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2025-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精选4篇)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篇1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能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路;掌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情感目标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与人交流合作和学习反思的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基本教学思路.教学思路:知识梳理──习题选讲──训练巩固──应用提高.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你已经获得了哪些经验? 二.典型例题

例1 某军加油飞机接到命令,立即给另一架正在飞行的运输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的过程中,设运输飞机的油箱余油量为Q1吨,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的余油量为Q2吨,加油时间为t分钟,Q1、Q2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多少吨油?将这些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要多少分钟?(2)求加油过程中,运输飞机的余油量Q1(吨)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运输飞机加完油后,以原速继续飞行,需10小时到达目的地,油料是否够用?说明理由. 解(1)由图象知,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30吨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10分钟.(2)设Q1=kt+b,把(0,40)和(10,69)代入,得

40b, 6910kb.解得k2.9,b40.所以Q1=2.9t+40(0≤t≤10).

(3)根据图象可知运输飞机的耗油量为每分钟0.1吨. 所以10小时耗油量为:10×60×0.1=60(吨)<69(吨), 所以油料够用.

练习1: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8.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传播的猖獗时期.为了预防疾病,•某学校对学生宿舍每周进行一次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烧完结,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0.75x,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8;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毫克)63O8x(分)y48(x8);x(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宿舍,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30 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宿舍.(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的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长为12分钟,因此此次消毒有效.生:合作探究,并解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解题策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解:(1)由图象可知(燃烧过程中):线段AB经过坐标系原点,•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kx,由于点A(8,6),在图象上,得k=3=0.75,所以线段AB解析式为y=0.75x.4k1 ,因为点A(8,6)在双曲线上,得k1=48,所x(2)由于燃烧后,y1与y2成反比,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1=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1=回到宿舍.4848 ,当y1≤1.6时, ≤1.6得x≥30,因此,•学生在燃烧药物后30分钟,才能xx(3)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包含两个过程,即药物燃烧过程和燃烧后含药量逐渐消失的过程,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间应该是这两个时间的差.•在燃烧的过程中,有0.75x≥3,得x≥4;在燃烧后的过程中,有48≤3,得x≤16;•时间差为12分钟.x例2 :k在为何值时,直线2k+1=5x+4y与直线 k=2x+3y的交点在第四象限.

分析 此题中已知两直线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实际上就是知道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在第四象限,因此如何求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及第四象限点应满足的条件就成了解此题的关键.另外因为涉及待定系数k的值,所以要先求它们的交点,其中交点的坐标是可以用待定系数k来表示,最后再确定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 由题意得: 则 5x4y2k1, 2x3yk.2k3x,7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k2y.7因为它们交点在第四象限,所以x>0,y<0,2k330,k,7即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2 k20.k2.7由以上可知当3k2时,两直线交点在第四象限. 2y8x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 例3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

解(1)把xA82代入y中,得yA4.

x所以点A的坐标是(-2,4).

8把yB2代入y中,得xB4. x所以点B的坐标是(4,-2). 把A、B的坐标代入y=kx+b中,得

42kb, 24kb.解得k1,b2.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当y=0时,0=-x+2,得x=2,所以M(2,0),即OM=2.

SAOBSAOMSBOM112422 226.三.学习小结

方法归纳:1利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认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相应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决问题.2.待定系数法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方法,要结合它在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的应用.

四.课外作业:

1.某单位在“五.一”期间,组织36名员工到黄山旅游,可租用的小车有两种:•一种每辆可坐8人,另一种每辆可坐4人,要求租用的小车不留空位,也不超载.①请你设计出不同的租车方案(至少三种);②若8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300元/天,4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200元/天,请你设计出费用最小用的租

车方案,并说明理由.(设租用4人座的小车x辆,8人座的y辆,则4x+8y=36,且x、y均为自然数,由y8•≤36得y≤4,由此得出租车共有费用最小为1400元).2.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是y2元,yl、y2分别与工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下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公司的车比较合算? 3.小李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去销售,在销售了部分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卖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问小李至少赚了多少钱?

4.直线5种方案:9,0;7,1;5,2;3,3;1,4.设租车总费用为

w(元),则w=300y+200x=300y+200(9-2y)=-100y+1800,由于w随y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y值取大值4时,费用最少,y2x2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是原点. 3(1)求△AOB的面积;

(2)过△AOB的顶点能不能画出直线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能,可以画出几条?写出这样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

五.板书设计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解,使解题过程简单合理。

3、熟悉掌握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4、进一步熟悉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合理地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复习教材本章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解法?各自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3、如何运用b-4ac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及求一些字母的取值范围。

4、想一想,四个探究是怎样处理的。“按一定速度传播问题、增长(或降低)率问题、图形设计问题、匀减速问题”

5、针对每个探究,怎样找相等关系?

6、仔细体会本章内容,你都是有哪些收获?

交流与点拨: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满足的三个条件:(1)整式方程(2)只含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用b-4ac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考点)ax+bx+c=0(a≠0)

①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2b-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考点)a(1x)

二、例题学习:

1、方程(m2)x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

解:由题意知m2可得m

2而m20m2

所以m2

2、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m222222b

小结与复习共4页 第1页

(1)9(6x4)2960(2)4(x1)29(2x3)2 解:解:

3、已知关于x的方程(k22)x2(2k3)x10其中k为常数,试分析此方程根的情况。解:

例4:某电脑公式2007年的各项经营收入中经营电脑配件的收入为600万元,占当年经营总收入的40%,该公式预计2009年经营总收入达到2160万元,且计划从2007年到2009年每年经营总收入的年增长率相同,求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解:

5、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外三边用木栏围成,木

栏长40m。(1)养鸡场面积能达到180m吗?(2)养鸡场面积能达到220m吗?(3)养鸡场面积能达到250m吗?

如果能,请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

(在例题的学习中,把时间放给学生,也可以当作练习题处理,必要时,教师点评。)

三、课堂练习:

1、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2(1)2x220x250(2)5x(x3)(x1)(x3)解:解:

2、(教材P58第4题)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比下底大2cm,高比上底小1cm,面积是8cm画出这个

梯形。

3、(教材P58第8题)某银行经过最近两次降息,使每年存款的年利率由2.25%降至1.98%,每 次降息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01%)?

四、总结反思:(针对学习目标)

1、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作适当补充。

2、知道怎样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4种解法,根据方程特点选择不同的解法。

4、根的判别式的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达标检测】

1、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且方程a(x21)2cxb(x2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该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2、已知关于x的方程(k3)x23kx2k10它一定是()

A、一元二次方程B、一元一次方程C、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D、无法确定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2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该方程的根为

x1x2。

224、方程9x4与3xa的解相同,则a。

5、解下列方程

(1)(x3)(x6)8(2)3x6x40

解:解:

6、(中考)2006年中国内地部分养鸡场突发禽流感疫情,某养鸡场中一只带病毒的小鸡经过两天的传染后鸡场共有169只小鸡遭感染患病,在每一天的传染中平均一只小鸡传染了几只小鸡? 解:

【拓展创新】

1、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可列表如下:

则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正整数解满足()

A、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5;B、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8; C、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D、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2;、x

32、已知x是一元二次方程x3x10的时实数根,求代数式3x26x

(x2x 2)的值。

【布置作业】

1、课堂:教材P58复习题22第1题②、④、⑥、⑧;第7题;第8题。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篇3

教材: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其性质以及它与指数函数间的关

系,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过程:

一、复习: 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二、从实例导入:回忆学习指数函数时用的实例。

细胞分裂问题:细胞的个数是分裂次数的指数函数y2x反之,细胞分裂的次数是细胞个数的函数

由对数定义:xlog2y即:次数y是个数x的函数 ylog2x

定义:函数 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它是指数函数yax

(a0且a1)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定义域为(0,),值域为(,)。例

一、(P87例一)略

x

x21

二、求函数y1

5

2和函数y12

2(x0)的反函数。

x

解:11

y2∴f1(x)log1(5x2)(x2)

5x2

1

21

2

y2∴f1(x)2)(2x5

1(x)

2三、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以对数函数的图象只须由相应的指数函数图象作关于yx的对称图形,即可获得。同样:也分a1与0a1两种情况归纳

以ylog2x与ylog1x为例

y

y

y=x y=xy=log2xo

x

o

x

y=log1x2

三、作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1.ylog2x2.ylog1(x2)

y y1

1 o

x

o

x

四、对数函数的性质

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见P87 表(从略)定义域:(0,)值域:R过点(1,0)即当x1时y0 当a1时 单调递增当0a1时单调递减

由图:a1时x(0,1)时 y0x(1,)时 y00a1时 x(0,1)时y0x(1,)时y0 例

四、例五(见P88例

二、例三)

五、小结: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篇4

第二节

静 贾平凹

①去年秋季,我去兴庆宫公园划了一次船。去的那天,天阴,没有太阳,但也没有下雨,游人少极少极的。我却觉得这时节最好了,少了那人的吵闹,也少了那风声雨声;天灰灰的,略见些明朗,好像一位端庄的少妇,退了少女的欢悦,也没上了年纪的人的烦躁,恰是到了显着本色的好处。

②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的;新近学着作画,是东山魁夷的崇拜者。我们租得一只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桨在岸上一点,船便无声地去了,我们蓦地一惊,平日脚踏实地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时觉得像飞出了地球的吸引层,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控制,一任飘飘然去了。

③船箭一般地飞去了四五米,突然一个后退,一瞬间地停止了,像一个迷丽丽的梦,突然醒了,觉得凭一只木船,自己站在了水上。心倒妥妥地落下来,默默看着对方,都脸色苍白,脖颈上的筋努力地用劲,便无声地笑了。妻说:古人讲羽化而登仙,其实大致如此,并不会轻松的。这话倒也极是。

④倏忽间,船就打旋起来,像一片落下的树叶,便见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纹,像放射了电波,一个弧圈连着一个弧圈,密密的、细细的,传到湖心。以前只认为水是无生命的,现在却是有了神经;神经碰在了岸上,又折回来,波纹就不再是光洁的弧线,成了跳跃的曲线,像书写的外文,同时有一股麻酥酥的滋味袭上心头了。桨继续划动着,起落没有声息,无数的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柔得可爱,腻得可爱,妻用手去捉拿,但一次也没有成功。

⑤我们调正了方向,向湖心划去,妻终是力小,船老向一边弯,未了就兜着圈儿。她坐到船尾来,我们紧挨着,一起落桨,一起用力,船首翘起来,船尾似乎就要沉了。但水终没有涌进后舱。我们身子深深往下落,正好可以平视那湖面。水和天并没有相接,隔着的是一痕长堤,堤边密密地长了灌木,叫不上名儿,什么藤蔓缠得黏黏糊糊。堤上是枫树和垂柳,枫叶成三角模样,把天变成像撒开的小纸片儿,垂柳却一直垂到树下,像是齐齐站了美人,转身过去,披了秀发,使你万般思绪儿,去猜想她的眉眼。湖面上,远处的水纹迅速地过来了,过来了,看了好久,那水纹依然离得我们很远,像美人的眨着的脉脉的眼,又像是嘴边的绽着的羞涩涩的笑。我们终于明白那柳之所以背过去,原来将眉眼留在了水里。

⑥船到湖心,我们便不再划,将桨双双收在舱里,任船儿自在。妻便作起画来。我仰躺在船里,头枕在船帮上,兀自看着天。天也是少妇的脸,我突然觉得天和这水,端庄者对端庄者,默默地相视;它们是友好的,又是相离着,因此它们不像月亮绕太阳太紧,出现月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月缺,它们永远的天是天,水是水,千年万年。我还要再想下去,突然一时万念俱灰,空白得如这天,如这水一般的了。

⑦划了两个钟头,湖面上依然没有第二只船,一切都是水,灰灰的白白的。我一时想作些诗,来形容这水的境界,却无论如何想不出来。我去过革命公园的湖,那水里有了绒绒的绿藻,绿得有些艳了;也去过莲湖公园的湖,那里生了锈红的浮萍,红得有些俗了,全没有兴庆宫公园的湖来得单纯,来得朴素。我只好说,兴庆宫公园湖里的水,单纯得像水一样,朴素得像水一样。

⑧诗没有作成,我起身去看妻的画,她却画了一痕土岸,岸上一株垂柳,一动不动的一株垂柳,柳条自上而下,像一条条拉直的线,柳的下方,是一只船,孤零零的一只船。除此都空白了,我没必要再作诗了,她真是东山魁夷的弟子,是最深知这兴庆宫公园的湖水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集《爱的踪迹》,有删改)注:①东山魁夷,日本画家,其画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再现自然,融“我”于自然,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如第④段的描写,船像树叶,水纹像电波,波纹又似“书写的外文”,在蕴藉中隐匿的情感音符跳动不止。

B.文章第②③段描写“我”和妻子湖中泛舟的景象,主要抓住人物细致生动的动作和感受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在平淡之外隐含着深沉和力度。

C.文中第⑤段的景物描写十分柔美,从垂柳到水纹,广泛设喻,化静为动,妙不可言。文章正是倚赖细腻的观察,借助贴近的比喻,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宁静美好的情怀。

D.随着视角的变换,全文移步换景。一路行船,“我”见所见,抒所感,在这样一个宁静安适的环境里,“我”的思绪也很平静。

E.全文在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中,融贯着深情,在自由自在、信笔点醒的抒情中,阐发着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理,于丰厚隽美中透出些禅意。

解析:选CD C.原文描写并没有化静为动;D.“我”的思绪不“平静”,作者一直在浮想,只在文章第⑥段结束时才“万念俱灰”。

★2.文章开头第①段详细交代了游园的时令和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第①段的“时令和情景”,其实就是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可以从其与内容、情感、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的关系去考虑。本文这部分描写文字,极力渲染了宁静的氛围;由于其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显然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答案:突出游园环境的宁静安适,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为文章主旨的表达作铺垫。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妻子作出的画,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意图。

解析:思考文章末尾写“妻子作出的画”的意图,就是考虑文章这样构思安排的作用。从妻子所作的画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与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兴庆宫公园湖水的意境是十分吻合的,因此,交代其画的内容,其实正是对文章的主旨加以点缀,侧面烘托;另外,要注意

注释中对“东山魁夷”的介绍,结合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其用意了。

答案:妻子学画,学的是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的东山魁夷,她画的是“一动不动的一株垂柳”“孤零零的一只船”,既写出了她的娴静之心,也侧面描写出了湖的静。将画的内容放在文末,热爱大自然、追求和谐宁静生活的情怀毕露,升华全文主旨。

4.文章标题为“静”,全文却无一“静”字。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探究。解析:作答本题,可换一个角度理解题意,即文章是如何表现“静”的。本题考查的是作品的构思技巧。本文虽未出现“静”字,但所描写的环境,营造的氛围,表现的心境,传达的主旨无不透露出“静”的特点,整体上运用的是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手法。局部运用了反衬、对比等手法。

答案:(1)通过意象和环境的描写烘托“静”。如文章第①段,还有第⑤⑥段写垂柳娇羞地立着,天和水“默默地相视”,都渲染了一种空灵寂静的意境。

(2)以动衬静。如文章第④段,船打旋,像落叶般轻盈,桨“起落没有声息”“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一派柔和娴静;船到湖心,任船儿自在,悠闲而宁静。

(3)对比写静。文中第⑦段,将兴庆宫公园的湖水同革命公园的湖水、莲湖公园的湖水作比较,与一“艳”一“俗”作对比,反衬了兴庆宫公园湖水的清静。

(4)以妻子作画的内容侧面写静。她画的是土岸、垂柳、一只船,从“一动不动”“孤零零”的描摹来看,一股“静”气扑面而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 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啊,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洋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么?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

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它应当是一个远古的女子正艰难的跋涉,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了前方的葱郁水草,被刚刚出生、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了脸颊,有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愈来愈拥挤的世界上。

注:罗曼司,解释:romance的音译。富有浪漫色彩的恋爱故事或惊险故事。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B.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C.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D.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E.第⑧段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旨在表现火红太阳映照下女子跋涉的艰难。答案:CE ★2.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与都市的繁华,烘托出作者的郁闷心情,为后文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的含意。(2)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

答案:(1)现代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人们不再关心内心的不安与生涩(人们失去了浪漫的情怀),而羞涩是浪漫的表现,是稀有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内心的迟疑(或“矜持”),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与不安,对亲情与母性的赞美,表现了内心的善良灵秀和沉静素美。(意思相近即可)4.本文认为羞涩丧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请任选一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上一篇:电子商务论文网下一篇: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