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1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呢?首先要依纲扣本。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在复习时,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

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2

一、明确复习内容

一节课要想复习某个单元, 或某个单元里的某些内容, 要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要有针对性、计划性, 不要随心所欲, 跟着感觉走。

二、明确复习步骤

不同的复习内容, 复习步骤略不同, 要灵活设计复习步骤。如, 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因为本单元共4个窗口, 内容比较多。但各个窗口的内容又是环环相扣, 由先到后, 层层深入, 前后密切联系的, 所以就采用:总—分—总式复习。先让学生寻找本单元的知识点, 也就是主要学习了什么, 若学生有困难, 这个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主要是形成对一个单元的整体认识。) 然后, 在对本单元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以每个窗口为单位, 各个知识点一一击破。 (这个环节当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了, 每个知识点要尽量复习得细致, 工作做得越足、越细, 学生会理解得越好, 巩固效果自然越好。) 最后综合单元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这4个窗口里的知识是有联系的, 每个窗口里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就像学习了3窗口中的整万数和整亿数的简易改写, 才能更好地学习4窗口中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窗口1中, 先认识了数位和数级, 才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无论单元之间, 还是单元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确了这些联系, 也许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纵观每册书的多数单元, 大都这样。我们这样复习, 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把知识系统化。

三、明确练习目的

复习课上设计的练习在于一一对应, 一道练习巩固一个知识点, 量少而精。但在设计单元综合练习时, 练习目的要明确, 练习设计不但要突出单元重点, 而且要具有综合性。在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在单元练习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二十亿零八百万零八百写作: () , 从左边数第一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第二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大约是 () 亿。题中包含了:万以上数的写法、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认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几个知识点, 题目不难, 但综合性较强, 很有练习价值。练习设计好了, 还要注重练习效果,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要毫不犹豫地全部解决掉, 学生做一道就对一道, 做一道就会一道,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准确率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方可达到练习巩固的效果。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3

一、激发复习兴趣

要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以互动练习、自主探究的复习手段,使枯燥的练习向有趣的练习升华

学生互动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枯燥的练习变成生动活泼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且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查漏补缺、完善自己,学会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总复习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类复习对于中下层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优生就有炒冷饭的厌烦感觉。我采取了自主探究、互动练习、以优带差的复习手段进行复习:首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一组题目,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激励性要求,激励学生首先自己探究。然后再让做得快且比较粗心大意的同学板演,让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帮助同桌或有困难的同学。再以“火眼金睛”的检查活动,查粗心大意的板演。这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学生发言踊跃,有的指出其错误之处,有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对自己产生的问题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议,比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感兴趣。很多好的学生还会主动鼓励较差的学生发言,使差生既能巩固或补回知识,又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优生则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了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的复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升华。

三、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要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四、设计多样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是做了听客和陪衬。复习课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如《简便运算》的复习,老师让学生自己整理简便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结果学生做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树形图,还有不少学生绘制成了表格,他们整理知识的水平绝不亚于老师。

六、注重学生参与评价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4

段凤敏

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复习课,复习课既不想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把平时一个一个课时所学的凌乱知识从新的角度,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梳理归纳如何改善我们复习课,提升复习效率成为我们所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首先,应确定复习这节课所需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做好课堂教学预设。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前的传统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倡导学生先复习,教师再讲或者可以让学生讲。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是不是不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其实,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颖性、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

为问题饰以背景,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为学生的思维留下点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敦促学生在交岔口形成迫切心理,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别样的新鲜,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但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数学内容反而引起逻辑的混乱。所以,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合理情境时,应该以此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逐末、画蛇添足。

第三、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从学生擅长面入手来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理清知识线;而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

复习课上的概念、知识要点等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使很多学生的认知模式错过了重组的时机。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等编成问题,让学生见问题想概念及知识要点。如果此时的问题比较简单,但覆盖面较广,重点比较突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第四、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例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形和模式,促进学习迁移。所以,选题除了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注意变式、题组,这在复习中往往具有特殊效果。

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复习课 篇5

厚街开贤学校 张继林

[导读]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复习课。准备了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三级练习。第一关: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形判断位置;第二关:根据老师给出的文字和图画自己去理解题意并做出选择;第三关:能用语言表达位置关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丈高坛,起于累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加之识字量不大,表达能力不够完整、准确。因此如何真正上好复习课,让孩子感兴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觉得要上好复习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一年级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着重分析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形成哪些基本能力,学生掌握程度如何等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感悟、理解和应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然后再制定指导性强,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定了复习计划后,再根据各节课的内容确定明确、恰当的复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授课要创设情境,复习课同样也不能缺少情境。因为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点有趣的情节,学生不容易感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复习《位置》时,我们可以将题目蕴涵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自己身边,数学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在复习计算题的时候,把计算题蕴涵在有趣的童话故事里面,在有趣的动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到做题很熟练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的活动,像“找朋友”、“开火车”等活动,赢的同学可以奖励红花、红旗等等。总之,让学生开心起来,学起来就不觉得累了。

三、精心设计,适度指导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在学习理解上难免会有差异,因此,反映在课堂上的是每个学生在复习时的需求会不同。所以,在复习课的练习中,也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做到精心设计。

(1)考虑个性差异,分层练习。一般的学生要保证目标要求,做一些基础的练习,对

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省得他们没事做,自我感觉太好,还可以避免滋生骄傲情绪。

例如我在复习《位置》时,准备了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三级练习。第一关: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形判断位置;第二关:根据老师给出的文字和图画自己去理解题意并做出选择;第三关:能用语言表达位置关系。通过这些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收获,让他们心理由衷体验成功的快乐。

(2)有的放矢,归纳练习。在复习时,可以精选书上例题,或学生平时作业、试卷里错的多的题目,或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样有针对性的讲解、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篇6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高三复习课教学,基本而重要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是教师应做、能做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不能抛开课本搞复习。

其次,高考复习主要是解题教学,树立正确的解题教学目的很关键,这就必须解决“做题目,为什么”的问题。同样的题目在不同的目的下会产生不同效果,解题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巩固概念,最终目的是学会思考,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强调“回归基础”的重要性。“回归”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能熟练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题”;二是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四,要培养良好的解题教学习惯。近两三个月,本人听了本校几个老师上的复习课,好多老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准,通过“讲解题,不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有n-技巧有n"这样既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禁锢学生的思维,必须坚决纠正。正确的做法是:

(一)精选例题。

(二)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

(三)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老师在适当时机给点睛之笔。

(四)叫几位学生板演,让其他学生动手解答,教师巡视观察。

(五)评价学生的板演。

(六)解题后的回顾反思。

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7

一、明确目的,熟悉复习课的功能

要上好复习课,首先得弄清复习课的功能.复习课的功能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查漏补缺,帮学生弥补知识缺漏.

2.巩固旧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沟通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4.着眼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把握课型,实施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在复习中,要优化课堂教学,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提升.根据复习课的课型特征,确定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下面结合“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具体案例谈谈.

案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一)激趣引入,确立目标

1. 多媒体出示几幅家居布置照片,从中抽象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2.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图形,让学生说出各字母代表的名称.

3. 揭示课题,明示学习目标:(1)形成网络;(2)熟练计算.

[分析:导入富有新意,使学生从漂亮的家居布置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的情境“做”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本课中,教师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模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并从数学模型所涉及的内容及各类知识的联系来确定复习的目标.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 组织学生讨论,自主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1)在这些图形中,只要记住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就可以很快推导出来?

(2)每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能用学具演示吗?

2. 梳理沟通,形成知识网络.

(1)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演示公式推导过程.

(2)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再现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完成板书(网络图):

平面图形的面积:

(3)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完成课本第97页网络图的填空.

(4)讨论:你能说说网络图上每一个箭头指向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提供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类比、同化,真正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为以后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归类训练,巩固技能

1.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

2. 通过下组题目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 cm2,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三角形的的面积是30 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两个图形的面积一共30 cm2,三角形是()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4)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边四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多30 cm2,三角形是()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新的认知结构形成之后,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强化,使其逐步充实、完善、稳固,而巩固强化的主要途径当然就是练习.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精心安排,由浅入深,难易适度,逐步提高,必须突出重点与关键,并注意题型的搭配,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说,几何复习课的基本练习可以有填空、判断、选择、基本的作图、图形计算和较简单的几何应用题等.对于图形的特征、简单的计算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对于图形之间的比较、变换的条件等可以用判断、选择的形式;基本的作图、图形计算和简单的几何应用题一般以独立练习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把所学和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3. 钓虾场1号和2号,如图,用长90 m的篱笆刚好都能围一圈.

(1)虾场1号长是30 m,宽是多少?

(2)虾场1号的面积是多少?

(3)虾场2号靠墙的长度是50 m,它的面积是多少?

4. 小组合作动手完成:

用6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可能是(),也可能是(),面积是(),在不同的围法中,()相等,()不相等.

5.(1)在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直径为2cm的圆,最多能剪多少个?(很多学生会误以为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

(2)在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剪多少个?

作为复习课,单纯的基本练习是远远未能满足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的,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练习,使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吃得饱”.综合性的练习主要是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开放性的练习则可以是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思路开放或解题结果开放,甚至还可以只给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有用的信息,设计解决的方案.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五)反思质疑,总结评价

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对于本节所复习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方面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觉得这些知识中最容易理解的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 让学生互评课堂目标达成情况,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主观改造过的数学知识结构,这种主观改造的结果可能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可能形成某些错误的认知结构.通过反思质疑,让学生自己对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情况做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强化巩固那些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及时矫正那些错误的数学认知结构.此外,让学生自主总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最后的总结阶段切忌由教师包办代替,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它的教学目标更注重认知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复习教学也才能是真正有效的.

摘要: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提高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复习课占15%以上的课时).

关键词:熟悉功能,小学数学,提高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存明.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2014(21).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8

一、织网——构建整体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逐渐遗忘,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并用整理、归纳等办法,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果在复习课中将各课时的内容讲得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整节课就会使老师感到难讲,学生感到乏味。如何将知识有效地再现和整理呢?其实,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激活各个知识点,不断完善“知识链”,并沟通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

《折纸——异分母加减法》课例分析: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复习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感受往往只能到“要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这一层面,对于算理的本质“要统一分数单位”很难体会,原因就是“点”、“线”与“网”整体骨架的构建不到位。网就是结构,也就是整体的骨架。弄清了结构也就弄清了整体。若能将相关知识编织成网,就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1.导入中孕伏。

师:请大家为下面几个算式纠正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1个人+1朵花=2个人320+50=820

7.86-0.2=7.843厘米+1米=4厘米

生:老师,第一个根本不能相加。人跟花不一样,加起来就不知道是人還是花了。

师:有道理。其它算式呢?

生:320+50=370,5要和2相加,不能和百位上的3相加。

生:5和2的单位一样,都是几个一,不能和几个百相加。

生:7.86-0.2=7.66,要用8-2,不能用6-2。因为8和2都在十分位上,单位一样,都是几个十分之一,6是代表几个百分之一。

生:3厘米+1米=103厘米。厘米跟米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要把1米变成100厘米,才能去加3厘米。

师: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各种加减计算都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2.在沟通中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加减法,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异分母加减法要化成同分母加减法去计算。

师: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整数加减法要把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把它们放到一起比一比,计算方法说起来不一样,但是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要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师:太棒了!这些加减法的具体方法不一样,但都体现了一个统一的规定“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它们其实就是一个整体。

由该案例可见,教学中跳出局部知识(异分母加减法),纵观整体,将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甚至名数加减等与之统一起来,从中找到整体的共同特征,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从而深刻理解算理本质。诸如此种情况的还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侧面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等,把这些貌似无关但相距很远的知识统一于一张网内,共同特征就一目了然。而通过在连续不断的教学中织造这样的网,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学会从整体去考虑问题,体会数学的统一性。

二、串线——体会整体训练意图

合理的知识网络形成后,就要进行习题训练。当下,复习课依然普遍存在着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的“题海战”现象,往往是学生做得“累”,教师改得“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缺少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分析这些复习课的习题,发现内容之间缺少联系、解题思路单一、形式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复习的兴趣。因此,复习课的练习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的“多发病”进行编拟。可以采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形式,“并联”习题,沟通各题之间的联系,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如a教师在复习《简易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一题多变”的练习,教师先出示:五(3)班植树98棵,比五(4)班少16棵,五(4)班植树多少棵?这是一道基本题,正确的方程式是:x-16=98;接着教师将题目中的关键句“比五(4)班少16棵”改成“是五(4)班的2倍”,这也是一道基本题,正确的方程式是:2x=98;接着,教师又将关键句改成“比五(4)班的2倍少16棵了”,学生解答完后,教师着重让学生进行比较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在讨论中沟通各题结构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将关键句改成“五(4)班比五(3)班的2倍少16棵”,学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进行很“艰难”地列方程,此时,有些善于观察的学生就发现了这道题目用算术法解决比较方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一题用算术法解决比较方便?学生通过与前面三题比较,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用方程来解决比较方便的,从而认清知识的本质。

三、搭台——经历整体总结过程

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整理,还要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指导。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但由于在目前教材的编排中,一个整体数学内容是分解成几个小步子,即把一个整体数学内容化整为零进行教学,可能就某个专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一整套方法被拆得七零八落。因此,通过复习,教师一个重要的目就是要将原来分散的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整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纵横向的联系还原出来。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曾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用面积单位度量得出的,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都是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则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的。通过与前面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网络,逐步明白要求一个后续图形的面积,可将其转化为先前学过的图形,找准转化前后图形之间在点、线、面上的关系,推导出后续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真正感悟到把要求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问题”来解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精髓。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篇9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同时,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如何上好一堂练习课呢?如何达到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呢?下面就小学数学练习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

一、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练习课课堂教学要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 篇10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以来教和学的总结,通过考试反思平时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什么是复习课?

复习课是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如何组织期末复习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要抓住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能力训练、积极反馈讲评。

(一)梳理知识结构

训练清晰简练复习不同于新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综合基础,以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巩固,进而实现知识的突破。(1)抓基础知识再现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力求把知识点问题化,关键问题明了化,并且借助于检查、体验与点评,同时结合诊断性训练,然后扣准要点扼要归纳,理清知识点。

(2)抓知识网络构建

在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模块顺序,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总结概括、化零为整,同时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知识线织成知识网,进而形成简明精当的知识结构。

(3)抓知识拓展深化 从知识结构的若干知识点中提炼出考点,选取其中的重点,抽取难点,找准疑点,化大为小,力求横向宽到边,纵向深到底,并借助于归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等多种思维的基本方法,综合探究,集中突破。

(二)强化能力训练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复习,离不开试题训练,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训练是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训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新课程考试形式常变、多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试题解答过程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1.要精选、精编试题。

兼顾常规题和新颖题型,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能力的考查。

2.要精讲、精评。

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就典型性问题举一反

三、合三为一。

3.要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加强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改变书中的原有体型,多角度深层次的强化训练的辐射面。4.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

(三)积极反馈讲评

反馈是期末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调整、充实复习内容,更新学习方法。在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为复习反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练习、测试、问题解答、学生质疑及面批等方式进行反馈,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练习及每一次失分,使学生逐步减少失误,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抓典型例题分析

针对考点精选例题,在分析例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并且点拨思路和方法,强调规范与技巧;还要注意一题多变,借题发挥,拓展发散,最后通过示范引路,努力构建解题的思维模式。

(2)抓针对性训练和变式训练

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最好跟进一二个练习题,严格控制训练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教师指导还要到位,查看练习情况,即使获取练习信息,从而及时反馈矫正,达到练习一个,点评一个,落实一个,不留遗漏。

三、指导应考技巧

在期末考试中要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在考试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同时还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1)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及难易题目,以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2)要认真审题,仔细析题,依序作答,先易后难。(3)要准确表达,书写规范。

(4)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决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

(5)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解,确保应得的分全部得到。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句话仍然受用。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它能把一个部分或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作了以下思考:

一、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是难题课、怪题课

有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在学生学习并巩固了新知识后,找一些难题、怪题、复杂的题来让学生练习、向学生讲解,以使学生掌握更抽象、更复杂的相关内容。其实,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数学抽象和学习困难,只会扼杀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没有查缺补漏的机会,而且这节复习课对他们来说是沉闷的、有压力的、完全无用的。即使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练习这些题目的意义也不大,更何况,这样做,教师已经偏离了新课改的初衷: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不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性

由于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往往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忽略了小学各阶段数学内容联系的紧密性,因而没有体现出复习课是学生对知识的重建、是学生让已有知识系统化和完整化的过程、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这让复习题在学生眼中显得枯燥无味和多余,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3.教师操纵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在复习课中把小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的内容分别从头到尾串联起来,但在此过程中,却是老师直接展示知识网络图或是自己一边回忆一边板书,学生仅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温故知新”。

1.复习课中应避免难题、偏题和怪题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复习课前,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课堂上的表现等了解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不熟练、不清晰的内容作补充,以便查缺补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针对复习的综合性设计综合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来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太难、太偏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且难题、偏题和怪题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完全没有意义,小学的数学学习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故因避免难、偏、怪题。

2.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性

新课改要求重视知识间的联系,甚至学科间的联系。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并巩固了新知识后,把所学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获得稳定、清晰的数学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部分内容跨领域、跨学科地联系着许多知识,这些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也有紧密联系,在复习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需要联系各学科,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扩展,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学生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强化运算,并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还能对“面积”等问题作出适当拓展。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整理知识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双主性”,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复习课中,学生回答“学了什么”的过程便是知识在其头脑中再现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自身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自己回忆并串联知识,使知识真正属于学生自己。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复习课设计中,教师应针对复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知识入口,利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完一个部分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画出复习网络图,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或是写写数学学习总结,通过书面语言,既培养了他们整理知识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12

一、激发复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 教师上复习课时也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拓展学生参与的渠道, 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复习的载体, 变“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与简单应用》复习课,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可设计如下:智慧老爷爷做了一个百宝箱, 里面放着许多数字卡片, 请同学们上台, 从箱子里抽取一张幸运号码 (数字卡片) , 说说自己对这个数的认识, 并把这张卡片贴到黑板上。请一些学生上台抽完后, 最后让学生把抽到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 而且把数的组成与分解、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各数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 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知识系统化。

二、自主梳理建构

上数学复习课, 教师一定要松绑放权, 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价,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低年级要“帮”, 即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复习;中年级要“带”, 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整理思路,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整理、复习;高年级要“放”, 即教师可以放手, 让学生自己回忆学过的知识点, 进行整理、归纳。

三、关注全体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习理解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反映在课堂上是每个学生在复习时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达到达到基本要求, 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等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巧妙的开放题, 让他们“吃得饱”;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尤其关注, 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及时补缺补漏, 多鼓励, 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 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 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回忆, 帮助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并进行提炼, 概括出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领悟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有利于改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特别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运用。

五、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

(一)

当学生整理完知识后, 鼓励学生将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功与难忘的事进行总结, 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数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王大爷家有一个羊圈, 是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 算一算, 围成这个羊圈所用的栅栏的长度是多少和所围成的羊圈的面积。学生算完后, 教师提出:后来, 羊圈里又添了几只羊, 王大爷只用原来长度的栅栏就把羊圈的面积扩大了, 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说说王大爷是怎么做的吗?学生可能会想出把羊圈围成正方形或圆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用同样的材料能使羊圈的面积再大一些吗?鼓励学生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 一题多变的练习。

如何上好初三历史复习课 篇13

这次历史教研会,主题是研究如何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大家知道,中考复习的基本形式是复习课,所以研究怎样上好历史复习课,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上好中考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复习内容庞杂,应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不论是单元复习课还是专题复习课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学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近年来,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所以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两节课例和一个经验介绍,我觉得这两节复习课上的很成功,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线索清晰,知识性很强,同时也注重了趣味性,特别是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孙伟老师的经验介绍也很深入,能紧紧围绕中考理念,结合课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实践,谈一些很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这样不仅从实践层面给大家以一定的示范,而且促使我们去思考上好历史复习课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下面,谈一谈我对如何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一、明确中考理念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初三历史复习,首先就应该弄明白中考的基本理念,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历史复习中不走弯路,提高效率。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那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有关考试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考试指导思想之后,接下来,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考历史试卷,进行试卷分析,可以说,中考历史试卷就是一个样本,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考试说明,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分析05——08年的长春市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灵活性:即表达方式灵活,情境创设巧妙,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开放性:即给学生以广泛的思维空间,答案灵活,不求唯一,注重学以致用。

综合性:侧重同类知识的归类比较和历史发展线索的整理。

注重考察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

注重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现了历史服务与现实的思想。

所以,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对考试意图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后面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备好历史复习课。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老师上新授课时备课很认真,但对复习课的备课重视不够。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只要在书上写写画画要点即可,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是对学生中考能力的培养。所以,备好历史复习课是能否保证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备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所要考查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层次要求。建议大家首先可以自己列一个表格,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对所要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复习时随时查看。关于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哪些

知识是要求运用的,大家可以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其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里重点是要弄明白要达到这些能力层次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究竟应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属于识记层次的,只要掌握知识点是什么即可;属于理解层次的,则需要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更高,需要能够运用所了解到的基本事实,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解决历史问题。尤其是属于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把它们真正弄懂弄透。

2.认真备好每节课,重点是制订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备考复习时间有限,又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地位,很难有额外的时间复习,所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备好每节课。备课中,重点应根据前面对考试要求的分析,课标的认真研读,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复习课知识容量较大,经常要复习一个甚至两个单元的内容,所以更需要我们理出个头绪来,弄明白这节课究竟应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提高哪些能力;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课堂复习才不至于盲目,才能是高效率的。

另外,备课时,还应出好每课相应的课堂练习题,以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同时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的复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具体复习建议

1.按单元进行复习

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大板块的内容。在对这些板块进行复习时,建议首先还是按教材中的先后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这样做,第一可以全面复习巩固学生以前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尤其对于以前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的同学,这样的复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第二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建立起时间概念,并从整体上掌握各板块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三许多单元本身也是一个历史复习专题。所以单元复习的同时就是进行专题复习。

我们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主要应明确每个单元的大致时间、主要历史事件、事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体现出来的单元特征、单元的基本线索等。大家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部分内容。例如,在开始进行一个板块复习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目录部分,通过目录,使学生了解该板块由几个单元构成,并通过单元标题,从整体上了解该板块讲述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等,从总体上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具体到各单元的复习时,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概述内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使其明确该单元的大致时间、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构成的单元特征、单元的基本线索等。同时通过单元概述,还可以了解到同一时期中西方不同的发展情况,便于将中外历史进行横向对比。最后具体到单元中每课内容的复习时,教师重点应该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要点。例如,告诉学生要全面掌握一个历史事件,应该从起因、经过、结果、作用或影响等方面全面了解。可以通过掌握事件发生、发展、结束过程中的主要大事来了解事件的经过等。总之,总复习时,怎样让学生动起来,改变教师的一言堂,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确实需要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取经。最后,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还要将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各板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例如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各单元的复习,可以得出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确立——发展。这也是最主要的线索;另一条线索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还有一条线索就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由于该线索内容不是考试范围内的,老师复习时可以不用特别强调。可以说,世界近代史各单元、每节课的内容都可以被串联到这些线索中。通过这样的点线结合的复习,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就不是零散的、孤

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了知识网络。

单元复习是中考复习中最重要的步骤,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只有在单元复习时做到稳扎稳打,才能保证最终的复习质量。

2.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

在单元复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比如中考试题中的简答题、问答题主要就是考察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关于复习专题的确立,前面已经说过,许多单元就是一个专题,例如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等本身就是一个复习专题,在单元复习时已经复习过了。那么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对历史知识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因果联系、中外联系等全面的、多方位的联系,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新的复习专题。

(1)将同一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如英法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近代社会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复习时重点是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并通过对同种类型知识的比较,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好的理解历史现象、感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将中外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比较。可以是同种类型的,如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西方跨入近代社会门槛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等。也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如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变革等。通过比较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更好的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3)同一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如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美国历史上杰出总统及其事迹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等。通过这种纵向联系比较,能够综合分析、认识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应该指出的是,复习专题的确立,不应盲目追求大题目、多内容,主要应以考试要求和课程标准为主,不等超出一定范围,否则,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果也不会好,比如,选择中美关系为专题就不够恰当。

3.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选择、填图、识图、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简答题、综合问答题、编写大事年表等题型。而后者特别是综合问答题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题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上一篇: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下一篇:听课印象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