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祭文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经典祭文(共13篇)

古代经典祭文 篇1

内容摘要:祭文,人们用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古代的祭文种类是的多种多样的,用途也是非常的广泛。有韵文和散文两种题材。古代祭文,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题材,本文试图对祭文的定义做一个界定,并论述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同时,简要的概括其写作特色和价值。

英文摘要:Funeral orations, sacrifice or written out when the honour of reading the article.Funeral orations in ancient species diverse, very wide application.Both in verse and prose stories.Ancient funeral oration, described by ancient scholars a literary them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legiac definition of a defined, and focuses on the categories 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funeral 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关键词: 祭文 写作特征 特色和价值

Abstract:Funeral oratio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and value

目录

一、祭文的界说„„„„„„„„„„„„„„„„„„„„„ 第3页

二、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第4页

三、古代祭文的写作特色和价值„„„„„„„„„„„„ 第6页

四、余论„„„„„„„„„„„„„„„„„„„„„ 第7页 参考文献„„„„„„„„„„„„„„„„„„„„„„„„„„„第8页

一、祭文的界说

祭文,即人们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用来朗诵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它的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去的人生前的大概经历,歌颂他的优良品德和主要事迹,寄托思念之情,以此来激励生者。而且,祭文也可以作为悼念的文章,是古人为了祭祀死者而写作出来的。它是从古代的祝文演进变化而来的文辞,包括了韵语和俪语还有散文。而在韵语里面,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种类。

在这些话中。有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第一,祭文,既是哀悼逝去的亲人和友人的,也是祭奠山川、大地的。所以,祭文的写作对象是很广泛的。第二,祭文在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之前和之后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他们四人的文章代表了古代祭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第三,祭文在写作方面一定要是真切的情感,绝对不能花言巧语,虚假造作。

二、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古代祭文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甚是广泛,祭文、祭地、祭山、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有。祭文的用途有四种:

所以,古代祭文从文章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祈求降福,驱赶邪魔,祈祷降福,悼念逝者。神灵是前面三种类型诉诸的对象,归于祷告一类,没有哀悼的意思,第四种祭祀亡灵,仿佛是生者和逝者之间的谈话,生者以此抒发自己对逝者的悼念、评价、歌颂、祝福等各种各样的意愿和情感。

新时代的社会,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所以我们要批判地学习祭文,但是用于哀悼逝者的文章还是可以的。正式因为祭文是悼念死去的人的文章,所以就跟需要用最真切的感情和最纯朴的风格来写作才好。祭文是用来念给其他人听的,特别是给死去的人听,抒发的内容大多以表彰逝者的业绩方面为主,要简易通俗。

祭奠文的种类繁多,祭文是其中的一种,它与诔文和吊等不同。刘勰说:

祭文的写在作中,最重要的是抒发对逝去的人的追思。一篇优秀的祭文,就是要抒发对死者真诚的悼念和无尽的追思。

唐朝之前,祭文的写作在形式上,通常是字句工整有序的。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他们四人的祭文却一改前人的风格,尤其是《祭十二郎文》,被世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古调”。沈德潜说:

所以,《祭十二郎文》在祭文的写作的发展中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古代祭文的内容相当于今天的悼词,但是古代祭文的格式和结构的布置和语言的表达和今日的悼词又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祭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时间,谁在祭祀,祭的是谁;歌颂被祭的人生前的品德和业绩;最后是祭祀语。

古代祭文的写作格式,其实人们写祭文大多以“维”字开头。“维”是一个助词,没有其他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接下来即说明悼祭文的时间以及被祭者是谁,由谁来祭。主题在文章的开头就要点明。

祭文的内容要做到简短,语言需要精炼,必须用简练扼要的词语抒发悲伤哀痛的感情。一般字数控制在二三百字是最佳的,不能啰嗦拖拉。古代的祭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押韵的。有的是一韵到底,也有的是变韵或者就是押两个之上的韵。在文章的最后,祭文一般用“尚飨”这个词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尚飨亦作“ 尚享 ”。

三、古代祭文的写作特色和价值

祭文,从它的实际用途来讲,应该属于应用类的文体。然后,由于它是关乎生死的文章,所以它又散发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所有的生命必然要经历又生到死的过程,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无论什么形式的生命都不能避免。对于普通形式的生命,讨论生和死的问题是几乎没有意义的。然而,人作为高等动物,由于拥有自我意识,人能够将生命作为意识的对象来看待——能够将“我本身”作为思维的客体来认识,也就是说,无论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延续都成了自我意识的对象物。由此,怎样看待死亡,也就成为了历代人们关注讨论的问题之一。人对死亡的恐惧,大多是与生俱来的,而死亡就像人的影子,必将伴随短暂人生的全过程。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古人必须残酷的直面人生的短暂,必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坟墓。古时候的人们喜欢讨论生的话题,避讳涉及死亡的问题。孔子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从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及庄子对死的解脱和道教对长生不死和佛教解脱生命的法术“空无”来看,古人对死亡的感受不外乎以下几种境界。第一、好死不如赖活。不要管死的事,只要顾好自己的生存。因为

儒家对死亡这种“死生有命”的顺自然的态度,被庄子发展到了极端,“死生,命也。”甚至,“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第二,在死的问题上随顺天命,并不是让人们在生上也无所作为。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管老的事情,只管执著于现实的生。趁生时,发愤以追求快乐。第三,古人并不是对死亡毫无感觉,只是感叹没好好享受生命,死神却已来了。

于是,人们便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无常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种人生无常感在中国历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述。自然,这种思想是受了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正由于反复无常的人生,因此我们更需要及时的享受现有的快乐。

人面对死亡的态度,由其中一种角度来看,也就是对人生的态度。由害怕死亡,到承认死亡,再到坦然地直视死亡,这正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对待生命的思想逐渐的成熟起来。一个人,如果他能坦然的直视生死,那么他也必然会坦然的直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坎坷和灾难。古代祭文,正是文人们,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文章,在祭文中表达着对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想法,反映出了无比强烈的生命意识,散发着思考人生意义的价值。这是古代祭文的特色之一。

人们常认为,只有哲学家才需要讨论死亡这个问题,但是,其实它对于每一个生命特别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题目的不一样的思考体现为有所差异的人生观,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答案有无数个,似乎也没有一个特定的判断的标准。让我们在古人和死亡、古人对死亡的对话中感悟人生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并培养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祭文大概分为应酬类的和抒情类两类。前者通常是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的,后者则具有深厚的感情,极其有感染力。有一些优秀的祭文,历代相传,是宝贵的财产,它们是中国古代纷繁多姿的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抒发着浓厚的哀思是古代抒情类祭文的相通点。然而因为文人们不一样的写作目的,和逝者的不一样的关系,和文人不一样的观念、价值观和风格,所以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抒情特色。

有的是为相识的朋友写的祭奠文章,大多在情感趋向平静的时候写成。文人往往凭借阐明一个观点以此来称赞、评论或是宽慰逝者。用讲明道理的方式来服务于抒情。而且这种方式有别于一般说理的严肃的气氛,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有的是敬仰,有的是哀伤,有的是思念,这写情感的抒发又都是内敛含蓄的。如宋《祭欧阳文忠公文》。也有一类的祭文情感的表达同样也很强烈,但作者和逝者却不是熟识的身份关系产生强烈的情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生平和际遇和逝者有很多相同之处而相互同情,由怜惜逝者到赶上自身,从而有景生情,在悼念他人的同时也以此来感叹自己的人生。例如汉贾谊的《吊屈原赋》。还有一类祭文的写作对象是自己的至亲,原本就有很坚固的感情基础,再加上文人是在自己最动感情的时刻写作的,这种祭文的特点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情感极其强烈,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四、余论

人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构成了一个博大的社会。而根据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又多多少少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对所在的社会产生了影响,体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外界世人对他们进行评论的根据。如果丧失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自我,那么也就不存在现在的社会了。然而所有的个体都无法摆脱社会单独的生存。鲁宾逊漂流记的神话,只存在想象的天堂。古代祭文,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怎样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可以使得生者在对逝者的人生的追溯和评价中,不断的学习和发扬前人的优良品质,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就是一个个自我。当他呱呱坠地之后,尚缺乏对自我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具备独立思维之后,开始审慎自我。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认识阶段。父母所赋予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必须要自珍。珍爱自我也要珍爱他人,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起点。

当然,也有一些祭文,全篇都是假大空,让人体会不到真切的感情,也感受不到充实的内容,有的甚至虚构编造。对于这样的祭文,是既没意义也没价值的。因此,祭文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实事求是并且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两点才是写作祭文的关键所在。

如今,祭文仍然是一种用的着的文体,他既有文学性又有实用性,在日常的生活里突显了较强的应用性。而对于古代的祭文来说,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优秀事迹,学习它并发扬它,同时,体会文章中那真切的情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并且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王人恩: 古代祭文精华[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 [2]刘勰: 文心雕龙 [M]//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3]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M],太平书局,1965 [4] 张梦新,《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5]曾枣庄:《从文章辨体看古典散文的研究范围》,《文化遗产》,1988年第四期 [6]赵逵夫:《祭文的源流与抒情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7] 丁恩全:《晚唐古文家孙樵对文体的创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年4期

[8] 张海鸥等:《悼祭文的文体源流和文体形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9] 张敏波:《从《荀岳墓志》探析西晋君臣之间丧葬礼俗》,《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3期 [10] 兰家勇等:《经典祭文阅读札记》,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 [11] 栾荣生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独特的死亡观》,《中国医学伦理学》1993年6期 [12] 李松荣:《“逍遥”与“成仙”——《庄子》、《抱朴子内篇》生死观比较》,《安徽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期 [13] 王长顺:《“古典散文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

古代经典祭文 篇2

据《扬子晚报》报道, 在中华文化研究院新年人文讲坛暨南京大学“禅修国学”班第二期开学典礼上, 钱文忠作了题为《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讲座。钱文忠指出, 中国除了个别特殊的时代, 历来都不是闭关锁国的国家, 中国文化是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他认为我们对中国文化有时过于想当然, 其实在汉语言文字中混杂着大量外来语, 其中有不少出乎意料。他列举了《水浒传》中的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武大郎的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我一直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去新疆考察的时候发现原来丁谷是‘洞窟’的意思, 演化于吐火罗文, 我才知道洞窟也是外来词汇。”这就可以解释武大郎的外号为“身高三寸, 长得像洞窟里树木的表皮一样”, 这显然是个恶毒的讽刺。钱文忠还说, 其实《全唐诗》中收录了很多外国人用中文写的诗, 白居易就百分之百不是汉族。“白居易的老爸娶的是他姑妈, 他的母语是古代伊朗语, 是个一不小心就会把外语写进诗里的唐代诗人。大家都觉得他写诗妇孺都能懂, 著名的那句‘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瑟瑟’是发抖的意思, 写得很有动感, 非常好。后来我研究发现,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古伊朗语里, ‘瑟瑟’是绿松石的意思。这样就能解释通了, 就是一半绿一半红。”

古代经典祭文 篇3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

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2、知耻近乎勇。——《中庸》

13、好学而不贰。——《左传》

1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1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21、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2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语·卷上》

3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3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36、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7、学不可以已。——《荀子》

38、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4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4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4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5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5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2、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5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54、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5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6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62、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

6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6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6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6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68、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69、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7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7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7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7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7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7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古代经典春联集锦 篇4

2012-01-25 18:17:20| 分类: 楹联抒情(原创)|举报|字号 订阅 一、四字春联

1、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财源茂盛 人寿年丰

3、生意兴隆 财源茂盛

4、四海生色 五湖呈祥

5、春风送暖 大地回春

6、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7、江山不老 神州永春

8、百花齐放 万木争荣

9、抬头见喜 举步生风

10、国强民富 正通人和

11、国家兴旺 人民安康

12、海阔鱼跃 天高鸟飞

13、鸿鹄得志 桃李争春

14、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15、福星高照 万事亨通

16、梅映红霞 雪兆丰年

17、发福生财 堆金积玉

18、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19、岁通盛世 人逢华年 20、人勤春早 国泰民安

21、红梅点点 春意融融

22、风和日丽 人杰地灵

23、长空溢彩 大地流金

24、百花齐放 九州同春

25、春临大地 喜到人间

26、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27、劳动门第 幸福家庭

28、龙腾虎跃 燕舞莺歌

29、招财进宝 恭喜发财 30、春华秋实 人寿年丰

31、爆竹辞旧 桃符迎新 二、五字春联

1、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2、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3、江山千古秀 中华万年春

4、三春添锦绣 四季壮河山

5、物华天宝日 人杰地灵时

6、发福生财地 堆金积玉门

7、山河添秀色 大地浴春晖

8、影坛新苗壮 艺苑百花开

9、凯歌盈大地 春光满神州

10、协力山献宝 同心土变金

11、祖国春常在 人民乐无疆

12、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13、灯照千门喜 春暖万人心

14、春催千山秀 花放万里香

15、春光回大陆 和气到人间

16、爆竹辞旧岁 梅花迎新春

17、神州逢春绿 江山映日红

18、长歌遍华夏 春风满神州

19、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0、无私德乃大 不欺心自安

21、为子孙创业 替民族增光

22、江山无限好 祖国万年春

23、淑气腾佳节 和风蔚早春

24、望春人入画 爱竹月当门

25、门吉春常在 人和福永留

26、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三、六字春联

1、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2、爆竹声声辞旧 梅花点点迎新

3、春暖风和日丽 年丰物阜民欢

4、盛世千秋伟业 神州万里春风

5、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6、加强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7、红梅铮骨傲雪 桃李笑颜迎春

8、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四、七字联

1、爆竹一声除旧岁 桃符万户换新春

2、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3、喜鹊登枝盈门喜 春花烂漫大地春

4、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5、发福生财吉祥地 堆金积玉富贵门

6、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

7、向阳门第春常在 富贵人家庆有余

8、向阳庭院花开早 勤劳人家喜事多

9、全家共饮新春酒 举国同迎富贵年

10、华夏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11、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12、春到山乡处处喜 喜临农家院院春

13、天地回旋春讯早 乾坤运转喜事多

14、勤俭自古为美誉 节约至今是佳称

15、花灯灿烂逢盛世 锣鼓喧天颂华年

16、国增财富人增寿 春满人间福满门

17、庆丰收全家欢乐 贺新年满屋生辉

18、求贤急似渴思饮 治学犹如蝶恋花

经典哲理古代名言 篇5

2.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浅谈英译中国古代经典作品 篇6

一、扎实的汉语言功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扎实的汉语言功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是开展翻译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前提基础和先决条件。

在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翻译中, 英译古诗不失为中外文化传播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的译文来说, 翻译家许渊冲译为:“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最早英译唐代诗人专辑的小良熏将其译为:“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从译文忠实原文的程度来讲, 两位大家的翻译堪称完美。但若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再去欣赏译文时, 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事实上,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 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床”或“卧榻”。《辞海》里明确注释, 床是“井上围栏”。古时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所以, 个人认为, 若在译文最后对“bed”一词加以相应的注释, 那么西方人在欣赏这首古诗时, 则既可体会中国唐诗音节和谐, 文字精练的魅力所在,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译文内容要忠于原文

在我国古代经典作品中不乏有诗、词、曲、赋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和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译者在译作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了解原文作者及创作背景。

在这方面, 不得不提到中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汪榕培教授。其先后完成了《英译老子》、《英译诗经》、《陶渊明集》等, 译著辉煌, 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汪榕培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 所以在翻译其诗歌上, 下了很大工夫。曾专门到陶渊明的故乡去考察体验了一个星期。随之译出这样生动、自然、传神的译句“I pluck hedge-side chrysanthemums with pleasure/ And see the tranquil Southern Mount in leisure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上) ”。而正是这样的经历, 再次证实了, 要英译中国古代经典作品, 因译者与原作者所处时代不同, 所以除了对其内容要理解吃透外还应熟悉和原作者有关的一切细节, 甚至有一定的亲身感受, 最终才能译出更精彩、更贴近原文的作品。

第二, 内容上要做到选词考究, 忠于原文。

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曾与其夫人戴乃迭女士翻译过大量古代经典作品。其中, 对《红楼梦》的翻译最为著名。就作品名称的英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来说, 事实上中西方对于红色的解读是不同的。在中国, 自古以来, 逢年过节、婚嫁喜事, 从张灯结彩到装饰配备, 无不用红色来传递和烘托一种喜庆、吉祥的气氛;红色也是高贵的象征, “红楼”正是对“朱门”的影射。古时只有豪门贵族的府邸才可配有这种建筑风格。但在西方色彩文化中, 红色却代表“灾难”和“血腥”。杨宪益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坚持忠于原文, 虽冒着一定文化差异的风险, 也要把原汁原味的带有名族和历史色彩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三、变冲突为融合

在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定会遇到中西方的文化冲突。在此情况下,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冲突为融合。

首先,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有跨文化意识并对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不断进行比较, 及时并恰当地加以注释或使用描述性翻译。其次, 要深究西方文化, 并在英语词汇量、俗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大量积累和扩充, 以便把作品翻译得更加准确、传神。最后, 变通翻译方法。在汉语表达上, 常出于通顺或强调而往往喜欢重复用词, 但英语则侧重于形式的多样性而避免用词重复。例如, 在《红楼梦》中, 人们称呼贾母时总是重复使用“老太太”这一称谓, 杨宪益先生的英译本则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英文称谓来避免重复:“grandmother”、“madam”、“the Lady Dowager”等等。这样, 就完全符合西方语言习惯, 从用词角度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且不过于重复死板。

总之, 我国古代经典作品的英译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这对传播中国文化, 树立国际形象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条传播文化的翻译道路上, 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相信只要做到有心、细心、专心, 想必在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英译领域定会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蔡华.传神达意——读汪榕培英译陶渊明《形影神》[J].大连大学学报, 2009 (4) :38-40.

[2]彭俊, 钟文.顺应理论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 (10) :86-87.

[4]陈芙蓉.翻译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解决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3, 20 (4) :102-104.

古代经典伤感句子 篇7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岁月如梦,蓦然回首,青山依旧,只是红颜何处寻?风不语,月上枝头,人消瘦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花若没有爱意,蝶与谁缠绵。

古年自古红颜薄命,宁愿普通,不愿红颜。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连绵;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转变。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既不回首,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本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回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下世你渡我,可愿?

尘缘素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你若撒泼今生我把酒奉陪。

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也许是前世的姻兴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一年迈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告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毕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个别相知,吹一会唱一会,亲情。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想此岸。纵然发明光景绵长。

有一种哑忍实在是储藏着的一种力气,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只缘感君一回想,使我思君朝与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终生为一人。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昔日不可追。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实在,那是千帆过尽的沉静。

生生的两端,咱们彼此站成了岸。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候下一次相逢。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资料

江山拱手,为君一笑。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 篇8

2、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3、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汉·王粲)

4、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5、马中挑马看赤兔,人中挑人看吕布

6、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7、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8、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清·陈恭尹)

9、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10、面临危机,才知英雄无几(法国)

11、艰难临头,英雄出头(英国)

12、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13、忧愁愤怒出诗人,艰难困苦塑俊杰

14、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15、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16、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17、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楚辞)

18、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19、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20、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晋书〉雷雨江山起卧龙----(唐·刘禹锡)

21、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唐·许浑)

22、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23、英雄儿女各千秋。宋·陆游

24、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唐·杜甫

25、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26、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27、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古代经典祭文 篇9

关键词:古代经典美文,赏析,意义,方法,师专生

一般说来, 经典是指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代文化的精华相融合的文化精髓。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具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并且, 它的价值和意义是具有延续性和永久性的。具体而言, 中国古代的经典美文是久经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经典美文有四书五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和各个时代的文人散文, 如山水游记散文、政论文、笔记文、小品文等。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选入大量的经典美文, 还有针对师专生专门开设名作欣赏课, 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的阅读和欣赏, 丰富词汇, 积累素材, 把好的作品融汇贯通, 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获得审美感知, 接受情感熏陶, 培养审美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新教改标准中, 提出语文课程教学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留给我们许多优秀的古代经典美文。这些古文承载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和文化思想。而作为师专生, 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和欣赏古文经典成了重大的课题, 因为师专生毕业之后大多都要从事教育事业, 而绝大多数要担当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 在他们的肩上承担着对后代的思想文化教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应该代代相传。人类历史发展证明, 经典非一时之存在, 人类的和睦相处, 永远需要经典精神的陶冶;经典精神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 经典精神不局限于哪个时代, 也不局限于哪个民族或阶级, 它具有全人类的自我修养的意义。加之现代化进程加快, 西方文化的侵蚀, 使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具有了更新层次的意义。

学习和欣赏古典美文时,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字、词问题, 因为古典美文绝大多数是用文言文写作的, 要想解读美文, 第一步要解决入门的问题, 那就是读懂原文。读懂古典美文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学识素养, 再就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使用工具书。在使用工具书进行解读古典美文的时候, 也是一种学习和进入欣赏古典美文的方式。另外, 有必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作品时的写作背景。因为古典美文产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 古人讲究“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古典美文创作很多都跟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 李密的《陈情表》, 就是在当时朝廷提倡孝治天下的背景下, 李密用孝敬老祖母为由推辞做官, 所以才能打动皇帝, 达到自己不做官的目的。再如, 欣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时, 应该了解柳宗元在被贬永州之后, 心情抑郁不堪, 所以在山水间也染上了一层冷调。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背景, 才能更好地懂得其中所传达的一种人生感悟, 也才会与作者消除了时间跨度的隔阂, 达到认识上的共鸣。具体说来, 在欣赏古典美文时, 还要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达到解读和欣赏的目的。围绕如何充分利用经典美文, 提高师专生的语文素养研究课题,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下列方法。

一、激发对古典美文的兴趣, 注重营造欣赏美文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古典美文产生兴趣, 才能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所以,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古典美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欣赏古典美文时, 重在激发欣赏者的自主性, 重视个人的体悟和参与, 注重探索和思考, 因此在欣赏古典美文时可以借助现代的网络科技手段, 比如通过视频短片、动画、音乐、图片, 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 增强赏析的互动性和感染力, 营造轻松、诗意的气氛, 让欣赏者主动参与, 体会古典美文的优美意境。

二、注重阅读, 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体味生命的涌动

叶澜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通过阅读, 我们才能从冷冰冰的文字中渐渐感受到语言的温度, 才能慢慢走进美文作家的情感世界, 使原本凝固的、静止的语言生动起来。要体味美文的美, 应该先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手段, 是欣赏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话语。入于眼, 出于口, 闻于耳, 记于心,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古代美文, 其中用字之准确、生动、凝练,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解开其中深藏的内蕴。所以, 阅读能增强对古典美文的理解能力, 也能有效地把握古典美文内在的节奏, 分清语言结构, 领悟情感态度, 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提高欣赏水平, 提升心灵境界。

三、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体会古典美文的思想意境

在营造好欣赏美文的氛围后, 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正确引导, 体味古典美文深远悠长的意境。古代的优秀作品, 都是以其独特的或抒情或说理的方式展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思想。学习古文的意义, 不仅仅在于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从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因此, 在欣赏古典美文时, 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人文性。古典美文中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情感, 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欣赏古文不应该只注重字词的翻译和解释, 而是要着重于阐述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思想境界, 让欣赏者在体味古人精炼的遣词造句基础上, 领略古文深邃和幽远的意境。再者, 古人讲究“知人论世”说, 在赏析古典美文时, 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 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 因为一个作家的经历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还要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这样, 再结合文章的内容, 细加品悟, 才能真正体悟美文的内涵, 也才能真正将优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内化, 臻于至善, 从而才能提高师专生的文化修养。

四、采用探究性学习, 培养鉴赏古典美文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宗旨, 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习方式。具体在欣赏古典美文时,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 发现疑问, 确立探究的目标。然后让欣赏者分组讨论, 鼓励不同意见, 进行交流和论辩,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成小短文, 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古典美文, 从而达到多视角地欣赏美文, 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是能更透彻地理解和赏析古典美文。

五、立足于课内精读, 延伸到课外的泛读

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美文, 也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欣赏古典美文。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 所以,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欣赏古典美文的方法后, 把阅读欣赏的触角伸出课堂, 延伸到课外。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

古代经典情诗 篇10

在我国悠悠历史长河里,对于爱情的描绘留下了许多不一样的看法,也写出各种浪漫和唯美的诗句,以下请看我国古代经典的爱情诗吧!

第一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士征战在外,思念家中的妻子,恐不能偕老白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网上广为流传。

誓言与对方长相厮守,死生与共,永不分离。

流年似水,容颜老去,那时没有了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绵延不断的涓涓细流。

也许什么也不说,紧紧地牵着你的手,走过今生今世。

第二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河洲上听到鸟叫看见佳人的男子,爱慕之情难以自抑,他吟出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让后世男子梦幻了千年,至此以后,看见美女不必胆怯,美人如花隔云端也要排除万难把她追到。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位。

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中国人的飘渺朦胧的情感意境。

第三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传神地描绘了意中人那婉约而又遥远的身影。

表现了主人公经过艰辛的追求而仍难以企及的惆怅失落的心情。

恋爱期的男女,大概都在心中无数次描绘过自己完美的意中人。

所以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所谓依人”“宛在水中央”了。

然而真正得到的又有几人?爱情的`魅力大概就是总给你留下一点缺憾吧。

第四 摸鱼儿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首千古绝唱!此句情至极处,感到殉情的凄烈。

遗憾的是谁又会保险自己的爱情一定会天长地久?谁又能保证当初相爱的人真的会执之于手与之谐老?谁又会保证和自己相守到老的就一定是自己的爱人呢?也许因为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无奈,“直教生死相许”才成为许多人理想的爱情。

第五遣悲怀三首 离思 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经典古代诗词 篇11

1.《青玉案》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3.《四块玉·叹世》

作者:马致远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

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4.《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天净沙·春》

作者: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古代经典励志语录 篇12

古代经典励志语录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玩物丧志。

5、有志者事竟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8、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1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1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9、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2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7、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8、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2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3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3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7、有志者,事竟成。

3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4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43、志当存高远。

44、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6、士为知己者死。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8、志不强者智不达。

4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0、学无止境。

5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5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古代经典煽情句子 篇13

2. 陌上花开定归期含笑惊醒已三更

3.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4. 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嵌在树的年轮里,随流年一点一点长成参天的回忆。。

5. 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抄…

6.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7.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幸甚幸甚!

8. 但知前世今生石上刻,佳缘若梦又有几人得。

9. 烽火烧,几时了。冠翎梦,故里情。碧落上,黄泉下。

10. 是今生相伴,或来世再惜?淡褪了的记忆,消散了的芬芳。

11.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12.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13.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14.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15.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16.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7.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8.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9.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0. 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21. 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22.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3.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4.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上一篇:早安晚安问候语句下一篇:激励学生上进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