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精选8篇)

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1

艺术类毕业设计(报告)任务书

课题名称废旧木料创意小产品设计学生姓名张威 专业工业设计2008级2班,指导教师 曹阳 屈新波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针对我国城市改造步伐加快,房地产、家装业快速兴起,出现了大量装修剩余物。包括旧家

具、旧房改造拆下的废木料、一次性木制品、建筑工程废弃木料、老枯朽木等城市废旧木材,特别是建筑工程废弃木料与现实人们生活的环境相结合,让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产品,符合现

代人需求审美的产品,更让他们加强这种减少资源浪费的理念。并且可以通过创意,来增加

创意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对于追求个性和创意的社会,既能给生活增加乐趣,还能对环

境起到保护作用。

基本要求:

对废旧木料在各种角度改变、创新,让它与生活中的产品相结合,希望可以改变现代中国人

对于废旧物品不再使用的观点,使其加强节约资源的意识。并且享受带给他们的精神和物质

上的享受。

主要参考资料:

1.2.3.4.5.《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Rebecca Proctor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木材加工与应用技术进展》向仕龙、李赐生 著科学出版社 《工业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艺术设计论集》张建超 著大众文艺出版社《设计与形态》约翰尼斯.伊顿(瑞士)著朱国勤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造板生产技术与应用》 顾继友、胡英成、朱丽滨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完成期限:2012年5 月12 日

指导教师签章:

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2

专业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岗位中的一种或多种综合能力所必需的,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要将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我浅谈一下如何根据三大类课程的特点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

1 如何完成设计理论类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

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取上,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高校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抽象、范围庞大、与实践脱节。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怎样记忆、怎样运用、在后期的实践教学中却将前面所学的理论遗忘殆尽。由此,老师需要改变静态、抽象的教学方式,对专业岗位中经常用到的和重要的知识进行重点教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

如传统的建筑史理论讲授中,一般老师讲解深入细致,从建筑的最初形态开始阐述,对人类的历史活动、建筑的形成过程和建筑外观的各种特征等都进行系统讲授,但在课程结束甚至毕业实习完成后学生能记住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却不多。我认为高职院校的设计史类课程应该去繁存精,将传统经典的和目前社会中流行风格元素加以结合提炼精讲,从该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出发,明确在设计工作中重点运用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能力目标之间如何转换?在学习任务设计中如何带入职业素质的训练?然后进行课程学习情境和内容模块设计。

设计理论类课程学习任务设计的重点是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的衔接;其内容应是囊括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点;学习任务设计的形式以调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再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热情、树立信心,让学生期待着进行下一轮的学习任务。

2 如何完成设计表达类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

设计类专业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特点。设计表达、设计创意思维、遵循市场规律的综合设计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相互依存密切关联。设计表达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中所需呈现的表达方法、设计思维、设计程序等综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这些素质,其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累积知识,在反复的训练中只能达到提高表达技法的能力目标,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容易产生疲倦、自信不足的问题。

设计表达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设计创意和综合性设计的学习任务为载体,教师需要分析在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表达部分所处的地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在这些学习任务设计中把单项表达技能训练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但注重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也避免了学生在重复的技能训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如在手绘效果图表现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学习情境设计有手绘基础训练、方案草图训练、室内装饰表现手法、手绘快题设计与洽谈。其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选取基于设计师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强调手绘只是设计师的工具,注重设计思维的表达和训练,突出设计师的主体性思维;(3)以达到“手—脑—心—口合一”的最终训练效果为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能吃苦、有创意、能画出、会表达这四个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目标。整个教学情境设计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在教学形式上要丰富多变,通过多媒体教学、一对一辅导、小组协作、实景写生、小组评图、讲述创意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个性与好奇心,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实现分项技能目标中获得成就感,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时注重学生差别,因材施教,既要求学生整体参与练习,又不可有放弃的学生,使优秀生更上一层,后进生能跟得上。

3 如何完成设计创作类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

设计创作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为“两段式”教学:第一段是专业理论教学,第二段是项目导向的实训教学。然而第一段教学中学生对本课程印象不深,很多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够或者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第二段教学中学生在作业期间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作业模仿多创新少,形式多内涵少,缺少基础理论和设计方面的交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弊端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做了以下调整:

(1)经典案例导入。案例大多是本地区或国内比较知名的案例,大多资料为亲自拍摄整理,讲解时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引起大家共鸣。讲解时不仅介绍案例,还把要学到了设计理论的知识点融入,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同时轻松形象的温习已学知识和获取新的知识,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

(2)进入设计前期准备阶段(分为布置任务、资料搜集、方案构思、协作洽谈这四个步骤)的训练。这个阶段不是简单地给出任务,让学生自行找资料和构思这么简单,而是要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阶段获得对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能力,根据资料提出问题、并通过方案构思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习任务设计和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团队如何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协调、如何做好模拟业务洽谈、如何表述设计思想等。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口授式还有问答式、调查并陈述、讨论式、方案互评等。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体现设计的精髓,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是最需要老师重视和学生配合的。

(3)综合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前期准备阶段既穿插讲解理论,又要完成大量能力培养的任务目标,占用课时较多,因此综合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前期的资料准备,又快又好地完成综合设计。较短的课时安排既避免了学生在电脑绘图时边画边构思的不良习惯,也符合设计师在制图时要求既快速、又全面地表达设计意图的工作特点。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和课时分配充分体现了注重设计过程而非设计结果的理念,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实,对于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很多没有任何相关专业知识和美术功底的学生来说,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学好美术基础、熟练操作软件、了解大量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及运用创新的思维完成各个项目设计任务,这是一个艰辛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沉淀,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备好学生这一课,要深入了解他们,才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运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设计。完成课程的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设计,是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要围绕设计岗位的工作特点,根据各类课程和学情策划好每一项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理论、设计表达、设计创作三大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如何基于工作过程、科学把握课程定位和教学任务设计,从而更好把握和认识学习的方向,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

参考文献

[1]谢凌鹏.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法_教育论文,2011-10-07.

[2]admin.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百度文库-教育专区-高等教育网站原创.2010-03-24.

火星任务艺术与科学的集成 篇3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20世纪初,它们被分隔开来。

人们通常认为,艺术家注重直觉,科学家注重分析,艺术和科学并没有交集,实际上并非如此。

著名的纽约艺术家汤姆·萨克斯(Tom Sachs)和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亚当·斯泰兹纳(Adam Ateltzner)的对话便是最好的注脚。

作为一位擅长利用生活中各式各样现成品来创作装置的艺术家,这些现成品所涉及的工程学和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式,总能给早年在伦敦当建筑师出身的艺术家汤姆·萨克斯(Tom Sachs)带来无限灵感,他也对工业力量与技术的黄金时代始终保持着一种单纯的敬畏。近来,他把这种敬畏体现在了对空间探索的痴迷上。

萨克斯曾经创作过许多跟太空有关的装置,例如《爬行者》(Crawler, 2003)和《登月舱1:18》(Lunar Module 1:18,1999)。他对与太空有关的一切都如痴如醉,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这种对太空的痴迷在他2007年发布自己的太空项目时达到顶峰。萨克斯建造了一个1:1大小的受控于29台视频闭路监视器的阿波罗登月舱,还配备了两位身穿Tyvek宇航服的女宇航员。在2007年10月于洛杉矶高古轩画廊的个展“太空项目”(Space Program)上,萨克斯展出了他建造的这艘飞船,并播放了他拍摄的飞船在“月球”着陆并勘测其表面的影像。尽管萨克斯的“阿波罗计划”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他创作的太空项目却充满了幽默的谬误。和真实尺寸一样大的“登月舱”与现实版本有很多不同,里面有取了诸如“女人的年历”之类奇怪名称的装满伏特加的酒吧,还有书房。在“宇航员”踏出第一步之后,她们手持萨克斯手工制作的枪巡视“月球”表面,接着插上旗帜和提取实际上取材于画廊地下的“岩石样本”。萨克斯把很多阿波罗登月的纪录片镜头修改后运用到了这件特效装置中,包括重现“土星5号”运载火箭升空、在月球着陆、“阿波罗号”的太空舱再次进入大气层。

继汤姆·萨克斯于2008年在纽约举办的一系列个展之后,他依然致力于发展他的“太空计划”。在收集了12磅 “月球岩石”后,萨克斯为每块重要的石头命名,并把他们装入精心打造的展示盒中。此外,萨克斯还允许观众下载一份最新的《月球岩石报告》,其中包括对每个采集样本的详细信息。

艺术和科学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它们都是人类为了了解我们的内部和外部现实所付出的努力。

如今,同样痴迷于空间探索的艺术家汤姆·萨克斯与科学家亚当·斯泰兹纳,这两个工作领域相去甚远的人,和我在洛杉矶郊外的一个仓库见面,汤姆正在翻新他的火星着陆器。这个大家伙将于今年5月安放在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 Avenue Armory)的虚拟火星上。谈话就在建设中的着陆器控制室内进行。

Q:你们当初是怎么认识的?

A:我与一个名叫格雷格·韦恩(Gregg Vane)的人一起工作,他的女儿认识戈登·米尔塞普斯(Gordon Millsaps),而戈登又在汤姆的工作室。我们对汤姆的第一个太空计划项目很感兴趣,认为有可能让他转到火星项目上,那是我们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项目。

A:是的。格雷格把我介绍给亚当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其他几个朋友,我们都在合作改造我的“月球太空计划”,想把它弄成“火星计划”。我们现在所在的结构仍然是原来的登陆舱,但它已经不是登月舱了。火星上的很多技术工作与月球上的相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对火星的研究和开发扩大了我们对科学、技术和调查的理解。例如,今天,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收集火星风化层岩芯样品,它比从月球上收集样本困难得多。我们的卫星侦察和监视摄影很清楚地显示出,我们的公园大道军械库火星表面是由2英寸长的榫槽松木板做成的,这些木板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它的下面是混凝土。在月球模型上,只有混凝土,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

Q:汤姆,我很好奇,你在与亚当合作时,对在另一个星球上着陆的技术和科学方面学到了什么?亚当,你的工作主要是太空飞行和在其他行星上着陆。即使汤姆再专注于他的工作,那也只是一个仿真的过程。我也很好奇,和像汤姆这样的艺术家合作,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启发?

A:首先,我对你的问题有一点不同意见。我甚至在认识汤姆之前,已经开始认识到,我按照美国人民的要求所做的这项工作,并不是百分之百以目的为导向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这是好奇心的表现。探索行为是人类的一种表达行为。认识汤姆,和他一起工作所获得的乐趣,让我赞赏他的一个说法—工作是过程,而不一定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有人建立机器人探测器去探索宇宙,这本身差不多就是目的!那些探测器飞出去,找到对科学教科书有用的东西当然很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很多探索,载人探索,很难产生能更新教科书的结果。不过,这是我们表达好奇心的重要行动。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之间有很重要的联系。

A:我认为亚当已经替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开始有了灵感,但结果常常会与初衷不一样。在科学方面,你总要回答“为什么?”在芝加哥今年的人文艺术节(the Humanities Festival)上,两个最常见的问题是,“人类是孤独的吗?”如果我们是孤独的,那就非常神奇;如果我们不是孤独的,那也同样神奇!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从哪里来?” 地球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能够支持如此漫长的时间,使煤泥演变成能够讨论煤泥的生物?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火星—我们知道科学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将另一个星球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能比较的唯一星球是月球。因此,了解火星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星球。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因为提出“我们从哪里来”后还会有“我们到哪儿去”。对于我来说,它还是一个资源节约的问题。我们不是研究破坏这个星球,然后迁徙到另一个星球。去往另一个星球的科学也可以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星球。我认为这一点一直被人们忽视了。正像吉尔·斯科特·赫伦(Gil Scott Heron)的歌词所说,“一只老鼠咬了我妹妹,惠特尼却跑到了月球上”,这是一首抗议美国宇航局的歌曲,但我认为它是同一个问题。这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是在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或者说,它的下降着陆部门(EDL)工作的非官方的艺术家!我还有幸参与设计任务标识,用于鼓励团队成员。它们极受欢迎。

回到你的问题。我们设计如何处理军械库的表面,最初的想法是希望用机器拖出一条路来,我总会回到原来的问题上:“这一切问题关键是什么?”不一定要像那样!我们正试图得到一个火星岩石。所以我们不在地面做直线运动,而是要做对角线运动,象油井架一样拉起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想法,一切是在最后一刻改变的。因此,才有这些石油开采方面的参照链接到我们目前的空间计划中。它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去火星?我们有稍稍不同的目标,但重新审视总是好的。

Q:你们是说,你们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实践中寻找某种真理?

A:对我来说,绝对如此。在我看来,作为人类,这就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我们试图弄清楚。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有好奇心,这非常好。我和汤姆之间像是异花授粉式结合,结果表明我们喜欢做类似的事情。我们都喜欢玩,但我们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特点,有时甚至能发现大家的工作殊途同归。不过,要通过比较我们个人的发现,也许才可以认识到真理。

nlc202309040753

Q:我今天看到,你们在研究气垫船的工作机制。你们对于如何升起飞行器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但你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

A:你的问题让我想起精灵乐队的歌:“我在掘火。”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有些结果是意外出现的。此前我们在讨论“阿波罗12号”,那是一个精密设计的使命,但它也是一个垃圾场式的任务。他们到月球上主要是收集很多年前留在那里的登陆器,很多年前留在那儿的。太空计划总是要进行任务重设。此外,火星探测器机讯号仍然在工作。

A:2003年,我们发射了一对孪生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每个重约175公斤,相当于一张咖啡桌的重量。他们分别降落在火星两侧,分别由两个独立的团队操纵。他们被设计为能够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天。今天是第二个探测器工作8周年纪念日。他们降落的时间相隔2个星期。“勇气号”1月3日降落在古谢夫环形山上,“机遇号”1月24日降落在子午线高原。“勇气号”由于灰尘堆积在太阳能板上,约18个月前停止了工作,但“机遇号”还在工作。2,500天,这是它设计寿命的30倍。

A:“机遇号”有6个轮子,其中至少有2个坏了。它只能反向工作。他们每天写命令,他们在猜测这些命令能不能把它修理好。他们希望确保没有错误,但他们也只是试图让它能继续工作。所以我认为空间计划最终是经验的拼装。你没有那么多钱。大家会认为,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和NASA有用不完的钱,但是相对他们想做的事,如果他们有更多的钱,可以做得更多。这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共同点—如果你有更多钱,你可以做更多。

Q:汤姆,你能谈谈5月在纽约做的火星项目吗?

A:5月,我们在公园大道军械库要模拟着陆火星。我们有一个任务控制室和一个盘旋在空中的登陆舱、茶室、火星院落,以及一整套将安置在火星表面的东西。正如“教化冰箱”(Indoctrination Fridge,科幻小说《沙丘》中的专有名词)所说:“嘴唇沾上印渍,思想获得速度。污渍是警告,我用意志让思想运动。” 我们正在挖掘火星表面,以便带回岩石分析。火星是一个富含二氧化碳的行星,植物生长不需要氧气,它们反而生产氧气。但他们喜欢二氧化碳!如果你能给他们足够的水,就可以在火星种植物。火星上有冰冻水,但我们正在设法把它们弄出来。8月份,新的探测器“好奇号”登陆后,我们将发现更多的东西。我们也会向火星带去作物。我们将种植和收获罂粟。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种出超强品种的鸦片。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有约一万年时间,在马拉吉(Melange)香料能在阿拉基斯(ARRAKIS)生长,救世主KwisatzHaderach进化之前(以上为科幻小说《沙丘》中的专有名词),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合成海洛因和石油。因此,要做到不使用电脑来折叠空间以使我们的旅行比我们现在能想象的更高效,我们现在还只是婴儿学步阶段。这是对地球上的人们难以理解的各种系统进行研究,使之更实用,更可行。

Q:这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有一天地球将变得无法居住,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殖民火星?

A:这不是我的动力。地球变得无法居住这个时间尺度太遥远,超出这次谈话的范围,甚至很难从那样的时间规模上去思考。人们常常问我想不想去火星,我自己很难说“不”,但地球是一个很迷人的地方。我第一次到纽约时身无分文,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当一个艺术家,但我知道我会有很有意思的朋友。不过,遇上真正有意思的朋友还是颇费了些时日,因为我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认识了亚当,了解了他的工作,我们发现了对方,这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就在去年,我们进行了这些谈话和对话。我感觉很幸运。我们甚至进入了“高湾(high bay)”,这是喷气推进实验室里一个万级洁净室。

A:我同意。我要说的是,其实,对我来说,这样异花授粉式的合作、思考、寻求真理,可能根本不是离开地球的方式。所以,我更关注当下。这样我会更快乐。

Q:万级洁净室是什么?

A:这是我们拼装飞行器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拼装区。它非常非常干净,无菌,是一个受控环境,限制访问。但我们让汤姆进去了,非常棒。

Q:为什么需要无菌?

A:因为我们需要让飞行器很干净,不能让杂物弄脏镜头。这也是为火星考虑,因为我们不想把自己的病毒和细菌带上火星表面,把它变得面目全非。我们需要保持它的环境的原初性,所以需要非常洁净的航天器。

A:我们也花时间在工作室弄硬件,把东西拼装到一起。今天有点像在工作室⋯⋯

Q:汤姆,虽然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这一切都有一种怀旧情绪。当你们共同合作的时候,你们怀念1960年代那个太空旅行的黄金时代吗?

A:有的人喜欢怀旧,而我却喜欢创造。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认为世界应该更美好。这么说来,我十分怀念喷气时代。当时的一切都很美好。我喜欢当时的设计,我最早的记忆之一,是我父亲叫我们兄弟快来看,我们都跑出来,看“阿波罗11号”登月的镜头。我看到父亲十分激动,把一只小佳能相机都弄坏了。所以我一直怀念那个时代,那是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敢于冒险。其实我觉得很幸运,我的工作中也要面对同样的风险。这也正是汤姆和我的共同点,因为汤姆也冒风险。

A:我们失败过!有些事情亚当和我已经干了多年却无功而返。这很令人沮丧,但你必须做。

Q:5月的军械库火星登陆有什么样的风险?

A:我觉得在艺术方面,你总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有大收获。对于这个项目,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超过了拥有的资源。我们要在24小时内安装完毕,把这个飞船变成气垫船。我们有大量的日益复杂的系统,需要人,需要互动。东西很脆弱,照明也不好。改进的可能性很小。你只要看看我们周围,电线随处可见。有些我甚至不记得是什么!我们给气垫船增加了液体冷却。我们添加了这些冰屋。所以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认为风险就是他的结果。戴夫·希基(Dave Hickey)说:“艺术家最好的作品就是—他所做的超出他的理解能力。”

A:我很喜欢这种说法。我甚至认为它不限于艺术家。我想说,“我们”最伟大的作品是那些超出了我们理解能力的东西。我们发射到火星上的飞行器用这种古怪的方式着陆,大家感到非常意外。我自己的总结是,“伟大的创造和疯狂本质上没有区别”。这是对你刚才说法的回应。如果你真正投入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能不能有结果。我觉得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状态最佳。

A:这方面我也有同感。创意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我的意思是说,亚当比我所知道的大多数艺术家都更有创意!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人都是非常有创意的,了不起的思想家,只是他们没有艺术家的野心或欲望。他们只是有创意的人!

Q:如果有机会到太空,你们想去吗?

A:我们回来吗?我想去,但不想一去不复返。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美妙,我越了解火星或木卫二,就越清楚:那些地方环境太恶劣了,根本不能住人。不过,木卫二令我很着迷。木卫二是木星的一个卫星,被冰层覆盖,下面是液态水。有液态水就会有生命。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机会探测它。它的图片一两年内会拍回来。

A:我们最希望的事情之一是在太阳系发现生命。不过,我和汤姆看法一样,太空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地方,它不会在乎你的死活,与地球完全相反。地球上充满温暖、爱和热吻。太空只是一个真空。所以,我完全赞同制造机器人,让它们到这些遥远的地方去,到那些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有时我还很兴奋地想,我是否真的以这种方式进入到太空?想到我要通过自己制造的机器人以虚拟的方式进入太空,我就很兴奋。不过,我很高兴就呆在这里,安然入梦。

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4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整个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体系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及考察过程。学生切身经历、体会实习项目,通过看、听、做等对实习目的地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实际资料,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努力,积极、成功地完成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实践,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

二、实习要求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的性质,学生必须按教学要求认真执行。

1、实习期间进行考勤,缺勤、迟到、早退者,根据情节进行降低成绩和取消成绩的处理;

2、注意安全,听从现场管理人员、指导老师的安排。

3、不能出勤时要事先向指导老师或者实习单位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4、实习期间学生对实习内容要进行记录,作为实习总结和今后工作的素材;

5、每人实习结束交一份实习报告,报告的内容为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及本专业的认识与体会,字数不少于3000字。

6、实习成绩是根据实习表现、考勤记录、实习报告综合评定。

三、实习安排

实习时间为表演艺术专业第五、第六学期,实习地点和内容(另附)。

四、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学生必须依照学校的安排按时按质完成实习任务才能获得此次实习的成绩评定资格。原则上学生不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15%以上,不能评定实习成绩,实习不及格不能补考。

2、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专题报告,综合评定成绩。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5

毕业设计题目:兴山外小校园标识、室内展示及校园文化广场设计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学号

姓名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

该设计受兴山县外国语小学负责人委托,进行该校的相关设计。

二、毕业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该项目真题真做,具体设计任务及要求如下:

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拟对其校园标识、教学楼内展示以及景观规划作统一的设计,根据委托人意见,重点是对该小学教学楼走廊及楼道的展示设计以及校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该小学具体布局见图1。其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1、校园标识设计

该部分设计重点是校园的标识设计以及在景观和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主要为道路导向系统,展示设计中主要是标志以及辅助图形的灵活应用。、教学楼内展示设计

该部分设计重点是楼道和走廊的学生作品展示,每层楼不同的主题表现。

3、校园文化广场设计

该部分设计的重点是校园入口广场。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

1校园的标识设计。

要求符合小学校园的特点,同时结合该学校的特色文化,力求巧妙、独特的构思,以达到形式美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深意。2校园教学楼内展示设计部分。

要求结合该教学楼的固有结构,委托方在宏观上要求五层楼有统一的大主题,同时每层楼有各自的特点,相互联系贯通,微观上要求提供一个至两个可行的展示方式,和整体校园文化风格相一致,突出校园的博雅文化,并体现每层楼不同的主题表现。能够切实使学生受益,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校园景观部分。

入口广场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该校校园风貌,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同时符合该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具有自己的特色。景观设计要求考虑小学生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等各种因素。

整个校园的设计适当考虑造价。附图一:校园总平面图

附图二:展示设计指定区域平面图

四、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一至二周:了解熟悉设计任务,与委托方进一步沟通,收集图纸。三至四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的大纲 五至六周:基本完成论文,同时对设计有初期的构思和简略草图

七至八周:设计内容一标识部分基本完成,景观规划草图步入正轨,展示设计宏观概念形成,根据设计修正论文。

九至十周:完成标识设计部分,景观设计图基本完成,展示部分草图成型。

十一至十二周:调整标识设计方案,景观设计进一步深入调整,展示方案基本完成。完成论文。

十三至十四周:完成所有图纸,进一步调整修正。准备汇报事宜。十五周:最终定稿,进行毕业答辩汇报。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应收集的资料:国内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校园文化展示设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意义;在校园文化展示设计的三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例子;兴山县外国语小学现状及发展要求等

参考文献:

[1] 布拉德福·铂金斯[美].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方卫,高胜寒.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9 [3] 公伟,武惠兰.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4] G格兰特·W·里德[美].郑怀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黄鸿.展示设计[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7.[6] 韩振兴[等].SketchUp与景观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 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形成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李昱亮,江发强.现代展示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09.[9] M麦克尔·埃瓦米.贾秀海译.设计语言:经典标志设计密码[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 S沈德立.解开儿童心理与行为之谜[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12] [13] [14] 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徐亮.展示设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杨清平,邓政.环境艺术小品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10.04 中村攻[日].卡米力·肖开提,章俊华译.儿童易遭侵犯空间的分析及其对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 朱曦,苗岭.周东梅.展示空间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

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6

大理下山口温泉SPA度假酒店景观设计

二、教学目的

1、结合近年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调研实习的体验,将理论知识、技术规范、表现手法与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起来,全面掌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从整体环境出发,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设计。从外到内,首先处理好景观环境与建筑外部体型的关系,并同时考虑建筑应满足的功能问题。然后着重处理好其景观,在设计的时应做到在空间关系处理上,满足功能上,美化环境上等多方面都做考虑。处理好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外形与内涵、时代气息与地方民族特色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全面考虑景观与建筑,艺术与构造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绘制景观设计图与效果图。

3、在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吸取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实例的经验及教训,学会资料查询收集,现场踏勘分析及调查研究的方法,认真进行构思和创作,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争取工程项目的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三、设计内容要求

要与策划方、经营方的理念协调统一,做到形势和功能统一。自然景观和人工打造理念协调统一。突出水文化的文化氛围与服务流程统一。

设计范围:

①入口景观设计

②入口建筑设计

③泡池区公共部分:

泡池区景观

专题泡池设计(包括泡池形式、材料、配套设置、装饰设计)

大堂入口区景观

精品SPA区建筑与景观

主大道两旁主题文化景观、河岸景观设计

涉及景观建筑设计(桥、廊、亭、榭、阁等)

景观构筑物设计(景墙、雕塑等)

地热房建筑设计

水景及喷泉设计

竖向设计

照明设计

植物配置设计

铺地设计

后勤部分: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卫生间

水吧(服务用房)

设备用房

泡池配套设置(庭院灯、环卫设施、服务设置等)标示设计

四、设计成果要求

1、多媒体电子文件(ppt格式,答辩使用)

①、设计概况;

②、设计定位及出发点;

③、设计构思;

④、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⑤、全套缩图

⑥、总结与体会

⑦、谢辞

⑧、参考书目

2、设计文本——说明不少于1000字(A3打印装订,留系存档)

①、封面;

②、目录

③、中英文关键词及中英文摘要

④、设计说明正文(含设计概况、设计构思、设计过程描述、相关技术指标)

⑤、全套A3缩图全套图纸应包括:

1彩色总平面布置图

2.鸟瞰效果图

3.景观分析图

4.交通规划图

5.景观功能分区图

6.景点及泡池布局及游览组织规划图

7.竖向规划图8.照明分区图

9.能表达方案的重点景观手绘或电脑效果图

10.节点手绘彩图

11.节点效果参考图

12.苗木配置及拟选大中乔木名录

13.景观断面图

14.重点小品拟选方案参考

15.饰面材料拟选方案参考意向

16.灯具拟选方案参考意向

17.配套设施(含桌椅、垃圾桶、盛花器)拟选方案参考

⑥、总结与体会

⑦、谢辞

⑧、参考书目

3、设计文件光盘(留系存档)

①、cad文件:建筑方案图、平面布置图、顶面布置图、各立面图、剖面图(每个空间至少一个)、细部大样图

②、展览用图版(900mm乘以1200mm)两张

③、A3文本打印用文件全套

④、建筑外形及各空间透视表现(含3d模型)

五、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至四周(3.1——3.28):毕业设计调研与实习

第五周(3.29——4.4):整理实习调研报告,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及任务书。

第六、七周(4.5——4.18):第一阶段,设计构思、主题确定,分区及总平面图等。包括彩色总平面布置图、鸟瞰效果图、景观分析图、交通规划图、景观功能分区图、景点及泡池布局及游览组织规划图。

第八、九周(4.19——5.2):第二阶段,分片区进入各节点设计,包括大堂入口区景观、精品SPA区建筑与景观、主大道两旁主题文化景观、河岸景观设计、涉及景观建筑设计(桥、廊、亭、榭、阁等)、景观构筑物设计(景墙、雕塑等)、地热房建筑设计、水景及喷泉设计。

第十至十一周(5.3——5.16):第三阶段,苗木配置及拟选大中乔木名录、景观断面图、重点小品拟选方案参考、饰面材料拟选方案参考意向、灯具拟选方案参考意向、配套设施(含桌椅、垃圾桶、盛花器)拟选方案参考。

第十二至十五周(5.17…6.13):第四阶段(计算机绘制或工具手绘,并装订)整理所有设计文件,补充所需的参考资料,完成设计文本。

第十六周(6.14…6.20):毕业答辩及毕业设计展览。

六、参考书目

1.《营造法式》:李诫;中国书店出版社

2.《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唐风建筑营造》:李白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南诏史概要》:谷跃娟;云南大学出版社

5.《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连瑞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温泉开发的策划与规划:构筑旅游与休闲的温泉世界》:王艳萍、王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05月

7.《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瓦尔特A·鲁茨·理查德H·潘纳·劳伦斯·亚当斯;辽宁科技出版社9月

8.《酒店与酒店设计》:王奕;水利水电出版社1月

9.《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四版:西蒙兹·斯塔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月

10.《人性场所》:克莱尔·库伯·马库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月

艺术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7

为提升艺术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既紧扣艺术院校的特色教育需要, 又能“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本文将以对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跨文化能力内涵理解为切入点, 提出基于新型跨文化能力内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想, 并结合学习者因素的实证调查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 , 分析艺术类学习者对各类任务、活动的总体态度和多种影响因素, 深入探讨与艺术院校跨文化教学课堂相适应的学习任务、活动类型。

1跨文化外语教育理论回顾

1.1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标准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对静态、同质化描述文化, 以获得本族语者能力的外语教学目标日渐遭到质疑 (Rampton, 1990;Firth&Wagner, 1997) 。把“文化”简单与“民族”、“国家”划上等号的做法, 会致使文化教学简化为对目的语使用国主导文化群体风俗、行为的刻板模式化描述 (Kramsch, 2006) 。

注意到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目的语与文化相分离倾向 (disassociation) , Byram (1989, 1999) 提出:外语教学目标是培养跨文化能力, 使学习者能以文化调解人 (mediator) 身份及时发现因文化差异所引发误解, 有效、适当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但是理论界对具体交际准则的把握仍意见不一。Spitzberg推崇跨文化交际适当性准则。但Nunn认为, 在双方所期待的交际准则无法同时遵照时, 合适性标准可以放弃, 交际活动须具备有效性 (2007) 。然而“有效性”标准混淆了交际的外在“功效”与内在“能力”、以交际的成功结果来衡量能力, 也遭到批评。许力生 (2011) 认为, 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应超越具体交际行为, 向精神层面深化。跨文化交际双方应相互顺应、双向调节, 达成交际双方都能接受的“功效”和“适当”性。该交际评价标准兼顾了语境与交际者因素, 但仍欠清晰。

此外, 理论界尚未对跨文化能力概念内涵形成统一认识。例如, Byram (1999, 2012) 的跨文化 (交际) 能力理论框架含态度、语言、文化背景、交际技能与居核心地位的批评性文化意识五大要素。而Nunn则认为跨文化能力只作为构成要素, 与语言、语篇、语用知识、人际交往、策略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能力理论的内在局限更使之与实践相脱节。如:Byram提出语言教学兼具语言文化教育和公民教育两大互补性目标 (Byram, 2012, 2010) , 但由于跨文化交际成功意味着实现“与目的文化成员有效信息交流” (Byram, 1997) , 以成功交际为目标的语言教育因此与公民教育间并无内在关联, 致使教学实践中交际与教育环节两相分离。

1.2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文化观、语言观

Kramsch反对把文化等同于知识。为避免刻板、模式化文化认知, 她提出, 文化是“共享社会空间、历史与想象力的话语群体的成员身份” (1998:10) 。语言之间与语言内部都存在不同文化群体, 因此跨文化交际存在于语言之间与语言内部。继克拉姆申的文化成员论, Hansen指出, 任何一种文化群体内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常态。对该群体常态的认知和熟悉感使个体获得成员身份 (Rathje, 2007) 。充分认识到群体内差异常态的动态发展特性, Hansen对文化本质作出恰当概括:一种“多声且开放性、对话话性的互动关系, 而非决定性的同质封闭结构” (Kramsch, 2006) 。

基于此认识, 跨文化教育无需再拘泥于标准/非标准、纯正/非纯正、真实/非真实语言使用的二元界分, 教学重心转向多样化现实语言输入 (Kachru, 1994) , 鼓励学习者在理解它者文化过程中充分反思自身文化身份, 通过它者视角看待自身从而获得跨文化意识 (Knutson, 2006) 。

不遵从本族语者语言、语用规则的教育理念并非毫无争议。早在90年代, 德国话语分析研究者就表示过异议, 认为语言教学的内容应限于话语中所表现的文化内容。Edmondson的观点是:既然语言形式仅仅是思想文化的载体, 文化并不与语言直接关联, 所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语言教学无直接关联。该认识源于另一种文化观—“文化即话语”, 即隐藏于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 (Kramsch, 2006) 。

Risager (2006) 的文化流理论 (Culture Flow) 以及“语言文化 (连系体) ”概念 (Languaculture) 有助于澄清Edmondson有关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误区。文化流理论区分四个维度的持续不断文化流。如:语言文化 (连系体) 流 (Languaculture flows, 以下简称LF) 、隐藏于语言中并可转译的话语文化流 (Discursive flows) 。文化流理论清晰阐明话语在文化中的从属位置, 也凸出了外语教学的关注焦点—与语言密不可分的语言文化 (连系体) 流 (LF) 。Risager用Languaculture一词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并以LF来强调语言文化语境的即时、多变性。它包含常规语义和语用变迁义、个体的社会身份认同等方面内容。Risager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任务是建立目的语与自我文化体验间的关联, 获得本族语群体共享的对语言文化 (语意、语用规则) 的关联。

Languaculture概念与Halliday的语言三大元功能 (概念、篇章、人际) 有共通之处, 但更着眼于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可变、持续性。LF概念的提出, 凸显了语言与个体身份持续不可分割性, 也力证语言不单是一种技能, 语言实践经历构建个体多重社会身份, 它是人类内在丰富性的重要组成。该认识与van Lier的语言观一脉相承:语言是具体语言活动, 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 以及人与其物理、社会、文化世界间关系的总和 (2000:258-259) 。

2对跨文化大学英语教育理论模式的思考

2.1跨文化能力内涵新解

综上所述, 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Ris⁃ager认为, 外语学习者较难从语言的特定地域变体使用中获得个体身份认同 (2006:128) 。但我们认为, 不宜把Languaculture中的社会意义维度局限于单一语言地域变体选择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既然个体身份认同包括社会、文化两个维度, 既然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自我认识的协商、再协商过程 (Norton, 2000) , 个体的多元身份 (如:种族、性别、工程师、户外运动爱好者等身份) 必然在语言交际实践中获得发展。Ohara在夏威夷的日语教学经验表明, 即使是初级外语学习者仍倾向于把外语的社会身份 (对阳刚气质大阪方言的认同) 与自我相融合, 以高度的主体性 (agen⁃cy) 积极构建自身的新语言身份 (Higgins, 2011) 。

与Risager的语言观遥相呼应, Rathje (2008) 提出持续性的、超越功效目标的新型跨文化交际观:跨文化能力作为一种新文化群体构建的促成力, 帮助构建交际双方间对文化差异常态的共识。成功构建共识的结果是形成具有熟悉感的新文化群, 为达成下一交际目的做好铺垫。因此, 除了建立目的语与自我文化体验间的关联, 学习LF中的常规、语用意义外, 外语学习者的任务还在于:以能动的语言使用者意识, 共建持续发展的特定共识语境, 同时构建自我多元身份。能够促进构建共识语境、共识身份的交际语言选择就是适当且有效的。

拥有跨文化能力者能够把握特定文化语境下关系语言 (Relational Language) 的社会意义。例如:一个纽约商场的店员会选择与顾客闲聊的言语行为, 以显示自己的美国文化内者 (Insider) 即时性社会身份, 即使他的泰国移民身份使他习惯于选择少言或沉默的语言交际策略。同时, 拥有跨文化能力者对任何言语在表达概念意义时, 同时还具有可能的多种文化意义潜势具有清醒的认识。例如, 在特定爱尔兰广播节目的电话对话中, 存在着以“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for talking to us.”作为对话结束语的倾向。节目收听者熟谙此结束语, 由此该语言有助于构建交际双方的“亲密感”、文化内者的身份认同 (O’Keeffe, 2006) 。

因此, 具备跨文化能力意味着了解语言意义的不稳定性, 并适应意义的开放性常态。语言的学习过程即为随语境需要及时选择、调整社会身份的过程。一个具备跨文化能力者对特定社会语境中自我可能的多元身份及身份选择存在一定程度自觉, 并且敏感于特定交际情景对身份选择的限制作用, 通过交际实践获得对持续变化的语境的适应力, 发展多元个体身份认同与个体对自我、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知能力。

2.2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跨文化任务型教学模式

基于新型跨文化能力理解的外语教育应重视引导学习者获得对“世界整体”的认识, 鼓励学习者以语言主体身份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Risager, 2007) 。因此, 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 而是在深刻理解跨文化交际本质后形成的外语教育教学认识论。与其相适应的基本教学要素归纳如下:

1)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基于多元文化真实性语言输入, 比较英、汉语文化语境, 发展个体对自我、对物质世界认知判断力。通过探索文化群体多样化英语变体、语言交际特点, 加强学习者对多元身份和身份选择的敏感度, 认识语言对社会身份构建影响力。

2) 教学手段:适于采用任务支持型教学方式 (task-supported approach) 培养跨文化能力。通过互联网、语料库获取真实、多文化语境信息的语料。设计多种适应艺术类学习者语言水平、需求预期的学习任务,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开放性语言互动交际, 创造性运用语言。如:鼓励学习者把自己的真实课外身份与课堂虚拟社群成员身份相结合, 基于教师提供的多文化群体语言实例, 在与想象人物的对话中构建多元自我身份;鼓励学习者参加说唱音乐竞赛, 获得“艺术家”、“有能力的学习者” (capable learner) 的身份认同;设计多身份、合作性的杂志编辑写作任务等 (Rivers&Houghton, 2013) 。

3) 师生角色:教师是语言输入提供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教师提供探索性学习帮助, 以及明晰语言文化信息。师生分享文化语境体验。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探索性语言实践中充分运用主体创造性和独特生活经历。

4) 教学评估手段:评估由形成性与终结性两部分构成。基于学习者一个时期内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同伴与教师反馈内容完成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中语言综合技能的测试结果应结合个人对语言实践的学习体验反思。

3艺术院校课堂任务设计实证研究

3.1调查对象、内容与学习任务定义

传统SLA研究者习惯把学习者视作信息处理系统, 关注任务的固有特性 (如复杂度、条件) , 而忽略学习者与具体语境对任务效果的双重影响。任务被理解为以提高外语水平为目的而采用的任何手段, 用以产出意义聚焦的语言使用 (Ellis, 2003) 。而社会语言学家则反对这种把语言学习者与其社会生活相隔绝的研究视角。大脑凭借文化体系中的语言符号系统得以发挥功能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他认为, 语言与思考, 交际行动协同发生作用, 个体通过社会活动增长对自身认知与行为的控制力 (Lantolf&Thorne, 2006) 。Phipps与Gonzalez (2004) 提出, 语言实践 (Languaging) 使个体的创造性、主体性得以发挥, 使语言习得、具身化感知技能得以发展。他们归纳了四类理想学习任务类型 (合作、应用、互动、保障学习者自主控制) 。但考虑到学习者对任务的理解和自行目标设定是任务的完成前提, 学习者因素分析应作为理想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本文中对任务的定义基于Ellis的理解, 但扩展了意义一词的内涵。语言的意义包含常规语意与社会身份认同双维度, 因此任务指以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发展个体认知力与身份维度为目的而采用的任何语言交际, 用以促进概念意义聚焦和 (或) 社会身份发展聚焦的语言使用。

为验证艺术院校理想外语学习任务类型特点, 研究者于2013年展开跨文化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学习者因素实证调查。在中国美术学院 (简称国美) 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简称之江) 十个专业大二学生中发放问卷380份, 共回收问卷A349份, 其中国美226份, 之江123份。

问卷涉及学习者技能需求、动机、认知风格、任务/活动态度评价等内容。T1-T8任务含:信件写作、看图说话、阅读绘图、小组项目、角色扮演、猜谜、故事编写、艺术交流。A1-A4四项活动含:短文翻译、文章读背、阅读、听写填空。T4小组项目指合作性电台节目录制、采访任务, T8艺术交流指粘贴画、漫画图文创作交流。对动机水平的评测采用4级量表 (对外语学习非常喜爱、比较喜爱、不太感兴趣、完全不感兴趣) 。对任务/活动态度的评测采用5级量表 (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不清楚、不太感兴趣、完全不感兴趣) 。认知风格评测选取Honey与Mumford (2000) 的信息处理、感知二维认知风格问卷, 调查四类型学习者的四种认知方式:具象体验 (Feeling) 、抽象概念化 (Thinking) 、活跃试验 (Doing) 、反思观察 (Thinking) 。听、说、读、写、译五技能需求列表中各含4至6子项。答卷者被要求在每一技能类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希望掌握的三个子项。

研究拟通过调查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两校学习者学习动机对任务/活动的态度、语言技能的需求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国美各专业学习者对五技能的需求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影响国美学习者对任务/活动态度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3) 与国美学习者需求因素相适应的理想学习任务/活动有哪些, 特点是什么?

3.2调查结果

动机比较显示, 两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但从国美学习者对任务/活动态度均值排序 (表1) 可知, 虽然之江的均值普遍低于国美 (仅T5、T6较高) , 但两校的态度总体一致。对国美排名前七项任务/活动的态度评价分别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 发现两校仅对A1 (短文翻译) , T6 (猜谜) 的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P=0.016) 。国美与之江对A1态度秩均值分别为:132.000、103.950;对T6态度秩均值分别为:165.740、192.010。

对前七项的动机与态度间相关性检验发现:除了T6外, 国美学习者动机对其余六项的态度呈极显著相关 (P<0.01) ;而之江学习者的动机仅对T7呈显著相关 (P=0.02) 。在国美相同动机组的学习者内 (低动机组:评价值<=2, 高动机组:评价值>2) 分别用Mann-Whitney U检验认知风格因素对态度评价的影响, 结果见表2:低动机组内仅信息处理风格对T3有显著影响 (Thinking组秩均值 (35.90) 高于Feeling组 (25.35) 。高动机组内, 信息处理风格对T5、A1均有显著影响 (Feeling组对T5态度秩均值 (90.96) 高于Thinking组 (75.03) , Thinking组对A1态度秩均值 (96.34) 高于Feeling组 (80.78) ) 。同时信息感知风格对T5有极显著影响 (Doing组态度秩均值 (94.35) 高于Watching组 (73.93) 。

比较国美五专业 (理论、造型、建筑、工造、动画) 类别间动机、对任务/活动的态度, 均未发现显著差异。五专业类别的高动机学习者中也未发现显著差异。

比较听、说、读、写、译 (Skl, Sks, Skr, Skw, Skt) 各技能需求 (技能子项加权后) 均值发现, 两校间对各大技能需求的水平接近。两校对Sks2 (口语子项2) 的需求均显著高于其余技能 (Sks2:能与英语国家人士就日常话题, 进行简单交谈, 为人指路、留言、提出请求等) 。两校间主要差异表现在:国美学习者对Sks6 (口语子项6:能基本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 如故事的发生、发展;表达愿望与理想等) 、Skt4 (翻译子项4: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 的需求显著高于之江学院。比较国美五专业类别对技能的需求 (如图1所示) , 发现除听力技能外, 各专业对各项需求水平接近, 工造需求水平较低;造型类对听力兴趣显著低于其他专业, 而对翻译需求高于其余专业。

3.3讨论

调查显示两校对学习任务/活动有基本一致的评价态度, T3-8作为较受学习者欢迎的形式, 在任务设计中应得到关注。学习者对任务的态度基本符合研究预期, 即:促进多维身份发展、语言交流实践、鼓励创作性发挥的任务形式较封闭式语言操练 (如:A2-4) 更受欢迎。对感知性学习偏好风格的研究 (王亚明, 2013) 表明, 艺术类学习者较理工科群体更依赖视觉图像和四肢体验。该倾向在本研究中再次得到验证。各项任务/活动的学习者需求特征分析见表3。

同时, 国美学习者对于A1 (翻译活动) 的热情值得关注。技能需求调查证实, 翻译技能在工造外, 各专业类中都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作为书面、非互动性语言形式, 它的重要性反映出艺术学习者对于西方艺术思潮、艺术发展动向的渴求。一定翻译技能的获得成为自我“未来艺术家”身份获得的重要途径, 技能操练本身因此成为身份认同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未来艺术家”身份获得的期待, 也使两校学习者均肯定T3、8任务类型。而对T5的积极评价显示出学习者 (尤其是具象体验、活跃试验风格倾向的“活动者”) 对多元新身份发展的需求。

学习者的多元身份认同倾向还在T6 (猜谜) 中得到体现。之江的学习者动机总体低于国美, 但其对T6热情显著高于国美, 而国美内部的动机分析也呈现同样倾向:在T3-8中, 仅对T6的态度评价不受学习动机影响, 这都表明了学习者对于在学习中获得“有智能的学习者”身份认同的普遍需求。T1、2虽然具备开放性特征, 但因其表达内容往往受限, 与学习者个体的真实历史身份、未来身份脱节。而T7 (故事编写) 因能够利用个体真实历史体验与创造性, 较T1更易获得学习者的欢迎。技能需求调查显示出对口语发展的高兴趣水平, 但学习者对T2态度冷淡, 也表明艺术院校口语任务设计需重视互动交际原则。

其次, 动机、认知风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者的态度有影响作用, 在任务设计中需要结合考虑。考虑到两校间动机的极显著差异, 我们对相同动机组间对七项任务/活动的评价分别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 发现高动机组间对T6, A1, T8态度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两校低动机组间仅对T5有极显著差异 (P<0.01) , 国美、之江秩均值分别为94.10、125.53, 而国美高动机组对T5的秩均值为143.57。反映出国美学习者较之江受学习动机更大影响, 有两级化发展趋势;以及国美学习者对“未来艺术家”、“有智能的学习者”身份构建具更大热情。

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二认知风格对国美学习者任务态度评价的影响因任务而异 (主要影响对T5与A1的评价) , 且主要影响高动机学习者。两校间相同信息感知风格高动机学习者间任务态度的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 高动机Doing组对T8、T5态度均有极显著差异 (P<0.01) ;高动机Watching组间对T6有显著差异 (P=0.028) 。高动机Feeling组对T5态度也呈显著差异 (P=0.025) 。鉴于二认知风格对T5的影响, 设计适合国美学习者的角色扮演任务时, 宜扩展任务的选择范围, 以满足处于认知风格另一端的学习者需求。

本研究还发现, 专业因素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影响不明显, 但在任务设计中宜综合考虑各专业对不同技能的需求水平。理论专业对翻译各子项的需求基本持平, 而造型中特别是国画专业对各项翻译技能, 尤其是Skt3的需求 (能借助词典对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介绍、提要、广告、产品说明书等翻译成汉语) 尤其突出;工造专业学习者对Skt4 (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 的需求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建筑专业对Skt2 (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译汉) 的需求显著较高。此外, 造型专业具显著偏低的听力需求和突出高口语需求, 显示适合该专业学习者的是互动交际型, 而非被动倾听式任务。

4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目标的设计 篇8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五、任务设计的延伸性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任务的课外延伸。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地把这些课外延伸的任务当作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上一篇:天亮说晚安友情随笔下一篇:以生命为题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