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乌鸦续写(精选15篇)
自从被狐狸骗走肉后,乌鸦整天闷闷不乐,埋头苦想对付狐狸的方法。终于有一天,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法子。
这天,乌鸦叼来了一片肉,然后站在狐狸经常出没的地方等着他。等啊等啊,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把狐狸给等来了。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又叼了一片肉,那个口水啊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吗?”乌鸦叼着肉,在喉咙里发出了“嗯”的声音。
狐狸见了,兴奋极了,心想:上次我向她问好,她理也没理我,这次竟然搭理我了,这只笨乌鸦,她又要上我的当了。于是,他又接着摇摇尾巴说:“噢!美丽的乌鸦小姐,我怎么觉得你今天格外的靓丽啊!瞧你身上这件礼物,简直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耀眼,请问,这是在哪买的呀?”乌鸦听了,把肉放在一旁:“是嘛,狐狸大哥,你不知道,这是我特意去网上购买的,您不是说我唱歌好听吗?我就是为了给您唱歌,所以才穿的。来,我今天就为你一个人演唱我的拿手歌曲《哇哇哇》!”说完,乌鸦就开始哇哇哇地唱个不停,那歌声简直就像哭声一样特别恐怖,狐狸一听,吓得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他立即捂住耳朵,夹着尾巴,像箭一样飞快地逃回了树林,他边跑边咬牙切齿地说:“臭乌鸦,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乌鸦见狐狸逃走了,高兴的哇哇大叫:“哇……哇……”
狐狸呢, 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它洋洋得意地说:“孩子们, 以后见到乌鸦有好吃的, 你们就说一些奉承话来骗它, 比如说它嗓门好、羽毛漂亮, 总之什么话好听就说什么, 实在不行就狠狠地骂它, 只要诱使它张嘴就行。等吃的掉下后, 你们要飞快地把东西吞掉然后赶快跑。”小狐狸们听了啧啧赞叹, 齐声说:“好!”
话说这天, 小乌鸦也得到了一块肉, 这块肉又大又肥, 看得人是直流口水。小乌鸦飞呀飞, 飞累了, 就落在一棵大树上休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寻找了一天食物的小狐狸也来到了这棵大树下。饥肠辘辘的小狐狸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它是被肉的香气吸引来的, 循着香气它嗅啊嗅、找啊找, 发现了那块香甜的肉, 小狐狸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刚想扑上去, 突然, 它看见了叼着肉的小乌鸦。
这时, 小狐狸想到了自己爸爸说过的话, 它的眼珠子“骨碌”一转, 嘿嘿笑了两声, 谄着一张笑脸、尖着嗓子讨好地说:“亲爱的乌鸦先生, 您的嗓子真好, 能给我唱一曲吗?”小乌鸦冷冷地看了馋相十足的小狐狸一眼, 没有理它。
小狐狸见自己的糖衣炮弹不管用, 便破口大骂:“你以为你的嗓子有多好, 谁都不爱听你唱歌, 听到你唱歌都恨不得发疯了!瞧瞧你这一身乌黑的家伙, 要多丑就有多丑!”小乌鸦狠狠地盯着小狐狸, 还是没有理它。
小狐狸见小乌鸦不做声, 骂得更起劲了:“你这个黑家伙, 怕了吧, 不敢吭声了吧, 瞧你这么丑, 干吗不待在家里, 还要出来丢人现眼……”
小乌鸦忍不住了, 刚想回敬它几句, 猛然想起了嘴里的肉, 它把肉小心翼翼地挂在树枝上, 骂道:“狡猾的狐狸,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把戏吗?你只是想骗我的肉而已!我的嗓门是不好, 但现在我要唱给你听!”说完, 它就“哇——哇——哇——”地大叫起来, 小狐狸被震得耳朵“轰轰”直响, 赶紧捂着耳朵灰溜溜地跑了。
就这样, 小乌鸦带着肉平安地回家了……
教师点评
本文语言富有特色, 冷静、诡秘而圆滑, 形象地表达出了文章的氛围。作者的心理描写很见功力, 可见其想象颇为细腻丰富。续写故事的结局跟原文大相径庭, 说明作者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不犯同样错误。 (吴春英)
有一天,小乌鸦衔着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心里想:要是我碰上狐狸,保准不会上当。巧得很,此时一只小狐狸走了过来,小狐狸看到小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立刻想到了他妈妈说的话,小狐狸眼睛咕噜咕噜转了几圈,一个金点子从它的脑袋里冒了出来。
“小乌鸦你好,最近几天你过得如何?”小乌鸦知道小狐狸只是想要它的肉吃,没搭理小狐狸。
小狐狸急得团团转:“哎,小乌鸦,听说森林里要举办故事大会了,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小乌鸦依然不理他。
小狐狸就又对小乌鸦说:“乌鸦妹妹,我不知道讲什么故事才能打动听众,你在天上飞,见多识广,一定知道很多不同寻常的事物,你给我讲一些有趣的事吧,我看能否在故事大會上派上用场……”
那知小乌鸦根本不听狐狸的任何话,只记得妈妈的忠告“不要和狐狸说话”。
狐狸说得口干舌燥,小乌鸦就是不为所动,急得它破口大骂:“臭乌鸦!你抢了小兔的棒棒糖,偷了小熊的玩具……你们乌鸦家族都是扫帚星,谁见了你们谁倒霉。”
小乌鸦听得实在受不了,就想和狐狸辩论自己的清白,刚要开口就看见狐狸脸上流露出得逞的神情,顿时明白了小狐狸的用意。小乌鸦将肉踩在自己脚下,看着前面干枯的小河,对小狐狸说:“我现在口渴得难受,你不给我倒杯水,我怎么给你讲故事呀。”狐狸一听有希望,赶忙说:“您稍等,马上就来。”它便赶紧转身去河边打水,可来到河边一看却傻眼了,它只得往小河的上游跑去。
来来回回折腾了一番,等小狐狸心急火燎地赶回时,却看见小乌鸦早已把肉吃完了。
小乌鸦站在枝头洋洋得意地对小狐狸说:“狐狸大哥,你要记住靠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食物,靠坑蒙拐骗终究不是常计呦。”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她在一棵树上歇脚时,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狐狸一见到乌鸦嘴里那块肥美多汁的肉时,顿时两眼放光,他马上换了一副笑脸,笑嘻嘻地走到树下,甜言蜜语地耍乌鸦唱歌。但是乌鸦早已记住了以前受骗的教训,这个乌鸦家族的奇耻大辱„„于是,她提高了警惕提防一切奉承话中的阴谋,坚决不理会狐狸的花言巧语。
狐狸看到乌鸦无动于衷的样子,有些泄气,但他眼珠一转换了一副嘴脸,开始对树上的乌鸦破口大骂:“该死的乌鸦,你听着,世界上没有比你们更坏的东西了!你们是灾难的传播者,谁见到你们,谁就要倒霉„„”
听到狐狸这样放肆的咒骂着乌鸦家族,乌鸦顿时火冒三丈,“哇”的一声开口反驳狐狸:“闭上你那张臭嘴,你们狐狸才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你们阴险狡诈,你们„„”还没等乌鸦说完,肉就从她嘴里滑了下来,狐狸一口就把肉吞了。
吃完肉,狐狸望着懊悔的乌鸦,抹了抹嘴巴,得意洋洋地说:“亲爱的乌鸦,这一次你又该记住什么教训呢?”
简直仇人相见仇人相见。狐狸想:你这只老乌鸦,又找到一块肉,这一下我老狐也不愁没肉吃完。嘿嘿!
狐狸眼睛一骨碌一转,妙计上心头。它笑眯眯地说:乌鸦大婶,好久不见,你好吗?
乌鸦看都不明白狐狸一眼,头一回,飞走了。狐狸跟随之后,边跑边说:乌鸦大婶,您仍在为之前我骗了您的肉发火吗?实际上我也很绝望,由于我母亲重病,急缺补充维生素,因此。我骗了您的肉。抱歉!
乌鸦心动了,嘴一动,肉没了出来,狐狸一口把肉吞了。乌鸦到数着数:5、4、3、2、1。
说时迟那时快,那时快。狐狸把肉吞进去,就烧起来了,变成了焦狐狸,狐狸马上跳进水里。乌鸦开怀大笑,说:那是我刻意调配的l烧狐肉r。嘿嘿,你上当了!说着,乌鸦飞走了,狐狸成功后,灰心丧气地回家。
日复一日,乌鸦总算想好了。想到了一个“引火烧身”的方法。不如我先给它来个下马威,俗语说“先开首为强,后开首罹难嘛”也学一学狐狸的刁滑。
有一日,乌鸦到达了狐狸的家,外出前带了一块“肉”。“咚咚咚”乌鸦拍门,狐狸走了出来,说:“啊,乌鸦先生,你是来侍候我的吗?还带了一块那么好的肉。”说完口水就“咕噜咕噜”的留住来,它转念又想:这乌鸦是脑壳坏了,依然是啥啊,竟来引火烧身。乌鸦满口同意:“是啊,狐狸大人,小的不敢轻视,今日特别来抱歉,前次抱歉,我假如早点发觉就行了,原来您才是我们的主,那老虎算啥。”乌鸦看着那狐狸的口水想着:这狐狸-平常的刁滑去哪里了,竟没有疑惑,真是不由得引诱啊。然而也对,那么大块的肉谁不想吃啊。狐狸听后连忙接过肉大口吞了,可它哪了解那块肉是我画的,内里装了一块大石头。它吃了下去一分钟后就死了。
乌鸦真是疾恶如仇啊,从这往后就没有动物来扰乱大家了。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看到这个寓言诗以后, 触动很大。他从狐狸身上去考虑, 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这样的寓言故事。他指出, 当孩子们有机会把这个寓言拿来应用时, 他们的所作所为差不多同这些意图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 你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孩子们因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的缺点, 但结果会是孩子们“一面嘲笑乌鸦, 而另一面却非常地喜欢狐狸”, 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 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1]。喜欢狐狸肯定会选择狐狸的行为方式作为模仿对象。为此, 教材编制者和使用者不可不慎重对待这种超出教材编选时预想的意义和效果。如果这种意义和效果是正面的、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一致的, 那么, 就应该弘扬, 反之, 则成了不良暗示, 应该尽量淡化、纠正或避免。
狐狸和乌鸦这一寓言故事经编译, 进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 最早见于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的课文《鸦好谀》[2]:
鸦衔肉, 止树梢。狐过而欲得之。仰颂之曰:“君躯既壮, 而羽复泽, 吾素闻君善歌, 请奏一曲。”鸦悦, 张口欲鸣, 未发声而肉已落。狐疾取之, 复语鸦曰:“他日有无故谀君者, 君其慎之。”
显然, 课文的意图是想让小孩子从好听奉承话的乌鸦身上吸取教训, 并借狐狸的口警告小孩子不要上“无故谀君者”的当。
这个寓言故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几乎与语文独立设科相伴随。百年来, 故事不同版本的素材大致相同, 都围绕着狐狸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而展开。但是, 不同版本在故事的叙述思路、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带来的不良暗示也有强有弱, 特别是在诱导小孩子喜欢狐狸的欺骗行为方面, 不同版本的暗示性与故事文本的展开密切相关。下面选取百年来该故事的三种版本进行分析, 以展示这个故事的文本呈现与不良暗示的相关性。这三种版本分别是1951年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七册 (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全日制十年指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2007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以下简称山东版、人教版、苏教版。
一、角色与关系的展示
乌鸦和狐狸出现在同一场景, 谁为主角, 谁为配角, 这一安排决定了突出那个形象的问题。山东版和人教版都把乌鸦当作主角, 先说乌鸦, 再引出狐狸, 如:
一只乌鸦, 在一棵大树上, 做了一个窠, 住在里面。大树底下, 住着一只狐狸。 (山东版)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 洞里住着狐狸。 (人教版)
突出乌鸦形象, 有助于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向乌鸦, 从乌鸦身上吸取教训, 从而淡化孩子们喜欢狐狸的不良暗示。而苏教版的主角则是狐狸, 乌鸦是狐狸找吃时遇到的第一个猎物: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 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苏教版)
这种先说狐狸再引出乌鸦的思路突出了狐狸的欺骗者形象, 有可能强化着卢梭所指出的这篇寓言故事的负面影响, 使孩子们更倾向于效仿狐狸的行为方式。
此外, 山东版、人教版中的乌鸦和狐狸, 一个住在树上, 一个住在树下, 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种布局传递了两者熟悉的邻居关系。而苏教版则安排狐狸出来找吃时遇到乌鸦, 昭示了两者萍水相逢的陌生关系, 而不是熟悉的邻居关系。一般来说, 关系熟悉之间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 关系陌生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 这种布局显然是为狐狸的行骗行为作铺垫, 无形中也聚焦、突出了狐狸形象。
二、乌鸦与狐狸的刻画
乌鸦和狐狸本来互不相干, 你走你的独木桥, 我走我的阳关道。但是, 一块肉把两者联系起来了。“肉”是两者追逐的对象, 它既是现实的, 指满足口欲的美味, 也是象征的, 指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存在。乌鸦和狐狸因为追寻这种物质存在而出现在同一场景:
(1) 一天, 乌鸦从窠里飞出来, 想找一点东西给它的孩子吃。它飞来飞去, 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 找到了一片肉。它便把肉衔着, 高高兴兴地飞回家来, 站在窠旁的树枝上。
这时, 恰好狐狸也出来找食物。看见乌鸦嘴里衔着一片肉, 馋极了, 可是想吃又够不着。 (山东版)
(2) 有一天, 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 叼了回来, 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 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 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头来, 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 馋得直流口水。 (人教版)
(3)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 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苏教版)
但是乌鸦和狐狸追寻“肉”的动机不同, 乌鸦找肉是为了孩子, 狐狸找肉则为了自己。为此, 山东版、人教版都在尽力刻画乌鸦的母爱形象———乌鸦关爱孩子, 为孩子有肉吃而高兴。山东版甚至还刻画出乌鸦为孩子找吃过程的辛劳:
它飞来飞去, 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 找到了一片肉。
乌鸦如此艰辛地找到一片肉, 肯定自己也饿了、累了, 何尝不想直接吞进去?但她不能吃, 她要给她的孩子, 于是她只能把肉衔着。乌鸦对于肉的动作, 山东版用“衔”, 其他两个版本都用“叼”。“衔”与人的动作“提着”“拿着”相联系, 对刻画乌鸦的母爱形象有利, 后者则容易让人产生类似“叼烟斗”“翘起来”的动作联想, 有过分做作、炫耀之嫌, 不利乌鸦的正面形象。刻画乌鸦正面的、可亲可敬的母爱形象, 不但可以减少孩子们对乌鸦的嘲笑, 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狡猾狐狸的厌恶和恨, 因为对善良的人、值得尊敬的人行骗是难以容忍的。
至于狐狸形象, 三种版本都刻画了狐狸的贪婪和自私。狐狸出来找吃, 看见乌鸦嘴里的那片肉, 就立刻产生非分之想, 表现出“馋极了”、“馋得直流口水”。但是, 力度都不够, 还可以适当增加能引起孩子们抵制和反感狐狸的描述, 把狐狸形容得越贪婪、越下流、越卑鄙、越龌龊、越令人讨厌, 那么这个寓言故事的正面引导作用才越大。
三、冲突与对话的描写
一片肉联结了狐狸和乌鸦, 并引发一场冲突。假如狐狸不馋那片肉, 或者乌鸦自己把肉吃掉了而不是衔在嘴里, 冲突不会发生。冲突离不开狐狸的“馋”和乌鸦的“衔”。由狐狸的“馋”自然铺开了两者的冲突, 狐狸主动的“想”和“问”与乌鸦被动的反应构成了冲突的整个过程。三种版本对这一过程有不同的描写。
第一, 对狐狸“想”的描写, 三种版本都伴有动作和神态描写, 如:
(狐狸) 便想了一个办法, 悄悄走过去, 坐在树底下说 (山东版)
狐狸想了想, 就笑着对乌鸦说 (人教版)
他眼珠一转, 对乌鸦说 (苏教版)
“一个办法”类似一套实施方案, 仿佛一切都在狐狸的“办法”掌控之中, 乌鸦只是一个弱小、无反抗之力者, 山东版同时还用“悄悄走过去”描写狐狸行骗的平常心态, 这种突出狐狸欺骗行为计划性和娴熟性的写法, 无疑传递了认可狐狸行为的信息。人教版“想了想”、“笑着”, 写出了狐狸对成功骗取结局胸有成竹的儒雅风度。这两种版本都好象透露出, 狐狸从一开始的“想”中就暗示了以后的成功。苏教版虽然用“眼珠一转”体现了狐狸的狡猾性和随机应变性, 对结局暗示性没有那么浓重, 但同样没有把狐狸作为行骗者的卑鄙、猥琐的内心活动体现出来。可以说, 这三种写法都仿佛在起着推动而不是阻止孩子们喜欢狐狸的效应。
第二, 对狐狸“问”的描写。狐狸总共有三次问话, 相应地带出了乌鸦嘴里“衔”着肉的三次反应。第一、二次问话都是礼貌性的一般用语, 如:
(1) “你好吗?乌鸦先生!”
乌鸦没有作声。
狐狸又说:“乌鸦先生, 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下, 还是不作声, 仍旧衔着那片肉。 (山东版)
(2) “您好, 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还是不作声。 (人教版)
(3) “亲爱的乌鸦, 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还是没有回答。 (苏教版)
第一次问话是见面的问候语。作为问候语, 乌鸦听到后要有所反应, 除非她认定问候者不怀好意, 否则就是不礼貌。回应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开口, 可以点点头、看一眼、鼻孔“嗯”一声等, 但是, 三种版本都笼统地采用“不作声”、“没有回答”。这种描写虽然简洁, 实际上却把乌鸦当成了一个不懂交往礼节的无教养者, 不利于凸现乌鸦的正面形象。第二次问话是深入交谈后的拉家常。这次是要开口回答的, 但由于乌鸦嘴里衔 (叼) 着一片肉, 不方便回答, 因此, 三种版本都描述为: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没有回答。其实, 要想凸显乌鸦的正面形象, 应该让乌鸦摆头或点头示意她的孩子在窝里很好, 因为乌鸦本身就是站在窝边与狐狸对话的。不过, 苏教版让乌鸦站在一棵树枝上, 不一定是窝边, 这可以说亵渎了乌鸦的母爱形象。试想你叼着一片肉, 不吃掉它, 而是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干嘛呢, 炫耀、招摇?明显把乌鸦置于被嘲笑的行列。
如果说贬狐狸、褒乌鸦可以淡化或避免这个寓言故事不良暗示的话, 那么这三种版本在描写狐狸第三次问话和乌鸦第三次回应上都做得不够, 如:
(1) 狐狸想了想, 望着乌鸦继续说:“你的羽毛真漂亮啊!我知道你的嗓子很好, 唱起歌来一定很响亮, 你能唱一个歌给我听吗?”
乌鸦听了这些赞美它的话, 高兴极了, 就开始唱起来。 (山东版)
(2)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 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 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得意极了, 就唱起歌来。 (人教版)
(3)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 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 谁都爱听您唱歌, 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非常得意, 就唱了起来。 (苏教版)
贬狐狸方面, 可分别改写上面的心理和形态描写, 如:
(1) 狐狸心里嘀咕, 盘算怎样才能让乌鸦上当, 于是望着乌鸦诡谲地说
(2) 狐狸垂涎漫流, 湿了一地, 它仿佛闻到了那片肉的香味, 又说
(3) 狐狸眉头一皱, 又生出诡计, 摇摇尾巴说
褒乌鸦方面, 应该把乌鸦听了好话得意忘形的描写如“高兴极了”“得意极了”“非常得意”等去掉, 增加心理描写:
(1)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心想:“是呀, 孩子这么小, 整天忙忙碌碌, 自己的嗓子都不知怎么样了。”这样想着想着, 不知不觉地就开始唱起来了。
(2)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若有所思, 心想:“是呀, 现在整天忙着给孩子找吃的, 羽毛都顾不上打理了, 可嗓子应该还好吧。”于是嘴巴不自觉地唱起歌来。
(3)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觉得有道理, 心想:“当初我可是高音段歌唱比赛的冠军, 现在忙于照看孩子, 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唱。”她准备试唱一下。
不管怎么改动, 都要力争让学生明白, 乌鸦唱歌丢了肉, 是因为长期劳碌于抚养小孩、很久没有练声而一时疏忽的结果, 而不是因为她听信了奉承话、得意忘形而像傻瓜一样上当受骗的结果。
四、结语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 同时也是情感熏陶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语文教材的不良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是教材编制过程必须全面斟酌对待的重要问题。不良暗示可能出现在课文的材料、结构、主题和语言以及课文插图、课末思考题、课文单元组织等诸多方面, 它不但需要教材编制者用教育的眼光去全面估量和发现,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语文教材给予更多的评论和揭示。
语文教材的暗示客观存在, 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多样解读的文本。正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多元反应必然存在超出教材编制者预想的意义和效果。就《狐狸和乌鸦》的寓意来说, 告诉孩子们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 希望孩子们识破并从中吸取教训, 避免上当受骗。这是从成人的角度把儿童预设为将来会上当受骗的对象, 相当于把孩子们推到了被逗着玩或傻里傻气的人行列。试想, 哪一个孩子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宁愿成为被人谴责的欺骗者形象, 也不愿成为被人耻笑的傻瓜。于是孩子们从中学到的就不是预防受骗的教训, 而是实施欺骗的伎俩。这就暗示了故事等于在教育孩子成为欺骗者。这种不良暗示需要在故事的文本呈现和插图中去淡化。从前面的课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对比刻画狐狸丑陋、卑鄙、下流、自私的形象, 凸显乌鸦美好、高尚、伟大、无私的母爱形象, 就可以减少小孩子成为欺骗者的欲望, 激起小孩子对乌鸦的敬意。尤其是面对一片肉, 狐狸馋得流口水, 乌鸦则叼在嘴里不吃而留给孩子, 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最能起到淡化和抑制不良暗示的作用。
一则语言材料是否可以选作课文或选作课文时应该如何进行改写, 斟酌、考量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的, 否则, 不良暗示不但得不到避免和淡化, 反而是张扬和强化。仍然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来说, 它既不能单纯从成人的角度去预设一个教训让孩子接受, 也不能单纯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把狐狸和乌鸦的关系看成是骗与被骗的关系。三种版本的《狐狸和乌鸦》在这一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单一预设的成分, 这不但可以从前面的课文分析中可以看出, 而且从其思考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可以看出: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 教材编制带来的良与不良暗示是相对的, 评判标准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凡是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和普世性价值观诸如公平、公正等不相吻合的才能看成是不良暗示。不能以个人的爱恶给教材滥扣不良暗示的帽子, 也不能因为有了不良暗示就把教材一棍子打死, 这样都不利于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比如“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本意是想培养儿童识破假象的能力, 但同时也反映了官僚政客的猥琐形象, 于是有人就主张宁可使幼小者终身不懂“狐假虎威”这句成语, 也不愿在他们幼稚的头脑上留着这句成语所指种种鬼鬼祟祟、卑鄙龌龊的事实的影子[3]。事实上, 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尽管有不良暗示, 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都在学习和沿用。因此, 人们需要在教材的良与不良暗示中做出权衡, 尤其是教材编制者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不但要做出权衡, 而且要尽量对不良暗示进行淡化和抑制的处理。
参考文献:
摘要: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形态之一, 在教材呈现的课文文本、插图等形式中, 往往会出现超越教材编制者教育认识和意图的暗示效果, 尤其是那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不良暗示。本文选取和分析百年小学语文课文《狐狸和乌鸦》的三种版本, 表明不良暗示的产生与教材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教材编制,不良暗示,《狐狸和乌鸦》
参考文献
[1] (法)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28~132.
[2]蒋维乔等.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5.7~8.
一只乌鸦曾经被狐狸骗去过一块肉。她想:我得仔细考虑个计策对付那家伙。于是她便在树上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乌鸦飞到很远的地方,找了一节猪大肠,又到刺树上折下许多刺,塞进大肠里。第二天,乌鸦在树上,嘴里叼着一大节鼓鼓的大肠。这时,狐狸走过来了,馋得直流口水,他很想把这节大肠骗到手。为了骗吃,他眼珠一翻,然后很有礼貌地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大婶,您好!”狐狸连喊三声,乌鸦也不理他。狐狸急了,但仍很客气地说:“乌鸦大婶,您知道吗?上次我吃了你那块肉以后,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您,我今天特意来向您道歉,请您原谅!”乌鸦见机会已到,便转过身来答话,可是她刚一张嘴,大肠就掉了下来。狐狸见大肠落下来了,便哈哈大笑:“笨乌鸦,你又中计了!”说完,便大口大口地吃起大肠来。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惨叫,狐狸死了。狡猾的狐狸万万没想到,他竟死在这节带刺的大肠上!
第二天,动物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赶来庆贺,一致夸奖乌鸦的聪明及为民除害。
(指导教师:陈关根)
教师简评: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少,其中大多数是写狐狸的狡猾的。而本文的小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突破惯例,写乌鸦计胜一筹,从而写出了新意,成了一篇好文章。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不知度过了几个年头。真是”冤家路窄!“一天,乌鸦的女儿也不知从那叼来一块肉,也站在他妈妈当年站过的树枝上,哪知,正好被狐狸的儿子发现了……
小狐狸看着小乌鸦身旁树枝上的那块肉,一点儿时间,小狐狸的`口水在地上滴满了,小乌鸦看着小狐狸那渴望的眼神,说:”狐狸小哥,我知道你想吃肉,我们是邻居嘛,有话好说,以前你爸爸骗走了我妈妈叼来的一块肉,叫你爸爸出来磕三个响头,并且认错,我就把肉给你吃。“小狐狸被贪心冲昏了头脑,便进屋把爸爸拖了出来,磕了三个响头,认了错之后,狐狸爸爸的头上长了一个大包,小乌鸦哈哈大笑,小狐狸气得直跺脚。
小乌鸦轻轻对消狐狸说:”我知道有个存肉的地方,跟我来。“小狐狸跟着小乌鸦来到一棵老榕树旁”就是这个树洞,里面有好多肉。“小乌鸦指着树洞讲到。小狐狸刚把头伸进洞里,一下子就被拉进去了,一出来,身上的皮都没了。小乌鸦心里暗叫一声:爽!小狐狸痛得要死,原来,树洞里的是只大黑熊。
小乌鸦又想到一个好办法,说:”看见你是真心的想吃肉了,好吧那你搬个梯子上来,我就把肉给你。“小狐狸从屋子里搬来一个梯子,架到树上,小狐狸刚爬到一半,就被小乌鸦一脚给狠狠地踹了下去,长了好几个包,把小狐狸给活活气死了。
这天,乌鸦又出去找食物。不一会儿,她就找到了一块儿老虎吃剩的肉,她高兴地把肉叼回家。
当她把肉放到盘子里,正准备享用时,狐狸来了。狐狸一见乌鸦就说:“呀!是乌鸦小姐呀,您可真漂亮呀。”乌鸦想:“我才不上你的当呢,哼!”于是乌鸦就没理他。“呀,乌鸦小姐,你就别生气了,是我不对,可是……”狐狸故意卖了个关子。“怎么了?”乌鸦问。“你那块肉……”狐狸又卖了个关子。“肉咋啦,你想吃啊,就不给你!哼!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乌鸦仍不以为意。“不是,是你的肉有毒!我看见过这块肉,黑乎乎的,有毒!”狐狸想骗乌鸦。乌鸦一听就明白了——原来狐狸是想骗肉吃啊!
就在这时,一只老虎悄悄走了过来,恰巧被乌鸦看见了,她眼睛一亮,有了计策。
“唉,狐狸先生,看在你诚心劝告的份上,我就谢谢你啦!”乌鸦假装不知是计的样子说。接着把肉扔到了离老虎很近的地方,狐狸赶忙去吃,老虎看见了狐狸,气就不打一处来,一口把狐狸吞掉了。
狐狸装出一副吃得酒足饭饱的样子,捡起一根稻草剔剔牙,一摇三摆地朝乌鸦走去。
乌鸦见了狐狸愤懑地一扭脖子,展翅欲飞。
“哎呦,乌鸦妹妹别飞!——请您千万不要张嘴——上次骗了您的一块肉,真不应该!请原谅,我那时实在是饿死了!”狐狸说着,拍拍胀得鼓鼓的肚子,打着饱嗝,话锋一转:“眼下,可今非昔比啰!您——乌鸦妹妹有兴趣听吗?我们狐狸家族创办了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大家推我当董事长兼总经理,买卖可兴隆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潮水般涌来,大宴三六九,小吃顿顿有!瞧,我刚刚从鸿运楼酒家出来……”
乌鸦盯着狐狸,将信将疑。
“乌鸦妹妹,你们也可以开家公司嘛!怎么样,有兴趣参加我的公司吗?你乌鸦妹妹才干超群,谁不钦佩?如果肯赏光屈就到敝公司的话,我当即任命您为公司副总经理,年薪100万——我说了算!”
乌鸦低下头,小眼睛里流露出一种羡慕的光。狐狸见时机成熟了,剔剔牙齿,故意漫不经心地摇晃着离开大树,随口甩下一句话:“您考虑考虑吧,乌鸦妹妹。不过,机会错过的话……”
“好哇!”乌鸦刚张嘴,肉就掉下去了。
狐狸急转身,叼起那块肉,流星般溜跑了。
(摘自《新民晚报》2008年11月11日)
阅读感悟
《狐狸和乌鸦》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故事简短有趣,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乌鸦和狐狸第二次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富有现代色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现代版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其实,现实生活中狐狸式的人物和乌鸦式的人物都真实地存在着,生活中的你我可不要做让人讨厌的狐狸,也不要做极易上当受骗的乌鸦哟!
阅读训练
1. 给文中加点的词注音。
歇息()愤懑() 饱嗝()羡慕()
2. 结合语境理解画波浪线词语的意思。
将信将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这篇文章中,乌鸦对狐狸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选用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4. 乌鸦见了狐狸为什么“愤懑地一扭脖子,展翅欲飞”呢?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乌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把狐狸骗到一个池塘边,让狐狸一个人站在那里。乌鸦再飞到树上。狐狸可馋了,嘴里直流口水。突然乌鸦从树上跳下来,它看到池塘里有一条小鱼,就叫狐狸转过身去,再把眼睛闭上。乌鸦把肉放在鱼儿身上,再拿一根细细的线结着肉。这样这又细又长的线,狐狸是不知道的。然后叫狐狸再转过身来。乌鸦假装着急地说:“不好了,不好了,肉掉到池塘里去了。”狐狸看了看池塘说:“别着急,我下去拿。”乌鸦连忙把肉吊上来。狐狸刚准备“一、二”还没数三呢,就被乌鸦推了下去。池塘里的鱼儿们都吓得这里游,那里游。狐狸爬上来身上都是水,冷得直发抖。乌鸦看着狐狸这样忍不住哈哈大笑。乌鸦问狐狸:“肉呢?”狐狸说:“我没拿到。”后来狐狸独自一个人回家了,而乌鸦呢笑得眼睛都红了。
自从上次乌鸦的肉被狐狸吃了后,狐狸越来越骄傲;乌鸦就越来越谨慎,过了几天乌鸦生了小乌鸦,他们父子决定刷耍一耍狐狸。
为了耍狐狸,他们父子俩找了一块很大的肉,老乌鸦让小乌鸦躲进肉里,等狐狸吃这块肉时,飞出来啄瞎狐狸的眼睛。于是,乌鸦故意飞到狐狸要经过的树上。狐狸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上,它又看到当年被它耍的乌鸦,那只乌鸦叼着一块比上次大得多的肉。于是它说:“乌鸦姐姐,你多么美丽啊!我想你的歌声肯定是天下最好听的,你能唱一首歌吗?”乌鸦当然知道狐狸是耍它的,但为了害狐狸,乌鸦又像上次那样唱起了歌,肉又掉了下去。当狐狸吃肉时,肉里飞出了一只乌鸦,把狐狸的眼睛啄瞎了。从此以后,那只狐狸就变成了瞎眼狐狸了!
六年级:蓝俊豪
乌鸦妈妈飞了好久,突然,它看见了一大片辣椒园,两眼直溜溜一转,心想:我和狐狸之间的大仇,终于可以报了。于是,它把辛辛苦苦找到的肉拿出来,再用嘴啄了一个洞,然后把辣椒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做完这些,它想:我怎么让狐狸看到呢?哦,有了!狐狸肯定要出门找吃的,我就在它家门口不远的树上等它吧!
于是,它就飞到了狐狸家不远处的一棵树上等着。过了没多久,乌鸦听到“吱呀”的声音,它扭头一看,果然是狐狸出门了。只见它伸了个懒腰,随后眼睛贼溜一转,紧接着又使劲吸了吸鼻子,它一定是闻到了肉的香味了。于是,它东望望西瞧瞧,努力寻找着香味的来源,不一会儿,它就看见了乌鸦嘴里有一块鲜美的肉,狐狸就故伎重演,谄媚地说:“乌鸦老弟,你唱的歌真好听,你给我唱一首,行吗?”乌鸦刚一张口,肉就掉入了狐狸的嘴里,只见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狐狸满脸通红,嘴里哀嚎的声音,躺在地上直打滚。乌鸦用教训的口吻说:“你还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吗?这次就当作对你的警告。”
自从上次狐狸从乌鸦嘴里骗走那块肉后,乌鸦就非常讨厌狐狸,每次想到狐狸,乌鸦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一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当它飞到一棵大树上,准备美美地享受一番时,狐狸又来了。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口水都流到嘴边了。它小小的眼睛骨碌一转,又开始盘算着怎样骗到乌鸦口中的肉。
“嗨,乌鸦女士,好久不见了!”狐狸假惺惺地向乌鸦问好。
乌鸦一看是狡猾的狐狸,心想着这一次自己决不会再上当了,便扭过头去,当作没看到狐狸一样。
“乌鸦女士,几天不见,您的羽毛又变漂亮了!瞧瞧这颜色,连孔雀都不敢与您的美貌相比!”狐狸看到乌鸦没上当,又套出了它那套肉麻的台词。
但是乌鸦早已看穿了狐狸惯用的技俩,不管狐狸怎么奉承乌鸦,乌鸦都不理不睬。狐狸被惹急了,破口大骂起来:“你这只不知廉耻的臭乌鸦,你比我们狐狸要坏上一千倍、一万倍!你前几天偷了鸡大婶的鸡蛋,昨天又偷了鸟阿姨的鸟蛋,以为我不知道吗?”
“你血口喷人!”乌鸦火了,忍不住张口反驳狐狸。它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下去了,树下的狐狸赶紧张嘴接住肉,一溜烟逃走了。
乌鸦看着狐狸的背影,悔恨交织,叹了一口气:“唉!我怎么又上了狐狸的当了呢……” 《狐狸和乌鸦》正面的故事
肉被狐狸骗走以后,乌鸦既生气又后悔,站在树上哭啊,喊啊,后悔自己不该听信狐狸的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而上当受骗,乌鸦记住了这个教训,下决心要报复狐狸。
一天,乌鸦找到了两块肉,并把其中的一块涂上强力胶,准备报复狐狸。乌鸦飞到狐狸家门前的一棵老槐树上。不久,狐狸哼着歌蹦蹦跳跳地走来了,它想起刚刚抢来的美味,回味无穷。突然,它闻到了肉的香味,抬头一看,乌鸦站在树上,旁边还有两块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它便转动着它的小眼珠子,一个念头便涌上心头。
“我美丽的乌鸦小姐,您的歌声令我陶醉,请你唱一首吧!”
“哼!”乌鸦理都不理它。
狐狸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尊敬的乌鸦小姐,你的舞姿令我着迷,简直比明星还棒!”
乌鸦禁不住狐狸的奉承,便欢快地跳起舞来,在做一个踢腿动作时,坏的肉被踢下了树。狐狸见了,正准备去接,但是,狐狸想:这乌鸦刚被我骗走了一块肉,怎么可能再上当呢?于是,狐狸停下了脚步。可是,狐狸的肚子在“罢工”了,狐狸实在忍不住了,抓起肉张口一咬——“呀!”狐狸大叫,它的嘴巴与肉完全粘在了一起,它拼命地扯啊扯,最后把嘴皮子都扯下来了。乌鸦哈哈大笑,“肉好吃吗?哈哈!”乌鸦叼起好肉,扑扑翅膀飞回家享受美味了,而狐狸则愤怒不已,望着掉下的嘴皮抱头痛哭。
唉,骗来骗去,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样只会让对方记恨你,最终,受害者还是自己。受骗以后(狐狸和乌鸦续写)
自从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她时刻告诫自己要接受教训,一定不要再上狐狸的当了。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正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时,碰巧又被正在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狐狸坐在树下,仰望着树上的乌鸦嘴里叼着一块红彤彤、香喷喷的肉,馋得直流口水。心想: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得到那块肉。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心里又在打着鬼主意,只见他眉头一皱,鬼主意又上心头。
“啊!美丽的乌鸦,你有那动听的歌喉,你的羽毛像彩霞……”狐狸高声地唱着。乌鸦心里暗想:哼!上次那块肉就是被他骗走的,看他又在耍什么花招?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上他的当了!乌鸦假装什么都没听见,继续在大树上歇脚。
看着乌鸦若无其事的样子,狐狸十分生气,可他还是不死心,于是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它找来一些干树枝,一把火把它点燃了,然后又拿来了一口锅,一把勺子,一块大石头,最后又打来了一桶水,架好锅,开始烧水。乌鸦很好奇,心想: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但她还是坚持不开口。狐狸烧开水后,偷偷把石头放进了锅里。不一会儿,他皮笑肉不笑地对乌鸦说:“乌鸦小姐,我捉了一只鲜美的山鸡,快下来吃呀!”乌鸦心想:大雪早就封了山,他哪儿弄得山鸡?他肯定又是骗我的。不-不能下去!
乌鸦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再上狐狸的当。
狐狸吃不着肉,非常气愤,可又不能把乌鸦怎么样,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乌鸦续写】推荐阅读:
《狐狸和乌鸦》续写350字07-09
《狐狸和乌鸦》续写600字11-23
《狐狸和乌鸦》06-18
狐狸和乌鸦作文10-09
狐狸与乌鸦新传童话作文07-28
大班语言教案《乌鸦和狐狸》10-14
乌鸦和狐狸的作文550字06-08
乌鸦和狐狸小学二年级作文11-08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读后感07-08
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