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共7篇)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篇1

与时代同步伐,写时代之壮美,歌时代之华章

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记录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弘扬时代精神是文艺的重要功能。翻开中华文明史,历史上每一次社会进步,都必然伴随和催生着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异彩纷呈的唐诗宋词,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文化图谱无不印证文艺与时代息息相关、命运与共。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激励人们斗志的伟大作品;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更加需要呼唤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的文艺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陕西文学艺术家群体就保持着强烈的时代敏锐性,洞察时代本质,把握时代走向,看到大江大河的奔流向前。正源于此,才创作出《创业史》《保卫延安》《风雪之夜》《人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一批经典作品,唱响了时代的奋进凯歌。

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陕西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正酝酿出台《关于促进陕西文艺创作繁荣兴盛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激励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拥抱时代,与时代同向而行、同频共振。聚焦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提升文艺原创力,提高创新转化力,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进行重塑提炼,使这些文化符号和标识灵动起来、鲜活起来,焕发时代风采;聚焦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正确把握时代和文艺的关系,引导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高歌,讲好陕西发展变迁的历史故事,讲好文明互鉴的丝路故事,讲好三秦百姓的奋斗故事,进一步唱响阔步新时代、礼赞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以人民为中心,汲人民之滋养,书人民之精彩

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真正扎根人民,把文字写进人民心坎里,把工笔画在广袤大地上,才能与“剧中人”心手相印、才能与“剧作者”灵犀相通。陕西文艺界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躬耕现实,描写人民生活,从人民中汲取精神滋养。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省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相沿成习,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胡采、赵望云、石鲁、刘文西、路遥、陈忠实、赵季平、贾平凹等一大批文艺家,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创作出一批歌颂人民的优秀作品,也因此孕育出“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文艺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恒久不变的创作原则。要继承陕西文艺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使文艺作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精心组织“到人民中去”、“文艺进万家”等系列活动,从人民的多彩生活中捕捉灵感、获取素材、吸收养分。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健全常下基层、常在基层长效机制,推动文艺工作者走出“小自我”、走进“大时代”。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学习交流,深入群众生活实际,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呈现人民的生活画卷,书写人民的精神风貌。

精品奉献人民,解现实之问题,蕴中国之精神

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文艺作品只有倾听时代声音,解答现实问题,彰显中国精神,才能称得上精品力作。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底蕴和根基。当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期待更高质量、更为丰富的文化供给,文艺作品需要更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些年,陕西推出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音乐家》、话剧《平凡的世界》《柳青》《麻醉师》、电视剧《聂荣臻》《黄土高天》《岁岁年年柿柿红》《密查》《大秦帝国》、歌曲《丝路放歌》及图书《山本》等一大批精品力作,无一例外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进入新时代,必须扛起责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核心灵魂,推出更多砥砺人心、提振精神、触及心灵的作品。进一步加强未来三年文艺精品梳理规划,聚焦短板和差距,建立有利于出精品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设立文艺创作题材库、原创影视题材数据库,用项目化、系统化方式推进精品创作生产。坚持策划一批、打磨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三个经济”、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等主题,推动文艺作品贴近实际、烛照现实。力争每年推出2~3部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目,使文艺作品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书写中国风骨、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

明德引领风尚,立高远之理想,养家国之情怀

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文艺名家,除了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高超的艺术才华外,更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陕西文艺家始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将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远离浮躁、不求名利、呕心沥血,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为民族塑心铸魂的文化使命。柳青为写作《创业史》,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到皇甫村一住就是20xx年。路遥凭借“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高贵品质,用《平凡的世界》激励鼓舞着千万青年不懈奋斗、不负韶华。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文艺工作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始终不能变。特别是在当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明大德、立大德,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风尚。要积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大师为范、向经典看齐,树家国情怀、弘艺术理想,以德养文、以德培艺,守正创新、攀登高峰,以传世之心锻造传世之作。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良好形象。大力实施“双百计划”、“六个一批”等人才培养项目,发挥文艺名家名师“传帮带”引领作用,培育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引时代风气之先,促社会发展进步。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篇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读了这篇文章, 心情十分沉痛, 是对作者的同情?还是对那位老师的厌恶?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多多少少伤害过一些人。一些教师没有小心谨慎地面对孩子稚弱的心灵, 童年时心灵被烙下的疤痕, 是时间的橡皮无法轻易擦去的。我不由想起了今天的音乐教育, 现在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每一个中小学校园,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有了新的变化, 教学上也随之出现了新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呈现出异彩纷呈、充满个性的景象。但在大胆创新、追求教学特色的同时, 我们应该反思是否忽略过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以及性格的塑造与完善, 是否把爱洒向了每个学生。《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音乐教学中, 要“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 音乐教师有必要利用音乐教学的优势, 对孩子的心灵多些关爱和倾注, 让他们尽情地歌唱, 快乐地成长。

一、学会尊重, 将“爱”的雨露, 滋润孩子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培养,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方面,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 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主, 所有的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有些教师在课堂实践中, 设计了各种活动形式, 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表演等, 课堂气氛虽然显得轻松、活跃, 学生自主性也有所发挥, 但在这些活动背后, 总存在着某些隐患:课堂提问教师总是在等待“标准答案”;小组讨论后的回答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总结;合作表演时往往是有特长的学生担任主角, 一般的学生做配角。所以, 音乐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方法、评价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生活中, 有许多人以为学习音乐的才能是天赋的, 因此在音乐教学观念上给人造成了许多误区。的确, 每位学生在音乐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但每个人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权利是平等的。音乐教师如果也认为学习音乐是由“基因”决定的, 那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没有天分而失去信心, 从而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 我们要真心真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去爱每一个学生, 不论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爱, 应该像阳光、像雨露, 融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二、用发展性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

教学评价构建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作为基本思想,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 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可以学习中央三套的“星光大道”栏目, 以及少儿频道的“少儿才艺表演”栏目的评价方式, 运用那种“赞赏性”、“幽默性”、“机智性”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 激励学生在肯定中不断发展。在教学中, 当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对音乐的体验有同老师和课本不一致时, 我们不能冷眼相对、漠然处置, 而应给孩子适当的欣赏和鼓励, 更多地给予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发现、发展自身的潜力。

例如在教授《小鸟, 小鸟》一课时, 学生学唱后, 我采取轮唱和齐唱的表演唱形式, 让学生试唱了几遍。但我仍感到有不和谐的音符冒出来。突然, 一个学生告诉我, 吴某某在瞎唱。我顿时白了吴某某一眼, 他看到我后, 脸一红, 头一低, 不唱了, 下课后, 我问他瞎唱了些什么, 但无论我怎样鼓励启发, 他就是一声不吭。我真是后悔, 没有当场让他“瞎编瞎唱”下去, 说不定他的这种创造性行为, 被我在不经意间扼止了。

三、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 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 当一旦发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缺乏这种细胞时, 就对他们失去信心。我们姑且不去谈论《读者》文章中那位音乐老师该如何用好的教学方式去引导那位学生唱好歌, 促使她有所进步, 而是要正视正是那位音乐教师让该学生假唱了一回, 造成了她心灵上很大的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学生某一方面的落伍并不代表他任何方面都不行, 我们应善于发现存在他们身上的潜质, 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创造条件, 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必要时还应该给予帮助, 从而让他悟到自身的价值, 为今后的不断进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我教授《打击乐》学打锣鼓经时, 无意间发现初二 (1) 班的徐东同学打的鼓点不仅节奏感强, 而且特别有力。在我的印象中, 他是一个极内向, 不爱说话, 唱歌也不怎么发出声来的男孩, 当时, 我用欣赏与肯定的目光注视着他, 他表现得更加激动了。课后, 我想想觉得挺好奇, 就请他来谈话, 这时我才发现他有口吃的毛病, 他说他喜欢欣赏爵士鼓的演奏, 也模仿着练过, 就是没有人指导。他说到这里, 我觉得很惭愧, 因为我在爵士鼓方面也不在行。后来, 我每到书店或音响店时, 就特别留意这方面的内容, 给他带一些书籍和音响带, 并上网给他找些资料, 还联系专业老师给他稍加指导。这样, 他的爵士鼓的演奏水平进步更快了。在教授《电子空间站》一课时, 我特意邀请他和我合作表演《西班牙斗牛士》 (电子琴与爵士鼓合奏) 。我们表演得其乐融融, 得到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在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眼光里, 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找回了一份自信。

《弱点》:让亲情之光照亮黑暗 篇3

迈克尔流落街头,遇到图伊一家。动了恻隐之心的利·安妮决定收留他。迈克尔在这个富裕的白人家庭开始了新生活,他的体育天分也渐渐显露出来……

“the blind side”是橄榄球用语,表示球员看不见的盲区,在电影里被赋予了多重涵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弱点》的2亿票房和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的奥斯卡影后桂冠都是顺理成章的——橄榄球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体育励志题材也是票房保证;这个故事改编自迈克尔·刘易斯

(Michael Lewis)所著的《弱点:比赛进程》(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the Game),讲述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2009年选秀状元的真人真事。但撇开所有的光环,这其实只是一首献给母亲、献给家庭的颂歌,在简单平淡中流淌着脉脉温情,一下就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迈克尔渐渐融入了图伊家,利·安妮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想让他真正成为这个家的一份子……

Sean: You wanna do what?!

Leigh Anne: You heard me.

Sean: Shouldn’t we at least talk about this?

Leigh Anne: What do you think we’re doing? And don’t act like I’m going behind your back[背着某人]. I know you put us down as Michael’s medical contact at school.

Sean: There’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paying for a broken arm and being legally responsible for

someone. I mean, a kid we barely know.

Leigh Anne: That’s another thing. We ne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his past.

Sean: He won’t talk about it. He’s like an onion. You have to peel[剥] him back a layer at a time.

Leigh Anne: Not if you use a knife. What if we took him to a child psychologist[心理学家] or something?

Sean: Do you really expect Big Mike…

Leigh Anne: “Michael”!

Sean: You really expect Michael to lie down on a couch and talk about his childhood like he’s Woody Allen注 or something? I mean, Michael’s gift is his

ability to forget. He’s mad at no one and he really didn’t care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Leigh Anne: You’re right.

Sean: Excuse me? “You’re right”? How’d those words taste coming out of your mouth?

Leigh Anne: Like vinegar[醋]. Well, at least promise me you’ll think about it.

Sean: Alright.

Leigh Anne: “Alright you’ll think about it” or “Alright we should do it”?

Sean: (laughs) Is there a difference?

肖恩:你说你想干嘛?!

利·安妮:你明明听见了。

肖恩:我们至少应该讨论一下吧?

利·安妮:我们现在不就是在讨论吗?别弄得像我背着你做了什么事,我知道你在迈克尔学校的“医疗联系人”那一栏填了我们的名字。

肖恩:为受伤的手臂付医疗费和对某人负上法律责任有很大不同。我的意思是,我们还不了解这个孩子。

利·安妮: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他的过去。

肖恩:他不会说的。他就像一个洋葱,每次只能剥开一层。

利·安妮:如果用刀子就不必这样。我们不如带他去找儿童心理专家之类的吧?

肖恩:你真的认为大个子迈克……

利·安妮:“迈克尔”!

肖恩:你真的认为迈克尔会像伍迪·艾伦那样躺在沙发上聊自己的童年吗?我是说,迈克尔的天赋在于他善于遗忘——他从不记仇,也确实不在乎过去发生的事情。

利·安妮:你是对的。

肖恩:什么?“你是对的”?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是什么味道?

利·安妮:酸极了。至少答应我你会考虑一下。

肖恩:好吧。

利·安妮:“好吧,你会考虑一下”还是“好吧,我们应该这样做”?

肖恩:(笑)这有区别么?

口语锦囊

“or something”用于非正式语境,表示说话人也不能肯定或者大概举一个例子,意思是“或是什么的,或是……之类”,例如:

He said he was going shopping or something. (他说他要去购物什么的。)

注:伍迪·艾伦是美国电影业的传奇人物,以其富含独特个人见解的喜剧才华为人所津津乐道,1977年凭《安妮·霍尔》(Annie Hall)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迈克尔开始参加橄榄球训练,却总是找不到感觉。他的教练非常失望,利·安妮这时灵机一动……

Leigh Anne: Come here. Come on, Michael. Do you remember when we first met, and we went to that

horrible part of town to buy those dreadful[糟糕的] clothes? And I was a little bit scared and you told me not to worry about it, because you had my back. Do you remember that?

Michael: Yes, Ma’am.

Leigh Anne: And if anyone tried to get to me, you would have stopped them, right? And when you and S.J. were in that car wreck[残骸], what did you do to the airbag[安全气囊]?

Michael: I stopped it.

Leigh Anne: You stopped it. YOU stopped it. This team is your family, Michael. You have to protect them from those guys, okay? Listen. (dragging a player closer) Okay, Tony here is your quarterback, alright? You protect his blind side. When you look at him, you think of me. How you have my back, how you have his. Okay? Alright, Tony, go back. (dragging another player closer) Alright, Oompa Loompa here is your tailback. When you look at him, you think of S.J. and how you never let anyone or anything hurt him. You understand me? Alright, go back. (to Michael) Got it?

Michael: What about Collins and Mr. Tuohy?

Leigh Anne: Fine, they can be on the team too. Are you gonna protect the family, Michael?

Michael: Yes, Ma’am.

Leigh Anne: Good boy. Now, go have some fun.

利·安妮:来这边。过来,迈克尔。还记不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们去城里很乱的那一带买那些难看的衣服?我有点儿害怕,但你告诉我不用担心,因为有你在。还记得吗?

迈克尔:是的,夫人。

利·安妮:如果有人想接近我,你就会拦住他们,对吧?你和S·J在那破车里时,你怎么对付安全气囊的?

迈克尔:我挡住它。

利·安妮:你挡住它。你挡住它了。球队就是你的家人,迈克尔。你得保护他们不受那些家伙的伤害,知道吗?听着。(拉一个球员过来)好,托尼是你的四分卫,对吧?你得保护他的盲区。每当你看着他的时候,你就想着我。你怎样保护我,就怎样保护他。好吗?行了,托尼,

归队吧。(拉另一个球员过来)好,

奥姆帕·卢姆帕是你的殿卫。每当你看着他的时候,就想想S·J,你不会让任何人或任何事伤到他。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好了,你归队吧。(对迈克尔)明白了吗?

迈克尔:那柯林斯和图伊先生呢?

利·安妮:好吧,他们也可能在队里。你会保护家人吗,迈克尔?

迈克尔:是的,夫人。

利·安妮:好孩子。现在去好好玩吧。

口语锦囊

在美国,橄榄球是最热门的体育运动之一。每年赛季始于初秋,人们会去现场或者通过电视观看比赛。角逐到最后的两支球队将在“超级碗”(Super Bowl)大赛中争夺冠军,这是美国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由于橄榄球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关于球员的词汇经常出现在他们的日常对话里,如“quarterback”(四分卫)、“tailback”(殿卫)、“running back”(跑锋)和“left tackle”(左内线锋)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相关词汇整理下来,集中记忆哦!

迈克尔还差一篇作文才能达到奖学金的学分要求。肖恩用橄榄球为例给他讲解诗歌《轻骑旅进击》,帮迈克尔找到下笔点……

Michael: Courage is a hard thing to figure. You can have courage based on a dumb[笨的] idea or a mistake, but you’re not supposed to question adults, or your coach, or your teacher, because they make the rules. Maybe they know best. But maybe they don’t. It all depends on who you are, where you come from. Didn’t at least one of the 600 guys think about giving up and joining with the other side? I mean, Valley of Death – that’s pretty salty stuff. That’s why courage is tricky[棘手的,微妙的].

Should you always do what others tell you to do?

Sometimes you might not even know why you’re doing something. I mean, any fool can have courage. But honor, that’s the real reason you either do something or you don’t. It’s who you are and maybe who you want to be. If you die trying for[努力获得] something important, then you have both honor and courage. And that’s pretty good. I think that’s what the writer was saying, that you should hope for courage and try for honor, and maybe even pray that the people telling you what to do have some, too.

迈克尔:要理解勇气并不容易。你可以因为一个笨主意或者一个错误而产生勇气,但一般来说,我们不应该质疑大人,例如你的教练或者老师。因为是他们制定的规则。也许他们最懂,但也许不是。这都取决于你是谁,来自什么地方。难道那

600名士兵中没有一个人考虑过放弃,向对手投诚吗?我是说,“死亡之谷”——那真是一个浸满血泪的故事。所以勇气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你应该总是对别人言听计从吗?

有时候,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笨蛋都可能有勇气。但是,荣耀才是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正动因。那才是真正的你,才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若是为了实现重要的使命而失去生命,那就是荣耀与勇气兼得。那实在太棒了。我认为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你要渴求勇气,努力获得荣耀,也许更要祈祷那些对你下达指令的人同样具备勇气和荣耀。

口语锦囊

这段原声材料是《轻骑兵进击》(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的读后感。1854年10月25日,600多名英国轻骑旅士兵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冒着枪林弹雨袭击俄国火炮部队,由于指挥决策失败,造成严重伤亡,战斗地点被后人称为“死亡之谷”。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后来写下《轻骑兵进击》以歌颂这批勇士——

“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

Was there a man dismay’d?

Not tho’ the soldier knew

Someone had blunder’d:

Their’s not to make reply,

Their’s not to reason why,

Their’s but to do and die: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When can their glory fade?

O the wild charge they made!

All the world wondered.

Honor the charge they made,

Honor the Light Brigade,

Noble six hundred.

迈克尔准备入读养父母的母校,美国大学体育总会怀疑图伊夫妇收养迈克尔的目的,派人进行调查。迈克尔离家出走,利·安妮意识到自己从未考虑过养子的处境和意愿……

Leigh Anne: I swore I would never ask this, but how did you get out of there, Michael?

Michael: When I was little and something awful was

happening, my Mama would tell me to close my eyes. She was tryin’ to keep me from seeing her do drugs or other bad things. And when she was finished or the bad things were over, she’d say, “Now when I count to three, you open your eyes. The past is gone, the world is a good place, and it’s all gonna be okay.”

Leigh Anne: You closed your eyes. You know, when I was driving all over Kingdom come looking for you, I kept thinking about one thing: Ferdinand the Bull. I know I shoulda asked you this a long time ago, Michael. Do you even wanna play football? I mean, do you even like it?

Michael: I’m pretty good at it.

Leigh Anne: Yeah, you are. Sean and I have been

talking, and…Michael, if you’re gonna accept a football scholarship, we think it should be to Tennessee. And I promise that I will be at every game cheering for you.

Michael: Every game?

Leigh Anne: Every game. But I will not wear that

gaudy[艳俗的] orange. I will not. It is not in my color wheel and I’m not gonna wear it.

Michael: So you, you want me to go to Tennessee?

Leigh Anne: I want you to do whatever you want. It’s your decision, Michael, it’s your life.

Michael: What if I wanted to flip[抛] burgers?

Leigh Anne: 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

Michael: Okay.

Leigh Anne: Okay what?

(Days later.)

Michael: I’m sorry I left the other day.

Investigator: You were pretty upset.

Michael: You asked a lot of questions.

Investigator: I’m just trying to get to the bottom of[找出原因] this.

Michael: But all the questions you asked were about why everybody else wanted me to go to Ole Miss.

Investigator: Okay.

Michael: Not once did you ask – why did I want to go there?

Investigator: Alright, fine, Michael. 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Ole Miss?

Michael: Because it’s where my family goes to school. It’s where they’ve always gone to school.

利·安妮:我发誓,我真的不想问这个问题,但你怎么会出淤泥而不染的呢,迈克尔?

迈克尔:小时候,每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妈妈总会叫我闭上眼睛。她尽量不让我看见她吸毒或者干坏事。等她吸完了,或者坏事过去了,她就会说:“我数到‘三’,你就可以睁开眼睛。过去的已经过去,世界依然美好,一切都会没事的。”

利·安妮:你闭上了眼睛。你知道吗,我从金德姆路开车过来找你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件事:公牛费迪南德。我知道我早该问这个问题了,迈克尔。你到底愿不愿意打橄榄球?我的意思是,你到底喜不喜欢这项运动?

迈克尔:我蛮在行的。

利·安妮:是啊,没错。肖恩和我已经谈过了……迈克尔,如果你真想得到橄榄球奖学金的话,我们认为还是去田纳西大学好了。我保证每一场比赛都会到场,为你加油。

迈克尔:每一场比赛?

利·安妮:每一场比赛。但我不会穿那俗气的橙色队服,一定不会。那不是我喜欢的颜色,我不会穿的。

迈克尔:这么说……你希望我去田纳西?

利·安妮:我希望你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由你决定,迈克尔,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迈克尔:如果我想去卖汉堡包呢?

利·安妮:这由你决定,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迈克尔:好吧。

利·安妮:好吧什么?

(几天后。)

迈克尔:对不起,前几天我就这样走掉了。

调查员:你当时很不开心。

迈克尔:你问了很多问题。

调查员:我只是想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迈克尔:但你问的所有问题都是关于别人为什么要我上密西西比大学。

调查员:是的。

迈克尔:你从没问过——为什么我想去那里?

调查员:那好,迈克尔,你为什么想去密西西比大学?

迈克尔:因为那是我家人上学的地方。他们向来都在那里念书。

口语锦囊

公牛费迪南德在美国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形象,出自美国作家曼罗·里夫(Munro Leaf)所著的《爱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 1936)。这本儿童读物讲述了一头不喜欢打架,只爱花花草草的小公牛的故事,1938年被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改编为动画片《公牛费迪南德》,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篇4

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起了“崇拜”这两个词,你可以随便的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绚烂的霓虹灯,硕大的广告牌,无不宣扬着太多关于“崇拜”的话题,包括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同学也紧随着时代的脉搏,继续演绎着关于“崇拜”的故事。

君不见课本和笔记本上一张又一张地贴满明星的靓照,君不见谈话间、闲聊中,明星的话题似乎永远不变,君不见一谈起崇拜这个词,太多的人都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但是,试问一下,这崇拜中有没有这样两个人,他们赋予了我们最闪亮的生命,他们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他们又含辛茹苦、四处奔波,消逝着他们宝贵的青春,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两鬓白了,手粗了,腰弯了,皮肤黑了,皱纹也残酷的爬上了他们的脸颊……他们是谁啊?他们难道不正是我们最可敬最可亲的父母吗?那么为什么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很少有人谈及父母,理解父母,甚至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没有,也许,在我们的心中,太忽视父母的存在了。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的时间已成为历史,但是他始终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那是民族之痛,历史之悲。

在那次空前绝后的地震中,有一个孩子不幸被埋在自家的废墟中,从外地闻讯归来的父母第一时间赶到他们生活过十几年却坍塌不堪的老屋,他们不顾危险的残垣断壁,直扑向一大堆瓦砾之中,他们趴在上面用手发疯似的刨着,好像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他们边刨边喊着孩子的乳名,那场景太令人震撼,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好像要痛碎每一个人的心灵。

孩子,你在哪儿啊?爸爸妈妈来了,来救你来了!你在哪儿啊?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他们也参与到了寻找失踪孩子的队伍之中,当救援人员查明这里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时候,那位母亲却仿佛没有听见,她不停地挖啊挖啊,挖得十个手指都磨掉了指甲,挖得十根手指都沾满了血迹和飞扬的尘土,但是她却一点儿都没有停歇,我的孩子还活着,他还活着……她一直在重复着,重复着……

我为这位母亲而悲痛,因为她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儿子,同时我更加地崇敬这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孩子的爱竟是这般的刻骨铭心,令人动容,这种爱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难以用数字来说明,如果真要形容的话,那便是如大海般的浩瀚,如崇山般的伟大,这种爱深入骨血,渗入骨髓,可令大地动容!可令苍天落泪!

既然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深沉,既然这种爱如此无私,如此强烈,既然这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那么,我们真的为之而感动过吗?我们真的以同样虔诚的心理来对待我们的父母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乡村的街道里蹒跚着衣衫褴褛的身影?你有没有发现饱经风霜的脸上经常写满孤独与苍凉?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飞扬跋扈的年代里,我们的父母正在慢慢的变老?你意识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了吗?你体会过这种无比的艰辛吗?你理解这份做人子女的道理吗?

当你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男孩或女孩时,你对父母生命的赐予说过感谢的话语了吗?当你从学校回到家里,面对直扑鼻子的香气时,你说过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吗?当你满心欢喜的从父亲手里接过皱皱巴巴的生活费时,你说过一句“爸爸,您受累了”吗?当你突遇大病时,父母不辞辛苦,四处奔走,你大病痊愈时,你说过一句感谢父母的话吗?也许,你会说,你把这种情感埋藏在心底,但是,试问一下,在坐的各位,你的行为难道可以印证你的心理吗?你的沉默难道可以泯灭你的良知吗?

朋友们,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用你的双臂拥抱我们的父母吧!去对我们的父母,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吧!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能使父母潸然泪下,那肯定会是他们由衷的欣慰,高兴的泪花。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篇5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上)

(一)又一个7月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迎来更多朝圣者。95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展览结束处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陕西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有人展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脚步从这里启程。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北京,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大街小巷飘扬的党旗上,镰刀锤头格外醒目。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95年,3句话。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有人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95年过去,就让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踏上那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二)亿万万人家国,九十五年拼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奔向新中国,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相信,“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是有组织、有信仰、有觉悟的人。”2008年5月,瞿永安的11位亲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在满地瓦砾的家门口,这位北川县副县长泪流满面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投入抗灾一线。在那场特大地震之后,从80后女警察蒋敏、组织部长王理效,到参与援建的干部崔学选,定格下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汶川震区考察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95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们相信,“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在这真理里,凝聚着智慧与知识的结晶,也蕴藏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路径。沿着这条真理之路,沉沦的中国才能走向复兴,亿万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视追寻这样的真理为理想,他们以实践这样的真理为信仰。

他们秉承,“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在这条道义之路,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95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行的足迹,构成了一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心灵史。真理之光与道义之光交相辉映,让这一段历程群星闪耀,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

(三)并非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时候,信仰是选择的结果。回到他们思想的源头,才能理解共产党人95年来的选择,才能发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是第一个把世界作为政治、经济、科学和哲学的整体来理解的人。这位“现代社会思想之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人类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正如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克斯所言,“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

对于有识之士,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有志之士,马克思更开掘出广阔的精神空间。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经济批判、政治批判中,“人的解放”是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他终生奋斗的使命。从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信念,到对人的命运的客观探讨,再到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直至追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个人和人类追求超越性价值的道路。

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正是一个完美例证。他出身富裕家庭,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贵族小姐,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却抛弃了这一切,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一贫如洗、儿女夭殇,直到1883年3月在办公桌前永远地睡去。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马克思一生的际遇,正实现了对“人”的定义。

一部人类文明史,产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分别体现着人类对真与善、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则努力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把科学的真理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的东方,吸引如此众多信仰者的根本原因。

(四)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人最早知道“共产主义”,是在江南制造局出版的《西国近事汇编》中。为什么这个国人并不熟悉的概念,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奠定无数人信仰的基石?

一本中文初版《共产党宣言》,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1926年,这本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书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曾因国民党搜查、日伪军“扫荡”而被埋进锅灶、藏在粮囤、塞进鸟窝。然而,那位“大胡子”却让刘集村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人看到还有一条革命的道路、还有一种解放的理想、还有一种自由的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总是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这个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一经播撒便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以95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改天换地的豪情,推动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4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到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得出的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被一次次验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社会理想不断探索。晚年张学良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曾经这样追问: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67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经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这样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强国,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

(五)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95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

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血雨腥风,我们现在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多了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相比于建设年代的激情澎湃、质朴单纯,我们现在少了封闭与孤立的困境、匮乏与贫穷的难题,多了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甚至,相比于三十多年前,我们现在也还需面对更多声音的鼓噪喧嚣,面对更为复杂的全球语境。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和担当。一些人崇尚“实用主义”,热衷“及时行乐”,把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把私欲看作人生的目标。一些人对群众感情淡漠,习惯高高在上,淡忘了鱼水关系,割裂了血肉联系。翻阅贪官忏悔录,总能看到在权力、财富、美色的诱惑之下,信仰的城池如何失守、精神的旗帜如何变色。

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上。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不断线的思想教育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打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无形的墙”;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彰显“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决心;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一振,更试出了人心向背。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人民”这一核心价值,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到深化改革、转型创新、脱贫攻坚,既有发展路径的选择,也有发展价值的坚守,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思考,也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道义性的追求,在创造震撼人心的“中国奇迹”同时,也努力书写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1925年,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毛泽东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1世纪的今天,走过95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信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六)每一个国家民族,每一段历史时空,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要怎样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

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去魅”。我们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主张利益、保护利益,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时代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错位,在一些人那里,物质利益成为唯一“价值”,精神追求被彻底放逐。于是,责任能够淡漠、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放眼全球,这是一种颇具世界性的“现代病”,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里的人民,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虚与沉沦。”

方此之时,回望我们党近百年为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有现实意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道义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与民族的勇敢担当,在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同时,也为中国构筑起一个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几代共产党人积累的精神基因。那种超越个体与小我、献身整个人类的理想和情怀,至今依然令人敬仰。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得到净化。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者不惜向死而生。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过高等教育;葬身渣滓洞的英灵,70%出身富裕家庭。这些信仰的献身者、理想的殉道者,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亿万人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获得方向。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薪火相传,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将国家民族带到更好的境界。焦裕禄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沈浩扎根小岗村,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杨善洲放弃退休后悠闲的生活,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永恒的丰碑上记录着这些时代的先锋,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力或者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觉悟,也是一个集体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汲取力量。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风从影随,紧紧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休戚与共、生死相随,共同书写下“中国奇迹”。农民的手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林县的乡亲们,在悬崖上开凿出红旗渠;无数劳动者全力打拼,开创国家的未来。这是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建设人民共和国的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召唤,让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高远的世界,绘就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会发现,在物质之外、利益之上,个人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生命还有担当。

(七)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有历史学家提出三种历史时间——“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而“结构”才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95年风云激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中国历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基本的制度体系,也是根本的思想体系,更是耀眼的信仰光芒。

95年来,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这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国家,已经从低谷走向复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潮平海阔,千帆竞发,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入人类的历史,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未来。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一)1922年春节,嘉兴南湖上,中共一大红船荡起的涟漪还未散去。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2016年春天,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者在歌曲中描绘的“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的情怀,点亮许多人“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激情。

一个是共产党人李立三,一个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女孩。曾经的“1890后”、今天的“1990后”,时隔近一个世纪,为什么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客观的真理、都把马克思作为时代的偶像?

95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为什么能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矢志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仅将中国送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95年,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曾经历革命失败的惨痛,曾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也曾走过十年内乱的弯路,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它总能从危难中奋起、于困顿中重生,最终带领一个5000年古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当西方在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惊呼必须“重新发现马克思”;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逆势上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两大“世界历史性事件”,西方和东方都在思考:该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党95年的非凡征程,该如何重新认识那些执着的共产党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和力量?

(二)一个半多世纪前,摩泽尔河畔年轻的马克思不会想到,他所献身的那些“批判性思想”,会给世界带来真理的光芒,形成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力量。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此。1883年3月,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挚友恩格斯这样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奔驰的火车与轮船,以及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通红的炉火、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与压迫,以及“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那些伴随着电光石火的文字,让一代代读者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更唤起从西方到东方整个世界“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激情。在古老的中国,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如今,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已被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所证明。“两大发现”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即使在马克思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也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慨叹,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就会“出场”。这也是为什么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此也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作为一种“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世界、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也提供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其道路追求的一把钥匙。因为“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伟力,深刻体现在这个东方古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命运中。

(三)许多年来,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疑惑:二十世纪的中国,所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被拿来试验过,几乎没有一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

95年前,诞生伊始的中国共产党,不过是当时中国300多个政党中的一个,今天却已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无数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学”成了海外中国研究中的“显学”,每个月都有大量论文和著作面世,试图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这些回答中,最为贴近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有无数人概括和论述。“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方针”,这是78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得失做出的深刻判断。“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这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奋斗在真理的道路上,完善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形态。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崭新国度,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创造出一种举世瞩目的制度模式,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让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政党”,更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心开始东移”。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何谓王道?就是人间正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人间正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真理。

(四)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但并未终结真理本身。

1991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0多年,印有镰刀、锤子和金边红星图案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而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旗易帜。

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他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制定“小餐馆的未来食谱”,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对我们来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明确无误的状况。或者说,不是一个削足适履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上,所遭受的挫折与所赢得的光荣一样多。但即便是最严苛的指责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共有超凡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他们眼里,多元矛盾并存而又互相转化的复杂世界,不能用一种教条式理论来把握;高速变化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不能用一种静态的思路来指导;十几亿人参与其中的创造活动,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模式来裁决。再好的理论,也需要根据现实不断创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认定,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95年艰辛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线,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提出党应该“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到写入“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从清除“左”的错误走向改革开放,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曾16次修订。95年历经风雨,我们党始终敢于面对挫折、直面错误、总结教训,也从不畏惧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有人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就是因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从这个角度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僵化体制的失败;反过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生根,成为生机蓬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幽默地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五)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上世纪末,因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郑重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在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著作中,德里达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今天,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贸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人类社会的每一秒,都像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们忽然发现,这个时代竟与《共产党宣言》中的预见如此相似。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事实是,对金融危机林林总总的解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之类的新鲜词汇,《资本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外交政策》杂志一篇带有马克思画像的封面文章写道:“他在一百多年前准确预言了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后果——这次金融海啸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此预留了解救的‘药方’。”这篇文章,标题就是《完全摩登的马克思》。

被西方“重新发现”的马克思,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走出困境的“良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强化对经济的调控,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发展”取代纯粹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更多国家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对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福利津贴等作出具体规定,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和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会对自己所怀抱的真理如此自信。无论是“走近马克思”,还是“回到马克思”,今天的人们正可以从资本主义借重的“马克思的头脑”,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马克思的脚步”,来判断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来思考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六)在美国学者库恩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续写这个“伟大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即便预示了全球化图景,马克思也不会想到,一架飞机的生产可以由几十个国家协作完成;即便揭示了社会运动规律,他也不会想到,如此多的人会被虚拟的网络连在一起;即便关注着现代科技进展,他也不会想到,人类的征程已经迈出了太阳系。

95年,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让这一理论始终充满活力。当代共产党人需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去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魅力来自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

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成为集体学习的内容。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运用”。如果不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不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根本方法,就不会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不会懂得“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就无法化解前进中遇到的挑战、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就无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宏大棋局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引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是在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国富民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传奇性贡献”,外国观察家曾如此评价。反过来说,把一个人口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还多的国家带入现代化,又是多大的挑战?在革命年代,我们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可以“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1852年,潜心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设专栏,其中十几篇文章论及中国。他借助黑格尔“两极相连”规律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具有胸怀世界的眼界和抱负。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责任以独特的政党理念、治理模式和世界意识,丰富人类文明的思想库。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打破了政党活动的历史局限,让世界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政党品格。有外国学者曾经感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国家治理得如此成功,而其精英却在不停反思。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才能理解这种“反思”。67年执政兴国,为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政策调整幅度超过近代任何国家。中国共产党崇尚“自信、自觉、自省”的政治品质,以对自己的“不满”,不断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异化和弊端,提供了一种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治理模式。这个6月,全世界都在关注英国公投“脱欧”。然而“脱欧派”胜出之后,剧情却出现反转,超过300万英国人表示“后悔”。这就是西方民主的尴尬。2014年,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追问“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分析“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架的政治制度,以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担当,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让世界感受“中国温度”、产生“中国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顺应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在新型义利观下,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和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共同体”,它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归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僵化思维,反对一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逻辑,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推动马克思这一宏大构想,打开了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当中国大幅增进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当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感慨,“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我们想起了邓小平的论断——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八)英国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墓地,埋葬着马克思、斯宾塞、法拉第、艾略特等近百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访客常年络绎不绝的马克思墓地。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95年前,在旧时代余晖中,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今天,在复兴的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篇6

“湾田之光”大型文艺晚会震撼娄底

2011年湾田文化周完美落幕

本报讯(龙凤)10月18日晚,2011年湾田文化周“湾田之光”大型文艺晚会在湖南娄底市星星影剧院隆重举行,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至此,2011年湾田文化周活动完美落幕。

这台大型文艺晚会由贵州湾田煤业集团与湖南湾田集团联合举办,也是主题为“一路同行,感谢有你”的2011年湾田文化周活动的高潮。来自云、贵、湘三地的湾田人满怀喜悦的相聚在家乡娄底,载歌载舞,唱响未来。湖南湾田集团总裁李向群在晚会上致欢迎辞,他充满激情地说,返湘回娄,是集团重要的发展战略。回到湖南,华丽转身,投入两型社会建设的洪流;回到娄底,报效桑梓,为建设幸福娄底添砖加瓦,这是全体湾田人的情感皈依。湾田集团是一个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这次横跨云贵湘三省的文化周系列活动促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湾田人奋发创业的空前热情。

湾田集团董事长刘祖长在晚会上致辞,他饱含深情地说:“湾田集团是从娄底发源,靠煤矿起家。娄底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以金竹山煤矿为代表的湖南煤矿,曾涌现出谭谈等一大批现当代著名作家。我们一定要传承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把湾田集团建成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企业。湾田文化周是我们贯穿今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群众性文体活动,今天的晚会就是这个活

动的高潮,我希望通过所有演职人员的努力,为家乡父老,为所有的湾田人,奉献一道精美丰盛的精神大餐。”最后,董事长拜托大家上下齐心,努力把湾田的事情办好,让湾田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知名品牌企业,让每一个湾田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用最好的业绩来回报家乡父老!

来自云南湾田富源矿区的歌伴舞《欢聚一堂》,拉开了“湾田之光”大型文艺晚会的大幕,只见红绸飞舞,动感十足,烘托出浓烈的喜庆氛围,一时间整个剧场沉浸在欢乐的湾田时光里。这里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整场演出均由湾田员工亲身演绎。歌舞、音诗画、小品、相声等精彩节目,看得台下观众喝彩声不断。湾田人的热情沸腾了深秋的寒夜,欢笑声,呼叫声,鼓掌声,悠扬的歌声,一浪高于一浪,整个剧院1200个座位座无虚席。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自始至终充满了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来自云南、贵州、湖南的两百余名演员先后登台,献演了包括歌舞、独唱、音诗画、小品、曲艺、相声和大合唱在内的17个节目,把对湾田的无限热爱之情、对湾田美好前景的憧憬诠释得淋漓尽致,为大家献上了一台浓郁的企业文化大餐。

晚会在全体湾田人大合唱《一路同行》的歌声中完美落幕。应邀参加晚会的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娄底市委副书记、双峰县委书记刘事青,贵州湾田集团及湖南湾田集团所有高管人员。原国家煤炭工业部生产司司长吴道荣、湖南省煤炭厅和湖南省经委原老领导、涟邵矿务局原老领导李玉和、王槐瑞、贺方福、周仁涛等也

应邀出席了晚会。金竹山煤矿40余名老领导专程赶来观看了晚会。

让文艺之光照亮新时代 篇7

他们中有新型工业化模式不遗余力的试验者,有人与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开创者,有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推进者……总之,他们都是“公共精神”的维护者。

2006年,自处理松花江事件始,中国的绿色事业走入了一个希望与荆棘共生的转折时期,人们也开始真正认识到环境可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在努力推进环保工作,但一些地方利益的保护者却仍在千方百计地躲避环保部门的监查。要有甚者某些部门还在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人置国家法律、政策于不顾,一味地制造污染、破坏环境?利益!利益!还是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但同时像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一样。也严重地透支了环境。三分之一国土遗酸雨侵害;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中国占一半;90%的天然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多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黄河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断流状态……一系列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到底是不顾子孙后代一味发展经济,还是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道理不主自明。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环境和谐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可就有那么一些政府官员一味地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置环境于不顾,甚至充当起一些污染企业的保护伞;一些造纸、冶炼、化工等企业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千方百计地把没有经过环保处理的废水排向江河;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因为不敢抵制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发展观,对严重的污染视而不见;一些百姓至今不知为何要保护环境……这一切,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的环保其他国家不同,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制度问题的复杂混合体。在中国做环保,不仅要面对不完善的体制、法律和复杂的利益格局,还必须准备接受失败的可能性。由此可见,中国的绿色事业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而在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更在于激发社会公众的力量,而“公共精神”的建立和维护尤其显得重要。在这次评选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包括学界、传媒、民间组织在内的一切公众环保力量,每一个获奖人背后都有令人敬佩和尊重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个奖与其说是一个荣誉,不如说是一份责任。接过这个奖杯,就意味着接过这份沉重的责任,并承诺为之付出全部。

上一篇:关于采购的工作小结下一篇: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