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通用8篇)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1

内容提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实施,将给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

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国家行业政策影响较大。立足我国能源需求分布及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适应并促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建设包含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符合国际电网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用电服务环节的技术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0 年规划总报告》,为了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实现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应用,我国将全面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步伐。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产品作为主要的电力需求侧设备,可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能消耗,一直以来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编制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统一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和《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等,这些文件都体现了对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大力支持。

2008 年12 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营销计量[2008]78 号)进一步明确建设规划,提出确保5 年,力争4 年,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达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2009 年5 月国网公司提出了至2020 年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

所在行业还受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的支持,行业政策环境良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业的整体发展依然会以

国家对电力行业投资的稳步持续增长为特征,行业将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

(2)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将促进行业的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 年期间,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而电力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电秩序,2010 年11月,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提出了相关管理措施和激励措施。只有对电力能源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指出:电网企业应加强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为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因此,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3)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投资带来巨大的市场

2009 年5 月国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就用电环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了具体的三个建设阶段:2010 年前为规划试点阶段,要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15%;2011-2015 年为全面建设阶段,要求完成电力用户的“全采集、全覆盖”;2016-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根据国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在2010 年达到15%的覆盖率基础上,总结试点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建设。2011 年底达到35%覆盖率,2012 年底达到65%,2013 年底达到90%,2014年底达到100%的覆盖率;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对直供直管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能源发展格局的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国际电力行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1-5]。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实现电网运行和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以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满足电力应用的各种需求,提高电力传输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6-9]。为实现市场响应迅速、计量公正准确、数据采集及时、收费方式多样、服务便捷高效,构建智能电网与电力用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满足电力企业各层面、各专业对用电信息的迫切需求,中国开始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案,全力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本文将介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应用现状,重点研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总结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 分析系统应用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成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其应用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电能质量数据统计、线损统计分析,及时采集、掌握用户用电信息,发现用电异常情况,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监测和控制,为实现阶梯电价、智能费控等营销业务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组成,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主站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应用服务器、前置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工作站、全球定位系统( GPS) 时钟、防火墙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组成,主要完成业务应用、数据采集、控制执行、前置通信调度、 数据库管理等功能。通信信道用于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的远程数据通信,包括光纤专网、230 MHz无线专网、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码分多址( GPRS /CDMA) 无线公网等。采集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终端及计量设备,负责收集和提供整个系统的原始用电信息,包括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以及智能电能表等。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

2. 1国外应用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高效管理,为满足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善供电服务质量,提高电网运营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开始新的研究和探索[10-11]。

2006年,欧盟理事会发表了名为《可持续的、竞争的、安全的欧洲能源策略》的能源绿皮书[12],将智能电网作为欧盟未来建设电网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智能用电服务的建设目标,通过电能表自动管理系统,实现当地的用电需求调整和负荷控制。欧盟要求所有成员国到2020年将实现80% 的智能电能表普及率,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明确表示计划按欧盟时间表推进这项工作,并在2023年底基本完成全部智能电能表的部署工作。

意大利电力公司在2001年改造并安装了3 180万只智能电能表,建立了智能化计量网络[13], 但该智能网络只是以能够实现峰谷平电量计量功能的电子表计为核心技术的计量网络。目前,意大利几乎所有家庭都安装了智能电能表。

法国电力公司从2008年开始将2 700万只普通电能表更换为智能电能表,使用户能自动跟踪自身用电情况,实现远程控制,并有超过1 000万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站、邮件、电话和专门的电子接收装置获得峰荷电价信息,实时调整用电方式。预计到2020年,法国智能电能表安装数量将达3 500万只, 家庭智能电能表普及率达到80% 。

为满足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西班牙电力公司( ENDESA) 积极开展智能城市和自动抄表工作,计划到2014年,所有的配电网运营商都必须有自动抄表管理系统运行,2018年前,所有的机电式电能表都要更换为智能电能表。ENDESA公司总计有1 550万只电能表,目前换表计划已经启动且已完成更换智能电能表1万余只。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 Boulder) 于2008年建成美国第1个智能电网城,为全部家庭安装智能电能表,使用户可以获得电价信息,从而自动调整用电时间,并优先使用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变电站则可采集每户的用电信息,且在发生故障时重新调整供电方式。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复苏计划尺度报告》,计划为居民家庭安装4 000万只智能电能表,实现远程管理及抄表功能。2010年安装智能电能表数量已经超过1 500万只,2013年计划安装5 200万只,使美国全国电能表的1 /3替换为智能电能表,2015年智能电能表普及率将达到50% 。目前,在全美范围内,智能电能表的普及水平仅为23% 。

日本在2010年6月修改了能源基本计划,推出的方针是“继续充分考虑投资效果,从2020年开始尽快让所有提出申请的用户安装智能电能表”。目前尚处于电力公司推进智能电能表安装的实验阶段,开发测试以及安装智能电能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远程抄表、远程开关等工作的效率。安装智能电能表最多的是日本关西电力公司,2011年11月底已完成安装61万户,并公布称2010年底就已经开始以9万户家庭为对象,用2 ~ 3年的时间进行实验。根据日本新版能源基本计划,在2020年后将对所有申请用户安装智能电能表。

2009年,地中海岛国马耳他计划将2万只普通电能表更换为互动式智能电能表,实现电厂实时监控,并制定不同的电价奖励节电用户。

2. 2国内应用现状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工抄表收费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解决中低压用户的抄表收费问题开始提到日程,远方集中抄表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4-17]。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电力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关口电能量采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客户电能量采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但这些系统由网省、地市公司自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只能实现对部分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和初级功能应用,营销人员无法及时、准确、 全面地掌握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不能满足营销业务应用的需要。

为适应电力市场化运作和营销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全面建设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升企业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变长期以来不能及时准确掌控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局面,满足电力企业各层面、各专业对用电信息的迫切需求。 2008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项目研究工作,在公司系统范围内, 统一了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规范,对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外形结构、功能配置、可靠性要求、通信协议、信息交换安全认证、验收检验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形成了智能电能表的12项技术标准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24项技术标准,为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系统性的基础技术文件,为智能电网工作的稳步推进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以“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为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推动智能电能表应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截至2013年10月底,已累计安装应用智能电能表1. 73亿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1. 73亿户。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27个省公司的采集系统主站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行, 采集数据在抄表收费、营业稽查、线损分析、业扩报装、故障抢修、有序用电、互动服务、电力交易、配电网运行与电能质量监测等多项业务中得到应用。中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线损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制定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关键技术

3. 1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目前,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技术主要有电力线载波通信、微功率无线通信、无线公网通信、无线专网230 MHz通信和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施工方便,无需重新布线,但其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稳定性较差; 微功率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小,传输距离受障碍物影响大,现场同频干扰现象严重; 无线公网通信费用较高,运行维护及时性有待加强,局部地区信号弱、数据采集困难,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容易造成信道拥堵; 无线专网230 MHz通信的接入容量有限,基站覆盖范围仅在30 km左右,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受高层建筑物阻挡; 光纤通信一次性投资大,成本较高,布线困难,工程量大。以上这些都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 2主站应用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部署模式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集中式部署模式投资成本较低、 运行维护统一,但故障影响范围涉及面较广,用户数量应低于500万户,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对系统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分布式部署模式对企业内部信息网的可靠性要求较低,网络资源负担小,但投资成本较高,对用户数量在500万户以上或地域面积过大的公司可采用省市两级部署的应用模式。在应用层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要满足电费结算和电量分析、线损统计分析和异常处理、电能计量装置监测、防窃电分析及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需求[1]。

3. 3智能费控技术

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建设目标,客户用电管理模式采用智能费控技术,用户需要先交费后用电。采集系统会连续采集用户的用电情况,计算剩余电费并显示给用户,在剩余电费不多时提示用户缴费,并在剩余电费为零时执行跳闸操作。智能费控技术由主站、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能表多个环节协调执行,实现方式有主站费控技术、采集终端费控技术和智能电能表费控技术3种,其适用范围和工作要求如表1所示。智能费控技术对通信的响应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目前本地通信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载波通信工作的实时性、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实现智能费控提供技术支撑。

3. 4用电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量巨大、覆盖面广,面临的安全隐患较多,需要针对采集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实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系统主站要部署高速密码机,用于主站侧数据的加解密,主要实现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密钥更新、关键数据的加解密、消息认证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 ) 计算和数据校验等功能。 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和智能电能表中安装安全加密模块,用于采集设备与主站、智能电能表之间进行的身份识别、安全认证、关键信息和敏感信息安全传输,实现设备内部数据的加解密,完成应用层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和可靠性保护。密码机和安全加密模块均采用硬件加密,密码机和采集终端的安全模块集成有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智能电能表的安全模块应至少集成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另外,安全接入平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了采集终端在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实时监控、安全接入、数据安全传输与交换、主动防御预警等重要功能。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趋势

4. 1通信网接入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实时、可靠的通信技术作为支撑,接入网通信技术系统接口丰富,组网灵活,支持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的一体化接入,可以为用电信息采集、负荷监测和控制提高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因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通信网络架构进行分析,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技术体系,研究适用于智能电网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通信网接入技术。

4. 2信息共享与融合技术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处于规模化建设阶段,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集成化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既有营销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模式创新,利用数据采集手段和结果,针对系统的异构性和信息共享实际需求,构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应用互操作的难题,为营销系统业务应用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用电信息服务。

4. 3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涉及全国27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经营范围内用户数量超过3亿户, 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了全业务数据模型,以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功能的高级应用。由于用户数量多,采集数据量大,需要深入研究多线程处理、并行数据处理、批量数据处理、集群、负载均衡、分区存储、容灾备份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和多任务的并发处理,提高主站运行的可靠性。

4. 4移动作业技术

传统的计量作业需要先打印工作单,再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现场工作完成后,将手工抄录的客户数据录入至服务器,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较低。 电力营销移动作业支持系统是基于移动作业平台的电力移动营销类业务应用,可针对计量现场作业任务,完成现场抄核收、用电检查、业务办理、计量作业、移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应用、移动知识库、教育培训等功能,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计量现场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5基于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

围绕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总体目标,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系统架构,提出基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方案,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的融合,可以节省很多通信线路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网络的综合运营效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 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4. 6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借助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成的光纤信道和小区内电力线载波信道,采集和分析用电信息、电能质量等数据,监控与管理家庭用电设备,基于网络化、人机交互和业务融合原则,提供实时用电信息( 停电信息、缴费信息) 、告警信息、电价政策,提供历史用电记录、数据统计图形,指导用户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另外,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可提供友好、可视的用电交互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信息。

5结语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3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电力能源是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电力能源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我国也在不断地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必须要可以准确地、真实地采集与电力能源使用相关的信息,这也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升我国电力能源应用效率的必然要求。所以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及系统架构分析

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分析 对于我国电力产业而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产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必须要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表现最明显就在于线损管理方面。对于电力产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配电线路关口位置输出电力能源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还需要对专用用户和共用线路电力能源应用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这些内容都需要依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持,这样才能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线路损耗的实际情况。以往电力行业中,需要派遣专业的人员深入到现场进行读数抄表,不仅工作效率较差,而且出错率很高。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提升抄读电表的工作效率,还能避免人为造成的失误,能够满足客户对于用电信息的实际需求,提升电力行业对于用电信息的管理力度。电力公司对于各个区域的实际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提升电力能源的应用效率,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得到众多人员的青睐,这一系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得到了有利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1]。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元素众多,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控制中心;第二部分为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第三部分就是信息数据通讯网络。控制中心能够对采集的用电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使得用电信息实现共享性。采集终端不仅能够对采集的用电信息进行传输,还能进行在线备份,对于提升用电信息的安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控制中心与采集终端存在着多种通讯方式,能够对用电信息进行统一化的处理,更深层次地挖掘用电信息具有的价值。对于通信网络而言,主要就是应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手段,将所采集的用电信息传送到系统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够对采集终端下达相应的命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通讯成本也在不断地降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是多元化呈现的,不仅能够进行抄表读数,还能对电力能源的应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并且发布相应的告警通知等。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究

2.1 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会推动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断进步,在日后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作为基础,通讯网络的组成更加具备灵活性,而且不仅仅能够支撑文字信息数据的传输,还可以支撑图像、声音、影像等众多数据的传输,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讯网络更加具备安全性、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研究力度,对于现阶段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框架进行深入分析,创造出适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络接入技术,为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2 信息共享融合技术 现阶段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处于模块建设化阶段,与电力产业的其他业务还在不断地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成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采集的用电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力产业原有的电力营销系统为重要基础,对采集用电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进行转变,使得采集用电信息的共享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系统具有的异构性进行深入分析,保障采集用电信息共享性满足电力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得不同系统间信息数据都能进行良好传输,找寻合理、科学的融合技术方案,打破以往采集用电信息共享存在的众多限制,更深层次地挖掘采集用电信息具有的价值。

2.3 移动作业技术 对于以往传统的电力能源计量工作模式进行调查发现,首先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作单进行编制,然后再将工作单打印出来分发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深入到操作现场,进行抄表读数之后,将人工抄录的众多信息数据输入到营销系统中去,不仅工作效率很差,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人工的失误对采集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不良影响。移动作业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移动类营销业务,可以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电力能源的应用量进行真实的记录,加强对输电线路的检查。同时还能使得数据库进行移动,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2.4 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 以加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为目标,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以及建设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全面的系统框架。研究以我国电信网络、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能够将多种信息采集进行良好的融合,进一步缩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通讯成本的投入,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更加具备经济性。提升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让系统运行更加可靠、稳定,使得我国电力产业能够呈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3]。

3 结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我国电力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相关人员需要对现阶段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框架进行深入分析,找寻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加强研究力度,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能够不断地前进,促进电力产业发展,助力我国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金永胜,刘新晔.试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77-79.

[2]董凤娟.试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4(36):15-17.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4

关键词: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

在当代的电力系统中,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被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抄表的高效性与准确性等优点被众多电力企业所青睐,顺势得到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还给电力营销管理提供了新途径。随着新型系统的普及,传统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也暴露其缺陷与漏洞,深化改革是当前电力企业首要面临的问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连接电力企业与用户的一条纽带,对于提高电力企业智能化营销与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用电信息采集数据系统的应用发展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nergydataacquiresystem)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电表,实现了电力用户采集用电信息的采集、监控与处理的现代自动化系统。它是国家电网公司营销业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电力营销业务可以通过WebWervice或中间库等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与用电控制与管理,其自身也可以独立工作运行,完成采集点设置、电费管理、异常用电管理、、远程抄表以及电能损耗分析等多种功能。近年来,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的优异表现,在电力企业中抄表、核算、收费等营销方面的优化与改革,已经将传统的电力营销理念彻底改变,在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切实保障了用电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标准一体化。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机构

2.1主站层

主站层,顾名思义,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整个的数据管理中心,其作用是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收集、传播、处理、应用、转发等多种功能。同时还肩负着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正常使用。业务应用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前置采集功能这三大部分构成了主站层。其中,业务应用功能包括了实现系统中各类基础任务,数据库功能则指针对系统内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存储、与转发。前置采集功能主要负责的是对于采集终端间的数据采集、通信指令的传达。

2.2数据采集层

各类电能信息的采集终端即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的是其数据采集、管理、传输与执行,并对主站层下发的控制命令进行转发。另外、不同的应用场所有着不同的采集终端,例如:低压集中抄表采集终端、专用变压器采集终端、共用变压器采集终端、厂站采集终端等几大类。由多种信息通道负责数据采集层与主站层之间的运输,较为普遍的有GPRS/CDMA无限公用网络、光纤专网、230MHz等。

2.3采集点监控设备层

电能信息的具体采集源与监控对象组成了采集点监控设备层,其包含了无功保护装置、智能电表、动作保护器、配电开关以及其他现场智能设备等。采用了集成化电子电路设备的采集点监控设备,且具有优秀的远程通信功能,与互联网联网针对电能进行采集、计量与控制。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3.1业务描述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应用,电能表的安装量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继续使用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不仅会使得抄表质量变差、效率低下,还有可能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结算造成较大的影响或损失。而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不仅实现了自动化与远程化抄表,在有效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抄表的时间,准确程度极强。

3.2具体业务流程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远程抄表是其重要的营销业务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采集终端、智能电表、网络信道与主站作为技术支持,切实有效的实现了远程抄表的应用。有主站层工作人员规划抄表的任务与规章制度,根据实际的线路、集中器与分局的布局情况进行远程抄表任务的制定。此外,采集终端的上报数据有主战通过CPRS/CDMA接口进行实时接收,并将接收数据中的用电量、电流的强度与具体的用户户号在数据库进行储存。最后,电能表接收采集终端根据采集数据的要求发出的抄表指令进行抄表。如图1所示。

4.在异常用电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的窃电偷电问题,一直是电力企业在用电管理上一个感到头疼的严重问题,但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可以针对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进行检测,例如:电量突变、电量照正常标准严重不足或用电量长期为零等。借此切实有效地控制偷电窃电行为的发生。在实际具体的应用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可以针对异常用户进行供电终止,还可以准切定位出异常用电的地点,从而为我们后续的人工调查、及时制止以及及时预防给予了有效的证据,切实有效地提升了电网的防偷电窃电的能力,及其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益水平。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电力营销智能化的重要支持部分,在未来必定有着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优秀的发展前景,对于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此外,远程抄表技术对于偷电窃电、节约用电的管理与电能损耗等一系列电力营销的展开也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5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1.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FKC-301)的订货,能够校验集中器、专变终端、用电管理终端和三相电能表。

本技术规范未提及的技术条件需符合《Q/GDW 373-2009》至《Q/GDW 380.6-2009》和《DL/T698-2010》相关规程和标准规定。

2.引用标准

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7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Q/GDW 37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Q/GDW 37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Q/GDW 377-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GDW 378-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

Q/GDW 379-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DL/T698-2010.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 DL/T698-2010.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 JJG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 JJG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 JJG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注:上述几个标准中的所有引用标准中的所有条款均作为本技术条件的引用,不再逐一列出。           

3.技术条件

采集终端检验装置的生产完全符合上面引用文献中的各项国家标准和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装置的表位数为:16表位(8个专变III型,8个集中器)3.1性能要求

3.1.1、装置精度

装置精度:0.1级。

标准表精度:0.05级。3.1.2、电压、电流档位

电压档位:57.7V、100V、220V、380V。

电流档位:0.001A、0.005A、0.01A、0.05A、0.1A、0.5A、1A、2.5A、5A、10A和25A。

第 1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1.3、电压电流调节: 电压调节范围:0%~120% 调节细度:10%、1%、0.1%、0.01%、0.001%。3.1.4、相位调节

调节范围:0~359.99°;

调节细度:10°、1°、0.1°、0.01°。3.1.5、频率调节

调节范围:45Hz~65Hz;

调节细度:1Hz、0.1Hz、0.01Hz 3.1.6、负载变化率: 电压输出:≤±0.3% 满度值 电流输出:≤±0.3% 满度值 相位输出:<±0.3° 频率输出:<±0.5% 3.1.7、稳定度和失真度

功率稳定度:≤0.05%/120秒 波形失真度:≤0.8% 3.1.8、输出功率

电流>1000AV/相.电压>500VA/相。3.1.9、三相对称度: 任一线电压和相电压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5%; 各相电流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

每个相电流与对应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之差不应大于2°。3.1.10、监视仪表准确度等级及分辨率: 电流、电压:±0.2%。相位:±0.5° 频率:±0.2% 3.1.11、谐波输出

谐波次数:2~21次;

谐波幅度:相对基波0~40%;

谐波相位:相对基波0~359.9度; 叠加个数:1~10。3.1.12、工作环境

工作电源:3×220/380V±15%,50Hz; 工作环境:0℃~30℃;

3.2功能要求

3.2.1、电能脉冲

1,检测路数:2路(有功、无功)。

2,脉冲宽度:60~80ms。

3,输入方式:有源、无源脉冲。3.2.2、脉冲输出

第 2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输出路数:8路。

2,脉冲宽度:1~1000ms可调

3、输出电平:无源、+5V、+12V。

4,输出方式:有源脉冲或无源脉冲。3.2.3、控制检测

1,输入路数:4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

3,检测方式:脉冲检测,电平检测。3.2.4、遥信检测

1,输入路数:8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

3,检测方式:通、断次数不少于105 次。3.2.5、直流电压输出

1,输出回路:1路。

2,输出容量:0~12V直流电压。

3,调节细度:约0.01V。3.2.6、直流电压测量

1,测量回路:1路。

2,输出容量:0~25V直流电压。

3,测量精度:<1%。3.2.7、直流电流输出

1,输出回路:1路。

2,输出容量:1~30mA直流电流(负载100Ω)

3,调节细度:约0.1mA。3.2.8、门信号

1,输出回路:1路。

2,触点寿命:通、断不少于105 次。3.2.9、报警信号

1,输入回路:1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3.2.10、秒脉冲检测

1,检测回路:1路。

2,日误差准确度:<0.01秒;

3、晶振稳定度:±1×10-9

4、频率测量准确度:±2×10-6

3.2.11、通信模式

1、本地通信维护接口:RS232和RS485。

2、每表位共计3路RS485接口1路RS232接口。

3、装置支持GPRS/CDMA、RS232、小无线等通信方式。

4、每表位支持以太网和RS232与终端通信。

3.3功能特点

 支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采集终端功能测试软件SGC_GJ_02》. 能够检测支持交流采样具有计量功能的采集终端。

第 3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可以检测用电管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和电能表。 终端III型、集中器支持一体式接线表座,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端子的一次性接线。

 专变终端I型、专变终端II型支持手动接线。

 支持秒脉冲检测、日计时误差、0~30mA直流电流输出。

 选配载波通信模块, 支持青岛东软、北京晓程、深圳瑞斯康。 选配功耗测试单元可以测试每表位终端的功耗. 模拟电能表支持DL/T645-1997和DL/T645-2007规约。

 支持电压接地故障抑制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谐波影响量。 具有高稳精密时钟源,准确测量日计时误差。

 计算机通过网线与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的100M高速通信。

 电流自动短接功能。不挂表的表位实现电流自动短接,省去短接电流线。 与终端通信方式:RS232、RS485、网络、GPRS/CDMA。

4.结构要求

4.1 结构形式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电源柜和挂表架分离。装置标配为16表位,8个专变表位和8个集中器表位,其尺寸大小为:

电源柜:(高)1820mm×(宽)800mm×(长)800mm 挂表架:(长)2600mm×(高)1850mm×(宽)650mm 4.2 一体式表座

一体式表座支持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的快速接线。其引脚的功能定义和尺寸完全满足《Q/GDW 37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要求。

专变III型表座

集中器表座 4.3 测试导线

每表位标配有一体化表座、四组12芯信号测试线、网络测试线和RS232测试线。

第 4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测试线

RS232测试线

网络测试线

5.测试项目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FKC-301)对采集终端的性能功能测试项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试验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硬件测试 常温基本误差 时钟召测和对时 基本参数设置 状态量采集

电能表数据采集 12个/分脉冲量采集 120个/分脉冲量采集 电压基本误差 电流基本误差

有功功率基本误差 无功功率基本误差 功率因数基本误差 实时和当前数据 直流模拟量采集 历史日数据 历史月数据

电能表运行状态检测 电压越界事件 电流越界事件

视在功率越界事件 直流模拟量越界

TA/TV变比及电能表常数 启动试验 潜动试验 走字试验 时段功控

厂休功控

(专变终端)(专变终端)(专变终端)(专变终端)营业报停功控

当前功率下浮控

功率控制的投入或解除

第 5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加组日和月电量采集

月电控

购电控

遥控功能

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 催费告警

终端参数变更 抄表参数

费率时段参数 保电功能

剔除功能

电流反向事件 电能表常数变更事件 电能表时段变更事件 电能表抄表日变更事件 电能表电池欠压事件

(专变终端)(专变终端)(专变终端)(专变终端)(专变终端)

(专变终端)(专变终端)电能表编程次数变更事件

电能表最大需量清零次数变更事件 电能表示度下降事件 电能表断相次数变更事件 电能表飞走事件 电能表超差事件

电能表时间超差事件 终端相序异常事件 终端停/上电事件

电压断相事件

电压/电流不平衡超限事件 剔除试验

购电参数设置

终端RS485抄表错误事件 失压事件 电源影响量 谐波影响量 频率影响量 电流不平衡影响量 抗接地故障抑制 功耗试验

定时发送一类数据 定时发送二类数据 载波透明转发

载波数据转发

载波成功率统计 72小时试验

(集中器)(集中器)(集中器)

第 6 页

共 7 页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6、装置配置

              程控电源柜一台 挂表架一台

GPRS拔号器一台

GPS-T接收器(含GPS天线)一套; 5、24口网络交换机一台; 总控中心一台

载波通信模块一台

功耗测试模块一台(选配)信号测试导线一套(16*4根)

网络测试线、RS232测试各线一套(16根)电压测试线一套。装置使用手册一本 软件使用手册一本 出厂检测报告一份

(备注:装置的默认配置和价格不含功耗测试模块。)

7.质量保证和其他

7.1质量保障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采集终端检测装置可靠寿命不少于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10年。7.2售后保证

售后保证:服务响应时间2小时以内,72小时到达。质保时间:产品自售出之日起三年内免费维修,终身保修。

安装培训:交货时由三晖公司负责安装调试,提供免费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搬迁协助:供货方应协助使用方进行试验设备二次搬迁调试工作。软件升级:三晖公司对售出产品的软件和固件终身免费升级。

第 7 页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介绍 篇6

一、信息安全防御现状

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正常工作开展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性也随之增高。对于重要的IT设施产生的各类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攻击手段不断翻新,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着多重危险。以往安全系统的设计是采用被动防护模式,针对系统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新的应用系统被采纳以后,或者发现了新的系统漏洞,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遭受攻击,系统管理员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以应用处理为核心的安全防护方案使系统管理人员忙于处理不同系统产生的各种故障。人力资源浪费很大,而且往往是系统破坏造成以后才进行处理,防护效果不理想,也很难对网络的整体防护做出规划和评估。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需要防止网络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未经授权的存取或破坏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而这些不是单一的防病毒软件外加一台安全设备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单某一方面做安全防御可以预防的,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全方位防御,可以全面详细的收集系统产生的安全信息,并且可以综合多方面安全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平台。

二、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介绍 2.1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功能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汇总、关联分析、安全预警、综合展示分析等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事件溯源分析系统和网络流量分析系统两个子系统。在目标网络部署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后,可以实现对目标网络的全方位信息收集,全方位的安全分析,关

 通过实时智能的网络通讯分析,及时发现各类异常并报警,避免潜在的网络问题演变为紧急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提供网络行为规律及运行趋势分析数据、针对性能优化、新业务部署、带宽规划、安全策略等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准确分析导致业务应用异常的根本原因,为界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供依据,提高各运维部门间的协同效率。

 对网络通讯按业务类型进行归类和分析,帮助网络管理人员有效地掌握业务通讯状态,提供管理策略依据。

 对应用通讯流量、网络传输质量、应用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及时发现运行异常、为关键业务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保障。

 快速准确的追踪定位到问题发生点,找到网络犯罪的证据,完成安全时间的鉴定与取证工作,并帮助建立实施更佳的安全策略。

三、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部署方式

该系统以多点接入汇总的方式部署在目标网络中,无需改变目标网络的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多方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具有部署简单,收集信息全面,分析结果全面的特点。

部署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示例图):

几类:

a)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b)降低对业务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信息安全事件所导致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c)强化着重预防信息安全事件; d)强化调查的优先顺序和证据; e)有利于预算和资源合理利用; f)改进风险分析和管理评审结果的更新; g)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提供培训计划材料; h)为信息安全策略及相关文件的评审提供信息。(1)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一个结构化的发现、报告、评估和管理信息安全事态和事件的过程,能使组织迅速确定任何信息安全事态或事件并对其做出响应,从而通过帮助快速确定并实施前后一致的解决方案和提供预防将来类似的信息安全事件再次发生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的安全保障水平。(2)降低对业务的负面影响 结构化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对业务潜在的负面影响的级别。这些影响包括当前的经济损失,及长期的声誉和信誉损失。(3)强调以事件预防为主 采用结构化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有助于在组织内创造一个以事件预防为重点的氛围。对与事件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确定事件的模式和趋势,从而便于更准确地对事件重点预防,并确定预防事件发生的适当措施。(4)强化调查的优先顺序和证据 一个结构化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法为信息安全事件调查时优先级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5)预算和资源 定义明确且结构化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有助于正确判断和简化所涉及组织部门内的预算和资源分配。(6)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 结构化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法有助于:

用电采集系统发展 篇7

一、信息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在采集系统信息采集过程中,造成信息采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系统自身结构与技术比较复杂造成的。特别是采集系统中采集通道与通信系统问题,是造成数据采集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技术研究中,管理者将造成采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通信连接问题

信息数据采集中,设备通信连接问题造成的采集失败是较为常见的技术问题。在是采集中,通信连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采集系统通信连接问题。在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数据管理中,通信技术问题的产生是造成信息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主要问题出现在客户信息错误、集中器与采集器难以进行通信,以及集中器、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通信设置错误等问题中。(2)采集有线通信线路故障。在采集通信系统,特别是有线通信系统线路中出现错接、漏接、接触不良等问题,都会造成有线通信故障,进而造成通信连接问题。

2. 通信干扰问题

当采集系统进行采集信息传输时,通信线路干扰问题的出现也会造成采集失败问题。这种干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情况。一方面在无线通信中,相邻台区载波信号的相互干扰,或是采集区域内无线信号问题的出现都是较为常见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另一方面在有线通信中,当通信电力线受到载波干扰以及衰减影响较大等情况出现时,信号干扰就会造成采集失败问题。

3. 突发性故障问题

线路与设备突发故障问题,也是造成信息采集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技术实践中,技术人员较长遇到的故障原因包括了以下情况。首先是有线通信受到外力影响,出现的通信中断故障。其次是因通信与采集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的设备故障。最后是因雷击问题对通信与采集设备的破坏,造成的设备故障问题。

二、信息采集成功率提升主要措施研究

为了解决采集失败问题,确实提高信息采集成功率,电力企业信息采集管理者结合采集实际过程,利用技术与管理结合模式,利用以下措施开展了采集质量控制工作。

1. 提高采集成功率技术措施

在技术层面,管理者在已有的采集与通信技术基础上,针对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开展技术改造工作。首先是做好用户台区核准工作。对于成一定面积内数据采集失败的用电区域,技术人员首先需要使用户台对应仪,对用户所在台区进行核准检测,及时调整用户台区实现采集通信的有序进行。其次做好通信系统防干扰技术研究。在采集技术研究中,降低通道通信干扰对于采集通信质量影响,是技术采集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采集系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几种形式。(1)提高通信线路的抗干扰性。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自身抗干扰性的提升,是实现信号采集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如在采集设备安装中,将集中器设置安装在采集器、载波电能表设备的中心区域,降低设备的信号干扰作用,就是很好的抗干扰技术措施。(2)避免信号干扰的出现。采集系统设计与安装中,技术人员需要对通信干扰信号进行有效处理。如加设信号屏蔽设备、减少信号干扰源等措施,提高通信信号质量。(3)合理选用通信网络系统。在新采集系统通信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系统技术特点,以及采集区域通信特点做好通信网络的选择工作。如在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利用公共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工作,其信息采集质量就可以得到很好地保证。而在无线信号干扰较强的地区,信息通信形式应以有线的电力通信线、信号传输线为主,降低信号干扰对通信质量影响。最后做好设备接地技术处理。防雷接地技术处理,是电力系统重要的预防性技术手段。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进行接地处理。防雷击接地设备的安装应集中在采集系统的专变终端和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上,用以提高其采集与通信质量,进而整体提升信息采集成功率。

2. 提高采集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除了技术性手段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管理性方法提高信息采集管理质量,确保采集成功率的提高。在信息采集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手段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1)做好用户数据管理。管理者在采集信息管理中,首先需要做好用电客户数据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了用户数据的核实,用户与台区是否对应的调查、低压负荷调整时客户档案的及时调整等,都是客户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用户服务中,企业需要新装设备、销户、故障维修等用户及时做好录入登记、数据变更的工作,确保用户数据准确,继而提高用户数据的采集的有效率。(2)做好线路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也是当前提高采集成功率的管理措施之一。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了以下措施。一是做好采集器、集中器、专变终端等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设备故障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日志记录工作。二是严格控制采集系统质量。在新采集设备施工中,管理者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保证采集与通信系统整体质量安全可靠,通信系统连接稳定。

三、结束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成功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质量的主要标准。所以企业管理者以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的方式,根据系统采集失败原因,利用针对性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确实提高采集系统的采集成功率,为电网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

摘要:在智能电网建设技术发展中,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建设高质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针对信息采集系统技术与管理过程开展研究,为用电用户信息采集成功率的提升,提供理论研究支持作用。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卢翔.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J].机电信息,2013,(27):8-9.

[2]刘利成,欧伟,刘宇舜.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措施[J].大众用电,2011,(11):25-26.

浅论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篇8

摘 要: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营销业务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本论文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对于电力营销中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业务;远程抄表

在电力营销业务中,使用智能用电技术,可以使电网的运营成本大大地降低,而且能够满足用电用户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大幅度地提高电网的社会效益,就需要建立起科学而合理的电力营销模式,使电网能源的供给与用户的用电需求达到平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电力系统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占据着足够的优势以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对于电网营销的各个环节设计最优的配置方案。通过实现与用电用户之间的互动,将双方的信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公开,以信息透明化的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并增强社会信誉度,从而建立起了更为高效的市场行为。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电网建设过程中,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用电目前已经覆盖了多方面的领域,除了用电服务技术和职能测量技术等等之外,信息采集技术是其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其所采用的技术涵盖之广,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测量技术和信息控制等等都进行了交叉应用,并且在实践中还实现了可视化操作。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应用方面,已经通过智能化技术信息网络,实现了供电系统与用电用户之间的互动。随着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的不断加强,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的功能性更为完善。

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将传统的人工抄表作业模式加以改善,形成了一种全封闭的创新模式,即可以实现对于用户用电的实时采集,并通过计量装置进行在线检测。从抄表到电费的核算都实施了系统化管理。从电力营销业务的角度来分析,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将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机制建立起来。通过观察用电信息系统所显示的数据,可以将包括用户所使用的电量加以采集,同时还可以检测到其用电负荷和电压使用情况。将有关用户的各种用电信息收集起来之后,经过整理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用电市场上所发生的变化,供电公司就可以尽快地调整电力营销服务项目,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各种电力营銷策略的出台,诸如根据用户的用电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分时电价的计算方法、阶梯电价的计算方法,也包括全面预付费结算模式。各种的用电结算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将电费欠费的风险度降低。通过对于电力营销业务不断地优化,建立起电网与用电用户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的营销业务顺利地开展的同时,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可见,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提升对于用电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及时地做出反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智能用电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特点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用户全覆盖。通过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用电用户采集已经实行了100%全覆盖。所有的用电用户都被纳入在采集的对象当中,除了居民用户和专线用户之外,还包括工商业户以及各种类型的专变用户,用配电考核计量点也被覆盖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当中。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用户全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被用于采集所有用电用户的信息,对于其的管理,是通过多种通信信道来实现的。为了强化对于用电用户的信息数据管理,将用户负荷管理终端接入其中,以做好负荷控制工作。集中抄表终端要完成配变数据的数据采集工作,主要是通过将其接入公配变计量点电表,从而实现用电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用户全面预付费管理。所谓的用电用户预付费,就是用电用户根据自己的用电需要购买电量,通过远程的售电控制系统进行付费,以无线通信方式传递到收费系统当中。预付费控制设备对于用户电能表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根据用电用户的预付费来计算预期将使用的电量,并自动扣除电量。预付费设备的功能能够实现对于用户的全面服务。当出现余额不足的时候,该设备就会将有关信息传输到后台系统,包括用户的用电情况,预付费的交付以及欠费额等等,后台系统对于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就会以中文短信的方式通知给用户,便于用户及时交付预付电费,以避免因停电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预付费电能表还具有自动断电功能。当用电用户的预付电费余额不足的时候,用户就要及时付费,否则,当用电量余额为“0”的时候,终端就会将用户的负荷自动切断,直到用户购电之后,才能够启动电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具体的自动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环节来实现,那么预付费的方式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主站环节所执行的是主站预付费形式、终端环节和电表环节则分别采用终端预付费和电表预付费的形式。

三、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

1.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信息采集功能。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有交流模拟量信息,电能量信息和电流信息、电压信息,终端和电能表所记录的信息,电能质量超越局限的统计信息以及预付费信息等都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采集范围内。由于不同的操控任务,对于数据采集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编制和管理采集方案的时候,要定期地自动采集,随机进行检测,并且要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主动上报。当完成了采集任务之后,还要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检验,采取统计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并获得统计数据。

2.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和处理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和处理功能,就是对于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测处理,并通过计算的方式进行分析、存储。当电能量出现异常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所显示的异常数据进行判断,因此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应用数据,都是建立在所采集的信息的基础之上的,其对于数据的计算和统计的准确性,对于系统的运行非常的重要,这些数据经过分类之后,就要以存储的方式来实现。此外,在数据的统计分析上,对于电能的负荷、用电量以及电能质量等等,都要按照相关的规则来进行统计分析,做好线损数据计算工作,以为电力营销业务提供决策的依据。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体现为远程控制。对于用户的用电情况,包括用电的功率、用电量以及电费等等方面,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定值控制。当用户用电超过了规定的局限,系统的控制功能就会通过输出遥控信号来执行动作,或者直接跳闸,实施断电功能。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综合应用功能。目前所采用的电信息采集系统经过进一步地发展和技术完善,已经具备了综合应用功能。其可以根据需求,对于用电用户的电能表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根据用户的性质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预付费管理形式。当用用电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系统能够进行自动分析,并对于重点用户跟踪查询。系统的主站能够自动地查询信息,终端也会将信息及时上报,目的都是对于设备运行中所出现的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帆,王垒.浅析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J].河南科技,2013(09).

上一篇:我眼中的孙悟空六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粉尘爆炸场所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