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本封面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备课本封面(精选8篇)

教师备课本封面 篇1

第一, 要把握整体。备课中的把握整体, 是指把握教学大纲、把握教材体系和把握每个单元。其中, 把握教学大纲尤为重要。教师把握了大纲, 才能明确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以及教学方法等等。把握了大纲, 才能提高教学的自觉性, 避免或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 要了解学生。备课要有的放矢, 必须了解学生。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课外语文活动的情况, 学生的心理特征等等。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在备课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比较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抓住重点和难点, 处理好主次详略,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要钻研教材和处理教材。如果说钻研教材是“钻进去”, 那么处理教材便是“跳出来”。钻研教材是解决教师具备“一桶水”的问题, 处理教材则是解决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因此, 钻研教材时教师应力求达到“懂”、“熟”、“透”的要求;处理教材时, 教师要联系实际, 讲求实效。

教师备课备什么 篇2

一、要认真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教材,我们不必严格按部就班,更不能照本宣科。它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范例,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料,支持和帮助教学活动。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重新认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如何对教材加工呢?就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内容,以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恰当的问题链接,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积极参与,避免“见树不见林”,力求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二、要认真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入手,这样有利于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本人实践,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与学生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三、要认真备方法

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学方法要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习探究。现在的每一课教材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情境,但我并没有都照搬应用,而是努力寻找或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学习的题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所需要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师一定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新知识,教师可通过直观教具等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精心设疑促使学生探究等。

英语教师合作备课探究 篇3

自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以来, 英语教师的备课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过去单一的独立的个人备课, 逐渐向集体备课方式转变, 从而演变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 相比较于以前传统的个人备课, 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从具体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来看, 教学实践也证明集体备课这一相对有效形式, 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师, 尤其是一些老英语教师, 由于深受传统个人单独备课方式的影响, 对于集体备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操作上流于形式, 使集体备课成了轮流备课、集中备课或网络抄袭。这样非但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过程, 反而滋生了新的教学问题———很多英语教师养成了依赖甚至抄袭别人课件或网上现成课件资源的坏习惯。

第二, 集体备课不能兼顾不同层次英语教师的业务要求。如今, 英语教师在学历、业务水平、教学水平与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当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时, 层次较高, 业务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会感觉到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制约, 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层次不高、水平较低的英语教师又会感到“勉为其难”, 因为集体备课体现出来的整体教学要求中的个别要求在他们那里难以实现, 但由于是集体意见, 又不能拒绝, 只能被动接受。

第三, 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和魅力。备课是展现英语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 是英语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英语教师通常是独立备课, 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艺术魅力。而集体备课体现出整体教学要求, 不能凸显个体的特征与个性。

第四, 集体备课的组织与安排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集体备课要有固定的组织、固定的场合和统一的时间。在实际操作中, 集体备课的时间由领导统一安排规定, 大多一周只有一次, 时间短, 备课不够充分。集体备课的成员只限于同一年级组的英语教师, 不利于教师对知识系统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

教学是一种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为了克服集体备课的缺陷, 笔者建议英语教师尝试新的备课方式———合作备课。

二、合作备课的含义

英语教师合作备课这种备课模式, 就是按照均衡编组的原则, 将英语教师组成若干合作小组, 在备课过程中, 以合作思想为灵魂,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 并将小组合作备课与个别备课等其他有效备课方式有机结合的新备课方式。各备课组教师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备课目标。合作备课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备课。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 教学资源丰富、呈现多样、搜索便捷,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平台。但是英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上网查资料, 还可以通过收发E-mail, QQ, BBS论坛等方式与同事或是其他地方, 其他国家的同行进行教学研讨;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备课“空间”, 拥有自己的备课“博客”, 甚至建立起个人的网站, 实现网络合作备课。

三、英语教师合作备课的形式

(一) 英语学科同年级间的合作备课

合作备课应首先在英语学科同年级小组的教师中得到体现, 这是最基本的合作形式。由于所任教年级和授课内容相同, 教师间的合作不仅成为一种需要, 也成为一种可能。这种合作是一种志同道合式的合作, 它使英语教师的能力水平层次、英语学识修养、个人教学艺术魅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年级英语教师之间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重点与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与程序的一致、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及评价的相同, 而更多地会在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上优势互补。[1]

(二) 英语学科不同年级间的合作备课

英语学科的不同年级之间也应该尝试有效的合作备课。虽然英语学科在初高中或是大学的不同年级阶段的学习内容上有着明确的区分, 在学习能力层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它们之间内在的知识、能力等过渡衔接联系。从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考虑, 不同年级之间的英语教师进行合作备课是很有必要的。英语教师通过合作备课, 对学生的阶段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会有深入彻底的认识和了解, 就会及时地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信息, 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1]

(三) 跨学科间的合作备课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类一方面更加细化, 另一方面又趋向综合, 而且大量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知识也不断涌现于英语新教材中。正由于此, 只掌握英语这一单一学科的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英语学科, 已是学生学习英语一种方法。这就要求英语学科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考虑,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跨学科合作备课, 形成英语教学的合力与张力。[1]

(四) 不同学校间英语教师的合作备课

在层次不同的学校中, 可以发现在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总会存在着一些英语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不太高的学校, 也不乏有影响力的, 教学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即使相同层次学校的英语教师, 也需要有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因为他们的教学要求和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往往有共同的特点。所以, 校际的英语教师进行合作也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双赢互利式的合作备课形式, 各学校英语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坦诚对待。

(五) 英语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备课[2]

大多数英语教师会认为备课只是英语教师的事情, 虽然备课的时候也会“吃透两头”———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 但是教师还是过多地考虑英语课本教材, 没有充分彻底地了解学生实际需要, 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所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英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 尝试新的备课方式, 即与学生合作备课。这样英语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以学生为本, 从学情出发,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做到以学定教, 减少无效劳动, 提高教学效率。[3]

四、合作备课的过程

(一) 初次备课

每次合作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 包括一个单元的教学、每课时的教学都应落实到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吃透教学内容, 梳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辅备人也必须提前研读教材, 理清知识体系, 划出知识点, 并考虑初步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 列出自己的困惑和难点, 以便在交流时与其他英语教师共同讨论。所以初次备课仍然采取独立备课的形式。

(二) 集体研讨

合作备课的价值在于教师可以相互研讨交流, 在交流中达到教学信息沟通, 教学资源共享。此外, 教师还可以讨论教具的准备、制作等相关内容。在交流时, 教师可以记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不同主备人的课在交流时也要体现出区别。英语骨干教师的课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可以重点交流;对刚入门的年轻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他们备的课可以重点讨论, 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合作备课时可以关注学生情况, 强调做到“备学生”, 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确立教案

在经过教师之间或师生之间讨论交流过后, 英语教师可以综合大家的意见和智慧,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合作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 教师不能把统一的教案当成一本书, 照本宣科。

(四) 个性设计与教学反思

抓好个性设计与教学反思是合作备课成功的关键。好的个性设计、深入的教学反思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英语教师在拿到统一教案后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和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 对教案做个性设计, 充分体现个人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魅力。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 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 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 可以是教学环节的增减。

教案实施后, 教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 及时写下教学反思, 这其中包含教学的成败得失, 理想设计与课堂实践之间的矛盾等。这样能使教师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养成经常自觉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 从而从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多种层面, 提高自身的反思实践能力。首先, 教师可以反思“成功点”。一堂课上下来, 总会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引起了教学共鸣。课后及时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反思。第二, 教师可以反思“失误点”。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美, 但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随机的因素, 这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 教学过程难免有疏漏之处。当教学出现失误时, 教师课后可以展开反思。第三, 教师还可以反思“创意点”。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 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 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 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教师课后要及时捕捉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 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 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 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 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获得规律性认识, 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研究文章。

五、合作备课的意义

(一) 合作备课实现了备课主体多元化, 备课形式上的变化, 更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

传统的备课方式, 只是一个英语教师单独备课。而在这种合作备课方式中, 备课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参与备课的不仅是一个英语教师, 同一年级的英语教师, 还可以扩展到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师, 不同学科的教师, 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 乃至学生。备课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备课形式上的变化, 更能体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 合作备课实现英语教师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 形成教学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合作备课的精华之处, 就是在于集教师的群体智慧, 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促成个体教学预案的形成。不可否认英语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及思维方式上,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以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通过合作备课, 英语教师之间可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科研智慧的碰撞, 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英语教师共同讨论, 集众家之长, 避一己之短, 从一定层次上实现了教师经验的“优势叠加”, 通过分工、协作, 思维的碰撞, 生发了灵感, 使每个教师耗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案形成过程中的时间明显减少。

(三) 合作备课树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榜样, 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备课则能够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首先, 合作备课让英语教师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学生作出了示范———当我们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时, 我们也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理念。这样的展示, 最具说服力。教师在合作式备课活动中, 可以积累大量关于合作的有效经验。比如在合作中,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等基本合作技巧。于是, 教师开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倾听的习惯, 比如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注意力集中, 边听边思考等等;培养学生尝试有效的交流, 比如恰当运用礼貌用语, 积极倡导体态语言等等;培养学生主动沟通的习惯, 比如大胆质疑, 换位思考。当教师尝试师生合作备课时, 学生会感到很新鲜, 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问题。亲身的实践会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 也有利于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 合作备课提升了英语教师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

与以往的单独备课, 或是集体备课相比较, 合作备课能够让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候更好地集中精力, 针对具体备课任务, 钻研教材, 探讨教学教法, 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教案。这样就减轻了英语教师沉重的备课负担, 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 为英语教师发展专业能力提供时间保障。此外合作备课的要义在于博采众长, 拓展思路。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交流探讨教学问题, 解决教学疑难。这样既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 又可以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 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这种合作备课方式, 能够让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得到实践性知识保障, 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又能促进英语教师成长和专业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耀.合作备课[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9) .

[2]何捷.师生合作备课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 2007, (7) .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篇4

一、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熟悉课标,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才能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找准所教教材训练点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有效,就应做到“一研读,两了解”。首先,研读课标不可缺少。每学期初,我组织教师反复研究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做到心中装课标。其次,通览教材把握重点。通览本册教材内容,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期有十个《金钥匙》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单元备课不容忽视。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提倡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全面了解、熟悉教材,制定措施,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教材。

二、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倡“朗读三部曲”。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读懂编者意图。课例、课例中的“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的练习题,都是老师要读的内容——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特别是课后练习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只有读懂,才能正确把握单元及每篇主体课文的训练点。其次,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备课时,我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对于感情型课文,如《老人与海鸥》,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揣摩课文的意境。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但是,教参阅读也不可少。吃透单元、课时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学会分析、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可以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三、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

语文教学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教师应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备课之前,不要把“书”作为单纯的教科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使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如:五年级上期《浙江潮》一课,引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江潮的气势,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据此,教师要积极地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从而承八方雨露,纳百家之言,兼收并蓄,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学生。

四、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这样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编写教案,科学合理可操作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完成了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后,才动手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1.三维目标不能少

“三维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语文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过程理念新

(1)导入课题要新颖——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设计问题要合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问题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但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最后教师要给以梳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如:二年级上期《特殊的考试》一课,创设熊猫台长到教室招聘“小小卫生员主持人”的情景,以“小白兔为什么会被录取?”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读中思,思中悟,理解课文,明白了道理。

(3)板书设计要精准——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有"二月花"的新颖。

3.学习评价要跟上——正确评价促发展

我们还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同等重要的过程。 正确评价可以让人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导努力方向,激励奋发向上的神奇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每一次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地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教师备课本封面 篇5

1、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注释】

①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2、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

【注释】

(1)道:即中庸之道。(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3、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4、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

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第8章)

【注释】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范。

5、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

【注释】

(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6、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9),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第10章)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3)报:报复。(4)居:处。(5)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6)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8)矫:坚强的样子。(9)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读解】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7、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第11章)

【注释】

(1)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2)述:记述。(3)已:止,停止。(4)见知:被知。见,被。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读解】

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是圣人所不齿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来,这也是圣人所不欣赏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条大路走到底,这才是圣人所赞赏并身体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8、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

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15章)

【注释】

(1)辟:同“譬”。(2)迩:近。(3)卑:低处。(4)“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xi),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nu),通“孥”,子孙。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读解】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

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

农村教师合作备课的误区 篇6

一、“形式主义”

对于每天在教学一线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农村教师来说,高效的合作备课确实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农村教师课程负担沉重,加上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课后无心也无暇深入钻研教材,常常是简单地无中心无主题无准备地就所备教学内容议论一通,随意、散漫,以致合作备课只是走过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备课组的集体意识和整体水平也就无从体现。

二、“个人包办主义”

“个人包办主义”在农村教师合作备课中屡见不鲜。这种由经验相对丰富,水平和能力相对高的个别教师全权包揽,备课组其他成员却不作为的合作备课方式,不利于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提高。轮流备课也是“个人包办主义”的变种,即在一个备课组中实施值日式备课机制,由备课组成员循环轮流备课,写出教案供全体成员照本宣科。这些投机取巧、玩忽职守、不求质量的备课方式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三、“全盘拿来主义”

在教育资源和思想观念都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备课不动脑,全盘照搬教参书,是农村教师合作备课惯于沿袭的办法。教师以教参为“拐棍”、准绳,逐渐丧失了思辨力和创造力。

四、“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即死搬理论,不切实际。合作备课切忌人为设定框架束缚教学思路。备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活学活用和个性化教学,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采用教条主义的模式,课堂上不越讲稿一步,机械、僵硬,使本应讲求艺术的教学变成了乏味、呆板的教学。

五、“教师本位主义”

农村教师合作备课中一直没有摒弃权威式教学的陋习,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坚持以老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教师本位主义”的体现,容易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同时还会导致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教学设计细节性不够等诸多问题。

六、“保守主义”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才是教育活动中最闪亮的一环,教无定法,因此教师应该坚持个性教学,捍卫个人的知识创新,而合作备课却在某种程度上扼制了教师个人创造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课堂教学模式。眼下,由于农村学校一般都是将教学实绩与教师个人奖罚、升迁等挂钩,行业内的竞争对教师个人造成的压力难免会使教师们产生知识“保守主义”的思想。优秀教师的体现其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的教案不一定乐于拿出来与众人分享,特别是当容易造成“输出”与“输入”不对等的结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新课程提倡教师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备课能促进校本教研发展,激发教学活力,是一项要长期坚持并要不断创新的集体活动。在坚持贯彻合作备课的过程中,须警惕其落入“形式主义”、“个人包办主义”、“全盘拿来主义”、“全盘拿来主义”、“教师本位主义”、“保守主义”等巢穴。合作备课的实施可以不限于现实运用的形式,适时地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合作备课也是相当必要的。农村教师所使用的备课资源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工作条件。另外,新课程除了倡导教师合作备课,也倡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备课过程。合作备课须众人参与,团结一心,态度端正,方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学校可选择由一名骨干教师和一名青年教师组合结对合作备课,分析研究教材和教法,然后由同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教学预案。期间必须营造创设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鼓励骨干教师帮助、带动进步中的教师。学校还应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局面,在合作备课过程中鼓励教师加大教研力度,要求每个教师在仔细研究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教学内容在本书中所处的地位、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多项环节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研究教育对象——学生,加强师生合作,写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增强教研意识。最后,合作备课不能取消教师个人独立的教育思考。教师合作备课必须要有丢掉“教参”拐棍的勇气,教师也应根据本班教学进行二次备课,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篇7

一、转变观念, 刷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实施机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思路,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才能在备课时给自己正确的定位,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二、备教材

(一)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同时,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明确知识内容的学习程度

上好一节课必须明确知识内容的目标设定, 首先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 研读教材分析, 联系前后内容, 再进行教学设计。

以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为例, 教师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会画角, 而新教材则淡化了这个要求。另外, 结合下面几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会发现, 这节课一定要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才能为下面学习“角的种类以及角的比大小”做铺垫。

2.设定能力的提升要求

每个年龄段对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目标都有所不同, 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段以及每节课的内容, 渗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可以依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分析》帮助教师去制定能力提升的目标方向。

3.制定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作为一线教师, 平时课堂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中去, 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目标, 并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一般是一节课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 而难点则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备课时应思考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新教师而言, 最好备课能备到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细节。

比如下面这一段备课内容, 是三年级上学期《观察物体》的一个备课片段。

师:这是什么?

生:爱心箱。

……

师:你知道这个爱心箱是哪个学校的吗? (请左边同学回答)

追问:他说得对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师:对!在爱心箱的左面写着“东山小学”。

(问右边同学) 你们看到了吗?

预设:坐在右边和中间的同学看不见写在爱心箱左面的字。

……

师:爱心箱的左面和右面我们都把它叫做侧面 (板书:侧面)

这段备课, 不仅备了教师说的每一句话, 也预设了学生的每一个回答, 相信这样备出的一节课,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可以从容自如, 轻松引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三) 巩固习题

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备课时, 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 并考虑分层教学。对于速度快的学生设计一些提高的内容, 而对于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 则要选择少而精的题目进行练习, 而这些设计都要在课前备课中完成, 并且注意难点要引导学生突破和理解。

三、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上好课,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后来接班的老师, 一定要回顾之前几个年段的内容, 这样就能避免课堂上传授内容过深或太浅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另外,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教师备课时应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考虑课堂语言的设计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备教学资源

1.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 比如《认识千克和克》这节课,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逛逛超市, 感受一些特定物品的质量, 备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这节课不会显得枯燥无趣, 并对“千克和克”形成感性的认识。

2.理论基础和知识铺垫

掌握教学的理论基础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影响教师备课时的语言设计和备课思路。所以在备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点, 在教师备课用书的最后往往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理论基础, 教师先自我学习, 深刻理解知识点, 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学生的突发提问。

备课时了解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 还可以在备课时为以后的相关内容做铺垫。数学知识点是一环套一环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激发学生课后探索的欲望,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反思教学, 二次备课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 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二次备课的重要性。课前的备课仅仅是一个教学思路和预备方案, 而一旦真正上课, 就会有很多插曲, 这些插曲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插曲记录下来, 对自己当时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 体会不足, 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能力, 并制定更加优秀的备课设计方案。

总之,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而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备课的过程也会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薛华.考试周刊[J].吉林:长春出版社, 2013:74

[2]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2

[3]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3~4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8

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由同一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成员和组织形式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至少一次

2、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全体科任教师。

3、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分配任务:备课组长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任务可分为单元(章节)备课、独立课文备课或者独立课时备课等。

2、个人准备:组内成员领受任务以后,个人即进行备课准备,撰写主备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作重点发言。其教学设计思路在集体议课前以电子邮件相互发放。

3、集体议课:主备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编制教(学)案。

4、编制教(学)案:主备人根据自己的钻研情况,并结合集体备课的意见进行取舍,认真编写教案,复印后分发到每个执教人手中。

5、复案补改:组内人员拿到主备人编制的教案(初案)后,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初案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

6、个人执教:每个执教人将补改后的教案(复案)付诸教学实践。

7、教学反思:个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体会。

三、集体备课原则

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备”、“五统一”、关注“六点”。

1、“三定”即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地点;

2、“四备” 备纲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3、“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外练习、统一组织考试;

4、“六点”即关注考点、重点、难点、能力生长点、思维障碍点、现实连接点。对活动情况要做好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前还要做好下次的活动安排。

四、集体备课要求

1、所有教师都要超周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间由本轮主备人作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2、每周的主备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和标准,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习题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4、主备人的备课发言和编制的导学案,是个人能力、学识等“本事”的具体体现,必须精心准备。

5、集体议课活动应按时进行,若主讲教师请假或备课组活动受学校活动冲击,备课组长要经教科研中心同意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不得擅停。

6、备课组长应严格考勤,并做好集体议课记录。

五、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评估

1、学校教科研中心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

2、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保证质量,无故缺席者按缺课处理。一学期缺席三次以上者,不得参加评优。

3、教科研中心和教导处还要组织人员通过听课、检查教学设计、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

4、每学期由教科研中心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优秀备课组集体进行奖励。

教科研中心

上一篇:论文要求与格式规范下一篇:中国俚语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