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单位工作总结(推荐7篇)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今年,市里给我县下达的进出口总任务是13250万美元,其中出口任务是1279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52%,进口任务是460万美元。据企业上报数据统计,1-11月全县外贸出口2.25亿美元,完成市任务的 176.69%,同比增长234%;进口817万美元,同比减少9.45%。据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全年外贸出口2.68亿元,完成市任务的 209.92%,同比增长207.38%;进口982万美元,同比增长2.07%。
(二)主要措施
1、积极做好出口预警监测工作。为准确反映全县外贸运行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外贸出口预警监测工作要求,对全县10家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预警监测,密切关注企业出口动态,切实提高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准确的反映了我县外贸运行情况。
2、强化服务提升贸易水平。一是积极协助企业做好了外贸经营者备案工作;二是加强与市口岸各联检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通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三是加强了政策的宣传服务。今年全县外贸出口企业座谈会,会个组织学习了新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交流了信息情况,商讨了促进外贸出口增长的对策;四是积极协助企业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江西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等外贸促进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
3、建立健全外贸企业联系机制。为了更好地与县各外贸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了上犹外贸QQ群,通过QQ群与县各外贸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及时将外贸新政策、展会通知、培训通知等在QQ群上发布,更好地做到资源共源。
4、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业务培训。一年来,多次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有关政策、业务技能等各类外经贸业务培训班、宣讲会,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口岸办工作职能。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做好外贸经营者登记备案的审批工作;二是加强与市口岸各联检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通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二)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引导和鼓励县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商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充分发挥各类展会的渠道作用,多元化开拓市场;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国际贸易,降低贸易成本,拓宽贸易渠道。
(三)大力培植壮大外贸新生力量。在为我县原有出口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企业做好自营出口的前期工作,尽早实现出口实绩。
(四)积极做好各类扶持资金的申报。全面了解、掌握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江西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等外贸促进扶持政策,并及时申报。同时,跟踪好我县产业出口基地申报情况。
职业卫生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作为口岸工作人员, 不管是接触的对象还是工作的方法, 均易受到危害, 同样需要注意职业卫生的危害。
1 口岸工作的基本情况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检疫查验、卫生除害处理等业务不断增加, 而在此环节中, 普遍存在着化学、物理、生物等有害因素, 各种职业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失火爆炸、人员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2002年某局对进口废五金进行消毒时, 造成3人烧伤, 货物被烧毁;2006年, 某局对进口麦子进行除害时, 发生了4人急性中毒的案例。
2 在口岸中作业的人员, 面临的职业危害种类及分析
(1) 物理性危害如露天作业时, 室外持续高温环境以及异常的气压, 缺乏必要的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 对现场操作人员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 化学性危害各种熏蒸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剂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体内, 对人体造成损害。
(3) 生物性危害进出口货物上附着一些细菌、霉菌等有害因素, 如进口动物皮毛附着的一些杆菌;木材或大豆上的霉菌等。
(4) 其他危害工作人员长期处在高度紧张、高强度的工作中;工作中操作失误或大意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出现等。
3 减少口岸工作职业卫生危害的措施
3.1 从法律上保护
(1) 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依据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把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纳入依法行政的议事日程, 加强劳动者的保护, 依法对卫生处理单位加强管理。
(2) 以“建设职业卫生法制”为手段。加快职业卫生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工伤保险制度,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做好工伤和职业病的预防;要积极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加强员工安全卫生培训, 保护好劳动者健康, 树立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条件的企业形象。
(3) 以“职业安全”为目标。全球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 国际劳工组织 (ILO) 于2001年10月出台了《ILO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 该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也是职业安全卫生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3.2 口岸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
作为国境口岸的监管部门, 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 以提高质量水平、维护质量安全为己任, 恪尽职守, 扎实工作, 才能确保口岸卫生安全, 减少口岸工作的职业危害。
3.2.1 确保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资格
要求从业单位的法人资格, 固定的办公场所, 应取得公安、生产安全、卫生、交通等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 危险品专用储存场所, 使用的处理药剂和器械, 安全防护装备,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管理制度, 从事卫生处理工作人员资格证等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的监管, 做到每个从业单位都符合卫生处理的标准和要求;每年要加强从业人员卫生处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并将培训情况和考核成绩纳入从业人员年终资格审查范围中。
3.2.2 加强卫生处理药械的管理
加强卫生处理药械采购、运输和贮存制度的监管。所采购药品必须从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的药剂和器械名录中采购, 并符合安全、高效、低毒、环保的要求。口岸常用运输应用危险化学品专用车并带有危险化学品标志。储存应在专用仓库, 带有危险警示标志, 并装有消防、治安报警装置、毒气泄漏报警装置, 仓储管理实行“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
3.2.3 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对卫生处理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年度考核、日常监督管理有不良记录的或者举报、投诉卫生处理单位的方法、效果、收费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并经调查属实的, 监管部门要加强重点监督管理, 限期整改到位, 确保口岸卫生处理工作在控制传染病传播中发挥作用。
3.3 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
3.3.1 定期进行职业培训
卫生处理过程应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 不可随意改变其规程, 很多事故往往在大意的瞬间发生。卫生处理单位应定期监督检查并组织培训, 提高一线卫生处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改善防护条件和防护设施, 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及监测设备, 真正使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3.3.2 随时健康监护
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 随时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 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控制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 (上岗前的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 、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根据健康分析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化保护措施, 一旦发现职业禁忌症, 一律禁止上岗。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国际间交往和经济贸易日益频繁, 各种病原微生物、病媒昆虫、啮齿动物和有害生物通过“海陆空”运输携带播散到世界各地, 造成国际间检疫、监测传染病和动植物性病虫害散发和流行。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 促进贸易正常发展, 是检验工作人员非常重要的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部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确定改进口岸工作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开放和外贸稳定发展。
会议认为,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营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关环境。会议确定,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关及进出口环节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相关非行政许可审批,不得违法设定或变相设定审批。对必要的审批要简化程序、明确标准,承诺办结时限。二要改进通关服务,提高非侵入、非干扰式查验比例,加强口岸执法政务公开,坚决取缔进 出口环节违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推进通关无纸化,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便利。三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加快跨区域、跨部门大通关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四要优化口岸布局,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和完善通关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为创业创新营造更为宽松便捷的环境,助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点评: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外贸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增大。尽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外贸增长目标从去年的7.5%下调至6%,但要完成这一目标困难依然不少。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因此,今年“两会”闭幕后召开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改进口岸工作,促进扩大开放和外贸稳定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足以显示国务院对外贸下行压力加大的高度关注。此次国务院把口岸通关便利化作为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会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并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铺路。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即将出台改进口岸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创新通关协作机制,加快跨区域、跨部门大通关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再取消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关及进出口环节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坚决取缔进出口环节违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外贸企业的负担。
2014,我市口岸工作的总的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十六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口岸发展任务,充分吸纳并融入三民在线问政中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口岸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继续提高口岸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提升口岸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和谐口岸建设,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继续推动口岸改革创新,促进口岸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提升”。
一、全力打造口岸发展新优势,提升口岸对外开放水平
(一)突出抓好海港口岸扩大开放
一是全力推进董家口港口岸临时开放工作。科学规划设置口岸查验设施,完善临时监管的软硬件设施,做好查验单位监管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青岛港集团加快做好对外开放准备工作,整理完善申报材料,充实完善相关内容,尽快逐级上报关于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请示件,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各部委支持,尽快完成文件会签,同时积极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复设立董家口港口岸;加强与中央编办对接,落实港口岸查验单位编制;切实做好董家口港临时开放工作,保障建成泊位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二是全力推进已建好码头泊位对外启用工作。继续做好已开放水域范围内码头泊位临时开放运行和开放前准备工作。一是做好**港集团西联公司(2个泊位)、海西重机(1个泊位、)、前港公司(2个泊位)、红星物流(2个泊位)、西联码头(2个泊位)共9个泊位对外启用工作,力争2-4个泊位对外启用;二是做好奥帆中心码头泊位的对外启用相关工作。加强与城投集团沟通和联系,督促其抓紧对航道及港池进行疏浚,进一步完善码头基础设施及移动式口岸查验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完备开放验收所需上报的相关材料,争取早日通过省级组织的验收对外启用;三是推进女岛口岸扩大开放工作。加强与即墨市政府口岸办及查验单位的沟通对接,督促指导做好口岸开放规划建设和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协调口岸各查验单位,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一船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通关手续,为扬帆造船基地承造外轮提供通关服务保障。
三是全力配合推进大港邮轮母港规划建设工作。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征求口岸查验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合理设置通关模式和通关流程,优化旅客通关环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的要求,做好邮轮母港的口岸查验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积极推进具备开放条件的码头泊位尽快启用,为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突出抓好空港口岸扩大开放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支持空港增开新航线。充分发挥青岛空港门户机场的传统优势,继续推进开通国际新航线,落实市主要领导提出的“每年争取开通两条国际航线”的要求,重点推进青岛至美国、泰国和俄罗斯等国际航线开通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开通青岛至新加坡、青岛至旧金山等国际客运新航线;利用青岛面向日韩的航线优势,大力发展内地城市经青岛至日韩的国际航班,构建良好的“中转”运作平台,全力推进成都、西安等地经青岛往韩国、日本的航线;针对当前形势,认真研究扶持政策,吸引相关航空公司积极开通欧美航线。
(三)全力协助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
积极协助保税港区做好汽车口岸的简易规划和长远规划设计,加强与口岸查验单位沟通确定查验监管设施配置要求,督促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落实到位,做好优化汽车口岸通关监管流程调研,推进汽车口岸尽快验收并对外启用。
(四)突出抓好陆路口岸对外开放工作
积极支持并推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拓展该站发展战略和空间,积极打通该中心站和其他内陆城市集装箱中心站间海铁联运无水港通道,加大我市与沿黄流域和中心部地区城市的合作力度,推进我市增速陆路口岸的工作力度,发挥为青岛港陆路口岸“喂给港”的作用,提高青岛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打造海陆空一体化口岸新格局。
(五)突出抓好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大开放
充分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政策,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支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带动推进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保税港区功能区拓展工作。
(六)配合推进外向型重点园区等开放建设工作
积极协助推进中德生态园、中日、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建设,组织口岸查验单位对我市设立开放园区扶持政策进行研究,积极协调口岸查验单位对各项目建设给予支持和配合,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二、深入推进“大通关”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严格落实国家、省及青岛市关于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着力打造和谐型、创新性、畅通性、服务性口岸,加快形成口岸经济发展竞争新优势。
一是协调口岸查验单位在财税政策、优化进口环节管理、特殊监管区转型升、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出台新的措施,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协调各口岸查验单位按照安全便捷、文明高效、低成本、高水准的要求,进一步改革通关流程,研究出台便捷通关举措,打造“口岸服务零待时”品牌建设,帮扶企业共度难关。空港口岸推行边防自助通关新模式;三是继续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开展进出口业务无纸化通关。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精神,与驻**各口岸查验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出台相应措施,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口岸大通关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探索走出一条适应青岛口岸发展的新路子;四是加强通关协调联动机制建设,针对口岸大通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解决。
三、深化口岸跨区域合作,提升口岸辐射带动作用
继续深入开展口岸跨区域合作,按照“政府搭台、单位支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寻求“点对点”项目合作,力求工作实效。一是巩固和拓展**口岸客货源腹地,在巩固青岛海港口岸枢纽地位的同时,加大空港口岸跨区域合作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西部客源,积极打造**空港面向日韩的门户枢纽机场;二是密切与内陆口岸部门的协调,为**企业和内陆企业联手开拓市场和运营业务提供良好帮助;三是加强与口岸查验单位的协调,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加强与港口、铁路、物流公司的组织协调,加强工作支持,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四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口岸查验单位、我市相关部门的协调,加强国际过境集装箱运输企业服务和知名企业培育,为我市国际过境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全力做好市重大活动通关保障,提升口岸应急保障能力
全力支持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针对国际帆船赛事特点,启动“移动口岸”长效工作机制,在奥帆中心提供“现场查验、就地放行”等便捷通关服务,确保第十四届世界杯国际帆船赛、极限帆船系列赛及国际帆船周等重大国际帆船赛事如期顺利举行。协调口岸各查验单位,全力做好201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通关服务工作。
五、强化口岸综合管理,提升口岸服务水平
(一)对外贸易稳中有进
全市进出口总额在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97.34亿美元,与20**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5.13%,其中,出口140亿美元,增长7.94%;进口57.34亿美元,下降1.16%。
对外贸易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速(11.20%)加快,分别高于加工贸易(3.70%)和全市出口增速(7.94%)7.50和3.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提速(11.81%),增速高于三资企业(5.80%)6.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8.48%)扩大,创近三年来新高;对东盟、尼日利亚、南非、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分别达25.19%、43.83%、31.45%和71.92%,高于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增速。
(二)利用外资质量提高
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2.18亿美元,下降10.78%;实际吸收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增长6.11%。吸引世界500强投资取得新突破,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远(江门)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威立雅拆船有限公司和开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等4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增资扩产,涉及合同外资约2亿美元。来自欧美发达地区的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约1.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吸收外资比重从上年的9.77%大幅提高到20.56%,提高了10.79个百分点。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我市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出口比重达60.7%,高出全年目标值(60%)0.7个百分点;设立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3个,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数4个,较上年分别增加1个和1家。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1507万美元,增长45.67%。离岸执行金额840万美元,增长62.2%。服务贸易进出口金额286241.66万美元,增长25%。
(四)口岸通关安全畅通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文明口岸建设持续推进,通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进出境旅客12.81万人次,增长10.7%。进出口货物985.2万吨,下降7.2%,其中,进口货物637万吨,下降14.2%;出口货物348.2万吨,增长8.8%。
二、主要工作
(一)加大督办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外经贸工作会议,市主要领导和各市、区政府签订《今年XX市外经贸主要任务目标责任书》,落实外经贸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市、区政府也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和工业园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外经贸工作通报制度,每月通报各市、区外经贸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及排名,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紧迫感,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建立“单月督查外资、双月督查外贸”的外经贸工作督办制度,以督办会议为平台,督促进度,分享经验,交流信息、协商对策,加快外经贸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推进进度。
切实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建立重点进出口企业跟踪联系制度,由市领导牵头,各市、区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对全市51家有代表性的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和帮扶,促进企业扩大进出口业务。例如,广东泰宝聚合物有限公司、亚太纸业(广东)有限公司和广东海信多媒体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今年合计出口6.25亿美元,增长3.60倍,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8个百分点。市外经贸局坚持每月定期联合海关、国税、检验检疫、外汇等部门举办“外经贸信息发布会”,到市、区举办外经贸政策巡回宣讲会,搭建企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周两次向广大外经贸企业发送外经贸政策信息、重点产业行业信息和国际贸易摩擦预警信息,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外经贸扶持政策和把握好市场走势。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国外贸易摩擦案件,协助企业申请进出口公平贸易专项资金,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江门海关出台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发展的18条措施,实施“水运转关”、分类通关等业务改革,提高通关效率。市国税局进一步优化退税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落实国家减免检验检疫收费政策,推动出口免验、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XX市出口摩托车质量安全示范区”列入省级示范区,成为广东省首批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促进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江门外汇局加强货币信贷支持力度,提升银行外汇服务水平,大力推广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帮助企业抵御汇率风险。各市、区强化对外经贸企业的服务工作,如加强调研服务,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外贸扶持资金,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主动上门服务,引导异地出口货源回流本地出口;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等,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创新外贸推广,稳定外贸增长
积极帮助企业抢接出口订单。抓好广交会参展工作,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以及非洲、南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举办的展销会、展览会30多场。拓展外贸推广渠道,在加强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展展览、杂志、网站、移动媒体“四合一”外贸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广贸天下”、“中国诚商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制定适合我市企业的推广方案,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帮扶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市外经贸局联合江门国际商会、XX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举办“今年外贸营销高级班”,帮助我市外经贸企业提高外贸营销技能;联合国际商会举办“开拓新兴市场(俄罗斯专场)推介会”,帮助我市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三)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出口竞争力
推进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引导优势产品集群发展。开平水暖卫浴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我市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加强合作,共建“中国家电出口基地”。XX区五金不锈钢制品基地、XX市印刷产业基地、XX市恩城麦克风基地成功列入第二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开展综合型示范基地的申报前期调研工作,对我市经省级以上政府或部门批准设立的经济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好摩托车、水暖卫浴、家居用品、箱包皮具、麦克风等五大“江门出口基地”品牌宣传,组织企业抱团参加米兰摩托车、芝加哥家居用品等知名专业展会,并统一使用“jiangmen-made”为核心的五大产业出口品牌logo,着力打造区域出口知名品牌,提升出口竞争力。积极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组织我市龙头出口企业到深圳一达通公司参观学习,邀请香港利丰集团到我市作专题讲座,提升我市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市外经贸局联合XX市出口产品创意设计协会举办“卡通化品牌塑造与创新文化营销”专题讲座、XX市第二届“五邑杯”创新工业设计大赛,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首届cf设计大赛(我市有10件作品进入了初评,1件作品获得三等奖)、组织品牌培训及创意设计对接活动,组织企业赴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德工业设计城进行交流,引导企业依托工业设计做大做强,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由“制造型经济”向“创意型经济”转型升级。
发挥商品展销会、电子商务平台作用,鼓励外向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举办第四届和第五届“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帮助外经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在展会设立“创意作品”展示区,展示我市“五邑杯”创新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设立进口区,吸引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参展。鼓励外贸企业在天猫等第三方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上线,建立线下一站式服务体系,以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模式开拓国内市场。
(四)抓好重大项目招商,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狠抓产业招商,提高项目质量。按照“建大平台,招大项目”工作思路,以江门高新区,江沙工业园区,台山、开平、恩平产业转移园区等核心园区为依托,瞄准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以产业发展规划、环保准入条件、亩产税收效益、集约节约用地等为项目评估标准,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共有25个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成功落户。引导、鼓励和扶持重点企业盘活已有生产要素资源,通过企业并购,实现零土地增资扩产。重点跟进中远铝业(增资5.35亿元人民币)、卡夫食品增资扩产项目、滨江新区外资医院项目、中油碧辟公司跟踪服务、越秀城建房地产股权并购等重点项目,采取“一企一策”,落实专人跟进,加快项目落户进度。全年共审批增资扩产项目156个,涉及合同外资金额6.93亿美元,占全市新批合同外资总量的56.88%。
举办和参加大型招商活动,抓好招商成果转化。成功举办今年江门(上海)投资洽谈会,吸引总部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长三角城市知名企业关注江门、选择江门、投资江门,是我市“走出家门”举办最大规模的一次招商活动。这次投资洽谈会邀请到央企、知名民企、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公司代表,上海以及长三角本地实业家,境内外商会、协会代表,各国驻华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外国驻上海领事馆的商务官员,中介招商机构、投资公司代表等近350位客商嘉宾参加,并公布38项招商优惠政策,推出全市87个招商项目,包括城市可经营项目28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旅游文化项目22个,先进制造业招商项目27个。活动共达成投资项目77项,总投资金额达157.68亿美元,其中13个项目在活动中进行现场签约,涉及投资金额110.22亿美元。抓好20**年招商推介会招商成果转化,将20**年XX市招商推介会的44个签约项目纳入市政府专项督办,加快推动在谈项目落户。积极参加粤港经贸洽谈会、第十八届澳门投资展览会、粤港澳联合推介大珠三角活动、沃尔玛投资项目(粤西)洽谈会等境内外招商活动,大力推介江门优良的投资环境。
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编制《广东省XX市投资环境研究报告》,并在今年江门(上海)投资洽谈会上正式发布,提高招商宣传推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加强招商资源整合,建立招商平台。制定《招商资源整合方案》,建立招商资源整合长效机制。加强外经贸、经信、城建、交通、环保、文化、旅游、国土、国资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分工配合,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打造全市网上招商平台,营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推介会,通过平台集中发布,集中推广,实现招商部门资源共享,投资者与招商项目快速对接,使江门的投资环境更加便捷、公平、高效和开放。建立招商资源统筹分配机制,通过全市招商平台对资金、土地、环保指标等各种要素以及产业布局、产业链打造等进行整合、安排和布局,增强招商集中效应。探索与机构合作招商新模式。与法国hd-tech公司确立招商合作关系,签订招商宣传推介服务协议,在法国设立江门招商联络处;与美国商会、德国工商大会、英中贸易协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广东省汽车协会、中投顾问、日本关西广东贸易投资公司、一汽集团驻广办、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XX市五邑商会等20多家商(协)会和机构建立友好联系,拓展招商网络。举办全市招商人员业务培训班,提高各级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口岸综合协调管理,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调研力度。市外经贸局组织开展了口岸综合发展、口岸资源整合优化、推进“三个一”通关业务改革,车检场、荷塘口岸专题以及“两废”进口业务开设等调研活动,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我市口岸发展的重大问题。
加大协调工作力度,保障口岸日常运行安全快捷通畅。完善国华台电和宜大化工两个新开口岸码头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保障新开口岸有序运营。协调解决江门车检场运作不太正常,荷塘货运口岸经营困难等问题,帮助两口岸恢复正常运营。协调口岸部门做好“两废”进口工作对接,推动我市“两废”进口业务开展。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开展市区公共码头规划和建设,密切跟进新会天马港二期工程、开平口岸联检楼建设、恩平车检场搬迁等有关工作。以“三个一”通关业务改革为契机,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协调江门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研究业务系统对接有关问题,推进电子口岸系统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三个一”通关改革。
推进文明和谐建设。健全市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季度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口岸部门之间、口岸部门和经营单位之间的协作水平,形成文明和谐、密切配合的工作氛围。举办篮球、足球赛比赛,增进口岸各单位的联谊,促进文明和谐口岸建设。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缺乏大项目进口支撑,进口持续下降
今年,我市对香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传统出口市场出口分别下降1.36%、18.96%和1.21%。不锈钢家用器具、印刷品、集装箱和汽车零件出口分别下降4.17%、3.53%、18.40%和6.48%。台山核电、亚太纸业等大项目的设备进口接近尾声,如台山核电进口额比20**年减少了3.41亿美元,下降43.13%。废船进口出现下降,双水拆船的进口下降了51.16%,进口金额减少1.06亿美元。
(二)外商投资意欲下降,招商竞争力不强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部分新批、在建和增资项目的资金投入速度明显放缓。受到产业目录准入门槛限制和外汇管制等限制,部分招商项目不愿以外资形式进行投资。我市园区规划建设水平还比较低,污水处理、天然气、蒸汽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加上用地指标、环保指标、人力资源等资源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招商竞争力和实效。
(三)外贸企业经营环境偏紧,经营压力增大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外汇管理收紧等,对部分外经贸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四、外经贸工作思路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足仍未缓解,外经贸发展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外经贸发展再上新台阶。20xx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扎实推动外经贸工作开展
坚持实施外经贸督办会议制度,及时检查各市区外经贸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外经贸热点疑难问题。实行外经贸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制度,每月对各市、区的外资、外贸任务完成情况及进度排名进行通报,以排名促争先,以压力逼动力,以督办逼落实。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外贸规模效益
一是以服务推动出口。积极组织企业到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和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进行贸易推广,帮助企业抢接出口订单,开拓国际市场。健全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机制,有针对性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进出口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有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国税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推进“三个一”口岸通关模式改革,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吸引异地出口货源“回流”本地出口。推广建立国际商务信息服务中心鹤山分站的成功经验,逐步在恩平、台山、开平三市建设国际商务信息服务分站,进一步完善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以创新拉动出口。联合XX市出口产品创意设计协会,打造创意设计与转型升级服务平台,集中展示外贸创意设计产品,举办产品设计与企业创新交流培训,组织举办第三届创意设计大赛,引导企业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提高产品附件值和出口竞争力。创新贸易方式,积极培育供应链管理型外贸龙头企业和我市外贸新业态企业,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向复合型业务方向拓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引导企业灵活应对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三是以品牌扩大出口。擦亮出口基地品牌。加大力度宣传我市已批基地品牌,打造以“jiangmen made”为核心的区域品牌形象。继续抓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报工作,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鼓励条件成熟企业建立自有品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摆脱处于价值链底层困境,提高产品定价议价能力,推动出口规模增长。
(三)狠抓大项目招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是狠抓产业招商。坚持按照“建大平台,招大项目”的工作思路,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以及央企、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精心研究和策划,制定个性化方案,组织专项招商小分队招商,重点做好今年江门(上海)投资洽谈会投资项目的宣传推广和对接洽谈,确保招商取得实效。抓好今年江门(上海)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加快履约进度,夯实合同外资和实际吸收外资增长基础。组织参加粤港交流会、香港国际中小企博览、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东盟合作华商交流会、东莞加博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平台和招商渠道,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以商引商工作,扩大我市合同外资有效存量。
二是狠抓企业增资扩产和项目入资。定期拜访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重点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特别是我市拟增资的重大项目,及时掌握企业的投资动向,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快中远铝业、中集项目的用地和厂房的落实,加强对胡春华省委书记出访欧洲期间洽谈的台山华美五金增资项目的督办工作,重点跟踪落实滨江医院、中油bp配送中心项目,越秀房地产外资并购项目。
三是加快招商平台建设,完善招商资源整合机制。加快全市性网络招商公共平台建设,及早推广至发改、经信、城建、交通、环保、文化、旅游等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区外经贸主管部门使用,实现招商资源网络共享。继续细化招商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全市招商一盘棋,统筹全市招商资源,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区外经贸主管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我市招商引资工作。
(四)加快口岸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港航口岸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港航口岸科学发展,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预期目标是:港口货物吞吐量4亿吨,同比增长7%;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同比增长25%。空港旅客吞吐量14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水路货运量
1.2亿吨,货运周转量782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3%和8%。完成港航投资141亿元。口岸社会评价满意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全年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为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增强港航口岸软实力
要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大连即将成立国家级新区的有利机遇,在充分挖掘和运用好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省及有关部委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尽快制定并实施我市支持相关行业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系列优惠政策的资源效应,构筑全方位促进大连港航口岸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巩固并不断拓展船舶交易、航运仲裁、指数发布、航运金融等已有高端航运服务范畴,探索并逐步发展航运咨询、信用评级、船员培训、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业务,继续提升传统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研究、及时解决航运服务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文化建设工作,认真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港航口岸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道德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口岸党工委为主要载体,制定实施《大连市港航口岸系统文化建设意见》,建设与港航口岸发展相适应、有着自身行业特点的先行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建立健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大连航运集聚区、大连港航总部经济等课题的研究,尽快形成大连航运中心总部经济发展思路、运作模式及主要载体等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港航口岸各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协会开展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技术鉴定及调解裁决等工作。
(二)全力提升海空两港运营实力
继续以加快集装箱发展为主攻方向,发挥综合物流体系优势,完善环两海中转网络,开发青岛、天津等中转航线,建设空箱基地和大连口岸朝鲜国际中转中心,落实补贴政策,巩固与相关单位的战略合作,吸引东北腹地及环渤海区域更多货源来连装箱和中转,确保三年超千万标箱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要筹划好后千万标箱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系统性的规划
和安排。支持港口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引导港口企业延伸服务产业链条,推进港口企业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变,不断增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积极应对水运市场低迷状况,进一步优化海运船队结构,提高船舶安全技术条件,鼓励节能环保船型的建造,加大老旧船舶的淘汰力度,促进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邮轮、游艇和水上旅游客运发展,全市水路运力达到780万载重吨以上。通过增加与千万级以上机场间的航空快线、完善区域支线网络等措施,拓展国内航线运输;通过利用过境免签政策、鼓励开辟中远程航线、打造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等方式,提升国际航线运输,力争开通大连至曼谷、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航线;通过加强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合作、吸引航空公司在连设立货运基地、建设国际货站、完善货运信息系统等措施,推进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和东北亚航空快件中心建设。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理顺全市现代物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主动找准角色定位,尽快完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作用。积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诚信市场,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推动物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转型,推进物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支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外包物流业务份额;加速我市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和全球物流运营商的引进,力争培育本地重点物流企业10家,引进全球物流运营商2家。科学统筹物流网络布局,依据产业布局、货物流量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加快主要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东北腹地大中规模内陆节点达到19个,平均周班密度90列,逐步形成网络化、梯度式的内陆节点布局。按照“战略定位显著、物流功能主导、物流企业集聚、推行计划可行”的原则,依托保税港区、其他港口、机场、内陆港等货运枢纽,积极推进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园、香炉礁物流园、国际花卉交易中心等重点园区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加快物流园区由货运集散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的功能转变。要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物流创新性人才、高技能物流实用人才、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推动现代物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支撑。
(四)科学有序推进港口规划建设
进一步完善大连港口规划体系,结合全域城市化战略及全市功能布局调整的要求,全面推进《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规划》、《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和《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规划》等各专项港区规划的调整、修订、审查和报批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港口岸线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综合利用和集约开发,新建、改建、扩建港口必须严格遵守港口规划和
功能划分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港口岸线管理的各项规定,逐步实行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开发的管理办法,并确保保留一定比例的自然岸线。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港口建设,实施港口建设项目52项,新增泊位1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新增通过能力639万吨。加快建设太平湾、“一岛三湾”和长兴岛等三大核心港区,深入研究北黄海一侧港口开发,加强维护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全力支持陆岛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通金州杏树屯港至长海县西部通道,力争实现重点区域陆岛港口硬件设施满足不乘潮通航条件。加快新机场建设,实现填海工程主体竣工、新机场项目立项和新机场场站开工建设“三大”阶段性目标。推进长海机场扩建工程。积极构建低碳港航运输体系,强化水运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港口接收、处理污染物的设施,推动大型港口设备“油改电”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技术改造。
(五)持续改善口岸通关环境
进一步巩固口岸开放成果,启动太平湾港口岸开放申报及庄河港口岸扩大开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长兴岛港对外开放的国家验收进程,力争完成大连港大连湾港区12—15号泊位口岸开放验收,确保“十二五”期间计划开放口岸得到落实,大力支持、全力配合长兴岛综合保税区的申办工作。加大口岸通关激励和评价体系建设,不断完善“5+1天”工作制,适时推出“5+2天”工作制试点,扩大“一站式”通关服务内容;建立口岸查验项目资助指南及相关制度,提高资助资金使用实效;加大通关检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通关激励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口岸服务管理水平。加大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超前筹划新建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查验设施与新建港口、码头和泊位的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改造和维护好现有口岸查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口岸查验条件,积极开展大窑湾地区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辽宁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口岸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探索符合大连口岸特点的辽宁电子口岸建设模式,做好小微企业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系统、大通关综合查询系统(二期)、物流监控平台等项目建设,完善竣工验收和使用评价体系。
(六)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以建设“平安交通”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月等活动,建立完善安全监管、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办法,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码头、“四客一危”船舶和陆岛运输的安全监管,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指挥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救援机制,组建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和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狠抓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实施“平安工地”建设常态化管理,继续加强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继续开展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力做好春运工
作,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出行条件,确保全市春运安全有序。加强港航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大连市港口经营管理办法》和《大连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港口客运经营管理规定》、《大连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港航综合执法,加强依法行政培训,开展统一执法标识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服装、统一执法场所外观的“四个统一”工作。加大行业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强化企业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规港航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维护港航市场健康规范的经营秩序。
(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关键词】 通商口岸 自开商埠 背景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59-01
说到通商口岸,人们很自然地想到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沿海城市,或者后来《天津条约》中的开放的十个城市、《马关条约》中的四个城市等。以上城市都是依照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这些口岸通常称为“约开商埠”或“条约口岸”。其实在这些口岸之外,还有一类口岸,晚清政府曾主动将它们宣布开放,历史上称之为“自开商埠”。本文试就“自开商埠”开发的背景、与通商口岸的区别以及影响做一初步分析,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自开商埠”开放的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是“自开商埠”开放的重要原因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主权一步步丧失。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将侵略势力发展到内地,民族危机加剧。面对这咄咄逼人之势,清政府终于有所醒悟,急于找到一条既收通商之利又可避免主权旁落的良策。因此,1895年夏天,清廷电谕各省督抚为“添设各处口岸”等事宜出谋划策。两江总督张之洞则不失时机地提出,应以宁波模式择地建“通商场”,“其地方人民管辖之权,仍归中国,其巡捕、辑匪、修路一切,俱由该地方官出资募人办理。”该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光绪皇帝于1898年8月10日颁布上谕说:“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情形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与此同时,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等人也在同年12月上奏道“中国自开海禁,许各国分划租界,浸假而派领事,设巡捕,水面则停泊兵轮界内则强收捐项,授人以柄失中国固一有之权,启强邻凯觑之渐……转致授柄于人,不如自开口岸,尚可示以限制。”
2.窘迫的财政负担是“自开商埠”的又一诱因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自身花费了上千万两的军费,《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及之后的“赎辽费”共计2.3亿两,而清廷在1893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要在几年内还清这笔巨款,确实是一沉重的负担。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除了加紧搜刮百姓、大举外债之外,“自开商埠”便成了解决财政负担,缓解燃眉之急的无奈之举。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放岳州、三都澳、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在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今年征至二千余万,京协各饷多半取给与此。惟是筹还洋款等项,支用愈繁,筹拨恒苦不继。臣等再四筹维,计惟添通商口岸,借裨饷源。”开口与筹饷的关系可见一斑,此奏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3.“自开商埠”是民间“商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不仅看到外国資本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兵战”),还看到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商战”),并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因而中国在反侵略方面也应该把反对经济侵略放在比反对军事侵略更为优先的地位。
4.通商口岸的积极影响
自“五口通商”以来,通商口岸的设立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海关丧失了对民族经济保护的能力,而且租界的设立,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成为“国中之国”,伤害不可谓不大。但是,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对中国也并非全是消极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对中国的经济、司法、文化进步都有过积极作用。
二、自开商埠与通商口岸的区别
第一,在通商口岸,外人可以任意居住、租房、建房、建造教堂等,从事任何经济活动也不受约束,甚至可以强圈租界;而在自开商埠中,明确禁止设立租界,外人也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租住并从事正常合法的经济活动,不允许在界外与华人杂居或从事其它经商活动。第二,独立自主的行政、司法权。第三,取消土地“永租权”。
三、自开商埠的影响
第一,增强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窘迫的财政困难本身就是清政府决定开放商埠的一大诱因,从实施的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自开商埠的设立使得这些城市的商业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如秦皇岛开埠之后的数年内,就已“商务日繁,百货荟集”;昆明在1905年开埠,几年后“洋行在埠开设行栈已十余家,川粤贾人闻风踵至皆愿受廖营业”;济南在1904年奏准开放,到1909年时,这里已“市廖栉比,路线纵横,物产骄罗,商贾辐揍,日新月盛,渐有成绩可观”。
第三,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其次,城市建设向近代化转型。中国传统的城市大都以官衙为城市的中心,街道窄小,房屋低矮简陋,公用设施稀缺。自开商埠开埠后,城市外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式建筑如百货公司、工厂、仓库、银行、教堂、医院、学校、洋楼等相继出现,一些近代市政工程设施如马路、电灯、电话、自来水、轮船码头等也陆续设立,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是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最后,城市资本主义产生。由于开埠后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开埠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村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一些农民因而失业破产,这就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及资金积累等客观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117卷,第119页;第150卷,第20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2]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158页;第4062页,中华书局1958版..
[3]王彦威.《清季外交史料》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总第3356、3288、2256.
[4]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158页;第4062页,中华书局195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