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促改革(精选8篇)
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
以开放促改革
尽管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将继续提高开放水平,促进改革全面深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重点领域改革。从国际看,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目的十分明确,即试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谋求单边利益。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需要通过扩大开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化解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继续抓好商事制度、贸易监管、投资准入、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减少行政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已升至第三十一位。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营商环境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需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对各类市场主体和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
促进公平竞争。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坚决打破行政性垄断,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构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开放促创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促进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科技发展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地方。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促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开放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必然选择。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创新策源能力,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供给能力;必须坚持开放创新,通过扩大开放形成竞争压力和合作助力,既倒逼我国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大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助推我国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促进制度创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核心任务是推动制度创新,使制度创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于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保持和提升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改革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政策,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要素优势与制度优势系统集成,努力实现以开放促进制度创新,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积累经验。
促进产业提升。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水平不高、高端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需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稳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制造业开放与服务业开放协同并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开放促合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正是基于这一宽广视野和科学判断,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深入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促进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遵循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理念,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今后,我们将继续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互学互鉴。
大力推行市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日益重视信息化发展, 两化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 三网融合稳步推进, 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 “宽带中国”成为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时代, 国内对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巨大。放眼世界, 海外运营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于通信设施的行业解决方案有着同样的需求。江苏省通信服务公司在通信行业与信息产业中耕耘数十年, 对信息化的需求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 在满足运营商通信建设的需求基础上, 大力拓展运营商以外的集团客户和海外客户。在国内, 公司有效支撑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等国家大型活动的通信建设与保障, 积极承接南水北调、新疆大开发等重点标段的信息化项目, 全力提升市政、公安、高铁、地铁、石油、石化等行业信息化水平, 深入推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绿色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通服公司行业信息化领军者的优势, 打造行业信息化专家的品牌形象;在海外, 公司开展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先后在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塞拉利昂等国设立子分公司, 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加勒比海地区等设立办事处, 满足海外客户的信息化需求。
积极推动业务创新
江苏通服公司旗下原有业务涵盖设计咨询、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渠道服务、设施管理、ICT服务、互联网增值业务、通信制造、供应链服务、设备维修设备检测、网络维护、物流贸易等多项专业领域, 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公司积极拓宽业务边界, 研发新产品, 推出新服务, 迅速响应国家要求, 发挥第三方优势, 积极推进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聚焦智慧系列 (智慧展示、农业、旅游、家居) , 逐步形成以智慧咨询为龙头、软件实现为核心、硬件集成为保障的信息化产业解决方案的业务链, 重点介入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园区等高端业务和服务领域;大力跟踪“节能减排”发展动向, 开发瑞智能耗管理决策分析系统, 推广新风焓差节能系统,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并于日前成立中通服节能技术公司, 自觉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
全面鼓励技术创新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通过各项政策鼓励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密切跟踪通信技术的发展, 加强对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节能减排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 加强与政府、运营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 建立健全企业总工程师的选拔和任用制度, 培养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业务创新方面的领军人物, 建立中高端人才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全面鼓励员工技术创新。近三年来, 公司共完成科技创新成果近500项, 其中软课题200余项;技术革新近百项, 为国家和客户节约投资数十亿元;完成35项国家标准, 41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政府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做后盾, 公司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最高资质。
持续强化人才体系创新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 对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司一直都予以高度重视。多年来, 公司一直倡导“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强化个性化、系统化培训, 完善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和职业生涯规划, 持续不断创新市场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完善和优化市场化人才建设的激励办法, 通过市场化薪酬和人性化福利等条件, 大力做好“市场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上市五年来, 公司共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近千名, 研究生以上学历535人, 4人成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1人成为江苏省首届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 人才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不断深化管理创新
公司在做好基础管理的同时, 不断深化资金集中管理, 加强资金有效运作、风险防范、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创新, 大力弘扬“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 自觉推动企业民主管理, 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公司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和谐氛围。
改革促进发展, 创新结出硕果。江苏通服公司的业务收入从2007年上市前的6.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51.3亿元, 预计2012年将超过60亿元。正是在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鼓励创新、强化创新, 公司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两年来, 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央企业红旗班组 (科室) ”“全国软件企业百强”“江苏省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以及通信业工程质量最高奖“国家优质工程奖金奖”、建筑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
“为信息化生活, 建世界级网络”。“十二五”期间, 江苏通服公司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秉承“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主导者”的企业定位, 大步迈向“百亿级规模卓越绩效企业”, 为系统提升行业价值、和谐共创社会价值作出不懈努力。
重新修订公司各级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和领导干部素质要求。一是以“团结、民主、廉洁、务实、创新、高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该行为准则通过“上墙”的方式让领导干部谨记心中予以落实。二是以“讲政治、负责任、懂经营、善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素质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四好”为标准抓好两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一直以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标准狠抓两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并放在“四个结合”、“六项能力”、“一个坚持”上加以落实。“四个结合”指与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与建设现代交通服务业结合、与企业经营责任目标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六项能力”着重指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效果说明效率、效率说明过程”来考核领导班子的业绩。
坚持固本强基工程,努力形成党组织、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一是实施党群质量管理体系,使党群组织的管理实现了“效能、效率、效果”的三统一。二是推行“党员代表常任制”,对党内重大问题、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进行情况通报。三是以党务信息系统的管理带动工、团组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改善公司党群工作管理方式、考核方式信息化。四是建立193个“党员责任区”到线路、到班组,把“一岗两责”落实到生产一线,形成管人、管事、管思想的“大政工”网络。五是依照公司《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在人事、基建、投资、招标等工作中工作失职、管理失察、行为失范问题。六是办好“员工心声”栏目,形成员工监督的“绿色通道”和快速处理机制。七是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促使900多名黨员成为群众信服的骨干力量。
以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平台,着力锻造一支胜任交通现代化建设任务的知识型干部队伍
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员工。一是切实抓好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中心组的学习,同时延伸中心组的学习范围,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二是坚持以“每月一课”为载体,利用全国高校教学资源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同时把学习培训延伸到后备人才的培育教育上,推动全员理论素养的提升。三是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延伸到入党积极分子和员工,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全员政治素质的提高。
采取内外齐辅导的形式来强化业务学习。一是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讲党建业务。还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促使公司政工干部业务能力有新提高。二是总经理结合《士兵突击》电视片,以“领导·团队·成员”为主题进行授课,增强干部队伍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BRT运营工作实际,编制成“注重细节·成就未来”课程,有效推进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三是每年都邀请党校专家学者围绕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党建管理水平等课题进行理论辅导。
打造传统报刊、宣传墙报平台和网络平台。截止今年6月,公司出版了《二汽之音》企业报652期,它以内容简练,可读性强,版面设计丰富,成为职工喜爱的精神食粮。公司把宣传墙报办到生产一线,以鲜活的喷画制作营造文明新风。同时,公司建立了两个网络平台,“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和谐二汽》栏目,已作为企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收集员工思想动态,形成企业与职工互动的平台;“广州二汽党建”、“青春导航站”、“员工活动中心”等栏目网站,已成为广大党、团员和员工实时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办好“学习、研讨、实践”三个课堂。学习课堂主要是建立了以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线员工等三个层面的长期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研讨课堂主要以企业集团化管理创新、车辆技术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安全、服务管理和党群组织建设等重点,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的各类研讨活动;实践课堂以重点建立起企业内部培育人才的责任制度,加快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做到一级帮一级,一级带一级,使各类人才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目前为止,公司以三个课堂为着力点,共建立了学习小组67个,共有1000多名骨干参加了技术攻关和读书活动。公司还被评为广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重点单位。公司管理岗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590人,占总数57%;具备专业资格的为427人,占总数的41%;形成了合理的专业技能结构。
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积极营造务实为民、风正劲足的新风尚,为企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打好诚信示范窗口建设。主要是以线路、站场、维修企业等为单位,重点抓好党员服务承诺的公示、践行,抓好业务合同条款的履行,建立有诺必践、失信必罚制度,抓住难点、热点问题,重点整治,推广典型,营造诚信氛围。公司还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每一个服务环节,细化每一个岗位职责,建立与完善创建工作体系和文明示范窗口的长效考核机制。
擦亮城市名片,塑造“为生活提速”新形象。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流动名片。为擦亮城市名片,公司坚持开展以“称呼美、言谈美、仪表美、行为美”为标准的“温馨服务”活动,同时把“主动迎宾,服务热心;体贴入微,服务细心;百问不烦,服务耐心;满腔真情,服务诚心;温馨周到,服务舒心”的“五心服务”要求贯彻到各线路和每一位窗口服务岗位,推进新型的“车厢文化”的形成。几年来,职工主动为乘客排忧解难、扶老携幼、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创新企业民主管理方式,让职工分享企业改革成果。一是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充分发挥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二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的制度,把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领导人员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三是发动职工支持和推动企业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四是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中维护职工利益,为职工乘客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来,职工人均年收入以年均8%左右同步增长。此外,公司党委每年还坚持举办“二汽之春”、“企业文化节”两大系列活动,营造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员文体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杨利
素有“橙竹之乡”的江安,县委、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林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被确定为全省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以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以连续三年新造林竹5万亩的力度,快速推进林竹产业发展。2011年11月,江安县被省政府认定为现代林业产业强县,江安县实现了从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向现代林业产业强县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实现11.01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4.88亿元,第二产业4.44亿元,第三产业1.7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人均纯收入达到1203元。全县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从林业上获得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2.1%和11.2%递增。预计到201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将实现30亿元以上,全县农民从林业产业上获得人均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
——坚持规划引领,快速发展现代林竹基地
林竹产业在江安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县的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江安县按照《林业产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省级财政林业产业化项目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特色,坚持每年新建设5万亩林竹基地目标不动摇(2010-2012年),全力打造现代林竹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林竹基地面积已达到45.5万亩,其中: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面积37.9万亩。实现了优良品种使用率、实用技术到位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100%;标准化生产率100%、产品优质(专用)率70%以上。
——突出强攻二产,林产龙头企业引领竹业
近年来,江安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引进竹产业加工大型企业作为推进江安林竹产业发展的动力,统一策划包装竹产业加工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招商。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实现现代林竹产业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协调发展。2010年4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江安阳春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的10万吨/年四川竹纤维浆粕、6万吨/年短丝纤维项目,该企业年竹材原料需求量为60万吨。江安现有林竹基地产品都能实现县域内加工转化,还需要吸收周边区县部分基地产品。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带动江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2012年,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将达到10万吨/年竹纤维浆粕和6万吨/年短丝纤维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将实现12亿元、利润1.46亿元、税金0.97亿元,利税合计2.43亿元。同时,还将形成竹纤维超大产业链条,带动竹纤维下游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在推动江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方面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83家。江安县正着力在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竹纤维制造基地,并将不断延伸竹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以竹浆、竹纤维生产为龙头,竹工艺、竹炭、竹压板生产和竹渣综合开发的竹产业企业集群。
——依托林业生态,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江安县风景旅游资源富集,是全省四十个旅游重点县之一。境内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省级森林公园——青峰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园区”——仁和百竹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油榨坪祠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江安古镇。近几年,江安县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对旅游景点进行了打造,特别是投资1000万元对夕佳山古民居进行了打造、扩展和延伸,整个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大力发展乡
村旅游,成功举办了五届橙花节。位于仁和百竹海“宝钟山农家乐” 被宜宾市农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三星级农家乐”,江安镇南屏山“碧水苑”和阳春镇的“望江山庄”被宜宾市农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2011年,全县生态旅游总人数达到46.7万人(次),实现产值1.53亿元。
——统筹整合资金,全力完善林区基础设施
江安县把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江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林区道路、蓄水池、石河堰、山坪塘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群众自觉投工投劳修建林区道路,县政府出台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大力宣传林区道路建设“先干先支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林区村支两委抓住政策机遇,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办法,发动群众,人人签字捐资。2010年,全县完成林区道路建设238.6公里,新建蓄水池320口,新建山平塘8口,蓄水容量48000立方米。2011年,全县完成林区道路建设230公里,新建蓄水池210口,蓄水容量22000立方米。
——依靠科技支撑,提升辐射示范带动能力
在现代林竹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江安优先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的良种壮苗绵竹和硬头黄竹,并结合土壤、气候、竹种等因素,推广使用林竹专用测土配方肥,现代林竹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同时,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乡土人才的作用,强化对林农的科技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林农26000人(次)。一是构建科技示范网络。全县共建立县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面积667公顷,乡级科技示范基地11个、面积800公顷,村级科技示范基地20个、面积1400公顷,科技辐射面积20000余公顷,并建立科技示范户50户。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科技示范网络,有效提高了科技辐射能力和科技贡献率。二是加强科技合作。江安县十分重
验区建设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福建方案》)。福建省全力抓好贯彻落实,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着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方向,通过改革试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合作经营等多种改革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双赢,目前已完成试点约8万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升专项行动,2016 年完成 1300 个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和3600个行政村的垃圾治理。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区域等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投入补偿资金近35亿元,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二、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改革试验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福建省2016年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碳市场于12月正式开市运行,首日成交1822万元,创全国试点省市开市首日成交量的新高,并首创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在全省所有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到2016年底累计成交达3.8亿元。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创新,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相关产品、政策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全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150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5%以上,并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1100多亿元。研究出台培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技术装备创新化的运行机制。实施投资工程包政策,把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的一些生态环保项目通过区域性、行业性捆绑打包,充分挖掘市场投资潜力。
三、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通过改革试验构建大生态环保管控格局
福建省始终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改善环境质量相结合。率先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与各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并配套制定责任书考核指标体系。在全省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完成市、?h、镇、村四级网格划分,并加强基础网格力量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建立与综治网格无缝对接、全覆盖、精细化的网格化体系,解决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实现设区市生态环境审判庭全覆盖,实现从单纯的林权保护拓展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变,从坐堂问案的辩法析理到诉前诉后的源头治理的转变,从对毁林排污的打击惩治拓展到绿水青山的修复培元的转变。提升国土空间开发管控能力,推进空间规划试点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加快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限。
四、着力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改革经验
一方面,鼓励各市县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充分挖掘绿色发展潜力。比如,南平市生态环境优越,选择与自身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现代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作为发力点,围绕绿色创新塑品牌、谋发展;龙岩市依托现有环保装备龙头企业,推广“制造+服务”商业模式,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围绕试验区改革重点领域,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经验,并以点带面、复制推广。比如,三明市、泉州市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提升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意见》,在全省环境高风险领域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莆田市等市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初步探索了一套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保责任情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为此,福建省计划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推广这项制度。
关键词:票据贴现 票据市场 票据融资
百姓金融网导读:信托制度应用在政府投融资改革的法律依据已基本明确,信托资金投向城市重大基础建设项目、支持国企改制的具体实践应用已经开始启动。上海外环隧道、浦东磁悬浮轨道交通、北京CBD土地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管网、苏嘉杭高速公路等信托计划分别实施,信托制度在当地政府的投融资改革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为政府提供融资平台,管理和盘活国有资产
1、开展国有资产信托,支持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和调整工作已在紧锣密鼓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制度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借助国有资产信托管理方式,完善和强化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信托是在国有企业资产清产核资量化的前提下,采取信托方式,委托有管理能力的信托公司为国家管理和运用一部分国有资产的行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通过信托方式转移到非行政化的受托人名下,受托人为了国家利益行使管理和处分这部分资产的权利,使国有资产有明确具体的、市场化的产权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信托方式,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使国家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
2、通过信托方式管理各级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在以往的投资过程中形成的非流通股股权。非流通股信托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将固化的非流通股通过信托方式集中起来,通过对非流通股股权、收益权打包做成非流通股受益权信托。此信托投资者拥有分享这些非流通股红利的权利,但非流通股的其他权力如表决权等依然由原投资主体享有。这样,投资主体既可以实现原有投资的流动性和一定程度的变现,同时还保留了原有投资的战略作用;对于作为自然人的投资人,由于投资规模的限制,几乎没有机会涉足到非流通股权投资上,通过该信托,在相同净资产收益率下,可以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
3、开展基础设施信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将来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这些建设资金的解决,仅靠政府的力量和商业银行贷款是不行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托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托制度,针对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非经营性公益项目投资、准经营性项目投资和纯经营性项目投资三类,同时针对不同的投资目的和特征,设计出不同的投资方式和切入点,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作效果。信托制度打破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民间资金相互隔绝的状态,为社会民间资金直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个通道,借此通道,能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让市场在长期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主要的和关键的作用,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在信托参与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一些信托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我们运用集合资金信托方式,将闲散的社会资金整合起来,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利用信托平台,创新投融资体制
信托公司在获得保留资格并获准重新登记之后,应当充分利用信托制度平台,积极推进各类交通、城建、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此外,MBO(管理层收购)、ESOP(员工持股计划)、国有股权代管、国有资产托管等信托解决方案将逐步应用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中,信托制度优势将显示其中。
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信托公司目前信托业务的拓展重点主要集中在利用政府信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上,尤其是解决项目公司的资本金或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减轻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的财政压力,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在促进政府投融资机制改革与创新并降低项目实施主体融资成本同时,使当地投资者享受到一定的投资收益。
根据上海浦东磁悬浮轨道交通股权信托受益权转让、苏州苏嘉杭高速公路股权信托项目、上海外环线隧道资本金投资、北京CBD信托贷款等信托计划的成功实施及方案设计经验,信托公司利用信托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现以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1)已有股权设立自益信托,将受益权分割转让。交通局苏嘉杭项目公司中苏州方的国发集团与苏州高速合并持有的22%的股权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2.6亿元,用于其他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成本近400万元。目前该信托项目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在今年年底实施。
(2)实施资金信托计划,进行资本金投入。对于资本金尚未到位的项目,可以由信托公司实施资金信托计划,资金用途为该项目的资本金投入,避免信贷资金用于股本金出资的问题,并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
(3)实施资金信托计划,进行信托贷款。没有成立项目公司的市政项目,可以先由信托投资公司实施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资金用途为向市政项目进行信托贷款,通过信托计划实现融资手续的简便化并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重大建设项目的后续配套资金的筹措安排。
2、国有企业改制。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制、国有(集体)资本从竞争行业及中小企业战略性退出的过程中,信托公司已经为一批国有企业设计出管理层收购(MBO)的信托方案。信托公司接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共同委托,按照经营管理团队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资金信托方式,由信托公司出面代为收购(以控股为目的)、持有并管理委托人所经营企业的股权,并通过股权信托促进改制后的企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这种信托方案的好处是:有效地解决了国企改制中管理层参与的资金缺口问题;通过信托合同约定,保证股权管理的规范;由于引入了外部金融机构,从而保证了收购过程的公正、透明和高效。信托公司将在改制过程中履行专家职责,提供从框架设计、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整体性专业服务。
3、国有资产有效托管。
(1) 《决定》提出“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是有效推进提高公正审判质量, 降低行政成本的创新举措。解决冤案关键难点是如何取决于面对双方证据出现矛盾争持时, 善于区别“虚”与“实”的证据, 尤其所涉及法律层次高低的效力区别, 分析其是否完整反映实体真相。如全程纠纷发生期的不同银行账号数据链与一张文字证据之间进行辨别对比等, 辨别证据核心应是去伪存真的把握以将人为因素越低, 反映完整实体真相就越真实, 而非过度局限于一张具体文字证据所反映的局部内容与局部期间。只有深度辩证客观真相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融合, 才能符合实体公正。如法律与财务等知识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推进提高公正审判质量, 又能减少经济冤案降低行政成本和因不公平引发的社会成本。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一: (2007) 穗中法民一终字第746号案, 原告出于“感情因素”收到被告办跨行划还款所交付的“错号”《取款凭条》、《电汇凭证》后, 立刻按被告之意在划款银行当场写下《收条》。次日原告发现是错写账号未到款而引发官司。作者凭会计师经验到银行获《电子汇款划款补充报单》上注明因账号有误无法汇出。庭上被告称当晚给现金原告而持《收条》已证明原告收款“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写, 作者反驳:从完整实体经过和证据看是被告先要约所致才导致原告写《收条》, 加上无人为因素的《电子汇款划款补充报单》在法律效力上高于有人为因素写的《收条》, 故《收条》本身是多此一举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与原告《收条》中“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关而赢官司。
案例二: (2014) 穗越法民一初字第2609号案, 被告在没带全银行单前提下, 原告利用被告信任, 诱被告按其意写下一张数据。事后被告付完全程期款, 原告为多占重计款而拿该证据告被告, 被告提供了形成全程期全部多种银行账号和相应往来明细表反映来龙去脉的付完款过程, 驳原告虽持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证据一面, 但缺失基础性、整体性、法律效力层次性的一面, 强调原告证据是还款中途发生而未形成最后统一结算依据再签字。更值得一提的是:多个证据明确是原告给A者款理财, 并通过被告账户给A者理财已形成三人间对应银行明细记录而反映实体真相。但法官既看不懂三人间全程财务证据钩稽关系, 又强调A者与本案主体资格无关而错判被告输。
两案共性特征: (1) “人为感情因素”的信任引发案件; (2) 仅以单一性文字的强调所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证据易产生相反结果, 仅从表面文字看“写立据方”输!但从实体过程看客观真相, 是“提出立据方”先导致“写立据方”写下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证据, 往往这些“真实内容”缺失基础性、整体性、完整性的客观真相, 尤其无银行单等附件证据支撑统一结算内容与形成金额构成!这种当时利用“人为感情因素”的信任引发案件的“真实内容”往往在庭上会出现证据双方矛盾争持;同理引诱和逼供也会有“真实内容”证据的表象。公正判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别客观真相完整实体情节的“虚”与“实”, 才能正确取舍因“人为因素”证据所增案情的复杂性、误导性。唯一解决搞清办法是重核全程银行单证, 以“实际发生数”的银行单高于有“人为因素字据”的法律效力层次来分析。
(2) 《决定》指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现象较为突出”。如判决书中常有“不符主体资格”、“另案起诉”的惯例出现, 一些法官为减轻责任常利用此惯例导致显失公平, 增司法和社会成本!
案例三: (2007) 从法民一再字第3号民事判决书和 (2007) 从法行初字第2、3、4号行政裁定书。涉及A司2000年招商会上有广州某县级市党政领导见证签纳米免充气轮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落地 (有照片) 而与政府推荐的该区开发总公司签订《购地协议》, 直至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合法手续并依法投资建设。其间发生法院确认《购地协议》有效而又改判该协议无效, 当时法院同意开发总公司增加与A司毫无法律经济关系所不认识的第3方 (作者已庭上反对增加第3方无果) , 第3方陈述了与A司不知情的内容而败诉。尤其在A司不知情下, 获悉次日九点该市拍卖机构要以“张冠李戴”的方式, 即以B司的名义“取而代之”要将A司3层在建已封顶框架结构厂房和三幢已建基础及土地进行拍卖, A司被迫向拍卖机构提交了《关于立即停止拍卖该地块及地面建筑物和财产之请求书》请求而无果。最终非法底价中标给B司, 接着出现2007年该市某部门以《收回闲置土地决定书》给第3方名义, 到A司工地进行“联合行政执法”, 强行没收A司在建工程和其他全部资产, 强换B司入场霸占该地及财产而造成A司巨大经济损失, 尤其使拥有世界领先的高科技环保新型纳米免充气防弹防爆轮胎国家专利项目在该区流产。A司被迫告政府招商引发的后果和违法行政及该开发总公司的非法行为, 但法院判A司涉及的民事案与行政案均以无效合同和“不符主体资格”而败诉!尤其对A司所提出由政府招商引发的财产损失要求赔偿时, 却以“当事人可在本案之后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立可另起诉”而不负责任的判决, 这种简单判决结案了事的结果, 使A司更难再“另案起诉”已造成冤案!损失巨大!
综上三个案例说明:过度泛化扩大不符主体资格、另案起诉、虚增第3方、单一“真实意思表达字据”取代其他更有效证据等节外生枝现象, 不仅增司法和社会成本, 更易出现冤案一种可能的形式。主因未从因果关系透过表面现象看实体本质的整体情节断案, 是过度局限于某个时段表面法律文字所致!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真相!A司败诉更可能又反映司法与政府共同腐败的特征。
(3) 《决定》指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这是从法律源头上保障以最少成本促科技成果绩效最大化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之创新路径。如2014年3月和7月章明分别在《广东财政理论与实践》登《走群众路线更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中国市场》登《走群众路线的改革, 促以最少成本获民营科技绩效最大化———总结改革开放后广东民营科技发展路径》、《中国财经报》登《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均提到:应看到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 好比生产产品工序有固定流程一样也有其路线和规律, 即科教育人投资→科技创研投资→取得专利产品及其相关投资→产品市场化基地建设投资→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化投资。当今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及时实现, 更导致很多民营科技企业不敢再持续研发投入。而由法律专家参与打造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未能更多听取“弱势群体”中的其他专业人士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意见, 未能以专利为出发点来解决实体问题。与此同时所涉及科教育人投资、科技创研投资、取得专利产品及其相关投资阶段均无法发挥原投资功能效果, 造成浪费极大。前述A司因败诉难解决其高科技专利产品市场化基地建设而导致无法走向市场化, 产生了巨大投资浪费就证明高质量立法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关键!
(4) 建议提高综合知识结构, 是促以最少成本获司法改革绩效最大化的结案质量之关键。 (1) 提高立法质量:吸收注册会计师、预决算工程师等第一线实务型专家参与立法, 把规范法官提升财务等综合知识结构作为衡量能力标准; (2) 深化司法改革:吸收注册会计师等一线“民间财经智者”来改变单一法律知识结构!这更利于发挥辨别行业特殊性证据真伪性; (3) 拓宽执政思维:提升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落实集民智的人才立法战略!改革单一依赖法律专家库而缺失一线“民间财经智者”的知识结构; (4) 改革考核法官业绩体系:把案件数量业绩改为以衡量质量难易程度为主要考核指标, 把新增其他行业知识结构而实现降司法和社会成本的审判能力作为考核业绩的一种指标, 对于原案中将可能出现“不符主体资格”和“另案起诉”的, 可合并原案审案, 并作为新增案件数量的考核指标; (5) 创新政府、政协、人大调研对象思路:到律师与法院院长中调研固然重要, 更重要到其他专业者 (如“民间财经智者”等) 和冤案者中调研, 同时与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联系结合, 多到有核心科技专利企业调研, 以融会贯通法律与财经等知识结构, 找出因种种不公而导致未发展起来的核心问题原因; (6) 改革高端智库建设: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特色智库功能体系符合中国国情, 拓宽发挥“民间财经智者”智慧是全民创新的组成部分, 解决以往智库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来解决前瞻性、针对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解决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少的问题。如只有突出实践出真知, 走群众路线才能有效拓宽科技成果信息渠道制定奖惩法规制度才是根本。
(5) 近期《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着力破解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如建议破解在经济纠纷中首先固化“民间借贷纠纷”性质立案, 导致无法区分“投资理财”与“民间借贷纠纷”性质。投资理财是双方承担风险, 民间借贷是还本付息, 把投资理财当做民间借贷性质判决, 易使经营投资理财方受全责, 而投资却不承担投资风险, 又能保本获息。所以应当恢复“经济庭”而先确立是“经济纠纷案”, 再根据案情定性, 才能破解不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
(6) 建议要开展对司法体系效果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以降经济冤案为改革导向促完善司法知识结构获结案质量之绩效最大化。尤其冤案已导致A司自主核心科技流产, 损害了财政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同时要到对司法体系人员进行财务知识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培训, 创新知识结构, 促司法改革提绩效降冤案这更利于以最少成本促司法改革绩效最大化!
总之创新型法治国家必须走提升综合知识结构之路, 才能降冤案总数成本而获结案质量绩效最大化, 这样才能以最少成本提升司法改革而推进社会公平效益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 (尤其冤案已导致A司自主核心科技流产, 损害了财政收入增长) , 此过程不应只依赖法律专家在舞台唱歌, 更要多角度由全民参与伴舞, 才有气氛与活力!
摘要:虽然很多法律专家认为把法官审案终身负责制作为解决司法公正的有效路径, 此举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创新突出节支增效的司法改革举措。文章首创提出, 首先创新司法人才体系知识结构素质建设, 才是真正持久促公平、降冤案、提绩效的根本。故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明确:“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以及结合近几年国家财政预算公布的数据明确:“……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突出……”情况。对此, 把以最少成本促司法公正获良好营商环境, 作为推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方法, 这利于以社会公平效益促企业正常运营增效创利, 促财政收入增长!即增冤案就是增刚性支出, 降冤案更利于以最少成本促司法改革绩效最大化!
关键词:降冤案,知识结构,最少成本,司法改革,绩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财政部表示第一季度卖地收入万亿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EB/OL].http://news.dichan.sina.com.cn—04/21/1084447.html.
[2]财政部.2013年中央地方预算执行与2014年预算草案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3/15/c_119785626.htm.
这一消息让河南省商务学校校长张士平热血沸腾,干劲十足。“早在2008年年初,我们就已经制定了新的规划和新的奋斗目标。现有校园早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征地300亩,先期投资8000万,再建一个新校园;建河南商务实验幼儿园和实习工厂;继续申请扩大编制,解决师生比悬殊问题。”尽管这个目标对今天的商务学校而言堪称宏伟,但在8年前,他们已经创造过奇迹。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以改革谋生存,靠改革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
建设坚强领导集体
2000年8月,张士平受命接任河南省商务学校校长,谈及当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刚来的时候,学校处境
十分艰难。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校园环境萧条破败,经费紧张,生源接近枯竭,学校教职工90人,当年仅招收学生100人。全年办学收入不足400万元,但对外负债却达190万元。”
商务学校前身是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成立于1951年,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这所拥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学校因办学思想陈旧,观念僵化而濒临绝境。面对这样的困境,“新官上任”的张士平没有退缩,经过多次深入调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他决定先从抓领导班子做起,“一把手应该做什么?抓班子、带队伍、出主意、用干部!”
在张士平的带领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研究,确立了班子的建设目标“团结、廉政、高效、勇于开拓、敢于碰硬”;“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回避制原则、校务公开民主理财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以身作则原则,三个正确对待原则”为和谐运行的六大原则;倡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出门讲形象,关门找差距。这些做法,使学校的领导班子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凝聚了人心,带动了士气。
交谈中,张士平真诚流露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信任与感激。“我们的班子不仅是一个团结的班子,而且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2000年,在学校濒临倒闭边缘时,学校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创特色学校、育精技人才,多形式,多层次,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立足自主招生,积极扩大联合办学,提高办学效益。
2002年,面对学校硬件落后,缺乏竞争力的被动局面,学校班子提出了“确保工资,不降低福利,学校快速发展”的目标。在当初负债190万、年收入不足400万元的情况下,敢于果断决策,投资750万元兴建综合教学楼,改变了学校落后的面貌,使教学和办公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学校形象大大提升。
2004年,针对教职工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缺乏责任,作风懒散的现象,学校班子做出了45岁以下教职工到部队军训的勇敢决定。
2005年,当学校招生取得重大突破时,学校班子迅速做出了“实现工作重心由招生向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
2006年,当学校办学规模达到3500人,结束了靠联合办学过日子的时候,学校班子又做出了“加大力度,全力以赴,务必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决策。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不仅要招得进,留得住,还要送得出。只有把推荐就业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拉动招生工作,出口畅,入口才顺。
2008年,学校办学规模已突破7000人,比2000年净增12倍,办学收入达到2351万元,比2000年净增5.8倍,学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9%以上。面对当前中职招生市场的无序竞争,三年后中专生源锐减的趋势,学校在中专办学层次已达到顶峰等现实,学校班子冷静思考,做出了“升高职,征地三百亩,再建一个新校园”的大胆决策。
梳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河南商务学校之所以从一个濒临绝境的干部培训学校迅速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得益于有一个拥有先进办学理念的领导班子,正是由于他们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做出的准确定位,及敢于决策、敢于负责、敢于创新的作风,使商务学校在短短8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
确立先进办学理念
除了拥有一支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优秀管理团队,校长张士平认为,找准学校定位,确定发展目标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关键。“我们既有明确的办学总目标,又有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然后整合学校全部软、硬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去实现它。”
2002年7月,在学校的不断努力下,河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商务学校。这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从过去服务系统转变为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与市场的接轨使学校有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更改校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它仅仅是学校在改革发展历程中迈出的艰难第一步。面对严峻的形势,学校研究了职业教育形势和发展方向,认识到特色是生存关键,技能是育人根本,制定了“创特色学校,育精技人才”的办学目标,倡导“文明、和谐、健康、发展”的校风。
更名后,学校围绕市场更加灵活地办学,每年都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求,对开设专业反复考察论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建设精品专业,形成了以财会、营销、计算机三大骨干专业为依托,以工科和艺术类为发展方向,多专业全面发展的专业格局。目前开设了财务会计、计算机及应用、电脑美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幼儿教育、航空服务与时装表演等15个紧贴市场的专业,其中有4个专业是河南省教育厅命名的省级重点专业点。
学校还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走办学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学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打破封闭式办学模式,积极开拓横向联系渠道。张士平介绍,现在学校已经同河南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联办“3+2”分段制高职,与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就是要为学生构建成才的立交桥。” 张士平说。
打造优秀教育团队
河南商务学校的改革魄力还体现在用人方面,8年来学校连续进行了4次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论资排辈、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用人体系,理顺了内部关系,建立了竞争有序的激励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定岗定薪、岗变薪变、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建立了“机构能设能撤、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四能”机制。张士平介绍,几年来,学校先后有二十多名大学毕业刚一两年的年轻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这大大调动了全体教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管理团队的要求。因为在张士平看来,“发展取决于思路,思路取决于观念,观念取决于不断的学习。”几年来,学校努力给每一位教职工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全校中层干部几乎全部到省直党校参加了干部培训班,受到了新知识、新理念的熏陶;几乎全部到省内外先进学校参观考察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校结合管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给教职工选了《没有任何借口》、《你在为谁工作》、《细节决定成败》、《责任》等9本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大家确立了6种意识:规矩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矩办事;创新意识,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泉;责任意识,把事业当生命,把学生当子女,把同事当亲人,把学校当家庭;服从意识,创造性地执行命令;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服务意识,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细致,超前。中层干部们的观念、思路、境界有了新的拓展。正是这样一支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教职工队伍成为推动河南商务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此外,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大胆的举措,组织45岁以下的教职工连续5年和学生同台军训,这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学校中堪称创举。学校还在军训中引入了以“提升合作意识,熔炼团队精神,挑战身体极限,激发自身潜能”为主题的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提高了职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能力,培养了大家积极向上的心态。
张士平说,“军训训出了精神,练出了士气。”军训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团结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职工队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创新促改革】推荐阅读:
土地制度创新改革09-09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06-0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01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措施10-12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报告11-16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06-17
夯实课堂基础创新课堂改革论文06-22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06-06
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成长09-09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