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担忧散文(精选10篇)
我站在乍暖还寒的北方想往南方,想看一看我梦中的木棉花。
从山城通化出发,我选择公路和空客做交通工具,穿越轻雪凌霜,迎着料峭春风,在漫山遍野的积雪中奔向南方。路旁的积雪渐渐地由厚变薄,直到荒草枯树隐去了白色的踪影。
远离了青黄不接,迎着徐徐的春风,蒙蒙细雨中,我的眼前出现了魔幻似的绿色,情不自禁地吟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旁的妻子也跟我一遍又一遍朗声诵读着。从前,对于韩愈的这两句诗并没有这么多感触,眼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确是触动了我的神经。原来诗人的观察是何等细腻!他描写的初春的小雨细滑润泽,恰如杜甫笔下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景象,远看似青,近看却无的朦胧,不正是王维笔下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么?而我的木棉花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不会是笼着轻纱,醉意朦胧呢?
就这样一路欣赏,一路曼声吟哦,空气氤氲着湿热,遍地的树木草丛渐次葱茏。我发现我离南方更近了,我们已经告别了寒冷的冬天,走进了期待已久的木棉的春天!
刚到南宁的那一天,正巧是那里的回南天。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南宁天气特有的回南天是因冷空气撤离,湿热气流迅速反攻回归,使得空气湿度加大,到处是湿漉漉,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的景象。我想这灰蒙蒙的浓雾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表象吧?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应该是描写回南天的罢?可是我的木棉花,在这很少阳光,又冷又潮的时节里如何开放?
汽车驶入白沙大道,路旁不知名的树木花草匆匆而过,像接受我们检阅似的。看到了!看到了!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木棉树!我从出租车上第一次目睹这盛开于高大的树木上的木棉花,那像火一样红的花朵,傲然盛开于粗壮的木棉树枝头上,仿佛用她的火红把这灰暗的天空点亮。细雨中的.木棉又恰似美人裸浴亦真亦幻。热心的司机告诉我:木棉也叫斑芝树、英雄树、攀枝花、吉贝、烽火,现为广东广州市、广西崇左市、四川攀枝花市和台湾高雄市的市花。我惊异于木棉花开花却没有叶子。司机说:木棉花开时没有叶子,花落时才有叶子长出来,这是由于叶和花所需温度不同,当气温稍暖和时,木棉就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儿开放很久之后,才见到叶子慢慢地长出来。哦,原来那句红花要有绿叶相扶的俗话,在木棉花这里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一株木棉,她迎着乍暖还寒的风雨,历经漫长的冬天,不早不晚,适时开放,该是向世人昭示着什么吧?
木棉不是仅供观赏的的植物,它的花、皮、根均有药用、食用和制造价值。将晒干了的木棉花煮粥或者煲汤,可以解毒清热驱寒去湿;木棉皮煮水也有清热、利尿、解毒等功效,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等有显著疗效;木棉的用途也很广,它的花蕊是很好的织物材料。据载:木棉树高二三丈,切类桐木,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彼人织之为毯,洁白如雪,温暖无比。唐代诗人李琮也有衣裁木上棉之句;木棉的木质松软,可制作包装箱板、火柴梗、木舟、桶盆等,还是造纸的原料。
南国嘉树属红棉,对于木棉描写最为全面生动的应该是清朝陈恭尹的木棉歌。诗中有粤东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华开。有加尧时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荦荦。远望成片的红棉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红棉好比尧时殷红如血的十个太阳,从浩瀚的波涛上冉冉升起;又好像魏宫里万枝火炬,一重重、密匝匝地环绕着规模宏大、复道相连的高台:是那样辉煌璀灿,气势磅礴。浓须大面好英雄,最早称木棉为英雄的当是这位陈恭尹先人。
我曾经从四层楼上靠近观赏一株木棉,只见木棉花伸开的五片花瓣,包裹着一丛丛细长挺立鹅黄般的花蕊,朵朵都有饭碗那么大,像开朗女人张开的笑脸。难怪人们称木棉花为英雄花,它的花红艳大气,却不娇柔媚俗。它傲然地盛开在的壮硕的木棉树干上,顶天立地,傲视群雄,是最高贵的花。木棉的生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苛刻,沙质土或粘重土均宜。木棉象征着质朴、生机勃勃和蓬勃向上。我惊异于她的红艳、她的崇高、她的倔强和不屈不挠。
有人赞美木棉花生命力顽强的木棉籽,即使是极恶劣的生存环境,亦能够发芽生长。连木棉花的坠落也分外的豪气,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状,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真是一种英雄的壮举!这使我想起,流传于邕江大地的古老传说。传说中有位英雄叫吉贝,他多次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身中数箭,仍屹立山巅,身躯化为一株木棉树,箭翎变为树枝,鲜血化成殷红的花朵。后人为纪念他尊称木棉为英雄树,把木棉花称为英雄花。
我仿佛看到当抗日烽火燃遍邕宁,抗日游击大队、抗日自卫队遍及沦陷区的各个乡村,他们与日军展开反扫荡游击战。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木棉,勇士的身躯橡木棉树一样巍然挺立。
我仿佛看见邓先生这个南宁人民的优秀女儿,青年时代离开南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作为周恩来总理革命的忠诚伴侣共同献身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如木棉之挺立,死如木棉花之静美
我想到矛盾赞美的西北的白杨树,称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北方有白杨,南国有木棉,是它们这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的英雄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无论世事变迁,不管顺旅逆境,中华民族依然自信而坚定地屹立于世界东方!
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休克期, 需求方预期突然极度恶化, 标志为原料价格巨幅、快速下跌, 企业要出清存货, 同时伴随着产成品库存的大幅上升。第二阶段为恢复期, 原料价格逐步企稳, 产成品库存开始消化, 企业重新开始正常备货, 此时原料需求会出现好转, 宏观经济有所恢复和修正。目前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为持续调整期, 需求增加不明显, 产能依然过剩, 产品价格下调, 企业盈利不佳, 经济进入较长的调整期。调整期过后才进入真正的上升周期。
对于政府4万亿元刺激政策效果, 我个人持乐观态度。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非常及时, 非常坚决, 肯定将产生应有的效果。对中国而言, 最好的情况是: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 将经济维持一定的热度, 维持在一定的增长率水平上, 在此期间或者紧接着美国经济复苏并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不过, 如果我国经济刺激方案快要结束或者效应递减时, 美国经济依然不景气, 那种情况下会不会使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 银行不良资产大增?
所以, 不管怎么样去刺激经济, 都要防止损害银行体系的安全, 防止行政干预使银行放松风险管理和放贷的标准。
对于当前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充裕的流动性, 我个人比较担忧。因为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 大量的资金有寻找投资和投机的冲动。一旦投资和投机的资金找到一个方向, 必然在那个方向上产生泡沫。一旦由于种种诱因通货膨胀上升而各国中央银行又开始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 这个泡沫又会破灭。
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公司提出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元级的进程。研
2009年年初,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
集团公司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和企情业技术中心, 大力推动全集团公司的整
就在这个院落,很显眼的地方,有一大片李子树,和海棠。每到车暖花开的季节,她们便一叶知春,嫩嫩的绿叶还没全部伸展开来的时候,一个个小花蕾变撅着粉嘟嘟的小嘴,散发着宜人的清香。这个时候是最好的预防虫害的季节,我便借来喷药的喷雾器,给他们喷药,预防病虫害。我用锄头给它们除草,松土。侍弄得干干净净、再过几天,他们便竞相开放了。那一片的洁白,就像天空飘来一大片祥云一样美丽壮观。又像一场飘飘洒洒的大雪降临人间。可是,这雪花没有香气,只有纯净的洁白。我的李子海棠去芳香四溢,那一瓣瓣洁白的花瓣,就像彩蝶的翅膀构架成一朵美丽的小屋,中间是微黄的花蕊。引来蝴蝶蜜蜂成群的追逐。看这种一大片代表春天的花朵,我的心跟着春天而跳跃欢欣,顿感年轻了许多。每天出出进进,我经常独自站在花下出神,我惊诧那纯净的洁白,惊诧那漫漫的芳香。造物主鬼斧神工,干巴巴的枝桠经过几场春风细雨,竟然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海。转瞬,花飞蝶散,硕果累累。我喜欢花,却也太喜欢吃李子海棠。自己能吃多少呢?
工人们就来摘果子,孩子们趴在地上捡掉在地上成熟的李子,放在口里,甘甜凌冽,芳香满嘴。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时过境迁,去年,我就觉得很累,不愿意干了,一心把企业承包给别人干。
也是在春天,李子海棠开花的时候。我突然接到小二电话。姚姨,你快来看看吧,那些果树都被他们用挖掘机挖掉了。一棵也没有了。
我的心顿时一沉,我想你们胆子也忒大了,我把企业承包给你们,我的果树没包给你们,你们有什么权利动他们?
我急急忙忙开车到山庄,已经一片狼藉。我亲亲的,可爱的李子海棠一棵也没有了,满树的洁白花朵,遍地飘零,她们似乎在向我哭诉,这是为什么?好好的一片果林,好好的一片花海,顷刻之间树倒花飞……
我的心在颤抖,我的泪在眼角打转。我愤怒地斥责他们。你们没这个权利!懂么?我的果林招你们惹你们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们已经违背约定,我的固定资产不容许损坏!你们必须给我个交代!否则你们马上给我滚出去!
大姐,你别生气,你听我说。
我能不生气么?我听你们说什么?我要我的果林,我要我的花海。你们能还给我么?
大姐,这片果林有点碍事,我们没通过您就……
为什么不告诉我?私自做主毁了我的心中至爱?
我们知道,告诉你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背着你就挖掘了。我们给你钱。
钱?你们就认钱。钱能代替我的果树么?你们能给我快乐么?你们就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么?
对不起,大姐。我们没有想会这么严重,等秋天吧,我们给你栽一大片还不行么?
看着他们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又心痛又可恨。有什么办法呢?树倒猢狲散,只好依他们吧。
没有婀娜的身姿,也没有动听的歌喉,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她只是众多女性中的普通一员。虽然她平凡,可她却是我心中的月亮。
母亲十七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勤劳的双手编织起美好的未来。她肩扛手提,用智慧和顽强的意志为我们建造出温馨的家园;母亲节衣缩食,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了她的儿女,让我们充分享受着母爱的甘甜;母亲是善良的,她承受了太多的艰难,却从不抱怨……母亲就是这样的平凡,就是用她的平凡为我们造就了与人为善,任劳任怨的精神世界。
母亲不是靠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用她那朴素而又实在的行为来影响我们,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记得十来岁时,我肚子痛,母亲和父亲一起把我送到医院。医生又是摸,又是听,又是拍片,又是洗肠……折腾了一下午,肚子里的蛔虫就是不出来,母亲急得直掉眼泪。大夫们进来,敲敲鼓溜溜的肚皮,不是摇头,就是叹气――准备明天开刀吧。母亲没有吃晚饭,只是不停地砥,不停地用她那双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的肚子上揉呀,揉呀……也许是药力发挥了作用,但我更愿意相信是母亲的虔诚与慈爱感动了上苍,后半夜,我的肚子发出了咕咕的响声,有了便意……如厕归来,我饿了,但我觉得相当爽,母亲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她抹去泪花,急忙将吃的送到我嘴边……这就是我的.母亲,疼我爱我的妈妈呀!现在,每每听到闫维文唱起《母亲》这首歌时,我都会热泪盈眶,心中油然而生对母亲的那种无法表达的深深敬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分春夏秋冬,母亲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扎好围裙,拉动风箱,大约得用两个小时才能煮好高粮米饭,再做好菜,让我们吃得热呼呼地去上学,从未让我们吃过剩饭。剩饭都是母亲吃了,她的理由是:我也不上班,又不上学,吃点啥都行。无论哪个季节,母亲都是最后睡下。在那盏昏黄的油灯下,我们写作业,母亲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或是缝补衣衫。偶尔抬头,透过灯光看到母亲那丝丝白发,就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无怨无悔的母亲,我挚爱的妈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父工于词章,母善属文,家中藏书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受苦难。十八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父之痛,所藏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东飘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少年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她没有闺中女子的娇气,有的是豪情和明澈,以酒助兴。生活几乎没有波澜的她,用一颗年轻的心,表达对青春的憧憬,对这般青葱岁月的珍惜。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在封建社会里,她冲破了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学女红的束缚,常常是走出闺房,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兴尽欲同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出了李清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先交代背景,说是昨天夜里雨狂风猛,当此时,春来花好,偏偏暴雨来袭,词人心绪如潮,难以入睡,只有解酒消愁。酒喝多了,觉也睡得浓了。一觉醒来,已是天明,但昨夜的心情,并没有因为一觉而隔断,于是询问意中悬悬之事。恰好听到外间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便急忙问她: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看,笑着回答:“还好还好,一夜风雨,可海棠花一点也没有变。”女主人听了,叹道:“咳,你知道什么!你仔细看看,难道还看不出那红的见少,绿的见多的吗?”足以看出她是多愁善感的女性,爱花惜花。
李清照后期的写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曲调,从而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怀念,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顾。如《声声慢》,上片表现了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李清照是词理的创造者之一。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茸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代替,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诗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的文体地位。
李清照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我是去年此时加入筐篼社团的编辑队伍的,在这里跟着社长给出的题目写了很多同题合奏的文字,至于好与坏我没有检查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命题作文的这些题目,让自己一次次的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翻阅着,一次次跟着题目的思绪走进自己的记忆深处,捡拾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看到、听到或是经历着的一切。
前些日子我翻阅社团论坛的文字的时候,看到了去年九月墨涵副社长发的此篇合奏征文征集令,才想起我们曾经还有过一个如此的命题没写过。为此,自己又一次捡拾自己的记忆,把曾经的点滴翻阅了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个人,她对网站关心,对文友真心,对生活用心,对文字痴心。为此,我想涂上几笔,就算把这个征文带入进行时吧,至于结果,只能随缘了。
文清,我一般时候叫她清姐,因为她大我两岁,我们最初在烟雨相识。记得我刚到烟雨的时候,姐姐就在那里了,当时我根本不认识文清为何方神圣,后来听朋友说她是烟雨的老人了,没想到那时候在,听了此话,带着好奇走入了她的文字。
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一颗认真生活的心在随着自己的步伐跳动着,把自己生活的点滴融入文字,把一切和自己有关的日子在自己的笔尖呈现,为此我很感动。
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对生身父母的包容,对养父母的感恩。对网友的真诚,尤其那篇《想见网友》是那样的真诚,不带丝毫的装腔作势,把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的美好呈现在人们眼前,让网络多了很多真诚,为此我感觉,姐姐就如女英雄秋瑾一般,心底便多了几分敬佩。
在清姐的文字里,我感受着一股浓浓的古典韵味,她的散文,每一篇都带着柔柔的情感倾诉,让读者跟着文字去感受生活。还有每次的烟雨征文总结,只要是有姐姐书写,姐姐多多少少都会用一点接龙的方式来完成它,烟雨里朋友和文字题目的接龙,如一件雕刻精美的艺术品呈现在我们眼前,那时的我真的有股崇拜的味道在心里悄悄升了起来,自己总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把文字运用到如此地步呢?可天生愚钝的我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去完成它,直到现在也没有认真的写出一篇,也许自己根本就没那个本事吧,为此只有望龙兴叹了。
记得我在烟雨刚练习写散文的时候,清姐曾给我编辑过几篇,那时,我对清姐还不熟悉。可是每次在文字后的跟帖,却能感受到姐姐的温度,暖暖的传递这一份关怀和关注。还记得在一篇文字中姐姐曾经写过一句“你不关注别人,凭什么叫别人去关注你”这句话如一个烙印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正是这句话,让我知道了清姐是一个懂得感恩并且也懂得回报的人。也是在清姐的文字里,我知道了江山,跟着姐姐的文字我才会来到这里,与这里的一切相遇。
还记得姐姐在母亲病重时,曾休假一段时间,为此他们散文版写了同题合奏《文清,你快回来》,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他们散文版编辑的合奏,在那么多真诚、真挚、真心的感召下我也写了一篇短短的文字《文清,你快回来》,此刻想想那时的自己真的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可尽管如此,我现在还能体会那种浓浓的情意,那份真挚还能感动我。此后,我的合奏便开始了,在短篇小说版里的同题《冬天的雪在哪里》《红尘有爱》……,尤其在清姐他们发起为悲秋道人老师身患癌症的妻子写的同题活动中我更看到了一颗大爱无疆的心和人间真情的具体体现,虽说题目我已经忘记了,可那份浓浓的友情、亲情是我足可以在记忆里深深的铭记一生的。
也曾记得在姐姐的文字里有一篇题目是《古蒲》,我也曾拜读过,那时我还不认识社长,以为姐姐写的是蒲扇,内容真的把蒲扇的历史和用处及看似粗笨的蒲扇写的很优雅。后来认识了社长,在社长的空间看到此文,并被社长标注“看看文友眼里的古蒲”才知道,写人也可以这样写的,当时真的很佩服姐姐的文采。也为社长能有如此的朋友感到幸福和羡慕。
在姐姐的文字里,我不仅看到一颗挚爱文字的`文魂,而且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和世界充满无私的关爱的灵魂在跳动。为此我不止一次的拜访、学习过姐姐的文字,每次解读都会在文字里得到历史或人生的启迪,为此我很喜欢姐姐的文风,也更加的喜欢姐姐的为人了。
窗外的热情总是难以觅见,呼咧的寒风不停地撞击着门窗,远处飘来的断断续续的广场舞的曲声里,似乎还能给这茫茫的凄冷里留存一丝希望的生机。
今年的天气真得有些怪,数月的秋雨连绵,阴霾始终笼罩着心头,冰冷的蜷缩一直滑进冬天,记忆里好像还没有过这样乏力无助的季节。
冬阳终于初现,尽管是有些苍白,但仍是亮晒出了人们内心里久郁中的那份渴望。转过阴冷的阳光,穿不透的始终是那些朦胧。虽然还不是很温暖,可毕竟是一份惊喜了,人们纷纷地出来晒晒太阳,三三两两的人群,倚坐在每处的墙角边。尽管是躲在角落,但还是有些风,冬天里的每一丝风都会让人不禁寒颤。
父亲岁数也大了,可身子骨还硬朗,在家闲不住,愣是去外地打工。之前,在自己的一块空地里种了一片树林,外出前再三地叮嘱我要常去看看,好好管理它们,别让牛去给弄折了,也要防备让别人偷了。
今天的天气好转,自己也闷得慌,所以就想出去转转。一出村庄,就已闻到温暖的空气里漫溢着的泥土清香,放眼望去,田野里的田园画卷写意着各色的清新秀美。远处高速路上,一辆辆飞驰的汽车在绿色的树林间闪过,近处的鸟儿忽起忽落,仿佛也被这难得出现的阳光惊艳,虽是冬天,可随处都流溢出甘蔗林、油菜苗的绿色,劳作的人们掩映其中,一切的景象仿佛憧憬春天还在远方。
田野间的每一处景物都是生长得那么自然,那么贴切,就是最好的设计师也设计不出这样的`景致、这样的美韵,每一处的景色都相得益彰,仿佛要挪动一物都觉得很不妥似的,难怪说大自然就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大师。
在我上高中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当然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的父母离婚了。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变成单亲家庭的一员。以前我们家是多么和睦,我受到了父母极度的宠爱,而如今,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我每天上课时都无精打采,几乎听不进老师讲的任何一堂课。我以为自己就会这样一直混下去了,直到我遇到了她。她叫小敏。
那时,我上高一,她上高三,在同一所学校。她应该算得上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成绩一路领先于其他同学。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原因,而是她的成熟和淡定。
我认识她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有几个社会上的小痞子围住她,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正好被我碰上了。我虽然只上高一,但生得人高马大,膀大腰圆。看着那些人不着调的样子,我非常气愤,就上前将他们赶走了。她很感谢我,我们一路走,一路聊些家常话。
后来,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要在学校门口等她一起放学。她也习惯了如此。我们渐渐谈些朋友间才有的亲密话题,包括我的家境,她的苦恼,大家都一起分享了。她的命运其实不比我强,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和弟弟一起生活,十分的艰难。所以,她很小就非常懂事,经常会帮母亲分忧。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不对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子女。她要我理解自己父母的苦楚,大人们分开,一定有不得已的理由。在她的劝说之下,我慢慢变得豁达了。在她的帮助之下,我的成绩也突飞猛进,让妈妈非常的惊讶。
就这样,我们成了一对最好的朋友,平常总是尽量在一起,有什么快乐和痛苦,我们也要与对方分享。那年高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总算是如愿以偿了。而我,也成为了班上的尖子生,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认识自己,我一直都在试图认识自己,可认识自己的路是那样的长,就像西方人找寻“耶稣真理”一样,为了心中信仰的东西,可以付出一切。我敢说,有时,我是可以采取很多办法去控制我自己试图丢掉所谓的虚华,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利诱时,我有很舍不得,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都应该要善良的去对待其他人,可有一天,你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逾越了道德的底线。也许那是不经意的,就像我们选择的道理一样,通常都是不经意的,我甚至总感觉我们的人生路真的不会像老舍先生在《我的这一辈子》中形象的比喻那样,人生的路就像这铁轨一样,顺着方向就是正确的,错了方向就是深渊……我永远都不可能相信,所有的罪恶者就都是罪恶,在他们的直觉中可能也还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惋惜,也许,在某个夜晚,他们也会在孩子的床前,呆坐着,帮他们盖被子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说出自己的言不由衷,然后在附上“如果还有下辈子,就不要在做我的孩子吧!我不是好爸爸,下辈子如果在遇见我,我没有喝孟婆汤的话,我一定给你一个更好的爸爸,然后就深情的一吻”,仿佛一个吻可以穿梭千年,可以磨灭所有的证据,可以让时间回去,回到那个做出这种决定的那个下午,那个下午是一家人吃过饭的午后,明明可以不要这样的选择,可是人就是控制不住……
对一个人的真情或假意,我们有时总会很随意的去对付一下,往往是否真情或者假意,用双眼真的看不清,马克思就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的问题是我们要同样科学的问题,21世纪的今天所见证的一切的繁华都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们一直不断的努力向前,很多东西是不可能被真实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当我陶醉在这个世界的美丽当中时,我其实也更想知道,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
95年2月,我在一个小乡村出生,家庭环境并不好,可我就这样的长大了,糊里糊涂接受着这个世界强加给我的一切有关于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改造生活。6岁那年,我上了一年级,13岁读初一,16岁去了高中,19岁读大学,22岁我决定了,我想出来社会上寻找我认为的真理……后来,我发现原本就没有什么真理,这个世界就像经济学和哲学里说的那样,不过就是劳动自由分配之下的又一重社会分工和财富的分配罢了。昨天的华人首富并不能代表今天也是,今天的一切也代表不了什么。细想之下,人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有了思想才区别于那些动物,其他任何时候我们真的都是两手空空,无论手机支付宝,一切电子钱包都只不过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一种符号!区分我的和你的符号……
寂静的‘民警小区’,我躺在姨姨家客厅沙发上辗转难眠,看着在我不远处地板上呼呼睡的很香的儿子,耳畔还回荡着姨姨柔和的声音“二小你和孩子在客厅睡吧?下面有供热管子很暖和的,我给孩子铺上海绵垫,让孩子早点休息吧”
儿子自从上了高中后,那种男孩子的调皮捣蛋日益浮现,三天两头班主任打电话让家长去,渐渐地我得了‘内中电话’恐惧症。最严重也是最后一次犯错,儿子竟然和几个同学伪造了班主任盖章的出门证,跑到外面疯玩一夜未归。
学校让儿子‘换环境’,为了参加明天‘金华中学’的插班生考试,我和儿子两个不速之客来到了姨姨家。
客厅沐浴着柔柔的`橘黄色灯光,借着光亮,我仔仔细细的读着儿子……
儿子3岁时,为了早点还上盖房子时借的债,将他丢给了父母,我们俩来到城里打工。一次,我回老家取东西,摩托车刚刚停在院子里,儿子一边喊着爸爸一边步履姗姗的从屋里跑出来,亲昵的用手抚摸着我的裤管,我抱着他到小卖部买东西吃,高兴的他在我腮边亲了又亲;临走时,在母亲怀里的他哇哇直哭,一个劲的伸着手要我,那种渴望爱的眼神将我的心击的粉碎。
6岁那年,日子刚刚稳定下来,儿子也在村里上了一年级,心血来潮的我们又开始了偷领二胎的征程。一天夜里我回家看儿子,看到儿子在他老爷爷的蚊帐里枕着课本睡着了,我轻轻地将他的手放好,盖上夏凉被。收拾他课本时看到课本背面他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爷爷对我说“我们俩经常煮方便面,那天你贵珍婶给我们几个丝瓜,我用丝瓜炒了鸡蛋,下了面条高兴的他吃了3碗呢。”顷刻间,我鼻子一酸,热泪滚出……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