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狗尾草》诗歌欣赏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余光中《狗尾草》诗歌欣赏(精选9篇)

余光中《狗尾草》诗歌欣赏 篇1

孤独的身影

被冬天紧紧的包裹

寒冷压了下来,孱弱的身体

仿佛前世留下的遗骸

灵魂,在风雪中飘来飘去

仿佛这最后的温暖,被连根拔起

风雪摇曳着它,就像摇曳着大地上

一个面部惆怅而内心安静的人

在狗尾草的身边,我伫足了很久

我不知道,我茫然的思绪要去往哪里

直到日隐西山

直到那些无言的陌野,峰峦,松柏

以及倔强的小径,河流

一只盘旋的苍鹰和南飞的雁影

全部陷入了寂静的牢笼。夜已深

惟有风雪,不停地敲打着我疼痛的背影

像要把我撕裂成一片片雪花

余光中《狗尾草》诗歌欣赏 篇2

但独写乡愁, 千百年来古已有之, 游子之情, 众生皆备, 这不是余光中要做的事情, 于是当我们还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这份忧伤怅惘的牵挂中时, 诗人抽身而出, 大胆发问隔岸的相思深情, 情深几许?情感固然重要, 但在诗歌创作中, 如果一味以情感作为维系一切现实与虚构, 政治与利益的纽带, 或许在现代诗歌的语境里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开始将乡愁的内涵扩展到“人的存在”这样一个哲学高度, 开始对迁居台湾的人民的孤独无依的飘零感进行刻画。出生中国大陆的台湾诗人们从小接触的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内心深处的情感取向是趋向于故乡大陆的。随着国内两个政党的矛盾的激化, 内战的爆发, 他们不得不随家人迁居台湾, 国外势力的深入与干涉, 台湾自身的优势和发展, 政治的复杂因素导致宝岛台湾经过漫长的几十年依然在世界上身处尴尬地位。当问起身份, 任何一个步出了这片孤立的小岛的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那善意抑或是挑衅意味的问题。中国人还是“台湾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直纠缠着他们。“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终于到了80年代, 台湾政府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旅游, 开启两岸的民间交流活动。不满于浮萍般生存状态的台湾诗人决定要寻回自己的根。此刻似乎已经注定了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解构。盼了四十多年的心愿、积蓄了四十多年的乡愁, 一夕时间“解放”, 余光中顿时不知所措。但是当他踏上故土, 才发现生活已经在无形中赋予了“乡愁”又一层含义, 他这时的诗歌创作更多的不是在抒发“愁”情, 而更多地在反思, 在质询。几十年的漂泊生活之后, 再一次返回故居, 猛地发现故乡成异乡, 惊讶错愕之时, 更加重了诗人的愁绪, 这样的悖论让人不停地叩问这多变而深刻的世界, 究竟哪一样才是现实, 试想故乡本该是聊以抚慰浪子之伤的心灵良方 (理性世界的现实) , 但如今煎熬数十载之后回到故乡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感性世界的现实) , 这二者的错位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造成了一种现实和梦境, 政治和人性, 利益和情感之间的巨大张力, 给人以无尽的反思, 心灵的震撼和久久的回味。夏志清在论及余光中时说:“余光中不单写往日事物, 还把回忆的片段, 加上书本上读到有关中国的事态, 加上新环境中所经历的那些徒使他倍增乡愁的赏心乐事, 一一组合起来, 交织成为一个复杂多样化的形象。”[3]

余光中的诗里总是透着远古中国的磅礴与典雅,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 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逐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4]“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樽中月影, 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5]白话诗的行文间以古典诗歌的文言, 音律节奏时而如骈文般整齐押韵, 时而如散文般自由抒发内心情感, 挥毫落笔间, 华章已定。彰显着台湾诗人博大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同时, 更以一种更为直接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归宿。当马车的时代去后, 三轮车的时代也去了, 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商业的兴起, 中国, 这个古老的以耕作为主的农业国家, 开始在时代的召唤中迈开前进的步伐, 城市的崛起、科技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夜间的霓虹灯绚烂多彩似乎也迷乱了人的心绪, 狭隘的商业价值观在无数奋斗着的日日夜夜中渐渐萌生, 利益的冲突和欲望充斥了整座城市, 这里, 是诗人的故乡, 而失了原本美好淳朴的故乡, 又要去何处寻?“相片里的中国, 依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不再, 牧童遥指不再, 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日思夜想的那片土地, 究竟在哪里呢?”[6]此时台湾的乡愁诗人们, 在经历了骨肉分离、寻根无处的痛苦之后, 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 又感受到了生活赋予他们敏感心灵的新的压力, 他们不再苦于情感的孤立无助, 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们感叹自己精神领域的最后一片故土似乎也要在现代文明的车辙下被碾碎被剥夺。这是为文化人所不允的。著名评论家刘若愚也曾说过:“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及希望还乡。”故土的剥离, 漂浮的身世和价值的沦丧, 让远在台岛的诗人渐渐意识到了这深深的乡愁情结缠绵不断, 似乎注定了是这一代人不得不承受的锤炼。

参考文献

[1]余光中.白玉苦瓜乡愁[M].台北:大地出版社, 1978:56-57.

[2]余光中.五行无阻后记[M].台北:九歌出版社, 1998.

[3]夏志清.余光中:怀国与乡愁的延续[M]/黄维梁, 编.火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台北:纯文学出版社, 1979:383-390.

[4]《五陵少年》, 刘登翰:《余光中诗选》,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

[5]《寻李白》, 刘登翰:《余光中诗选》第149页,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

余光中诗歌招魂 篇3

转过你催鬼的背影

等一等你身后的民族

让我们赶上你吧

令旗招展,急鼓催渡

以离骚的高亢

加招魂的惆怅

向仲夏渺茫的江湖

大江东去,楚大夫

淘不尽你傲骨

黄河西去,楚大夫

适应着你的悲苦

守护你的,是一切水族

追寻你的,是整个民族

魂兮归来,不可以入海

魂兮归来,不能再放逐

都为你而下水,满江龙船

都为你而分波,满舷长浆

都为你而悬挂,满门菖蒲

都为你而落肚,满怀雄黄

五月五啊楚大夫

你高瘦的背影请一回顾

众人皆昏唯独你清醒

这时代尤其要你带路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中国台湾网)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篇4

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

When I grew up, I remained homesick, 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

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the grave,

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ide.

Now I`m still homesick, 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

余光中的诗歌有哪些 篇5

我如登陆于木星,骤增为二百七十四磅,

看十一个月在太空旋转。

站在白垩纪的活火山上,独自跟恐龙群搏斗。

地球痉挛着,若行星之将出轨,

七色火在四周吐毒蟒的舌头。

群鬼哗变着,冲出地狱的大铁门,

而且鼓噪着,追逐于我的背后;

梦魇骑我,向大峡谷的悬崖狂奔。

只有灵魂亮着,屹立于回忆的海啸。

心的热带,摄氏四十度,白血球跟红血球

在血巷中赛马。

最后,一切归于沉寂。

宇宙于一只停的表,我醒来,在白色的南极。

护士立在我身旁,一头胖胖的雌企鹅。

伸右鳍摸一摸扁平的躯体,

血冷,我发现自己是一尾鱼。

余光中诗歌的文化内涵 篇6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诗文双绝的杰出作家,他以璀璨的五彩笔挖掘历史,透视时代。

余光中的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台湾当代诗歌40多年来的最高成就和发展主流,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文化内涵方面,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接点上去领略和透视中西文化,并将两种文化思想在创作中融会在一起,从而使诗作既有盛唐的芬芳,又有现代的气息。同时,杰出的诗歌散文、评论以及翻译作品都直接地反映出其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传统文化的濡染

在余光中的精神脉络里,有着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他自小就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濡染。他说:“我的幸运在于中学时代是在淳朴的乡间度过,而家庭背景和学校教育也宜于学中文。”综观其少年时期的中文教育,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古典散文,如《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 二是旧小说,如《三国》、《水浒》等; 三是古典诗词。余光中觉得“ 性之相近,习以为常,可谓无师自通,当然起初也不是真通,只是感性上觉得美”,“从初中起就喜欢唐诗,到了高中更兼好五代与宋之词。”自小所受的古典文学的熏陶,使余光中在投入新诗创作之后,能用中国古典文学的标准来衡量新诗,用传统美学观念来鉴定新诗。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赋予了余光中诗歌浓郁的东方气质和不断创新的意识,那么,深入诗人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思想则构成了其诗作的文化内核。

首先来说儒家的“入世”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中形成了关注社会并积极投身其中的思想传统,这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自觉追求和理想人格,在文学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执着的历史使命感。余光中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学者型诗人,也时时流露出强烈的现实悲悯情怀。即便历经了离桑田赴沧海的流转,漂泊海外数十载,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也依然不能忘情于祖国,一直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熔铸在民族之魂中。体现在艺术上则是从唯美转向唯真,不但思考个人命运和永恒时间,更追索生命的价值,咏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作为由大陆漂泊到台湾的“ 流亡贵族”,余光中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心中都怀着浓重的寻根意识。百川归海,落叶归根,无论是在台湾、香港,美国或是在世界的任一个角落,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故国大地里。

再来说道家的“逍遥”精神。余光中十分推崇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和逍遥的人生态度,他尤其对魏晋名士与李白的空灵玄远、清拔飘逸大为赞赏,因此他的诗中常追求一种独立于世的人生情怀。如他的“ 李白系列”——《梦李白》、《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和《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等篇,以新的视角对传统题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表达了对李白人格精神的向往。这也是余光中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与历史归属感的流露。余光中有很多诗歌典型地传达着“天人感通”的理想人生。庄子哲学中的这种理性精神和人文意识曾一度给余光中以莫大的情感慰藉。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彷徨与困惑、失落与迷茫之后,终将内心思想指向自我超越。在散文《逍遥游》中他曾写道:“当我死时,老人星该垂下白髯,战火烧不掉的白髯,为我守坟。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当我物化,当我归彼大荒,我必归彼大荒,我必归彼芥子归彼须弥归彼地下之水空中之云。但在那前,我必须塑造历史,塑造自己的花岗石面,当时间在我的呼吸中燃烧。”由此可见,余光中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参天地、赞化育,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逍遥情怀。

二、西方文化的.渗透

对于余光中而言,从大陆辗转赴台,一种近似文化移民的心路历程和沧桑巨变后的“ 边缘处境”,构成了他创作心态的基础。这种“ 边缘处境”的内涵是多层次的。首先是空间的边缘处境。当诗人远离本土,甚至可以说是被放逐于孤岛后,其心态也就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天涯游子漂泊的身世,构成一个反传统情思的意象原则,一种对命运的隐喻。其次是文化的边缘处境。这迫使诗人重新进行文化时空的自我心理定位,正如叶维廉所言,“ 文化移民的心态意味着置身于文化环境的边缘处境”。在由西方文化时空与东方文化时空构成的文化坐标系中,余光中一直以高扬个性为超越边缘的第一要义。但是,艺术的边缘处境又不可能因为个人而改变,在这样两难状态中,他不得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西方之行,为余光中提供了一个吸收现代艺术营养,进行多方位艺术尝试的机会;,对西洋现代艺术的大量吸收,使得余光中的作品有抽象化的趋势。如《芝加哥》、《我的年轮》等诗,充满了奇特的意象、欧化的句法和大幅度的跳跃。当时正值台湾现代诗运动兴起之时,余光中作为被称为现代诗“ 三驾马车”之一的《蓝星诗社》的创办者和活跃代表,参与了现代诗的重要论争,成为新诗传统的反叛者。诗人曾一度沐浴在欧洲文化的氛围中,自然受到包括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创作也吸收了超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养分,诗歌作品充满前卫意识和现代气质。

三、中西文化的融合

西方现代艺术使他进入了一个观念和感情互相冲突的二元艺术世界,西方艺术虽攫住了他的心神,但在本质上却始终是一种“ 文化充军”。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处于夹缝中的余光中体验到了难以契入的痛苦。就价值观而言,西方现代主义者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这种对个人及其价值的强调和张扬,固然使人类获得了根本性的解放,但是这种个人意识的扩张,也带来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虚无、与社会的对立,不知何处是边际、何处是归宿。而要使现代人逃离这绝境,余光中认为,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指引,因为传统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使他发现个性与民族性、人性与时代性是可以相通的。如果说西方现代主义价值观更多地派生出的是孤独的、平面化的自我形象,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孕育出的则是“ 一个集认知主体、道德主体、政治主体、历史文化主体于一身的完整的自我形象”。余光中在文化上“ 西奔东回”的结果就是《民歌》、《乡愁》等一批散发着中国古典情韵的现代诗的诞生。这些诗作就是在经过古今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火葬”之后更生的凤凰,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朽的生命力。

因此,从文化层面看,余光中的诗歌真正做到了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从他的诗中既可以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 西方”——凡·高的梦幻世界“五月画会”笔下的凝练和谐的美、艾略特的忧郁、弗洛斯特的亲和、摇滚乐的现代,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历久弥新的“ 东方”——人与自然的默契、天人合一的空灵简洁。仿佛向你开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

就像这句诗一样: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凝望那余光中的身影现代诗歌 篇7

在的余光中

在12月14日的余光中

您走了,走在余光中

余晖泼洒

氤氲着一片温暖的橘红

您在这样的余晖里

走向了天边

未曾回头

直至消失在我们敬仰着的

视线之外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再也无法阻挡住您的脚步

听一声娘亲的呼唤

再也不需要

那枚小小的邮票

看一眼新娘的.姿容

再也不需要

那张窄窄的船票

扑一下母亲的怀抱

再也没有那座矮矮的坟墓

您终于可以

毫无阻拦地

把乡愁埋藏

一首《乡愁》

就完全把我俘虏

读着《乡愁》

我走向了文字的田园

做着带有“乡愁”的梦

涂抹着“乡愁”的文字

码成了一篇篇带着乡愁的文章

如今您走了

带着您的《乡愁》

在20的余晖中

《乡愁》洇染成

一抹浓浓的晚霞

映衬着余光中的

狗尾草, 篇8

它没有花儿那样鲜艳的颜色,它没有大树那样的茁壮,但我还是很喜欢它,我喜欢闻它散发出来的淡淡香气,喜欢摸它毛茸茸的“尾巴”,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它,那就要从我六岁的时候说起。

那一天,我和母亲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片绿地,上面全是毛茸茸的植物,我就问母亲这些是什么,母亲告诉我这些是狗尾草,我又问狗尾草是什么,母亲说这种植物是绿色的,他长大之后就如同狗尾巴一样,毛茸茸的,所以叫它狗尾草。从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狗尾草。第二天,我去摘了好多狗尾草,拿回家“养着”,我把上面的毛毛剪了下来,放在了水里,母亲问我要干什么,我说要把它养成大树那样高,母亲笑了,他说狗尾草只有这么高,况且没有土,你怎么养,我还是很固执,母亲没办法,转头就走了。过了好几天,它还是没长高,我就泄气了。可我还是每天摘一些回来,现在我家里有好多枯萎的狗尾草呢。

微风拂过狗尾草作文 篇9

那也是一个傍晚,同村的小洋洋一如既往来找我玩,可我正在为一场重要的考试做准备,不想顾及她。“姑姑,陪我玩一会儿好吗?就一会儿!”洋洋拽着我的胳膊央求道。我抬起头,只见今天的洋洋穿着打扮好亮丽。“姑姑,今天我过生日吔!”“哦?洋洋,生日快乐!既然这样,姑姑带你去玩吧。到哪儿去呢?”“去摘狗尾草!”洋洋仰起小脸坚定地说。洋洋最喜欢狗尾草,我便带她去离家不远的小山丘去。一路上,洋洋要么摘野花,要么追蝴蝶,夕阳的光辉暖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洋洋看起来就像只花蝴蝶。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小山丘。“姑姑,狗尾草!”洋洋直奔过去,那丛狗尾草足足有半人高,微风拂过,让人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只可惜这里不是草原。放眼望去,小山丘此起彼伏,近处相连的小山丘上,都有零星的狗尾草丛,在夕阳的光辉中摇曳着,倒也很美!可洋洋只看眼前的狗尾草,她努力地拔着,一根又一根,小手都被勒红了,有几次差点摔倒,我欲阻止,又想着今天是她的生日,不惹哭为好。不一会儿,夕阳便沉向远山那边。“该回家了,回家过生日呀!”“不,不,我生日中午过啦!吃了大蛋糕。”“那你爸妈会找你,快回去!”“不,我爸妈吃过饭又回店里去啦!不会来找我的!”“那你奶奶会来的!”“奶奶不会来,她叫我找你玩!还叫我送蛋糕你吃,我忘记了。”洋洋天生又机灵又倔强,我千方百计哄不好她,我的坏脾气就上来了,对着她吼:“你不回去拉倒,让你一个人留在山上过夜,我可回去了!”我说着,真的头也不回地扔下了她。她也很倔强,似乎跟着后面跑了几步,便没声息了。

我气呼呼地回到家,家里的电灯都已亮了,奶奶正在厨房忙着做晚饭。“洋洋呢?”奶奶问,她老人家看着我们俩出门的。“她不回来,随她了!”“那怎么行?丢哪儿了?”我听不进奶奶的话,没好气地说:“管她去哪儿了!谁托付我带的呀!”几分钟后,我的心静了下来,耳畔似乎有人在说:洋洋一个人在山上危险!是啊!危险!万一遇到人贩子咋办?万一她自己不小心磕伤摔伤怎么办?万一……这时,我猛地醒过来,心里涌上各种各样的坏念头,糟了,若真有危险,我后来怎么见她家大人?何况今天还是她的生日!

我立即小跑着去找洋洋。我来到洋洋拔狗尾草的地方,却不见她的踪影。“洋洋,洋洋!”我大声呼喊,眼泪都快下来了;“洋洋,你在哪里呀!”我急得直跺脚;“洋洋,快出来呀!”……此刻,风中摇曳的狗尾草似乎是一根根竹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又似乎是观音的千佛手,在指点我快去找。“我在这里呢!姑姑!”我寻声望去,另一个小山丘旁,微风拂过的狗尾草丛里,有一只花蝴蝶的身影,若隐若现。我大喜,奔过去!“洋洋,你怎么跑这儿躲啦?”我一把拉她起来,抱起她。“我追不上你,就停在这里了!刚才有人骑摩托车过来了,我害怕,躲到狗尾草里面了!”洋洋又哭又笑,我心头掠过一丝愧疚,但立马被找到她的喜悦掩盖了!

现在想想,我那时也真是太任性,无论怎样,也不能丢一个五岁的小孩在傍晚的山上呀!考试再重要,也没洋洋的生命安全重要呀!那时,小小的她,面临夜幕,面临孤山,该有多害怕呀!尽管前后不足半小时,可那半小时对于五岁的洋洋来说可是三十分钟,一千八百秒呀!以后无论是他人给予的,还是本身承担的,或是半途偶遇的,只要是关乎责任和义务的,我都得认真对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我们自身的觉悟,自身的严格要求以及扎扎实实的行动!一个少年光顾着学习好不行,思想品德好才是最重要的!

“姑姑,吃蛋糕!”正在沉思的我,被洋洋天真的声音打断!哦,这周末的傍晚,洋洋又追着我的脚步来了,如今的洋洋,已上一年级了。自那次后,三年来,我和洋洋已是不可分割的“忘年交”,而且每逢她生日,我便去找狗尾草送她;今天又是洋洋的生日。“生日快乐!洋洋!送你狗尾草!”我们在夕阳的余辉中拔着狗尾草,一根又一根,带着新鲜土壤的气息,互相逗弄着,满山遍野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夕阳的光辉,把我们一大一小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余光中《狗尾草》诗歌欣赏】推荐阅读:

乡愁,余光中07-21

余光中的《乡愁》·课文分析07-13

上一篇:处理条件对番茄Vc质量分数的影响下一篇: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