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重要性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依法治国重要性(精选8篇)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1

3.治国重要性:①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区域自治依据: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5.特社方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和谐社会原则:①_⑥个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7.收入差距分析: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2

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分析

从古今中外历史现实看, 凡是重视依法治国的国家则民富国强。美国从十八世纪就注重立法, 历任总统重视依法治国, 成为当今世界强国。我国古代唐朝的唐太宗非常注重建章立法治国, 励精图治, 是当时世界最富强、疆土最辽阔的国家。因此依法治国具有极其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之后, 更表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依法治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治国有利于体现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维护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祈祷、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切实维护好、发挥好、保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 从这个角度来看, 依法治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 这也是对国家、对政府、对社会的要求, 只有大力推进依法治国, 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本理念, 才能尊重和保障人的价值和尊严, 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需要平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切实保护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财产权, 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

二是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依法治国的全面深入实施, 使政府的权力得到了限制, 政府的权力即不能无所限制又不能过分限制, 必须做好权力的平衡, 因而我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造有限政府, 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 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建立符合依法治国战略的政府权力体系, 通过最优组合来实现既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又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更能够制衡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因而, 推进依法治国, 就是要实现国家、政府、社会的“分权合治”, 加大社会治理力度, 特别是通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良性机制。

三是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党的十三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来, 我国法制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维护宪法权威”, 因而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宪治国”, 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因而, “宪法至上”是党和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 将宪法作为法治政府的制高点, 切实体现宪法的“根本法”和“高级法”原则, 这也是我国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

二、落实依法治国的优化对策

建国初期, 我国比较重视依法治国, 但是十年文革的浩劫, 法治体制受到践踏, 国家贫穷落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各行各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繁荣的背后, 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党、政、军、公、检、法、财、税等等各条战线存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草芥人命、损公肥私等等腐败行为和现象,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光辉形象。例周永康、刘铁南、黄有松等等。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 在全国欣起了反腐倡廉热潮, 同时党中央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本人认为, 要想更好的落实依法治国战略, 必须在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法治监督和优化法治模式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树立法治思维。要想全面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在决策部署, 首先必须在树立法治思维方面狠下功夫, 特别是由于依法的涉及面较广, 而且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诸多特点, 因而依法治国不是简单的“依法行政”, 而是要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社会三个层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比如,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 要树立法治思维方面, 必须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自觉的将行政行为置于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 法律规定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 法律规定要做的必须要做好。

二是完善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 既包括法律体系, 也包括制度体系, 只有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为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大对现有法律的清理和整顿, 同时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 以更好的规范国家、政府和社会行为。再比如, 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及其部门的运行机制建设, 将“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作为重中之重,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规范服务程序、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三是强化法治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就需要我国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 因为法治政府对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桥梁、纽带和推进作用, 比如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行为的自律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政府法治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审查和纠正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职责, 确保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符合宪法和法律要求;再比如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按照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要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监督体系, 使政府权力始终置于大范围的监督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和官员不敢滥用权力。

四是优化法治模式。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 因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因而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依法治国的模式选择至关重要, 这已经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已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优化依法治国模式, 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比如对于各级政府来说, 必须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向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转变, 切实履行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3

关键词:依法治国;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决策,是对我党多年执政经验的总结,是汲取世界各国治国经验的结果,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践认识的升华,是对建设社会主义从抽象认识到具体实践的历史性跨越,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承认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落实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资治通鉴》开篇就讲了才与德的关系,可见如何用德用才是历来政治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证明,那个国家能够建设和落实完善的民主法治,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那个国家就能实现长治久安,就能实现政治清明,国家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在那里(未来新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科学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前提。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规范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内。尤其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自身的利益渴求与追逐,客观上造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旧社会的腐朽思想泛滥。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令人瞪目结舌的触及人们思想道德底线的恶劣事件。更严重的是这股歪风邪气也严重侵入了党的内部,一些严重的贪腐案件和某些领导干部的腐朽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腐蚀了党的战斗力。因此,实行依法治国势在必行。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和提高全民道德修养,为依法治国的实施提供重要思想保障。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 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012年11月17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013年11月16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2014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5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执政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和进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国家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所有国家公务员都必须依法行政。公务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吏。但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的法律。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缺失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既造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也影响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整体推进。公务员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使我国有了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步骤,使公务员的法制化管理进入了新阶段,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供了法律保证。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总体上存在立法层次低的缺陷。公务员法的出台,不仅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而且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制化改革创造和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对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对整个人事管理立法和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法的颁布对整个国家人事管理的法制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制定公务员法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需要。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样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只有一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作为依据,立法层次与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极不相称。从这些年的实践看,由于公务员制度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导致公务员管理权威性不够,以及执法检查机制不健全和强制力不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提高立法层次。另一方面,暂行条例是根据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需要制定的,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内容需要调整、补充、完善。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成果,需要吸收上升为法律,通过立法确认来巩固改革成果,并导引改革的方向。因此,出台公务员法成为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必然选择。

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党善于把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的指导地位,有利于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在干部人事管理上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总书记的一席话犹如“催征鼓”,给各级干部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少数”,广大干部当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敢于担当使命,善于率先垂范,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按下“回放键”,坚持不忘初心,为法治中国注入“温度”。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 20 余次,成了不折不扣的“高频词”。感悟其中的人民立场,品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广大干部当有所领会,深刻理解到法律制度不应该仅仅是纸面上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需要被落实落细、被赋予温度,成为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治理“良方”。为此,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庞大工程中,党员干部既要大步向前,也要时时回望,不断叩问和守护“以民为本”的初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将人民的福祉、人民的呼声和人民的需求融入到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方方面面,真正运用好法治“利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按下“删除键”,杜绝以权压法,为法治中国标刻“尺度”。“法治”与“法制”虽仅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其中的关键之别就在于是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深刻诠释了法治的应有之义。可见,领导干部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乱象,均不是法治的本义,而是法治的“大敌”。广大干部应将以往错误的权力观念“一键删除”,不仅仅要学法懂法,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并与工作紧密结合;更是要尊法畏法,培育法治思维,把法律真正当作内心笃定的信仰和神圣不可违背的“旨喻”。常怀敬畏之心,见法律红线绝不触碰;常思律己之道,临法律底线绝不逾越;常践正义之行,与违法行为坚决斗争。

按下“加速键”,坚定道路自信,为法治中国增添“力度”。所谓“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法治中国的进程要想行稳致远,必须找准正确的轨道,这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 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横空出世,到 1982 年现行宪法的颁布及其历次修正案的通过;从民商法领域各类单行法的出台,到标志中国法治新界碑的民法典的问世,中国法治的发展正是因为始终牢牢把握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才有了当下的宏伟图景。党员干部们应当深入学习我国不断完善的法治进程,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涵,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信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7

1 燃气工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燃气工程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

燃气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危险性, 而且这种危险性不只是在燃气中的某一环节, 而是在所有的环节中, 但是危险性最高主要集中在四个环节中, 首先是上游气源, 这一部分受地形以及地质条件有关, 其次是燃气的输送, 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管道腐蚀, 因为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腐蚀情况, 近而腐蚀的管道就会出现漏气。再次, 是接受燃气, 这一环节主要是问题就是监管不力而且有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以及输送燃气。最后, 用户操作, 一些用户在使用燃气的时候, 由于知识的匮乏, 操作不当, 最终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1.2 燃气工程系统规划不合理, 安全监管不规范

在建设燃气管道的时候, 会有一部分属于新的建设部分, 按照常规, 新的部分以及旧的部分都要有效的结合, 但是现在很多的燃气工程不能配套设计, 这样就会致使新旧部分不能结合。而且在对燃气工程投资的时候, 没有收到想象中的投资率, 这样就会出现安全隐患。有些城市在管理燃气管道的时候, 没有顺序。在管理燃气管道上应该由具体的单位负责, 但是很多的单位并没有履行责任, 使监管有漏洞。

1.3 对违章建筑与设施有效监管手段的缺乏

现很多的居民在使用燃气的时候, 都占用了燃气管道, 这样就会对管道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让燃气管道不能正常运行, 还影响了管道的维修, 这样就使燃气工程有较严重的隐患。尽管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处在良好的发展中, 但是在规划燃气管道的时候, 燃气管道有损伤, 而且出现了明显了泄露, 如果管道出现了损伤, 那么要及时的上报, 不然会有安全隐患, 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管道有损伤的时候, 没有上报, 而且维修的措施不对。

1.4 主体安全意识不强

燃气用户没有主题意识, 在装饰室内环境的时候, 只是为了室内的美观, 没有注意燃气管道的敷设, 常常为了自身的舒适而改变燃气管道的位置以及走向, 建筑的原有的燃气管道是符合建筑正常供气的, 如果改变了管道方向, 那么建筑就出现了供气问题。而且负责管理燃气的工作人员, 很多都没有专业知识, 在管理的时候, 因此缺少责任心, 忽视了安全管理。此外在为管道排出安全隐患的时候, 没有发现工程中的问题, 使后期工程在运行的时候有一定的风险。

2 解决燃气工程安全运行中监管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科学的安全运行监管制度

在燃气能够安全运行上, 需要法律的保障, 因此国家要落实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 采取一些措施使对燃气运行的监管能够合理。同时要保证监管的工作有规范性, 在对其监管的过程中, 要让监管工作处于燃气工程的主导地位。我国在十年前就颁布了与燃气安全运行有关的法律, 使其有一个安全保障, 此外还要求企业在实行监管的时候, 要遵循有关的政策。使燃气在运行的时候是安全的。并且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要求, 在这个基础之上, 确定企业监管的操作工程。企业在监管的时候, 要有健全的监管体系, 而企业中的员工都要履行义务, 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安全运行。在落实监管体系的过程中, 燃气工程也能保持在安全运行的状态下。

2.2 对燃气工程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

在对燃气工程进行监管的时候, 要从最初阶段开始即工程的设计阶段, 这就需要城市的规划部门的合作, 在对城市的燃气工程设计的时候, 规划部门要做到统一设计, 然后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在对施工过程的燃气管道进行管理, 保护燃气管道。在保护燃气管道的同时也要让管道的维修便利。

2.3 制定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在维修燃气工程中的事故部分时, 要保证维修的队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因此在这一环节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能力。燃气企业要以自身的情况为基础, 确定事故处理方式, 在出现事故的时候, 能够妥善的处理, 这样可以将燃气事故的危险性降低。在燃气企业中的工作人员, 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安全意识, 而且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对员工开展培训或者是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在员工入职的时候, 明确入职的标准, 只有通过三级安全测试的员工才可以入职。同时地域企业中运行的燃气工程进行检查, 检出的次数以及时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不定期或者是定期的检查都可以, 还可以采用季节性的方式。检查的目的就是为燃气工程找出存在隐患, 同时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一定要合理, 以此保证燃气工程能够安全运行。

2.4 加强日常巡检的监督工作

对燃气工程的监管是必要的工作, 而且企业要将其视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这样对提高燃气工程的质量有益。在对燃气工程施工的时候, 由于部分原因, 燃气管道会出现破坏, 这样严重的制约着燃气工程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工作的时候, 对燃气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 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使用的燃气管道有一部分已经超过了规定的使用时间, 可以从管道的表面看到老化等问题, 而老化的管道常常会在使用的时候, 出现漏气, 因此要对管道定期的排查, 找到存在的漏洞。同时对管道的运行状态评估, 查看其是否符合安全运行的标准。在维修管道的时候, 也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对运行的燃气设备维护, 以免再次发生事故。

2.5 促进燃气工程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已经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且网络技术也在更新, 在燃气工程的安全运行上可以采用加入科技以及网路因素, 使其运行的信息变为动态信息, 可以方便信息收集, 在出现事故的时候, 也能及时的发现。现在燃气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技术就是GIS、GPS等, 而且在燃气工程运行的时候, 还要实时的监控, 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工程的运行情况, 还能知道用户使用燃气的情况。负责监控的人员也要保证监管的工作到位, 这样可以保证燃气工程在运行的时候, 有安全性。

2.6 从单一的行为被动监管转变为行为和制度监管主动创新

在对燃气工程进行监管的时候, 不仅仅是监管燃气工程运行的状态以及操作行为, 还要有完善的制度。而且该制度要保证长效, 在监管燃气的时候, 就可以使用这种制度, 用制度与限制人员的行为, 这样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实现安全管理。第一, 是准入制度, 从燃气工程在设计以及施工的环节, 就要将工程的安全运行作为一个必备的条件, 而且还要对其依法监管, 从而保证工程各方的利益。第二, 发展现代科技, 建立健全评价系统, 让燃气工程所有涉及的环节都能够在全社会的监督下, 以免出现暗箱操作。第三, 建立保险制度, 在保证燃气工程在安全运行的时候, 可以加入社会保险, 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事故风险。第四, 加强培训, 现在的燃气工程在发展的时候, 使用了很多的新材料, 这样为工程的运行以及燃气设备营造了一个安全状态, 而新材料的使用与传统的材料不同, 要有特定的人员去使用, 因此需要对企业的员工培训, 争取培养出一个善于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人员。在培训员工的同时, 主要是培训员工的能力, 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 要以安全质量为基本培训点, 培训的内容要有侧重, 早日为燃气工程培养出一线队伍。

结语

总之, 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工程, 实行依法安全监管意义重大, 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燃气工程的安全运行中, 还体现在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上, 无论是从监督, 还是从管理角度出发, 都有实行依法监管。必须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燃气工程安全监管机制进行科学性制定, 加强巡检监督工作, 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 确保燃气工程高效迅速的安全运行。

摘要:现在的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低碳环保的做法, 希望能够在发展社会的同时, 还能为社会提供保证。同时也认识到了燃气工程中监管的重要性。燃气具有特殊性, 如果不对其管理, 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而且在还影响燃气工程的施工。为了能够让燃气工程能够安全运行, 有关部门就要对运行中的过程开展管理, 而且是依法监督, 这样可以使燃气运行有保证。本文主要是探讨了依法监管在燃气工程中的重要性。本文首现分析了当前燃气工程监管的的问题, 其次简要叙述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燃气工程,依法监管,安全运行,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沈策.论燃气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6 (05) :66-67.

[2]宋伟涛.燃气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6 (04) :34-35.

依法治国重要性 篇8

一、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法律顾问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以它的职责、地位,在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方面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保证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胜败兴衰,因而,必须经过法律论证。企业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可以确保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可以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实现,使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化,确保企业决策在法律层面不仅可行,而且最佳,有利于决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可以从源头上保护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获利,避免产生纠纷。

2.打好合同管理基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合同,这些合同的形式、内容是否合法,条款是否完备,文字是否严谨等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企业签订合同的目的能否得到实现。企业法律顾问参与合同管理可以起到这些作用:

3.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重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企业重大经济活动主要有:一是生产经营方式,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经营方针、长远计划、承包和租赁经营方案、投资计划、经营范围变更等。二是企业资产处置,包括资产转让、注册资本变更、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设立、合并、分立、变更企业形式等。四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修改章程,制定、修改或废止重要的规章制度。

除此之外,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重组、在处理企业破产事务中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法律顾问具有社会律师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企业法律顾问与社会律師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角色立场优势。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内部人、自己人,厉害关系决定了责任心,压力和动力自然为律师所不能比,因而办理法律事务的热情、投入程度,自然也就非律师所比。另外,律师往往还兼任其他企业的法律顾问,有时候难免角色扮演难以充分,也有角色冲突的潜在危险,如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守程度。(而有的法律事务的有效解决,又必须依赖于律师对企业特定秘密的知晓,这就产生了矛盾)

2.素质及知识结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个称职的企业法律顾问,必须懂企业管理,事实上,处于企业内部的履职和行为方式,客观上也让他获得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大多数企业法律事务,也往往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如果对企业管理不精通,势必影响办事效果。另一个方面,单就法学及其分支而言,企业的法律事务,侧重点在企业的组织、行为和纠纷处理,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要特别强调。以纠纷为中心的法律事务,即以诉讼为典型代表的纠纷事务处理,则显然不是企业的重点。与此相对应,企业法律顾问的法学知识结构,自然要以企业为中心;而天生以纠纷处理甚至诉讼代理为核心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此是有欠缺的,主观上轻视或忽略,因而投入学习不够,客观上也难将有限精力向此充分投入。

3.行为方式优势。作为专职的企业法律顾问,基本上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现场办公,沉浸企业管理其中,因而可以充分掌握企业情况,包括突发事件,最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法律顾问在现场,绝大多数的突发事件都不可能发生,已经被防患于未然了。而律师主要在律师事务所、法庭和证据来源地办公,难得有时间到企业现场。

总之,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专职企业法律顾问,比起社会律师兼职企业法律顾问,更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更能避免企业风险和纠纷,更能符合企业管理的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原则,在促进企业依法治企过程中具有社会律师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本身的缺陷

1.主管部门不明确。根据《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按照《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有关工作,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主要由原国家经贸委主管。但是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原国家经贸委已经不复存在。根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管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负责。但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仅对国有企业拥有管理权,难以对外资和民营企业的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进行管理。另外,司法管理部门也有将企业法律工作者队伍纳入司法行政管理范畴的意向。由于主管部门的不明确,给企业界法律顾问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混乱,同时也使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发展受到制约。

2. 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将急剧增加,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法律陷阱”,已成为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但现实中,“头头重视不够,把企业法律工作只看作‘打官司’、‘救火队’,‘人微言轻’,法律部门参与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度不够,停留在事后补救上”,则成为企业法务人员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有些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企业法制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企业法律事务还停留在被动应诉或一般合同管理的程度上;企业现有法律人员专业化素质还不够高;企业法制工作机构设置不平衡。

3. 行业组织缺乏规范。处于探索阶段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也缺乏行业组织规范的管理和协调。行业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是市场体系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离不开行业组织,它已成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诸如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都从事着管理、协调、领导、监督协会内部各成员活动的职能。事实上,缺乏了行业组织的规范性,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所必需的一些配套工作显然是很难开展的。诸如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及相应登记,内部成员的业务培训等环节都是建立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从现有的行业状况考察,可以发现,国内现在的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多数处于地方性团体的性质,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协会领导机构。

三、关于完善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议

1.明确并清晰企业法律顾问的权责、职能,从法律上明确企业法律顾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如果说,社会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旨在解决企业的特殊问题,那么,企业法律顾问主要解决企业的日常经营法律问题;社会律师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顾问单位,而法律顾问则是企业的内部机构;社会律师接受委托,为企业提供受委托的法律事项,而法律顾问则依照规定全面负责企业的法律事务;社会律师不需要对企业决策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承担所有的责任,而法律顾问则需要对企业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承担责任;社会律师不可能跟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法律顾问则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所有法律问题负责。从这些意义上来看,企业法律顾问与社会律师相比,其素质要求不但不能降低,相反地,还应该更高。法律顾问不但要有律师应当具备的法律知识,而且还应当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社会律师并不能替代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在一些西方国家,企业的常设法律顾问和企业聘请的律师一道,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对于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责,可以通过部门规章或发布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制度示范文本等文件的具体方式,来对企业法律顾问行使职权的方式、内容、程序加以规范。

2.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归入制度化行列。规避法律风险不只是节约企业成本,更是节约社会成本的一条捷径。但是,设立法律顾问制度并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企业内部的决策问题,而是要把它归入制度化的行列。应当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和鼓励“ 三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建立该制度,从而也带动了市场上的资源合理流动,规范市场行为。企业设立法律顾问有先后,但是如果有了一个完善的法律顾问制度将这一行为规范化,不但使设立了法律顾问的企业在运作的时候有法可依,對于那些即将设立的企业还可以起到法律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回避了法律盲区。各类企业在应对纷纭复杂的法律风险时必须由放“ 马后炮”,走向打“ 提前”。临阵磨枪或“ 事后诸葛”,往往是无法回避法律风险的。真正回避法律风险或者是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只有制度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风险时时在法律顾问的监控之下,才能真正使法律顾问立足本职,忠心为企业服务,才能提前介入诉讼,最大限度地回避企业经营竞争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3.加强企业领导对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认识,使其摆脱救生员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提高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此外,根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余类型的企业也可以将以上规定作为参照,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负责人对于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视。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市场法律环境,只有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慎实:《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 修订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 3月修订版

[2]《 企业总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5月

[3]郭小东:《 社会律师与企业法律顾问的比较与互动》  2005年5月

[4]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南(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分册)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警示教育表态发言下一篇:《结客少年场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