超负荷用电,不得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以及与线路负荷不相匹配的保险或者漏电保护装置;

(二)严格遵守燃气安全使用规定,不得擅自拆、改、装燃气设备和用具;

(三)严格执行室内装修防火安全规定,不得影响消防设施、器材、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规定,不得存放汽油、香蕉水等易燃物品或者违法燃放烟花爆竹;

(五)保持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在这些区域堆放物品、存放车辆或者设置其他障碍物;

(六)保护消防设施、器材,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

(七)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和灭火逃生技能,及时报告火警,依法积极扑救初起火灾;

(八)发现违规用火、用电或者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等行为的,及时报告管理单位;

(九)其他依法应当履行或者约定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在出租房屋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仓库、生产车间等的监督检查。

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贵阳市消防条例》的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本辖区内高层建筑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定期组织灭火救援预案演练,熟悉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内外环境,不断完善预案。

灭火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高层建筑的基本情况、固定消防设施设备状况、外部消防水源分布和使用方案、重点部位消防力量部署、灭火救援战术措施、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程序和措施等。

第二十四条高层建筑的业主和使用人应当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及演练提供便利。

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因防火、灭火救援需要,到辖区单位进行现场查看或者模拟训练的,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

第二十五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高层建筑户外广告牌、店铺招牌和相应景观照明设施设置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四章

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以下简称“小场所”)内装修、放置物品、安装设施等,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用易燃材料装修,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二)场所内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管线的敷设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空气开关等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三)场所内疏散楼梯的数量、宽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使用木质等可燃、易燃材质的楼梯,在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内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四)设置室内消火栓有困难的,可设置消防卷盘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五)按照75㎡/每具的标准配置4kg以上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面积小于150㎡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小型旅馆每层楼配置不少于2具4kg的ABC干粉灭火器;

(六)无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四层及四层以上小型旅馆,在每层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安装消防卷盘,其水源可由市政管网或者屋顶水箱供给,屋顶水箱容积不小于1m3。

第二十七条小场所依法设置临时夹层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经过防火处理的钢板;

(二)用于居住的夹层,建筑面积应当小于15㎡,设置与室外连通的安全出口或者有不小于0.5m×0.8m的逃生、救援出口,并配置有效的逃生设施,居住人员不得多于2人;

(三)用于经营或者储存物品的夹层,不得用于居住,并设置不少于2 个与场所内其它部位或者室外连通的疏散出口。

禁止在临时夹层内设置生产车间、集体宿舍和公共娱乐营业用房。

第二十八条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和提供住宿的宾馆、饭店、酒店、旅馆、旅社,每层楼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的疏散引导员,在工作期间佩戴专用标识,负责防火巡查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救助、灭火等工作。

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包房区每5个包房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的疏散引导员。

第二十九条商业服务网点和营业性餐饮服务、公共娱乐、生产加工等小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应当符合燃气和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按量使用,不得将燃气软管大面积串联或者并联使用;使用其他燃料的,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二)厨房烟道、燃油管道应当每季度检查、清洗一次,并做好检查、清洗记录;

(三)除需留宿1至2名值班人员外,不得留宿他人;

(四)小型商业服务网点不得以店代库、超储经营。

第三十条洗浴、足疗、健身房、美容美发等小场所,除单独分隔的值班用房外,不得擅自设置留宿包房或者区域。

第三十一条小场所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熟练掌握消防基本常识和防止火灾、逃生自救等基本技能,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二)适时检查本岗位设施、设备、场地的消防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三)熟悉本工作场所灭火器材、消防设施及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并参加有组织的初起火灾扑救;

(四)指导、督促场所内人员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劝阻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行业协会应当将小场所消防安全纳入行业自律范围,督促和指导本行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五章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造成火灾事故或者其他危害后果的,严格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的火灾事故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高层建筑共有部分未进行统一管理,或者未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备案的;

(二)违反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在高层建筑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未配备缓降器、软梯、防毒面具、防烟面罩等避难救生设施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在消防控制室存放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资料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质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第二十六条第(五)项规定标准配置灭火器的;

(二)无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四层及四层以上小型旅馆未按照第二十六条第(六)项规定安装消防卷盘和设置屋顶水箱的;

(三)小场所依法设置、使用临时夹层不符合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

(四)违反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临时夹层内设置生产车间、集体宿舍和公共娱乐营业用房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法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七类行业,是指校园、医院、宾馆(饭店)及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建筑工地和商场、市场、饭店、洗浴场所。

(二)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或者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三)使用人,是指以承租或者承包、受委托经营等方式使用高层建筑房屋及其附属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单位及个人。

(四)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依据本省地方标准DB 52/T 800—2013《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者场所:

1.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的商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网点;

2.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的小型饭店、酒店等小型营业性餐饮场所; 3.客房数在 30 间或者床位数在30 张以下的小型旅馆;

4.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二层、三层且总建筑面积在200 ㎡以下的洗浴、足疗、美容美发美体、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

5.床位数在 50 张以下的乡(镇)、社区卫生院及其他小型医院(诊所)、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

6.学生床位数在 50 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学生人数在300 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在100 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

7.总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且根据国家规范要求不需要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非易燃、可燃材料的小型生产加工场所;

(五)临时夹层,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内依法设置的单个自然层中临时搭建的楼层。

(六)消防卷盘,即消防软管卷盘,是指由阀门、输入管路、软管、喷枪等组成,并能在迅速展开软管的过程中喷射灭火剂的灭火器具。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一篇:那一刻我真作文下一篇:各银行信用卡办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