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台阶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作文:台阶(推荐7篇)

八年级作文:台阶 篇1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神。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品味细节描写。

二、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三、预习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凹( )凼( ) 门槛( ) 涎( )水 揩( ) 嘎( ) 尴尬( )( ) 烦躁( ) 筹( )划 黏( ) 撬( )

2.释义

尴尬:

3.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4.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a.师:这篇文章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描写让 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来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b.小说就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的 描述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请以 “父亲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文本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为话题仿例填空。

4.品味细节,体会父亲。

①“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 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 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4、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一下。

5.回首台阶,尊重父亲( 任选一题)

1、我们的父亲也默默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赢得了我们的尊重。请列举几件父亲作过的赢得我们尊重的事情,请以 “我尊重我的父亲,那是因为我的父亲_______。” (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 节)

2、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

四、展示提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各小组对预习交 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括n 括ぃ┮趿梗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 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 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六、课后反思:

八年级作文:台阶 篇2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八年级数学检测题 篇3

1.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2B.-■2=■

C.-3=3D.■=2■

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请指出在这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3.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 )

A.k>0,b>0B.k>0,b<0C.k<0,b>0D.k<0,b<0

4.如图1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

B. AD=AE

C.∠ADC=∠AEB

D. DC=BE

5.把代数式mx2-6mx+9m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m(x+3)2B.m(x+3)(x-3)

C.m(x-3)2D.m(x-4)2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4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B.7C. 4D.3

7.如图2,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若点A关于B点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对应的实数为( )

A.2■-1B.1+■C.2+■D.2■+1

8.甲、乙两人准备在一段长为1 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 m/s和6 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像是( )

9.如图3,△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100°B.80°C.70°D.50°

10.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毫升的水,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0.05xB.y=5xC.y=100xD.y=0.05x+100

二、填空题

11.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x=3,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

12.先找规律,再填数:

■+■-1=■,■+■-■=■,■+■-■=■,■+■-■=■,

则■+■-________=■。

13.如图4,直线y=kx+b(k<0)与x轴交于点(3,0),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__________。

14.将直线y=2x-4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

15.如图5,在△ABC中,AD⊥BC于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是等腰三角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

16.如图6,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________。

17. 如图7,C为线段AE上的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

①AD=BE; ②PQ∥AE; ③AP=BQ;

④DE=DP; ⑤ ∠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8.求值:-■-(2 011)0+4÷(-2)3。

19.先化简,再求值:

(2x+y)2+(x+3y)·(x-3y)-x(5x+8y),其中x=1.5 y=-■。

20.如图8,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

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1.如图9,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22.如图10是一个在19×16的点阵图上画出的“中国结”,点阵的每行及每列之间的距离都是1,请你画出“中国结”的对称轴,并直接写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3.我市某林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800株,甲种树苗每株24元,乙种树苗每株30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90%。

(1)若购买这两种树苗共用去21 000元,则甲、乙两种树苗各购买多少株?

(2)若要使这批树苗的总成活率不低于88%,则甲种树苗至多购买多少株?

(3)在(2)的条件下,应如何选购树苗,使购买的树苗的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

24.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11,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一、选择题

1.A2.C3.A4.D5.C6.B7.A8.C9.A10.B

二、填空题

11.2612.■13.x<314.y=2x+1

15.BD=CD(或∠BAD=∠CAD)16.48°17.①②③⑤

三、解答题

18.解:原式=■-1+4÷(-8)=■-1-■=0。

19.原式=-8y2-4xy=-4y(x+2y),将x=1.5,y=-■代入得:原式=0。

20.解:BC∥EF。理由如下:因为AE=DB,所以AE+BE=DB+BE,即AB=DE。因为AC∥DF,所以∠A=∠D。又因为AC=DF,所以△ACB≌△DFE,则有∠FED=∠CBA,所以BC∥EF。

21.(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ACB=60°。

因为OD∥AB,OE∥AC,所以∠ODE=∠ABC=60°,∠OED=∠ACB=60°。

所以△ODE是等边三角形。

(2)BD=DE=EC,其理由是:

因为OB平分∠ABC,且∠ABC=60°,所以∠ABO=∠OBD=30°。

因为OD∥AB,所以∠BOD=∠ABO=30°。

所以∠OBD=∠BOD,所以DB=DO。

同理,EC=EO。

因为DE=DO=EO,所以BD=DE=EC。

22.解:整体考虑,图中的阴影面积正好等于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即64个平方的单位。

图中的对称轴共有两条(如图12)。

23.解:(1)设购买甲种树苗x株,乙种树苗y株,则列方程组

x+y=800,24x+30y=21 000。

解得:x=500,y=300。

答:购买甲种树苗500株,乙种树苗300株。

(2)设购买甲种树苗z株,乙种树苗(800-z)株,

则有85%z+90%(800-z)≥88%×800。

解得:z≤320。

(3)设甲种树苗m株,购买树苗的费用为W元,

则W=24m+30(800-m)=-6m+24 000

因为-6<0,

所以W随m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0<m≤320,

所以当m=320时,W有最小值。

W最小值=24 000-6×320=22 080元。

答:当选购甲种树苗320株,乙种树苗480株时,总费用最低为22 080元。

24.证明:(1)如图13,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C,BD=AD,

所以∠B=∠DAC=45°。

又BE=AF,所以△BDE≌△ADF。

所以ED=FD,∠BDE=∠ADF。

所以∠EDF=∠EDA+∠ADF=∠EDA+∠BDE=∠BDA=90°。

即△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是AB、CA延长线上的点,如图14所示,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D,AD⊥BC,∠DAC=∠ABD=45°。

则有∠DAF=∠DBE=135°,又AF=BE,

所以△DAF≌△DBE。所以FD=ED,∠FDA=∠EDB。

所以∠EDF=∠EDB+∠FDB

=∠FDA+∠FDB=∠ADB=90°。

即△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作文:台阶 篇4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法选择 朗读、点拨、导读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组织与学生学习任务设计 相关预设 设计意图 反思与改进

一、导入: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凹凼()门槛()涎水()砌()黏性()尴尬()撬()憋()半晌()揩()

二、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三、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1、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四、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

?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重温经典,感受父亲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七、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

八、总结…

九、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

b.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导学预设1:

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正确朗读字音,语句的节奏,作家作品介绍。

评价预设1:

学生分组分层量化评价,按1-6号分别1-6分的办法,同时对速度快的、表述好的、想的全面的、较低层次作答的学生做口头评价。抢答的形式更具竞争性。

导学预设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准确把握父亲的形象

评价预设2: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如谁预习的好

导学预设3: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

评价预设3: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导学预设4: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回答内容作总结,如本小组在学习中表现的是否积极,每个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了,谁表现的突出,谁表现的不好,得分、失分原因,和其它小组比较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等等。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总结,表扬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1:

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学会预习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2:

以歌曲唤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3:

概括事件,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4:

1.让学生速度课文,掌握信息,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5:

.利用小组评价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引导小组派较低层次的同学回答,从而培养小组关注弱势,形成得分策略。同时也为较差学生建立自信和使他们感受成功快乐。

设计意图5: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激励学生并引发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与改进1:

表情与肢体并用,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能做到坐姿端正并持续。

反思与改进2: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深情

反思与改进3:

通过对课堂效果观察,口头即时激励性评价优于隐性量化评价,灵活量化评价更具调动性,分层评价应多引导,以内化为小组关注每个成员的主动行为,因此总结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与改进4:

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充分建立,所以在完成这个任务中,很多同学缺乏自信,更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所以培养自主意识还需要引起重视,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独立。口头激励的运用,效果明显,对学生树立自信有一定作用,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做这项工作。

反思与改进5:

有意识的随时发现评价点,并有目的的实施相应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很好的方式,需要教师重视并加以实施。

板书设计:

台阶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课后回顾及反馈:

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台阶的象征意义,归纳文章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果加进短篇训练更有利于学习。

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作业上交及时,大部分学生作业工整,出现问题采取集中订正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侯晓旭

八年级作文:台阶 篇5

一、导入: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知“父亲”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博大精深的高大形象,那么,今天我们又一起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分析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2、3、4的问题读书。)

1、分组比赛查字典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涎()水揩()尴尬()凹凼()筹()划

黏()性镶嵌()蹿()上掺()上胯()骨

糟糕()撬()倔强()门槛()茬()硌()

2、用5——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后,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略)

3、本文以“台阶”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可知“我”家是怎样的家境?从中可知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讨论后板书如下。)

旧台阶

回忆————造台阶————经济的落后

新台阶

│————父亲的坚忍不拔、艰苦创业

线索(台阶)

4、学生提问问题。(问题在后补充)

三、探究如下问题:

1、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并自己得出结论):

(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我想今天的一些商标,或许是这种文化传统的继承吧!诸如“三九胃泰”、“九九感冒灵”、“555”烟、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台阶”的高,实质上就是主人地位的高。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注: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阴阳八卦”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在农村找到相应的建筑物,如“四合院”。(A)、清静、安全;(B)、东南西北四神的保佑,以示平安。所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和平、团结以及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

(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

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4)、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看:

提问:父亲的创业为什么如此之艰难呢?(可以从课文内容引入)

提示:A、低——高(台阶三级——九级)。人老了,身体垮了——发展缓慢。

B、柴——1.5元钱。材料来之不易——农村经济的落后。

所以,从父亲的身上,我们可知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尽快的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总之,父亲创业如此之艰难的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四、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五、教学反馈:

1、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八年级作文:台阶 篇6

一、教学背景 《台阶 》

选自李森祥的小说集《台阶》,选编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以“爱”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写了父亲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所以想造一个有高台阶的屋子,并一直为造高台阶的屋子而准备着,最后,台阶造好了,父亲老了,身体也垮了。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深沉,刻画出了一位谦卑的农民父亲形象。这是一篇小说,在这一单元的选文只有这一篇是小说,因此在上课时就以文体为切入点。对于小说三要素如何选择教学重点,授课时究竟应侧重于哪一点,在备课过程中,李森祥写给编者的信给了我启发,他说:“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正是这句话给了我启发,所以我打算从理解父亲的形象组织教学。

二、教学设想

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形象是重点,但是如何切入人物形象呢? 备课时我发现,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就要认识到三点:一是文章是以父亲造台阶这件事展开的,二是父亲造台阶和父亲的衰老变化是此消彼长的,三是“我”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因此我没有直接分析文本,而是从台阶入手,我把台阶定位为三点:文章的叙事线索、地位的象征、父亲劳作一生的见证。虽然是从台阶入手,确实围绕着父亲形象展开的。而且,我的教学对象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对农民的了解很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能让学生理解父亲这个谦卑的农民形象是要花一番工夫的。但是这种体悟和感情不能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课堂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当然,无论哪种角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都要贯彻新课标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点。

在教学安排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了自读品味的预习要求;为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还精心设置了学生交流读出怎样的父亲形象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担任学习主动者的角色,而我在整个过程中则充当引导者和点拨者。

三、情景回放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把书打开至47页,看看这一单元导语里的内容,请大家告诉我这一单元在选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二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这四篇课文的文体是什么?

生: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在诉说着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师:嗯,这是在选材上的共同之处。那我们之前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 王》、《信客》在文体上都是属于哪一类?

生:散文。

师:对的,这四篇在文体上都是散文。这一单元还有一篇课文我们今天来讲,除了选材上和其他四篇有共同之处外,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文体是小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一单元里唯一的一篇小说。看看这一篇小说里表现了对谁的怎样的情感。莫言说小说无非就是讲故事,么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父亲造高台阶的故事。

师: 我们之前学过叙事时都要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你能不能根据这三个方面再来扩充一下刚才你的回答。父亲为什么造高台阶,最后造好了没有?

生:父亲一直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此一直想造一个高台阶,并一直为造高台阶而努力,最后台阶造好了,父亲也老了。

师:刚才同学概括故事时,是以父亲开头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父亲。(板书:父亲)

师:文章主人公是父亲,但是题目却是台阶,文章也是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这一主线而展开的,那么从写作手法,台阶是这篇课文叙事的什么?

生:(齐)线索(板书:台阶线索)。

师:围着这“父亲造台阶”这个主线,文章又具体写了哪些事情呢? 生:父亲想造台阶,父亲准备造台阶,父亲开始造台阶,父亲造好了台阶。

师:你把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了四个方面,前面三个概括得非常到位,最后一部分你再看看文章仅仅是写了父亲造好台阶吗? 还写了什么?

生:写了父亲的变化。

师:那文章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这个主线,就主要写了父亲想造台阶,父亲准备造台阶,父亲开始造台阶,父亲造好了台阶,以及父亲的变化这四个方面。这是文章的整体脉络,那我们顺着这个脉络具体看看文章内容,看完之后我想请大家做一个填词游戏:我读出了%%%%的父亲形象,这是从文

中的%%%%读出来的。

生1:我读出了一个节俭的父亲形象,在文章的第二段读出来的。

生2:我读出了一个淳朴的父亲形象,在第五节洗脚之后父亲走在青石板那个片段看出来的。

生3:我读出了一个要强的父亲,在第一段读出来的,还有第六段。生4:我读出了一个勤劳的父亲。在第10到第12段读出来的。

师:第10到第12段除了表现父亲的勤劳之外,还能变现出父亲什么品质? 生4:坚持不懈。生5:我读出了一个不服老的父亲形象,在22节,父亲坚持自己抬青石板那部分。(教师板书:节俭、淳朴、要强、勤劳、坚持不懈、不服老。)生:我读出了一个腼腆的父亲形象。在第二十二节父亲尴尬的笑读出的。

(教师点拨:是腼腆吗? 我看你有些不确定? 那我们看看这一段的具体内容。)生齐读第22节。

师: 尴尬的意思文中有注释,是神色态度不自然的意

思。这时候的父亲在将要造台阶时是“尴尬的笑”,那台阶造好之后父亲是不是就趾高气扬了呢?

生(齐):不是。

师:既然大家一致认同不是,那么后文造好台阶之后父亲的反应是不是和“尴尬的笑”是一致的,那么后面文中有没有和尴尬一词意思接近的词语体现父亲在台阶造好之后并不是趾高气扬的?

生1:有,不自在,在第27节。生2:后面还有,若有所失,在第29节。

师:那大家回过头来看第17小节,在这一段父亲的神情是怎样的? 生(齐):很兴奋,精力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

(师板书:很兴奋,挂着笑容———尴尬的笑—不自在—若有所思。)师:为什么父亲会有这种变化?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

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父亲为什么尴尬地笑? 二是父亲为什么若有所思?

生1:我觉得父亲尴尬是因为不习惯,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他想挺胸抬头。但是劳作了一辈子的他却无法把胸挺得高些,理想中父亲的姿态和现实中父亲的姿态的对比,让父亲觉得很尴尬。

生2:我觉得父亲若有所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在台阶建好之后并没有获得他想象中的满足感,反而是不自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父亲忙碌了一辈子,在造好台阶之后却老了,不能干活了,闲着让他很烦躁。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得都非常好。刚才两位同学都提到了一点就是父亲在台阶造好之后并没有获得他想象中的满

足感,那么我要追问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认为父亲没有达成他建造台阶的目的,那么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生1: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父亲为了造一个高台阶而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他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有地位,但是台阶造成之后他也没实现这个愿望。所以我觉得他的劳动是没有意义的。

生2: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因为造台阶是父亲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支撑着父亲一直劳作下去。这是他一生劳动的精神动力。……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是从父亲的角度来谈的。下面我给大家看一则材料。(PPT展示材料: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看完这则材料大家再来谈谈刚才的问题。

生(原来回答没有意义的那个同学):从儿子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父亲的劳动还是有意义的,因为父亲为家庭为儿子留下了高台阶的屋子,他们家庭的地位和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

师:对的。我们说人生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百米赛跑。父亲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九级地位的高台阶,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父亲给儿子留下了一级精神的高台阶。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台阶,它就不仅仅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见证,是父亲劳作一生的见证。

(教师板书:象征见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同学所说21节体现出父亲的腼腆那个问题,有人曾经把这一部分说是父亲的自卑,你们觉得自卑这个词语恰当吗?

生:我觉得不恰当,我觉得这个词语没有概括出父亲性格的另外好的一面。师点拨:哪一面? 是谦虚的一面吗? 生:也不是。

师:既然这两个词语都不是,那你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语合起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生(思考片刻):谦卑。

师:对的,是谦卑。(教师板书:在“不服老”后面增加“谦卑”。)

师:这篇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淳朴、要强,不服老以及谦卑的一个农民父亲形象。“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叙述父亲的故事的?

生:我觉得既有敬佩又有同情。

师:对于父亲的勤劳坚韧“我”是同情的,但对于父亲劳作一生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心理地位这一点“我”也是同情的。我们说父亲可能是不善言辞的,但父爱是伟大的,是如山的,是深沉的,这首筷子兄弟的《父亲》歌曲不仅送给《台阶》里这位父亲勤劳、坚韧而又谦卑的父亲,而且送给《背影》里那个说话不漂亮却关爱儿子的父亲,更是送给我们所有人的父亲。

(学生感动,并跟着轻轻哼唱这首歌曲。)

四、课后反思

《台阶》这篇课文内蕴很丰富,可以讲的内容又非常多,因此找一个抓手非常重要,但找到了父亲形象这个抓手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也是需要深思的。因此在多次修改之后,我 在导入新课之后直接抛出一个大问题,即“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这是篇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新课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我的教学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对讲读知识的补充。在这篇课文之前有朱自清的《背影》,同是写父亲形象,但两者侧重点却又不同。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的教学重点是感悟父亲的形象,这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但是我没把此作为唯一的重点,而是在题目“台阶”上花了一些心思。学生要能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必须抓住三个线索:整篇课文这是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而展开的,台阶的建造和父亲的变化是此消彼长的,“我” 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但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讲父亲的形象,而是把台阶作为叙事线索、地位象征、父亲一辈子的见证这三点展开教学。这对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的帮助很大,同时也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展开。虽然切入点不一样,但最后都是围绕着父亲形象展开的,可谓是殊途同归。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篇7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补全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I like that movie very much e____ the music in it.

2. When the t____ lights are red, you must stop and wait.

3. You must be c____ when you cross the road.

4. “It’s fine today.” “I think so. At l____ it’s warm.”

5. We must try to help them when they are in d____.

6. I really don’t know which one to ____(选择).

7. We are going to ____(攀登) the mountain next Sunday.

8. We must take good care of our ____(环境).

9. Our English teacher always ____(鼓励) us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10.Can you ____(解释) why you are late?

Ⅱ. 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____ you ____ get there before ten o’clock?

A. Have; toB. Do; have toC. Are; have to D. Are; having to

2. “____ do you go to the cinema?” “Once a month.”

A. How longB. How soonC. How oftenD. How many

3. “Can we come to school at eight?” “____. Because classes begin at a quarter to eight.”

A. Yes, you canB. I think you canC. SureD. I don’t think so

4.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hospital?” “I’m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____.”

A. Not at allB. You’re welcome

C. That’s rightD. Thank you all the same

5. We’re going to climb that hill. Why ____ with us?

A. not come B. you don’t come C. you not comeD. aren’t you come

6. “Are you hungry, Jack?” “____.”

A. Yes, a littleB. Yes, thank youC. No, littleD. Yes, I do

7. You have more toy animals than I. But ____ are much better.

A. IB. myC. mineD. me

8. The police station is five kilometers ____.

A. far B. long C. way D. away

9. Everyone in our class ____ a little about English names.

A. knowsB. knowC. is D. are

10. “Do you think John is a good student?” “Yes, ____.”

A. I don’t think soB. I think soC. I think notD. I so think

11. If you know ____ who collects shells, please let me ____.

A. anyone else; knowB. someone else; to know

C. no one else; knowingD. no one else; know

12. What should I ____ my grandpa ____ his birthday?

A. buy; ofB. get; forC. find; forD. give; to

13. Shanghai is ____ city in China.

A. most beautifulB. more beautifulC. the most beautifulD. the more beautiful

14. For people who are ____ in European culture, there are seven museums.

A. interesting B. interested C. interest D. having interesting

15. What a fine day! Why ____ go to the park with me?

A. aren’t youB. not youC. don’t youD. not to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Englishmen go out with an umbrella or a raincoat. Why? __1__ the weather in Britain often changes quickly. It is not very usual for the same kind of weather to __2__ long.

Spring can be rainy or windy, __3__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you can have more sunny days. In fact there __4__ as much sunshine in spring as in summer. Summer is __5__ time for visitors to go to the seaside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The weather can be sunny. People often go out to have a walk or swim. Autumn is a beautiful season, __6__ trees in the woods and parks changing colors. During autumn it is still nice to be outside, too. In winter, it gets colder. It might snow. Especially on high land in the north. It is __7__ very windy in this season.

January and February are the coldest __8__ of the year, while the warmest __9__ often July and August. The difference __10__ temperatur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is not so great in Britain. The average(平均) temperature of winter is about 4.5℃, and summer is about 15.5℃.

1. A. ForB. AsC. BecauseD. Since

2. A. make B. stayC. change D. take

3. A. butB. and C. orD. for

4. A. canB. can be C. have D. can have

5. A. the earliest B. the latest C. the worstD. the best

6. A. with B. like C. without D. from

7. A. also B. too C. either D. as well

8. A. seasons B. weather C. monthsD. days

9. A. is B. areC. was D. were

10. A. for B. on C. byD. in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Ireland? If not, you should think of spending a vacation there.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stands in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There are about 3,479,000 people in the country and the weather is quite wet but warm. The temperature is neither too high nor too low. Falls of snow in Ireland are most unusual. Whenever you go there, you can hardly see them.

Ireland is full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You’ll find restaurants and cafes everywhere. Most of them have a log list of Irish food and drinks. Especially, after your meal, you can take a walk along the shore. The countryside is good for horse riding. Other sports you may want to do are sailing, boating, swimming, fishing and golfing. Ireland is famous for its theaters and festivals. So why don’t you stay longer for a party, an opera or a concert?

The Irish people are kind and friendly. From mountains to beaches you will find people ready to stop and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he local geography or history and maybe about what you should see next. The Irish people have kept their own culture of music and literature well. Different area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In towns and villages people gather together in the evening to sing and play music. They also get together to read their own poems to each other.

Meeting such people is really fun, isn’t it?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 It rains and snows a lot in Ireland.

2. Typical Irish food and drinks are not easy to find in the countryside.

3. There are many sports to do on the water in Ireland.

4. The Irish people are always ready to tell you the way.

5. The Irish people are good at music and poems.

(B)

Josh is talking to some tourists who have just arrived in Holland. They are on a coach from Schipol Airport to the center of Amsterdam.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Josh Kumar and I’m your travel guide. Welcome to Amsterdam. I hope you had a good flight from Britain.

Now, just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Don’t worry if you can’t speak Dutch. Almost everybody speaks some English in Amsterdam. Most instructions are usually in fou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About tomorrow’s program. Can we meet outside the hotel at 9:30 am for our trip to the Van Gogh museum? Please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tickets with you.

A word of warning. As in any big city, be careful of pickpockets. Make sure you don’t take too much money with you when you go out. Now we are just coming to the Royal Palace in Dam Squar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____.

A. Most Dutch people in Amsterdam speak some English

B. Everybody in Amsterdam speak some English

C. Most people in Amsterdam speak four languages

D. Most people in Amsterdam can’t speak Dutch

2. What are the tourists going to do tomorrow? ____.

A. They’re going to a Picasso exhibitionB. They’re going to the Van Gogh museum

C. They’re going to buy ticketsD. They’re going to the airport

3. What does Josh do? He is a ____.

A. touristB. DutchC. guideD. We don’t know

4. What time is it? ____.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C. At noonD. In the evening

5. What does “pickpockets” mean? ____.

A. 捡起口袋B. 摘下口袋C. 缝口袋D. 小偷

(C)

You will never imagine all the strange, fun things inside the factory in the film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The film came out last summer. It is from a famous children’s book by the British author Roald Dahl.

In it, Charlie Bucket is a young boy. He is from a poor family. Charlie’s greatest love in life is chocolate. Every day, he looks at the chocolate factory near his home. It’s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But its doors have been closed for 15 years. How strongly Charlie wishes he could go inside to have a look!

One day, Willy Wonka, the owner, decides to open the factory. He puts tickets into five chocolate bars(巧克力块) and sells them. The children who find the tickets will visit the factory and see all its secrets! Luckily, Charlie gets a bar and finds the fifth ticket in it. He is going to the factory!

In the factory, Charlie and the other four children have one surprise after another. They see a chocolate waterfall, a chocolate river, candy trees and sugar grass. But the other four children can’t help eating too much chocolate. This means big trouble!

Will everyone make it to the end of the factory? One lucky kid will get a big prize!

1. Who is Roald Dahl? ____.

A.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filmB. The author of the book

C. The director of the filmD. The owner of the factory

2. What does Charlie like best? ____.

A. The bookB. The filmC. The factoryD. Chocolat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factory? ____.

A. The factory is far from Charlie’s homeB. It’s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C. The factory has been open for 15 yearsD. Everyone can go to visit the factory

4. How does Charlie’s dream come true? ____.

A. Willy Wonka invites him to the factory

B. He gets the fifth ticket from a chocolate bar

C. He picks up a ticket on the street

D. He buys the ticket from the ticket house

5. What do the children see in the factory? ____.

A. They see a chocolate waterfallB. They see a chocolate river

C. They see candy trees and sugar grassD. All above

(D)

上一篇:七年级新教案下一篇:一块西瓜皮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