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甲供材税收(精选5篇)
例解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供材”的概念
所谓“甲供材料”建筑工程,是指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仅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供材”建筑工程,是指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称甲方)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以下称乙方)仅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甲供材”产生的原因是甲方从材料质量和成本效益角度出发,防止建筑乙方在材料上做文章,担心不能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影响住房和自身的声誉。一般材料占商品房建造成本的30%~40%。
对于甲供材的税务处理,在税法上是比较明确的。但对甲供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直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就带来了开发票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税收问题。
二、“甲供材”的相关税收政策规定
甲供材征税主要是如何征收营业税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税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防止纳税人将“包工包料”的建筑工程,改为以基本甲方的名义购买原材料,从而逃避营业税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没有明确规定装饰工程中甲供材要不要不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而根据2006年8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14号文的规定:“纳税人采用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计税营业额”。上述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是指,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客户自行采购,纳税人只向客户收取人工费、管理费及辅助材料费等费用的装饰劳务。因此,除了装饰劳务以外的“建筑业”的甲供材(包括甲方提供设备的情形)需要并入乙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三、甲供材的账务处理及其税务处理
(一)甲供材的账务处理
甲供材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不同的会计处理上,由此衍生出来甲供材如何开发票及税收问题。在现实的会计处理中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建设单位市场购入材料时的会计处理: 借:工程物资 XX万元 贷:银行存款 XX万元
建设单位将材料提供给施工方用于工程。在将材料提供给施工方时,在目前实务中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方式一:
(1)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预付账款 XX万元 贷:工程物资 XX万元(2)施工方收到材料时 借:工程物资 XX万元 贷:预收账款 XX万元(3)施工方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XX万元 贷:工程物资 XX万元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在工程中,无论材料由谁提供,工程总造价中都要包括全部的材料价款,在总造价确认的情况下,建设方在支付现金给施工方时是做预付账款处理,同样,建设方将材料给施工方时也应作为预付账款处理,只不过付的是实物。
2、方式二:
(1)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XX万元 贷:工程物资 XX万元
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后将材料用于工程时就不做任何会计处理了。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建设方认为其所购物资给施工方就是用于本单位的工程,因此在发出材料时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是符合规定的。
(二)甲供材的税务处理
以上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带来不同的的施工方建筑业发票的开具问题:
1、方式一下的发票开具及营业税处理
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通过预付账款核算的,没有进入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应按含甲供材金额开具建筑业发票,并全额缴纳营业税。
此种方式施工企业按含甲供材金额开具建筑施工发票给建设方并确认收入,但甲供材由于是建设方购买提供给施工方的,施工方无法取得发票入成本。采用这种核算方法需要事先征得税务机关的同意,以免施工企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
2、方式二下的发票开具及营业税处理
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就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最终开具建筑业发票时,只能按不含甲供材金额开票,如果按含甲供材金额开票就会导致甲供材料在建设方重复计入成本的情况。但是根据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无论怎样开票,甲供材都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即施工方都必须按含甲供材的金额缴纳营业税,负税义务与方式一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甲供设备、装饰劳务中的甲供材料计税方式与上述规定有所差别。
四、“甲供材”的账务和税务处理例解 [案例]: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一个建筑单位修建厂房,工程总造价为1200万元,其中含甲供材为200万元。
(一)甲供材的账务处理
1、建设方对于甲供材的账务处理(1)建设方(甲方)从市场购入材料时: 借:工程物资 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这里假设建设方(甲方)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是普通发票,然后,该企业将这200万的材料提供给施工方(乙方)用于工程。(2)在建设方(甲方)将材料提供给施工方(乙方)时: ①方式一:
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预付账款 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 200万元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在工程中,无论材料由谁提供,工程总造价包括全部的材料价款,且在工程总造价的核算中,所有的材料都要提税后计入工程总造价,即工程造价是含税价。在总造价确认的情况下,我们将工程的总造价作为建设方应该支付给施工方的工程价款。建设方在支付现金给施工方时是做预付账款处理,同样,建设方将材料给施工方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甲供材)也应作为预付账款处理。只不过一个付的是现金,一个付的是实物,在不存在其他误差的情况下,该企业无论是支付现金还是实物,最终 预付账款总结算价款的金额应该1200万元。②方式二:
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200万元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建设方认为,我买的物资给施工方就是用于我的工程,因此在发出材料时直接计入我的在建工程是符合规定的。
从相关的法律法规看,目前对于甲供材究竟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问题,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在企业实务的会计处理中,有些建设单位发出甲供材是采取的第一种方法,有些就是采取的第二种方法。因此,从会计核算角度而言,只要能为会计信息的第三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两种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2、施工方对于甲供材的账务处理(1)方式一的账务处理: ①施工方收到材料时 借:工程物资200万元 贷:预收账款200万元
②施工方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 200万元
③施工方按工程进度确认合同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2)方式二的账务处理:
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就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后将材料用于工程时就不做任何会计处理了。
(二)甲供材的发票开具
以上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就带来的下一步的施工方建筑业发票的开具问题:
1、方式一的发票开具
在该模式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通过预付账款核算的,没有进入工 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应该按1200万开具建筑业发票,并按1200万缴纳营业税。
2、方式二的发票开具
在该模式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就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最终开具建筑业发票时,只能按1000万开票,如果按1200万开票就会导致200万材料在建设方重复入成本的情况。但是根据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无论施工方是按1000万开票还是按1200万开票,甲供材都必须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即施工方都必须按1200万元征收营业税,这个和方一是一样的。
(三)税收风险提示
从理论上而言,对于施工方,无论建设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他的税收负担是不变的,只不过是根据建设方的会计处理的不同,开票金额有所不同罢了。但现实中的情况是,由于营业税是一个流转税,流转税的可转嫁性决定了施工方所要缴纳的营业税,最终实际是转嫁到建设方身上的,至少是部分的转嫁。因此,对于建设方而言,他倾向于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在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下,建设方直接将甲供材计入工程成本,这样就不需要施工方开票了。由于税务机关监管的原因,这部分不开票的甲供材,施工方也一般不会去主动申报缴纳营业税,而且建设方甚至在进行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时,对这部分甲供材就没有提税并入工程总造价。从这个角度考虑,建设方更倾向于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但在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下,施工方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我们知道。无论建设方会计处理如何,施工方是甲供材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了问题,要求施工方补税的话,施工方只有缴纳,甚至还会承担偷税而被处罚的风险。无论和建设方如何处理,都必须就甲供材缴纳营业税。至于甲供材没有提税的问题,施工方应自己和建设方协商或向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寻求解决方法。
(四)税务处理分析
1、方式一的税务处理分析
在方式一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按1200万开具建筑施工发票给建设方,按1200元在账面上确认收入,但对于200万这部分的甲供材,由于材料是建设方购买提供给施工方的,发票的抬头肯定是开给建设方,且在建设方入账的,对于这部分材料,施工企业无法取得发票,也就无法入成本。对于这部分,施工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如何扣除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1)施工方对于甲供材发票入成本的问题,由双方在工程结束,决算报告出来后,施工单位凭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计入施工方工程成本,并允许在税前扣除。
(2)部分国税机关认为这是转售业务:即建设单位外购物资转售给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最后开总的发票向建设单位结算,对建设单位应征收增值税,至于进项税款当然能够得到抵扣。这样,施工企业就能取得材料的发票了,但是建设方则必须对材料的销售缴纳增值税。我们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建设单位购买的材料给施工方最终还是用于建设单位自己的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自用行为,不能视为转售业务征收增值税。但是在实务中,第一种处理方法往往得不到某些税务机关的认可,他们机械的认为只有取得发票才能入账,其实根据《企业所得税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只要是真实的,并取得了合法有效凭证就可以税前扣除。这里合法有效凭证不是仅指发票,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取得的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也应视为合法有效凭证,况且是真实发生的。为了避免与有些税务机关不必要的争议,一些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建设单位,在购买材料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申报抵扣,随后按原价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施工方,这些没有差额也不要缴纳增值税。但在实务中,大多数单位并不愿意按这种方式进行处理。
2、方式二的税务处理分析
在方式二的情况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后将材料用于工程时就不做任何会计处理了。这时,施工方按1000万开票,也就不存在200万甲供材无法取得发票入成本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税务机关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这种会计处理方法还能少缴部分甲供材的营业税,对两方都有利。但是,施工方也要知道,这种情况下,自身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了,施工方必须要缴纳甲供材营业税,甚至要按偷税进行处罚,同时由于甲供材在工程造价时没有和建设方按规定提税,最终只能是自己承担。
(五)结论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甲供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以上两种模式都是可以的。
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讲,他们更倾向于采取第一种模式,这样能很好的将甲供材纳税收监管的范围。因此,有些税务机关明确规定,对于工程,建设方不允许直接凭商业发票入工程成本,必须取得建筑业发票入工程成本。否则按未取得合法有效凭证,这部分成本不能提取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当然,这种规定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这确实是一种好的监管方法。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如果不考虑税务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避税问题,方式一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建设方在发出甲供材时,材料并没有立即用于工程,只是从建设方保管转至施工方保管。从会计处理看,如果建设方将材料发出时,就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但实际上材料还没有用于工程或全部用于工程,只是就计入在建工程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如果采用方式二,施工方在收到材料和发出材料不进行如何会计处理,不利于在工程中对甲供材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因此,方式二既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实际管理的需要。但考虑税务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避税问题,方式二似乎更优。但我们说过了,这种情况下,风险主要是由施工方承担了。
现行政策对“甲供材”征收营业税的规定。“甲供材”建筑工程, 是指由建设单位提供原材料, 施工单位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产生的原因是甲方从材料质量和成本效益角度出发, 防止建筑单位乙方在材料上做文章, 担心不能确保建筑材料质量, 影响住房和自身的声誉。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占商品房建造成本的30%~40%。对建筑业“甲供材”征收营业税是法律规定的,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 “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这就从税法的角度规定了“甲供材”应依法并入工程造价总额缴纳营业税。
目前税务机关对“甲供材”营业税征管的主要办法是:从财务核算的角度, 有的税务机关要求将“甲供材”并入施工产值合并开具建筑业发票, 核算时让施工方领购的“甲供材”作为工程物资进入工程施工, 建设方取得的相关材料发票不允许作为工程成本进行结转, 这种方法有可能带来建设方重复列支建筑成本。有的税务机关要求对“甲供材”不开具发票, 只征收营业税, 在会计核算上, 让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 施工方在收到材料及以后将材料用于工程时不做任何会计处理, 施工方仅就取得的建筑劳务开具发票, 这种方法有可能导致建设方提供的“甲供材”没有计税并入工程总造价, 使施工方承担了很大的税收风险。在具体的征管工作中, 有的地方实行由纳税人申报、税务机关到建设方和施工方查核比对的征管方法, 此种方法在“甲供材”营业税征收上有一定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有的地方实行“甲供材”营业税的预征管理, 工程结束后由纳税人提出工程结算申请, 税务机关进行建筑项目“甲供材”营业税的清算, 此种方法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清算管理, 提高了纳税人的主动性, 同时也给纳税人以及税务机关增加工作量,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些“双包工程项目”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甲供材”营业税征管现状主要表现为:“甲供材”营业税征收的占比较低;“甲供材”征管要求变化较多, 鉴定、审核和清算工作量大, 在办理项目清算时, 往往就事论事, 一般情况下仅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书面清算, 很少或者没有深入到项目地进行实地核查, 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部分税务人员对“甲供材”营业税管理工作不够深入, 税务管理人员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清算时花费的时间较多, 进户上门巡查的时间被挤压, 造成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掌握了解不够, 对建设方提供建筑材料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目前对“甲供材”营业税征管工作投入的力量多, 但税收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有机统一还未完全形成。
“甲供材”营业税征管效率不高且征管难度大的原因
“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 一方面, 部分纳税人认为对于甲供材征营业税, 就是重复征收流转税, 本来建设单位购进材料时已经含增值税, 现在又再征一次营业税, 同一笔材料, 两次流转税, 重复征收。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仅取得建筑工程劳务收入,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材料并未体现为自己的收入, 是凭空增加的税收, 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规避税收、追逐利润最大化是纳税人的目标。在“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上, 纳税人往往并非不知道“甲供材”应并入工程造价总额纳税营业税, 在编制的工程预算造价中也应包括建设方提供材料应计提的营业税这一块。但是, 建设方为了降低施工成本, 施工方为了追逐超额利润, 审计、监理等中间方为了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 在规避税收上可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有时在订立工程合同以及进行工程预决时合伙造假, 不顾相关规定, 在编制工程预算造价时不提取甲供材营业税, 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以及工程审定时不体现甲供材营业税等。
各地执行政策的不统一给纳税人带来抵触情绪。对“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 各地在操作方法上不尽一致, 有的开具的建筑业发票不含“甲供材”, 有的含“甲供材”, 有的实行“甲供材”营业税的预征管理, 有的事后进行核查比对。同时, 对有无“甲供材”进行鉴定的审核, 要求纳税人提供大量的材料发票, 势必要求纳税人及早取得真实的材料发票, 可能增加了他们的前期支出, 纳税人抵触情绪较大。
工程建筑项目面广量大, 区域范围广, 建筑工程项目情况不一。建筑工程项目有的有“甲供材”, 有的无“甲供材”。在实际征管工作中, 面对成千上万的建筑工程项目, 税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同时税务人员为保证征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质量, 应对各种考核检查等事务性的工作, 他们往往无时间走出去进行巡查, 与真正的分片项目管理相距甚远。“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工作客观上存在薄弱之处。以往对“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力度不强, 部分纳税人仍抱着以往侥幸的心理;某些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怠于行使本职职务, 工作的责任心亟需加强, 对“甲供材”营业税预征管理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 让纳税人产生多征税款的错觉;对逃避“甲供材”税收征管的打击力度不够, 往往是以评估的形式出现, 查到“甲供材”补税了之, 没有后续的行政处罚, 给部分纳税人造成有机可乘的假象。
“甲供材”营业税征管的建议
首先, 加强政策的规范统一, 大力开展税收宣传, 不断提高纳税遵从。从制定工作规范和操作方法入手, 强化执行政策措施的规范统一。规范统一的税收政策和操作办法有利于取得纳税人的理解, 从而也有利于税收政策得到更好地执行和落实。在对“甲供材”营业税征管方法上, 各省、各地甚至在各县区之间操作办法的不一致性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抵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税收的征管。因此有必要在较大的范围内 (在同一个省, 至少在同一个地级市) 实施统一的“甲供材”营业税征管办法和操作方法。大力开展税收宣传, 还责于纳税人, 服务于纳税人, 不断提高纳税遵从。税收宣传是提高纳税意识, 促进和谐征纳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 对于“甲供材”营业税的征管, 宣传告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纳税人前来办理项目登记时, 着力做好相关纳税事项的辅导, 明确告知各事项内容。同时, 实施“甲供材”的预征地区, 要做好预征工作宣传, 强调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并不是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纳税人可以通过项目清算解决预征工作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结合平时的监督与管理, 将大大提升纳税人“甲供材”营业税的纳税遵从。
其次, 坚持项目登记管理制度, 完善分片分类管理办法, 强化项目清算工作, 着力提高巡查打击力度。坚持项目登记管理制度, 把好建筑业“甲供材”营业税征管的首要工作环节。实践证明, 项目登记管理是实施、推进、跟踪、强化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 应进一步充实和合理配置人员力量, 不断充实和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 进一步促进数据信息采集准确性的提高, 进一步握好建筑项目的录入、鉴定、审核关。进一步强化分片管理责任, 完善分类管理方法, 不断提高税务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筑项目面广量大, 且位置很分散。因此, 需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大“甲供材”营业税的清算工作力度, 完善进户核查制度。在建筑项目做好“甲供材”营业税预征管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好建筑工程相关税收的清算工作。强化巡查跟踪管理工作, 加大打击偷逃“甲供材”营业税的力度。对“甲供材”营业税, 无论施工方还是建设方都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在还责于纳税人的同时, 应进一步强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巡查跟踪管理。
再次, 坚持源头控管, 拓展管理办法, 强化工作协调, 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认真严格审核建造合同, 明确告知并友情提醒施工方,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加大对基本建设单位的检查审核力度, 不断拓展管理办法和手段。在基本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双方,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处于建筑合同谈判的弱势地位, 问题关键在于建设单位不愿意承担这部分税金导致了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缴纳“甲供材”的税金。因此, 在强化对施工方进行“甲供材”营业税征管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拓展、明确和规范建设单位职责以及对建设单位的核查、管理和处罚办法, 将“甲供材”营业税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建设单位。强化工作协调, 主动争得支持, 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在出具工程项目审计报告时, 发现工程造价的计算方面出现违反国家税收法规时, 应在审计报告中体现, 有义务提醒其服务对象存在的相应税务风险, 并向相关主管机关报告。
1、建筑业工程甲供材法律法规依据。
现实中的甲供材建筑业,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招标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依法中标的承包单位。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第二十四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第二十五条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发包单位不得指定承包单位购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可见,既然《建筑法》中有“按照合同约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规定,就说明存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合同约定,且该法中并未有相关的禁止性规定,所以,甲供材现象是不违法建筑法规定的,实际是允许的。
2、营业税计税依据问题。
对于发包方甲方提供部分建筑材料,乙方提供其余建筑业劳务的工程业务,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定,乙方为纳税人,应就本身全部实际收入和甲供材金额合计部分作为营业税计税依据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也就是说,按上述计税依据征收营业税时,有以下三种情况例外:一是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情形的;二是提供建筑业中装饰劳务的;三是建设方(甲方)提供设备的,设备金额不作为计税依据。
前面二种情形在后文解释,那么,第三种情形哪些属于设备范围呢?实际上各省、市地税局对此早在2003年就应有相关设备范围的具体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三条第(十三)项曾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如《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赣地税发[2003]91号)、《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建筑安装工程计税营业额可减除其价值的设备名单的通知》(粤地税函[2004]720号)、《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辽地税发[2005]15号)、《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部分建筑安装行业计征营业税可扣除设备名单的通知》(大地税函[2004]22号)等。
3、会计处理问题。
虽然营业税计税依据包含甲供材料,但这只是征税的政策规定,不是会计账务处理的规定。对于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承包方乙方来说,其实际收入中未包括甲供材料金额,因此,会计账务处理时仍按实际收入确认营业收入,同时按实际收入开具发票。如,乙方承包一项建筑业工程业务,该项业务总金额1000万元,但合同约定甲方自行购买提供400万元建筑材料,乙方提供其余建筑业劳务(包含其余材料、设备、动力等)600万元。该项建筑业劳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1000万元,营业税由乙方交纳。但乙方会计处理时按实际收入确认营业收入为600万元,并按600万元开具建筑业劳务发票给甲方。同时,按1000万元计税依据计算缴纳的营业税金及相关税费,税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甲方可以按照实际支出确认成本,并以按规定取得的各种合法票据确认为资产的计税基础。按上例,发包方甲方如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可供销售的开发产品,可以将自己购买取得的建材发票400万元和乙方提供的建筑业劳务600万元合计1000万元,计入开发成本。如甲方属于其他单位建造固定资产,也可以将400万元支出与600万元的付款合计全部计入“在建工程”,后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上述业务处理中,乙方不需要因为按1000万元纳税而开具1000万元的建筑业劳务收入发票。甲方会计处理时,也不需要以1000万元建筑业发票入账核算。
4、甲供材的税款承担问题。
按照税法规定,发包方甲方提供的建筑材料金额需要由乙方缴纳营业税,但对于承包方乙方来说,没有取得实际收入,却要承担相应的税收,似乎很难接受。但这部分税收实际还是应该转移由甲方间接承担,也就是说,乙方在与甲方签订工程合同时,要将这部分税收考虑在工程造价中。工程造价的主要含义是建设项目的建造价格,是指具体的建筑安装工程的建造价格,即一个单项工程或一个单位工程从其正式开工建设到正式竣工验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如按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规定,土建工程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其中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率;如安装工程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其中税金=(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税率。乙方在制定工程造价预(决)算时就应该将甲供材金额部分承担的相应税费考虑在税金项目中,这样,才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不至于自己承担额外的税收。
5、包工包料合同的处理问题。
按照建筑业合同约定,如果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全部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我们称之为包工包料合同。按上例,合同总金额1000万元,合同约定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全部由乙方提供,不由甲方提供任何建筑材料。这种情形的建筑业工程,营业税计税依据与会计收入、税务开票金额三者是一致的,都是1000万元。但如果甲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仍自行提供建筑材料(非代购材料),且将这部分材料价款直接冲抵1000万元的应付工程款,则税务部门将视为甲方以自己购置的货物抵偿债务,视为销售行为,不视为甲供材的包工不包料合同行为。因此,乙方仍应以1000万元作为营业税计税依据,以1000万元作为企业营业收入并开具1000万元税务发票结算。甲方必须以1000万元发票作为计入开发成本或固定资产的合法有效凭证,其抵偿工程款的货物要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如果甲方是为乙方代购材料,则应将购买货物发票单位写明为乙方并将发票转交给乙方,作为乙方的成本费用合法凭证,不视为甲方销售材料。
6、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计税依据问题。
对于自产货物的企业来说,一般是以缴纳增值税为主,但有的企业在销售货物同时也会提供建筑业劳务,如销售电梯并提供安装、销售装饰材料同时提供装饰业务、销售防水材料同时提供防水工程业务等。这部分企业在建筑业劳务中是乙方自己提供自产货物,不属于建设方提供设备,如按照前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应就包含自产货物的全部收入缴纳营业税。这就会形成企业自产货物一方面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还要缴纳营业税的重复纳税问题。因此,税法对此给予特别规定,货物部分缴纳增值税,建筑业劳务部分缴纳营业税,这就是营业税《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下发2011年第23号公告,就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有关税收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分别核算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其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分别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须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供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出具的本纳税人属于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或个人的证明。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持有的证明,按本公告有关规定计算征收营业税。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同时废止。其中,对自产货物的企业要求具备建筑业资质及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否则一并征收增值税的规定取消。
7、装饰业劳务计税依据问题。
建筑业营业税征税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前述规定的营业税计税依据包括甲供材金额的不适用装饰业,那么,装饰业劳务营业税计税依据是如何规定的呢?应该说,装饰业劳务既然没有特殊规定,就与其他营业税纳税人一样,按实际取得的收入征税,包括价外费用。无论发包方甲方提供的是装饰材料、还是设备,由于不构成提供劳务方本身的劳务收入都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显然,如果提供装饰劳务方自己购买提供的各种装饰材料、其他物资、设备、动力及劳务价款,只要计入价款,就要并入计税依据缴纳营业税。
2017-3-21 对于甲供材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营改增”前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影响,需要加以注意。
所谓“甲供材”就是甲方提供材料。即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由甲方(建设方)与乙方(承包方)事先在合同中约定由甲方提供主材或工程设备的一种供货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甲供材在法律层面是合法的,也是允许的。
对于甲供材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营改增”前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影响,需要加以注意。下面试举例分析。
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一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总造价为5000万元,其中商品砼500万元,钢筋500万元,约定由房地产公司负责供应。
一、营业税下涉税关系复杂
在现行营业税条件下,甲供材跨越建筑业和货物销售业两大行业,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两大领域,涉税关系复杂,容易让人产生困惑。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可知,除装饰工程之外的其他建筑业劳务所用的原材料、其他物资和动力不论甲方提供还是乙方提供,价款要全部计入到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而工程所用的设备,乙方提供的要计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甲方提供的则不用包含在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中。
涉税关系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发票开具问题:
依据上例甲方提供商品砼和钢筋,则甲方需要取得500万元的商品砼、500万元的钢筋增值税普通发票和4000万元的建筑业发票。只要涉及甲供材甲方就要取得两种类别的发票,根据这两种不同发票入账,计入开发成本。
第二,税款缴纳问题:
商品砼和钢筋虽然是甲方采购,乙方只是利用甲方采购的商品砼和钢筋提供建筑业劳务,但根据上述营业税规定,乙方营业税的计税基础为5000万元(4000+1000),乙方需要缴纳营业税150万元,并且税款的缴纳主体只能是乙方。
第三,税款负担问题:
乙方缴纳了甲供的商品砼和钢筋的营业税税款30万元。这让一些人不理解,认为不合理---商品砼和钢筋并非乙方采购却要乙方缴纳相应的税款。其实税款的缴纳者并不意味着就是税款的负担者。根据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一个单位工程价款是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等五部分组成。
从工程造价过程看,不管是谁提供了工程材料,其价款都要全部计入到分部分项工程费中,构成工程实体,再加上非实体的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这四项一起构成税金的取费基础从而计取税金,所以可得出甲供材的这部分税金已经包含在承包工程的合同价款中由乙方计取了营业税及其附加。即这部分税款最终是由甲方承担的。
第四,材料和设备、装饰劳务和其他建筑业劳务的区分: 相对于甲供材,由于甲供设备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所以材料和设备的区分就变得尤为关键。虽然各省级地税机关大都出台了设备清单文件、目录等,但实际中情况复杂多变,设备和材料的准确划分并不容易,极易引起税企争议,产生涉税风险。同样由于装饰劳务中清包工作业的情况下,其营业税计税依据中也不包含甲供材部分的价款,所以一些人就混淆装饰劳务与其他建筑业劳务的区别,以逃避税款,这同样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涉税风险。
综上营业税下甲供材涉税关系复杂,要求企业熟知政策,做好日常的基础工作,防范税务风险。
二、“营改增”后税款抵扣要考虑周详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市率先试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以来,至今已在全部的交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全面推开。目前“营改增”正处于继续推进、扩围阶段,多档税率并存,计有17%、13%、11%、6%税率和3%征收率五档。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预计可能为11%。
建筑业、房地产业全部改为增值税后,甲供材的货物和建筑业的劳务都是同一个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条件下税务处理的涉税难点、风险将全部消除。但与房地产、建筑业相关的货物或劳务种类繁多,几乎各档税率都可能涉及。对应的税率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抵扣结果,所以企业要考虑周详,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谁采购?谁抵扣?
由于甲供材一般为大宗材料,金额大、税款多,谁采购谁将享受税款抵扣的好处。
但在建筑市场中甲方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强势的地位,或可导致甲方将易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等自己来采购,而将难于取得发票的砂、土、石料等交由乙方采购。这样对甲乙双方的税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营改增后要解决好谁采购、谁抵扣的问题。
第二,如何抵扣?
虽然谁采购谁将抵扣税款,但能抵扣税款并不意味着税负一定降低。假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都定为11%。那么采购17%、13%税率的货物、劳务,将获得6%、2%税差收益;采购6%税率、3%征收率的货物、劳务,将损失5%、8%税差;采购11%税率的货物、劳务,进项销项税差将维持平衡。
所以企业要根据材料、劳务的类别、分 类管理、分别采取政策。仍以上例,钢筋的税率为17%,钢筋的可抵扣税款为85万(500×17%),商品砼的征收率为3%,商品砼的可抵扣税款为15万元(500×3%)。
假定商品砼按简易办法征收,按照财税〔2014〕57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6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规定商品砼征收率3%,全部由甲方采购,则甲方可直接抵扣税款100万元。
如果甲方决定只采购钢筋,商品砼交由乙方采购,则甲方可抵扣的税款为:甲自采钢筋的税款和乙方开来的商品砼部分的建筑业11%税率的税款:140万元(85+500×11%),这样甲方可多抵扣40万元。同样道理,对于钢筋乙方采购,乙方将获得30万元[500×(17%-11%)]税差,而乙方采购商品砼则乙方将损失40万元[500×(11%-3%)]税差。
施工方与主材的物资采购由电网总部或省级电力公司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与配送, 施工方只负责采购零星的水泥等物资, 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包工不包料合同, 物资发票开给建设方, 材料款由建设方直接计入工程成本, “甲供材”不纳入施工方工程竣工结算。此种运作模式下, 建设方不存在纳税义务, 但施工方要按照工程全额缴纳营业税, 即包含工程所用“甲供材”款项 (不含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
物资集中招标、采购, 达到了投资建设方控制主要材料、设备的进货来源, 规避材料质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 并获得批量采购收益从而降低工程成本的要求, 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方材料采购价格风险和减少流动资金支出的要求。集中采购的“甲供材”一般为大宗材料、设备, 如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高压断路器、电缆、铁塔等。
二、涉及“甲供材”的税法规定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设备的价款。
如湖南省地税局发布了2012年第1号公告《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的公告》, 针对“电气设备工程”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进行了明确, 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公告,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设备”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移相器、电抗器、高压断路器、高压熔断器、稳压器、电源调整器、高压隔离开关、油开关;装置式 (万能式) 空气开关、电容器、接触器、继电器、蓄电池、主令 (鼓型) 控制器、磁力启动器、电磁铁、电阻器、变阻器、快速自动开关、交直流报警器、避雷器;成套供应高低压、直流、动力控制柜、屏、箱、盘及其随设备带来的母线、支持瓷瓶;太阳能光伏、封闭母线、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工程电缆;舞台灯光、专业灯具等特殊照明装置。电气设备工程中的“材料”包括:电缆、电线、母线、管材、型刚、桥架、立柱、托臂、线槽、灯具、开关、插座、按钮、电扇、铁壳开关、电笛、电铃、电表;刀型开关、保险器、杆上避雷针、绝缘子、金具、电线杆、铁塔, 锚固件、支架等金属构件;照明配电器、电度表箱、插座箱、户内端子箱的壳体;防雷及接地导线;一般建筑、装饰照明装置和灯具, 景观亮化饰灯。
三、“甲供材”涉税风险
施工企业“甲供材”涉税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管税务机关事前、事中、事后的税务监管问责风险;二是施工企业涉税法律责任追究风险。
建设方“甲供材”涉税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管税务机关针对“甲供材”的稽查引发其他的税务风险;二是税务机关针对“甲供材”营业税代扣代缴的风险;三是如果施工方没有缴纳这部分营业税, 并且施工方是异地施工, 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本地建设方承担这部分税款, 同时还要缴纳相应的罚款及滞纳金。
四、“甲供材”涉税风险防范
1. 施工企业“甲供材”涉税风险防范。
施工方在编制工程预算造价时应包括建设方“甲供材”应缴纳的营业税, 并在合同中约定:“甲供材”的税款由建设方负担, 施工方缴纳;“甲供材”的供应范围:名称、规格、数量、价格;建设方在办理工程结算时须向施工方提供材料和工程设备清单。
“甲供材”不纳入施工方工程竣工结算这种模式, 施工方对这部分“甲供材”不进行会计核算, 但应当建立辅助账, 按税法中材料与设备的分类进行辅助核算, 明细记录甲供的材料、设备进出情况、金额等, “甲供材”的领用手续严格按自有材料、设备办理, 并将辅助账与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设备结算清单进行核对, 保证辅助账的准确性, 避免将设备部分也计缴营业税。
施工方应关注“一个准确性”和“三个及时性”, 即:“甲供材”部分设备、材料结算的准确性;材料调拨单的及时性、税票取得的及时性、“甲供材”部分建安税票开具和税金补偿的及时性。施工方“甲供材”部分的营业税必须依赖于甲方的配合和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设备购进依据, 否则, 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就可能存在误差。因为税务机关的检查往往不是在项目竣工以后, 更多的是在施工期间, 如果建设单位不能及时确定“甲供材”的价格并移交标明设备、材料金额的调拨单, 说明建设方未能及时取得供应商的发票, 从而未办理与施工进度同步的“甲供材”入库和出库入账, 税务检查时就会按合同中的“甲供材”进行营业税预征。
施工方在税务机关办理异地施工项目登记时, 应主动将合同在税务机关办理备案, 在办理工程结算时将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设备结算清单交税务机关取得“甲供材”的认可, 并办理工程项目税务清算。
2. 建设方“甲供材”的风险防范。
在与施工方签订合同时明确“甲供材”供应的范围和施工方对该“甲供材”开具建筑安装业发票或完税证明的责任, 并作为支付工程结算款的必备条件。
建设方在核算“工程物资”时, 按税法分类明细核算“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 再按工程项目名称的“WBS”号进行专项核算, 便于工程竣工结算时及时、准确统计“甲供材”中应缴营业税的材料价款, 有效避免笼统地将所有“甲供材”计税。
建设方在付施工方除质保金外的工程结算款时, 应要求施工方提供“甲供材”部分的建筑安装业发票或完税证明, 方办理结算付款。
总之, 无论建设方和施工方如何进行结算, “甲供材”都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计缴营业税。但并不是所有的“甲供材”都要交纳营业税, 只有属于税法规定的材料才会涉及“甲供材”营业税。
摘要:近年来, 电网企业的基建项目得到了大力发展, 送变电项目的远距离输送, 使得电网企业基建项目具有投资高、区域范围广的特点。本文从电网基建项目施工和物资的运作模式出发, 分析施工方和建设方“甲供材”存在的营业税税务风险, 以及施工方和建设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甲供材,营业税,涉税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2008-12-15
【建筑工程甲供材税收】推荐阅读:
建筑业税收风险分析12-15
建筑业税收分析报告06-05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11-03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风格09-17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研讨建筑工程论文建筑论文12-3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09-13
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12-02
建筑学建筑概论1试题06-02
绿色建筑标识证明材料(居住建筑)11-13
民用建筑建筑设计规范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