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精选9篇)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篇1

xxxx年,州温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在市教育局领导下,根据《州温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xxxx年的工作重点,坚持立德树人,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补短板、育亮点,聚焦课程改革、课堂变革、评价研究、教研转型、队伍建设等,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精准性、主动性和学术性,为州温教育内涵发展增色助力。

一、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1、加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围绕“核心素养”这一课程改革关键要素,组织专题学术研讨,提高基层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意义和内涵的认识。积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指导学校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聚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2、优化中小学德育实践。强化大德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育人目标,明确各类课程的德育要求,强化各学科的德育责任和德育功能,准确寻找到学科德育切入口,积极探索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着力研究、培养、提炼学科德育的萌生点,探索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统筹实施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各学科的社会实践要求有机整合。改进美育教学,开足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特长。加强基于教育改革重点项目、主题式系列化的学科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型。

3、把握学段深化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适应高考改革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开展高中新课标解读与研究工作,构建基于主干学科的必修与选修有机融合的课程群,启动第二批全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培育工作,做好省第二批学科基地学校的申报工作,指导学校构建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建设,着力培育和凝练以课程建设为代表的育人特色,培育与推广我市高中生涯规划实践经验,配合有关单位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室建设工程。推广《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模式,指导中职学校规范专业课程设置,以“引企共建州温模式课程改革”为主题,推进中职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应用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打造州温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客文化。指导帮助义务教育段的学校构建体现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优化拓展性课程,征集基于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及其课程资源;对33所深化课改第一项目组学校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广游戏型教育,继续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推进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深度融合。

4、深入开展学段衔接与课程整合研究。拓展学段衔接的空间,做好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初高衔接的深化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突出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的衔接研究;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课程和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模式。开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学科融合的拓展性活动,如戏剧教育课程、心理剧、创客课程、sTEm课程等等。启动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小学sTEAm课程的试点研究。

5、提炼基于核心素养的瓯越特色课程群。积极调整、创新“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完善“三小”评选办法,总结形成“三小”实践课程群;发现与帮助学校建设“三师”(小理财师、小工程师、小营养师)课程;继续实施新一轮“爱阅读”行动计划,举行州温市中小学“爱阅读”论坛暨《州温教育》年度笔会,表彰“爱阅读”榜样学校、“爱阅读”榜样家庭,在此基础上构建“爱阅读”指导课程。

二、坚持“学为中心”,推进课堂变革

1、研制《州温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2、0版)实施意见》。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第一阶段(1、0版)的基础上,关注学习科学研究的进展为依据,从拓宽变革的内容宽度和研究深度提出“升级版”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探索体现学科本质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路径,从学习活动设计、作业改革、学习指导、技术应用学习、教学德育相融合、学校教学管理等角度聚焦课堂变革。关注“教学――作业――评价”的一致性,探索课堂变革的多样途径,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2、打造教学规范管理特色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州温市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围绕初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通过集中学习、活动研讨、教学评比、榜样示范、检查督促等手段引领教师了解新常规,践行新常规,完善新常规。继续举行“新常规・新设计”(上册)评比与教学展示活动,做好“新常规・新设计”优秀资源推广与应用。组织研制《州温市1―9年级学习指导》。义务教育阶段探索长短课、大小课、学期课时统整使用等课时安排形式和分层走班、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实行分类分层走班教学。

3、加强生涯规划与学习指导研究。开展学习指导实践案例、学习指导专题课程的征集活动,引导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运用学习心理,开展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加强小学学习习惯、初中学习规划、高中生涯规划的教学研究。

4、深化作业改革。抓住教育中“有效”、“减负”等热点问题,从丰富作业功能的视角,将作业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倡导学校形成校本化作业体系。总结学科作业改革经验,开展高中课堂自主导学案研究。

5、探索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模式创新。开展新学习研究和“未来课堂”的试验,深入调查和总结我市翻转课堂的经验,鼓励学校试验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新型教与学方式,发现并提炼基于项目与技术的学习新范式。

三、坚持质量导向,加强评价研究

1、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价。研制“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引导高中选修课程、义教拓展性课程的评价研究,追求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研究“教”与“学”的行为改进,进一步跟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优化我市中小学课程、课堂、学科教学质量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教与学行为精细化诊断。探索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评价。

2、加强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与指导。加强高中选考学考的研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与考试命题导向,完善高中基于“云阅卷”的信息采集与质量反馈机制。研制《州温市xxxx学年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实现学业水平测试与课改改革、升学迎考等工作的衔接;研究高职单考单招技能考试方案。提倡学科个性化、深度评价,进行学生学科学习的评价尝试。推进初中“命题素养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命题技术实践研修,提高教学测验的质量。开展基于命题的校本研修。

3、探索学校课程发展评价。帮助学校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继续开展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征集与评选活动;与督导处共同研制课程改革样板学校评估标准并进行实施,培育义务教育阶段20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课程改革样本学校。

四、坚持机制创新,促进教研转型

1、推进基于实证的`教研转型。重拾校本教研提升版,进一步用好教学诊断大数据,策划大数据背景下的教研主题,将教科研工作朝着精准诊断、精准研判、精准指导方向推进。开展基于评价实证的校本研修,突出基于评价实证、数据运用、自主命题、教学――作业――评价一致性等实证校本教研主题,推动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研究;推广基于准规的教学调研,认真设计调研工具,基于规范的程序与方法获得可靠的证据,基于实证进行讨论与分析。完善教研员联系基层学校制度,教科研员蹲点项目向主题化、项目化发展,每位教科研员协助学校每学期打造一个相关主题的校本研修实例。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举行“发现身边的科研”主题活动。

2、构建教科研员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部门的自身队伍建设,加强教科研员培训学习和区域交流活动,提升教科研员活动策划力、专题研究能力和专业引领力。推出“十三五”期间“州温市教科研员专业品质提升行动”,基于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热点,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通过“打造特色项目、致力实证研究、再塑命题质量、助推学科基地、深化学校视导”五个专题工作,鼓励教科研员在面上达标基础上,致力于一个方向的持续研究,成为某个方向的省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运用人教社基地平台,建好州温市教科研学术节品牌,尝试发起与其他沿海城市开展教科研学术交流共建活动。

3、加强“互联网+”教研运作。进一步完善小学(学前)云教研平台建设与运作。用“互联网+”思维,关注大众教师教研需求,发挥州温小学教研资源效应,启动“云教研――助力日常教学改进行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研平台机制,促进优秀教学资源向乡村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并做好高中各学科微信平台教研,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开通网络共享平台,向全市学校推送优秀课程。开发州温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增强教研工作的开放度,加强纵横联系,提升教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4、加强教科研协同机制建设。创设以市局直属高中学校为中心,鹿城、瓯海、龙湾、洞头四区为协同体,面向全市辐射的教科研新路径。对经开区精准开展教科研帮扶项目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教师教育院协作,开展高中教学视导、教师命题能力提升、新高考学考研究等活动,加大协作项目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5、尝试“无边界”学科联合教研活动。打破学科界限,基于学生立场和综合视野,尝试主题或项目教研,多学科联合,促进开放思考,突破教研的“中间地带”。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网络,城市空巢老人

一、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1.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关于社会支持的类型,根据支持的功能可划分为: 工具性支持( 物质支持、照顾支持) 和情感类支持( 归属感支持、精神支持) ; 根据支持的提供者不同可划分为: 正式支持( 社会组织、单位、政府) 和非正式支持( 邻居、同事、朋友、家庭) 。本文所研究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政府、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支持、精神慰藉支持三个方面。

二、案主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贵阳市乌当区新坪村钟爷爷,汉族,今年80 岁左右,退休前的职业是肉联厂工人,每月有1200 元的退休金。退休前,在单位属于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高。他平时行动不太方便,家里面牵有许多绳子,靠拉着绳子走动且不能长时间走动,因此,没办法下楼。生活没有规律,喜欢喝啤酒,家里比较乱,日常生活资料主要靠社工帮其购买,女儿和女婿在外地。与老伴离异后就一直独居,与邻居缺少交流。经常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

钟爷爷生活困难,由于看病和生活费用,经济负担整体比较重,还与他人缺少交流,由于其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的钟爷爷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

在上门探访时,社工主动帮钟爷爷买菜,并热情地与钟爷爷聊天,对于钟爷爷说起的这些烦心事,社工认真倾听并表示同感,适时表达出接纳并给予心理支持,这让钟爷爷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双方建立了较好的专业关系。

三、案主需求分析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是实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对钟爷爷的需求评估尤为重要。

通过对钟爷爷深入访谈,对钟爷爷需求状况加以分析,总结如下:

( 一) 对健康的需求。疾病除了给钟爷爷身体上带来不适,也会在经济等方面带来困扰。由于钟爷爷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等下降,因此,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提高。生理机能的下降使钟爷爷需要一些特殊的设施,不仅需要医疗保健,而且需要心理保健。

( 二) 日常照料的需求。考虑到钟爷爷的年龄和活动不便,一些日常活动需要有人协助才能完成。

( 三) 精神慰藉需求。钟爷爷的生活质量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精神生活也同样重要。钟爷爷的子女不在身边,在精神上是孤独的,缺乏精神慰藉,同样对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精神需求与生理需求一样,都是衡量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精神生活的匮乏会影响钟爷爷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等不良后果。

四、钟爷爷的社会支持网的优势与劣势

(一)钟爷爷社会支持网络的优势

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乌当区新坪村小区为老旧小区,也是单位型社区。小区中的老人们互相熟识。都属于原肉联厂退休职工,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这样为社会支持网的构建和完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一些年纪较轻的老人愿意发挥余热,为小区中的其他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也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为支持网络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 二) 钟爷爷社会支持网络的劣势

虽然小区中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年龄、性格等差异,其社会支持网络不够明晰,强度较弱,支持网络不够系统,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五、介入目标与过程

综合服务对象的问题,社工认为,介入不仅要从个人层面着手,更重要的是要协助服务对象共同改善身边的环境,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变服务对象在环境中的无力状态。介入目标具体为: 1. 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缓解服务对象的焦虑,增强自信心。2. 改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质量,协助他寻找到合适的照顾和经济资源。3. 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良认知与心态,使其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4. 整合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上门服务,使其不仅能在家里养病,同时也能排解寂寞。

落实到行动计划上,具体为: 1.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排解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利用优势视角、缅怀往事的方法找出服务对象现存的优势和资源,加强他对自身的正面认知。2. 对服务对象的日常需要进行评估,与其子女进行沟通,请他( 她) 们确定照顾服务对象的实施方案。3. 提升服务对象的人际沟通技巧,调整个人要求与期待,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4. 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进行检查和医疗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他,加强精神慰藉,在服务对象身体好转的情况下可以由志愿者陪同到小区接触自然环境,多与小区其他人接触,以扩大社区邻里支持网络。

六、结果与反思

在社工的帮助下钟爷爷的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情绪得到改善,所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作为新的介入途径,社会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全国情况,社会工作在介入城市空巢老人过程中,需要这些城市空巢老人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网络,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社会工作方法的全面介入。

构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方面很重要的是空巢老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空巢老人既是社会支持体系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

总之,个案工作是现如今为空巢老人服务较为有效的一种工作方法,同时,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作为重要的为空巢老人提供资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较少,更多的是针对全体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空巢老人应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帮助,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需要更有力的深化与发展,真正的实现社会工作在本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平莲莲.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蒋收获.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4]汪黎黎.中国城市空巢家庭养老体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各省市自治区“学者”计划分析 篇3

关键词:“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共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53-01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好的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为了提升各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提出和实施了“学者”计划工程建设。以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才引进计划工程实施办法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人才引进计划中的共同之处,为今后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学者”计划现状

目前,26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实施或提出了“学者”计划。其中已经提出并实施的有24个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北京市的“长城学者”,上海市的“东方学者”,重庆市的“两江学者”,福建省的“闽江学者”,山西省的“三晋学者”,辽宁省的“攀登学者”,黑龙江省的“龙江学者”,浙江省的“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江西省的“井冈学者”,山东省的“泰山学者”,河南省的“中原学者”,湖北省的“楚天学者”,湖南省的“芙蓉学者”,广东省的“珠江学者”,陕西省的“三秦学者”,云南省的“云岭学者”,青海省的“昆仑学者”,广西省的“八桂学者”,新疆省的“天山学者”、河北省“燕赵学者”、海南省的“琼州学者”、贵州省的“黔灵学者”、安徽省的“皖江学者”和香港特区的“香江学者”;吉林省的“松江学者”和甘肃省的“飞天学者”计划已经提出但尚未实施。

二、对“学者”计划实施方案的分析

对各省市自治区“学者”计划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进行分析,来探究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聘任程序、支付方式和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共性。

1.岗位设置。各省市自治区的“学者”计划工程建设中多数以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先设岗后选人的原则。将引进人才分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且实行岗位聘任制。岗位的设置不仅与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重点科研领域、重点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实验室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又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密切结合。这充分考虑到发挥地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其地区产业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岗位职责及其聘任条件。特聘教授要求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带领本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并带领本学科的梯队建设。讲座教授要求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讲座或课程并能指导或协助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与组建学术团队,推进国内高校与海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任聘条件为博士学位,在海内外教学一线工作,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能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和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能带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能够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拼搏奉献精神;能在受聘高校按签订合同全职到岗,其中特聘教授一般为一年内9-10个月,讲座教授一般为一年内的2-3个月。此外,各省之自治区对引进“学者”的年龄是讲座教授的年龄限定为60周岁以内;特聘教授各不相同(见表1),且会在特殊条件下放宽其年龄限制。

3.聘任程序。选聘多数面向海内外公开竞聘。坚持标准,择优选用。注重教学和科研、技术水平,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从而做到好中选优、优中拔尖、宁缺毋滥。

(1)岗位审定程序。规定有关高等学校于特定时间提出设岗申请,由其教育厅每年受理一次,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的申请进行审定。获准设置岗位的学科名单于会在特定时间通知有关高校;同时,将已获准设置岗位的高校公布于众,并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2)候选人审定程序。获得批准设置岗位的高等学校应针对每个招聘岗位组织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其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评审。高等学校再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择优确定推荐人选,并按有关要求与推荐人选协商确定聘期目标任务及配套措施。其教育厅再组织有关专家对高等学校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评审,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拟定聘任人选,然后对拟聘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无异议的,教育厅发文予以确认教授人选并做出通知。

4.支付方式。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制定出略有不同的奖金标准。多数省市自治区特聘教授奖金标准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省属高校的特聘教授奖金由“学者计划”专项经费全额支付。省部共建高校的特聘教授奖金由“学者计划”专项经费和学校各负担一半。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人民币1-3万元,按实际工作月支付。

5.考核管理。规定有关高等学校与引进的“学者”通过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聘任双方的责、权、利。“学者”实行严格的聘期目标管理。高等学校对“学者”进行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评估,并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备案。聘期内,教育厅会组织专家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各有关高等学校于特定时间将本校聘任的学者年度考核结果及其履职情况向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进行书面报告。还规定“学者”在聘期内经查实有: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的;未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触犯刑律等情形之一者,将撤消其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津贴。同时聘任学校也将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三、小结

在国家“长江学者”人才引进的带动下,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开展了各自人才引进计划,但究其实施办法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在“学者”计划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聘任程序、支付方式和考核管理中均存在着共性,仅会因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略有所不同。而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的初衷则是更好的建设其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

市机械研究所工作总结 篇4

一、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

根据济南市经信委《关于在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泉城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所党委制定了《关于在全所共产党员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泉城先锋”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我所稳定、发展、拆迁、迁建工作大局,以为党争光、为所增值、对职工负责为工作价值取向、以推动我所科学稳定发展、构建团结和谐机械所为主题,以争做泉城先锋为载体,以创建先锋党组织、争当先锋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坚持从我所实际出发,务实求是,全面推进我所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活动开展的即结合我所实际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泉城先锋活动”,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发动、认认真真活动、认认真真工作,善始善终的做好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我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职工利益的保护建功立业。

二.做好资产运营,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1、所党政一班人在及时向经委分管领导做了汇报的同时,认真学习和研究《济南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办法》;并在分析了我所土地位置、性质和地上建筑物的面积及构成等情况后,原则上确定以地上建筑物为主计算补偿的方法,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少损失和职工长期生济有保障,并分别于2011年 6月、2011年 9月、和2011年1月三次向济南市旧城改造办公室书面提出请求,要求充分考虑我所实际情况,做到应补尽补,与该办人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无数次艰苦的磋商,并通过各种渠道做工作。经过我们的努力最后评估给我们1700万元元左右的补偿。

2、所党政工领导班子经反复实地考察、思考论证,重新修正制定了迁建指导思想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盘活资产、夯实基础、不留后患;确保稳定、留足后劲、择机发展;以利于重振济南市机械研究所。”确立了“以拆迁迁建为契机、搞好新品研发工作、运营好资产这篇文章, 单位保稳定、资产保增值” 的基本思路。

3、根据我所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情况,结合近期掌握的信息和经过所长办公会、党政工联席会、全体职工大会认真讨论确定新的《迁建方案》。

即:

(一)用拆迁补偿金购置科研所办公楼作为办公、科研和经营用房。

(二)对我所原拥有机加工设备招标进行出租或出售。

(三)选择一处机械加工企业作为我所的新产品中小试基地。

(四)通过以上运作,以期形成:以科研研发为中心,以原有设备出租收入为补充,以新产品中试基地为依托,研发、试验、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新型科研生产院所。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资产经营不断、职工收入不减、单位保证发展之目的。

三.认真做好我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岗位设置和竞聘工作

(1)档案管理达标工作根据人事档案材料入档的新要求,对档案材料做了进一步的分类、排序,对破损、卷角、褶皱和不符合规定尺寸材料仔细进行裱糊、压平、折叠和裁剪。查漏补缺,对所缺材料进行追要、查找、补充,做到了应归档材料齐全完整,“三龄一历”的确认,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审核每个职工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和学历。建立健全了干部人事档案七项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建立了干部人事档案册及各种登记本,做到手续完备,记录清楚。经过努力,我所档案管理晋升三级达标工作顺利通过。

(2)为做好我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竟聘工作,经党委研究、经职工讨论通过了《济南市机械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竞聘实施方案》。经所党政工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岗位设置与岗位竟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考评小组和竞聘监督小组。

党委提要求:一是严格工作要求:“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工作人员,要严格按《济南市机械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竞聘实施方案》执行。并要做到:民主程序不能少、岗位标准不能降、核定岗位不能突、工作步骤不能减。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二是严肃组织纪律: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工作要严格政策,严肃纪律,不违规突破岗位数额,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积极有效地推进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

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考评小组和竞聘监督小组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我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竟聘工作。得到了全所职工和市人事局、市经信委领导的好评。

四.关心职工生活、做好民主管理,所务公开工作

(1)我们关心职工利益,尽力解决职工遇到的困难,每逢职工遇到较大困难,如患病住院,亲属过世等,所领导干部均进行看望和慰问,尽心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适时调整了未在岗职工的生活费,积极协调市工会对特困职工进行救助,使得职工体会到所领导的关心。

(2)在关系本所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拆迁迁建、岗位竞聘、工资调整等各项工作中,十分重视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切实依照民主程序,认真征求每一个职工的意见,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方案的合理性,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决策及实施结果均通过所务公开栏,内部局域网,《致职工公开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开,由于工作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保证了每一个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各项工作均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理解和支持,避免了新的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五、强化信访制度的落实,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

今年我所除信访办负责日常接访外,继续坚持了2011年制定的所级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每周五为所级领导干部接访日,四位所级领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轮流值班接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十分注意排查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时从预防和化解,例如:今年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中,我们认真研究了有关政策和规定,细致的分析了我所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评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合理的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程序、评聘条件和量化赋分标准并向相关职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产生,顺利的完成了该项工作。再如:我单位退休人员频繁来所反映“规范补贴、节日补助及住宅取暖补贴”的有关问题,所领导对来所人员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将其劝回。退休人员在多次反映无果到市信访反映问题时,所领导第一时间接访,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同时我们将这些情况及时向经委领导书面汇报,维护了我单位及社会的稳定大局。

六、做好廉洁自律工作,树立良好的班子形象

所党委及时与经委党委签定了“廉政责任书”,与此同时党委书记与各支部书记和各部门党员干部签定了符合本所实际情况的“党风廉政责任书”。充实完善了我所党风廉政的有关制度。严格规定了党员干部廉洁勤政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拆迁迁建工作及所内所有的工程施工和购置物品制定了“阳光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拆迁谈判、新品开发、新产品审报、市场开拓、资产购置、资产运营的过程中严格按中央、省、市及我所廉政要求开展工作。在公务处理中没有接收任何单位、个人的任何礼金和有价证券。基本做到了廉洁勤政。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像。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工作打算

一.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以继续搞好“创先争优争做泉城先锋”活动为着力点;以爱所、爱岗、敬业为内容;以构建我所团队文化,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为目标;以拆迁迁建为机遇;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向、为我平所安稳定、资产保值、新品研发工作的落实,团结、和谐、奉献、干事,努力实现经委对我所工作的要求和目标。

二.2011年的基本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平安稳定工作, 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一、促教育公平,建立严格规则,实施民生工程

1、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深化义保机制改革,累计投入义保经费3.56亿元,农村小学、初中公用经费分别提标60元。完善资助体系,落实普高、中职学生资助1.18亿元,学前教育奖补资助金2486.45万元,大学生入学资助312.4万元,困难教师资助419万元。特殊教育学生生活费全免、全市76名普高孤儿享受免费教育。完成35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2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增设298所农村附属幼儿园。落实7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施农村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率67.3%,全省领先。

2、强力落实“零择校”政策。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严格执行“零择校”政策,全程公开招生信息,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得到实惠,维护了教育公平,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正面报道,省教育厅给予高度评价。

3、全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成立“XX市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小组”,按照“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区域推进、激发活力”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新一轮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的修编工作。新布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安庆二中碧桂园分校已顺利开学,安庆一中龙山校区正按“六分开”机制抓紧推进。

二、抓教育改革,开展评价实验,推进信息化建设

1、正式启动评价改革实验。成功获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年底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实验工作,力争形成有效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2、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省、市课改样本校建设。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推进基础教育三项改革中16个子项目的试点任务。举行全市优秀教学模式展示活动。进行中招改革,省示范高中定向比例从70%提高到75%,体育、实验考试分值从40分提高到60分。

3、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省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完成1.8万名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投入345万建设教育城域网,投入9500万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70%农村学校接入互联网,60%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深化中招中考信息化改革,建设网上考试巡查系统。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政务微博建设。

三、提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队伍建设

1、践行“立德树人”宗旨。广泛开展“中国梦”和“教育强国梦”等主题宣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启动“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和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建成XX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2、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建设。成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认真落实《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积极推进一县三区义务教育均衡省级评估迎评工作。加强对县(市、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督导考核工作,遴选68位市级督学,推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并在年底实行全覆盖。

3、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重普惠: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3%,,一镇一园覆盖率提高53.9%,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91.7%。成功举办了全市科学保教幼儿教育论坛及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大赛。义务教育促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周转房等项目。深化中招改革,近55%的初中毕业学生进入省示范高中。职业教育抓技能:成立安庆职教联盟,深化校企合作。四所中职学校转型升级为普通中专学校。遴选优秀师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5项目获全国奖,33项目获省级奖。

高中教育提内涵: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支持特色办学。提高科学备考水平,高考稳中有进,本科达线率52%,列全省中上游,安庆一中本科各批次达线率均居省内同类学校之首。民办教育立规范:加强民办教育年检,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订《〈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组建我市十八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教育分团。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重视业务培训,完成各级各类培训6400多人次。20xx年,我市获“江淮好校长”、“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各 1人,受到省委书记张宝顺接见。市级表彰15个优秀集体、109名优秀个人。

四、塑教育形象,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办学行为

1、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市区51所公办学校自10月1日起在节假日全面开放体育场馆,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2、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语言文字工作实效,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验收。

3、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活动,印发《关于市直教育系统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工作纪律。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市直单位实行“一把手”“三不直接分管”制度,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在全市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启动教育项目的绩效考评。

4、规范办学行为。启动全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年活动,实行责任追究、跟踪记分管理制度,对各地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进行多次暗访。严厉查处有偿家教等违纪违规行为,20xx年共收到乱收费、有偿家教等 方面投诉123件,查实、处理71件,104人受到免职、行政警告、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治理效果明显,今年省转投诉14件,仅去年(29件)一半,教育收费投诉较去年降低了63.6%。

市教育厅教学工作总结 篇6

20**年,在委厅的正确领导下,我所紧紧围绕委厅中心工作,按照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大力倡导并践行教育实证研究,以省教科规划办、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学术月刊》和省教育学会等平台建设创单位特色和品牌,较好地完成了职责和委厅赋予的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教育研究样板,大视野、高起点推进“家校合作”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以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与实践互动新模式

在以十年时间为规划的全力推动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创新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研究为先导,推动家校合作政策和实践的持续改进。两年来,我们广泛梳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前沿成果,科学移植和改造国际先进的家校合作实践框架;在全省开展大样本调查(样本数超过6万),基本明确了江西省家校合作的基本现状;选择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到优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61所试点学校,连续沉到学校一线开展系统实践指导并搜集经验;面上培训校(园)长、骨干教师近两千名,为相关学校培训家校合作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着眼凝聚理论提炼经验,出版(即将出版)“家校合作丛书”6本(计划20本),分别是《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家校合作的经验和行动指南》、《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第三版)》(译著)、《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在路上:江西省家校合作试点学校工作案例选编》、《家庭背景与家长参与关系的实证研究》和《家庭优势: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译著),系统动态地反映研究与实践推进中的成果。目前,无论从研究成果看,还是从实践推动成果看,基本完成了项目的第一周期工作。在11月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南京会议,12月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些属于国内家校合作领域最好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推动,令人震撼。

除家校合作课题外,我所还开展了以下比较规范而有质量的合作研究课题:学术与行政的变化规律——江西师范大学办学历程研究、地方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历时研究——基于宜春学院的编年史、本土高校创新型教师成长——对东华理工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陈焕文的研究、儿童学习天赋的早期特征观察研究等。组织编写出版了《书法练习指导》(1-9年级,共9册)以及《普通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高中选修教材,均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

二、严把评审质量关,加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导向性建设,积极普及规范的研究方法

在全国率先摈弃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课题指南”,明确提出“规范研究导向、实证研究导向、专业视角导向、连续性研究导向和事实判断优先价值判断的导向”5大研究立项导向,大力支持开创性的真研究。积极鼓励确立长久研究方向的个人申报课题,做到选题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研究有真实的经验事实,有客观性可验证研究结论。

同时,积极宣传和普及实证研究知识、技能和技巧。针对很多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热情高,但不会规范研究的实际,免费举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习班,邀请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导陈向明教授主讲“行动研究法的理论与实践”。讲习班按北京大学小班授课方式,充分实现教学互动,组织完成课前阅读和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实现了教学相长,受到参训者高度好评。

三、突出“有学理基础实证研究”的用稿导向,确保《教育学术月刊》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品位和质量

《教育学术月刊》定位有学理基础的实证研究,努力打造权威的专业刊物形象。以“实证导向、学理基础、专业视角、全球视野”为指导思想调整办刊方向,鼓励规范的定量研究和不同学科视角的质性研究。每期发文数量压缩一半以上。大幅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刊发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创新力作,境外、国外学者来稿逐年增加,省内作者稿件水平大幅提高。通过刊物鲜明的办刊风格和导向,对全省教育研究风气和范式的转换,起到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全文转载量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第三名,综合指数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第六名,期刊学术创新力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前十名,发达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用户总数达到328家,分布20余个国家。

四、继续加强省家长学校建设,努力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和家长学校公益办学形象

1、认真抓好教材编写修订、报纸改版、网站建设和面授教学等办学工作。建设家庭教育面授精品课程库、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以及直播面授课程、在线答疑、家庭教育知识测试等在内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并开展一系列的面授教学活动。本学年安排家教专家赴全省各地巡回讲课达470多场,听课家长近20万人次,面授范围不断扩大,讲课质量普遍提高。开展大规模的实证性调查,从教学中发现和归纳家庭教育问题。

2、举办家校合作及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依托“省培计划”,在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两期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教师培训班,参训人员共800人(每期400人)。学习先进的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家校合作顺利进行和家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3、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积极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活动,努力提升家长学校公益办学形象。省家长学校与《信息日报》社联合,先后两次(9月21日,10月20日)派出家教专家在江西日报社传媒大厦举办大型公益讲座,指导家长科学参与子女教育。省家长学校“关爱留守、贫困和孤残儿童家庭教育公益巡讲与服务”项目,获准立项为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慈善总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江西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以科研引领、驻校指导等方式,指导各地开展留守、贫困儿童等群体的家校合作实践。

五、按照委厅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承担并全面推进《江西省教育志编纂工作,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文献

在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教育志初稿撰写工作方案、各环节工作计划和编纂纲目,印发了新版教育志篇目结构(共16篇,72章),明确了资料收集、整理、编写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并对承编、参编单位修志任务进行了分解安排,并把修志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六、关注教育领域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学会在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庆阳市3所中学随机选取1 230名初中女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 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对每个年级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重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工作, 并对受教育前和受教育后的情况及时做好统计分析。

1.2.2 实践法

召开女生青春期教育专题会议 (共3次) 。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女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

召开家长培训会 (共2次) 。对家长进行青春期知识培训, 纠正他们的陈旧观念达成共识。

其他渠道。设立“长大未成人”信箱, 公布办公电话号码, 对不愿意面对家长和老师而又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帮助。

2 结果

对1 230名初中女生开展青春期性知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性生理知识掌握状况、性知识来源、对两性问题的态度、异性交往等。调查结果如下:

(1) 初中女生接受青春期教育前后性知识知晓率。在未接受青春期教育前, 3次调查结果显示, 初中女生青春期性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7.03%、38.85%、39.27%;经过宣教后, 分别提高到93.40%、93.94%、94.14%,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 。

(2) 初中女生性知识来源。调查结果表明, 初中女生性知识来源于互联网的占34.63%, 来源于医学卫生书籍的占28.29%, 来源于文艺书籍的占16.42%, 来源于老师及家长的占14.31% (见表2) 。

(3) 初中女生的性知识需求。在对青春期性知识需求的问卷调查中, 初中女生迫切想知道的性知识依次为青春期性心理知识、性生理知识、性对人生的意义、异性交往方式 (见表3) 。

3 讨论

(1) 我市初中女生的青春期性知识知晓率低。1 230名调查对象在未接受青春期教育前, 其青春期性知识知晓率为38.53%, 有的缺乏最起码的性生理知识, 如有些学生对女性怎么会怀孕、胎儿从哪里出生等问题不是很了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小孩是“男女接吻和拥抱”所孕育的, 有个别学生回答“不知道”婴儿是从何处出生的。可见, 目前初中女生的性知识知晓程度与她们的生理发育年龄不吻合。

(2) 初中女生的性知识来自老师及家长的仅占14.31%, 说明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对青春期女生性知识的教育。所调查的3所学校极少开设青春期教育课, 教师通常是略过讲解性知识, 让学生自学。家长不知如何开口与孩子谈“性”, 没有很好地担负起家庭性教育的责任, 缺乏对孩子的性知识辅导, 有的家长只对孩子讲些卫生知识, 不能解决她们青春期出现的各类问题。

(3) 针对初中女生迫切想知道的性知识, 学校要重点加强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以及性对人生的意义方面知识的教育与引导, 以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4) 妇产科医生拥有专业知识, 掌握第一手资料, 是女生青春期教育的生力军。她们能详细讲授学生想了解的性知识, 如讲授女性青春期生理、妊娠生理、分娩、避孕、人工终止妊娠等与性相关的知识, 并能举出临床实例, 让学生心悦诚服。因此, 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 可聘请妇产科医生定期对初中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5) 建立以学校为主, 适合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积极合作的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模式,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青春期性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工作, 各学校应设立男女分开的青春期教育辅导室, 配备相关设施, 必要时举办青春期教育教师培训班。同时, 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青春期知识培训, 使其能对孩子进行多元化教育, 引导其健康成长。

(6) 由政府成立少女救助中心, 抽调高年资妇产科医护人员在充分尊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为失足及意外受伤害少女提供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 并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给予她们有力的支持。

经过有计划地实施青春期教育活动, 初中女生可全面掌握青春期性知识。提示应建立以学校为主, 社会、家庭共同参与, 充分发挥妇产科医生在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中的生力军作用, 系统地开展青春期女生性教育工作。

摘要:目的 研究庆阳市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现状和干预对策。方法 通过对庆阳市3所中学的1 230名初中女生开展青春期性知识问卷调查, 对受教育前和受教育后的女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边实践、边总结的办法, 通过开展座谈、书信交流等活动反馈学生的教育成效, 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 以增强教育效果。结果 受教育前初中女生青春期性知识知晓率较低, 与教育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青春期性知识大多来自于网络和书籍;初中女生青春期性知识的需求很迫切。结论 庆阳市初中女生青春期性知识匮乏, 对青春期性知识需求迫切。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参与, 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

关键词:庆阳市,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

参考文献

[1]杨雄, 姚佩宽.青春与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袁丽丽, 石刚.中小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2) :127-128.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瘦肉精”检测;违禁药物监管;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例如克伦特罗(Clenbuterol)、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如果被人食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由此可见“瘦肉精”实乃“害人精”。

“瘦肉精”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严厉打击活畜养殖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保障畜产品安全,根据云南省、哈尼州畜牧兽医局文件要求,蒙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市、乡、村级相关技术人员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对我市育肥后期生猪尿液做随机抽样检测。抽样范围为我市育肥猪出栏率较高的文澜、新安、草坝、雨过铺、芷村等五个乡镇内,包括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散养户等存栏的生猪。从2011年至今3年时间里,在全市范围内共检测396批次,其中32个规模场210批次,3个屠宰场146批次,34户散养户40批次,经“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快速检测卡检测全部为阴性。通过对养殖环节、屠宰场待宰肥猪的随机抽检,没有检测出违禁药品,说明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没有违背道德底线,不乱添加违禁药品,所用饲料安全合格,同时,对生猪屠宰育场待宰肥猪随机抽检时,屠商都能提供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说明入场生猪做到层层检疫,证物相符。通过开展此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建议,仅供参考。

1 采集尿液

1.1 简易制作接尿工具

取细竹(长约1米)和钱线做成圆圈,圆圈大小以挂住接尿杯子中上部为佳,两端留2cm左右,插入竹子中空处,如果松了可用细竹梢填充紧凑,再用胶布固定稳当即可。

1.2 育肥猪尿液检测采取的方法

现场采集、就地检测。育肥猪一般不愿走动,需要掌握技巧和克服脏累问题,如在厩内不停地赶其行走,還要有耐心并细心观察,发现哪头猪有排尿迹象就要做好准备。接尿时不宜碰到猪体,以免受惊吓致尿液量接不够。

1.3 尿样

眼观清亮,混浊的采取离心或重接,然后放置到室温,一般20℃左右,进行检测。

2 快速检测卡的使用和结果判定

2.1 快速检测卡

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现用现开启,放在平坦、避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在加样孔内匀速滴入待检猪尿2~3滴(约90μl),5min后观察结果并记录,10min后判定结果无效。

2.2 阳性(+)

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紫红色条带出现,即只出现对照线、检测线不出现为阳性。

2.3 阴性(-)

两条紫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内,即对照线和检测线都出现为阴性。

2.4 无效

质控区(C)未出现紫红色条带,提示测试失败或试纸已失效,即对照线不出现为试纸无效,应换试纸重测。

注意:测试区(T)内的紫红色条带可显现出颜色深浅的现象。但是,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不论该色带颜色深浅,即使只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判定为阴性结果。

3 大力宣传,强化禁药危害

部分养殖户对违禁添加剂认知度不够,还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养殖户认识到违禁药品的危害性。

4 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1)不定期对养殖户所用饲料和所养育肥猪尿液进行抽检,从源头上控制非法添加剂的使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检测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在资金方面应得到保障,以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篇9

(一)干部教育培训是领导人才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各级领导人才以应对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领导人才的能力体系建设对现代化建设全局至关重要。应该看到,干部教育培训,既体现了知识的更新和延续,又蕴藏了能力的涵养与提升。同时,在组织的目标性培养与个体的自主性学习有机结合过程中,能力建设的主客体将会实现“双赢”。

(二)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转型期,领导干部是引领社会变革的骨干和中坚。要造就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能驾驭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型领导人才队伍,尤其要使他们的理论素养、道德修养、知识本领和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变革、推动变革、领导变革,而这一切源自于他们实践与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的本领。通过教育培训,推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学习、加强学习、完善学习,不仅对于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将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鲜明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工程。

(三)干部教育培训是开发政治资源增量的有效渠道。党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宏大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党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贯彻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靠得住”。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确保实现党的政治资源的增量。从另一个角度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也确实是实现这种政治资源增量的有效渠道。干部教育培训通过理论培训、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不断提高政治资源的后续增量,既为干部自身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得到了组织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有了新拓展 我国改革开放及南京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对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坚持做到干部培训与时俱进,把“充电”和“增智”很好地结合起来,及时拓展了教育培训的内容。一是深化了“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与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特别是江泽民同志“531”讲话以后,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部领导的要求,在理论武装这一龙头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自学理论活动和党校主体班都贯穿了这一主线,使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成为南京干部的主旋律。在中心组学习活动中,各县处级以上理论学习中心组普遍开展了主题突出的学习活动;在自学理论活动中,突出主题深化“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理论学习成果并已汇编成册,对全市干部深化“三个代表”学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在全市各级各类党校(干校)中,全面启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活动,用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在全市村干部中开展了“双带”能力的培训,使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果得到了巩固、深化和延伸。

小编推荐与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县小学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地区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春节送温暖活动总结 ·地税系统征管工作总结 ·地税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结 ·信用联社办公室工作总结 ·镇第二届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是启动了新一轮外语培训。外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是开放型城市干部必须掌握的技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去年开始筹划全市干部新一轮外语培训,组织驻宁高校的专家学者,在“九五”培训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有针对性的南京干部英语读本及配套音带。会同市人事局、教育局下发了干部外语培训的《意见》,规定到xx年止,全市45岁以下的干部必须通过考核并获得结业证书。与此同时,明确了外语考务办公室的职能,拟定了教学、考试大纲,审定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机构。目前,各区县、各单位正抓紧落实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在全市展开。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有了新突破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培训形式的创新为培训内容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今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在培训形式、培训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一是支持配合党校教改实现新突破。在贴近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支持、配合党校狠抓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载体的改革创新,使党校主体班的教育教学活动焕发了活力与生机。形成了外聘专家教授、有关领导和党校骨干教师三位一体的主体班师资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加大了互动式教学的力度,开设了学员论坛、案例教学、远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答疑、主题班会和论文答辩等教育教学手段。我们对这样的改革进行了及时认真的总结梳理,其中《地方党校案例教学的实践》一文已入选中央组织部“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创新问题研究”课题汇编;党校学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今年的主体班特别是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深入开展党性锻炼活动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市内调研活动,十四期中青班学员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撰写的31篇调研文章,将于近期集结出版。二是境外培训模式日趋成熟。按照“超前筹划,精心安排,规范运作,全程跟踪,严格管理”的思路,我市境外培训工作已日趋成熟,去年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选训150名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分赴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环节。(1)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我们根据各班次的不同特点,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力求突出个性化。如“现代城建和规划班”、“社区建设与管理”班安排了大量的实地参观与考察,使受训者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和思考。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如在举办“社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前,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培训内容多次进行筛选、细分和整合,努力优选优化培训方案。(2)注重选择培训基地。我们坚持资信标准,以外专局指定或推荐的培训渠道作为主要选择对象,注重考察了解其承担类似培训的经历,及在本国与政府部门和相关高校的合作情况。通过传真、电邮等多种方式保持经常联系,使其充分了解我们的意图和要求。去年的六个培训渠道各具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安排上起到了较好作用,基本上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3)严格选拔参训学员。在选拔对象上,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和亟待拓展工作视野、提高理论素养的业务骨干作为参训的重点对象。在选拔方式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所有学员先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推荐,组织部门进行资格审查、筛选,再报市政府办理批件。在选拔范围上,既考虑培训重点和紧缺急需,又注重层次和梯次,不断扩大优选面。今年的学员既有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又有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既有在一线工作的领导和实践者,也有从事理论研究的教研人员。

小编推荐与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县小学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地区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春节送温暖活动总结 ·地税系统征管工作总结 ·地税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结 ·信用联社办公室工作总结 ·镇第二届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4)实行培训全程管理。为了提高实效性,我们对培训实行了全程管理。训前,按照国家外专局要求进行预培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就培训专题进行辅导,使学员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进行安全保密、外交礼仪方面的教育。训中,由班委会制定学习培训、组织纪律、思想教育等自律制度。要求每位学员出国前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一个论文选题。训后,根据在外期间的所学所思和下一步的所为进行“述学”,提交调研论文,并由组织部门向所在单位了解学员受训后的训用结合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考察。三是专题培训形式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的不同,干部岗位职责也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特点。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吃一锅灶”的局面,满足受训者的个性化要求,突出针对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今年大力开展了专题培训这一形式。按照城市化战略的要求,我们会同市建委举办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市郊县的46名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并到苏南的小城镇参观交流和学习。会同市国土局举办了国土资源管理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不仅详细介绍了国土资源政策,同时还分析了我市国土资源的现状,以及土地利用、开发、置换等实务知识,安排了赴苏南学习考察活动。会同市环保局举办了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南京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推介了环保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在基层干部中为绿色南京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期专题培训班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共有140多名干部参训。培训时间都在10天左右,培训突出专题性、体现针对性,取得了实在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运作境外培训项目时,也体现“小团队、专题性”的特点,突出了培训主题,集中了培训力量,达到了预期效果。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有了新显现 一年以来,我们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总要求,围绕培养一支“靠得住、有本事”,“学习型、创新型”现代化领导人才队伍的总目标,既抓理论武装这个龙头工作,又抓知识更新这项治本工程;既抓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又抓优秀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既抓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层基础工作,又抓干部教育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二是干部拓宽了宏观视野。党校教育教学框架充分体现了“三基本”、“五当代”的要求,重大战略问题和宏观问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加上重要专题的高层讲座,使受训学员普遍感到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宏观视野得到了进一步开阔,战略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参加境外培训的学员,追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吸收国内外大量的前沿信息,学员反映,境外培训开拓了世界眼光,形成了对照自身工作寻找差距和追赶目标的学习风气。今年以来,《江苏经济》、《南京通讯》、《南京经济》等省、市刊物已发表了多篇参训学员的论文,广大干部用新视野、新思路,透视和解决现实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普遍增强。

小编推荐与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县小学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地区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春节送温暖活动总结 ·地税系统征管工作总结 ·地税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结 ·信用联社办公室工作总结 ·镇第二届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回顾一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有力支持,给予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县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是高度重视。特别是“千名村官”培训工程中,市委领导同志亲自出席开班式并作辅导报告,栖霞、雨花、六合、江宁、浦口、高淳、溧水等区县主要领导都亲自定培训方案,亲自动员,亲自授课,使我们也受到教育。“决不懈怠,做成精品”成为我们做好各项教育培训工作共同的目标。把握重点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去年的工作担子重、压力大,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我们善于抓主要矛盾。各项工作中狠抓重点工作,每项工作任务中抓主要环节,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精心组织和细密运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证。工作中用心既体现在超前筹划上,也体现在精心组织和细密运作上。我们集中智慧,汇聚力量,上下联动,认真、扎实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努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出成效。整合力量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去年的培训工作既得益于市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通力配合,也得益于部内兄弟处室的鼎立支持;既得益于全市各单位、各区县的参与支持,也得益于境内外各培训基地的资源整合。应该说,凝聚共识、汇集众智、形成合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呈现新局面的有效方法

小编推荐与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县小学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地区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春节送温暖活动总结 ·地税系统征管工作总结 ·地税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结 ·信用联社办公室工作总结 ·镇第二届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上一篇:行政处罚授课提纲下一篇:五一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