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成长的足迹作文(推荐13篇)
那是在上个学期的一节英语课上,羊老师告诉我们说学校要举办英语口语大赛,要求我们积极报名参加。我一听这话,立即低下了头,心里在祈祷:千万不要点我的名,凭我这水平我可不想自找麻烦。因为在以前校内外组织的好多活动中我都找不到自信,也不想报名,自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可是,英语老师就像非要折腾我似的,我清清楚楚地听到她在说:“这次比赛,廖泽康一定要参加。你们六年级了。这可是最后的锻炼机会,希望不要轻易放弃。”我抬起头,恰好与老师的目光相遇,那目光里写满了鼓励。我动心了,犹豫了一会,心想:试试看吧。于是我报了名。
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儿子终于长大了!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于是我们开始准备材料。一开始我一心想找个高难度的文章来朗诵,可是发现贪多嚼不烂,好多单词读不准,背起来就不顺口,加上每天只能写好家庭作业再练,所以几乎没有进展。后来羊老师叫我尝试先背一遍给她听,我嗫嚅了半天也没念出个什么经来。羊老师笑着说:“不要担心。我帮你重找个内容吧。好好练,你一定行。”她给我准备的题目是《making a snow man》。这个故事短小精悍又充满童趣。我精神百倍地练习,还把自己背的声音用复读机录下来,反复比较,寻找最好的语感。中途英语练习课上,我虚心地向同学学习,学他们的深情并茂,学他们的潇洒自信。到了比赛那天,我居然抽了1号签。这可很不利啊。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很紧张。看到老师们鼓励的眼神,想到同学们为我加油的目光,我深吸一口气,自信地站到了舞台上,开始流利地朗诵。最终,我成功了!当一等奖的证书捧在手里时,我意识到: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的廖泽康了,我在成长,我确实长大了。
一
1996 年, 在南京市建邺区南湖一小工作五年的我要执教一节市级课题研究课。该课题名为《小学作文TV的研究与实践》, 在力学小学、石鼓路小学、鼓楼一中心小学、南湖一小等校进行实践操作研究, 时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教学理论室主任的杨清生老师为课题主持人。
我设计好教案不久, 杨清生老师和当时在石鼓路小学任教的李树华老师来听试教。当时我执教的内容现在已想不起来了, 倒是杨清生老师评课中举的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一幅图上画着一堆碎玻璃, 如果要想象着写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结果可能是什么呢?一种可能是碎玻璃没有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碎玻璃还在地上躺着……”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这个例子开启了我的思维:看图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文训练形式, 在观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进而把情节构思完整, 这是一种亟需培养的能力啊! 我能不能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呢?继续想下去, 我的脑海里又闪现出作文TV录像带中一个孩子大哭的场景, 就在那一刻, 我有些欣喜。当我在心中把教学的大致流程梳理了一遍后, 竟有些激动了。因为以我的感觉, 如此教学看图作文, 在当时是没有人尝试过的。兴奋之余, 又有些忐忑, 不知这样教学是否可行, 于是赶紧把我的设想说给正好前来给予我指导的潘文彬老师听, 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赞许。这下, 我的心定了!
那天, 我执教的课题是《小虎哭了》, 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 把情节构思完整:一是以图为“起点”, 引导学生往后想, 想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以图为“中点”, 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地想, 想象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三是以图为“终点”, 引导学生往前想, 想象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样的教学,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后来, 在潘文彬老师的鼓励下, 我撰写了《例谈看图作文的构思指导》一文, 把它投寄给《小学教学参考》, 不仅得以公开发表, 还在该杂志社当年的好文评选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这下子, 我的自信倍增, 对语文教学也愈发感兴趣了, 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要知道, 在工作的前几个年头里, 领导、同事随堂听我的课, 我总是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现在看来, 还得好好地感谢这一节课, 正是因为这节课的成功, 原本准备让我改教自然的燕钜霞校长打定主意让我继续教了语文, 并有意培养我。
二
20 世纪90 年代末, 以于永正、高林生为代表的小语教改正风起云涌。学校租了一辆大巴把老师们拉到徐州去听课、学习。在徐州, 我生平第一次领略到了名师教学的风采, 对于永正老师精辟的教材解读能力、睿智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艺钦佩不已。回来后, 我开始注意增加课堂的情趣, 注意教学语言的幽默和变化, 注意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 在平静的课堂上默默锻造着。
1998 年, 经过东、西片区 (当时建邺教育分为石鼓楼和南湖两个片区) 的赛课选拔后, 我被南湖片区推荐参加全区“五四杯”赛课。此时, 正值我的婚期, 我说服家人, 毅然放弃了休假, 投入了紧张的备课状态中。解读教材、设计教法、构思教案, 几易案稿, 最终我所执教的《琥珀》一课以扎实的语言训练、严密的思维训练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赞可, 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设计如此新颖, 时间分配如此严密, 真让人感到佩服!”现在想起陈国志老师当天所说的这句话时, 心里还是感到甜丝丝的。
2000 年5 月, 我参加了“苏、锡、常、宁”四城区青年教师的会课活动。为了能够紧跟当时教改的步伐, 毫不夸张地说, 我是吃饭的时候想, 走路的时候想, 睡觉的时候也想, 一次又一次地设计教案, 一次又一次地推翻, 一次又一次地试教, 一次又一次地锤炼打磨。最有意思的是, 在上厕所的路上, 我想到了引导学生理解“不假思索”这个词语的妙招, 竟拉着同事聊个没完, 令他“不胜其烦”。在领导、同事和教研员的帮助下, 我所执教的《望月》一课, 凭着科学性、艺术性、新颖性和操作性融于一体的教法, 获得了与会的各级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今, 回想起赛课前后的那一幕幕, 还是那样清晰动人。我始终忘不了我和师傅潘文彬两人抬着电脑主机上下车、奔走在路上的情景;忘不了与常州市博爱路小学的学生见面时, 高文琴老师亲自上阵, 帮我训练学生的场面;忘不了潘文彬老师帮我打理头发、熨烫衣服, 并嘱咐我放开、松弛的一言一行;忘不了吴胜平老师那暖彻心扉、浅浅甜甜的微笑;忘不了卢濮宁局长、唐德海校长、燕钜霞校长亲临会场为我助威、替我打气的情形……
三
2001 年的一天, 杨新富校长找到我, 问我是否愿意承担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脚本撰写任务, 我欣然应允。在他的引荐下, 我有幸认识了教材编写组的各位专家。后来, 我又参加了备课手册的撰写, 以及承担了教材培训执教公开课的任务。再后来, 我调到晓庄一实小, 因为杨新富校长任教材编委的特殊身份, 学校是苏教版教材实验基地的特殊背景, 所以经常有教编组的专家陪同外省市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前来考察, 我常常受命执教观摩课。所有的这些, 都给了我莫大的锻炼机遇, 在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下和耳濡目染中, 我自然获益良多, 专业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在这一成长阶段中, 令我难以忘却的是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2002 年9 月下旬, 南京市教研室进行了一次教学选拔, 在八名教师中选出一人代表南京市参加此次会课活动。第一轮赛毕, 因为难以取舍, 在八名教师中选出四人又进行了第二轮的角逐。我准备了一节《黄河的主人》, 尝试着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执教, 可是试上并不满意。正当我辗转反侧、推敲再三仍理不清头绪的时候, 忽然想起了在教编组时耳朵里听到的高林生的一句话:有时候, 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眼前一亮, 对, 就用这最笨的办法, 抓住课文中赞美艄公的句段, 照应文章对黄河、羊皮筏子和乘客的描写, 反复比照、诵读, 一唱三叹, 让学生深深体味黄河主人的勇气和豪迈, 同时领会课文的描写手法。
这种新颖、实在的教法在当时引起了较大反响, 当然也有质疑。现在回想起来, 的确有许多地方值得好好揣摩。最终, 我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取得了参赛的资格。此时, 我的儿子刚刚降生, 我一边要忙着照顾妻子, 一边要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另一边还要进行紧张的备课、试教。所幸, 有领导、同事、朋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会课活动中, 我所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了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精当的启发、点拨,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教学取得了圆满成功。
再后来, 建邺区教育局承办了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改实验区阅读课教学大赛, 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 我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锻造。
就这样, 我从一节节课中走出来了。
接受访谈的有十一位“文化老人”,包括阿城、北岛、崔健、陈丹青、刘索拉、田壮壮等,他们分别属于小说、诗歌、音乐、美术、电影、哲学等领域。
对于他们,“80史”曾是一种焦灼状态,由来已久,十几年前或是更早一些时候,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风暴——异域文化、改革开放的双重冲击,狂飙不息,日夜吹动他们灵魂的羽毛,隐秘而又强大,让生命不得安宁。如今回过头来,这些“文化热”中的“潮人”,集体清理和反思八十年代,并试图沉淀提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作者前言)的文化精神,的确是件意义重大的事。
诚然,八十年代有着各种缺点,比如知识分子与经济性的历史进程的隔膜、学术的空疏、知识结构与文化构成的扁平化与单一化、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宏大叙事等,但正如鲁迅所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一个战士,而完美的苍蝇毕竟还是一只苍蝇。八十年代的思想者是中国二十世纪难得的一次“青春突围”,反抗、激情、启蒙、想象力、使命感等“文化关键词”都标志着八十年代的“青春逼人”。最让人缅怀的,还是那个时代青年人之间心无芥蒂的争论、辩白与对话,他们拼命地朗诵诗歌,唱摇滚,以坚定的独立姿态赢得了众多青年的喜爱。李陀在访谈中说,他与几个文友可以为了讨论文学在大街上争论到天明,而张承志为了寻找奥登的一本小说获得叙述的灵感,可以在晚上十二点后去敲李陀的家门,已经躺下休息的年轻夫妇热情开门,满书堆里帮他寻找。陈丹青与阿城,用廉价信笺进行跨国通信,交流彼此的感受;阿城有时候干脆就将小说写在练习本的破纸上,直接寄给陈丹青,就在这些文学青年的“梦呓”中产生了《棋王》、《树王》等短篇经典。激越的青春之梦,敞开的伟大心灵,旷日持久的讨论、阅读、思考、写作与对话,那一群年轻人终于站在了“太阳的痛苦的芒上”,并在历史的境况与人类心灵的互动中,到达了他们能够到达的高度与深度。
那个“前消费时代”(阿城)的总体气氛颇为浪漫并且相对简单,好在接受访谈者的态度却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相反,在平和代替了愤怒的背后,他们对于八十年代抱着难得的坦率、客观,甚至苛刻的审视态度,以各自的视角来反省当年的决绝、冲动和呐喊,站在远处重新审视自己被那个时代记录的真正意义、自我和时代的局限。所以,毋宁说这是本“心灵备忘录”,里面浸透了“追忆似水年华”般的欢愉与悲伤,不如说是在书写悲悯,在八十年代与消费性技术性很明显的当下对照中,努力探究物质主义极度上扬、人文风景开始落幕的深层原因,并为在新时代继续前行提供参照和路标。
诚然,《八十年代访谈录》的局限在于访谈者囿于文化圈和北京,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这些不足以形成书写的全面与真实。八十年代更多的图景与思考,我们只有寄希望于将来。
小时候,我成长的足迹是浅浅的,浅到我自己也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可我就是在那不易察觉的变化中,长大了。这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有的刻在了我的心上,有的却随风而逝了。当我再回望过去时,我不会因为这些浅浅的痕迹又不知来路,一个脚印和另一个脚印中间隔了许多空白,我还是能够找到来时的路,看见自己的成长。
长大后,我成长的足迹有深有浅,浅的还像小时候的成长似的,还未察觉已经成长了,深的则让我心如明镜,看见自己每一步走得勇敢、踏实,若想回去看看,一定能够大步流星走回去看看。然而,我不打算循着这些足迹回到过去。我要做的还是用成长的足迹踩出我广阔的未来,我要去看看,未来的自己有着怎样的模样。
从小到大,关于成长足迹的作文,谁都写过了不少了。以前觉得那是不重要的事情,如今却觉这件事儿是多么的重要。每一笔关于成长的记录,不也正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吗?我们到过哪里,记下来;我们走到了哪里,记下来;还有我们将要去往的地方,都记下来吧!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啊!它们会带着我们勇敢地走向未来,也会带着我们笑看我们的过去。
明月悬挂在夜空中,月光如飘飘悠悠的轻纱,罩住了大地。借着月光,一场“老鹰抓小鸡”正在进行着。我这只“老鹰”身披月光,伸出“巨爪”朝“小鸡”冲去。不料那“鸡妈妈”却是一闪,护住了“小鸡”。我见状,也只好悻悻地走开了。时不时的欢笑,打破了世界的宁静。我们蹦蹦跳跳,把天真的足迹留在了小路的月光上。
晨曦中的足迹
踏着几缕金黄的阳光,用一双一年级小学生的小短腿,迈开最大的步伐,我走入了小学的校门。或许是那种雄迈的气魄与我有些不符,额头光溜溜的校长一眼便看到了我。他的眼角勾出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笑眯眯地走来,拍了拍我的小书包,又摸了摸我的头,伸出大拇指,道:“小家伙,有气势!”我点了点头,好像在表示肯定。在晨曦下的校园,我留下了一串有趣的足迹。
充满活力的脚印
“咚,咚,咚。”篮球一次次撞击着绿色的地面。这是下午的最后一场比赛--总决赛。我在场上飞奔,因为比赛只剩十秒了,而我们却仍落后两分。一个人挡走了我面前,我的手把球后背后轻轻一拨,过了一个人。我向前一冲,又是一停,把球投了进去。“三、二、一……”“唰!”三分,绝杀!我们赢了!夕阳西下,余晖落在我的脸庞上,映红了脸,也映红了背后的活力的确足迹。
先是第一张:我满月的时候,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眯着眼睛躺在床上,小手还攥着,照片旁边妈妈写了一段话,由于时间久了,字也看不太清楚了,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这几句:孩子刚出生时,我就数了她的小手和小脚丫,发现她一切正常,我便放下心来,她哇哇地啼哭着,使我第一次体验到当妈妈的乐趣,与新生儿诞生的欢乐,宝宝,谢谢你!看了这些话,我感到十分欣慰。
然后翻了几页,又看到了我快1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穿了一件红色的小肚兜,坐在床上,右手拿着玩具电话,左手拿着一把玩具枪,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经常喜欢听响声,经常拿一手拿一个玩具来两只手用玩具“砰砰”地敲,一边敲,一边自己“嘎嘎”地乐,露出刚长出的了、乳牙,十分可爱。
翻到了三岁时的照片,那是在人民公园,我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拽着一个柳树支,妈妈告诉我,那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到了中午,要回家了,可我死活不愿回去,就死死地拽住柳树支,露出了不满意的表情,妈妈见我的表情十分可爱,便拍了下来。
六七岁时的照片,已经离我比较近了,因为以后我再长大,所以就不太愿意照相了,六七岁的时候妈妈总是带我出去玩,照片有好多:在海边游泳的照片、在小区的健身器上锻炼的照片、在爬山虎旁照的照片……应有尽有。
“1+1”并不等于2
枣阳三中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语文备课组实施了“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导学题纲的制定包括:备课组长分配任务;各位老师接受任务后自行准备导学题纲草稿;集体备课时说课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全组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补充;说课老师修改印发导学题纲;说课教师试讲教研课;评课后其他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补充完善并推广使用导学题纲。导学题纲将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或习题为线索, 以探究为基础, 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以“导学题纲”为依托,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目标。采用导学题纲教学模式, 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 更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单纯的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却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制约逐渐掉队, 成为学困生。如何利用导学题纲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 语文组大胆探索, 尝试成立学习小组, 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 学生课堂学习热情逐渐高涨, 效率明显提高。于是各班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 注重小组长的选拔, 发挥组长在预习、展示、检测中的带头督促作用。先对组长进行培训, 让他们能尽快将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走上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又选出了一个副组长和四个学科小组长, 这样就让组内的同学几乎都有了相应的责任, 优差搭配, 交错编排, 性格不同的学生互补, 善于表达的担任展示员, 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组评价员, 记录学习的重要内容, 并进行归纳, 这可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都不偷懒, 并能在一定激励下竭尽全力, 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的进行。同时由组长牵头,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小组合作纪律, 并确立小组和个人合作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都知道该如何去做, 让小组成员朝着预期的合作目标努力。同时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采取1+1的评价方式, 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学习困难的, 两个人相互交流、捆绑评价、互相制约, 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导学题纲”与“小组合作”巧妙结合后, 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组内同学学习思考, 学习回答, 学习习惯, 学习管理, 学习守纪, 学习互助……同伴教育使课堂呈现出专注的听讲, 紧张的思考, 热烈的讨论, 激烈的辩论, 有序的回答和质疑, 45分钟时间, 学生觉得过得太快了, 老师也觉得意犹未尽。一些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感叹说:“在这样的环境里, 想不学习都难。”
导学题纲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 教师是“配角”;小组合作的座位模式, 打破了传统座位的不科学性;在展示环节中, 交流预习成果, 迁移运用知识, 提炼升华感悟;小组合作模式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期中考试结果显示:各班语文平均分99.69, 及格率98.98, 优生率76%, 学生间分差缩小了, 综合指数上升了, 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如今学习小组的管理也由学习方面逐步渗透到了思想品德、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 形成了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空前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凝聚力更强。教改实践再次让我们明白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
当20双手握成一个拳头之后
枣阳三中语文组共有20名教师, 这虽不是一个庞大的集体, 但是老师们有执着的追求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 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刻苦钻研教材的能力, 更有管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平。
学校常规教学每周都专门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课时间, 老师们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 轮流说课, 轮流讲课, 集体评课。讲课教师精心准备导学题纲,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每一个问题, 甚至导入语和过渡语都千锤百炼, 力求完美;听课教师专心致志, 做好详细记录, 跟学生一起为老师的精彩提问喝彩, 为学生巧妙和有创造性的回答鼓掌, 为重难点的落实而暗暗叫好, 也为教学过程的小小不足而遗憾;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 既高度评价课堂教学亮点, 发扬光大教学优点, 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 交流改进意见和自己的教学设想。集体备课促进了语文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梅燕老师连续两年中考获语文单科最高分, 荣获光武教育奖学金。黄莉莉老师从教十余载, 她曾先后被评为“襄樊市优秀教师”、“枣阳市名师”、“枣阳市语文金牌教师”、“枣阳市讲师团成员”、“襄樊市学科带头人”、“襄樊市教学能手”及“湖北省教学能手”。
2010年10月, 黄莉莉代表枣阳市参加襄樊市优质课选拔赛, 上课前三分钟她走进教室, 不慎扭伤了左脚倒在地上, 当她艰难的站起来时, 上课钟响了, 她忍着剧痛开始了充满激情的授课, 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课堂教学结束后, 她又马上开始了两个小时的教学反思的书写, 当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后, 黄老师再也站不起来了, 左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了, 医院诊断为骨折, 医生责怪她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 骨折三个小时后才来医治, 黄老师噙着眼泪说:“我得对学生负责任啊。”就是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 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 黄莉莉获得了襄樊市语文优质课第一名, 并将代表襄樊市初中语文参加全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为了让黄老师稳定发挥水平, 展现教学风采, 枣阳三中专门成立了黄莉莉省城比赛攻关小组, 一面分解各年级备课任务, 将重点篇目的教学设计和课件都一一进行集体研究, 确定最佳方案;一面安排黄老师针对文言文、散文、和说明文教学进行试讲、评议, 确立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案。充分准备之后, 黄老师带着三中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和希望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不同于优质课大赛, 它要求选手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全面。比赛分三个环节:教学设计 (包括课件设计和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左脚裹着石膏的黄莉莉, 不辱使命, 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初中语文教学第一名, 捧回了五一劳动奖章。
黄莉莉的成长折射了三中语文教师敬业爱岗奉献精神, 展示了三中语文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更检验了三中语文备课组通力合作集体备课的成绩。
在那遥远的太空中,有一个我爱的星系,叫做“太阳系”;在那星系中,有一颗我爱的星球,叫做“地球”,在那地球上,一个我爱的国家,叫做“中国”,在这中国里,有一个我爱的家,叫做“校讯通”。
转眼间,四年了,自从xx年我在校讯通安家后,校讯通,就已经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而我,也彻彻底底的融入到了校讯通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被小心的保留着,我的每一丝珍贵的回忆都可以在这里被发现,每一点快乐与成功都被记录在这里。
从最开始的童话故事与小白诗,到后来了写景叙事和散文,校讯通,见证了我的努力,从推荐的第一篇博文到成为校讯通第133期的博腕,校讯通,见证了我的成长,校讯通,见证了这四年来,我所有的一切,见证了,这四年里,我所有珍贵的记忆……
――第一次参加书香班级
第一次加书香班级时,是第六届,历时三个月的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还荣获了“阅读天使”的称号,也就是这届书香班级,激励了我继续参加比赛的信心,自此,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也都参加并相继获得“阅读天使”和“金牌阅读天使”等称号。
――博腕的喜悦
说到博腕,给我的喜悦无疑是最大的,给我的激励也是最大的,每次打开博客,看到那一顶小小的皇冠,一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也使我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努力付出,因为,我明白了,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有回报!
――第一次上《家长会》封面人物
至今,还记得那是在20xx年夏天,一位昵称叫做“寒江丽雪”的老师通知我说,决定让我做校讯通20xx年第xx期的封面人物,晴天霹雳也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一声惊雷炸响在我的耳边,其实,一直到现在,我还在回味着当时的那种感觉。如果说,获的博腕是给我继续写作的动力,那么,当上《家长会》图书的封面人物,就是已经领我和校讯通彻彻底底的.融为一体了,达到了真正的不离不弃。看着封面上自己洋溢着笑容的脸,总是不自觉地笑出来,从那时起,我写博文就开始更加的精益求精,要求自己做的更好。
――第一次获得“希望杯”优秀奖
在20xx年的时候,由于参加了校讯通,在班级中的写作也是小有名气,于是,学校组织我和其他几名同学参加“希望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我想,全国性的比赛,肯定是高手如云,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一篇文章《书》,其实,自己并没有抱有什么希望,觉得肯定没戏。突然,有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获奖证书,并告诉我,我的文章获了奖,这令我欣喜若狂,也同时鼓励着我继续在写作的路上前进。
――第一次在书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那是20xx年暑假,没事可做,打开校讯通,发现博客小管家给我发来小纸条,告诉我了一个消息,校讯通要出书了,书的名字叫做《阅读的力量》,希望我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回复小管家之后,就开始筹备,写文章的素材,环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灵感,要有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终于选中了一个“黄道吉日”来写出了一篇自己认为很完美的文章《弟都是天使》,过了几天,校讯通给我邮来了书,上下册的《阅读的力量》,打开书,找到自己的文章,细细的品读,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
记得那一次,我刚从乡下回到家,发现花园里多了一盆花,我有点儿害怕,我自言自语的说:“难道是有小偷来过吗?”我苦思了一会,,心想:不对劲啊!哪有小偷来不偷东西反而送东西?我心里打了许多个问号。于是,我立刻跑过去问外婆,外婆捧腹大笑说:“你这孩子,哪有小偷会送东西呢!那是隔壁家林阿姨送给我的。”外婆的几句话便解勒沃心中的疑惑。那时的我是多么幼稚啊!
每天早上,我总是见到外婆给那花朵浇水,照料的十分好。有一次,我走了过去,闻到一阵芬香,我便好奇的问外婆:“外婆,这是什么花呀!怎么这么香啊?”外婆和蔼可亲地说:“这是鸡蛋花。”“噢,鸡蛋花会生鸡蛋?”我奇怪的问。外婆用手摸了摸我的小脑瓜子,笑着说:“你呀,真是傻的可爱啊!那乡村里的人叫阿牛,难道怕他真是一头牛呀!”我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说:“原来名字只是虚有的。”过了一个月,我放学回家,见到鸡蛋花凋谢了,心里仿佛预示着将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叮叮叮”电话铃响了。妈妈说:“你快到医院看看外婆呀! 她……”我心里着急得像锅上的蚂蚁,便马上向医院奔过去,可我最后还是晚了一步,外婆已经走向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成长,让我第一次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还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我的成长十分幸福。那是一节体育课,在跑步的途中,我不慎被树枝刮破了我的衣服,晚上回到家,由于实在太困了,趴在床上就睡着了,明天早上我奇怪的发现了衣服上的口补好了。我心想:妈妈,一定是你,熬夜帮我补衣服,我偷偷地向房间走去,发现妈妈的手指上被针扎了一个伤口,我马上跑回了我的房间,顿时,两行热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
掉牙记 早晨起来,我就向卫生间飞奔而去,张开嘴着镜子看,什么,还没掉.我叹了一口气,“真是烦死人!'说完后,我又回床睡觉去了.
我有一颗牙,前天就松了,可到现在还没掉,我用枕头悟着头,想;”真是的,怎么还不掉哇!'我在幼儿园时,总是受别人的欺负,因为那时个子小,年龄也小,可是,只要我掉了牙,老师就说我长大了.“我的牙只剩这么一点儿了,害的我连饭都吃不好,我得想一个办法把它给弄下来.'我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说着,就坐了起来,双腿盘着坐在床上,闭着眼睛,双手指着头画了几圈,”有了!'我跑到卫生间,拿起牙刷,使劲刷牙,可牙像不倒翁一样,刷了半天还是没掉下来,一碰到是痛得要命.我皱了皱眉头,只好用手去拔牙,这次更痛了,口腔里酸酸的,咸咸的,吐出来一看,啊!是一口血,再用舌头一舔,牙齿还在.我只好打消拔牙的念头.
吃早饭的时候,我怕迟到,正匆匆忙忙的吃一个大鸡蛋,忽然一股怪味道的液体往上一涌,我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我感到一阵痛,正要大叫时,突然发现吐出来的鸡蛋中有一颗牙齿,“呀!我的牙齿掉了!' 啊!我终于掉牙了,我又长大了!
看!照片上那个小女孩自信满满地站在主持台上,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时,我就想起了那件事情:主持演讲比赛。那是两年前的一天中午,大队部的诸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当演讲比赛的主持人。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如果说错了,不仅老师会骂我,还会给班级扣分;但这又是一次让我锻炼的机会。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全力以赴,干好这次主持工作。我每节下课以及吃中饭的时候,都把主持稿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读、背,直到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为止。每背完一段话,都要问一个同学我背得好不好,如果不好的话,又要反反复复地读、背,直到每个同学都说好为止。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我都会对着镜子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我还让妈妈指导我动作、语气、语调,让她帮我指出我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改进的。(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哦)!
终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来到了!我看见教室里坐满了老师和同学,有的还是我认识的呢!一下子,本来满脑子的词儿,现在也全忘得一干二净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到底怎么办呢?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我反复告诉自己要冷静。终于,这些词儿又回到了脑中,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流利地把开场白给说了出来,顿时,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负众望啊!接着,我更加自信了,和另一位主持配合地更加默契了。我们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我终于体验到了这样成功的喜悦,这也让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成功并非可望不可即,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它将成为你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当我一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说话,一开始我来回叫“哦哦哦,”我叫了一会儿,突然奇迹发生了,我会叫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开心极了。
当我2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走路,我一开始走一步摔一步。但是妈妈很有耐心的教导扶着我,我迈着小碎步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走,我终于学会走路了。
当我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穿衣服,我穿上裤子的时候学着妈妈穿,可是我怎么走也走不动。妈妈告诉我还有一个裤腿,我拿起那一个裤腿,哦,原来有两个裤腿。接着开始穿衣服,一开始我不知道头往哪伸,我把头往袖子里伸,可怎么也伸不进去,我终于穿好了。
当我4岁的时候,我开始学吃饭,我一开始不知道往哪儿吃。妈妈先喂我吃一口,我又自己吃一口,慢慢的我就会了。
等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很多知识都要学,过了几段时间,我就当了小组长。
在我开始上学时,爸妈就天天送我接我,直到我七岁时,终于终于可以自己一人上学了,我心里很高兴,这样既可以爸妈不用花时间去送我上学,他们还能早上多睡会觉。
小时候,每当我看见妈妈的手时,我脑中就浮现了妈妈为我洗衣服的画面,她那洁白而又光滑的双手随画面慢慢消失了,我曾尝试过搓衣服,可搓一会手就红了,妈妈的手肯定更红。
我渐渐长大了,也会帮爸妈做家务,洗衣服也慢慢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在其中我也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
晚上,我正有滋有味的看电视,但爸妈却一直往肩上捶捶,往腿上揉揉,我看了,心里好难受,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也不用拼命的挣钱了。我扔下诱人的电视剧,跑到爸妈面前给他们捶背、揉腿,我一边捶着一边还偷偷留下自责的眼泪。
小时候的我一点都不懂父母的心,现在会想起从前的我,不由得对以前的我特别失望。从前,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拉着爸妈去买,他们不给我买的话,我就对他们撒娇,可我并没有意识到爸妈挣钱不容易,而我还要让爸妈花钱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记得在八岁时的一天,我从卫生间里端出了两盆水,慢慢的端到爸妈面前,打算为他们洗一次脚。从我记事开始,都是他们给我洗脚,现在我长大了,完全可以给忙碌一天的爸妈洗脚了,可爸妈偏不让我给他们洗,但我却坚持我的观念,他们到最后还是答应了,爸妈还高兴的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了!”
【回望成长的足迹作文】推荐阅读:
回望的初三作文500字06-02
回望作文250字12-14
回望从前作文750字05-26
回望童年优秀作文09-24
初一作文:成长的足迹作文06-07
成长的足迹600字作文05-31
以成长的足迹为话题的作文11-01
小六语文综合实践成长足迹课教学设计11-29
成长真好_成长的作文800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