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精选8篇)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1

摘要:随着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造林工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相应的造林面积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有害生物的防控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本文从营林技术的具体种类入手,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78

对于国家林业来说,主要的阻力就在于相应的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制约森林的持续发展,也对森林的基础绿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基本的革新和推进,就要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营林技术

实际的林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林业的基本建造、林木的基础抚育以及管控和治理,直到最后的成林收获,整体的操作形成了基础的林业生产。有生产就要有相应配套管理,因此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营林技术是一项整体工程,首先是对于树种的选取,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细致的选种工作,保证树种的基本抗性和优良。其次是培植地域的选择,保证适宜的土地种植适合的树木,对于混交林也要保证科学化的育林选择。再次是对合适的壮苗进行实际造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除草、施肥等基础管理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并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对林区进行进一步的卫生环境的改善。另外要注意,要保证林业的基础植被形成层次化的生长情况,保证林区内树木的顺利生长。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营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要保证基本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目的,要保证林业的基本防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营林技术对于林业防控的关键意义

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况是无法实际预料的,森林资源随时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因此,林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工作进行在情况发生之前,运用适宜的营林技术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只有将有害生物的发展情况控制在相应的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业的利益优化。任何防治工作都要求相关人员进行预防为先,要保证基本的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清除,才会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形成良性的开端。营林技术是以治理为优化的基本预防技术,保证对其基础预防策略的合理化运用才能保证整体林业的顺利持续发展。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优质选种,提升基础林区素质

对于林区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最初的选种过程,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对基础树种进行优质的选取要保证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一定要保证树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要认真甄别其中的差异,保证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相应树种的差异,还要保证适宜地域的差异,保证树种的抗病性在相应的地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优质的林区。林区管理人员要根据营林技术的基本准则,保证在合理的地区进行科学化的选种,培育基本抗性强,且实际产量高的适地性树种,形成优良的基础林区。选种对于基础林区的维护和管理起到原始化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林区的质量,并对林区的良性发展产生正向的助推作用。例如,内蒙古乌审旗一代林区就非常适宜种植柠条、山杏等树木,不仅树种的基本质量优良,而且也非常适宜当地的基础环境。

3.2 优选地质。强化混交林业发展

对于林区的建设,混合林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混合林内树种的丰富多样,基础的树木生存条件良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和有害生物生长,而且还为病虫害的天敌形成了天然的保障,益鸟益兽也助力整体林区的防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混交林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源头,保证了非人工灭虫的优化操作;二是混交林由于树木丰富,形成的天然光合作用也很强,形成了对不良天气因素的自然抗体,保证了整体树木的生长旺盛;三是混交林内相互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进行自行的生态消化,保证了基础的自然守则,完善了整体林区的基础抗性。

3.3 优化防护。保证基础防御手段

对于林区的基础防护,除了运用树木之间的自然防护,也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保证基础防护措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隔离带的建立和搭设,控制病虫害的恶性扩散,减少基础林木受到的损伤。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设定,进行林区内定期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林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从根本上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在实际的林区保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为力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多样性的功能,必要时进行适宜的封山育林,强化人力对于林区的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林区的基础防御能力。

结语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2

关键词:柑桔,有害生物,防控,湖北郧县

地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郧县是北缘柑桔优势产区之一, 被国家列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柑桔产业被该县列为支柱产业, 在近5年中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由2004年的4 000 hm2发展到2010年的1.4万hm2, 其中成龄园挂果面积6 000 hm2, 幼龄挂果面积3 000 hm2, 年产量13万t。但柑桔大实蝇、爆皮虫、蚧螨类害虫等有害生物, 对柑桔产业的危害在近年来有加重趋势, 尤其是柑桔大实蝇的危害成为影响汉江柑桔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头号有害生物。为此, 县农业局柑桔产业办制定了相关的防除策略和措施, 以确保汉江柑桔保质、保量供应北方市场。

1 柑桔大实蝇的防治

1.1 农业防治

对受柑桔大实蝇危害的果园, 在落果期 (9月上旬至11月中旬) 及时清除落果, 同时摘除未熟先黄虫果, 挖大坑深埋, 上覆石灰或毒杀型农药, 再覆20 cm厚的土, 踏实。由农业部门按0.4元/kg补贴给桔农, 确保捡净, 不留死角。

1.2 诱杀防治

1.2.1 粘蝇板诱杀。

应用江苏洽益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蝇必粘, 挂在树冠中上部, 于6月上中旬开始, 挂180~225张/hm2, 固定后撕开性诱剂袋。根据2007—2010年的研究推广, 防治效果分别为98.50%、99.01%、98.94%、99.67%。据柑桔产业办田间调查, 蝇必粘平均每张粘蝇38.7头, 最多可达到62.0头, 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且省工、省时、省力。

1.2.2 食物诱剂诱杀。

用5%红糖、含量为98%的晶体敌百虫、剂量0.35%煮熟后的甘薯汤 (比例为1∶20) 和腐蛋白 (或鱼腥水) , 于5月中下旬选50%的树冠中部挂广口容器型或器皿诱杀, 每10 d左右添加1次或更换1次[1,2]。红糖、敌百虫全部由政府采购和承担, 并由县农业局柑桔产业办会同基层农业服务中心造册分发给桔农, 以对防治措施进行监管。经过连续4年的联防, 2007—2010年的食物诱剂诱杀效果分别为94.90%、93.55%、92.18%、94.67%, 其防效仅次于粘蝇板。

2 蚧类防治

目前, 危害郧县柑桔的蚧类主要有矢尖蚧和吹绵蚧, 尤其是吹绵蚧, 在20世纪80年代泛滥成灾, 引进澳州螵虫进行生物防治, 已接近灭绝, 近2年又呈上升趋势。柑桔矢尖蚧中度危害, 由于近3年柑桔价格下滑、部分桔农弃管造成。

2.1 吹棉蚧防治

采用澳州瓢虫防除吹棉蚧, 于3月上旬至8月上旬在受害桔树放1~2头。郧县自1983年应用澳州瓢虫歼除吹棉蚧始, 由广州和四川柑研所引回饲养繁殖。近些年, 由于过量使用高浓度化学农药, 故在汉江柑桔带再度发生危害。因此, 受吹绵蚧危害的桔园, 应禁止使用高浓度清园清毒剂和有机磷高毒农药。

2.2 矢尖蚧的防治

目前, 尚无有关生物防治柑桔矢尖蚧的报道, 仍采用化学、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发芽前用松脂酸钠600倍液, 或融杀蚧螨600倍液喷布树冠中下部, 以杀灭越冬成蚧, 并严格控制使用高毒杀扑磷等农药。

3 螨类的防治

在郧县危害柑桔的螨类主要有红蜘蛛、黄蜘蛛、锈螨和白蜘蛛, 且数量逐年上升。一般桔农使用复配型化学杀螨剂, 如哒螨灵、红扑螨、水胺硫磷等高中毒性杀螨剂[3,4]。为确保果品安全和生态环保, 近年来重点推广使用生物制剂型农药, 如阿维菌素、印楝素和以螨制螨的扑食螨, 即树上挂袋, 每年利用部分支农整合资金采购扑食螨分发给桔农, 于4月上旬树上挂袋, 防治红、黄、白锈蜘蛛, 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同时, 在桔园中种植藿香蓟, 抑制螨类, 生态环保效果良好。

4 爆皮虫的防治

郧县有成龄园结果面积6 000 hm2, 其中2 600 hm2为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栽植, 多数尚未过经济结果年限。因近几年柑鲜果价格较低, 销售不畅, 桔农弃管, 导致大多数成龄桔树爆皮虫危害加重, 缩短了柑桔树的经济寿命[5,6]。为确保柑桔产业生态环境友好, 采用物理防控措施, 在树冠上部挂黄板450~600张/hm2、粘蝇板150~225张/hm2。挂后30d, 田间调查显示, 黄粘蝇板上可粘捕蛾、蝶、蚜虱、蝇、爆皮虫等, 结合刮除、钩杀、重施有机肥, 增强桔树抗性, 可明显延长成龄受害柑桔树的经济年限, 歼除效果明显。

5 结语

核心水源区汉江柑桔带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综合防控有害生物, 成效显著, 大大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水体的污染和健康的危害, 实现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郭鄂平.鄂西北柑桔大实蝇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 2008 (2) :20-21.

[2]王开昌.不同诱杀剂对柑桔大实蝇防治效果初报[J].现代园艺, 2010 (11) :12-13.

[3]李小林.果园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J].西南园艺, 2000 (2) :19.

[4]赵强.大实蝇食物诱剂研制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 2008 (2) :23-24.

[5]张格成.四川利用澳州瓢虫控制吹棉蚧小结[J].中国柑桔, 1986 (4) :21-22.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3

对林业有害生物应该正确看待。首先,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既是自然现象,也有许多是因监测不力、外来入侵种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一般来说,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在北半球发生比较严重,而在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中通常很少暴发或较少,其在人工林的发生比天然林严重。其次,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的外来生物入侵应辩证看待。在经济发达和国家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外来生物的入侵是正常的“副产品”,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再者,不同国家重大有害生物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如美国的入侵生物榆树荷兰病和粟疫病在上世纪上叶是最重要的病害,现因寄主树种大多已被毁灭,变为次要病害;我国的马尾松毛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严重,后因林分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而降低了重要性,现在的主要灾害是松材线虫病。

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状况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独立国际或区域组织,以及国际法律或公约,但在有关广义的植物保护内容中均对此有所体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国际标准,因国情不同,只有检疫处理是约束性的,其它多为推荐性的,如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发布了一系列《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其中第15号为《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以日本、德国、新西兰和美国为例,其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由农林、出入境检疫等政府部门负责,职责分工明确,但隶属关系不一;二是立法完备,执法严格,制修及时,以欧盟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为例,1977-2000年的23年间,就大小修订39决三是十分重视入侵生物防控。

由于美国与我国在地理气候带上具有相似性,相互之间交流借鉴较多,且其有害生物防控比较先进,因此下面着重介绍美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美国联邦农业部下设林务局和动植物检疫局,前者负责土著有害生物和入侵定殖后的外来生物的防治,后者负责防止国外入侵生物的传入。联邦林务局(FS)在全国设有9个区域性机构,均配有森保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支持和资金配套,具体工作依靠州和地方部门实施。联邦林务局下设的森林健康保护处(FHP,类似于我国的造林绿化管理司防治处),主要项目有森林健康监测、技术开发、森林健康管理、农药使用管理,在全国各地建有25个森林健康保护办公室,共有250多名森林专业各类技术人员。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管理,林务局无权发布全国性检疫对象。但在国有林中,林务局可采取限制相关有害生物扩散的一些举措。各州有各自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包括联邦规定的有关种类和各州自行确定的种类。依据法律,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树木清理,政府不提供专门经费补偿。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美国的特点:一是依据事权划分的分层管理机制清晰,如联邦林务局主要负责国有林的有害生物管理,各林务局主要进行属地管理,各级林务局均有对私有林有害生物提供技术支持的义务;二是根据需要而设,自成垂直管理体系,不是按政府管理部门层层设置,故管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比较强;三是特别注重科普宣传,灾情或疫情的社会透明度与工作参与度很高。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经费投入渠道上,美国的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担。农业部林务局依据成本共担的原则,通常给各州的有害生物调查和监测提供一半的所需经费;对于特殊的重大有害生物,林务局也给有关州提供一些专项经费支持,用于防治、预防、公众宣传等对于突然暴发的有害生物,林务局下的森林保健计划也有专项储备金拨付。同时,农业部林务局也给国家公园局、土地管理局、鱼类和野生动物局,以及国防部所属联邦土地上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少量经费。

美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有害生物研究机构。一是农业部下的研究局RS、APHIS和相关大学;二是林务局下设有森林研究与发展处,下有森林病虫害研究办公室,统筹林务局系统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研究;三是在全国建有5个区域研究站,各站设有若干实验室,多与相关大学开展紧密型合作研究。

在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上,美国以健康森林为目标,以预防和监测为主,应急防治为辅,着重突出对入侵生物的防控,强调无公害治理。在监测预警上,针对优先种类开展深入的预警和公众宣传。大区域的森林健康监测主要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具体种类的森林病虫害则主要依靠航空调查,并均有技术标准和指南;对特殊重大虫害,主要采用信息素诱捕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灾情信息管理上,分全国、各州和重大虫害种类三个层面发布相关分析报告,发布层次分明、定性与定量,短期与长期结合、宏观与微观交互。

美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依具体种类而定,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营林技术,分别有预防、抑制、防治3种措施。防治技术主要针对优先种类,并非所有受害林分均能得到治理。在特殊情况下应急使用化学杀虫剂,不论是航空或地面喷洒,在使用前均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上述各类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少,两国之间技术水平相当。但美国的特点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得比较务实、细致、严谨,很注重实际防控效果的客观评价,很少设定量的预定指标。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概况

2007年以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年均约1160万公顷,年均损失超过1100亿元,是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与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对于我国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严重性,不能从时间的维度简单地进行绝对比较,而需要辩证地相对分析。从自然原因看,由于人工林建设是我国发展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人工林快速增加是必然趋势,因其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低,导致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面积和损失增加,也形成了我国林业重大生物灾害基本发生在人工林的现象。从统计的范围看,林业有害生物的统计已从原来的重点种类扩展到一般种类,新纳入统计的森林类型增加(如西部地区灌木林),并且统计标准从低到高,这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工作得到重视与发展的标识。从应对能力看,监测与预警能力仍相对低下,应急性被动防治居多,预防措施偏少,此乃亟待提高之处。从科技支撑能力看,总体能力不是很强,一些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防治效果评价的客观性不够,也亟待提高。从经济损失增量看,主因是社会公众对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认识的提升,这其实体现了林业地位的提高。此外,还有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频繁等客观因素,以及投入不足、法律法规的制修滞后、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等主观原因。

目前,我国林业重大生物灾害的发生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是国外重要有害生物传入的威胁剧增。近100年来,我国在不同阶段主要林业入侵生物已入侵定殖的有38种,其中1978年后26种,2000后以来有13种,几乎每年新增1种。因此,我国林业列入检疫性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减少,但外来入侵生物却不断突出。1984年,原林业部第一次发布的有20种,其中约1/4为外来入侵生物;1996年,原林业部第二次发布的共3s种,其中约1/4为外来入侵生物;2004年,国家林业局第三次发布的共19种,其中一半为外来入侵生物,后又陆续增加4种外来入侵生物;2013年,国家林业局第四次发布的种类共14种,其中13种为外来入侵生物。这也体现了我国对植物检疫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处理方式。其次是国内一些重大有害生物分布区不断扩大。比如光肩星天牛近15年在国内呈现“西天取经”(新疆伊犁)、“上山求佛”(拉萨)、“闯关东”(黑龙江)的扩散态势。另外,历史性重大有害生物仍不时局部严重发生,经济林有害生物发生日益严重,一些原次要性有害生物变成重要威胁,三北地区灌木林有害生物严重发生,鼠兔害变成重要生物灾害。总之,我国林业重大生物灾害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未完待续)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4

为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种子法》有关规定,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防控成效和管理水平,全面完成2014年各项任务,我局与各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签订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暨种苗管理责任书。

一、防控目标

成灾率3‰以下,测报准确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7%以上。

二、目标管理责任

(一)防控能力建设

1、林业植物检疫执法

(1)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枣实蝇、光肩星天牛、苹果蠹蛾、扶桑绵粉蚧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和防控。开展联合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相关行业之间的疫情信息交流制度和联防联检工作机制。

(2)认真执行《林业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摸清“检疫家底”。(3)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检疫性、危险性及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除治工作,确保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均大幅下降。认真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通知书》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有偿防治服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妥善处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

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1)完成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2)完成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任务;做好环准格尔盆地森林鼠(兔)害普查工作。

(3)推广落实自治区18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办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精细化监测预报工作。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贯彻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通知书》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有偿防治服务。

(二)加强组织管理 落实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配置的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已配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管护保养。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法律法规宣传。完成业务信息报送任务。落实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林木种苗工作管理目标

1、工程造林乡土优良树种苗木使用率在60%以上,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

2、零使用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苗木造林。

3、引进、外调苗木都必须经县种苗站审核同意。

三、目标管理考核奖惩

对履行责任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标管理和种苗管理考核优秀的乡(镇)林业站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等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富蕴县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5

实 施 方 案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防治工作实际,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生物为目标,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巩固湿地恢复与治理成果,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的总体思路,强势推进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使全市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及档次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害虫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市区园林绿地中呈蔓延之势,导致蚜虫、槐木虱、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危害不断加剧,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市区园林绿化苗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尽管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但由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资金严重短缺,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明显。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市区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宣传培训及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确保黑河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和市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二、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大力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预报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确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

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序大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成果。

项目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防治技术人员培训,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

二、项目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总体防治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市生态安全。

三、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14种,其中虫害7种,即松毛虫、天牛、木蠹蛾、杨舟蛾、刺蛾、叶甲、蚜虫。

病害7种,即褐斑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锈病、黑斑病、赤枯病。

需监测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对象有线虫病、黄斑星天牛、介壳虫等。

四、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化学农药,突出营林技术、生物农药及其它无公害杀虫剂防治措施。食叶害虫的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100%,对其它林业公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穴状抚育或改变林相为主;天牛以诱捕器诱杀为主;其它病虫害以营林措施及修技抚育等为主。确保无公害防治率达标。

(一)松毛虫

1、营林技术措施

(1)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对虫害的自控功能。(2)封山护林、优化天故的生存环境。

2、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在越冬后幼虫恢复取食期(2-3月),越冬前幼虫(选择11月小阳春天气),选择温度在18-22℃,湿度在85-95%放菌,施放白僵菌粉炮15-30个/公顷,主要用于林分郁闭度在0.65以上,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中度以下的区域。

(2)苏云金杆菌BT防治:在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期间,每公顷用苏云杆菌5000-6000亿,主要用于林分郁闭度0.6以下,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中度以上的应防区域。

3、人工防治: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4、植物杀虫剂防治: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烟参碱与柴油比例为1:20,使用药量6L/hm。

(二)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

1、在冬春挖除历史病株,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蕾等。

2、果病高峰前10-15天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800-1000倍液,于4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上旬喷3次药即可。

(三)褐斑病、赤枯病 4

采取抚改营林措施:在初发病的林分中,根据该病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特点,对感病的中心株进行伐除,限制病害的扩散,空隙大的林分,次年补植其他阔叶树种,逐步形成混交林,增强抗病虫能力。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对感病的松苗,及时采取人工剪除砧木、摘除病叶(枝)或拔除重病苗,就地集中烧毁;感病松苗及松材等不能外运。

2.开展产地检疫,防止病苗进(出)圃造林。对外地调进的苗木,应对根系用有效成份3%—5%多菌灵的泥浆打浆;苗木出圃调运之前,对可疑苗木用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间隔喷洒处理。

1.应严格做好苗木检疫工作,用无病的苗木造林。

2.己发病的松林应砍除病枝或病株,冬春清除圃地、林地上的病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3.化学防治,对发病的松林于4月—6月、8月中旬—9月中旬,每隔15天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松树整株2—3遍,雨后补喷。

(六)杨树蛀干害虫:主要害虫有天牛、木蠹蛾。

1、预防措施

(1)、选栽抗虫品种。杨树品种较多,为根系抗虫能力,着重选栽南抗系列等抗虫品种。

(2)、清除虫源。对栽植地周围及受虫害严重的老杨树、老柳树给予清除,集中处理,以清除虫源。

(3)、严格检疫。对栽植的杨树苗木进行严格检疫,发现有天牛为害的树苗,及时剔除烧毁。

2、治理措施(1)药剂防治。

①药签法。杨树天牛的防治,采用药签法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杨树天牛的幼虫期,将药签插入其新鲜排粪孔,再用黄泥封口即可。

②喷雾防治。在天牛的卵期和初孵幼虫期使用有内吸性的药剂喷雾防治,使用的药剂主要有滴滴畏、磷胺、乐果、杀螟松、辛硫磷、氧化乐果等,以及菊酯类。

③用菊酯加柴油点涂刻槽防治。(2)、人工防治

①人工杀卵:5月下旬至6月下旬(云斑天牛卵期)和7月上旬至8月下旬(桑天牛卵期),用锤子、石块敲打产卵痕处,或用刀子挖除。

②钩杀幼虫。4~9月份,选最下的一个新粪孔,将蛀屑掏出,然后用钢丝或金属针插入孔道内,钩捕或刺杀幼虫。

③捕捉成虫。5月上旬至6月下旬(云斑天牛成虫期)和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桑天牛成虫期)每天傍晚巡视果园或树林,捕捉成虫,振动树干落地捕杀,或在成虫取食时,喷对硫磷毒杀。

(3)生物防治。利用天牛肿腿蜂和啄木鸟进行生物防治。(4)林业技术防治:由于大部分天牛都喜欢为害衰弱木或新伐倒木,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的营林措施,保持林内卫生,清除衰弱木、风倒木,运雪压木、濒伤木。在天牛为害较轻而卫生良好的林分中,可设臵饵木吸引成虫产卵,待幼虫孵化后,而尚未蛀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处理

(七)杨树食叶害虫:主要害虫为杨舟蛾、刺蛾、金龟子、叶甲等;

1、人工防治 幼林内,在舟蛾产卵盛期采摘有卵叶片;及时采摘群栖初孵幼虫的叶片和虫苞,集中烧毁。此外,可结合抚育管理,进行翻耕灭蛹,降低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 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100-150亩,在有效范围内基本能够控制所有食叶害虫的为害,好叶率在90%以上。

3、生物防治 一是在4月雨后的晴天用白僵菌粉炮防治。二是苏云金杆菌0.5-1亿/ml喷雾防治。三是保护、招引杜鹃、白头翁、黄鹂等益鸟。

4、化学药剂防治 一是喷雾防治 对便于操作的幼龄林和苗圃地,在幼虫为害期喷洒25%灭幼脲I号800至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至8000倍液。二是树干注射防治 用树干注射机注射内吸传导性药剂,如40%氧化乐果、40%久效磷、5%吡虫啉高渗乳油,浓度1:2配制。也可用丁字钻在树干基部离地面20公分左右的地方,用有刻度的一次性注射 7

器,往打好的洞里注入农药,并用黄泥封口,在6月中旬注射,一年一次,防治效果达到95%。

(八)杨树病害:锈病、黑斑病

防治方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树木抵抗力是防治杨树病害的根本途径。

(1)栽植时选择好适宜的土壤和品种,做到适地适树。

(2)培育壮苗。插条应存于2.7℃以下大阴冷处,以免降低插条生活力,避免苗木长途运输,认真假植,造林前浸根24小时以上或蘸泥浆。

(3)对管理感病的杨树应及时清除,严重感染的林分彻底清除,以免作为侵染源感染更大面积的林分。

有害生物总结 篇6

广东省2009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

2009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工作方针,以林业增效、生态增优为目标,全面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防控减灾整体能力;落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创新防治机制,积极推进防治社会化服务,切实抓好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严防高危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成效,为广东现代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本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特点

(一)发生面积比2008年有所下降,成灾面积稍有增加。2009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63.14万亩,比2008年减少48.46万亩,成灾面积7.45万亩,比2008年增加1.35万亩,成灾率为0.51‰,全省防治作业面积383.07万亩。发生的主要种类有: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萧氏松茎象、马尾松毛虫、湿地松粉蚧、竹林害虫、桉树食叶性和蛀干性病虫害等。

(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形势严峻。2009年,全省新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和扶桑吹绵蚧两种入侵有害生物。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我省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危害面积总体上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薇甘菊、湿地松粉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共计507.89万亩,占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76%以上。松材线虫病在全省8个地级市21个县级行政区85个镇发生,发生面积共计21.04万亩;松突圆蚧分布18个地级市74个县级行政区域,发生面积345.12万亩;椰心叶甲分布12个市、31个县级行政区,受危害植株共计67.88万株;刺桐姬小蜂分布8个市、22个县级行政区,危害植株5.34万株;湿地松粉蚧分布18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98.94万亩;薇甘菊从珠三角地区向粤西、粤东两翼迅速扩散蔓延,全省已有17个市、54个县级行政区发生薇甘菊疫情,面积达40.25万亩;桉树枝瘿姬小蜂在6个市13个县(市、区)有分布,发生面积1.21万亩。

(三)常发性病虫害发生形势总体平稳。本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35.86万亩,黄脊竹蝗发生面积12.57万亩,只在局部地区灾情较重。

(四)速生丰产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继续上升。近年来,桉树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大,桉树病害发生面积11.89万亩,桉树虫害发生面积56.74万亩(其中桉树尺蠖发生面积54.18万亩)。

二、全省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全省林业用地16508万亩,有林地140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0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按新标准计算)为56.3%,林 木绿化率为59.7%。2009全省防治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成灾率: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面积663.14万亩,成灾面积7.45万亩,成灾率0.51‰。

测报准确率:全省应施监测面积35677.97万亩次,实施监测面积37361.49万亩次,监测覆盖率达100%。年初预测本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总发生面积722.05万亩,全年实际发生面积663.14万亩,测报准确率91.1%。

无公害防治率:全省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383.07万亩,防治率为57.8%。全省无公害防治作业面积381.99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9.7%。

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全省应施产地检疫面积104909亩,实施产地检疫面积为103513亩,种苗产地检疫率98.7%。

(二)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松材线虫病防治情况。全省实施监测普查面积共计3765.10万亩,发现枯死树24.98万株,取样分离鉴定样株6940株。全省实施防治作业面积共计135.66万亩次,其中:实际防治面积21.86万亩、重复防治27.73万亩次、预防面积86.01万亩次。完成清理病死树面积105.65万亩次,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面积0.01万亩,挂放诱捕器防治面积18.01万亩,设置诱木防治面积4.43万亩,化学防治面积2.31万亩,林木注药保护200株,疫区林分改造面积4.78万亩,除害处理木材1.41万立方米,防治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7.25万亩。2.其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情况。在信宜等10县(市、区)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共计48.37万亩;在广州、珠海等市的22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椰心叶甲共计70.5万株(棕榈科植物);在深圳等市的19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刺桐姬小蜂共计5.24万株(刺桐属植物);薇甘菊发生区的17个市54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薇甘菊共计32.99万亩;梅州、清远、韶关等市实施防治萧氏松茎象共计5.12万亩。

3.食叶性害虫防治情况。全省完成马尾松毛虫防治作业面积共计54.4万亩次,竹林害虫防治作业面积21.89万亩次,尺蠖等阔叶树害虫防治作业面积67.02万亩次。

4.实施检疫工作情况。全省共核发出省《植物检疫证书》25万单,省内《植物检疫证书》15.5万单。检疫审批进口林木种子共293吨、苗木539万株。实施产地检疫林木种子330.6吨、花卉726.6万株;调运检疫林木种子2.8吨、苗木20809.9万株、花卉417.6万株、木材349.5万立方米、药材2.5吨;检疫复检种子2.9吨、苗木987万株、木材20万立方米、花卉0.9万株。全省调运检疫和复检截获疫情1批次,除害处理1批次,查处违章案件40批次。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面完成防治目标指标任务。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远低于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5‰的指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均高于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指标任务。

(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有成效。通过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较2008年减少了3.55万亩和12.97万株,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根除了1个原有县级疫点和5个镇级疫点,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减少1个疫区县2个疫点镇的指标要求。深圳市疫情没有扩散,面积进一步缩小,中山市防治成果得到巩固,大部分县(市、区)病死树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危害程度减轻,疫情得到较好控制。薇甘菊发生面积比2009年初减少了近30%,防治区薇甘菊覆盖度控制到小于5%,攀援率小于5%。全省食叶性害虫发生危害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三)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有进展。全面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省政府拟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已报省政府,待批)。同时,召开省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和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参加防治现场检查活动,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四)森防体系建设水平有提高。通过组织实施2005~2008年的中央政府投资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省森防检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提高了森防体系建设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森防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提升。通过加强突发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和完善防治项目管理工作,积极推动防治社会化服 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检疫审批监管,强化疫区疫木管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森防检疫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

1.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省林业局认真贯彻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5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09~2010年薇甘菊防治目标任务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职责,大力推动各地开展薇甘菊除治工作。8月,召开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省政府与各地级市政府签订了《2009-2010年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市政府的防治目标和责任。

2.健全协调机制,推进防治工作。省林业局报请省政府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防治工作。省林业局领导多次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会议,部署防治工作。8月初,省林业局主持举办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联席会议;9月,省林业局联合农业厅、水利厅、建设厅、交通厅和广州铁路集团在增城、东莞和深圳等地举办薇甘菊除治现场检查活动。积极调动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工作。3.制定防治规划,落实防治措施。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薇甘菊防治总体规划(2009-2011年)》和《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2009-2030年)》,制订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的目标、指标、对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发生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分阶段实施总体规划,编制了薇甘菊除治实施方案,确保全省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

4.加强督促检查,提高防治质量。省林业局向市县下达了2009年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等主要有害生物防治任务,设立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联系人制度,加强对防控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10月,省林业局组织督查组对2009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及除治工作进行督查;11月,省林业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又亲自督查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确保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等有害生物防治质量和成效。

(二)加强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测报水平

1.全面加强病虫情监测调查。根据全省各地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病虫发生趋势预测,确定了各市县应施监测对象、林种和面积,及时下达林业有害生物的应施监测面积任务。各地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完善了松材线虫病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方法;增加监测网点和监测强度及预报频次,认真开展全面调查和组织专项调查,及时掌握主要害虫的数 量密度、虫情变化情况和气候变化与虫害发生的关系。及时向当地政府、林木经营者和社会发布病虫情预警信息;省、市、县森防检疫站不定期刊发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简报,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信息。

2.全面开展发生趋势预测。省森防检疫总站建立了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模型,及时发布常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和短期生产性预报,各市森防检疫站也开展辖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

3.大力推广应用监测新技术。2009年,省森防检疫总站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系统研究,认真完成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布置的大力推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灯诱技术,在全省27个县(市、区)布设了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和使用手持PDA技术。开展重点林分新害虫种类的本底调查,摸索桉树尺蠖发生期预测;在珠海、湛江等地开展刺桐姬小蜂疫情动态、防治检疫措施等研究工作;在罗定、德庆等8个县(市)推广应用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松毛虫发生期和预测发生量,为准确预测虫情提供了可靠依据。

4、加强和规范中心测报点管理。加强了全省4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管理和培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运行逐步规范有序,较全面掌握虫情动态,按时向国家林业局测报中心直报信息,2009年上报虫情动态89份(次),较好地提供测报的基础数据。按国家林业局要求对月内发生危险性和突发性有害生物事件实行“零报告” 制度。

(三)加强检疫管理,严密防范有害生物入侵与扩散。

1、强化林业植物检疫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的工作部署,我省参加网络版检疫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测试工作,全面完成软件的总体框架、流程设计以及运行测试等部分内容。各地森防检疫机构全面落实计算机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网络传送检疫信息制度,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的货物实施现场抽检及凭现场检疫合格证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在做好常规检疫工作基础上,强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源头检疫,认真落实林木种苗繁育单位和生产、经营、使用松木及其制品的单位(个人)登记制度,将经营单位(企业)登记造册、备案。

2.加强引种审批的检疫监管。严格执行进口植物隔离试种,建立引种企业引种台帐制度,所有的引种单位将进口植物名称、数量、时间与进口国家名称以及国内销售情况登记造册,确保掌握每一批进口植物的种植、调运等分散种植情况。对可疑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进口植物按隔离试种期限的规定进行封闭观察,由省森防检疫总站发出委托监管通知书,由所在地县级检疫机构实施监管,做到每批次进口植物均进行隔离试种。

3.加强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项目监管。4月,对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10个无检疫对象苗圃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无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繁育基地建设,确保造林苗木不携带有害生 物,有效提高造林质量。10月,派出检查组对我省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1个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和6个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执行行政许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检查结论和整改措施意见。

4.强化疫区疫木的管理。加强对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监管和使用单位的检疫检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区松木采伐和疫木安全利用的监管,由省林业局审批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内的松林采伐(含皆伐和择伐),当地森防检疫机构参与对松林采伐过程的监管,大力推行疫木就地切片,对疫木安全利用企业采取限期处理疫木和严格检验措施,做到每批采伐松木从采伐审批、除害处理、流向都有记录档案,建立了木材加工企业和经营单位(个人)木材进出台账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报检、承诺、台帐等检疫监管长效机制,严防重大疫情扩散蔓延。

5.抓好检疫复检和检疫执法工作。各级森防检疫部门联合森林公安、林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检疫执法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应施检疫物品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对经营加工非法来源木材的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进行查处。2009年,全省实施疫木检疫检查专项活动共计407次,出动2096人次,查获违规事件23宗,处理违规人员20人,查获疫木50立方米,有效地防止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流失和疫情的扩散。

(四)加大除治力度,控制重大病虫灾情。

1.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年初,省林业局发出《关 于下达2009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2009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编制《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2009-2030年)》,分解落实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防治目标指标任务。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防治过程各个环节的督查,确保防治成效。加强疫情监测普查,设立疫情监测普查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扎扎实实地开展辖区内的疫情监测、普查工作。各疫区县积极采取清理病死树、挂放诱捕器、设置诱木、打孔注药等综合治理措施,结合“林分改造工程项目”、“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和其他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松材线虫病疫点松林的更新改造,加快压缩疫点发生面积。在广州花都区、从化市、韶关市武江区、梅州市梅江区、梅县以及省直属龙眼洞林场实行除治工程绩效承包制,常年对辖区内松材线虫病实行全面的治理。发挥疫木安全利用定点企业的作用,扩大疫木安全加工利用渠道,充分消化疫区采伐的疫木。

2.加大重要外来有害生物除治力度。一是年初下达了2009年松突圆蚧、薇甘菊、椰心叶甲和刺桐姬小蜂防治任务,组织松突圆蚧发生较严重的市县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二是采取统一的防治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治方法,组织各地同步开展椰心叶甲和刺桐姬小蜂等检疫性虫害防治。三是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联合农业、水利、建设、交通、铁路等部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统筹实施”的原则,在薇甘菊发生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薇甘菊除治工作。四是采取预防和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马尾松毛虫、竹蝗、尺蠖等食叶性害虫危害,将食叶性害虫的成灾面积控制在较小范围。

3.积极推行防治社会化服务机制。为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行和完善由专业公司、专业施工队承包防治工程的机制,实行防治工程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在广州市萝岗区建立起政府、林业部门、承包公司责、权、利明晰的松材线虫病承包治理模式,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探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五)认真落实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1.对新入侵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采取紧急扑杀措施。国家林业局发出《警惕外来有害生物——桉树枝瘿姬小蜂》警示通报后,我省迅速组织各地林业部门开展桉树枝瘿姬小蜂疫情监测、检疫和防控工作,并将桉树枝瘿姬小蜂列为广东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省林业局组织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科院和广东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应急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和试验,筛选出高效复配药剂进行林间扩大试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达到可以推广应用阶段。

2.做好应急防控物资调拨和储备。2009年,省财政防灾减灾专项资金安排205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救灾药剂药械采购,购置了白僵菌粉60吨、病毒制剂4万亩用量、灭幼脲增效 粉剂2吨、苏阿维粉剂2吨、苯氧威乳油1.5吨、烟碱苦参碱乳油1.5吨、虫线清乳油3吨、灭虫药包1000个、森草净1吨、灭薇净2吨等药剂和烟雾机30台、喷雾喷粉机40台、便携式布撒器10台、车载式布撒器2台,按各地应急防治的需求调拨市县使用,以加强控制有害生物灾情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控灾能力。1.组织申报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9年初,组织编制和申报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大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基础设施设备,以提升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2.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国家林业局2009年下达的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广东省林木种苗花卉集散地检疫监管体系和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项目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加强我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区、突发区,苗木花卉主要集散区,重点林区等重点区域综合防控体系能力。

3.组织实施国家林业局批复的预防体系和重点区域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涉及到省站和21个市及110个县站。各地项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内容。省森防检疫总站加强项目管理,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建设项目委托协议书,严格项目运行程序,确保资金不挪用,不乱用,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七)加强防治项目管理,提高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1.科学分配防治专项资金。2009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央财政下达防治补助费450万元,重点扶持粤北以及东、西两翼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马尾松毛虫、竹蝗、尺蠖等常灾性害虫,按《广东省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分配范围和用途,突出重点安排资金,以确保资金使用绩效为原则,取得了较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2.加强和规范防治项目管理。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制度,从项目申报到资金安排、方案审批、项目实施、总结验收、绩效评价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模式。项目单位建立了防治预案、实施方案、项目总结材料、验收报告、绩效评价等资料档案。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市县申报项目的评审,严格审核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地认真按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加强防治质量、效率的监督管理。

3.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选用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监测覆盖率、防治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2009年8月,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局对2007中央和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了抽查,各项目实施单位较好 地完成了项目绩效指标。

(八)大力开展培训和新技术研究推广。

1.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2009年,全省各地共举办森防检疫培训班69期,培训人员3831人,其中,省森防检疫总站在梅州市丰顺县、清远市英德市、河源市紫金县、惠州市惠东县、湛江市廉江市、揭阳市揭西县举办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技术骨干技术骨干培训班,共培训412人。4月,组织部分市、县共60人参加了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举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班。珠海、汕头、佛山、河源、梅州、惠州、江门、阳江、茂名、潮州等10个市分别举办了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检疫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613人。有42个县(市、区)共举办了47期乡村森防员培训,培训乡村森防员2806人。

2.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省森防检疫总站组织开展了刺桐姬小蜂、薇甘菊、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森林健康示范林等技术项目,建立了松材线虫病、萧氏松茎象、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示范点,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械和无公害防治技术。

(九)积极开展森防检疫宣传,活跃森防检疫工作的社会氛围。1.积极宣传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结束后,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育文同志主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 神,并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了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情况,提出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建议,李容根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林业局举办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联席会议,召开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报请省政府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

2.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和“森防宣传月”宣传活动。贯彻省减灾委《转发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央层面总体方案,省林业局制定了“防灾减灾日”和“森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一是5月8日在广州人民公园现场派发《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防控知识宣传手册;二是在广东电视台播发“松材线虫病、薇甘菊危害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群防群治人人有责!加强松木制品及种苗检疫,保护绿色家园!”公益宣传广告;三是将我省分布的12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危害状态和防治方法制成图片,在省林业局办证大厅、风景名胜区、基层林业局进行巡回展示;四是编制印发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识别和防控知识宣传手册50000份。广州、阳江、湛江、云浮等市也结合首个“防治减灾日”组织大型的有害生物防控知识咨询,派发宣传资料。五是组织全省森防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主办的 网上“森防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3.抓好舆论导向,推动森防检疫工作。各地配合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制作DVD宣传片、印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薇甘菊、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性、除治必要性和除治措施方法,省林业局,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惠阳区、江门市等在各种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林业重大生物灾害除治行动,在防治区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上门派发防治小册子、资料等,提高各界人士的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

4.坚持编辑印发《广东森防工作简报》和上报森防信息。2009年,编辑《广东森防工作简报》共10期,印发3000份。向《中国森防信息网》、《森防工作简报》、《广东林业信息网》、《广东林业要情简报》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信息、通讯共60多篇,录用率达95%以上,及时宣传报导防治工作的最新情况和新技术方法,发布有害生物发生动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形势仍然严峻。二是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疫病扩散。三是部分地区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除治覆盖面小,除治效果不高。四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不健全,难以担负起全面、高效、及时、准确的疫情监测、检疫和除治工作任务。

六、2010年主要工作举措 2010年,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防控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效果。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以上,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防治任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进一步落实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责任制,强化防治检疫工作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健全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有关部门责任制,强化控制疫病疫源传播的管理措施,加强市县防治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全面提高防治成效。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考核,提高森防检疫管理质量。

2.继续抓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调查、监测,系统掌握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发展动态,提高灾害测报准确率。

3.大力开展检疫执法和检疫监管工作。执行《森林病虫害防 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加大检疫执法和行政许可项目监管力度,严格疫情管理,完善疫区及疫木管理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4.加强森防检疫体系建设。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健全各级森防机构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履行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强化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监测预警、检疫检验、防治管理和技术指导,积极培植社会化防治服务力量,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

5.组织实施中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广东省林木种苗花卉集散地检疫监管体系、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继续组织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有关监测预警系统、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的建设内容。

6.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萧氏松茎象等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努力完成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加大培育健康森林力度。

7.进一步规范防治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加强和规范中央与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的项目编制、资金分 配、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管理工作,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防治成效。

8.加强森防宣传与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活动,将森防检疫宣传工作纳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加大森防检疫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业务技术管理、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7

1 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2,3,4,5,6,7,8]。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2.1 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 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 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9]。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油茶、油桐林内,均匀套种山苍子225~300株/hm2,可以有效地预防油茶煤污病和油桐叶斑病及毒蛾的发生蔓延[1]。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2.5 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10],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与运用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控治理与有效利用相结合”,采取激励与奖惩并存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危害规模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可允许范围内,而不至于形成广谱、持续、不可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难。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推动对林业有害生物利弊的综合博弈分析研究,有助于实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同时也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有助于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标本兼治,加快林业生态平衡进程的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英,杨君.福建省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资源管理,1999(4):22-25.

[2]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90.

[3]严志文.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11,113.

[4]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1):11-12.

[5]杨昌举,韩蔡峰.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自然生态保护,2005(7):29-33.

[6]钟晓青,黄卓,司寰,等.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2):167-170.

[7]李明阳,徐海根.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156-159.

[8]刘松柏.论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J].现代农业科学,2008(9):29-32.

[9]王涛,宗世祥,隗有龙,等.北京地区古树资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1):26-29.

有害生物防控应用技术 篇8

【摘 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汤原地区始终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灾害发生发展势头,常发灾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灾害逐年上升,面对林业有害生物发展态势,要从源头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一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防控队伍,逐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加快森林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步伐,促进森林生态平衡。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对措施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衍生物,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林木有害的植物、动物、病原微生物。包括害虫、病害、害鼠(兔)和有害植物。这些有害生物是森林生长的大敌, 与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并称为森林三大灾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防治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汤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防控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

1.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1.1汤原地区常发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以松毛虫和鼠害为主的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成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中之重。

1.1.2突发性有害生物日益突出

1996年落叶松叶蜂、2011年杨叶蜂、2012年柞褐叶螟在汤原地区大发生。虽末造成大的灾害,但这几种灾害在汤原有记录以来从末发生过危害,出现了危害,危害面积达千亩以上。

1.1.3偶发性有害生物在一些地方暴发成灾

舞毒蛾在汤原地区很少发生或造成危害,1996年突然暴发成灾,大面积次生林叶被吃光,面积达到几万亩以上。

1.1.4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速度加快

上世纪末,杨干象在汤原地区还没有发现危害,近两年,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外地引进苗木数量品种不断增加,杨干象在本地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逐渐扩大。

1.2诱发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因素

1.2.1气象条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气象因子出现频率增加。汤原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暖冬等异常天气,造成树势衰弱,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病虫基数急剧增加,给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森林自身御灾能力

森林结构类型能表现出抵御灾害的能力,大面积纯林抵御林业有害生物侵袭能力弱,混交复层林的森林群落在抗御灾害能力要强,也就是说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在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上要高于物种简单的森林群落。本县大面积人工纯林较多,特别是中龄林以上林分组成多数为纯林,森林群落构成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

1.2.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能提高森林自身御灾能力,在森林经营管理的理念上要树立正确导向,改变过去对林木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土壤和树体管理,致使部分林木处于亚健康甚至衰弱状态,诱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1.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有待完善

1.3.1防治投入机制

许多公益林,在生态防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森林经营者从中获益很少,由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投入比例低,森林经营者难以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费用。防治经费的短缺,降低了森林本身御灾抗灾减灾能力。

1.3.2防治渠道

现在的大部分森林经营者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缺少防治设备,面对灾害发生时,没有能力解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问题,人工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1.3.3防治基础设施

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森防体系建设急需加强。

1.3.4防治意识

森林经营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足,国家防治方针和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灾来救灾和从众意识,没有像森林防火那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2.1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培育的各环节中都有林业有害生物和参与。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森防社会化服务,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2提高森林自御能力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3防控机制转变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天然林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落叶松林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2.4引进现代化防控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在不更新。就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上来看,改变了过去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广泛采用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的绿色农药。施药手段也得到了改进,大面积防治的地域,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对常发生性林业有害生物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偶发性害虫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珍稀经济林、园林、观赏林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张星饶.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

上一篇:我和书的故事中学作文下一篇:大学宣传部工作计划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