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企业文化之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前 言
“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2001年9月30日,元庆亲自签批了这凝聚联想企业文化理念的结晶——它就是联想的核心价值观。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她的内涵、学习她的精髓,惠阳分部人力资源处特将联想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资料汇编成册,“以一斑窥全豹”希望广大同仁通过这小小宣传册获得更多的启迪和帮助!
宣传材料
目录
目录………………………………………….…………………..2
一、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键行为………………………………3-5
二、服务客户12345……………………………………………5-7
三、服务转型转什么……………………………………………7-8 1、2002年服务转型四大重点…………………………………7
2、“服务的联想”远景目标……………………………………7 3、2002年服务转型目标与策略………………………………7-8
四、服务转型怎么转………………..……..……………………8-10
宣传材料
五、推进服务转型,我们每一个“联想人”到底要做些什么呢?….10
六、向大企业病开火……………………………………………10-13(1)2002“大企业病”四大主要问题……………………………11(2)2002“向大企业病开火”四大原则………………………...11(3)2002“向大企业病开火”目标与策略………………….12-13
七、“向大企业病开火”怎么做?…………….……………….13—16
八、人力地图维护问答…………………………………………16—20
一、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键行为
核心价值观
服务客户 精准求实 诚信共享 创业创新
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键行为 服务客户
内涵1:我们的价值在于拥有客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客户获得超出期望的满意; 关键行为:见“服务客户12345”之1,2 内涵2:我们注重客户体验,倾听客户的声音,认清客户的真正需求;
宣传材料
关键行为:见“服务客户12345”之5.1,5.2,5.3,5.5 内涵3:我们以客户的需求为设立目标的依据,完全从客户的角度来提升能力和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注:技术、产品和方案是我们服务的手段。)
关键行为:在客户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首先考虑是否我们的能力素质需要提升,而不是“客户的要求太特殊了”;将客户满意程度列入自己/部门的考核标准中;对贴近最终客户端部门的需求予以高优先级满足;制定流程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如何让客户更方便而非自己方便;善于平衡多种客户需求和公司主要经营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够从经营角度,把握住关键客户的关键需求以及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时机和投入成本。
精准求实 内涵:
我们力求以事实为依据, 用数据来说话;乐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现实; 我们精益求精,努力探求做事规律;简洁高效,不断总结做事方法; 我们尊重规范和标准,纪律严明; 我们注重目标可衡量,计划可操作。
关键行为:
1、学会应用“统计分析”;
2、目标要可衡量,遵守smart原则。(Specific--清晰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有挑战的;Realistic--可实现的;Timed--有时限的)诚信共享 内涵:
宣传材料
我们诚实做人,注重信誉。坦诚相待,开诚布公; 我们尊重他人,注重平等、信任、欣赏和亲情; 我们分享远景,相互协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我们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
关键行为:见“服务客户12345”之3.2,4;员工行为准则 创业创新 内涵:
我们永不满足,勇于拼搏,不断地超越自我;
我们做岗位的主人,主动承担责任,灵活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我们坚持学习与开拓,在可承受的风险内大胆地尝试新方法和新事物,持续地改进工作。
关键行为:了解学习业界先进做法;“服务客户12345”之3.3
二、服务客户12345 一个中心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态度,能清楚地阐述谁是自己的客户,包括直接客户和最终客户。
两个价值
明白自己对直接客户的增值、明白自己为最终客户提供的价值。
三个要求
3.1投诉处理三原则
1)处理好客户界面;
宣传材料
2)找到责任人,分析问题性质,进行批评与处罚; 3)触类旁通分析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3.2沟通做到三落实:落实到左右通、内外通、上下通 3.3持续改进三个三
1)每个岗位定期从客户信息里找出当前客户需求最迫切的前三个问题,进行立项解决;
2)每个部门可以给兄弟部门提出三个问题,要求解决(兄弟部门整合,就前三个问题进行立项解决); 3)每个岗位(部门)可以给公司提出三个问题,要求解决。
最低标准:做到“三个一”,即给本岗位、兄弟部门和公司各找一个问题,并加以解决。
沟通四原则 4.1通心态要积极:
1)沟通心态要有利于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要关注并尊重对方感受,不能以让对方同意自己观点为唯一目标。(同级之间该解决的问题,第一反应是直接沟通:到了VP层的问题,VP层之间能够解决95%;到了GM层的问题,GM之间能解决80-90%。让别人把话讲完,以下属敢对自己谈困难和诉苦为荣!)
2)如果有不同意见,要敢于通过正常渠道提出,不能当面表示没意见而在背后散布个人的不同看法。3)要积极承担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沟通责任,不能一遇到沟通障碍还没尽力就简单上交。
4.2沟通程序有四步:
在沟通中您应该遵循沟通四步骤,即:一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二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去沟通;三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四是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
4.3沟通方式要直接:
沟通方式要直接,公司提倡一个会面、一个电话、一个邮件和一页纸的沟通。
宣传材料
4.4沟通效果要彻底:
如果沟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要保证问题解决彻底。如果您对结果不满意,又没有向上推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直至公司最高管理层),就等于自己已经认同并应该对结果负责。
服务客户五能力
5.1善待客户:接待客户要友善,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微笑接听电话、接待客户。
5.2认真倾听:在交谈中做到耐心倾听,关键问题(如客户需求和投诉)要书面记录并确认。5.3客户语言:以客户习惯的业务语言进行交流。
5.4快速响应:接到问题或投诉时,要在半个小时内将有关信息转到正确的责任岗位,半个工作日内要有人与客户联系。当客户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要敢于把问题推进到公司最高层。
5.5统计分析:把客户对我们的需求和感受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公司倡导您通过统计分析抓住客户的关键需求,找出解决方案进行批处理。
三、服务转型转什么
2002服务转型四大重点 服务远景要理解,转变意识是关键 做深做透大服务,体验客户成习惯
宣传材料
“服务的联想”远景目标
联想转型有远景:今年,集团明确了“服务的联想”的远景目标,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
服务客户DNA: 文化与经营理念方面,服务成为融入集团血液的DNA,服务客户的文化根深蒂固 产品业务要体验:在产品业务方面,客户体验机制与客户体验水平要成为产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务创一流:在服务业务方面,服务业务成为集团业务(尤其利润)支柱之一
2002年服务转型文化与经营目标与策略
文化理念推案例:以案例研讨的方式,形成公理、落实公理,形成全员做事的原则 坚持客户指挥棒:公理一:谁最接近客户谁就是指挥棒 客户满意是依据:公理二:客户满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
意识能力齐行动:服务转型是所有人的事,关键是要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并落实到行动中。
四、服务转型怎么转
问:为什么要推进服务转型?
答:目前,IT产业已经从产品短缺时代进入了产品过剩时代,客户有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在这个时代,只有一切工作围绕客户需求转,才能获得生存。另一方面,联想要成就“百年老店”,就必须转向以“客户导向”为中心,更好地把握和满足客户更深层的需求。概括的说,推进服务转型是生存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是赢得客户的需要。问:“服务成为融入公司血液的DNA”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每一名员工都有很强的客户意识和客户体验;每一项流程、规范都体现了很强的客户意识和客户体验”。
宣传材料
问:为什么产品业务也要向服务转型?
答:尽管我们多年来强调功能电脑、应用电脑,但目前PC业务依然在走向同质化,应用正成为PC继续成长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强调产品的应用和应用的易用性,要以客户的意见、批评、抱怨、反馈来触发公司跨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流程的变革。问:“谁接近客户谁就是指挥棒”就是说,由前端部门来指挥后端部门吗?
答:“谁接近客户谁就是指挥棒”并非简单的说“前端部门指挥后端部门”,这句话有两个要点:
第一:当对客户问题找不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时,谁最接近客户谁最有发言权--如客户投诉退机器;
第二:当对客户最关键需求双方找不到最合理的判断时,谁最接近客户谁最有发言权(以此调配资源)--如产品说明书该怎么写 有一点需要说明,最关键的是了解客户需求,只有把握客户真正需求的人,才是指挥棒。
问:“客户满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我们一直提倡的“经营意识”是什么关系? 答:“客 户满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的涵义是:
1、对于已经购买我们产品的客户, 我们必须承诺,承诺了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却做不到的事情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工作的第一位。
2、对于承诺中未能界定清晰的问题,以客户满意为解决问题的原则。实际上,对客户承诺的时候必须有“经营意识”,但是,承诺了以后,就必须做到。对于那些在承诺中未能界定清晰的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我们也必须以让客户满意为解决问题的原则。当然,事后我们必须要把承诺界定清楚。问:什么是“大服务体系”?
答:大服务体系主要针对产品型业务。简单地说,建设大服务体系就是要让客户无论通过什么载体(产品、政策还是人员),什么渠道(代理、维修站、联想业务人员……),在什么阶段(售前、售中、售后),都会得到业界让人满意的、一致的服务。问:体验客户有哪些途径?
答: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助公司平台(如电话中心、公司调研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及大区平台等),另一方面,各业务单位也要根据业务特点自主设计、搭建相应的客户体验的机制,如研发人员就需要到服务、销售环节进行体验等。问:客户体验机制和水平如何体现到具体的业务上?
宣传材料
答:从今年的工作来看,重点要在研发、质控、服务三个环节形成客户体验的机制;产品的品质与售后服务要成为口碑;产品的应用(丰富与实用)和应用的易用性得到消费者初步认可。
五、推进服务转型,我们每一个“联想人”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1、提高“服务转型”意识,我要做什么?
向服务转型,关键的是意识要转型。具体到每个人,就是在做事时,时刻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能为我的直接客户提供什么增值?我对公司最终客户的价值是什么?”,明确我的存在取决于我是否拥有客户,我的价值取决于我对客户的价值。
2、“加强全员服务客户能力提升”,我要做什么?
提高了服务客户的意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从服务客户能力的角度看,需要着重提高以下五项能力:友善待客,无论何时都微笑接听电话、接待客户;认真倾听,倾听问题要记录,结束谈话要确认;接到客户问题/投诉,正确判断责任岗位并转出,半小时内要有人与客户联系;统计、分析客户的需求、感受客户反应,抓住客户的关键需求,找出解决方案,进行批处理;以客户习惯的业务语言进行交流。
3、进行客户体验,我要做什么?
进行客户体验,我们各个部门会根据部门的具体需求情况制定客户体验机制,充分利用公司级客户体验平台(如电话中心、维修站、专卖店等)。不空讲形式,要追求实效。尤其是研发、质控和服务环节,必须进行充分的客户体验。在客户体验过程中用心体会客户的关键需求,真正提高客户体验的“质”,将客户体验的效果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正确判断责任岗位并转出,做好体验经验的推广。
六、持续创业,向大企业病开火
(1)2002“大企业病”四大主要问题 缺乏整体增值意识(经营意识)
第一现象:过分关注做事的过程,不关注给客户的最终结果
宣传材料
第二现象:只关注局部利益最大化,不关注整体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第三现象:局部仍有家大业大、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效率低下
汇报关系复杂、流程长:跨部门的流程审批环节多,授权不够
追求面上“花样工夫”花的时间多:请示文件冗长,对内宣传文章冗长
墨守陈规:规则面前,要合理的需求让步;缺乏创新意识和鼓励创新的机制 缺乏沟通:不同部门互相的日常交流不够,理解不够
店大欺客、缺乏谦恭与低姿态
对客户:小生意,可做可不做
合作伙伴:是你求我,不是我求你
对媒体:我联想就是“牛”,我给钱你就办好了,造成媒体对联想的排斥
缺乏工作激情
干部激情不足:主动推动工作力度不够;挑战自团队的激情不足
组织流程不顺畅:流程长、不顺畅导致激情被“消磨”
能力不足:既定任务完不成,影响干劲;干部目标指导不清晰,员工不清楚发展方向 氛围不好:互相支撑、理解的氛围不够;主动推进工作的人得不到别人的支撑
(2)2002“向大企业病开火”四大原则
整体增值意识升,沟通、效率不断增 保持谦恭低姿态,提高激情干部带
(3)2002年“向大企业病开火”目标与策略
宣传材料
整体增值(经营意识问题)
部门协调有“公理”:建立部门协调的“公理”,避免过分关注过程、只关注局部利益、大手大脚等现象 客户需求是第一:公理:客户需求是衡量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的第一标准(2002年特别强调时效需求)费用投入求产出:在部门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司增值链的总体投入产出分析模式与方法 经营能力是关键:各级业务负责人的财务分析能力要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逐步得到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定期要审计:首先从客户端进行需求和满意度调研,然后对流程进行评估,随后推动持续改进 需求面前规则让:及时根据需求变化修改制度规范。原则上,面对客户问题,单个流程直线签字审批环节不超过三个
解决沟通上到下:沟通问题从上到下解决,元庆找VP,VP找VP……
直接沟通最有效:沟通最多四步骤,强调最重要的第一步,要与能解决问题的人直接沟通解决克服店大欺客,保持谦恭 对待客户要谦恭:对客户提出的“不专业 ”的问题不能不屑一顾,要耐心解答 自我反省是关键:通过案例研讨的方式不断自我反省
代理、伙伴是朋友:对待代理、合作伙伴不能态度生硬
媒体、政府是客户:非主要媒体、政府的满意度水平有较大提升
工作激情
提高激情干部带:公司高层干部(从元庆、从VP)有向下传递激情的责任 遇到问题主动推:各部门负责人遇到问题有主动推进的责任
完善淘汰与轮岗:完善淘汰与轮岗机制,包括不适岗的干部下岗,优秀的干部破格提拔,给予舞台 激励体系要改革:进行激励体系改革,全员士气提高10%
七、“向大企业病开火”怎么做?
问:今年公司为什么要“向大企业病开火”?
宣传材料
答:任何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问题,大有大的问题,小有小的问题。对联想来说,大企业病不是原来没有,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容易暴露出来。现在联想遇到的市场情况不是很好,有些东西就暴露得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一些。就像行船,原来是比较高水位的行船,暗礁在下面,船可以照常行驶。市场情况不好,水位降下来了,暗礁就露出来了。暗礁就是大企业病的具体表现,如果不把它炸掉,企业不能顺利行船。
问:“向大企业病开火”今年主要抓哪几方面内容?
答:主要抓四个方面内容:加强整体增值意识(经营意识);提升工作效率;克服店大欺客、缺乏谦恭与低姿态的问题;提升工作激情
问:什么样的现象属于“缺乏整体增值意识”?
答:第一现象:过分关注做事的过程,不关注给客户的最终结果(如:处理一批量质量问题,几个部门合起来需要16.5天)
第二现象:只关注局部利益最大化,不关注整体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如:只有售后服务的成本,没有从总体质量与效益的分析考虑)第三现象:局部仍有家大业大、大手大脚现象(老业务存在这样的问题,新业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做新业务过分强调“投入期”,考虑收益意识淡薄
问:“整体增值意识”和“经营意识”有什么区别?
答:整体增值意识包含了客户意识和经营意识两方面的内容:
缺乏客户意识方面就是过分关注做事的过程,不关注给客户的最终结果(现象一);
缺乏经营意识方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注局部利益,不关注整体利益(现象二);另一层是在局部也缺乏经营意识,大手大脚(现象三)
问:提高整体增值意识我们从那里入手?
答:(1)建立部门协调遵循的“公理”:客户需求是衡量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的第一标准(2002年特别强调时效需求);
(2)在部门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司增值链(如总质量成本、大客户、区域、营销等)的总体投入产出分析模式与方法
问:如何提高整体增值意识?
答:(1)用案例研讨的方式,举一反三,解决不关注客户需求问题。
宣传材料
(2)加强对各级业务负责人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问:“工作效率低下”指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汇报关系复杂、流程长:跨部门的流程审批环节多,授权不够
(2)追求面上“花样工夫”花的时间多:请示文件冗长,对内宣传文章冗长
(3)墨守陈规:规则面前,要合理的需求让步;缺乏创新意识和鼓励创新的机制(4)缺乏沟通:不同部门互相的日常交流不够,理解不够
问:提高工作效率,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是:面向客户端的问题。一方面,对流程定期审计,及时根据需求变化修改制度规范。首先从客户端进行需求和满意度调研,然后对流程进行评估,推动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公司要求:原则上,面对客户问题,单个流程直线签字审批环节不超过三个,对紧急需求请示不超过2级。
问:“需求面前规则让步”和“问题处理三原则”是什么关系?
答:“需求面前规则让步”就是我们“问题处理三原则”的第一步:“处理好客户界面的问题”。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按照“三原则”的要求,不断分析问题,找出根源,持续改进。
问题理三原则:第一步:处理好客户界面
第二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分析问题的性质,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步:触类旁通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问:“解决沟通问题”公司要怎么做?
答:从公司层面看,沟通问题要从上向下解决,元庆找VP,VP找VP„„。但落实到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解决与自己的下级和同级之间的沟通问题,不能等上级的问题都解决了,自己再开始行动。从结果上看,沟通要做到“三落实”:左右通、内外通、上下通。
问: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宣传材料
答:沟通最多四步骤,最重要是第一步,要与能解决问题的人直接沟通解决。
对客户的问题负责到底,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坚持推!到VP层,95%的事宜必须决策。
问:“店大欺客、缺乏谦恭与低姿态”都有哪些问题?
答:(1)对客户:小生意,可做可不做
(2)对合作伙伴:是你求我,不是我求你(3)对媒体:我联想就是“牛”,我给钱你就办好了,造成媒体对联想的排斥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缺乏工作激情”?
答:(1)干部激情不足:主动推动工作力度不够;挑战自我的激情不足,导致团队的激情不足
(2)组织流程不顺畅:流程长、不顺畅导致激情被“消磨”
(3)能力不足:既定任务完不成,影响干劲;干部目标指导不清晰,员工不清楚发展方向(4)氛围不好:互相支撑、理解的氛围不够;主动推进工作的人得不到别人的支撑
问:提高工作激情,干部、员工应该怎么做?
答:公司高层干部(元庆、VP)要从上到下传递激情,各部门负责人遇到问题应主动推进。
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充分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对客户的问题负责到底,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有一推到底的决心和韧性!
八、人力地图维护问答
维护人力地图,落实“一个客户两个价值” ——关于全员维护人力地图的通知 在4月17日的誓师大会上,元庆指出:“我们要继续通过人力地图的落实,推进服务客户DNA的形成”。誓师大会后,各部门总经理已经积极响应集团服务转型的要求,重新维护了自己的人力地图。
实现服务转型,是每名员工的事。为此,集团号召:全体员工在本月30日前,参考总经理人力地图,维护我的人力地图,落实一个客户两个价
宣传材料
值。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保密。对研发岗位,参照《研发岗位人力地图保密规定》执行。对其他岗位,若涉及到保密信息,向部门保密岗位申请备案后,可不填写相关选项。
为帮助大家填好人力地图,企划部编写了《人力地图填写问答》,对人力地图填写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说明,供参考。如果您对人力地图的填写有什么想法,请通过进步信箱与我们联系。
注:
一、填写好人力地图“一个客户两个价值”有什么意义?
1、从意识上转型:填好人力地图是从意识上转型,形成服务客户DNA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2、使工作更有针对性:通过找准客户,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所做的工作,使工作目标更有针对性,更好的贴近客户;
3、明确工作价值与定位:从客户角度,从价值链的全局来看自己对客户的增值,从而明确自身价值和定位。
二、从目前人力地图的填写情况看,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1、“忘了”我们的最终客户:相当多的业务部门员工还是“以内部为主”,在自己的“直接客户”一栏中没有填写外部客户(用户和渠道伙伴)。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元庆有明确的表述,元庆人力地图的直接客户中包括了消费类客户和企业/组织客户。
2、把“对客户的价值”写成了“我们做什么事”:大多数员工填写对直接客户和最终客户的增值时还是“以我为主”,没有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有的员工认为自己对客户的增值是“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但实际上,客户的根本需求并不是产品,而是要让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提供产品只是一种手段。同样,也只有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我们才能知道产品是否“优秀”。对这一点,元庆的体会是:“以前我认为自己的职责主要就是制定战略、落实战略、传播文化、评价激励,而当我从客户价值角度去看,发现这些都只是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手段,而我的最终职责就是满足我们的两类最终客户、我们的投资人、我们的员工的需求。”
3、“忽略”了上级:很多员工填写人力地图时没有参照上级的人力地图,导致部门的战略没有很好地分解和落实下去。在誓师大会上,元庆讲到“没有最好的战略,只有不落实的战略”,作为斯巴达克方阵的一员,战略一经制定,就必须做到“执行、执行、再执行”!因此,在填写人力地图的过程中,要参考总经理(和直接上级)的人力地图,思考上级如何填写对客户的增值,填好自己的“一个客户两个价值”。同时,如果您对上级(尤其是部门总经理)的人力地图填写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上级直接交流。
一、什么是“我的直接客户”?
宣传材料
答:直接客户是工作中对我们直接有需求的个体或群体。直接客户维护建议:一般规律来说自己岗位80%的工作集中在经常联系的20%的客户上,故建议在维护个体客户时,选择此20%的重要客户,以突出部分客户的重要性。二、一般来讲有几类直接客户?
答:一般来说,由于业务不同,部门的直接客户也会不同,但总体上,部门的直接客户为:
1、对业务部门及直接增值职能部门(维修服务部,销售商务部等):终端用户、合作伙伴、直接上级、直接下级、增值链相关环节的部门、其他有直接需求的部门/个人(内、外部)。如:绍鹏的直接客户: 个体客户:乔松
群体客户:企业/组织客户 代理 商用台式电脑事业部 大客户及策略联盟部 商用市场部 客户关系系统 IT1FOR1事业部 销售商务部 各大区商用群组
2、对间接增值职能部门(如信息化推进部,经营管理部等):
直接服务(管理)的部门、直接上级、直接下级、其他有直接需求的部门/个人。
如:刘宏的直接客户:
个体客户:王晓岩 李建权„„
群体客户:CIO班子 财务部 产品链管理部 大客户及策略联盟部 供应链管理部 客户维修服务部 客户信息支持部 品牌推广部 企划部 人力资源部 商用市场部 消费市场部
说明:部分间接增值职能部门的直接客户也有可能包括终端用户和合作伙伴等外部客户。
三、对直接客户的解释
1、为什么终端用户是我们的直接客户?
答:是否是直接客户,最关键的是要看客户对我们有没有直接的需求。对业务部门来说,终端用户对我们有直接的需求,他们就是我们的直接客户。
2、直接上级怎么是我的客户?
宣传材料
答:上级的工作最终是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但他的部分工作是要分解到下级来完成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其实就是您通过上级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所以,上级也是我的客户。
3、若终端客户的需求与上级的需求不一致,怎么办?
答:上级的工作最终也是要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所以这两者不存在根本的冲突。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要判断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与上级进行积极的沟通,达成一致。在紧急的情况下,优先解决客户问题。
4、直接下级怎么是我的客户?
答:您做为您下级的LEADER,您有带队伍的责任,为下级的业绩和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指导,为他们提供舞台和发展空间,在这方面,他(们)是您的客户。
四、填写“我为直接客户提供的价值”要注意什么? 答:主要有三点:
1、正确的填写方式是写我满足了客户什么需求,给了他什么价值(如让客户更方便了,让客户能挣更多钱了,让客户有了一个好的氛围了等等),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常出现的问题是把增值给写成了给客户做了什么事。如把对用户的价值写成:“提供优秀的产品和良好的技术支持”。实际上,这只是我们在做的事,但做事的目的,或者说对客户的价值是“通过提供优秀的产品和良好的技术支持,满足客户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的需求”,这才是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2、上级的价值在下级处一定要有承载--下级要参考上级的人力地图。
3、增值点最好是从外部客户往内部客户、从重点到次重点进行排序来填写。
五、填写“为公司最终客户提供的增帧?要注意什么?
答:主要有三点:
1、要从价值链全局的角度来看自己如何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按照大服务体系,将客户的需求在产品、供应和客户关怀三个环节进行细分,然后把职责从前端到后端划分到各部门、岗位。因此,在填写对客户的增值时,首先要思考“我”的工作通过什么环节(部门或岗位),如何满
宣传材料
足最终客户的需求,满足了客户什么需求。
2、不能强迫设想最终客户可能有的需求。
3、可以是直接增值,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维修服务”;也可以是间接增值,如:“通过协助或支持某某业务,使客户获得满意的维修服务”。
六、什么是“满足客户需求我当前要做的前三件事”
一、黄梅戏经典剧《徽州女人》、传统剧《女驸马》体现儒家思想“仁、爱、礼、信、孝、悌”的价值观
(一) 经典黄梅戏 《徽州女人 》体现 “仁、爱、礼、信、孝、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传统价值观是黄梅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且传统价值观是黄梅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经典黄梅戏《徽州女人》的剧情:一百年前的徽州村落, 女主人公十五岁出嫁, 丈夫未和女主人见面, 就剪辫离家去考功名。 十年后, 丈夫杳无音信。公婆和长辈都被女主人公的贤惠所感动, 为了不耽误女人, 忙着为女人改嫁, 此时丈夫的电报回来了, 女人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又过了十年, 丈夫仍不归, 女人绝望。小叔送来养子, 她有了期盼。再过十五年, 青春不再的她终于等到了丈夫的归来, 但丈夫也带回了在外另娶的妻子和孩子, 无不令人感慨女人命运的多舛。
《徽州女人》体现“仁、爱、信、孝、悌”的人伦价值观。“仁”第一指古代一种道德观念, 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如《礼记.中庸》:“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墨子.经说下》:“仁, 仁爱也。”第二指仁人, 如《论语.学而》:“汎爱众, 而亲仁。 ”本剧中, “仁”体现在公婆对女人 (媳妇) 的仁慈、仁爱, 其中第一、二幕都有大篇幅的描写, 总之只要有公婆的对话和唱段无不是对媳妇人品的赞赏和赞扬, 这就表现了公婆视媳妇为女儿的“仁”。 其中戏中这种情感表达最高潮的部分是第二幕:公婆嫁自己的儿媳, 嫌李二娃的“穷”, 嫌赵四爽是死了老婆, 嫌周小祥比媳妇小两岁。还是女乡邻一语道破天机, “你们哪, 是舍不得伢子。 ”[2]。本剧中“仁”不仅体现在公婆对女人 (媳妇) 的仁慈, 也还体现在女人对养子的“仁爱”, 女人对丈夫一家的“仁爱”, 如等到了三十五年回家的丈夫, 但丈夫带回了在外另娶的妻子和孩子, 而女人没有抱怨, 听到报信的唢呐大哥说丈夫另娶的妻子在路上受了风寒, 只对吹唢呐的说了句“我要给他们收拾屋子, 煮点姜汤。 你不是说, 那人受风寒了吗? ”[2]
“爱”有多种含义, 一指“喜爱, 宠爱”, 二特指“男女间相互爱慕亲热的行为”, 三指“惠爱, 仁爱”。本剧中三种“爱”的含义都有表达。 有女人对未见面丈夫的恩爱、 女人对小叔子的关爱、 有公婆对媳妇的疼爱、有邻里乡亲对女人的怜爱等等, 这些“爱”体现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且表达了社会和谐。
“信”,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指 “信用, 守信用”。《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史记.高祖本纪》:“为政不平, 主约不信, 天下所不容”。 一位女人为了“在窗口曾经偷偷的瞧见过他, ”[2]整整在婆家等了三十五年的“丈夫”回家的故事, 这难道不是体现的“信”?
“孝”指孝顺, 善事父母。 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顺从父母为孝。 《荀子.大略》:“礼也者, 贵者敬焉, 老者孝焉。 ” 在该剧目中, 体现了两种孝:“孝慈和孝友”, “孝慈”指对上孝敬, 对下慈爱, “孝友”指“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 例如体现“孝慈”第二幕:婆婆 (唱) “媳妇十年如一日, 闻鸡即起扫庭院。 拜过公婆把饭烧, 问过小叔子把味调。 ”[2]其实, 该剧的中心主题就是女人的“孝慈、孝友”这两种情感, 它们是女人现实生活的目标。 从而奠定了女人在一个陌生的家庭对没有见过面的“丈夫”, 长达三十五年的厮守。
“悌”指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指做儿女的在家应孝顺父母, 出门应敬爱兄长。 在本剧中, 小叔子对自己的嫂子十分尊重。 从本剧的第一幕小叔子代替哥哥背嫂嫂进门、拜花堂, 第二幕帮嫂嫂跳水, 说:“我哥要看见你, 他就不会走了。 ”[2]从小叔子的这一句话中, 可以看出小叔子对嫂嫂人品的充分肯定, 小叔子认为哥哥没跟嫂嫂见面、相处, 如见面相处了, 哥哥就不会抛开嫂嫂。第三幕小叔子谨记父母临终时的嘱托: 生个男孩给你嫂嫂养老送终。 本剧诸多的情节都表现了兄弟对哥哥的尊重, 和对嫂嫂的敬重!这就是“悌”这种情感在本剧中最好的诠释。
(二) 传统黄梅戏 《女驸马 》体现 “仁、爱、礼、信、孝、悌”的价值观
黄梅戏传统剧《女驸马》该剧以精炼、欢快、剧情跌宕起伏的场面, 展现出一位民女冯素珍冒死救夫君李兆庭, 女扮男装进京。 正巧遇上开皇榜, 为了救夫君, 冯素珍冒夫君李兆庭的名字在科场中显露文采而中了状元。 丞相刘文举看见女扮男装貌比潘安的冯素珍, 就推荐“他”做了驸马。 在洞房花烛夜, 女驸马冯素珍如实告诉了公主实情, 公主被冯素珍冒死救夫君的行为所感动, 百般在父皇面前为冯素珍争辩, 皇帝念冯素珍是个才女, 也被她救夫行为所感动, 终究收她为义女, 成全了她和李兆庭的婚事。 且在权丞刘文举的建议下, 把公主配给了冯素珍的哥哥、前科状元冯益民, 使该剧有了圆满的结局。 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 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 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在整个剧情中,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仁、爱、礼、智、信、孝、悌”的人伦价值观, 其中突出表现有冯素珍对李兆庭的“爱、信”, 全剧共五场有六处表白, 例如第一场 (唱) “爹爹爱富嫌贫亲, 又将女儿配豪门。我与李郎恩爱重, 生生死死不离分。 任凭天崩与地裂, 要我改配万不能!”第三场 (唱) “我做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做状元不为做高官。”最后一处表白“启奏万岁, 李兆廷现在湖北襄阳监中请旨发落”。“智、礼”体现在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的第四场“公主若能相救, 民女倒有一计, ”公主在冯素珍的授意之下, 以冯素珍救夫用讲故事的形式禀告父王, 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冲突。“仁”在该剧中体现了君主的爱民, 使该剧有了圆满的结局。 “孝、悌”, 冯素珍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兄妹和睦。该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 重点展示了冯素珍对爱情的忠贞, 对兄长的尊敬, 处事的智慧、理智;该剧写的是救夫的过程, 却集中笔墨描绘夫妻情、兄妹情、君民情、姐妹情, 人物鲜活, 情感真挚。 一个执著、智慧、拥有绝顶才华和浩然正气的为摆脱命运束缚的奇女子出现在观众面前。
二、黄梅戏文化包含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以上分析, 黄梅戏文化包含儒家的“仁、爱、礼、智、信、孝、悌”价值观, 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不但包含了儒家的“仁、爱、礼、智、信、孝、悌”价值观, 还有道家的“道德”价值观, 法家的“法制”价值观等。 总之,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伦理道德原则作为绝对的价值依据, 但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在几千年的私有制社会中形成的, 她打上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烙印, 所以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例如缺乏平等性的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缺乏法制观念的“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些价值观今天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但是, 传统价值观有很多精华如《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事兄长, 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君。 ”这说明, 没有家就没有国, 有小家才有大家, 家国同源, 只有家庭中“事亲孝”、“事兄长”、“居家理”等变成伦常规范, 才会变成国家统治的普遍规范。
可见,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一是以儒家伦理主义为核心, 这种伦理型文化对人们的家族观念、孝悌观念、爱国观念以及社会的和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封建社会, 伦理道德规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会作为意识形态的衡量标准, 甚至作为法律的效率。伦理规范不仅是处理家族内部、社会关系的原则, 也是公民在处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原则,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政治型文化。 这种政治型文化今天如果让公民通过书本去学习, 然后去实践, 社会群体一般接受的积极性不高, 但是, 如果通过舞台表演、影视、音像等多种形式演出的黄梅戏来宣传传统文化, 这种宣传方式会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观看黄梅戏的观众是整个社会群体, 而传统经典黄梅戏作品主要宣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所以, 人们在观看黄梅戏的同时, 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对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浓缩、聚焦点, 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国家层面上的互通
传统价值观所提出的“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所实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着伦理上的互通。 “天下为公”的治世理想使传统价值观突破了忠君思想, 如《诗经.小雅》:“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而“天下为公”的“公”是与“私”相对。 《后汉书.韦彪传》:“然端心向公, 奉职周密。 ”“这里的“公”就是指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所以,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的意义突破了王权的思想, 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曾多次题书“天下为公”四字, 且先生一生把“天下为公”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用毕生精力努力追求并实现它。在当时, 先生这种理想的追求和尊崇影响了一大批有志青年, 终于推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最高目标。说明了共产党执政不是为了某个群体的利益, 其中包含了传统价值观“天下为公”的思想, 体现了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富强、和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的目的, 民主是实现富强、和谐的条件和前提, 文明是实现富强、和谐的动力。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订立了具体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 要求我们党和全体社会成员有“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更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继承传统价值观“天下为公”的思想, 为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社会层面上的互通
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德政”的治世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所实现的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有着伦理上的互通。 要在全社会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就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社会制度的实施, 依靠道德意识来约束公民遵守社会秩序。 《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 刑以正邪, 既无德政, 有无威刑, 是以及邪。 ”《后汉书.桓帝纪》:“先皇德政, 可不务乎! ”可见, 德治与法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关联。 没有道德的引导, 法治岌岌可危;没有对某种道德理念的诉求, 法律只会沦为专制的工具。 “德政”的政治伦理既考核执政者的自身修养同时也是对法律平等、 公正精神的彰显, 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继承了传统价值观精华, 突破了缺乏平等性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缺乏法制观念的“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体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法制思想。胡锦涛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是不是优越, 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 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 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4]从而论证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奉行的价值观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精华, 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真实性。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个人层面上的互通
传统经典黄梅戏的主题思想表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剧情所体现的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黄梅戏多部作品中所体现的“仁、爱、礼、信”所表达的观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所实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着伦理上的互通。“仁”指古代一种道德观念, 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其实, 仁就是人们心中的善和爱, 这种善和爱体现在对国家、社会、事业、他人。 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是“礼”, “礼”就是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 如《礼记.曲礼上》:“夫礼者, 所以订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 礼之质也。 ”所以, 儒家把“礼”看作是道德规范的基础, 也是“仁、爱”的具体表达方式, 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取向批判继承了传统价值观。 它继承了传统价值观“仁、爱、礼、信”, 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让儒家思想的精华化为实际行动;他抛弃了“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封建忠君思想, 从忠君到忠国, 这是人们价值取向的质变。 公民层面上的价值取向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 必将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 为了更好发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黄梅戏文化, 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收发展起来的, 她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而黄梅戏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传承、创新黄梅戏文化,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现代社会相协调。唱黄梅戏就是宣传中国传统价值观,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是互通的。 弘扬黄梅戏文化, 就是聚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黄梅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传统文化范畴。多部黄梅戏传统经典剧体现了儒家思想“仁、爱、礼、信、孝、悌”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所以, 黄梅戏文化包含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是互通的, 所以弘扬黄梅戏文化, 就是聚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王强, 陆天平.安庆市黄梅戏创作上演剧目汇编 (1976-2005) 第3卷[M].安庆:安庆文化局, 200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关键词]中国传统“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2-0024-05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harmony”
cultu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EN Gen-hua
(Department of Army Political Work, Nanjing Army Command College of PLA, Nanjing 210045, China)
Abstract:Reality is the continuance of history; history is the background of reality.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should excavate the idea resources and derive spirit nutrition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 so a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culture to propel the activity of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historical culture
中国传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孕育并生长的深厚源泉。历史从哪里结束,现实就从哪里开始。若割断了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特质进行有效沟通和自然传承的历史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努力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充分挖掘精神资源,汲取精神营养,并结合时代特点与形势任务给予新的阐发和诠释,不断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注入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基因。
一、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也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比如食品造假、扶人反被讹、坑蒙拐骗、投机倒把等一些社会道德层面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当今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担忧,也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产生了疑问。鲁迅先生在《学界三魂》中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2]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又直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3]鲁迅先生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呼吁要重视培养中国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一个社会的道德沦落,这个社会就会没有希望。而培养具有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国民,就是培养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之路和复兴之路的脊梁。今天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培养、树立民魂?如何培养民族复兴的脊梁?基本渠道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从国家安定团结、民生幸福的宏观层面凝聚起众志成城聚力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形成不给道德滑坡现象得以产生并扩散的社会大气候。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利于从社会环境建设和社会制度构建的中观层面防止各种道德沦落现象的发生。而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有利于从修身立德的微观角度逐步铲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滋生的思想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明确提出是在整个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良好导向的第一步。要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崇德向善”的鲜明导向,还需要做好“三个倡导”的入脑入心和实践转化工作。汲取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相关资源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创造性转化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传统“和”文化在长期演变发展的历程中,提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立身之道,确立了“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人生哲学,形成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律己之法,孕育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气节,积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等。这些精神财富归结到一点就是“崇德向善”,“崇德向善”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原生色彩,也是当代中国每个人都应当恪守的道德底线。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当前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比如,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讲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从国家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里隐含着要大力破除阻碍下层平民向上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的决心和勇气),可从社会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主要从“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的层面讲日常养成对于培养理想道德人格的重要意义),则可从公民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相关资源,有利于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鲜明导向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二、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仁者爱人”的君子情怀,有利于从执政为民的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建国前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建国后为亿万民众谋幸福是我们党的不变追求。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根本尺度,我们党兴利于民、造福于民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我们党全心为民丰富实践所蕴含的根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炼。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4]有了一个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的国家,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必将得到最可靠的保证,这是就国家而言。就社会而言,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环境保证。一个社会的良序运行,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而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公民来推动。由此可见,只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三个维度来推进全体国民的价值观建设,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才会有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
中国传统“和”文化具有“爱民亲民”的文化传统,“仁”是这一文化传统的核心。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中“仁政”“亲仁”思想,可为从执政为民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提供思想资源。“仁”,位于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范畴的封建道德体系的首位,本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礼记·经解》将其解释为“上下相亲谓之仁”,不仅指相互之间的关爱,而且特别指涉执政者对下层民众的仁爱以及由此而来的下层民众对执政者的拥戴。抛开其所蕴含的封建伦理因素不谈,“仁”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具有相似之处。“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范畴。“仁”由孔子提出后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纳并确立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核心道德,进而演变为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健康运行的人性基础。“仁”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出现了百余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多次郑重地对“仁”进行讨论,并结合不同语境作出了不同回答。比如,在仲弓问“仁”时,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又当子贡问仁时,孔子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而当颜渊问仁时,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樊迟问仁时,孔子则答:“爱人。”(《论语·颜渊》)从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出“仁”在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也能看出“仁”对于不同人群道德实践的广泛指导意义。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解释,既有用上古贤人道德(“礼”)来修身养性的意思,又有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的意思在内,但最根本、最深刻的应该是主动关心他人、救助弱者以及体恤百姓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具有相通性。这种相通性,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提出执政为民价值理念的深厚文化背景,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价值,从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家国天下”的宏大视野,有利于从民族复兴的层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国传统“和”文化从个体、家庭、国家、天下四个层面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就内含着把个人的道德实践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的致思取向。虽然中国古人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已有两千余年,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变换,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价值理想追求也已发生了极大改变,但中国“和”文化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和现如今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在把个体的人作为讨论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问题的逻辑起点上却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个体的人,是一个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也是一个社会构建主导性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对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离不开对这个社会中所有个体价值共识的把握。这是因为,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得到确立并发挥主导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中每个人对它的自觉践行和执著坚守。因此,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以社会个体为原点,只有在提炼出存在于不同社会个体之间的最大价值公约数之后,才能由此而及社会和国家。每个社会个体只有在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有所建树之后,才谈得上社会交往中的友善、诚信和社会履职中的敬业、进取,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担当以及对整个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道义执守,个人的道德实践经由家庭、社会为中介而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个人的道德实践更是经由家庭、社会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直接推动作用,个人道德实践也因此超越个体而具备社会价值、超越家族而具备民族价值,个人道德实践的价值在更为宏大和广阔的社会领域和历史时空中得到拓展和确立。
有别于中国传统“和”文化以“家、国、天下”为路径阐释核心价值观,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的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原有意义上的宗族教化与家族治理方式逐渐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家”的功能作用逐渐被各类“社会”组织所取代。而历史上“国、天下”概念的提出,则有着春秋战国时期豪强争霸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秦统一中国后社会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后,“国”与“天下”逐渐趋于同化,并随着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最终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与中国传统“和”文化强调家国意识不同,从封建专制和近代殖民体制中走出来的现代文明在社会层面上更加重视确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而近代以来饱受磨难重新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则对国家寄予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厚价值承载。同时,处在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之中的中国在公民个体层面则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应当适应国家政治文明与民族发展愿景的发展,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中家国意识的有益成分并加以合理改造,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道统积极因素并加以因势利导,以此引导民众生发和形成个人道德实践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密不可分的价值认知,并在启发和强化民众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实践自觉的过程中实现民众道德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自然提升。
四、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协和万邦”的睦邻之道,有利于从世界历史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协和万邦”是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尚书·尧典》里讲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这里讲的意思是,只有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使之团结和睦,上下一心,才能由此形成对其他国家的辐射效应,进而实现天下一家亲的大同状态。天下一家亲,就不能允许有无缘无故的战争与兼并现象的出现。中国传统“和”文化反对国与国之间无休止的争斗与战争,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要求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强调人们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谋民生发展大计。他认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 《墨子·兼爱中》),要求以“相爱”“互利”“平等”为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与邻为善、以邻为友。《左传·隐公六年》里讲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亲仁善邻”不仅要亲邻、仁邻,而且要善邻。这就是说不仅要以邻为亲,对邻保持仁爱之心,而且要善待邻邦,尊重邻邦,由此才能达成协和万邦、四海安宁的和谐状态。“协和万邦”思想所内含的国与国之间和谐融通的意蕴,不是指把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而实现的“和”,而是指通过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和模式的个性而实现的互补共生的“和”。“同”不等于“和”,“和”也不要求保持同一,“同”与“和”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国语·郑语》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孔子亦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是不同之中的“和”,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是实现和谐的先决条件。这既反映了国与国之间关系和平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和”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高远博大的眼界。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在世界其他地方频繁发生血腥残酷的宗教战争时,中国却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文化冲突和宗教教义冲突而导致的战争行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和”文化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有容乃大”是其鲜明特征。
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协和万邦”的重要思想,对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效应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用无产阶级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都是该社会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在精神价值领域的物化和体现。西方“民主、人权、自由”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基督教文明的物化和体现。而一种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够展现出其应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取决于该核心价值观赖以奠基的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同时也与该核心价值观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个社会某一特定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确立,既是该社会现实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的反映,也与这个社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渊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毛泽东就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中国传统“和”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根源,其以“协和万邦”为睦邻之道,体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这样一种文化特质,反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就是一种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成功实践和优越性的客观表达,也是对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的固有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要求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与自己趋同,而是要求充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核心价值观背后独特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不是以君临天下的狭隘心态要求其他价值体系的臣服,而是以“协和万邦”的宏阔胸襟对其他价值体系保持一种欣赏和尊重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会在中国社会形成众志成城、团结共进的精神正能量,同样会在国际领域形成不同国家、民族和睦共处、互利共赢的溢出效应。换句话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因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从而具有民族历史意义,还会因其对促进各国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具有推动作用从而超越国别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1).
[2]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00.
[3]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19.
[4]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个人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许多公司的介绍上专有核心价值观一栏。这么做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度而赢得市场的信任吗?不是。这是企业组织建设的一个措施。
企业的任务不可能由散兵游勇完成,只能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只有形成组织,而且是高效的组织,才能出现德鲁克所期望的结果: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那样的一盘散沙。怎样把独立个体的人凝聚成组织呢?“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靠制度,二靠企业文化。制度是刚性的,违反制度将受到纪律制裁。企业文化是柔性的,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风气。风气好,人的秉性中邪恶的一面受到压制,美好的一面得到释放。风气不好,歪风邪气张扬,歪门邪道频出,正能量受到排挤。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管理学传人中国的,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说该企业的多数人有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法。健康的文化不能自发产生,是企业的高层有意识提倡并身体力行,最终被全体员工接受并效仿,从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表述成文字,就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管理学者于是提出一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DNA,不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人,同不认同公司使命的人一样,不适宜留在这个公司。
企业文化是对我们上文所说的“风气”的理论概括。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新颖,从实践来说,我们的经验十分丰富,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表述罢了。我们平时说的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不就是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么?我们讲的党风、校风、部队作风建设,不都是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进行的么?我们的解放军、先进单位不就是成功案例么?审视我们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一些优秀企业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所走的第一步就是界定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分两类,一是职业化价值观,英语叫做work values,例如诚信、尊重、奋斗、责任、信任、追求完美等,主导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二是业绩导向的价值观,例如团队合作、创新、质量、效率、客户第一、结果导向等,确保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
建设企业文化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我亲身体验过一些西方企业内部的文化力量。这些公司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特征,办公室政治少,人事关系简单。大家按流程办事,按规律办事。讨论工作有共同语言,提出的建议靠谱,争论少,被否定的少,伤害情感的事少,所以效率高。我也在国内公司体验过低效率的工作环境。尽管大家敬业,但是做事缺乏规矩,缺乏客观标准,每天忙忙碌碌,要不服从长官意志,要不各自为政,按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做,按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互相抵消工作效率。这些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答案是清楚的:建设企业文化。
我国有些企业没有真正弄懂企业文化的作用,形式主义地模仿西方公司。它们在确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挂钩,只是选了些动听悦耳的名词作宣传用。它们把核
心价值观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到地上,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才有意义。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认同并践行企业价值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让员工认识到价值观不仅和企业的命运、也和自己的利益有关;(2)将价值观具体化,让员工知道怎么做。关于后者,我们有很好的经验,最好的例子恐怕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骂人”“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没有读过书的士兵也知道怎么做。
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也值得借鉴,看阿里巴巴怎样将它的六条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简单易懂、无歧义、可操作的行为:
一、客户第一: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
1.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2.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3.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4.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5.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1.积极融入团队,乐意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2.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3.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4.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三、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1.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2.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3.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4.在工作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5.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的提高。
四、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1.诚实正直,表里如一;
2.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
3.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5.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的制止。
五、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1.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
2.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
4.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
5.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的要求。
六、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1.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上班时间只作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2.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
3.持续学习,自我完善,做事情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
4.能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
5.遵循但不拘泥于流程,化繁为简,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公司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后,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配合执行和落实。美国的3M公司成立于1902年,100年来共发明了69000多种新产品。2011年,3M平均每2天推出3个新产品,其创新源泉是“视革新为成长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的企业战略和文化。3M有一个著名的“15%规则”,是指团队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用15%的工作时间去做与职责无关的任何事情来激发创意。发明商务贴的员工就是运用“15%规则”锲而不舍地进行黏着剂研究,才有了之后风靡全球的黄色小贴纸。
企业就像人一样,有躯干和灵魂,没有灵魂的躯干就是行尸走兽,同样企业没有灵魂也只是机器的堆垒,制造物品的工具。而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文化,它看不见摸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
为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浓郁氛围,激发员工爱企兴企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展示塑造优秀企业形象,现对企业文化宣传栏做如下设计。
一:目的企业宣传栏是公司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对内及对外信息展示的窗口。
1,为了营造“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 2,使企业文化宣传更贴近员工,推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及荣誉感。
3,美观大方,内容丰富的宣传栏,会吸引客户及员工的关注,将有力地展示公司形象,推动公司文化建设工作。
二:宣传栏内涵
为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工作的企业文化氛围,利用公司现有的板块资源,拟设定以下主题板块;
<一>团队合作
该宣传栏主要表现了团队精神。,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内容为:通过图文的真实写照,写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忠诚自己的团队,勇挑重担,发挥潜能,用心做事,都要彼此信任,默契配合,甘于奉献,众志成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风击浪,攻坚克难,最终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学习创新
该宣传栏主要表现了企业的创新重要性。内容通过图文结合,表现出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建最具竞争力的精品企业,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气氛。
<三>人才理念
该宣传栏主要表现了企业的人才理念。内容为只要愿意并能够为企业努力工作、积极奉献,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在选用人才上,首先考虑的是人员知识技能和岗位需要,使两者达到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职工的专长和能力。突出“人适其位位适其人”的人才理念。
<四>营销服务
该宣传栏主要表现了企业的营销服务。内容为通过以指示牌的形式,写出了营销服务的宗旨: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赢得朋友、以诚信开创未来。并用简洁的语句“为用户创造价值,倡导的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内涵,而是要在工作中为用户创造在其他供户那里没有或得不到的价值,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回头客,最终成为企业的朋友”显示出营销服务是企业文化的构成之一。
<五>诚信
该宣传栏通过一尊鼎无形中寓意一言九鼎,突出诚信的重要性,用握手的小镜头,表现出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存在于兴旺发达的基础,更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六>敬业
该宣传栏通过“敬业”二字,突出了主题,通过标语“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贱的人”和主题相照应,而引出,敬业精神是:员工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实的价值观忘我的投入志趣。通过握紧的手,及文字表现出敬业的要求:对工作要有耐心、恒心和毅力;若干要巧干,做事勤恳、勇于奉献、敢于承担。企业的核心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析义只有打造合理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地化解思想矛盾,在精神生活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而推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趋于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价值体系中,有核心价值体系和非核心价值体系之分。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掌控社会的精神状况,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一般而言,一个社会所倡导的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必须统一。核心价值体系一旦形成,它就站在意识形态的前面,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且在社会的各种制度中反映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会因失去遵循的原则而迷失方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价值观是受思想支配的,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才能不受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因此,企业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企业员工,使其学会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建设企业文化的实际,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企业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共同理想使我党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化解了各种风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方面,企业员工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目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民族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和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要教育企业员工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集中、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引导企业员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又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等,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又要体现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带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而不是生拉硬拽、机械模仿。其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弘扬的是一种民族精神, 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提高爱国意识, 发展团结意识, 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企业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积极体现大胆求实创新的精神, 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下, 打造企业品牌, 创立企业精神, 实践企业价值观, 按照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 深入总结、挖掘企业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
一、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1.缺乏价值观培育
目前, 一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尚未有具体而明确的培养目标, 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培育缺乏针对性, 目的性不强, 使企业职工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受挫
2.思想观念陈旧
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仍存在严重的“重物质生产, 轻文化建设”的落后思想观念。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未充分意识到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就在于企业的文化建设。
3.文化建设没有渗透力
一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细致地融入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 甚至还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 以至于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撑的文化建设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未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在树立文明活动过程中有华而不实的现象, 并未将树立文明活动深入开展成为实践社会价值观的主战场, 从而未将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声势。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提升国有企业责任意识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不仅决定了的一个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是敢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提升经济指标。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的文化树立, 不仅能够把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 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使整个社会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2.要提高国有企业影响力和凝聚力, 这是一个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 这一表现主要是在能将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价值观作为构建自身文化建设的责任。而只有当传统价值观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根基, 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作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方向, 并积极吸纳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价值观, 才能够提高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因此, 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 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3.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党组织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这是企业全体员工发展的重要载体。进行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应由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才能高效利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能量与优势, 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真正起到政治核心作用,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4.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贯彻执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时代精神, 才能展现和实践优秀企业全体员工的道德行为, 才能形成和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秉承“保质、高效、创新、协作”的崇高理念, 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文化品牌, 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所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旗帜, 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确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带领企业的文化建设, 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够建立起一个自身的文化体系, 可以适应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 并与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相一致。此文化体系,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能够挖掘出企业职工的潜在创新能力, 使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自身促进起到良性作用, 从而实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带领企业的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确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 一方面要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另一方面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遵循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 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能力, 致力于国有企业软件和硬件的提升, 做到企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3.贯彻执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带领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 要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要依靠全体员工的群策群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实践来完成。第二, 要贯彻执行 “统筹兼顾”的原则, 即紧密结合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第三, 要贯彻执行“突出特色”的原则。不但要坚决执行行业主体文化, 还需要按照自身企业本身特点进行完善, 努力打造一个富有国企鲜明文化特色的企业品牌。当前, 经济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而迸发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有企业最基本、最长久、最难以替代的优势, 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新趋势。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不仅要遵守企业文化资源向企业文化产业转化的特定规律, 而且要积极发挥区位与文化资源优势, 加速开发、利用、整合企业文化资源, 使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先进的文化特征, 同时又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能够积极推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推进企业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扩大产业规模, 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迅速实现文化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化, 并成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 担负起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频繁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 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浪潮中, 作为社会微观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 不仅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做到与时俱进, 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在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上, 很多企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 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企业文化问题, 如何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J].工会信息, 2012, (4) :13-15.
[2]杨康.企业文化创建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21) :153.
[3]鲁佩娴.探析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商业故事, 2014, (28) :68-69.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塑造;研究
1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原则
内涵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个企业里形成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建立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内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面、说在嘴里,而必须让核心价值和文化理论扎根于广大员工心灵深处,并融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构建从本质上说就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选树宣传等方式,一个由服从,经过认同,最后达到内化的过程,使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3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企业文化中心内容,是实践与认识的有机统一。若然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在职工群众心中,这是使职工群众形成对企业文化的普遍认识,那么可以认为,运用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充分浸润到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生产以及精神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那就是企业文化反作用于生产实践、转变为一种生产力的体现。
3.1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激发每一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事一线生产的员工个人需求被尊重、被满足则是创造性思维得以生发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取决于以下三点:
3.1.1 从绩效规范管理上体现员工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对企业贡献的体现。主要依靠公平、公开的绩效管理制度,实施量化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充分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员工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程度,促使不同岗位和员工公平竞争,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3.1.2 从组织规范管理上平衡员工之间的社会关系。员工作为企业组织的一份子,通过建立和执行岗位规范及管理监督制度,确定各岗位的责任和员工个人角色,起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实现角色的互换,取得不同岗位对彼此工作的认同,共同努力构建的组织认同感。
3.2 培养竞争性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文化资源,表现为团队协作性增强企业的战斗力:系统论中著名的系统效应论中述及1+1>2的是企业进行团队文化建设的学理支撑。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必定是缺少协调互动,作为组织“零件”的成员更加谈不上潜能的发挥,企业的发展自然会后劲乏力。
如果系统发生总体调整,而最终导致企业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变化的状态向积极、平衡上升的方向优化,这些就会直接表现为整个企业的整体优化和总效益和利润增多的系统优化效应、或者表现为系统内外部环境改变或企业文化调整的环境优化效应、或者表现为效益及环境的综合优化效应。
4 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研究,不管是经济性的层面还是社会性的层面,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关心,从生理需求到自我超越需求的全面满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本单位当前情况,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继续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做好如下方面:
4.1 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工会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组织入会率,建设好工会的辅助性组织,落实工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服务阵地,确保工会组织责任到人、经费到位、制度规范、有规定活动场所。
4.2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职代会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4.3 开展人文关怀,实现企业和谐稳定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为员工提供免费体检、扶危帮困、节日慰问等关爱服务,为员工提供多渠道的保险保障,及时跟进各类保障计划,切实体恤员工的实际需要,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使员工身心健康,乐观自信,必然会激发员工的高昂士气,提升企业绩效。
4.4 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特色活动,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4.4.1 制定群团组织年度、月度、具体活动计划,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组织员工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心理健康知识网络学习等,帮助员工缓解身心压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4.4.2 开展体育竞赛队伍日常训练,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4.4.3 结合企业特色,开展劳动各类劳动竞赛活动。积极备战全国“安康杯”番禺赛区比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参與劳动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万紫强,刘永波.政工师丛书,2011.
[2]荣再香,李雪英,李艳华.建国以来政工师实训案例[J].思想政治实践与研究,2013,10(8):42-44.
[3]段嘉斌.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J].群众文摘,2013,2(2):42-43.
作者简介:
【联想企业文化之核心价值观】推荐阅读:
联想企业介绍06-05
企业核心文化理念06-16
百度企业文化价值观07-17
核心企业文化重要性05-31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价值10-14
企业文化的价值12-19
创新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06-26
企业文化之魂07-06
企业文化之传承11-28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分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