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共8篇)
(三)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给他们听,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他们的小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他,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他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他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他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让它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他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他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他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他的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我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他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他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他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他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他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他的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他的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他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他们只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他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他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
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他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他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他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他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他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他的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
他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他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他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他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他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他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我就为这样的孩子做过这种强化训练,先后辅导过几个5岁半的儿童。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较重视,可是苦于自己精力、能力上的原因,对孩子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欠缺,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脑瓜笨,学习数学挺吃力,因为他们当时计算10以内加减法都很慢,而且要掰手指才行。到我家后,我对她们进行了2个月的强化训练(每天2—4小时不等),孩子就有了让他们父母和周围人感到震惊的进步,不仅认识了几百字,能背几十首古诗和儿歌,能借助拼音看故事书和熟练进行百以内加减法口、心算,而且学习兴趣大增,回到家里也愿意学习了,有一时间就缠着父母和他一起看故事书,问这问那。我的体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极大,培养孩子学习自立能力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训练要得法,即训练要因材施教,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着眼点不要放在让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题上,而要放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上;要用不断的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勇气,用成功的体验去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所以,我认为,孩子入学前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家长一定要珍惜这段时间,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学习自立能力方面的突击式强化训练。
其实,洋洋妈这时候着急就有些晚了。因为孩子入学是件大事,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在孩子入学前为孩子准备好书包、铅笔、文具盒,但这都属于物质准备,对于一个尚没有走进过校门,不知道老师、上课具体意味着什么的孩子来说,生活、心理上的准备对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更为重要。
设法让孩子对上学产生兴趣
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培养孩子的入学意识,是促使孩子入学后积极投入学习生活的首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入学意识的教育。如新年时告诉孩子“又长了一岁,快做小学生了”、“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你会学到好多有用的东西”等。带孩子一起去买铅笔、文具盒、漂亮的卡通书包等学习用品,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向往。孩子都喜欢提问题,对于快入学的孩子,可以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提供一些线索,让他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答案的快乐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可以趁机告诉他,上学以后,这些知识都会在课堂里学到。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进入幼儿园大班后,就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让他们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动动笔;要求孩子专心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讲话,听讲时坐姿要自然端正,不乱说乱动;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弄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不懂要知道问,听清老师的提问,并想想应该怎样回答;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他要做的事情,不边做边玩;教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一般不必让孩子超前学习小学课程,因为弄不好反而会干扰教学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学前儿童的家长首先应教会孩子的是习惯而不是知识。
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独立性强,入学后就会有安全感,能较快适应小学生活。反之孩子就会紧张,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动作迟缓、反应慢等,从而影响学习。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脸、刷牙、洗手绢及内衣裤、收拾书包等,并让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如衣帽、文具等。
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分析别人的言行,对的学,不对的不要学。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给孩子作表率;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有礼貌,未经许可不能动别人的东西,包括自己家中的东西。
根据小学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的生活
孩子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应与学校同步,使孩子尽快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去。
孩子要上小学了,有的妈妈开始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希望孩子在上小学前学习小学知识,以便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也有的妈妈着手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究竟,幼升小如何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升小入学准备手册”吧!
一、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因此,家长有必要提前了解下“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1、学习时间不同: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 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小学每天有4-5 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4 倍。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25 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如周会、体育课、早读、早操、眼保健操和课外兴趣活动等等。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生活制度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则有严格的大纲与学习目标,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不同: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或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5 、6 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没有教师在旁边督促。同时,幼儿园一般才30多位同学,而公办小学一般达40多人以上,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摩擦也相应会增多。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要求不同: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家长只要求孩子吃饭好、玩得好就满足了。而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得100 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我,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孩子们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5、学习负担不同: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读书作业,抄写作业、背诵作业等等,必须按时完成,不得拖延,第二天老师会进行检测,对此,孩子也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二、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虽然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存在许多不同,但只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也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所以,家长们不要太担心,要着手做好幼升小入学准备工作,让孩子顺利入学。
(一)对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
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时间里,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小学每天早上7点40分上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左右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新闻、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任务。我们要为孩子准备一个活页小本本,用以记录每天的专业,也便于家长检查作业,家长与老师交流。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现在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中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
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5、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在上学后会很快成为优秀的值日生,成为老师的好助手,班级的好干部。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1、学习方面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能否学好?还是变得怕学习,厌恶学习?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那么,作为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儿童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儿童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求知欲是儿童力求认识、探索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个“是什么”、“为什么”,都想知道,都想懂得,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地去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家长应经常提供一些课外书给孩子看,这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告诉孩子:“自己识了字,自己会看书,能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多好啊!”从而激发孩子热爱书本的兴趣。
(插入小故事1:曾经有位家长对我说:“老师,我的孩子就爱看电视,就不爱看书,怎么办?”我就笑着问她:“那你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电视呀 。”她不假思索回答,“一天干活累了不看电视干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多看书、多看报,孩子看到您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想探究书报,想知道书报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我的爸爸妈妈那么入迷?”
(2)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但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等。所以,平时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培养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小故事:从前教过一个部队的孩子,他爸爸长期在下面部队,妈妈就在我们学校,他从来没有缺交过作业。记得有一天他发烧了,吃药后就睡下了,但是他悄悄把闹钟顶在早上6点钟。闹钟响后,他就爬了起来做作业。当然,我们不主张带病做事情,但是从小就具有这样坚强的毅力,我想,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没有他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这位孩子已经长大,在海南中学的高三,但是,已经在寒假里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一、适用对象
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含被监护人,下同)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适用本意见。本意见所称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是指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及本市户籍人员中:
(一)常住户口不在本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含成都高新区,以下简称五城区)而到五城区居住的人员;
(二)常住户口在本市五城区而到本市非五城区居住的人员;
(三)常住户口在本市非五城区跨越区(市)县居住的人员。
二、办理程序
(一)适用本《意见》的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为子女申请入学,应于2011年5月16日―6月17日的工作日到暂住地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免费领取《劳动合同》,填报《成都市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就学申请表》,出示下列证明材料的原件,提交复印件;
1.申请人本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农业户口簿(或“职业”栏登记为“农业劳动者”的成都市居民户口薄);
2.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暂住证》;
3.申请子女在本市中心城区就读的,须提供其在中心城区就业的《劳动合同》(由市人社局统一印制、编号、免费发放,重新换签或新签的具有防伪标识的有效劳动合同)或申请人为法人的工商营业执照及纳税证明;申请子女在本市郊区(市)县就读的,须提供其在该郊区(市)县就业的《劳动合同》或申请人为法人的工商营业执照及纳税证明。
(二)7月4日―7月8日,登记点公布该登记点通过审核人员名单;
(三)8月1日―8月5日,申请人到原登记点领取《成都市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
(四)8月22日―8月26日,申请人持《成都市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到学校报到。
三、其他
(一)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就学申请每学年受理一次。除申请小学一年级入学外,须提交原就读学校开具的《原学校就读证明》。
(二)已在我市享受政策统一安排就学的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小升初时须按上述规定提交申请。居住地未变更的,按当年的小升初政策执行;居住地变更的,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学。
面试前首先应该根据面试者简历的基本情况准备和计划聘用的岗位想好相应的问题。提前按约定到达指定地点,适当的准备水杯和咖啡类的饮品,能更体现公司的人文理念。当然根据具体的面试场景可以有相应的开场白,公司简单状况介绍,本着诚信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对公司负责和对应聘者负责的态度开始面试过程。创造让应聘者尽可能表达自己和介绍自己的机会,对应聘者的问题尽可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以解决。招聘人员的形象也是公司形象的代表,要做到有理有节。
[如何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使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幼儿园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重视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入学前的心理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应在有意无意之间说些与小学生活有关的事情,不要有事没事就说上了小学“小夹板”就套上了。作为教师为幼儿讲一下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点。告诉幼儿到了小学我们要互称为同学,意为共同学习的人;每科都有专职教师来为你们上课,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和专业;到专门的教室去学习,到更为广阔的操场区活动,引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愿望和兴趣。
熟悉小学的`教学环境
入小学前,家长或幼儿园的教师可以拍摄一些小学的环境和教学活动画面,放给幼儿来观看,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使他们尽快熟悉并喜欢上那里。
注重培养入学适应能力
——《父母课堂》教案
教材题目:《父母课堂》2015年9期《帮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教材分析: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在《帮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介绍了家长如何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哺育期。
学员分析:本次学员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家长在前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有认识的,但是帮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却未必引起家长的重视或者采取的方法未必是科学有效。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顺利过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生活,了解学校的教育,懂得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更能在家庭教育中,科学合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分析一年级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
3、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难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欢迎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表示非常感谢!
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校园的新生活,今天,我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授课————帮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他们顺利过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哺育期。在这一时期父母需要做什么?
二、学习《帮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了解学习准备期
综合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从心理疏导、自信表达、友好交往、礼仪与规范、自我管理与服务、倾听与表达、卫生与安全等角度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信任孩子,学会放手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出手援助,而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
题,学会勇敢迎接挑战。
(三)、经常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孩子入学后,父母要每天抽出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内容包括孩子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学校感到比较快乐的事情等等。在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2.创建和谐的沟通氛围。
3.采用平等的对话方式。
4.保留独立的自我空间。
(四)、利用家访,介绍孩子的更多情况
我校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打电话、发校讯通、微信作业登记交流等。(五)、配合学校,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
父母还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每日学习、生活的表现反馈。如果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到什么困难,反馈给老师就可以得到帮助;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或进步,反馈给老师就可以得到鼓励。
三、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出重点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孩子劳动的能力。(在家教孩子怎么扫地,免得轮到你的孩子做值日生时不会做,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6)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
重要性:保证充沛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做法: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严格督促 (2)上课认真听(教师、同学)的习惯。
重要性:轻松、优质的学习
家长做法:询问孩子的学习内容聆听孩子的讲述及时给与帮助和鼓励。效果:家长的关心会促使孩子更加认真的听课。(3)爱想、爱问和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重要性:举手的频率反映了孩子参与学习的程度。家长应做:a、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b、当孩子没有得到发言权而灰心时,应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举手的作用:让老师知道我会了,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效果:因积极参与学习而提高学习效率。(4)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重要性: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边写边玩,边吃边玩,作业费时费力错误百出。
家长:教育,限定作业时间,通过做其他事情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5)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
重要性:影响身体(视力、身姿),影响读书写字的速度和质量。问题:趴着读书、躺着看书;执笔姿势不正确,身体姿势不正确。家长:多观察,勤督促,持之以恒
(6)读书的习惯
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书湘先生曾讲:语文学习的70%得益于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家长:尊重孩子的读书喜好,买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忌独断、强迫,正确引导。让孩子爱上读书:
1.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读书是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家里整天人来人往,大声喧哗,孩子很难静下心去读书。
2.不要刻意让孩子读某一类的书
低年级的时候,他们可能对童话、成语故事、漫画书等等有兴趣,这些篇幅较短的书也适合他们看。
3.家长要做出榜样
如果家长每天没事时就拿本书或报刊在看,孩子无聊了也会跟着家长学找本书看,家长有这个习惯,孩子自然读书习惯也会养成。4.家里随处都放有书
在家里可以随意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比如,孩子的床头柜、沙发茶几等等地方,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书看起来。5.给孩子讲故事引发读书兴趣
有的孩子没有耐心阅读课外书藉,可能家长买回来的书,翻两下就没兴趣看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以谈心形式交流,说出书中的内容,引发孩子往下知道的欲望,但家长不要把书中内容全部说完,如果孩子有兴趣知道书后面的内容,这个时候让孩子自己去书中找答案,慢慢的,孩子也会对书产生兴趣。6.经常带孩子参加书展、逛书店
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加书展、逛书店,引发孩子对书的兴趣,你会发现孩子进书店后会有目标性,会径直去某个地方找书看。所以孩子在逛书店时,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购书藉。7.培养爱惜书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爱惜书是很有必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书架,让他们把看完的书放书架上,最好归类放好,以便日后翻阅。 推荐书目: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3)、培养孩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要性: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教育以德为先,人品决定事业的发展。
1、要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会使用 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
2、要求孩子正直善良,具有无私宽容的品德。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打架骂人。(家长理智处理孩子间的小矛盾)
四、寄语赠家长:
送给家长四句话:
1、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孩子的身上。
2、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
3、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4、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就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五、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教孩子汉语拼音,让孩子多识些字,多做数学题;有的家长说,快上小学了,孩子还那么贪玩,是否该将家里的玩具收起来好让孩子收收心;下面我来谈谈关于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幼儿园也都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入学准备教育的。至于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一般说来,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侧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2、自我管理能力。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曾听小学老师说,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规律化。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的玩具收起来,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总之,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共同创设“幼小衔接”的教育条件,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推荐阅读:
我要做好孩子09-25
我要做好孩子500字作文12-23
怎样做好小班孩子的家长工作06-06
我要做好孩子小学生阅读心得06-12
《我要做好孩子》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07-02
我要做好孩子阅读测试题(附答案)09-13
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09-17
我要做好孩子的读后感1000字12-03
全力做好演习准备工作06-01
面试前做好三准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