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精选8篇)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篇1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相想的形成。【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

一、孔子:

1.历史定位:孔子是 时期的 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2.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主要内容是“ ”和“ ”;提倡“ ”,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对鬼神 ____,把探讨和解决 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上,主张:“ ”; 教育方法上,主张:“ ”;

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还主张要把 结合起来。

3、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逐渐形成完整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3)孔子也被推崇为 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子:

1.历史定位: 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

“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的思想,摈除了“ ”的绝对权威。包含着丰富的 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

/ 9

(2)政治思想:倡导“ ”,以“无事取天下”。3.历史影响:

(1)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哲学家。

(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突破】

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的实质是什么? 1.礼,即周礼。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2.评价:

消极:保守、落后; 积极:科学、进步。

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 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思想.

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 积极: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消极: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课一练】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 9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0.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 9

11.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12.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对老师不要客气

C.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1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8.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 9

19.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2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22.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4.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 2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前5分钟反馈】

1.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 B.孔子 C.老子 D.周公 2.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 9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6.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

7.《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 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8.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否认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 9.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

/ 9

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 9

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

1---5 ACBDC

6—10 ABBAD

11—15 ACADD

16---20 BDCCD 21---25 CDDBA 【课前5分钟反馈】 26—30 CBABB 31---35 DACDB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篇2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无论什么科目的教学, 如果没有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来, 那么教本科目的老师讲得再好, 也是失败者。在焊工一体化教学中, 应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工艺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焊接一体化教学中, 可以通过工艺学习、看图、识图来分析焊接工艺步骤, 再根据工艺步骤组装工件, 进行焊接实训操作并完成, 这就要求学生把抽象的制图、焊接符号、焊接工艺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动手操作中, 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并且使学生每组装好焊完一组工件就有一种成就感。这就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对工艺理论焊工实习的兴趣, 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对工艺理论和技能训练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理论相结合, 巩固理论知识

人们常说:“眼过千遍, 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没有技术理论的指导, 机械地模仿和盲目地实践必将影响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因此, 必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联系理论知识。比如, 平对接焊, 在讲解焊接时焊条的角度、运条、接头、收弧及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接缺陷的原因等, 如果我们只嘴上讲, 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 因为学生对这些方法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过, 没有感性认识。所以我们在焊工一体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 从实践中去体验、理解、掌握这些知识。这样面对一些具体的焊接问题时, 学生就会试着去理解思考, 并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 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益。

四、做好教材改革, 注意因材施教

1. 焊接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 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 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专业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而且要积极探索和发挥焊接技术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其次, 专业教师除了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焊接专业知识范围, 还要努力学习和提高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做到居高临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 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根据专业的特点, 以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 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补充最新的教材内容, 改善教材教学中实际教学操作内容不足的问题, 真正做到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

2. 要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要耐心针对每位学生的错误操作姿势, 进行纠正。

正确的焊工操作姿势可以减少学生的劳动强度, 缓解身体局部疲劳,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自主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 因此,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就需要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而“导学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把传统的教师的“教案”改革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接下来我就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师与生, 编好“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每一节课,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一课一“导学案”, 并围绕“导学案”开展主要教学活动。育和健康成长。

五、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根据焊接一体化实践性强的特点, 授课应在一体化实训车间或教室进行现场教学, 有目的地强化焊接操作实践环境,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 来提高焊接一体化教学的效益。

1. 充分利用一体化实训车间或教室教学设备, 采用精讲多练、生动活泼的教法。

2. 授课中合理地分配时间, 讲练结合。

3.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实训练习中, 发现学生出现操

作错误时, 教师不要直接点出和纠正, 而要通过提示, 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 通过引导, 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六、诲人不倦, 不厌其烦

每个学生在刚接触焊接操作时都不习惯这样那样的姿势。就像我们第一次学做事一样, 都是不习惯不熟悉;教师刚刚讲演指导的动作, 保持不了几分钟就走了样。在这期间, 如果教师不经常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 就会使许多学生都做不规范, 养成很难纠正的不正确的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 并且在生产实习中身体疲劳得快, 焊接质量下降,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和纠正每位学生的焊接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 使学生长期保持规范的动作并多加练习, 从而使学生完成由不熟悉到熟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总之,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特别是要联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立足当前, 志在长远, 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才能由生到熟、由不规范到规范, 熟能生巧, 学生的技术水平才能得以不断更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聪.工艺课的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教育研究,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柳海民.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出版,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陈顺刚.对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6) .

根据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 “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框架、案例引导、探究问题、预习试答、课堂小结、生活体验、思考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 根据教材作适当调整。在具体编写“导学案”时注重以下几点。

1. 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学情。

在编写“导学案”时, 注意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理清重点和难点, 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研究学生, 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 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等等。总之, 把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编写出合理、有效的“导学案”。

2. 创建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 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 学生越感兴趣, 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索、学习的兴趣。

3. 合理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自主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 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导学案”思考题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解答问题的机会, 注意调控好思考题的难度、梯度, 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和探究,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并提高运用知识能力。

二、结合教与学, 用好“导学案”

在教学实践中, 使用“导学案”的一般过程包括:学生在课前自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研讨“导学案”;学生利用“导学案”练习巩固知识;依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等等。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导学案”这一平台, 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1.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原理的内容, 放任学生自由看书预习的话, 学生是不会对其深入思考、理解的, 预习效果一般性。而采用“导学案”就不同了, 它明确告诉了学生本课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重点和难点, 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提出有一定深度和方向性的一系列题目, 能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自主预习, 减少自主学习的盲目性, 使自主学习更有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 我一般提前一至两天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与“导学案”开展自主预习活动, 主要预习的栏目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框架、案例引导、探究问题、预习试答等。预习中, 要求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应努力解答好, 不能解答的也要写一些思考过程性的内容, 提出一些疑问和想法, 以备课堂上展示、交流和讨论。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自学潜力, 提高自主预习有效性, 还必须加强督促。要对学生是否自学和自学的效果作适当的检查, 当然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把预习“导学案”在课前交上来由老师批阅。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督促学生自主预习,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努力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批阅, 老师能较全面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导学案”开展课堂自主探究学习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导学案”中我根据知识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自主预习, 让学生熟悉相关案例和材料, 让学生有初步的思考, 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做好准备。

在课堂交流、研讨时, 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竞答、个别抢答、辩论赛、表演赛、小黑板展示等。针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区别对待:凡是学生可以直接解答的, 比较简单的问题, 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可以不用多讲;难度不大, 一部分学生能解决的, 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相互帮助解决, 教师在边上适当点评就行;难度大的、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然后由完成较好的小组上台交流合作成果, 教师适当进行启发性点拨。研讨结束, 进行课堂小结, 有的还可开展生活体验活动,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研讨,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中的存在问题。

3.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

在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理解、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 应及时加以练习,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我主要有采用两种练习方法。

(1) 单个知识点练习。在编写的“导学案”中, 每一个相对完整的新知识点学习后, 可针对新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 也可根据该知识点内涵和外延, 设计一组练习题, 以检查学生是否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把握该知识点。

(2) 综合知识性练习。在一节课的新知识学习结束后, 可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来练习。考查知识跨度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本书, 甚至跨年级, 题目更注重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和不同, 更注重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当然, 设计练习题应注意:题目不一定多, 但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而且要有利于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题型上要新颖多样, 可灵活采用单项选择、判断填空、辨别分析、材料理解等类型。

通过练习来反复考量知识, 学生真正地抓住知识的关键, 掌握知识的灵魂,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4. 依靠“导学案”帮助学生自主复习

运用“导学案”自主复习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各框题“导学案”本身基本上已涵盖了书本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 当学生把各章节的“导学案”汇总后, 装订成册, 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在考前复习时学生可以翻阅“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性”自主复习;在做练习卷遇到难题时查阅“导学案”, 有启发性的作用;政治学课开卷考试时更可作为查阅的重要资料。二是可编写专题复习“导学案”。每框题的“导学案”常常把一个知识拆解的很零碎, 有时并不利于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知识点, 不利于构建成更大的知识框架体系, 而复习“导学案”正可弥补框题“导学案”的不足。

在编写专题的复习“导学案”时, 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尽量不与框题“导学案”中的内容和题目重复; (2) 注重单元知识或整本书知识的框架体系; (3) 注重各课、各单元相互联系的有跨度的知识点, 并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在一起; (4) 在复习“导学案”中尽量练习综合型的题目; (5) 尽量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一个知识联想到其他更多的知识点。

总之,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 任何教学模式总是有利有弊, 这个平台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更有效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成教学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初中政治课的角度, 积极实践和探索“导学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有效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尽力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成效。

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减负增效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如何精心编制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谈谈导学案的编制以及课堂教学的常见环节(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实施。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由分组成,将课前、课堂和课后几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第一部分为课前导学,包括:目标导学、概念导学和自学检测。

目标导学主要提供给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列出了下列教学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②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③重点: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难点:平衡摩擦力;理解实验的条件。通过目标引领,使学生自学时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实施

课堂上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课堂展示预习情况。这里由学生主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说,既希望自己上讲台,又担心讲不好失面子。学生思想上有了压力,学习上就有了动力。而且在课堂展示中,当一个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注意力都十分集中,看台上的同学哪一点讲得不对,哪一处概念不清,哪一点又比自己考虑得全面深刻。当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由老师当场解释,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还可以了解学生思考的盲点在哪里,便于在下一环节中解决。

2.课堂探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启发性的思维带动学生自己思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点,活跃了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平衡摩擦力问题上,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水平面上小车受几个力?斜面上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力情况?摩擦力怎么计算?从等效的角度来看,此时小车的受力如何?再如:数据处理时告诉学生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公式法:猜测两物理量是否满足下列关系,然后得出结论。二是图像法:选定横坐标、纵坐标,看描绘的图像形状。若图像是曲线,关系不明,可以变换坐标,化曲为直,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做了预习工作,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易于加快课堂节奏。导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具有较强的使用和保存价值。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导学案,争取让学生在学案上提供的有限的范围内尽早地熟悉更深层次的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导学案要落实学法指导,最大化地达成增效减负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篇4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苏幕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每小组推荐一“诵读明星” 进行评比。诵读提示: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3、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写出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反思:

祝福导学案学生用 篇5

编号:gswhywbx3---002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编制人:喻胜华审核人:王安章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会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会倒叙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知识链接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这也是《彷徨》小说集选入教材的唯一的一篇。

3、封建思想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三纲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1

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3)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4)三权

“三权”是指夫权、族权,神权。祥林嫂的丈夫祥林死后,婆婆强迫祥林嫂再嫁是夫权赋予婆家的权利;贺老六和阿毛死后,大伯来收取本属于祥林嫂的房屋,是族权的力量在作祟;祥林嫂“一女侍二夫”,不干不净,逼得她花去所有积蓄“捐门槛”,但依然不能获得参加祭祀活动的自由,这是神权在弄人。

(5)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这种人,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4、字词注音

瓦楞()朱拓()陈抟()悚然()

踌蹰()清燉()俨然()形骸()

谬种()醉醺醺()捺上()草窠()桌帏()讪讪()宽恕()荸荠()

蹙缩()窈陷()惴惴()歆享()牲醴()镯子()

5、词语解释

寒暄尘芥堆

淡然俨然

咀嚼赏鉴沸反盈天

不更事《四书》

6、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二、整体把握

1、主要情节概述

情节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2、这种把结局放在文章前面来写的写作顺序叫。

三、环境描写

学生朗读课文第1—2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2、学生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第17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3、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四、人物分析

鲁四老爷

1、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2、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3、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4、祥林嫂的死,引起什么反应?特别是鲁四老爷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5、学生讨论归纳鲁四老爷这一人物。

祥林嫂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

眼睛:

表现:

变化: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

眼睛:

3、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课文第三段)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讨论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5、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6、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7、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8、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

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9、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10、祥林嫂形象的归纳及其意义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篇6

编写人:韦小宁审稿:二年级语文组执教人:韦小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体验丑小鸭的不幸、可怜,以及变成白天鹅后的高兴、兴奋的心情。

2.尝试揣摩丑小鸭在外流浪时的遭遇,及变成白天鹅后的心理。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认识自己。

学习重点:

尝试揣摩丑小鸭在外流浪时的遭遇,及变成白天鹅后的心理,及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认识

自己。

一.复习反馈

说说丑小鸭的样子丑在哪里?:毛()嘴巴()身子()

二.交流反馈

1.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处境如何?()

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画:都有谁欺负它?是怎么欺负他的?

(1)请你从这些人物或动物中找出一个,你扮演一下它是怎么欺负丑小鸭的?

(2)欺负丑小鸭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被欺负的丑小鸭哭了,它会想些什么?会对哥哥姐姐们说些什么?

(3)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它,只有鸭妈妈疼爱它?

(4)把丑小鸭悲伤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的语气告诉给大家。

(5)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对待丑小鸭?

2.丑小鸭真可怜!只好一个人过日子。一天晚上,他看到了什么?在哪一段,找出来读读。

3.(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4.如果它回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它的兄弟姐妹都不知道它是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5.白天鹅听了这些话,它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你现在想对鸭妈妈说什么------()

对它的哥哥姐姐说什么-----()对小女孩说什么------()对农夫说什么-----()

三.总结

1.如果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鸭子,它会不会变成白天鹅呢?为什么?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后作业: 读读写写(照样子写)

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五.课后延伸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 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才能搞清思路, 抓住要点, 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 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 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 走马观花, 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 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 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 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 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 学习目标是: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 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 预习时目标明确, 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 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 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 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 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 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 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 动脑思考的少, 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 由于有预习作基础, 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具备了探究的基础,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 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 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 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 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 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 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 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 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 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 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 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 角色的改变, 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 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 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 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 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 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 如果没有及时解决, 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 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 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 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 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 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 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 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提高学习的效率, 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 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 拓宽思路, 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 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 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学习, 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 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 学习效率提高了, 成绩进步了。渐渐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 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老子导学案学生版 篇8

一、落实预习导学,让学生自主性阅读

语文导学案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课后反思三大板块,其中预习导学部分一般又涵括资料链接、字词整理、整体感知、预习疑难等,相比较其他学科,内容多、容量大,充分将语文课堂内容前置化,为课堂开展有效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实际过程中,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并未真正养成,学生自主性阅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进行强化。

1.提前批改,及时反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师应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预习导学”的步骤逐一完成预习工作。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阅读,教师应对导学部分的书面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反馈,具体到人名人数,对认真高质完成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班级加分激励措施,对敷衍应付的同学给予委婉批评,营造班级学生人人都要主动预习,人人都要预习充分的氛围,为课堂深入阅读做充分的铺垫。

2.分组交流,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

预习导学部分的作业情况点评由教师完成,而订正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分组让学生对于预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交流:作者作品及背景的扩展内容、词语音型义的纠正、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等。教师如果适时辅以投影的考查,并有意让那些自主阅读做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无疑进一步激发全班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这也为课堂阅读探究掀起了小的高潮。

二、抓住动态生成,让学生原生态阅读

在运用导学案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是学习目标,这样的语文的课堂阅读,看起来是有效的,但却不是原生态的。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应当来自于学生阅读的动态生成,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逐渐形成原生态阅读的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引领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在预习导学的引领下,对文本已经进行了自主阅读,形成了初步的阅读体验,教师应对学生初次生成的阅读疑难进行讨论、总结、提炼,并结合文本、自身与学生,加以整合,突出学生的阅读需要,对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目标,以主要问题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2.捕捉思维亮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在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阅读体验,特别是对作家作品有深入的解读。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动态的生成新的阅读要求,教师切不可认为已经完成学习目标而置之不理,更不应该一切惟导学案出发,僵化课堂阅读,而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思维的亮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阅读需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个性化阅读

导学案推行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模式化,语文阅读教学亦不例外,一般包括:了解作者背景、疏通字词、整体感知、人物分析、主旨探究、语句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阅读模式程式化,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运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1.模式多样,指导学生个性阅读

不是每篇阅读课的导学案的制作都是一种模式,现代文阅读要突出形象和手法的训练、语句的理解和赏析,但同样是现代文,因为课型的不一样,阅读的重难点应该不一样。古文阅读则要突出字词句的理解阅读,但同样是古文,理解字词句的侧重点又不一样。作为教师,要恰当地取舍,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当以不同的学导案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

例如:笔者在上《雷电颂》一文时,对朗读艺术进行专题指导,以读代讲,以读代析,要求每一位学生自我体验,读出风格,增加了小组朗诵比赛的环节,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朗读、全班展示。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体验与思考,将文章演绎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2.分层评价,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语文阅读的主角是学生,而学生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在使用导学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适时引入分层评价的机制,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都都到个性阅读的张扬。对于浅显的阅读内容应当让层次低的学生进行交流,对其阅读的成果加以及时的肯定;反之,则有较高层次的学生交流,对其阅读的体验加以充分的引导,促使大部分同学有自己的个性思考。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始终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媒介。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需要教师把语文阅读的课堂主角还给那些充满激情、富于创造的鲜活的学生们,让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开展自主、作合、探究活动;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始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营造张弛有度、动态有序的课堂氛围,让语文阅读进入和谐的境界。

上一篇:《我所期待的》随笔下一篇:兴文县地方税务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