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概要(精选4篇)
任课教师:董梦炜
测绘与信息管理系
23份
15-16学年 山东冶金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董梦炜
测绘与信息管理系
23份
1.标志我国服饰文明起源的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A.骨椎 B.骨针
C.葛布残片
D.苎麻布
2.一年四季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的民族是()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傣族
3.佛手茶根据其制作方式来讲,属于()A.红茶 B.绿茶
C.乌龙茶
D.花茶
4.________的干鲜奶酪世界闻名,有“奶酪王国”之称。()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意大利
5.人类居住形式的流变轨迹是()A.树洞—风篱—帐篷—窑洞 B.树洞—风篱—窑洞—帐篷 C.树洞—窑洞—风篱—帐篷 D.窑洞—树洞—风篱—帐篷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最古老而且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步行
B.曾经用于运载黄金和香料的水道被称为“黄金水道” C.梁桥是我国石桥采用最多的形式 D.轿子是直接附着于人身上的交通工具
7.广义的农业民俗是以________为核心的。()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副业
8.________是新石器工艺品的代表,体现了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A.石器 B.陶器
C.牙雕
D.泥塑
9.每个去麦加朝圣的信徒,一定要带回有________图案的工艺品,表示虔诚信奉“真主”已获得幸福。(A.菊花 B.荷花
C.多角形
D.棕榈树
10.抢婚是________族的一种婚姻习俗。()A.鄂温克 B.布依
C.蒙古
D.傈僳
11.我国古人有在________节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故又称“沐兰节”。()A.清明
B.端午)山东冶金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董梦炜
测绘与信息管理系
23份
C.中秋 D.重阳
12.________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A.情人节 C.五朔节
13.木偶戏来源于古代的()A.丧葬礼俗 C.节庆礼俗
14.下列民间曲艺中,不属于说类的有()A.评书 C.弹词
15.纳西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是()A.萨满教 C.东巴教
B.小乘佛教 D.喇嘛教
B.相声 D.滑稽
B.婚庆礼俗 D.诞辰礼俗
B.圣诞节
D.感恩节
16.朝鲜族人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青年男子戴()A.草帽 C.鸭舌帽
B.皮帽
D.毡帽
17.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中年男子参加正式仪式时穿的和服叫()A.振袖 C.纹衫
B.留袖
D.绰尼
18.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见长,又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且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的是()A.鲁菜 C.苏菜
19.蒙古族的主食是()A.米、面
C.牛、羊肉和奶酪品
B.荞子、玉米、洋芋 D.小米、玉米 B.川菜
D.粤菜
20.泰国人主食大米,副食以鱼和蔬菜为主,最喜欢的食物是()A.香酥鸡 C.寿司
B.甜粥
D.咖喱饭
21.一种新疆维吾尔族住宅的常见形式是()A.蒙古包 C.哈萨包
B.阿以旺住宅 D.吊脚楼
22.“行则为室,止则为庐”是指蒙古族交通工具()A.雪橇 C.乌篷船
B.马车
D.勒勒车
山东冶金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董梦炜
测绘与信息管理系
23份
23.那达慕大会是______传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A.蒙古族 B.满族
C.回族
D.苗族
24.______的樱花节的主要内容是举行撒豆驱鬼仪式。()A.韩国 B.日本
C.泰国
D.印度
25.莲花落属于曲艺中的()A.说类 B.唱类
C.数类
D.说唱兼有类 26.下列属于朝鲜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是()A.莽式舞 B.荡秋千 C.长鼓舞
D.杨烈舞
27.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称为()A.堆谐 B.锅庄
C.热巴鼓舞
D.弦子舞
28.“______”被誉为“土家族的交响乐”。()A.毛古斯 B.打家伙 C.打尺寸
D.盘柴槌
29.______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A.教堂音乐 B.军乐
C.爵士乐
D.摇滚乐
30.______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创始人为穆罕默德。(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天主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2.简述丧葬礼仪的主要仪式。
2.简述农业民俗的特征。)山东冶金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董梦炜
测绘与信息管理系
23份
4.简述禁忌的大体由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论述比较英美两国的人际礼仪的异同。
2.试述旅游对民俗的影响。
关键词:数据库,内存管理,日志文件
大洋电视非线性编辑软件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架构。非编软件将素材采集、素材编辑、特技转场、图文字幕等所有操作通过ODBC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非编工作站在视音频重放时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读取视音频素材、素材编辑、特技转场、图文字幕等经非编卡解码运算完成电视编辑实时重放。非编电视非编软件的数据库架构有效减轻了非编故事板文件的复杂程度, 提高了非编统计、权限管理、素材共享查找等方面的有效性, 提高了非编网络的运行速度。
一非编网络软件与数据库软件的逻辑关系
非编网络软件与数据库软件的逻辑关系见图1。
二大洋电视非线性编辑网软件环境
●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大洋非编软件: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公司XEdit 2001 Ver1.88.1125 (QinDao) ;
●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7.0英文版。
三大洋电视非线性编辑网SQL Server数据库结构简述
大洋电视非线性编辑网SQL Server数据库文件见图2。
其中, DYCommon Data-Log.LDF、DYCommonData-Data.MDF、DYNetManage-Log.LDF、DYNetManage-Data.MDF是大洋非编用户数据库, *.MDF是主数据库文件, *.LDF是数据库日志文件, DYCommonData是大洋非编通用数据库, DYNetManage是大洋网管数据库。master、model、tempdb和msdb是SQL Server系统数据库文件。
四数据库维护前的准备工作
●关闭非编网除服务器以外的所有非编有卡工作站、无卡工作站、配音工作站、审片工作站、文稿工作站;
●非编网服务器停止运行SQL Server7.0;
●备份SQL Server7.0数据库文件。
五SQL Server7.0内存占用设置
通常情况下, SQL Server7.0会不断占用内存直至耗尽计算机全部内存资源, 这将挤占服务器系统资源和其他软件资源。
SQL Server7.0内存占用设置方法:
●在大洋非编网服务器上, 鼠标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7.0→Enterprise Maneger, 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打开数据库目录树。见图3;
●在图3中, 右键单击DYMS CS (Windows NT) , 选择“属性”;
●在SQL Serv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单击“Memory”, 打开内存配置页面, 可以设置内存最大值。推荐将SQL Server内存占用最大值设为服务器物理内存的70%。见图4。
六SQL Server7.0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对于大洋非编网, 数据库维护需要定期备份数据库文件, 特别重要的是定期备份大洋非编用户数据库DYCommonData-Data.MDF、DYCommonData-Log.LDF、DYNetManage-Data.MDF、DYNetManage-Log.LDF, 定期收缩日志文件DYCommonData-Log.LDF。
1. 备份数据库
在数据库目录树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库, 选择“Backup Database”, 见图5。
在图6中, 选择“Database-complete” (数据库完全备份) 。
2. 恢复数据库
在数据库目录树选择需要恢复的数据库, 选择“Restore Database”。见图7。
七SQL Server7.0日志文件截断与收缩
SQL Server记录了用户登录、素材采集、素材剪辑、特技操作、图文字幕等任何一个操作, 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个主数据库文件 (*.MDF) 和对应的交易日志 (*.LDF) 。交易日志Transaction log记录用户针对数据库的任何操作, 并将记录保存在日志文件中, 但不立即写入数据库文件, 交易日志定期提交数据库文件记录。交易日志事无巨细地记录用户针对数据库的每一个操作会使日志文件日益增大, 过度膨胀的日志文件将导致非编软件查找数据库表格数据速度异常缓慢, 日志文件还会挤占数据库服务器硬盘空间。当数据库服务器硬盘空间小于系统硬盘空间20%, 服务器运行效率将急剧下降。因此, 定期清理数据库日志文件十分必要, 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截断数据库日志文件并进行收缩, 将冗余的日志文件清除, 确保数据库日志文件简洁高效。大洋非编网主要是收缩DYCommon Data-Log.LDF。
选择需要收缩的数据库DYCommonData, 选择“Shrink Database”。见图8。
在图9中, 选择“Re-organize database”, 将数据页面移动到起始位置。选择“Shrink Database Files”, 截去数据库文件尾部多余空间。点选“schedule”, 可以视数据库磁盘空间调度收缩的时间。
结论:数据库在非编网中起到数据记录查找的桥梁作用, 定期备份数据库、收缩大洋用户数据库日志文件对于非编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国消息
1、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新闻素描。
(2)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3)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2、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人物新闻。
(2)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2)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3)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2)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3)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4)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5、上海严寒(1)短消息。(2)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6、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1)新闻述评.(2)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7、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1)人物新闻。
(2)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8、从邮局看变化(1)消息.(2)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3)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经济学家赶集(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10、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1)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的重大事件。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11、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钟鸣百又八 2(1)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2)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3)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1)经验性消息。
(2)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3)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13、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消息。
(2)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14、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1)消息.(2)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3)《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
15、京郊出现“科学热”(1)消息
(2)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
16、滦河水向天津奔来(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
17、抢菜记(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18、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1)现场新闻
(2)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
19、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1)体育快讯
(2)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20、陕北有煤海 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
21、好啊!诚实永存(1)人物消息.(2)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22、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1)现场新闻
(2)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23、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1)经济新闻.(2)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24、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1)国际新闻
(2)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3)《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第二部分 中国通讯
1、别了,“不列颠尼亚”(1)消息.(2)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
2、华美窗帷的后面
(1)风貌通讯(邹韬奋).(2)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3)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4)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3、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1)通讯(范长江)。
(2)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3)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4、桌上的表
(1)通讯(张明)。
(2)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3)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5、访“葡萄常 ”
(1)人物专访(邓拓)。
(2)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3)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4)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6、春夜
(1)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2)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3)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7、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事件通讯。
(2)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 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8、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1)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2)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3)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9、“一厘钱”精神(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10、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人物通讯(穆青)。
(2)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3)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1、水城威尼斯(1)国际风貌通讯。
(2)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3)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2、写在绢帕上的诗
(1)人物专访。
(2)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3)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3、并非鱼草之争
(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3)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4、夜宿车马店
(1)通讯。
(2)宏观着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3)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5、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1)通讯。
(2)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6、小城风光更迷人(1)通讯。
(2)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17、“飞天”凌空(1)人物特写。
(2)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18、“妈妈教我放鸭子”
(1)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2)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3)《“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9、访厕所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20、核弹元勋的“三子”
(1)人物通讯。
(2)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1、相思正是吐黄时
(1)通讯.(2)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 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
(3)《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22、华阳礁上补给忙(1)现场短新闻。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23、醒来,铜陵!
(1)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
(2)《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24、菜价追踪(1)经济报道。
(2)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25、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人物通讯。
(2)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3)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26、师魂
(1)人物通讯。
(2)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三部分 外国新闻作品
1、日本签字投降
特点:客观地叙述介绍,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火葬——甘地永存(1)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2)写作特点:语言凝练、传神。
3、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1)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 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2)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
(3)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
(4)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1)法新社驻北京首席记者比昂尼克采写的短新闻(2)写作特点: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在事实之中。
5、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1)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2)特点:段落多,但多而不烦琐、活而不零乱,层次分明。
6、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1)记者抓取当时的日本首相夫人看望中国大熊猫的现场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真切、细腻,富有人情味。
(2)特点:重现场描写、少过程叙述。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风格,不拘一格进行报道,写出新意,写出情趣。
7、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特点:运用现场,精练的文字,运用确切的数据描写,产生了信任感和真切感。
8、记鲁迅(1)人物特写。
(2)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
9、彭德怀印象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10、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1)本篇表现了法国首都巴黎在1940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后的种种情景。(2)前苏联著名记者 爱抡堡.(3)写作特点:选材典型,以一当十。寓鲜明的爱憎于冷俊的叙述描写之中。
11、水面下的桥梁
(1)通讯,前苏联著名记者西蒙诺夫。
(2)开头给人留下悬念,然后叙述事件过程,结尾言尽意不尽。
12、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1)以记者的现场见闻感受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报道了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美国 米尔顿·布莱克尔。
(2)写作特点:虽然场面大、事例多,但行文简洁有序、内容集中、鲜明。
13、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1)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被毒死后的14年,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写下了这篇报道。此文揭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的罪行,美国
A·M·罗森塔尔。
(2)特点:双线展开,一方面写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情、景事融为一体,双线交织,气氛沉重。
14、英迪拉·甘地
(1)政治人物专访,意大利法拉奇(被称为“政治访问之母”)(2)采访风格:言辞泼辣、提问尖锐、不卑不亢。
15、“老报童”罗伊去世了(1)人物特写,美国 尼尔·夏恩
(2)写作特点: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16、世界最佳急诊室
【题型:单选】 [1]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的方向。提出这十二个字要求的是()答: C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江泽民 D 丁关根
【题型:单选】 [2]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下列一篇新闻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是()答: B A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C 《核弹元勋的“三子”》 D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题型:单选】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新崛起的新闻报道体裁是()答: C A 工作通讯 B 散文式报道 C 深度报道 D 大特写
【题型:单选】 [4] 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的是()答: A A 黄远生 B 梁启超 C 范长江 D 邵飘萍
【题型:单选】 [5] 《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答: D A.《申报》 B.《新闻报》 C.《文汇报》 D.《大公报》 【题型:单选】 [6]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单选】 [7]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相对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答: D A 直接性 B 生动性 C 单个性 D 抽象性
【题型:单选】 [8] 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答: A A 宏观思维 B 创造性思维 C 立体思维 D 求异思维
【题型:单选】 [9] 毛泽东写的新闻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其突出的个性主要表现在(答: A A 语言 B 结构 C 情感 D 主题
【题型:单选】 [10] 下列不属于新闻报道体裁的是()答: D A 消息 B 特写 C 通讯 D 社论 【题型:单选】)[11] 下列报道中运用了设置悬念表现手法的是()答: D A.《醒来,铜陵!》
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题型:单选】 [12] 对于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 B A 细节可以突出新闻作品的现场感,因此在所有新闻体裁中都应该运用细节描写 B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最小组成部分”,应注意真实典型,同时文笔力求简洁 C 相对于叙述与议论,细节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不是突出作品主题的必要手段 D 消息报道以叙述为主,并不追求细节描写
【题型:单选】 [13] 西方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是()答: C A 悬念式结构 B 金字塔结构 C 倒金字塔结构 D 并列式结构
【题型:单选】 [14] 《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属于()答: B A 解释性报道 B 调查性报道 C 宣传性报道 D 述评式报道
【题型:单选】 [15] “报纸的主体”通常是指()答: A A 消息 B 社论 C 通讯 D 述评
【题型:单选】 [16] 下列关于特稿的说法正确的是()答: B A 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 B 在西方,广义上的特稿是指除了消息、评论以外的所有新闻文章 C 特稿不太注重可读性、趣味性 D 特稿往往从宏观切入,反映一个较大的主题 【题型:单选】 [17] 一般而言,西方新闻记者注重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答: C A 新闻事实的重要性 B 新闻事实变化的过程
C 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 D 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
【题型:单选】 [18] 关于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答: D A.党性原则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各个环节
B 党性原则是阶级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C 党性原则要求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实话
D 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类报道中,而在体育、时尚等报道中则无法体现 【题型:单选】 [19] 下列著名记者中曾担任过晋察冀日报社社长的是()答: A A 邓拓 B 范长江 C 穆青 D 邹韬奋
【题型:单选】 [20] 下列作品中采用了纵向对比手法的是()答: B A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B 《上海严寒》
C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D 《“飞天”凌空》
【题型:单选】 [21] 新闻作品《华美窗帷的背后》的体裁是()答: D A 人物通讯 B 事件通讯 C 问题通讯 D 风貌通讯 【题型:单选】 [22] 下列新闻作品中由通讯社首发的是()答: C A 《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B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 C 《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D 《日本签字投降》
【题型:单选】 [23]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作者是()答: C A 陆定一 B 陶铸 C 胡乔木 D 范长江
【题型:单选】 [24] 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答: B A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
B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简练、通俗、生动 C 由于追求简练,因此新闻语言难免枯燥与呆板 D 可读性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
【题型:单选】 [25] 中国报道史上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出过开拓性贡献的著名记者是()答: D A 王韬 B 邵飘萍 C 梁启超 D 黄远生
【题型:单选】 [26] 作品分析时“唯理论”容易造成的弊端是()答: A A 拘泥于新闻作品的共性特征,甚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B 将局部经验当作普遍规律
C 过于强调作品的个性,忽略新闻作品的共性要求与特征 D 过于关注文采,而忽视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
【题型:单选】 [27] 下列新闻作品中,属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代表作的是()答: A A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B 《相思正是吐黄时》 C 《生命的支柱》 D 《“妈妈教我放鸭子”》 【题型:单选】 [28] 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答: A A 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B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C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D 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
【题型:单选】 [29] 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答: B A 倒金字塔结构 B 纵横式结合的结构 C 时间顺序结构 D 悬念式结构
【题型:单选】 [30] “载着主副食和淡水的拖船一离码头,水天相连的南中国海风起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抛上浪尖又甩进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这一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答: A A 描写 B 议论 C 叙述 D 抒情
【题型:单选】 [31] “甲骨文是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答: B A 描写 B 说明 C 对比 D 议论
【题型:单选】 [32] 新闻文体中的“电讯”,是指下列哪一种体裁?()答: A A 消息 B 特稿
C 特写 D 通讯
【题型:单选】 [33]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单选】 [34] 《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答: A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刘少奇 D 胡乔木
【题型:单选】 [35] 下列新闻作品中,不属于人物通讯的是()答: D A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B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C 《师魂》 D 《“飞天”凌空》
【题型:单选】 [36] 《彭德怀印象》的作者是()答: C A 史沫特莱 B 斯特朗 C 埃德加·斯诺 D 爱伦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