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方法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精选8篇)

企业信用管理方法 篇1

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方法探讨

摘要:企业闲置资产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针对闲置资产产生的原因,应采取加强政府调控、资产出租、并购、拍卖等方法加以盘活。

关键词:闲置资产;产生原因;盘活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已不可避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资产,能否及时有效地盘活闲置资产,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企业闲置资产产生的原因

闲置资产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使得很多传统设备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造成闲置。还有来自进口产品的冲击,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且成本低,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很多同类型的产品积压,从而导致闲置。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与产业政策相悖,资源耗费大,对自然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企业被强制停产,形成一部分闲置资产。

(二)主观原因

1、经营管理不善。一些企业领导者决策水平低,搞“拍脑袋工程”,虽然有尽快发展的愿望,仅凭借热情和过去的经验办事,没有按科学规律办事,也没有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只是以想像代替科学论证,造成投资项目失败,继而产生闲置资产;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力,导致资产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坏,或者购买质量差的材料物资等造成资产闲置。

2、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变化万千,竞争激烈,特别是现在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部分企业对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再加上产品更新换代慢,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均不佳,导致生产的产品成为没有销路的产品,造成积压,企业不得不采取限产措施,造成生产设备闲置。

3、资金短缺。企业要发展,要扩大再生产,就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如果进行改造,就需要一大笔资金。但是,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或者效益不好的企业来说,融资的渠道有限,只能向各种金融机构贷款,或者拖欠其他款项,或者将流动资金转作固定资金使用,这些方法都是不合理的,只会使企业难以持续发展。可见,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就成为闲置资产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盘活企业闲置资产的方法

盘活闲置资产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先易后难,逐个解决,进而达到整体盘活的目的。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及时有效地盘活闲置资产,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足的,政府应该制定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同时还要培育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转让闲置资

产提供方便。

1、制定扶持政策,加强指导协调。一些企业在进行改造时,缺乏足够的资金,还有一些企业投资新项目中途因资金不到位造成投资失败。针对这些闲置资产,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并监督政策的执行。同时,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信息,并利用政府对外联系渠道广、范围宽的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2、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方便资产转让交易。培育和建立以闲置资产交易为主的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其有序、规范、高效的流通,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我国流通领域综合要素市场建设的一个迫在眉睫的内容。资产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国家和企业通力合作。我国建有很多交易市场,但大多数为无形市场,且由于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主要对大中型企业有利,而对其他形式的中小型企业的闲置资产仍然得不到有效交易。鉴于此,可以以行业或地区建立闲置资产自由交易市场,使企业的闲置资产尽早得到有效转让,以减少资金占用,盘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企业自身的盘活力度

1、建立企业设备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1)对生产设备应实行分级管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建立信息库,使企业内设备等资产的运作情况(如设备的分布、构成、变动及利用等)及时得到反映,可迅速提供闲置设备的清单,有利于设备的盘活和调剂;(2)建立资产管理计算机网络,企业可加入社会上的设备调剂或产权交易网络,旨在收集、汇总、发布产权交易信息,提供产权交易和资产调剂服务,促进信息交流,形成一个迅速、及时、范围广泛、可随时随地提供交换、查询闲置资产及产权转让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资产优化配置,达到盘活闲置资产的目的。

2、利用资产租赁,盘活闲置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企业大批资产闲置,而另一部分企业因融资困难无法添置所需的同类设备。针对这种状况,可以考虑将闲置资产对外出租,或分块出租,或整体出租。对于出租方来说,既可以达到盘活闲置资产的目的,又可以收取一笔租金,增加企业的收入,收取的租金可以投入到新的项目中,使得企业能正常地运转。对于承租方也是有益的,可以解决无力添置设备的困难。

3、通过兼并,盘活闲置资产。这里的兼并是指在两家公司或两家以上公司合并中,其中一家公司因兼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经济行为。在兼并中,存续公司仍保持原有的公司名称,且有权获得其他被吸收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其债务,被吸收公司则不复存在。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兼并管理效率低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后者的管理效率而获得正效应。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由于资金周转不畅,大量资金都沉淀在一些有形资产上,如固定资产、存货等。从而形成大量的闲置资产。亏损企业可视情况与经营良好,需扩大规模的、有消化能力的大企业联合甚至被兼并,实现资产重组,使闲置资产以比较合适的价格被处理,并在新的资源配置中实现其保值增值。

4、利用拍卖转让,加速资金变现。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闲置资产可以通过拍卖转让的方式达到盘活的目的。这样就能把资金由“死”变为“活”。对于一些整体效益较好,但存在大量闲置资产的企业,应把闲置资产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然后采取拍卖转让的方式将闲置资产盘活。

5、通过对外投资,盘活闲置资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资产取得收益,以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值。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以增加企业的收益。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闲置资产,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闲置资产对外投资,以期取得投资收益,达到盘活闲置资产的目的。

这里的对外投资是指企业根据投资协议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其他企业进

行直接投资,以取得投资收益。一些闲置资产对企业自身可能没有利用价值,但对其他企业还是有用的,那么双方经过协商可以把这些闲置资产进行投资。对投资者而言,即使闲置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还可分散投资,减少资产闲置造成的损失,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对被投资企业而言,既可以迅速取得所需的资产,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6、通过企业托管,盘活闲置资产。资产的转移包括资产的所有权转移和经营权转移两个方面,很多企业都采用资产所有权转移,但是有些资产的所有权转移难度很大,而资产经营权转移比较容易。资产的经营权转移包括出租、托管等多种方式。托管是指企业法人财产权或经营权以契约形式所作的全部或部分让渡,也就是说,企业法人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交给托管公司经营,双方以契约形式约定,在一定条件、一定期限内,实现托管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托管有利于直接进行企业闲置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从而达到盘活闲置资产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托管经营还不成熟,因此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托管主体即受托方的选择。受托方必须是具备接受企业资产托管经营管理能力和权力的独立企业法人;(2)托管方式的选择。应针对托管客体的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3)代理风险问题。这是指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下,由于与受托人的目标、动机、利益、责任存在差异,委托人所承担的资产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转给代理人控制而可能引起的利益损失。

7、通过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获取税收利益。所谓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民政等向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一些对企业作用不大的闲置资产,企业可以考虑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这样企业既可以用低成本作了一个宣传企业的广告,又可以抵扣一部分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对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作了如下规定:(1)纳税人(金融保险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额在该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2)金融保险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性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3)纳税人通过国家机关或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组织对一些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范围,在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4)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予扣除。所以,对于一些企业闲置不用,又没有其他方法加以盘活的部分资产,可以选择合适的对象,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捐赠,从而起到抵税的作用。

8、通过科技创新,启动闲置资产。由于很多闲置资产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应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利用科技让资产由“死”变“活”,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闲置资产。很多企业资产的闲置是因为企业创新能力差、技术工艺陈旧、成本高、消耗大。如果企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原有的闲置资产进行改造,就可以增强这些资产的适用性;(2)加大新产品的技术攻关力度,促进闲置资产的利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市场开拓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些新项目之所以搁浅,就是因为新产品开发技术不过关,造成资产闲置。因此,企业应组织强有力的科技攻关队伍,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避免中途停产。

由于企业闲置资产的规模不同、资产闲置程度不同、产生的原因不同,盘活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应区别情况,采取加大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积极组织投资、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当然,盘活闲置资产,不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及时有效地盘活企业的闲置资产。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管理方法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必要性,方法

一、引言

企业的发展重在效益, 一个没有效益的企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效益的提高依赖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效益。而加快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则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越是规模较大的企业, 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就越是混乱, 各种资金的管理无章可循, 各种结算方式乏善可陈。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无力, 资金的回收、流动毫无活力可言, 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 企业必须在电算化的基础上针对财务管理进行手段与方法上的创新, 优化财务管理体制、重组财务构架, 在优化与重组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财务管理的创新之路。

二、关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新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上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带动了通信走进寻常百姓的每天的生活, 高新科技的发展同样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化实现财务的集中式管理、集中式支付, 国际化使得远程处理财务成为另外一种工作方式, 国际化的货币也为企业的多币种同时存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财务辅助决策方面, 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成外部网络资源、社会资源、企业内部资源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财务信息与决策支持。这就为企业提升战略决策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会计元素的创新, 也为企业提供了多维的立体的财务管理信息, 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在竞争中获得决胜的先机。

三、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1.“多元化”目标体系。

企业追求超额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在创新时代, 创新的财务管理更是把这种最大化的可能无限加以放大了, 综合利用创新型财务管理工具、财务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真的可能帮助企业做到目标体系多元化、利润最大化的。

2. 注重社会责任。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缺一不可, 一个有良心的企业领导者在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的同时也会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上, 会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

四、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1.重视人才的培养。创新财务管理需要创新型人才, 没有创新型人才, 创新财务管理就只是一句空话, 没有相应的人员来实施, 谈何创新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的核心应该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超前的财务管理意识、综合的财务管理手段、专业的财务技术技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方式、方法、手段、工具等多方面创新, 从而体现出现代财务管理的真实水平。

2.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传统的经济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劳动和土地等几个要素, 在利润分配上, 现代企业已逐渐使用按经济要素分配, 突破了原有的按资分配。

3. 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在筹资时应该严格控制风险, 考虑自身实际,

选择相应的资本结构, 同时对于风险收入分配需要严格重视和监督, 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抵御外部风险。企业在投资时面临着诸如通货膨胀风险、外汇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对应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4. 无形资产的管理。

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权和专利权在内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结构中逐渐占据主要份额。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管理无形资产, 建立一套决策指标体系以加强监督无形资产管理的状况。

五、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1.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和不断增值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了实现有效开展各项经营活动, 需要企业严格控制企业资金, 对此可以建立体态新型管理体制,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制约, 推动反腐败斗争, 加强廉政建设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

2.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必须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是经济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 企业财务管理也逐渐使用电子信息化技术。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基础, 网络财务已经逐渐融入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里面。企业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各项财务报告和事项进行及时处理, 可以实现协同处理业务和财务,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资源整合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动快速做出相应反应, 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的财务管理, 因此有必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 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主要目的是联系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 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形成约束规范, 帮助企业合理科学的进行经济活动, 最终实现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过程首先需根据企业的利润目标, 依次编制理论、销售和生产。其次企业需要重视管理资金流量, 综合考虑自身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与影响资金流出和流进的一系列因素, 以此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资金效益。其做法就是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降低成本费用, 增加盈利, 实行财务监督, 维护财经纪律, 促进规范经营。因此, 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不但要做到科学管理, 最主要的是管理制度要合理, 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辉.初探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财经界, 2011 (07) [1]杨辉.初探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财经界, 2011 (07)

[2]徐潇铭.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J].现代营销, 2011 (06) [2]徐潇铭.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J].现代营销, 2011 (06)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意识;发展战略;人才;企业文化

1.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在行政机关或工商企业以及各个组织中,管理都显示出勃勃生机,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崭露头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兼并,才会求得生存和发展。

2.自觉提升素质,增强企业管理意识

企业主的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此首先企业主要努力提高素质,在观念、能力方面下大工夫,特别是增强企业管理意识,通过学习、总结、借鉴,建立系统的管理思想,纠正企业管理中的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把自己从事必躬亲的习惯中解脱出来,立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勇于接受、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放手建立自己的管理队伍,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管理思路和办法,推进企业良性发展。

3.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战略规划都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通俗地说,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战略界定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具有指导性、长远性、全局性、竞争性等特征。

作为中小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来说,他们头脑中对企业的发展都会有一些思路或者想法,如何将这些没有形成理念的思路和想法转化为成形的企业战略规划,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如何避免规划成为一纸空文,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等,都应该是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有了战略管理的观念和认识,就会制定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4.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

完备的管理体系,应该是对人财物全方位管理的一整套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小,无需建立这些繁琐的制度。其实不然,完备的管理体系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起管理体系架构,也就是先分块,决定应该在哪些领域建立制度。一般来讲,不外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物流管理体系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把每个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的文件目录拿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然后按框架分步建立,并严格实施,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5.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争夺的竞争。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最重要的是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对人才的待遇和环境,很难吸引优秀的顶尖人才,所以就必须靠自己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对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企业对人才需求有个长远的规划,根据业务发展趋势,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的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支持,等等。要始终贯穿于企业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在每个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都要注意人才的培养。譬如,在技术开发方面,不能仅仅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应该通过做事把人才队伍同时也培养出来,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所以要求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在带领团队开展任何一项业务的时候,都应该形成一个观念:我的团队成员是否会因为此一业务的开展而得到某些方面的提升。人才培养还应该从系统方面进行建设。譬如,企业是否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才的环境?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是否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企业是否能够就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机制?在员工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责任分配、监督检查、日常培训等等诸多方面,是否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系统?

总之,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大课题,很多知名企业自己建立各种培训学院或者商学院,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培养体系,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值得推广和借鉴。

6.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只不过在没有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总结的时候意识不到,而这时企业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会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文化的塑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同等重要。

塑造企业文化,当务之急是解决对企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探讨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塑造企业文化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企业文化层次论认为,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首先必须梳理企业的战略规划,弄清楚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远景目标。其次,要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的文化现状,为以后的步骤打下坚实基础。如何真实、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现状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文化构成元素中,有许多属于民族、行业、地域的共同特征,也有很多个性特征。因此,中小企业的调研要从外部和内部同时人手。在调研工作完成后,可以进行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分析工作主要从企业文化现状的外部和内两个方面展开,然后进行企业文化现状总结。最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提炼出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参考文献:

[1]张蕾,闫奕荣.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3]李旭量,程玲云.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贸易企业信用分析方法 篇4

联合资信主体评级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所有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再综合判断偿债主体信用风险的大小,最后给出受评主体的信用级别。本文仅列举了贸易行业评级时需要考察的重点要素,由于非重点要素较多,影响程度也会因受评主体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并不一一列举。贸易企业信用分析主要考察行业、基础素质、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一、行业状况

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

贸易行业的发展受世界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宏观经济环境情况是贸易行业企业信用分析的一个要点,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进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中国贸易行业的发展;②不平衡的贸易格局导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居高不下,特别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使中国外部贸易环境日趋复杂;③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造成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商品的出口减少,尤其给中国大部分依靠价格优势而缺乏科技含量的低附加值外贸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产业政策

为了缓解中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政府不断调整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贸易行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例如近期国家出台的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取消粮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鼓励进口政策等。因此,在分析贸易企业的时候,需要关注近期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并在以后分析中结合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来分析对具体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二、企业基础素质

1、区域经济环境

对于贸易行业来说,应根据企业所营产品的所属行业来分析其区域经济环境。具体来说,要针对企业所经营产品的细分行业的销售半径确定经济环境的分析范围,判断该经济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与区域环境相关程度,区域的经济环境和消费状况介绍,区域物流等配套环境介绍,对企业的影响为正面或负面,影响方面,影响程度大小)。

2、企业所有制性质

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企业一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贸易企业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较好,管理和经营经验丰富,外部资源广阔。所以国有企业经营风险较民营企业相对较低。

3、企业规模及竞争力

需要分析企业所经营产品的贸易行业目前的竞争程度(行业集中度介绍、行业内企业数量,主要企业的名称以及市场占有率,主要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主要的竞争方式(规模、工贸一体化、稳定的客户关系,自身渠道建设等),判断其对企业目前经营的影响。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完善,行业地位显著的企业,竞争力较强。

4、商品结构

在分析商品结构的时候,我们主要关注经营产品是多样化、附加值是否高、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首先,产品的多样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价格具有对冲的产品组合可以直接规避企业风险,相关性比较强的产品组合能够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产品的多样化;其次,贸易行业利润空间比较有限,工贸一体化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其盈利能力;最后,相关产业政策对涉及的产品经营有较大影响,如近期国家针对“两高一资”产品、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因此,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品将受到冲击。

5、股东背景

在分析股东背景的时候,首先要看企业是否能获得股东支持的可能性;其次要看股东的实力如何。

三、企业管理

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商业信用管理和购销管理两方面分析。

1、法人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与企业独立性,股东权利与保护,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运作情况,公司实际的领导体制,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制,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遴选与聘任制度,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监事会的运作规则与运作情况等。

2、管理水平

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完备,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内部制约是否得力,人事管理是否有效,激励措施是否得当等,可从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审计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商业信用管理

对于分析供应商的资金支付和客户账款的回收管理的商业信用管理中,需要概述企业采购货款管理制度,供应商信用管理措施,销售货款管理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判断企业在供应商资金支付和客户账款回收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这里需要根据企业经营产品所属行业的上下游关系,有所侧重地分析公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的管理。

4、购销管理

首先,采购管理方面,要关注企业的采购模式、供应商的选择机制、价格确定机制、供应商信用管理、付款方式等,以及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其次,销售管理方面,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模式、营销策略(部分行业需要关注其渠道建设与维护情况、向客户的返利等营销措施)、客户群拓展机制,价格确定机制,客户集中度等等,以及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可以以销量等产品销售指标为核心,考察企业在这方面的综合表现。

四、企业经营

主要从企业贸易形式、业务开展、物流管理、关联交易、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

1、贸易形式

企业贸易形式主要分为外贸和内贸为主。外贸型企业的经营较内贸型企业对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敏感度更高,相关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于进出口结构不同的外贸企业来说,影响程度也不同。如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和鼓励进口等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其经营相对于以进口为主的企业来说,势必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2、业务开展

对于贸易企业来说,业务人员流动性、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是公司业务开展的分析重点;其次,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和上下游关系,在分析时,可以从供应商和客户明细变化,供销合同以及应收和应付款情况几方面对供应商稳定性和客户忠诚度进行判断。

3、物流管理

首先概述企业相关的物流模式,采购和配送等仓储、运输硬件设备的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物流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判断企业物流管理是否适应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是否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在采购、配销方面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存货积压或者断货的经营风险。

4、关联交易

需要分析关联交易的对象、内容和关联交易在企业采购和销售中的比例,判断关联交易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对关联方的依赖程度;比较关联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关联方与非关联方在结算方式上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关联方与企业之间资金占用情况,判断关联方对企业整体现金流的影响。

5、发展战略

需要了解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如果有,判断其战略目标是否可行,以及实施的具体状况又如何;战略的实施会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现金流产生何种变化。

五、财务状况

主要从财务信息质量、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等方面分析。

1、财务信息质量

重点分析近三年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结论、报表是否拥有可比性、公司所采用会计政策是否与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判断企业有关财务数据的证实性和有效性。

2、资产质量

对于贸易行业企业,要关注:(1)资产构成,通常以流动资产为主;(2)资产流动性,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现金类资产的情况;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质量(欠款客户,账龄和坏账准备等)要着重进行分析;分析存货占流动资产占比,有无较大波动,存货跌价可能性,是否已计提跌价准备;预付账款的增长情况等;(3)非流动资产中,贸易行业企业固定资产占比相对较小;由于贸易行业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延伸,长期股权投资逐步提高,需要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贸易行业企业一般应收应付项目比较大,主要客户的信用质量是影响贸易行业的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3、资本结构

一般而言,贸易行业企业负债率较高,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占比

很大。主要衡量指标包括长短期债务结构、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在考虑了上述三项因素后,通过指标分析,综合判断企业自身债务负担的大小以及在同行业中的排名情况。另外,还要分析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进行比较。

4、盈利能力

(1)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趋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应与经营分析相吻合;(2)分析近三年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3)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稳定性;

(4)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或押汇等取得收益的占比;(5)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本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做出判断;(6)根据公司预测判断未来几年盈利趋势。

5、现金流

现金流分析是评级分析的重点,因为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的基础,将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可支配的现金,与企业应偿还的全部债务相比较,可以显示出企业在持续经营中获取的现金对全部债务的保护程度。主要考察的指标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收入比、盈利现金比、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净额债务保护倍数、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净额利息保护倍数等指标。对于贸易行业企业,由于其主业盈利能力偏弱,特别要关注公司收入的实现质量,经营性现金流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6、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是信用评级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保护倍数,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保护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主要考察EBITDA对全部债务和利息的保护能力,并结合短期、长期偿债指标对企业整体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3)其他信用支持,主要包括企业自有的直接或间接筹资渠道,包括资产出让、引入战略投资者、IPO、增发配股、银行授信以及股东、各级政府给予的支持,在分析其他信用支持时,需要对支持合法性、可操作性及对债务保障程度作出判断。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篇5

2.管理的内涵如下: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管理是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它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各样资源。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必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管理即是对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协调。3.管理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虽然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要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但管理者的素质与组织的运行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4.管理学特点:(1)综合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应用性。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属性.管理具有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7.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8.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2)试验法(3)演绎法。

9.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与激励

10.计划:管理者带领下属对组织发展的前途作出安排,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组织:筹划建立起组织尸体,确定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关系,以及调配、安排各种资源,贯彻落实计划目标; 领导:利用各种影响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控制:推动各项工作向目标逼近,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

11.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者是被任命的,在组织中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进行赏罚,其影响力来自职位赋予他们的正式权利,而领导者可以是推举出的组织中有能力的人,或得到大家公认的人,领导者可以不用正式的权利影响他人。所有管理者都应是领导者, 而所有领导者并不都在管理岗位上。

12.传统管理理论(亚当・史密斯-劳动分工)、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亨利・福特-流水装配线)、行为科学理论(梅奥-霍桑试验、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

13.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①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即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是人最原始而基本的物质性需要,包括对吃、穿、住、性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安全的社会环境,安全的住所,稳定的职业,较好的职业,较好的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人身、职业安全的需要;

企业管理有哪些方法 篇6

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为了 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眼光对市场的观察。企业管理要点:需建立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体系。

企业管理的现实效益取决于管理的落地程度,管理落地是企业生命力强弱的核心指标。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力落地。同样是消化系统,狗只能吃肉,而狼连毛发都能消化掉。因此,狼的生命力远远强于狗。同样是制度,在一般企业仅仅是堆文档,而在狼性企业却真正实现了落地,企业生命力强调的并不是管理的“五脏俱全”,而是执行力落地。《执行力落地》(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是落地式咨询的核心内容,阐述了执行力落地的核心原理——执行力三角形。并依次探讨了管理中制度落地、体系落地、沟通落地与企业文化落地的实践策略。步骤/方法

1“抽屉式”管理,现代管理也称之为“职务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you988.com yo588.com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抽屉式”管理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2“危机式”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著名大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信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启用两名大胆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副董事长,免去5名倾向于循序渐进改革的高级人员职务,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企业由于忽视产品质量、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全体员工知道,如果技术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日就会来临。

3“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采用了“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地记在一张纸上。每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在一分钟内就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怎样去干,并且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一分钟赞美,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职员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本该做好却没有做好,对有关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以使做错事的人乐于接受批评,并注意避免以后同样错误的发生。

4“破格式”管理

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日本和韩国企业里,过去一直采用以工作年限作为晋升职员级别和提高工资标准的“年功制度”。这种制度适应了企业快速膨胀时期对用工用人的要求,提供了劳动力就业与发展的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发达企业进入低增长和相对稳定阶段,“年功制度”已不能满足职员的晋升欲望,导致企业组织人事的活力下降。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韩国的发达

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5“和拢式”管理

“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它的具体特点是:

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战略,在波动中进步和革新。

4、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

6、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6“走动式”管理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下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

(1)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士光敏

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2)投资小,收益大。走动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4)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探讨 篇7

目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 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煤矿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核心地位, 就必须重视薪酬管理工作, 提高内部薪酬管理水平。但是, 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薪酬管理现状来看, 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包括薪酬分配不公平、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等。因此, 煤矿企业应该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断对薪酬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实现动态薪酬创新, 并创新薪酬管理理论, 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薪酬分配不公平

从目前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来看, 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公平性是一个主观色彩较为浓厚的概念, 这个公平性的把握难度是很大的。每位员工都希望在薪酬上能够得到公平待遇, 如果员工感觉自身没有受到公平对待, 那么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 呈现出比较懒散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 如果员工感到没有受到公平对待, 还会辞职另谋高就, 从而产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薪酬水平较高, 虽然员工得到了满足, 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1.2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

我们都知道,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才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其中薪酬最能够体现人才的价值, 因此, 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都只是重视眼前的利益, 忽视了长远的效益。由于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 从而使得煤矿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这样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 企业要想有所发展, 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 对薪酬有一个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住人才, 促进企业的发展。

1.3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

目前, 随着煤矿企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 煤矿企业为了继续保持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 就一味地的缩减员工的薪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得很多员工出现了混吃混喝的局面。由于煤矿企业是在一些低素质的员工支持下发展, 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除此之外, 煤矿企业的领导思想比较传统, 没有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缺乏薪酬管理意识, 从而使得煤矿企业的员工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

1.4传统薪酬对企业员工激励不够

在以往的薪酬管理中, 员工的基本薪酬就是为企业工作后应得的报酬, 但是决定员工薪酬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一些特定工作的价值。这些工作价值评价一般都是通过点、法等评价方法来进行的。目前, 很多煤矿企业依然采用以往的薪酬管理划分方式, 划分等级数量很多, 同时, 很多煤矿员工比较关心的就是自身职位的提升, 而不是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因为只有自身职位有所提升了才能保证薪酬的增长。部分煤矿企业采用的传统薪酬管理方法对员工的激励不够, 员工都缺乏工作热情, 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比较缓慢。

2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就应该加大对薪酬管理的投入力度, 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薪酬管理方法, 实行动态薪酬管理创新方法, 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都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2.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薪酬管理水平提升

煤矿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每位员工的需求和个人能力来实现公平薪酬分配。对于那些职位低, 基本工资比较低, 但是工作态度良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比如, 发放奖金的措施。与此同时, 对于那些职位比较高, 收入也高的领导, 要采取尊重人格、鼓励创新等措施。我们都知道, 从事煤矿工作的工人工作都很辛苦, 体力劳动量很大, 因此, 企业可以适当地改善工人工作的环境, 定期发放一些岗位津贴等,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薪酬管理科学创新

薪酬管理科学创新也属于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因此, 煤矿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 一定要不断进行科学创新薪酬管理方法。煤矿企业要把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与员工的薪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 煤矿企业还应该把煤矿开采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把生产线上的员工工资与生产质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 煤矿企业还应该保证薪酬管理能够反映出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收入。最后, 煤矿企业还应该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薪酬结构,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级”薪酬体系, 并规范薪酬管理体系, 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一线工人来说, 可以采用计件奖励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针对管理人员要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于高层领导来说, 就应该实行年薪制。只有采用这样的薪酬管理方法, 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2.3薪酬管理的激励艺术

众所周知, 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措施, 从本质上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煤矿企业要想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必须在薪酬管理制度上艺术地增加激励功能。首先, 煤矿企业应该在薪酬支付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技巧, 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其次,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和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一些合理的员工福利项目, 一个好的员工福利项目, 既能够给员工带来便利, 又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再次, 煤矿企业还应该改变以往的常规奖励时间, 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情况来不定期的增加奖励方案, 从而保证薪酬的激励作用。最后, 还应该重视团队奖励, 这样的奖励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薪酬管理的动态创新

煤矿企业还应该精心设计动态薪酬管理, 这主要是因为动态薪酬管理的核心是员工实际薪酬所得随着市场薪酬发展进行变化的, 因此, 煤矿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 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 并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来调整员工的薪酬, 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5创新薪酬管理理论, 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传统的薪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也无法满足员工生活的要求, 因此, 煤矿企业要学会薪酬管理理论的创新, 制定出新的薪酬战略方法。煤矿企业要改变以往的薪酬官僚结构, 鼓励创新, 从而增强员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给员工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 目前煤矿薪酬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薪酬管理的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 实行薪酬管理的动态创新, 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 并创新薪酬管理理论, 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在煤矿企业中, 薪酬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薪酬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煤矿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温晶.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 06:64-67.

[2]叶丽青.试析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 21:96-98+103.

[3]孙公平.浅谈新形势下的国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新经济, 2015, 32:13.

[4]马瑞.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15:100.

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管理方法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客户服务;服务型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42-02

1 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简析

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可以定义为以电能作为交易载体,来满足客户需要的无形的活动,具有不可分、广泛、无形的特征。服务业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服务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电力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得到用户的满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公司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具体体现;(2)客户的消费需求从“用上电”不断向“用好电”转变,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电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来赢得竞争优势是电力体制改革对优质服务提出的要求,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之路;(4)建立一个被广大客户认可的服务体系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是竞争决胜的关键,做好服务工作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国电力企业也认识到了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电力行业解决现有的诸如服务体制存在缺陷、服务跟不上承诺、服务人员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服务型的客户服务管理办法来更好地进行客户服务工作,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服务型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管理方法

客户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的义务,以客户满意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客户服务质量取决于企业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力。优质的客户服务管理能最大限度地使客户满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获得利益。

2.1 文化建设与高效服务团队建设

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地成长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体现为员工共同拥有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企业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保障和标志。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该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体,包括电力企业在内,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内部员工,“以人为本”意味着公司把价值中心放在内部员工身上,把公司的未来寄托在内部员工身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会招揽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并且可以很好地留住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应该以“顾客就是上帝”为服务原则,急顾客之所急。纵观世界五百强企业所依赖的竞争优势,不管是强调规模效益、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组织功能结构、市场战略规划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服务于开拓市场和为顾客服务,以此来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户,“顾客就是上帝”是市场的永恒法则。在实践中,有的企业靠不断改进服务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把服务顾客放在重要位置而破产倒闭,有的企业在破产边缘通过改进服务而起死回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是在顾客服务上下功夫的企业。从这些成功企业身上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守“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以服务为本,是电力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要勇于创新。在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标准,不断地创新,来满足顾客的新需求。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实践,为员工提供尝试新想法的机会,创新氛围一旦形成就如同为企业的发展装上了一台永不停歇的发电机。

一个优秀的服务团队的建立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立相辅相成,电力企业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服务团队来建设并实践优秀的企业文化。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只有紧密配合才可以更成功地完成任务,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实施以下措施来建立高效的服务团队:(1)在招聘环节要挑选性格随和、交际能力过关的人。这样有利于团队内部的和谐与合作;(2)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聚会活动。这样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了解,利于合作,同时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利于发挥个人优点;(3)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在保证领导力的情况下主动关心员工。

2.2 服务型营销

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进行至今,服务意识跟服务水平包括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和沟通的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客户需求问题的周期长;没有统计分析客户的信息,也就不能为公司的服务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加重客户的不满。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必须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建立客户信息分析渠道,从而为公司决策服务;丰富与客户的沟通形式,多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能够更好地增进感情,利于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关系稳定与和谐;进行大范围的电力促销活动,让客户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公司的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可能对客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就是服务顾客不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公司所有人的工作。要让所有部门的所有员工都为顾客着想就要做到以下方面: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这就要求电力企业抛弃自我服务的意识,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顾客的需求;完善投诉机制,通过解决投诉的问题完善自身,做到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会为公司创造效益,增加经济收益;各职能部门要配合一致。团队的力量胜过个人力量,市场营销部作为团队的一员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我相信只要内部所有部门跟员工协调一致全力为顾客服务,整个电力企业一定会掌握竞争优势。

2.3 营销人员管理

营销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服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营销人员的管理:首先,在招聘环节要把好关。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招聘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保证人力资源优良性的关键;其次,定期考核入职的营销人员。内部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管理者可以通过内部考核合理地分配任务,令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为公司创造效益;最后,定期进行服务营销相关的培训。公司员工的成长可以带动公司实力的增强,进行专项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司定期聘请专业讲师,就完善顾客服务工作进行培训,令员工成为成熟称职的营销人员。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的供求关系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在服务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电力企业要想在这竞争浪潮中把握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力求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文结合电力企业服务管理的现状,从多方面重点分析了建立服务型电力企业客户服务管理方法,我相信只要电力企业真正为顾客着想,切实执行这套方法,一定会对把握竞争优势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刘运龙.电力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吴必达.顾客满意学[M].广州: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王方华,等.服务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胡健.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瑞瑞(1983—),女,河北沧州人,沧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营销。

上一篇:以保护环境的作文下一篇: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