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精选8篇)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1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防雷现状;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00-03

countermeasure and statu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suzhou city

(suzhou meteorologic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suzhou anhui 234000)

宿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中纬度多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32.8 d以上,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防雷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安徽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要求所辖区域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等公共防雷设施建设比率达100%。根据2007年以来对全市各学校防雷安全检查的情况,以及新建校安全工程项目施工跟踪服务、竣工验收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农村各学校防雷项目施工技术上普遍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针对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并按规范要求,提出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整改意见。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外部防雷设施状况

1.1 2009年校舍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前,农村中小学的防雷工程做法五花八门、合格率极低。笔者从2007年就会同当地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对辖区25个乡镇340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防雷安全普查,发现只有14%的学校直击雷防雷设施符合规范要求,且均是3层楼以上乡镇中心学校。46%的农村中小学低层校舍根本就没有防直击雷装置,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校舍。40%的农村中小学校舍虽然楼上安装直击雷防护,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材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2 引下线。农村校舍防雷引下线95%以上都是明敷引下线,引下线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的较为常见。有的用普通钢筋取代镀锌钢筋,钢筋规格不一;有的用钢绞线代替引下线;有的10 m长引下线用3种以上材料或规格焊接,热镀的、冷镀的,钢筋、扁铁交替焊接在一起,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有的建筑物引下线固定不牢固或间距不够,甚至有的没有支持卡固定,引下线直接挂在墙上;有的引下线锈蚀断掉;有的引下线在人员经过或停留接地体连接处没有采取改性塑料管等加以保护,没有设立护栏或警示牌[1-2]。

1.1.3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检查发现,部分接地线使用不规范,使用钢筋、钢绞线、铁丝连接,甚至部分工程不用接地线。而接地体常常埋深不够,轻轻一拨就能拽出,有的用普通钢筋做接地体,有的接地体直接抛在地面,用土掩埋地下。

1.2 2009年后新建校舍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后,新建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状况得到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从2009年开始,宿州市新建校舍的安全工程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都办理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据统计,至2015年12月,宿州市??桥辖区含教学楼(综合楼)、宿舍、食堂等报建单体超过900件。约有20%的新建校舍图纸设计防雷设施而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有的施工单位自作主张,认为2层楼后面杨树高于教学楼,杨树就起到防雷作用,可不按图纸要求设接闪装置;有的学校防雷安全意识淡薄,认为防雷设施有没有无所谓,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约有300件单体正在施工或已竣工待验收。市级防雷技术服务部门参与跟踪服务及验收的单体约400件,校舍接闪带、引下线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2.1 接闪器规格、材料与设计不符。农村学校安全工程使用普通钢筋代替镀锌圆钢做接闪带约占80%。有的天面上接闪带用多种规格材料施工;有的不按设计要求采购国标钢材,设计规格φ10或φ12的镀锌钢筋作接闪带,验收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差约15%。1.2.2 焊接工艺存在诸多问题。有60%接闪带施工焊接不到位,尤其是拐角处。如焊接不饱满,焊接点凸凹不平、焊接有气孔,出现生焊、漏焊、错焊,焊接长度不够。伸缩缝不做u形弯度,出现倒伏、脱落现象,接闪带不闭合、网格尺寸不够。

1.2.3 突出屋面的金属广告牌、水箱、空调外机、旗杆等没有就近与接闪带连接。女儿墙、创意造型等无接闪带保护。

1.2.4 柱内主筋作引下线需选用对角2根主筋常常被忽略,引下线规格偏小,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不符时有发生。2根相邻引下线之间间距达不到图纸设计的要求,边角拐弯处未施工引下线。在柱内主筋引出屋面或女儿墙时,出现用柱内主筋(螺纹钢)直接与接闪带焊接,还有将螺纹钢弯曲成直角直接焊接。在引下线引出柱主筋与接闪带构筑件过渡中,其构筑件很少有用大一级别的镀锌材料与接闪带焊接,且焊接处都缺少防腐处理[3]。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内部防雷设施现状

2.1 现场施工与规范、图纸设计不相符

等电位接地扁铁或圆钢不合格,用普通钢筋代替热镀锌钢材使用较普遍。预留接地体尺寸较短导致接触不到端子板,有的埋在墙里找不到。总等电位用局部等电位盒子替换,等电位端子板、接地线规格不规范,不压铜鼻和不上垫片情况占90%以上,有的直接缠绕或挂在等电位端子板上。等电位接地电阻大于设计要求,部分局部等电位施工电气不连通,接地线与电源插座不连接。

2.2 浪涌保护器不合格

承包或分包的施工单位对浪涌保护器概念及作用模糊,更不懂施工要求,个别安装的浪涌保护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部分偏远校舍,出于成本考虑,很难找到有资质企业为其施工,不安装、安装不合格产品的现象普遍,致使学校电器设备极易遭受雷电电涌的侵害。

农村中小学防雷对策

3.1 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3.1.1 接闪器。校安工程校舍往往高度较低,接闪带设计多使用φ10或φ12的镀锌圆钢沿女儿墙做接闪带,尤其注意接闪带的规格和材料,要按图纸设计要求采购国标钢材,并在校舍女儿墙外侧设接闪带。部分图纸未设计防雷网格的,在楼天面面积较大时须增设接闪带网格。屋面有金属广告牌、空调外机、光伏太阳能板等需和接闪带就近焊接,绝大部分学校在屋角处设摄像头、喇叭等装置,需要增设防护措施,烟道、女儿墙、老虎窗、创意造型要做接闪带保护。校园内旗杆须可靠接地,接地体处须考虑跨步电压的问题。

3.1.2 引下线。校安工程若设计明敷引下线,除规格、材料的要求外,敷设位置须严格限制。一般在建筑物拐角处设引下线,按照一类不大于12 m,二类不大于18 m,三类不大于25 m进行敷设。明敷引下线须远离校舍出口处和行人较易接触到地方,严格做好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防护措施,并在显眼处设警示牌。暗敷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选用对角2根主筋作引下线,在引下线引出柱主筋与接闪带构筑件过渡中,其构筑件用大一级别的镀锌材料与接闪带焊接,且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1.3 接地装置。接地体须按照图纸设计施工,深度须满足要求,对于接地电阻达不到图纸设计要求的,须外加增补接地。增设接地桩须远离人员密集处,做好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接地线与引下线可靠连接,接地线不应明敷,须做好保护措施。对于接地线距离较远的,须做好标记,以便定期年检。

3.1.4 内部防雷措施。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对配电系统进行接地,严禁出现单项两线无地线的情况,同时匹配好电涌保护器的参数,鼓励有资质单位对偏远区域的校安工程进行spd安装改造。对于弱电系统,所有信号线须有屏蔽措施,严禁将信号线悬挂于接闪带上,必要时设信号电涌保护器[4]。

3.2 加强技术服务,总结工程“通病”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实施后,市级防雷技术服务部门参与跟踪服务及验收的单体约400件。检查验收校安工程工作量极大,相当繁琐,2015年就有部分校舍进行了4次现场验收,最终才整改到位。为了严格把关防雷安全质量,节省时间,将校安工程出现的普遍问题总结成册,在前期跟踪服务时就告知施工单位,对重要节点要加强监督,避免造成返工、重做,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验收时,通过网络手段,先查看施工单位提供的电子图片,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直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先让其整改到位,尽量做到一次现场验收就满足规范要求。2009年以来,校安工程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整改的就有350个单体,验收合格后出具防雷装置验收意见书。所验收的400所学校未发生一例雷击事故。

3.3 联合各职能部门,确保学校防雷安全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2

1 滕州市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1.1 学校结构设计不合理, 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滕州市的农村学校大多是旧式的房屋建筑, 且时间相对久远, 这些建筑并未设置相应的防雷设施, 有少数的房屋建筑甚至缺乏安装防雷建筑的地带。虽然近年来也有新的学校建筑投入使用, 但这些建筑往往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虽然设置了防雷措施, 但是很多防雷设施是在校园建筑完工之后才补设置, 这不仅影响校园的整体美观, 防雷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目前, 滕州市很多学校的防雷措施只是简单地安装避雷针, 并没有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使用规格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考虑, 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防雷标准[1]。

1.2 学校防雷设施的养护不足

虽然有些农村学校也设置相关的防雷措施,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往往缺乏对防雷设置的养护, 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学校防雷设置逐渐老化, 甚至有些设备发生断裂, 这样不仅失去应有的防雷作用, 也会给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加上近年来经济的发展, 国家增强了对农村中小学的改造力度, 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增加, 内部铺设的线路也越来越多, 学校内部和周围随处可见电话线、电源线等金属管线, 雷击将会通过这些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金属管线进入到学校内部, 导致设备发生损坏, 严重时则会引起人员的伤亡[2]。

2 滕州市农村学校防雷对策

2.1 加强防雷宣传, 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学校防雷工作关系重大。为此, 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防雷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农村学校全体师生的防雷科普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师生对防雷知识的认识。由于滕州市是国内有名的多发区, 雷电灾害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万元, 而这些损失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因此, 政府以及气象部门一定要对农村学校的防雷工作重视起来, 除了到基层宣传防雷知识外, 政府和气象部门还可以编制相关的防雷手册以及防雷光盘, 将防雷知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宣传进行反复播放。同时, 政府和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农村地区教育部门的联系, 将防雷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普及, 让师生了解遭遇雷电天气时应做的防护措施, 从根本上减小雷电对农村学校的危害。

2.2 完善校园建筑防雷设施, 做好定期安检

由于滕州市农村地区学校防雷设施欠缺, 雷电灾害隐患较大, 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学校建筑的实际情况帮助学校做好建筑中天线、管道、金属部分的防雷工作, 保护这些设施不受雷电侵害。此外, 对于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要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 避免将多媒体教室安置与学校建筑的顶层, 此外, 为了防止雷电二次灾害, 学校不应建于高压电杆以及高塔旁边, 如果发现学校周围有较高的树木, 应该将树木及时移除, 防止在雷电天气树木和学校建筑发生雷电反击[3]。

2.3 加强对防雷设施的管理工作

防雷设施的建设质量在根本上影响着农村学校防雷工作的质量。因此, 对于一些新建和扩建的防雷设施, 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 全面把握好防雷设施施工的质量关, 对于新建的学校建筑, 建筑与防雷设施的设计要同步, 待建筑质量和防雷设置都通过相关部门要求后, 方可进入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在学校建筑的承建过程中, 政府要排除质量监察人员, 对房屋建筑的质量以及防雷设施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掌控, 待建筑的防雷设施通过检测后, 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竣工验收工作。

3 结语

农村学校的防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下, 气象部门应在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与各建设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雷电防御能力,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文彬, 莫崇越.农村中小学校防雷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282-283, 286.

[2]宋志晨, 刘磊.浅谈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6) :300.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体育;SWOT分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农村体育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山东省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程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在此,以山东省德州市所辖8县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进行了探讨。德州市总人口543.6万,其中农业人424.85万,主要集中分布于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八县。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见表1),客观正确地认识德州市农村体育现状,找出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与措施,为实施和探索鲁西北乃山东省农村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表1 农村体育的swot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德州地区农村体育现状分析与讨论

(一)德州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活现状

体育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山东省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和较快的增长。然而山东省德州人口多、底子薄,截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947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鲁西北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与全省其他经济发达地市相比存在着不平衡性。

为了保证德州农村体育建设,德州市以把“篮球进村工程”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活跃农村体育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而作为文化娱乐生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体育活动,其需求也必将呈现出量和质的变化。

(二)德州农村地区人群的体育意识

德州农民的健身知识、体育观念比较匮乏,农民缺少对体育科普知识、体育法律法规的了解。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教程度和体育健康知识正不断提高和增多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对体育的投入增大,体育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对生活质量、文化娱乐的追求,也促使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农村体育活动的主体。目前德州地区农村就有一多半的村民对体育有不正确的认识。农民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农民体育意识还不成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第二,“劳动即锻炼”的传统体育观念仍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第三,农村体育的舆论环境较差,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理解,甚至挖苦嘲笑。

(三)德州地区农村村民体育锻炼场地情况

德州各县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德州8县农民中71.8%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不固定。学校体育场所是广大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最佳地点,但目前完全开放的不足1/10。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或流失、或破损、或占用,总体数量锐减。调查还发现鲁西北地区农村多数地方没有商业性健身活动场所,这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群众体育意识有关。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由国家筹资建设,而农村则由乡镇财政承担;另一方面,农村体育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单一,有实力的投资主体缺乏或不愿投资;此外,农村体育器械难以管理,经常发生被盗和故意破坏现象,维修不方便,也影响了农村体育设施的配置和完善。

(四)农村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组织

村镇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乡村体育组织管理工作薄弱,群众体育投入不足,活动场地设施简陋。另外,德州地区农村村民体育锻炼多为自发组织,缺少专业的科学指导。农村群众普遍实际的体育组织能力有限,再加上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关单位部门科学指导不足,也成为农村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农民只有在解决生存问题保障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对更高层次文化娱乐的需求。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大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农民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德州市主要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利民工程。利用在农村广为普及的电视、广播,宣传和推广农村具有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交流和推广农村体育示范村的经验。

通过着重宣传体育“促进健康”的作用,提高农民对体育的兴趣。对传统节日宣传体育活动加以利用,如秧歌、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三)加大农村体育建设经费投入,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由于山东省农村地区存在居民多、人员分散、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经费短缺一直是体育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和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体育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配城乡体育经费和资源,保证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另外,要增强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能力,弥补农村体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通过一系列途径拓宽了体育资金的来源,保证农村体育的有序、健康开展。

(四)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各级政府和相关体育部门要加大对建设农村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把体育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到城镇建设规划中去,做好农村乡镇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并安排专职人员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维护。

(五)着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改革教育体系,满足正常的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和农村体育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证学校投入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完善农村体育管理,建立、健全山东省乡村体育组织机构

不断完善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的县乡体育机构设置,使基层县乡具有独立运行的体育机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山东省各类农村体育健身协会。把农村体育办成公益性事业为主,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基础。

(七)因地制宜组织农村体育比赛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项目,德州农村地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村体育指导员应在各级政府、村委的支持下,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多搞各种比赛。通过比赛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增加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调动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农村体育氛围,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赵成彬,马志忠.沂蒙山区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23(16)

[2]宁亮生,温志宏.对我国农村健身活动影响因素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

[3]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R].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

[4]于军,范世晔,张昌言,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制约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5)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4

摘要:笔者探讨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象,提出了解决对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谈论了小学单元作文教学,以期唤起农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不想作文的困境,真正让学生有话写,在作文中说心里话、真话、实话,让学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

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

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

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

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5

——浅谈考察学习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古城镇学区:高义堂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近日,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随同考察学习团到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学习,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对东部教育的突飞猛进,良好的办学条件感叹,同时也为西部教育的薄弱而感到自责,静心一想,还需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思: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为此,结合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作以浅谈。

一、东部教育的现状。随同考察第一感觉,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决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苏州的三条路小学、瑞金中学等校考察时,发现各学校管理严、发展快,均有一支政治过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为100%,而且学校均重视教科研工作,立项课题多,教研成果硕。还发现各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走廊监控系统和电子阅览室,有规模大的“快乐体育园地”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软件开发室等30多个教育功能室。到教学班级参观时,发现班班有“四机一幕”,而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考察学习的同时,我在当地和相关的教育人士作了了解,谈到“一费制”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公用经费的下发等情况。当地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作了这样的回答,一费制在我市早已贯彻落实,财政部门能按时足额下拔发放,还筹措大量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兴建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硬化、美化、绿化校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还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政府、教育部门都很重视,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考察的同时,我深深地为我们当地的教育自责,心中默默地和苏州、上海的教育作了对比,发现我们凉州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设备陈旧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需要大额资金,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更谈不上各种功能室的配备。

2、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个别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个别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微机、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4、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部分学校管理无序、质量落后,这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能力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有限,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结果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受到了影响。

5、农村、社会、家庭等环境影响教育,造成一些学生流失,冲击着教育的发展。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

三、促进西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考察学习之后,默默地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教育状况,结合我们凉州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对凉州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谈一酌见: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学校能够购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三是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阔教师眼界,方便教学,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四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4、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强抓管理,严抓质量。各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还要强抓教研工作,不断了解教改动态,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5、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6、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6

黄江义校

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古已有之,《三字经》里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在私塾教学模式下,学校和家庭本身就没有分家。进入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后,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勿用置疑,这是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一、农村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5加2等于零”的现象。这就说明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互动。然而,在农村学校实现家校互动必然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

为了优化办学条件,节省办学资源,地震后学校区域规划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我们黄江学校而言,现在的黄江义务教育学校就由原来的4所学校合并而成,现在的学校也就容纳了比过去老黄江初中区域要大得多的农村中小学生;同时,农村学生的家庭住址是比较分散的,这就构成了如下的农村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按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我校容纳了黄江、双潭、香泉、紫山、通口几个片区的本地生源,此外还有一些外地生源,如江油镇江、含增、桥坝等,他们中离学校远的上一次学,在路上就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更何况我们的生源分布区域大、散。如果我们现在还只是依靠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互动的不容易。

2.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内容出现不良变化给家校共育带来不易。今天,我们学校大多数孩子家长都是打工一族,他们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吃穿问题,也常常用吃穿来弥补自己认为的对孩子的亏欠,而缺乏对孩子心理思想的引导。农村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生活的环境也由过去的“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同时孩子与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孩子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放假时孩子们打沙包、跳皮筋、滚铁环的身影看不见了。今天的孩子,是看着电视、玩着手机长大的。他们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成人关闭了心灵大门,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同时,不少家长也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和孩子的需要

进行适宜的施教,甚至存在很多误区和过失。

3.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我们发现品行表现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同学中也同样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家长德育意识普遍缺失。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大部分农村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少部分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当老师向这些家长谈起德育的问题时,他们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不以为然。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大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其它的事情都是老师的,只要老师不说,他们绝对不会主动过问。他们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这样老师和家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互动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

4.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户只占少部分。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

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成效,往往是学校老师苦口婆心说半天的结果,孩子家长几句话或者是一个小小的行为就抹杀殆尽了。

二、应 对 策 略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学校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我们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是建立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的,它主要是由学校聘请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规划决策的讨论,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

(二)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我们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家访,班主任要对六类学生重点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三)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

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各班主任主持,学校中层干部分年级到位参与会议。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让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电话短信息交流。学校利用校讯通,及时告知学生在校情况,分享教育心得;通过短信和电话,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告知家长;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老师也可从家长的短信和电话中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了解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五)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了孝敬教育,比如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给帮助过我们,关心我们的人写一封感恩信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各自的内心需求,化解相互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通过阅读书信,了解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许多家长也因此学到了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在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方面及课题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

1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 规摸大

截至2013年底, 忻州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0.7×104hm2,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0.36×104hm2, 大棚面积0.34×104hm2, 是2008年的3.1倍。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9×104hm2, 其中, 设施蔬菜全年播种面积0.35×104hm2。全市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忻府区、定襄县万亩 (1亩=0.067 hm2, 下同) 甜瓜产业带0.14×104hm2, 神池县旱地南瓜产业区0.21×104hm2和忻府区、定襄、原平辣椒产业区0.24×104hm2。设施农业面积、产量突飞猛进。

1.2 起点高

目前, 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偏关模式的新型下凹式日光温室建造新技术, 克服了传统温室冬季加热且保温效果不稳定的弊端。新建温室大多采用钢结构框架, 经久耐用, 抗灾能力强。新建园区更加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90%以上园区采用了防水复合保温棉被、自动卷帘机等新材料。蔬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防无滴棚膜、防虫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截至目前, 全市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达到全市设施蔬菜面积的50%以上。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进行集约化育苗的智能联栋温室有15栋、总面积5.25 hm2, 智能温室年内育苗量可达0.5亿株, 年可供种植面积0.2×104hm2。仅2012年—2013年全市新建智能化育苗温室达4 hm2。3.33 hm2以上园区水电路房等配套设施齐全, 共配备农产品安全速测仪180台。已创建3个部级蔬菜标准园、6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忻府区被确定为一县一业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形成蔬菜“一村一品”村70个, 蔬菜专业合作社77个, 蔬菜“三品”认证园区有4个52个品种。

1.3 机制新

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 全市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 主要有专业合作社、村组织主导型、企业运作型、合作开发型、项目引进型。繁峙县集义庄乡果园村抓住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重要环节, 培植和发展有机高效农业园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经营模式。目前各大蔬菜园区基本都有了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

1.4 效益好

经过调查, 目前忻州市移动大棚收入普遍在8 000~10 000元/0.067 hm2, 日光温室收入普遍在20 000~30 000元/0.067 hm2, 设施蔬菜纯收入普遍是露地蔬菜的5~7倍, 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在忻府区北义井乡部落村、北合索园区、定襄北庄, 一棚温室甜瓜最高收入达50 000~70 000元。2013年忻府区秦城乡部落村冯永安在1栋厚土墙下凹式温室内栽培籽麻蜜甜瓜面积近0.067 hm2, 采用吊蔓甜瓜技术, 种出的甜瓜味香质脆、口感好, 比传统种植提前2~3个月上市, 甜瓜最高售价可达70元/kg, 最低10元/kg, 温室甜瓜毛收入近9×104元/0.067 hm2, 除去肥料、棚膜、种子、药剂等费用4 000元, 纯收入近86 000元, 成了忻州市种植甜瓜的单产收入状元。

1.5 投资热

2012年全市投入现代农业的社会资金约为7亿元, 其中投资设施蔬菜园区建设的约2亿元。投资现代农业招商项目 (1 000×104元以上) 共109个, 总投资50.1亿元, 其中投资蔬菜类项目14个, 投资额5.1亿元。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企业家转型投资创业的热土。2013年, 通过返乡创业、转型发展、招商引资等途径, 共投入3亿元, 建设完善了7个设施农业园区。繁峙籍老板宫志云从北京返乡投资1 500×104元、繁峙汽贸经销商高利军投资2 460×104元在繁峙果园村66.67 hm2设施蔬菜园区新建起智能连栋温室、养鱼塘、生态餐厅和蔬菜保鲜冷藏库和蔬菜交易市场, 解决了蔬菜育苗和冷藏、保鲜销售问题。宁武工商联主席出资超过1 000×104元承包了宁武怀道食用菌园区200多个菌棚, 并建起现代化菌种房和加工厂, 将于年底投产。

2 忻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短缺, 部分温室闲置低效运行

据统计, 全市现有日光温室18 487座, 面积1 738.07hm2, 闲置温室2 210座, 面积217.47 hm2, 闲置率达12.5%。现有大棚20 499座, 面积1 602.2 hm2, 闲置大棚2 308座, 156.27 hm2, 闲置率为9.7%。温室和大棚总闲置率为11.1%。究其原因, 有些是因后续资金不足、设施条件配套不上, 有些是设备陈旧老化不利于生产, 有些是受自然灾害破坏没有及时修复, 有些是经营不善、入不敷出, 无能力继续投资。总之, 资金问题依然是主要制约因素。

2.2 科技含量不高, 技术人才力量严重薄弱

设施蔬菜生产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意识差的影响, 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接受能力差, 导致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滞后。部分园区虽有当地政府出资聘请的外地技术员进行驻园指导, 但因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对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只限于临时应急, 还达不到对园区内所有种植户栽培技术需求的全程服务。特别是园区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2.3 管理水平滞后, 经营机制不活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习惯于一家一户经营,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育不够。虽然近两年来培育出一些好的典型, 但小生产一时还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

3 忻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3.1 以创建部省市级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为抓手, 精心培育典型, 带动全市设施园区高产高效

集中省级项目资金和市级设施蔬菜以奖代补资金, 在全市范围内全力扶持和重点打造10个规模以上的市级蔬菜标准示范园, 力争达到农业部标准园创建规范要求, 突出亮点、形成特色, 充分发挥标准园的辐射带动、典型示范和市场促销作用。

3.2 以恢复提高闲置温室大棚的利用率为重点, 分类指导、力争全部投产达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先易后难的原则, 通过修复改建、增加配套设备、推广节水及保温覆盖物、创新机制等措施, 年内努力完成1 000座老旧温室修复改造任务。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 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加强蔬菜市场与蔬菜种植基地的直接对接, 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 提高蔬菜种植户和经销商的收益。

3.3 以加强对科技人员和菜农的技术培训为依托,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山西省已将每年培训10万新型职业农民列入2014年“五个全覆盖”工程, 这对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发展设施农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抓住机遇将培训工作延伸到设施农业的各个生产时节, 争取达到每个园区至少有1名技术专家指导, 每棚有1名种菜能手。要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培训资料等形式, 加强对设施蔬菜种植户、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乡土人才的培训, 推动设施农业优质、高产、低耗、高效、持续发展。

3.4 以规范土地流转,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为突破口, 努力创新经营机制

鼓励将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 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从政策层面破解设施农业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和融资难题。

3.5 以切实保障设施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为目标, 强化监管, 力争让市民吃上放心菜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篇8

政和县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讲稿(2012.10.17)许青坪

当前,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也逐步改善,中心校还配备了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各农村小学学校图书及各种教学仪器也不断充实,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现状分析

一、绩效工资遭遇的尴尬状况

农村中小学基本建立了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格局,然而随着教师绩效工资出台并实施,这种格局不但被打破,还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教师工资被增加了18年)

1、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缺乏法律保护,教育机构撕裂教师工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引起了教师的普遍不满。政府按照公务员工资总额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务员拥有税后工资的绝对使用权,公务员工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政府部门不敢随意提取公务员工资,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不同于公务员,其工资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其表现形式为:政府给教师增加了工资,财政部门根据教师工资总额征收个人所得税后,教育机构每月从教师税后工资中提取几百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实行再分配,本该合法领取的教师工资被撕裂。

2、教师表册工资与实际领取工资相差较大。以某县为例,公务员比教师提前18个月发放了阳光工资,18个月后县财政局按月平均700元给教师补发了6个月(比公务员少发了12个月)工资,随后按月打入教师工资册,从表面上看教师工资人均增加了700元/月,随即被教育机构提取了400余元/月,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实行再分配,教师人均月发工资额不足300元/月,教师担负着繁重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只能拿回1700-2500元/年(被扣3100-2300元/年),教师名义上领着高工资,实际领着低工资,地方教育政策的歧视引起了教师的不满,其不满情绪正在蔓延扩散。

3、教师不敢请假。为了多领几块工资,许多教师有病不敢请假,苦苦支撑,付出和获取之间的矛盾促使不少一线优秀教师逃离了教学岗位,教师队伍越来越不稳定,上访、申诉、罢教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增强。为了达到不扣绩效工资或者少扣绩效工资的目的,教师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被斗败的教师则心灰意冷,既不跟领导合作,也不跟班主任合作,混日子而已,而学校和班级管理绝对离不开教师之间的亲密合作,学校不稳定因素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面前呈增强态势,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平静?

4、轻视师德,重视教学成绩,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确定教师绩效工资。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向学校领导告发自己,对学生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连学生不完成课堂作业都不管,至于学生在课堂里睡觉、在课堂里吵闹、在课后翻围墙或者打架什么的更不想管,教师所具备的高贵品质,在现实中变得支离破碎化作无形。由于教师不管学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已经非常脆弱,极易出问题,有狭隘思想的教师甚至希望学校多出事,以达到惩罚教育官员的目的,创建和谐学校在无聊的教育游戏中变为空谈。

5、教师有委屈但无处诉说,学校变得十分脆弱。教师维权被说成是满足私欲,向上级反映情况被视为非法,教师哪来心情教书?最有能力者花钱或者托人调离教育岗位当公务员,每个月少领几十或几百无所谓。有能力者进教育局或者中心校,领几块自在工资。次有能力者当学校行政领导,享受半课优惠,混几顿公家饭吃,领几文领导岗位津贴,最无能者站讲台,45分钟过去,立刻离校,天塌下来有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顶着,休息时间关机或者不接学校领导电话。

6、教育世家正在没落。我们总是在宣传教师地位有多高,工资有多高,但是教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报考师范学校,尽管有十分诱人的照顾分。调研结果显示,教师让子女读师范类的仅占7%,动员子女报考师范学校的教师占18%,这种现状表明教师厌恶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现在还没有逃离教学岗位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逃离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他们不会有半点的犹豫。

教育结论。教师绩效工资遭遇了尴尬,引发出许多新问题,其关键点在于: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持不谨慎态度,没有实行统筹兼顾政策,忽视了GDP的地域性,忽视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调研结果显示,有些地区做到了拿出GDP的4%来办教育,可以满足教育要求,有些地区投资教育的GDP已经超过了4%,但是由于GDP总量不大,其4%也就不大,因为特殊的地理态势,有些地方教学布点远比内地某些省份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

教育结构体系不适应义务教育发展,需要尽快予以调整。山区与城区教师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区学校教师严重超编和山区教师严重短缺,为了保证教师到位上课,教育管理人员不得已动用经济补偿、给予优秀教师指标、给予优先解决职称甚至任命小学校长等方式来诱导教师到山区支教。

无论教育领导还是其他教育管理人员,深感教师绩效工资运作起来极为不便,远不及公务员直接加工资更具操作性,在没有完全考虑成熟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模式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而相应的资金却不到位,教研、教师进修、水电费支付、超课时、行政领导岗位津贴等经费难以筹措,教育领导只好打教师主意,借绩效工资强行剥夺教师工资,教师队伍更加不稳定。

二、农村小学教研缺乏活力,成效不大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有的学校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还要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关于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几个困惑混乱概念:用教材教与教教材,随堂听课与推门听课,减负与正常课业量,怎么教与教什么,小组讨论与合作)

此外,农村小学术科教师配备还非常紧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要求技能科(图、音、体、计)的教师更多,截止目前,我县平均每所小学不足 1.5 人,近年新招聘的技能课教师大都交流到中学或城区小学了。具有专业性的教师如此少,新课程改革怎样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得到提高?这种状况使各农村小学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感到非常为难,就以英语课为例,全县只有各中心中心、前村、富垄、东平二中小几间学校开课(关于英语开课的几点建议,武夷山经验,支教、聘请中学老师,每周2节),其他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虽然开课,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精神缺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不少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退化,即使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也不愿钻研业务,少备教案,少批改作业,对学生缺乏爱心。他们有的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勤不出力,每天的工作只是应付学校、应付学生,他们每天急急忙忙的来上完课,又急急忙忙的离开学校,离开学生,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午和晚上不在学校住宿。他们有的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和讨论学习;有的在接受工作时,沾轻拍重,讨价还价;有的甚至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或搞其他赚钱的行业当成主业,没有把精力放在教学上,甚至有个别农村小学老师在工作时段还在公共场合喝茶、喝酒及打牌,其行为严重败坏人民教师的形象,影响极坏,严重影响教育的长足发展。

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加上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就地转正,他们当中有许多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接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基础较差,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这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养一直低下,大大妨碍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今,新形势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少部分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却不懂理科知识,数学老师则常写错别字,农村小学老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或讲的普通话普通人听不懂,一部分老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而他们却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这类老师只能说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五、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滞后、陈旧

在这部分教师中有绝大多数不思进取,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他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得很缓慢,就说新课改,尽管我们已进行了多次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但他们接受起来却很困难,与新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依老卖老。有个别老教师是这样评价新课改的:“教了一辈子的书,要我现在就转变观念,去适应学生,真是不可能,要是能早点退休,那该多好啊!”可见新课改对老教师的挑战有多大!可这一问题不解决,教育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里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各种设施不完备,“老三室”的设备大多已经老化、破损,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器材匮乏,多数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习,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奢侈品,怎能实施素质教育?由于经费不足,很多中心校至今尚未完善运动场、电脑室、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各类教学功能室,学生缺少活动的空间,教师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心学校作为全镇教学教研的中心,这般条件怎能发挥出它的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七、上级下发文件和学校建设的制度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落实不好。

在农村小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一堆堆上级下发的文件和一套又一套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安全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很多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流于形式,不真正加以落实,上级下发的文件不认真执行,文件的权威性发挥不起来,农村小学和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就因为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广大农村小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起来。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要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就要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要实现村小与中心学校资源共享,同时在教研活动要加强“有效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教学常规上的渗透,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研活动、有效的考查手段,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真正提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小学老师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中心学校在全乡镇范围内必须不断强化“以考促教”的工作,给农村教师和学生以适度压力,使辖区内各年级学生成绩的抽查和考评常态化。

三、健全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的评估和奖惩制度,增强其公平性和科学性。首先,应规范教师考核方法。农村小学教师的考核应主要由教师所在学校来组织,中心学校和教育局主要负责监视学校考核工作是否公平、公开、公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其次,要全面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盯在学业造诣上,应当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考核,农村教师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明显落伍于城市学校,所以更需要努力赶上。再次,考核主体要多元化。单靠学校引导及教师互评的方式是远远无法评价教师工作的全部的,农村小学教师的考核应把学生、学生家长、村干部等人员纳入考核主体,更能增强教师考核评价的客观公平性。另外,要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成果的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使用考核成果对教师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慎重,应注意避免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在公平公平的前提下,对考核不理想者要给予辅助与指导,找到原因,追求改进。只要学校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保证教师考核制度的规范执行,就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微观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当前的形式(抽考、六年级网上阅卷、教育基金)

2、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核心:有效。原则:符合本校师生实际。

3、集体备课的有效拓展

(1)时间:单位时间延长,备课次数减少(2)范围:拓展到教研组、校际、片区(3)过程与内容:结合研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正

(4)形式:讲读课、作业设计、练习设计、试卷命题

4、帮教制,辅导员制。

5、关于小组合作与提问的艺术(参考另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现实批判》)

6、教案与作业的创新管理

7、随堂听课与随意听课

8、单元过关、周测、月考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党建参观解说词下一篇:经济全球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