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共6篇)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篇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做好中心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确保监测与评估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 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本着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第四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对本市区域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评估。

第五条 卫生科负责本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负责采集样品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监测情况。第六条 检验科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协助采样并及时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任务,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确保政府下达的任务能及时认真完成。年底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结上

报卫生科和质量管理科。

第七条 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第八条 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结论等相关信息实行保密制度,在批准公布前,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对外公布。

第九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它是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或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由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具体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与评估工作程序》进行。(见附录)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附件 7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对本辖区范围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3.职责

3.1中心主任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和协调。

3.2 收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时,中心分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立即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编制计划,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优先于其他检测任务,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3 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包括采样送检、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

3.4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3.5 检测科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3.6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3.7本中心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程序 4.1采样

4.1.1采样由卫生科2名(含)以上人员参加,检验科协助。4.1.2采样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采样记录。

4.1.3采样数量应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4.1.4 采样点的选择要根据被监测食品抽样数量的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中挑选出在本地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的监测样品。4.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 4.2.1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4.2.1.1 通过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主动收集动物、食品和环境中分离的病原情况以及对这些病原的耐药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污染源或污染环节,掌握我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和耐药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也为制定或评价良好生产、加工操作规范提供基础数据。

4.2.1.2监测项目涵盖沙门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

4.2.1.3 微生物检验科负责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1.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2.2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4.2.2.1通过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为食品风险评估、预警和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4.2.2.2 监测项目有农药残留、元素、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质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2.2.3 理化检验科负责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2.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3 质量控制

4.3.1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4.3.2检验科按规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室间质评。4.4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4.5后勤保障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4.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4.6.1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6.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时机

4.6.2.1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4.6.2.2 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的。

4.6.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四个步骤,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风险评估的最后结论是在考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做出的。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减少风险的措施,得出风险概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4.6.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 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5.支持性文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卫生部等七部门 2010 年)附件 8 食品检验回避制度

第一条 建立食品检验回避制度,就是为保障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防止在食品检验中可能发生的营私舞弊现象发生。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人员应主动回避: 1.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检验;

2.本人与客户或与委托检验项目有利害关系; 3.参加过初次食品检验的复检事项;

4.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食品检验项目。

第三条 回避的提出和实施:

1.自行提出回避,由其所属的食品检验机构决定; 2.客户要求检验人员回避,向食品检验机构提出申请; 3.客户对回避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委托; 4.有提请和批准的相关记录。第四条 回避申请由中心分管领导批准。

第五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检验人员,一经查实,将视情节给以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篇2

关键词:项目理论,绩效评估,监测制度

1 概述

对政府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是我国科技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 对于改善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提高科研经费支出的规范性和使用效率, 提高科研活动各参与方对科技管理部门的满意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绩效的概念不仅涵盖针对既定目标的结果和影响, 还包括取得相应结果的效果及有效性。因此, 对一项科技项目绩效的考察包括了项目的目标、结果、影响、产出该结果的过程的效率及有效性[1]。

对政府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估不仅包括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关注科技投入的社会效果与影响, 关注所涉及利益相关各方, 以及影响的范围和时间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符合政府的战略规划;项目开展的程序是否规范;分析和评价政府科技投入、该项目实际的资金支出、支出的经济合理性、资金运转与管理是否规范等, 这是政府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区别于其他类别的绩效评估的一个显著特点[2,3]。

2 项目理论

政府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可以借鉴国际上对社会项目评估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国际上项目评估的理论依据是项目理论。项目理论是指项目实施和目标达成的一系列假设和预期计划。它包括项目过程理论和项目影响理论, 其中过程理论又包括项目服务利用计划和项目组织计划[4] (见图1) 。

为了获得项目影响理论所期望的变化, 项目首先必须按计划 (服务利用计划) 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从目标人群的角度衡量项目, 考察其是否为准确的目标人群提供了服务, 以及整个服务是否达到了服务利用计划所要求的程度。

项目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组织计划”, 它与项目资源、人力、执行情况和总体组织有关, 包括如何获得、配置和安排资源以及组织项目活动, 以使得项目获得期望的结果。

充足的资源和有效率的组织是发展和保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使得服务利用成为可能, 目标人群能获得这些服务。

影响理论是一种因果理论。它假设在项目行动和项目结果之间在因果关系。在政府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时, 充分认识项目活动与有关绩效之间的复杂的因果关系, 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使得有关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令人信服。

3 绩效评估监测制度

在项目理论中, 政府科技项目可以作为向目标人群及利益相关方提供服务的社会项目, 科技项目的执行应借鉴国际经验, 实行面向绩效的管理, 并建立基于绩效管理的绩效评估监测制度[5,6],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绩效目标计划:确定绩效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2) 绩效报告:提供有关绩效的基本信息; (3) 绩效评估报告:对绩效目标计划和绩效报告的评估。

绩效评估监测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个特点是它将后期的绩效评价与前期的绩效规划和计划、项目立项、绩效预算、中期的执行和绩效报告、项目验收和跟踪、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系统, 从而建立面向结果的管理观念和一个保证实现既定目标的、高效率的责任机制。

3.1 绩效目标计划

项目绩效目标是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监测的基础, 项目绩效目标可以分多个层次, 既包括宏观、总体和长期性的战略目标, 也包括微观、局部和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低层次目标对高层次目标的落实程度也应体现在项目绩效评估监测内容中。

一般地, 战略规划中的总目标比较宏观, 侧重在总体的长远的效果和影响方面, 而阶段性绩效目标规划中的绩效目标比较具体, 侧重在具体的结果产出方面, 是战略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阶段性的绩效目标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 本阶段的绩效目标和指标, 这是绩效目标计划的最基本内容; (2) 使用的操作方式、技能、技术、人力、财力、信息或其它用以满足取得预期目标的资源; (3) 影响绩效目标实现的可能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4) 绩效信息测量办法和证实绩效数据有效性的方法; (5) 其它, 如对战略规划绩效微调的说明;提供与绩效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的信息;变通请求, 等等。

绩效目标计划设定了一个阶段内必须完成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定义应明确具体, 具有可测性, 即从技术方法和成本等方面考虑, 将来目标完成情况是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估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应反映项目活动的核心目的及关键特征, 应有利于有关管理部门指导和监控, 应考虑时间的限制。绩效目标应该与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相匹配, 即在绩效目标计划中将资源、预算需求和绩效计划的结果联系起来了。绩效目标计划必须说明如何完成其目标, 并指明所需的各种资源、手段、策略、技能、技术和过程。

绩效目标计划必须明确绩效测量方法和证实绩效信息真实性的方法。该方法必须足以可信和具体, 以便支持记录、收集和汇报的信息在总体上保持准确可靠。

3.2 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应列示阶段绩效目标计划中的绩效目标以及本阶段实际获得的绩效, 并进行两者的对比, 对于未完成的部分进行说明, 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处理办法, 绩效报告的内容包括: (1) 实际绩效与计划的绩效目标的比较; (2) 绩效目标没有达到时的解释说明; (3) 弥补办法或调整建议:对未完成的目标计划, 安排时间表;或是对于于不合实际或不可行的未完成目标的行动提出建议; (4) 对于于本阶段绩效目标计划的评价; (5) 提供前几年的实际的绩效效信息; (6) 说明报告中绩效信息的质量; (7) 预算信息和对支支出的分析。

在绩效报告中, 应说明所收集和汇报的绩效信息的质量量, 包括与用来获得这些信息的过程和系统有关的问题。对对于某些特殊的无法用具体的可量化的方法确定目标的活活动, 可用替代的测评形式。在说明用于证实绩效的数据来来源时, 需指明现有的相关基准数据, 包括时间跨度和趋势势数据;测评数据的来源;现有数据收集和汇报系统的任何何改变和改善。

3.3 绩效评估报告

绩效评估包括对绩效目标计划和绩绩效报告两方面的评估, 其中后者是重点。对绩效目标计划划的评估包括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 是否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行了全面的清晰描述? (2) 完成绩效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资资源配置的情况是否合理? (3) 所提供的绩效信息的可信度度如何?

对绩效报告的评估分为两个方面: (1) 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对主要管理问题的分析、解决办法、进展展和程度进行说明。

对绩效报告中所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要与绩效目标计计划中预定目标进行对比, 并进行详细的评述, 包括目标任任务的完成情况、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利用的资源, 并总结完完成目标的经验。对没有完成的目标也要进行评述, 找出原原因, 总结教训, 同时要利用这些绩效信息决定是否要对目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绩效目标计划中提出的主要管理困难进行说明, 并对对管理问题的解决情况和进展进行分析和评估, 同时在下一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计划中需要对已解决和未解决的管理问问题的目标和测评手段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的依据包括原定目标 (规划和绩效目标计划划, 如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等) ;预算申请报告和预算批复复文件;资金使用报告;绩效报告和相关旁证等。

4 结语

政府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应重视制度建设, 建立““绩效目标计划-绩效报告-绩效评估”的制度系统。事先编编制项目阶段性的绩效目标计划, 一个阶段结束后提交绩效效报告, 并对绩效报告进行评估, 同时将绩效结果用于下一一阶段的计划制定和预算编制。同时, 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估估监测制度, 并发布各类绩效评估监测指南等工具性文件件, 供项目的规划和计划部门、项目执行者和评估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少春.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李正风.政府绩效管理与基础研究绩效评估[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27 (5) :48-52.

[3]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公共行政评论, 2009 (1) :202-204.

[4]彼德·罗西, 霍华德·费里曼, 马克·李普希.项目评估方法和技术 (第六版) [M].北京:华西出版社, 2002.

[5]孙迎春, 周志忍.欧盟通用绩效评估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6 (1) :34-42.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篇3

管理制度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矿井防止通风、瓦斯等重大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搞好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标准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如下:

成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以加强对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领导。

1、组

长:周永更【机电副矿长】

2、副组长:袁明波 【总工程师】

沈长雄【安全副矿长】

3、成员:徐同超、袁玉银、周永省、徐广飞、冯灿国、朱贞平、徐安甫、沈长富、崔同军、陈德省、陈德志、沈长纪

4、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部通风办公室,沈长雄负责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日常事务管理。

企业法人岗位职责

1、领导组作为全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搞好职责范围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相关工作。

2、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部门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方面的各项指示、决定、文件和会议精神。

3、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督促贯彻落实。

4、组织制定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发展规划、计划,审核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方面重大安技措工程项目计划和业务培训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

5、定期组织召开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办公会,研究分析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重大隐患的整改措施做出决定,落实上级关于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安排,对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6、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7、负责为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源(包括机构、人员、资金、设备等)。

8、对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做出表扬和奖励的决定;对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做的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及事故责任者给予批评、处罚和处分的决定。

矿长岗位职责

1、矿长是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2、负责为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提供所需资源(包括机构、人员、资金、设备等);

3、审阅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调度台帐、监测监控报日表;主持召开月度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领导组例会;

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矿长的领导下,具体分管负责全矿井的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

2、组织编制、修订通风安全监测监控发展计划,经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3、安排使用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专项资金;

4、审阅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调度台帐及监测监控日报表,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指示;

5、组织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技术副矿长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3、认真总结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积极组织在全公司推广。

4、协助矿长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生产副矿长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3、负责所分管单位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业务保安工作;

4、协助矿长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安全副矿长岗位职责

1、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2、负责全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监督检查;

3、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隐患排查工作;

4、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事故的追查与处理;

5、协助矿长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机电副矿长岗位职责

1、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2、负责所分管单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业务保安工作,及时处理解决与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相关的机电隐患和问题;

3、保证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完好;

4、协助矿长组织开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财务.统计员岗位职责

1、协助矿长为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提供所需的一切资源(包括机构、人员、资金、设备等)。

2、协助矿长筹集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专项资金,并保证及时到位。

3、协助主管人使用好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专项资金。

通风技术员岗位职责

1、牵头负责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系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协调工作。

2、负责牵头组织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系统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3、负责牵头组织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定期绘制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图纸。

4、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关设备、材料的申购和出库工作,建立相关台账。

5、负责提供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有关参数的设置要求。

6、负责井下各类传感器的定期更换、移动吊挂和分站以外监测线路布置、日常监测参数对照检查工作。

7、负责提供各类传感器定期标校数量和标校参数要求。

8、与调度中心、机电科配合搞好系统的故障断电测试、模拟瓦斯超限断电测试和风电闭锁功能测试工作。

9、经常浏览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信息,对监控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

机电技术员岗位职责

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负责分管范围内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业务保安工作。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具体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地面部分的安全运行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2、负责地面所有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线路的安装、维护、检修和拆除回收等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负责调度中心有关机电方面的业务工作。

4、牵头负责监控上传网线的有关业务工作。

5、负责向通风科提供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地面部分有关设备、线路、配件、备件的申购计划。

6、定期绘制地面各监测监控地点的局部监控示意图。

7、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防雷工作。

8、负责风井抽放泵站、主要通风机有关通风安全监测监控设施的日常检查工作,并按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积极与机电科配合进行处理。

9、负责有关监测设备的安装、拆除回收工作。

10、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部分的安全运行和业务范围内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11、负责井下监控分站、馈电传感器、局扇开停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监控干线、闭锁线路等设施的安装、维护、检修和拆除回收工作,以及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线路的连接、检修、维护和拆除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2、负责向通风科提供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地面有关设备、线路、配件、备件的申购计划。

13、定期进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部分的风电闭锁测试、故障断电测试,并配合监控中心搞好模拟瓦斯超限断电测试工作,14、定期绘制井下各监测监控地点的局部监控示意图。

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落实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3、协助有关单位搞好本辖区范围内的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质量标准化建设,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负责全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监督检查;

5、负责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事故的追查与处理;

监控中心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

2、具体负责监控值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机制。

3、根据通风科授权和提供的参数,在主机中增加或删除监控分站、传感器等方面的设置,并对各类传感器进行测点定义,并做好测点定义记录。

4、负责中心站各类设备、设施、监控软件的管理、检修和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中心站的正常运行。

5、保证系统入网点的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送到上级服务器。

6、负责监视终端屏幕所显示的各测点变化情况,按规定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运行状态。当系统运行不正常或出现无信号、无数据、瓦斯超限等重大隐患后,及时通知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处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部门,同时记录有关单位和领导对隐患处理的指示和要求。

7、按时打印当日监测日报表,对当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领导。

8、负责按通风组提供的监测系统图及时在主机中完善图形监测。

9、接收上级主管部门通过传真、电话或其它形式下达的各种文件、指令、通知书等,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并按领导批示发到相关单位,有详细记录备案。

10、定期进行模拟瓦斯超限断电试验,并配合相关单位搞好故障断电试验、风电闭锁功能测试工作,做好相应的测试记录,对于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11、负责值机员配置、考勤等日常人事管理工作。

12、了解掌握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现重大隐患时要及时通知有关负责人和业务单位进行处理。

13、完成煤矿安排的其它临时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组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项规章制度。

2、协助有关单位搞好本辖区范围内的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质量标准化建设,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措施时,必须对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站、各类传感器数量、安装地点、报警浓度、断(复)电浓度、断电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篇4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本着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结果可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及指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范围包括在本市从事供食用的初级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和食品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监测的内容包括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对本市区域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评估。第四条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安委)负责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及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将监测和评估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负责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调研,并向市食安委提出工作建议,执行食安委相关决议;制定、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和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有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下达风险评估任务。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及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将监测结果和评估结果报区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

第五条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准确上报监测和评估结果。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立即向市食安办报告,并根据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结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建议,负责解释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论,完成市食安办下达的任务。

第七条建立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报告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收集、分析和报告食品安全相关信息,遵守《深圳市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管理办法》。

第八条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结论等相关信息实行保密制度,在依法公布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对外公布。风险监测和实施

第九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日常监测、专项监测和应急监测。

日常监测是各相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而开展的常规性监测活动。

专项监测是各相关部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或根据需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而开展的专项监测活动。

应急监测是针对突发性食源性疾病信息、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和新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而开展和实施的应急监测活动。第十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遵循优先选择原则,兼顾日常监测范围和重点,将以下情况作为优先监测的内容:

(一)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

(二)易于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响的;

(三)使用范围广、流通过程长、消费量大的;

(四)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费者关注的;

(五)已在国外导致健康危害并有证据表明可能在国内存在的。第十一条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根据自身职责,按照优先顺序在每年的10月底前向市食安办提出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和建议。保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计划,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日常工作制订并实施。进出口食品的监测计划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要求制定,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属于应向地方政府报告的,按相关要求上报。

第十二条市食安办会同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于每年12月底前制定并印发下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第十三条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承担监测任务的行政机构;

(二)具体监测的内容,包括样品种类、数量、采样来源、检验项目;

(三)样品的采样、封装、运输及保存条件;

(四)采样方法、检验方法及依据;

(五)结果汇总及报送机构;

(六)监测完成时间及结果报送日期。

第十四条市食安办会同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确定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并予以公布。

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具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按照规范进行检验的能力,原则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非常规的风险监测项目除外)。

第十五条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任务,按时向市食安办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第十六条市食安办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分析,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和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第十七条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经市食安委同意后,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

(一)深圳市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三)深圳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四)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市食安委认为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公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

信息公布应当准确、及时、客观。

第十八条市食安办会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

风险评估原则和实施

第十九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十条专家委员会及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论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食安办审核同意后向专家委员会及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订或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本市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三)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议,并按规定提出《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见附表1);

(四)上级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有关部门向市食安办提出风险评估建议时,应提交《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并提供下列信息和资料:

(一)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二)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

(三)风险涉及范围;

(四)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

市食安办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组织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协助收集前款规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资料。第二十三条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专家委员会提出意见,市食安办可以作出不予评估的决定:

(一)通过现有的监督管理措施可以解决的;

(二)通过检验和产品安全性评估可以得出结论的;

(三)国际政府组织或国内专业机构、组织有明确资料对风险进行了科学描述且适于我国或我市膳食暴露模式的。

对做出不予评估决定和因缺乏数据信息难以做出评估结论的,市食安办应当向有关方面说明原因和依据;如果国际组织或国内专业机构、组织已有评估结论的,应一并通报相关部门。第二十四条市食安办根据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和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确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优先评估项目。

第二十五条市食安办以《风险评估任务书》(见附表2)的形式向专家委员会或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下达风险评估任务。《风险评估任务书》应包括风险评估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产出形式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专家委员会或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根据评估任务提出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报市食安办备案。

对于需要进一步补充信息的,可向市食安办提出数据和信息采集方案的建议。第二十七条专家委员会或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按照评估实施方案,遵循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的结构化程序开展风险评估。

第二十八条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在专家委员会要求的时限内提交风险评估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

第二十九条专家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安办。

第三十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市食安办可以要求专家委员会立即研究分析,对需要开展风险评估的事项,专家委员会应立即成立临时工作组,制定应急评估方案。

(一)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需要的;

(二)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尽快解答的;

(三)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并提出应急评估建议的;

(四)其它需要通过风险评估解决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第三十一条需要开展应急评估时,专家委员会按照应急评估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市食安办提交风险评估结果报告。

第三十二条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经市食安委同意后,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由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本管理办法用语定义如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指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品污染,是指根据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般规则,在食品生产、加工或流通等过程中因非故意原因进入食品的外来污染物,一般包括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等。

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指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除了食品污染以外的其他可能途径进入食品的有害因素,包括食品中自然存在的有害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有害物质。

危害,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危害识别,指对食品中可能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某种危害的定性描述。危害特征描述,指定性或定量分析危害的量效反应关系或危害作用机理。暴露评估,不同人群摄入某种危害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风险特征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结果,综合分析该危害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第三十四条本管理办法由市食安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表:

1、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

2、风险评估任务书 附表1 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 任务名称

建议单位及地址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建议评估模式*

非应急评估()应急评估()

风险来源和性质

风险名称

进入食物链方式

污染的食物种类

在食物中的含量

风险涉及范围

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

已经发生的健康影响

国内外已有的管理措施

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

(包括信息来源、获得时间、核实情况)

*建议采用应急评估应当提供背景情况和理由。建议单位:(签章)日期: 附表2 风险评估任务书 任务名称

项目建议来源

评估目的启用评估模式

非应急评估()应急评估()

需要解决的问题

1.2.3.4.5.应当完成时间

结果产出的形式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篇5

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丹锡高速经锡公路锡盟项目部

2014年7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我标段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的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部和施工班组所有人员 3 原则

3.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风险评估。

3.2根据生产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4 职责及流程

4.1班组人员有熟知并依据本制度接受风险评估的责任。4.2班长(或技术员)为本班组的风险评估工作负责。4.3财务部门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项目部业务操作流程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4总工复核由安全部和工程部提交的项目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环境和重大危险源事项。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4.5工程部研究、确定项目部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4.6工程安全部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

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4.7项目经理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4.8项目部应有告知重大危险源的责任,具体见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5 制度内容

5.1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认真了解即将开展作业工作情况,分析它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5.2每次作业前,班长(或技术员)必须召开参加本次作业工作班组成员开展危险点风险评估,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

5.3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班组成员交底。

5.4班组成员必须熟知本次作业工作危险点风险评估详细内容及安全防范措施。

5.5开工前施工风险评估制度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

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管理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总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制度。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制度。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与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培训等。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使用监控系统进行现场监测与控制。利用软件、硬件技术对

重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做好事故的全面预防工作。

六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最后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逐项进行处理,并通过反馈机制加强和完善事故的事前预防措施。

5.6、施工中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应定期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估及管理:

(1)项目部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每月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2)项目部一般工程及危险性较小的工程每季度评估一次,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3)项目部针对各种意外情况可组织临时的评估。

3、完工后风险和管理总结制度

各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管理进行总结,并出具总结报告,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管理经验。

5.7、项目部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评估管理由安全技术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风险评估依据的内容

危险点风险评估应根据以下方面进行: 6.1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6.1.1现场工作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6.1.2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6.1.3专业技能的要求; 6.1.4现场急救知识的要求; 6.1.5消防知识的要求。6.2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

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期间,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6.3工作场地的要求 6.3.1照明的配备; 6.3.2消防器材的配备; 6.3.3应急救护设施的配备; 6.3.4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 6.3.5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6.4高处作业

凡是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易发生人员坠落、落物伤人等危险的工作。

6.5周围环境和天气情况 7检查与考核

7.1班长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检查。

7.2项目部负责对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不合格的施工班组进行相应的罚款。

7.3凡是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8、附则:

瓦斯监测安全评估制度 篇6

随着医院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相继装备到位,促进了医院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因设备的故障、质量等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临床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在这前提下,作为医院物资的管理部门就必须不断创新,完善医院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与监管,探索与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事件监测、评估和控制的标准与实施方法,甄别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风险点,加强风险防范与监控,探索风险分析、安全运行、质量控制、风险防范等实施方法与评价标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防控风险,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

1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范

医疗设备使用风险主要包含了设备本身产生损害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存在于所有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具有客观性、不定性、危害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地风险管理,重视、识别、评估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制定相关措施,规避设备管理风险,控制并保障运行质量。

1.1 医疗器械风险的特点

医疗器械产品任何技术质量的偏移和使用的偏差都会导致诊断与治疗的差错,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很难评估与预测。所以采取有效评估与防控,可以降低故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和威胁。风险的表现是以发生故障的不良事件为载体的,风险的表达方法是以后果与可能性的“乘积”展现的。

1.2 医疗器械风险的形成原因

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设备本身材质、设计与构造生产质量欠缺不足,并且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元器件的自然老化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2缺少对临床使用人员的操作应用培训,导致误操作与使用等人为因素引起的;3临床工程师可靠性维修性缺陷造成的故障,并且缺少定期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4设备配套设施和使用环境不良所造成的故障风险。

1.3 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

在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中,从设备的规划与购置、验收、临床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设备的报废,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多处存在风险,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医疗管理标准和设备质量风险控制标准体系,通过质量控制来及时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进行安全监测、考核、评估、报告,寻找风险点。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并且通过预防性维护(PM)保养工作,加强维保管理,降低使用风险发生概率,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2 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管理实施的路径

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是对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而风险评估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以风险度指标来衡量与评价。风险控制是通过评估风险水平等级后,采取相应质量保障来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发生的危害程度,反馈到产品的生产改进与使用改善过程中去,防范未来。

2.1 安全监测制度

通过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及报告制度,编制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和工作职责,搭建风险防控组织框架,设计风险评估与防控的工作计划和评估内容,规范不良事件处置与召回流程,定期学习、培训、考核、评估和总结。

2.2 数据采集

编制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的安全监测考核的标准,从设备使用前自检、使用操作、流程步骤、使用安全、误操作处置等安全风险因素考量,对使用人员的操作步骤与规范进行现场打分与记录标准,现场指导,防止误操作。定期临床巡查与记录每月发生风险故障的次数,排摸风险隐患的来源,为评估打好基础。

2.3 安全监测数据评估

依据医疗设备应用安全风险来源和使用违反安全注意事项风险来源,运用风险评估的标准方法,评估与考核设备本身使用的风险和违规操作使用产生的风险,产生评估数值及风险等级。

2.4 安全风险的评估总结

在完成医疗设备安全数据监测、采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年度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监测的汇总分析,对发生的风险故障原因进行重点排摸,并寻找改进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改进不足,防微杜渐。

3 医疗器械临床发生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在医院评审中广泛应用(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医疗设备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它完全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和直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对风险的发生程度和风险发生后果的危害性作为风险评价主要考虑依据,根据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数值,以数值的乘积值高低来确定风险等级的区域划分。

3.1 不良事件风险评分标准

不良事件风险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ISO9001可知,不良事件风险评价准则,后果的严重性与风险评价,如表1所示。

3.2 风险处理的标准

应用ISO9001标准对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安全事件风险评估等级定为:巨大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轻微及可忽略等五级(表2),来建立了一套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上述标准对医院医疗器械使用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把隐患削灭在萌芽状态,将风险等级评估工作落实为实际操作。

3.3 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实例

依据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风险的级别,从而分别设定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和检测的力度和频率,布置日常维修与保养措施,定期进行检查监测保养,特别在设备发生故障维修后必须对电气安全和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与校正,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维修后验收和风险评估、审核、签收,严防同类事件的发生。同时积极开展对临床设备使用人员操作技能指导培训, 减少人为误操作,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避免造成对使用者或患者的伤害(表3)。

4 医疗器械设备使用风险评估方法

现在对医疗设备使用的风险评估,通常可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JCI标准来对患者的伤害风险和显著不利影响作为医疗设备风险等级评判的主要参考因子,它把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风险等级我们定为:高、中、低三级,依据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中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表现,从5个方面元素来评估风险等级:临床应用风险(1~5分)、设备故障风险(1~4分)、预防性维护作用风险(1~5分)、人为事故风险(1~2分)、财产损失风险(因设备故障造成)(1~2分),以评估数值总合的高低确定设备风险的等级(表4)。

按照JCI的要求,我们已摸索建立了一套新的医疗设备综合使用风险评分系统。把预估风险程度分成三级:高(≥13分)、中(8~12分)、低(≤7分),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使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等级定义较以前更为准确。

把预防风险的控制实施频率 :总分在13分以上的设备定义为高风险设备(包括次高风险), 每半年进行一次测试;总分在8到12分的设备定义为中等风险设备,每年进行一次测试;总分在7分以下为低风险设备,每两年进行一次测试。

5 医疗设备临床风险控制管理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科学的设置风险控制方法。而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是医疗器械安全使用、风险控制的重要保证,医学工程人员应用上述方法对医院医疗器械使用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PM手段,定期维护和保养,控制设备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从而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设备使用风险评估实例如表5所示。

5.1 规范的管理制度

完善制定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更新制度,落实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对于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的管理,还应考虑应急状态下(如突遇停电、停水、停气)等情况的应对,要制定了医疗设备保障调配应急预案,控制因设备故障造成病人伤亡事故等风险,并增加了备用机、易损耗件的储备。

5.2 开展风险评估

依据设备故障的危害度、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控制措施及设备不良事件记录等四项综合因素,来衡量与评估的风险等级。划分医疗设备的安全等级,依据风险评估的级别不同,设置设备风险检测频率与维保周期和实施方案,加强维保力度,风险度评估高的设备相应检测频率高、维护周期短,反之则然。

5.3 落实维保措施

建立设备维保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系统对设备保养、维修、计量、PM实施质量等实时动态管理,把设备维护保养调试校正、电气安全测试、外观及附件等统一建立标准测试内容,从设备安全性、重要性、使用性、故障率四方面进行检测,自动统计计算产生维护检测结果报告。并依此制订相应的维保PM计划,划分与设置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类型、内容与周期,员,做好每一次维护保养记录,对完成PM工作的设备进行标识,明确PM执行人员,执行时间以及下次执行的时间, 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5.4 加强风险监控

加强落实日常巡查、保养工作制度,把被动维修变为主动预防性维护,开展对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 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考核等检查,改进设备运行环境控制及电气安全措施,加强对应用风险值高的重点设备的功能性检测,监控设备运行的各项指标, 一经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把一些故障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延迟故障发生的时间与概率,同时,要不断的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保人员的安全应用培训,提高应用技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减少人为误操作引起事故,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隐患。

6 结论

开展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一种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事件考核和风险评估实际操作工具,依据风险的评估等级,设置风险控制的措施,提出预防性维护保养措施和科学有效防控手段,杜绝风险故障隐患,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所以探索医疗设备使用风险评估方法是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医疗设备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保障。

摘要:通过对医疗设备安全事件及运行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探索,研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何利用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和在运行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可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控制风险,确保安全,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上一篇:生命与健康常识试题下一篇:暑假游香山公园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