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精选8篇)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篇1

一美国农业环境问题法律制度特征

1分类控制美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治理

采取联邦与地方政府分类执法的方式,美国环境执法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国家环保局、内政部和农业部。国家环保局主要负责控制污染事件的发生,内政部主要负责联邦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畜牧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出口等,负责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农业教育等。美国的环境执法原则上由各州来执行,一方面各州在联邦环保局的同意下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但实施标准不能低于联邦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各州在执法过程中超过了联邦的标准,联邦环保局又会以自己的名义取代该州进行环境执法的地位,从而来确保全国各州的环境执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环境污染按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单行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壤侵蚀法》、《水质法》、《清洁空气法》、《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等法案,对不同的资源要素制定单独的法律,这样不仅便于有效地立法和高效地执法,同时,也为综合治理农业环境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

2联邦法律和地方立法相结合

在立法层面上,联邦和州宪法对不同层级的不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以确保不同部门执法的合理高效。美国农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强硬的司法力度。例如,1987年美国国会颁布并实施的《水质法》,要求各州对管辖区域内的面源污染进行统一识别,区别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要求各洲政府通过合作来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污染的发生,鼓励政府间制定可行的统一的有关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水污染的法规,并鼓励各洲政府间签订预防和阻止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合同,国会对此类协议规定只要不与联邦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便给予赞成通过。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与州以及地方机构合作开展研究、调查、设计以及搜集信息等,来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联邦政府授权环保署对各州、自治区、州市、各洲间为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的机构提供资金援助的措施来削减面源污染。

3法律制度健全

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来看,迄今为止美国制定的农业资源法律政策已有11部,涉及土壤污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方面,在农业投入品(农药管理)方面制定的法律政策有6部,地方州、县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法律政策。

二我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种类繁多,主要是不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农膜,还有酸雨等大气类型的污染。土壤污染具有持续性、隐蔽性以及滞后性,所以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是造成粮食危机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约330多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农田面积的7.3%;每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均超过2.3kg/公顷;每年农地用膜年产量50万吨,大约20%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会造成新一轮的污染;据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全国酸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

2水体污染

水污染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根据联合国20数据,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其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超数量。据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北方六区20水资源总量为491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1%,但总用水量却占全国的45.3%。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城市附近的河流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能达到2、3类水质的北方河流约有20%、南方约30%。另据近期对全国130个湖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目前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调查面积的33.8%。

3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

我国总体上对农药化肥控制力度比发达国家低,不仅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也体现在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上。我国每年因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出现大量农药中毒事件,据26个省市1992~5年间的不完全统计,共报告247340例农药中毒,致死24612人,年均病死率为9.95%。另外,据农业部对6个省26个基地县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率达1.12%。一些大城市郊区蔬菜农药检出率超过50%以上。这不但影响我国农业自身健康发展,还导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遭受其他国家的歧视。

三美国农业环保制度

对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启示美国农业环境得到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国联邦以及州政府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及时制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法案。制度是根本,高效的执行是保障,美国农业之所以走在世界尖端之列,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虽然我国与美国体制不同,但针对相同的农业环境问题所需解决办法却如出一辙。美国在治理农业环境问题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政策具有其先进性,值得中国借鉴。法律的制定、政策的维护、意识的培养、科研的贡献、资金的投入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1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在党的十八大号召对官员进行绿色GDP考核以及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背景之下,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必要。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即在工矿企业选址建厂之前要做出土壤污染分析报告,由环保部门根据报告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污染测试,对于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害,包括土壤、大气、水、动植物,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多方位的检验与评估,这应当作为企业选址建厂中的必要环节。只有那些对土壤或生态环境没有或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的企业,才能建立在市区或郊区。如果对土壤影响较大但又必须建址在市郊附近,且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到位,可以允许其建厂。对于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禁止其在良田、水源地、居民生活区等地建厂。实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高效地节约治理成本。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责任仍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因此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对预防“点源控制”非常有必要。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三废,其对土壤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污染。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针对企业污染的设计主要是采取个别控制,以污染物“点源控制”为主,而非个别污染大家治理。在责任承担上,现行企业绩效考核中不包括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生态价值受损,这足以表明企业已将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外部化,即自身收益外部受损,这对其他企业以及生态环境有失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到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因此在有污染的企业选址建厂时,应先向当地政府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说明其针对土壤环境评价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政府方面针对政府官员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考核的办法,即政府在接纳企业在本地区建厂时,未来就要承担各项环境标准抑或某单项环境标准的考核,并根据企业排污状况,确定奖励排污少未对环境造成危害,且与高污染的企业一同承担污染环境的责任,做到经济建设收益与环境保护同负担,以便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采用综合环境制度解决水污染问题

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公众参与监督水源区的水质量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染源都要达标排放污染物,对于新建的企业要实行三同时制度。工矿企业根据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决定从严控制还是放宽政策,对于排放有毒、有害、不可降解以及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严格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标准根据各地政府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如果有过量排放的,政府应对其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对于毒性较小、可降解的污染物放宽政策。对于建在离水源区较近的工矿企业,民众要积极监督其排放的物质是否对水源地造成危害,如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政府应对其采取限期治理或迁出水源地区域的措施,责令其另行选址建厂,并设立水源地保护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的企业在水域区附近建厂。在工业生产中,针对废水的处理,政府要加强管控,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转以及排放区域,防止其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以及水源地污染。最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工矿企业排放工业三废的行动中来,排污即举报,不仅加强政府对排污行为的管控,更应当增强民众参与环保事业的责任感。

3完善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对土壤以及环境的危害

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已是世界上应用农药最多的国家,作物中残留的农药进入人们的餐桌时日已久。目前,在我国没有专门的《农药管理法》来规制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十分必要。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规范,缺乏防止农药产生污染的规定以及产生污染后具体的处罚措施,因此健全农药污染防治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在农作物杀虫依赖农药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规定生产、使用、销售毒性小、残留少的农药,禁止生产、使用、销售剧毒、有残留的农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农业有机肥生产绿色农作物。其次,以《农药管理条例》为基础,制定全面的农药登记、管理、经营办法,充分预防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要有效地改变以治为重心的农药污染现状,制定完善的登记管理办法不可或缺。最后,严格农药污染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农药管理条例》第38条“处理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报废农药、禁用该农药、废弃农药包装和其他含农药的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此条文对产生农药污染的责任人无明确的处罚措施,直接导致政府执法却无法可依,因此应当增设条款,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者,按处理的方式以及数量,处以违法所得或治理环境成本的10倍以下罚款或10万元以下罚款,或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严重者,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篇2

一、为什么要修改有关我国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

(一) 修改有关我国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宪法中首次提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说明了保护所有的财产权, 私有的财产权就不会你以前一样不受重视, 从而获得了和公有财产权一样的法律地位。私有财产权单独提出是要和公有财产得到同等保护。1、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人权的体现。私有财产的安全是人身自由的前提。如果得不到保护, 别的权利和自由就保不住了。另一方面, 财产权利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物质基础, 构成了全部人权的基础。2、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是政治文明——民主宪政权制的突出表现。3、私有财产有的保护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二) 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规范

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加入世贸易, 中国的经济开始融入到全球一体化之中, 而要与全球经验接轨, 首先要保证财产权利的平等。财产权利是公平的市场交易的基础。要是财产权利不平等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就得不到保证。

二、我国现在的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不足

我国现在的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正在足步加强, 但仍然存在一些缺位的地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方面存在区别。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以及公民的财产, 在当今社会, 国家和集体、公民的财产是受法律保护, 但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一些社会团体法人等这些组织的财产保护的力度还不够。

(二) 有关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规范体系不完整

相比西方国家, 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缺乏规范性, 《中外合资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都有国家对合营及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 在特殊情况下, 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对合营及外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 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在对私有财产和企业等组织及实行征收也应给予补偿, 在宪法中没有提到。使私有企业等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不利于社会之稳定。

我国普通法律有关征用私有财产予以补偿的规定, 也存在缺陷, 比如对外商投资征用予以补偿的法律和国际不能有效接轨;而国内法律相互之间的有关规定也不一样。现行法律对公民私有财产征用予以损害补偿的条款也不够系统。

(三) 国家赔偿制度和完善且具体的司法救济

放眼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都会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为上的原则, 在社会公共利益确实需要时, 应当允许实行征收私有财产权。但是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健全, 对公共利益的定位不够准确, 现实生活中政府借社会利益需要之名侵犯私有财产权的行为在不时发生, 比如强制和集体土地征用虽然现以经引起政府重视并提出了禁止但法律上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另外, 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也是私有财产权受侵害的重要原因。权利得不到救济就不再是权利, “私权利和公权利的碰撞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与公权利相比, 私权利也总是脆弱的, 难以对抗强大的公权力”。所以, 有效的司法救济和赔偿制度是公民在财产权遭受公权侵害之后可以得到保护和恢复。与此同时进一步有效的阻止公权对私权的侵害。

(四) 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位不清楚, 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有待提高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是公民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布来克斯提出:“财产、生命和自由, 这是每个英国人所固有的权利”他把财产权看成是人的固有的权利。1789年《人权宣言》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不可消灭的人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权, 安全和反抗压迫。所以,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宪法中, 有关财产权保障的规定一般都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之中。我国宪法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规定是置于第一章总纲部分, 融入宪法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规范体系之中。从这一点来看, 我国宪法并没有把财产权以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 这就难以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财产权的不当侵害。再有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与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高低不同。我国宪法第12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与宪法第13条相比较, 现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评价更为积极, 就保障的程度而言, 两种保障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倾斜性。这种保障机制反而对公共财产的保护不利。

综上所述:只有给两者的宪法地位平等时, 市场竞争机制才会相对平衡, 各市场主体才能基于对利益的合理期待而焕发出创造财富的精神, 最终使国有资产不流失的状态下得到增值, 对公共财产的法律保护的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摘要:当前, 我国私有财产法律制度依然存在缺陷,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完善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我国现行法律对私有财产规定的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的具体方法:除了对私有财产的最高层次的宪法保护外, 还应有第二层次的民法、行政法、刑法保护, 第三层次的单行法保护。以期完善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 真正落实了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真正的保证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农民房屋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探析 篇3

[关键词]农民房屋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征收;房屋拆迁;房产证

一、农民房屋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写照,“田”和“屋”是农民生存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条件。先秦时期已有“五亩之宅”制度,《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尽心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说的就是“田”和“屋”对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宅之不存,百姓就无法安定生活,社会也将处于动荡之中, 从“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可看出百姓失去“田”和“屋”的惨状。

从先秦的井田制到商鞅时期的名田宅制度,继而发展到魏晋以后的均田制等土地制度,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均有专门的宅地制度,对宅地实行比其他土地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宅地比耕地更早获得永久使用、自由买卖的权利。在封建社会农民的最高追求就是“买田地,置房屋”,无论是山西的“乔家大院”,还是山东的“牟氏庄园”,都是农民发迹后用其积蓄建造的“不动产”。在封建社会,先人们对农民房屋所有权的论述和一些零碎的保护制度,都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安抚民心,以巩固其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农民问题上十分重视,特别现阶段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保护农民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对农民房屋产权进行保护,有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意义十分重大。

二、农民房屋产权保护存在的的现实风险

从法律的视角看,农民房屋财产权益之所以很容易受到侵害,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以下法律制度方面存在风险: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农民的房屋既是《宪法》上说的“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也是《物权法》上说的“私人的物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得侵犯的。但存在的问题:一是宪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征收公民私有财产的“主体”只有一个就是国家,而物权法上没有讲“主体”是谁,也就是说只要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一切社会主体都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这与宪法不一致,农民房屋被征收除国家外还要面对众多主体,被征收的可能性扩大,风险加大;二是什么是“公共利益”,宪法没有界定。由于公共利益具有优先性和强制力,各种利益集团往往假借公共利益之名实现小集团利益,由此出现了对公共利益的种种解释。对于公共利益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0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中作了这样规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是一大进步,但只是行政法规上的概念,其层次和权威性不够高,并且只规定了国有土地上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情形,对集体土地上征收房屋没有涉及。这在源头上埋下了农民房屋财产权容易受到侵害的法律风险。

(二)权属管理制度上存在风险

农民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在有关法律上有所涉及,如《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人对房屋的所有权。”但由于没有相关配套的政策规定,农民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还没有纳入行政管理之中,农民居住的房屋还没有“房产证”,没有法律文书来确认自己房屋的合法面积。和城市居民相比,其房屋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三)征收管理制度上存在风险

从土地管理法上看,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只是作为附属物来补偿的。如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征收土地好多是土地上建有房屋,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对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如何补偿,只字未提,只能按“附着物”进行补偿,也就是把农民的不动产当“附着物”来对待,这是不尊重农民的。只所以农民“拒不搬迁”就是这“附着物”的补偿政策惹的祸。因为相对于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安置补偿差距较大,特别是城市毗连的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反差更大,农民接受不了,因此协议难以达成,有的农民不得不成为“钉子户”。这是农民房屋财产权受到威胁的最大的法律风险。

(四)公权力介入风险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按现行的法律规定,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性质才能进行开发建设,经济的扩张必然迫使集体土地“变性”,由于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征用集体土地的空间有限,多是征用非耕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对涉及村庄的集体土地连片征收,有的是当地重点项目建设,有的是开发新区,有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是房地产开发,还有的是“形象工程”,征用土地的同时往往伴有大量的农民房屋拆迁。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公权力以不同的方式介入了对农民房屋的拆迁活动。有的成立指挥部,集各方面的公权力于一体,统一组织指挥房屋拆迁;有的把拆迁任务压给基层,基层发挥“七站八所”的行政力量进行拆迁;有些开发单位也借公权力实施强制拆迁。公权力介入农民房屋拆迁,是农民房屋财产权受到侵害的最大风险,一些“钉子户”采取自焚等极端行动,就是与公权力抗衡的结果。公权力之所以很容易介入农民房屋拆迁,就是农民房屋拆迁无法可依,给公权力留下了操作空间。

三、加强农民房屋产财权保护的法律措施

(一)完善农民房屋所有权制度

农民的房屋财产权之所以容易受到侵害,是因为一个私有的物权座落在一个集体所有的物权之上,从自然属性上讲房与地是不可分割的,两权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物权。完整的物权应当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农民的房屋在这“四权”中,除使用权外,其他三权都存在问题:一是占有权,占有房屋必先占有土地,农民的房屋占有的宅基地是集体土地,现行法律规定没有使用期限,无期限不是永久占有,而是占有期限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对物权的占有就没有稳固的基础,房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收益权,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几乎没有房屋收益权,城市居民在房屋交易时有大量的土地增值收益,在房屋被征收时,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也就是按市场价给予补偿,农民的房屋被拆迁是按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给予补偿的,不是市场价值;三是处分权,农民对自己的房屋不能进行合法的处分,房地产市场上不允许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上市交易,也不能进行抵押。因此,对农民房屋物权的完整性应当进行立法研究,建议立法机关依照《物权法》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农民房屋所有权作出具体规定。

(二)建立农村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制度

农民的房屋是私有财产,应当和城市居民一样给予确权发证,为农民的房子颁发房产证。房产证是一种法律文书,是对物权的量化。为农民的房屋颁发房产证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物权的合法证明,是不受侵害的标的;二是可以有效制止违章建设,在集体土地上存在合法房屋保护力度不够和违章建筑制止不力两大问题,给农民的房屋确权发证,合法的房产予以保护,不合法的列入制裁之列,这样违章建筑自然就减少了。为此建议有关立法机关应研究制定《农村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农村房屋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等,建立登记发证制度,为农民的房屋发放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

(三)建立农民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制度

随着城市现有国有土地的快速利用,今后将主要从集体土地中获得建设用地,征用集体土地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大量征收农民的房屋,征收农民的房屋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恰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不完善,致使“征收”这只无形的手毫无约束地威胁着农民的利益。因此,应当对现行的补偿政策进行反思,制定符合农民实际的补偿政策。一是建立农民房屋征收许可制度,对征收主体资格、补偿安置方案进行防控,防止乱征收、乱拆迁;二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和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补偿安置制度,不能让农民失去宅基地,对农民房屋不再按“附着物”补偿。三是建立救济制度,农民对安置补偿方案有意见,可以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让农民依法反映自己的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补偿安置争议,依法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建立农民房屋征收约束制度,慎用强制执行

我国目前拆迁领域中矛盾最为激化的是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房屋拆迁活动中发生的被拆迁人“自焚”等极端事件都是在采取强制手段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行政强制滥用的结果。立法机关应引以为戒,制定《农民房屋征收法》或者《公民房屋及其不动产征收监管法》,明确监管主体、监管措施和监管责任,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同时明确征收原则、征收条件、征收程序等,防止强制权滥用,使征收活动依法进行。

[作者简介]毕凌雪,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篇4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保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保护非婚生子女权益的法律制度,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确定其法律地位,怎样才能使非婚生子女取得与婚生子女等同的法律地位呢?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法是通过确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和准正制度。

1、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是指通过法律程序使非婚生子女转化为婚生子女的法律行为。

根据各国立法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有两种形式:自愿认领和强制认领。

自愿认领,也称任意认领,是生父母承认自己为该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并自愿对其承担抚养义务的法律行为。其具有如下特征:⑴须有生父母承认自己为非婚生子女生父母的意思表示。许多国家和地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区均规定,对非婚生子女,其生父母均可以认领。但有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如我国台湾地区直接规定非婚生子女与生母之关系通过分娩事实确认,无须认领。⑵认领以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的存在为条件。认领人与被认领人之间,须有事实上父母子女关系之存在,才能成为有效之认领。对于已成年之非婚生子女,已死亡之非婚生子女及胎儿能否被认领,通说认为可以,但又有限制。对胎儿的认领应取得其母同意,对已成年的非婚生子女认领应取得其本人同意,对已死亡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应取得其成年的直系卑亲属同意。⑶非婚生子女经生父抚育者,视为认领。此种也称为拟制认领。所谓抚育,不限于教养,也不限于生父与生母曾否同居,但生父必须有以该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意思而为抚育、认领的方式。⑷认领人具有认领的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认领属其真实意思表示,认领当然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智力状况正常情况下所为的意思表示真实的认领,应视为有效。

自愿认领的,可采书面形式对意思表示进行记录;也可以口头形式作出意思表示,但应有两名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见证。生母认领子女通常只需证明子女确系生母分娩的事实即可,如出生证、产院的出生记录等。生父、生母或子女要求公证的,应办理公证手续。在当事人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不得推定。认领亦可依遗嘱的方式进行。遗嘱其他内容的无效,不影响认领的效力。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强制认领,是指有充分事实证明当事人为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生母,而当事人不予认领的,经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非婚生子女的血缘关系,令其认领。强制认领是保护非婚生子女利益的有力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多数国家的亲属法都有强制认领或认领之诉的规定。强制认领之要件:第一,有请求认领人。关于请求认领人的范围,一是非婚生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非婚生子女得当然为请求认领人,若非婚生子女已死亡,其直系卑亲属基于一定利害关系如继承关系,也得提起认领之诉。二是生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多为由生母提出针对生父之强制认领之诉,但在生母遗弃婴儿的情况下也可由生父提出针对生母的强制认领之诉。三是有关代理人。第二,有被请求认领人,即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生母。这里讲生母也作为被请求认领人,主要是指子女不随生母生活的情形,特别是生母抛弃子女的情形。由于非婚生子女认领的效力只溯及该子女出生之时,但第三人已得之权利,不因此受到影响。因此,非婚生子女对于已死亡的生父母或其继承人不得请求认领,因而也不发生非婚生子女因认领而继承死亡生父母遗产的问题。第三,有请求事由,即非婚生子女和生父母间存在正式的血缘关系。认领有三点法律效果:其一,非婚生子女经认领后即取得婚生子女的身份,与认领其的生父或生母之间发生亲属法律关系;其二,认领效力溯及子女出生之时,但第三人已得利益不因此而受影响;其三,认领非婚生子女后,不得任意撤消其认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但若认领意思表示不真实,认领人因胁迫、欺诈或重大误解而为的认领,则认领人可以提起认领无效之诉,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提起否认认领之诉。

2、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制度,准正是指非婚生子女因生父母之结婚或司法宣告而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制度。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有准正制度,通过该制度,使非婚生子女因其生父与生母在其出生后结婚,而被婚生化,即赋予与婚生子女相同之地位。这种制度巧妙地将尊重正式婚姻与保护非婚生子女相连结,这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是较好的途径。

准正始于罗马法,现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大都设有准正制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法对准正的形式具有不同的规定:⑴罗马法对妾、准配偶所生子女的准正有两种,分别为婚姻准正和皇帝诏书准正。⑵法国民法有婚姻准正与婚生宣告准正两种,而后一种是在生父、生母不可能结婚(如一方已死亡或患有精神病等)时之代用方式。意大利民法也分为婚姻准正和法官宣告准正。⑶日本民法只有婚姻准正,但以认领和婚姻为条件。婚前认领者,子女因父母之结婚而当然为准正即为婚姻准正;婚前未认领者,子女在父母结婚后须因父母之认领而获准正。荷兰民法只有婚姻准正,须于婚前或结婚时进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行认领方为有效。我国台湾地区也实行婚姻准正,不加任何限制和条件。⑷英美法在英国的准正法和美国的统一亲子关系法颁布实施后,确立了婚姻准正制度。非婚生子女因亲生父母结婚而当然为准正。

通观上述各国立法例,准正需具备如下要件:一是父母子女间须有真实的血缘关系。换言之,父母必须同时为子女的生父母,生父而非生母或生母而非生父见结婚不得发生准正之效力;二是生父母间结婚。如生父母间的结婚为无效婚姻,则不发生准正之效力,因无效婚姻本为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婚姻,不发生结婚之效果。可撤消婚姻在撤消之前已有效成立,撤消之力不溯及既往,故可发生准正的效力。

关于准正后之法律效力,外国法均规定非婚生子女准正后当然成为婚生子女或视为婚生子女,其权利义务与婚生子女相同。但何时起生效,各国规定不一。有的规定从父母结婚之日起生效,有的规定具有溯及力,自子女出生之日起发生婚生之效力。其实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准正是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地位的最佳途径,生父和生母结婚后,子女身份上原有的缺陷已完全得到弥补,其一切法律后果与自始为婚生子女的无异。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经生父认领的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仅发生与生父“单线”的亲子关系,同理,经生母认领的就仅与生母在法律上发生“单线”的亲子关系,而经准正的非婚生子女其婚生性最强。

 因胁迫请求撤销婚姻的,诉讼时效适用中止的法律规定2018最新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936.html

 离婚诉讼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如何收集 http://s.yingle.com/y/hy/1058935.html

 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如何确定

http://s.yingle.com/y/hy/1058934.html

 诉讼前达成婚内离婚协议是否可作为离婚依据 http://s.yingle.com/y/hy/1058933.html

 遭遇家庭暴力能否诉请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932.html

 “试离婚”有没有法律依据

http://s.yingle.com/y/hy/1058931.html

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 http://s.yingle.com/y/hy/105893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房产过户免个人所得税

http://s.yingle.com/y/hy/1058929.html

 夫妻分居,共有房产如何处置

http://s.yingle.com/y/hy/1058928.html

 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标准

http://s.yingle.com/y/hy/1058927.html

 怎样写离婚协议书 http://s.yingle.com/y/hy/1058926.html

 为房产争子女目的实现反悔被驳

http://s.yingle.com/y/hy/1058925.html

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中的股票

http://s.yingle.com/y/hy/1058924.html

 婚后协议能否将婚前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 http://s.yingle.com/y/hy/1058923.html

 无过错方离婚超过一年将丧失索赔权利 http://s.yingle.com/y/hy/105892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婚前一方替另一方交纳房贷月供款时,房产应如何分割 http://s.yingle.com/y/hy/1058921.html

 离婚协议契约签订注意事项http://s.yingle.com/y/hy/1058920.html

2018最新

 复婚要办理登记手续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919.html

 协议离婚要照片几寸

http://s.yingle.com/y/hy/1058918.html

 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有什么

http://s.yingle.com/y/hy/1058917.html

 离婚房地产分割知识点问答

http://s.yingle.com/y/hy/1058916.html

 分居满两年的,婚姻关系可自动解除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915.html

 分居 http://s.yingle.com/y/hy/105891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避免财产分割转移产权 钻法律空子反失新房 http://s.yingle.com/y/hy/1058913.html

 丈夫在妻子哺乳期起诉离婚,能获得支持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912.html

 华侨在中国如何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911.html

 起诉离婚必须携带的证据

http://s.yingle.com/y/hy/1058910.html

 离婚了,房子怎样析产

http://s.yingle.com/y/hy/1058909.html

 隐匿夫妻财产,能否重新分割财产 http://s.yingle.com/y/hy/1058908.html

 哪些婚姻属无效婚姻

http://s.yingle.com/y/hy/1058907.html

 离婚协议可以返悔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90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结婚不成依靠法院索回彩礼

http://s.yingle.com/y/hy/1058905.html

 属于夫妻共有房产的分割办法

http://s.yingle.com/y/hy/1058904.html

 离婚后,财产应当如何分割

http://s.yingle.com/y/hy/1058903.html

 同居关系纠纷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902.html

 重婚罪会有几年的徒刑,会怎么判 http://s.yingle.com/y/hy/1058901.html

 什么婚姻属可撤销婚姻

http://s.yingle.com/y/hy/1058900.html

 房产证只写一方或子女名字离婚时的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99.html

 如何办理协议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98.html

 离婚赔偿医疗费 http://s.yingle.com/y/hy/105889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涉外婚姻离婚协议书

http://s.yingle.com/y/hy/1058896.html

 精神病患者如何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95.html

 离婚成本有什么 http://s.yingle.com/y/hy/1058894.html

 分家析产非儿戏 赠予房产要慎重

http://s.yingle.com/y/hy/1058893.html

 离婚时,已增值股票该怎样分割

http://s.yingle.com/y/hy/1058892.html

 协议离婚手续如何办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91.html

 离婚时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hy/1058890.html

 以结婚为条件的婚前赠的效力如何 http://s.yingle.com/y/hy/105888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法院审理婚姻撤销案件应适用什么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58888.html

 同居期间财产分割需要证据

http://s.yingle.com/y/hy/1058887.html

 什么叫男女平等 http://s.yingle.com/y/hy/1058886.html

 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哪些人可以提出申请 http://s.yingle.com/y/hy/1058885.html

 “小三索赠房”,同案不同判

(一)http://s.yingle.com/y/hy/1058884.html

 为什么法律要规定有些疾病不能结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83.html

 怎么样协议离婚如何办理协议离婚手续 http://s.yingle.com/y/hy/1058882.html

 符合哪些条件才能结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81.html

 离婚了别想要房子 http://s.yingle.com/y/hy/105888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婚前按揭房婚后增值离婚纠纷案例分析 http://s.yingle.com/y/hy/1058879.html

 协议离婚存在哪些不规范

http://s.yingle.com/y/hy/1058878.html

 谁应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http://s.yingle.com/y/hy/1058877.html

 哪些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

http://s.yingle.com/y/hy/1058876.html

 离婚案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 http://s.yingle.com/y/hy/1058875.html

 妻子能否在丈夫身患乙肝时起诉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74.html

 登记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73.html

 办理离婚登记的,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当场发给离婚证 http://s.yingle.com/y/hy/105887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涉外婚姻手续如何办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71.html

 遭遇家庭暴力能否诉请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70.html

 协议离婚的办理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58869.html

 赠给子女的财产离婚时不得分割

http://s.yingle.com/y/hy/1058868.html

 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的证据如何收集 http://s.yingle.com/y/hy/1058867.html

 离婚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http://s.yingle.com/y/hy/1058866.html

 婚姻协议限制离婚无效

http://s.yingle.com/y/hy/1058865.html

 离婚时没还完的房贷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8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后,对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收益应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63.html

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y/hy/1058862.html

 走近“新婚姻法” http://s.yingle.com/y/hy/1058861.html

 离婚协议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y/hy/1058860.html

 婚房只写了老婆名字老公要离婚只能净身出门 http://s.yingle.com/y/hy/1058859.html

 离婚时,对于私房应当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58.html

 离婚中如何认定男女双方感情确已破裂 http://s.yingle.com/y/hy/1058857.html

 采用协议离婚有什么好处

http://s.yingle.com/y/hy/105885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一次马上解决离婚问题

http://s.yingle.com/y/hy/1058855.html

 婚姻名存实亡房产分割引争议

http://s.yingle.com/y/hy/1058854.html

 妻子刚刚生育,能否起诉离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53.html

 先提出离婚会不利吗

http://s.yingle.com/y/hy/1058852.html

 什么是重婚 http://s.yingle.com/y/hy/1058851.html

 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后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http://s.yingle.com/y/hy/1058850.html

 重婚罪的证据 http://s.yingle.com/y/hy/1058849.html

 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二:证据合法收集 http://s.yingle.com/y/hy/1058848.html

 三种手段处置婚前财产

http://s.yingle.com/y/hy/10588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协议离婚的两种方法

http://s.yingle.com/y/hy/1058846.html

 哪些婚姻行为是禁止结婚的情形

http://s.yingle.com/y/hy/1058845.html

 协议离婚时没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离婚后提出的法院是否支持 http://s.yingle.com/y/hy/1058844.html

 离婚中的证据原则 http://s.yingle.com/y/hy/1058843.html

 户口的约定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42.html

 哪些人属于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 http://s.yingle.com/y/hy/1058841.html

 美国纽约州离婚管辖权相关法律条文的翻译 http://s.yingle.com/y/hy/1058840.html

 离婚协议中公司股权的约定和处理 http://s.yingle.com/y/hy/1058839.html

 一波三折的婚房纠纷

http://s.yingle.com/y/hy/105883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2018年离婚房产过户费用和程序

http://s.yingle.com/y/hy/1058837.html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篇5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树立法律保护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能力方面: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方面: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知道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了解诉讼的三种类型及适用范围;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教学重点]“善于斗争”。[教学难点]“敢打官司”。[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我们在寻求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保护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探究新课

一、求助有路(板书)

(一)连连、说说

阅读108-110页的内容,然后把下列法律服务、帮助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法律服务所 证明合同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律师事务所 援助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者 公证处 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

法律援助中心 处理法律事务,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说一说: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非诉讼手段有哪些?课本108页案例中的小芳是通过哪种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回答略)

(二)想想

屏幕展示案例:

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

假如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林林继续上学的问题,只有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但是林林有下面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帮帮她,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她?

(1)打官司必须写诉状,但是林林不会写,她该怎么办?(2)林林拿到诉状后却不知怎样打官司,她该怎么办?(3)林林迫切需要打官司,但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打不起官司,她该怎么办?(回答略)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求助法律服务、帮助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以保障合法权益。但是,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因此,我们要敢打官司。

二、敢打官司(板书)

(一)答答 案例一: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马加爵作案后于15日晚逃离昆明;3月15日晚,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归案;4月24日,马加爵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案例二:周末下午,学校组织打扫除。初一(2)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任务后,就匆匆离开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站在课桌上擦日光灯的小苗不小心摔了下来。她的左臂摔伤了,先后动了三次手术。治伤花了一大笔钱,自己还残了臂,小苗觉得委屈,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三:某县个体工商户小李将从邻省贩运来的一千公斤西红柿存放在自己的家门口。税务所副所长王某见此情形就将小李带到税务所进行审查,小李拿出营业证和进货单。王某见营业证上写有“贩运农副产品”的内容,以西红柿不属于农副产品的范畴为由,将小李的营业证扣押,致使一千公斤西红柿无法出售,全部霉烂。小李到县法院提起诉讼,结果判决县税务局赔偿因非法扣押小李的营业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课本111-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诉讼有哪三种类型?上述案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2)上述刑事诉讼案件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公诉和自诉案件有什么区别?(3)上述民事诉讼案件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执还是民事权利保护?(4)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官”指的是谁?(回答略)

(二)议议

同位互相议一议: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受害人不愿打官司、不敢打官司,会有什么害处?(答: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三)用用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案例,运用上面所学知识,针对某个案例,指出是使用非诉讼手段还是使用诉讼手段以及如何使用,然后每组推举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也要敢打官司。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使自己不受侵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善于斗争来保护自己。

三、善于斗争(板书)

师:我们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当面对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一)演演、说说、议议

屏幕展示案例,根据案例进行情境表演,然后说一说该案例中的机智之处在哪里。

一天,河南西峡县10岁儿童潘铁柱的爸爸出门卖羊去了,家里只有他和妈妈。深夜,有人来敲门,还大喊:“陈婶摔了,伤势很严重!”妈妈一听是外婆出事了,就赶紧开门,没想到外面的人是绑匪,小铁柱在屋子里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逃不了了,就把一把削铅笔的小刀藏在身上。随后,他就被绑匪当人质绑走了。路上,绑匪蒙上了他的眼睛,他悄悄地弄开了一条缝,偷偷地看着绑匪走的路线。为了让绑匪放松警惕,小铁柱故意很听话,还主动和绑匪说话,以获得绑匪的信任。晚上,为了保险,绑匪让小铁柱吃安眠药,机智的小铁柱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假装吃了,并张开嘴给绑匪看,绑匪放心地睡着了。小铁柱就用随身带的小刀,轻轻地把身上的胶布全弄了下来。然后,轻手轻脚地逃了出去„„很快,他来到了派出所,把自己36小时的经历告诉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沿着小铁柱记着的路线,将绑匪“一网打尽”。

同位互相议一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师: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比比

面对下列情境应该怎样做?比比看,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谁最机智。情境一: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报纸,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

师:我们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三)看看、学学

有人总结了预防不法侵害,善于斗争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学学。(屏幕展示)方法一:义正词严,当场制止。处于险情,紧急求援。虚张声势,巧妙周旋。机智避开,脱离危险。诉诸法律,报告警察。心明眼亮,记牢特点。不贪不占,防止受骗。遵纪守法,消除隐患。方法二:遇事一定要冷静,保全自己真聪明。歹徒相貌记心中,时刻不忘“110”。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要知道一些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当有必要通过诉讼维护权益时,我们要敢打官司、会打官司;当我们面对不法分子的不法活动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课下作业

搜集身边有关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并把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汇总编辑成《自我保护手册》。

公开课教案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法在我身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初步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适当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常识,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活动重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活动准备】

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活动过程】:

一、汇报资料搜集情况

1.指名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都有哪方面的法律法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小组内整理资料

3.由小组长汇报本组搜集到的法律法规

4.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做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5.出示P37四幅;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它规定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并保护着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

二、法律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1.人的衣食住行,与法律息息相关:诸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尤其是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案例? 2.学生谈一谈。

3.结合课本第38页中的案例,说一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讨论:有人说: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辨析交流: 有人说,学不学法没有关系,反正我不会做违法的事,这种说法对吗?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看法。

2.让学生看39页两个案例,帮他们找找违法的原因。3.总结学生发言: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也才能守法,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法律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原谅任何人。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受到法律的惩罚。

四:教师课堂小结本课知识点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

2、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并利用这些法律来与不法份子做斗争,保护自己。

第二课时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活动准备】:

1、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根据《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护。我国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多部,出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学生阅读,并针对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进行交流。

二、今日说法

1.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但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犯。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主持人在上课前要提前选好,并进行提前练习)

(教材41、42页的案例)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向“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四、活动延伸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篇7

1. 工业遗产的定义

我国国家文物局在2006年4月18日(即“世界工业遗产日”)在无锡组织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其中对“工业遗产”下的定义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独特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等等。工业遗产是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见证了时代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工业遗产往往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保护工业遗产,不仅可以强化市民的乡土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当地文化创新,还能够增添城市色彩和魅力,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背景下,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

二、我国工业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遗产主要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并没有为工业遗产单独分类。我国1985年加入该《公约》,至今尚未建立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相关工作欠缺而滞后,具体体现在:

1. 保护法规空缺

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在业已颁布施行的相关法规或文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等,与工业遗产保护关系比较密切的,只有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但其仅是一个通知,没有权威的法律效力。全文仅5条,只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对保护主体、保护措施、各地方政府的责任等没有说明,对违反行为也没有惩戒性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工业遗产被蓄意破坏,司法机关在追究其责任时也无据可依。

2. 保护主体缺失

从时间上看,工业遗产主要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工业遗产一方面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并不与之完全等同。此外,工业遗产与文物的关系也存在着交叉性,有些工业遗产属于文物保护对象,但更多的工业遗产,并不属于文物保护对象。所以,文物保护部门并不想当然就一定是工业遗产的保护主体。那么,工业遗产的保护主体该如何界定?是以文物部门为主,还是以建设部门为主?或是再行设立新的职能部门?抑或是以原产权单位为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评估标准待明确

显然,并非所有的工业遗存都是工业遗产,哪些是该保护的工业遗产,如何辨别?辨别的主要标志是其科技价值还是建筑价值或是艺术价值?工业遗产应保留遗存中的“优秀”部分,还是有“代表”性的部分?是否那些曾经带来巨大污染或能耗巨大的工业遗存就没有价值?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回答,为此须要尽快建立工业遗产的评估标准。

4. 政府职能缺位

各地政府考虑自身利益,对文物保护单位及工业遗产的申报并不积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指出:“一些地方政府过去不愿多申报,认为被列入‘国保’单位,不仅在其利用方面会受到制约,而且对其周边环境的开发也会受到约束”。所幸的是有一些地方政府,比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大庆等省市,已经认识到工业遗产对城市风貌与创意经济建设的特殊作用,出台了一些保护政策,并积极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三、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

1. 定一部专门保护工业遗产的全国性法律法规

制定这样一部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使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应力图在工业遗产评价、保护及利用措施上与国际标准具有可比性,以便将来进入国际清单和数据库。为达上述目的,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与规范以下内容:

(1)评估标准:以辨别确认需要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理顺工业遗产与文物、世界遗产的关系。

(2)保护原则与目的:并不必要将所有的工业遗产实行完整性的保护,那么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主要及相关职责主体:解决以哪个行政部门为主,职权如何分配的问题。

(4)保护性规划与专家介入机制:保护工作中,规划一定要先行,注重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

(5)切实可行的保护模式与手段:明确是否采用分级分类保护标准,工业遗产保护区如何划定等问题。

(6)处罚规定与应急机制:确定处罚的标准,发挥其威慑、教育作用。

2. 建立对工业遗产的鉴别认定制度

(1)建立对工业遗产的鉴别认定标准

首先,鉴别认定哪些工业遗产应得到保护。其次,区分各处工业遗产的不同保护程度。第三,明确每处工业遗产应保护的重点部分,比如对外观的保护一般重于对室内的保护。

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不能过大,否则将失去重点,实施保护时受到人员、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保护范围也不能过小,否则将会使某些珍贵的工业遗产被损毁。在参照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准则的前提下,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遗迹,可考虑将其确定为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

①旧有工业建筑或布局具有较鲜明的时代或地域特征之一的,或在相应时期内具有唯一性或稀有性,或具有全国影响性等特点的;②工业设施、设备在规模、造型、结构等方面在相应时期内具有唯一性或稀有性,或具有全国影响性的;③曾在全国、全省同行业排序靠前或产量多、质量高、开办早、品牌影响大、工艺先进、商标或商号全国著名的;④和当地历史上著名工商实业家有关的企业、厂房、生活设施或公益建筑等。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遗迹应是挑选的重点。

(2)建立对工业遗产的鉴别认定程序

要想真正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凸现出来,其鉴别认定程序相比鉴别标准而言,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工业遗产鉴别流程设计中,下列步骤的理性设置是必需的:

①各地、各有关部门、企业根据普查情况,汇编整理登记资料;②设定公众(包括非利益相关群众)申报的时间与采信空间及奖励程序;③建立专家咨询体系,由文化、规划、建设、历史、档案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根据工业遗产认定的标准,提出评估意见;④文化、规划、建设、档案等行政部门建立会商制度,根据专家意见,研究确定工业遗产目录;⑤确定的工业遗产目录报同级政府审核公布;确定进行保护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的管理办法实施管理,并考虑在国家层面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制订保护条例;⑥列入目录的工业遗产按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分别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立对工业遗产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

可考虑按以下标准对各类工业遗产进行分级分类保护标准设定:

(1)分级分类标准

可考虑将工业遗产分为省级、县(市)级两个保护层次(不设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层次,是因为具有此类“潜质”的工业遗产会被认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相应层次的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分级认定;同时,可设立准工业遗产保护单位这一类别,以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其潜在文物与经济价值,以作“后备干部”式的留意与预备性保护。

(2)分级分类后的保护措施

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级分类,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落实保护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工业遗产,拟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4.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是指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与行为的立项、起草、审查、实施等环节并提出意见,行政机关决定是否采纳并及时反馈的活动。公众参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公约》第15条明确规定:“缔约国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延续和承传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事实上,公众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必要与必经途径,因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与原创力在民间,工业遗产同样是如此。要利用各种媒体,普及工业遗产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引导、帮助民众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最终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乃至社会个体都关心、爱护并参与工业遗产保护的局面。具体的制度设计可以参照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5.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中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威慑、惩罚与教育,是法律的主要功能之一,工业遗产要想得到有效保护,建立相关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与程序必不可少。如今我国各类遗产屡遭破坏,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破坏者的法律责任没有被追究,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又在于立法、执法不到位。

从程序法上来讲,要明确法律责任追究的法定主体和职责,这是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前提。要进一步明确行为规范,严密工作流程,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着重落实、分解执法依据,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主体;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合理履行职责;要严格时限,不容拖拉,提高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从实体法上来讲,要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实体内容,包括规定破坏工业遗产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摘要:工业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历史、科技和审美价值重大,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工业遗产不断遭到破坏。界定不明、于法无据、职责不清、保护不力是我国工业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应当制定一部保护工业遗产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明确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对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公众参与。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法律制度,鉴别认定,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张林.国务院发力文化遗产保护,不申报者文物局就指定[J].瞭望新闻周刊.2006

[2]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方案[E].2008.

[3]季卫东.法律的程序意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篇8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物种减少;国际合作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分类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或生态保护的核心概念。1986年这一概念提出后,起初是在生物及生态学等学科使用,后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重要性凸显,始进入法律表述,成为法定概念。目前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权威界定的,要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依该公约第2条“用语”所定义,所谓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即“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类

一般可将生物多样性细分为三个层次,即分别体现在“物种内”、“物种间”与“生态系统”之上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2]

首先,在微观层面,即“物种内”的层面,体现为“遗传多样性”。物种由其下若干种群构成。因此,生物多样性首先在种群的范围予以呈现,体现为同一物种内不同种群间、及同一物种同一种群内遗传的多样性。这种种群范围的生物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其次,在中观层面,即“物种间”的层面,体现为“物种多样性”。物种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在生物物种种类数量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体现出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差异性、丰富性;最后,在宏观层面,即“生态系统”的层面,表现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具体包括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以及生态过程的多样性”[3]。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范畴。

二、美国及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

生物多样性问题首先出现在欧美地区。随着生态意识提高,欧美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律制度已发展得愈加完善。

(一)美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

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是美国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基本立法,该法首次明确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后,美国联邦及各州分别制定了一些立法,就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如在部分公共土地上划定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态多样性。截至目前,美国已划定超过1.09亿公顷公共土地,这些公共土地都处于联邦及各州政府地严格保护与监管之下。在《国家环境政策法》这一基本立法之外,美国还陆续通过了诸如《濒危物种法》、《迁移鸟类条约法》、《国家野生生物庇护所管理法》、《北美湿地保护法》等不同专门单项立法;其中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堪称全球最严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其表现为:第一,“应用同一标准,将美国和国外濒危物种列入相关目录”;第二,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内之动植物,予以保护;对濒危或生存受威胁之物种,专门制定规划或方案予以保护;禁止进出口或销售濒危或生存受威胁物种及其制品;严厉打击持有或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者[4]。美国对生物多样性之保护可谓不遗余力,涵盖了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两个层面。可以说,美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单是其国内政策法律制度,同时也成为其国际政策与战略,二者是高度一致的。

(二)欧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

欧盟也相当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野生物及其生境等法律规范,如1979年《关于保護野鸟的指令》,1992年《欧共体关于保护自然生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指令》等。此外,欧盟还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生态保护网计划》、2006年《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并先后提出了《我们的生命保障,我们的自然资本: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2020》等区域发展规划[5]。受到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驱动,欧盟各成员国也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如德国通过制定或修改《联邦水法》、《联邦植物保护法》等立法明确德国联邦政府以及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水生物、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义务;法国则通过《水质保护法》、《土地和土壤保护管理法》等立法建立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欧盟的另一架马车———英国先后颁布了1976年《濒危物种法(进出口)》和1996年《野生哺乳动物保护法》等立法,对濒危物种及野生动物进行严格保护[6]。

(三)美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

第一,注重立法,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专门立法。欧美都是成熟的法治化国家和地区,其注重通过制定正式法律的形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是成功的,其依靠法治的力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借鉴。

第二,注重立法的协调与统一,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法律自身的体系性。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不单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立法,其立法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与规模的数量较多之上,更体现在其不同法律规范与制度之间,彼此相互协调、一致、统一,共同构成了自洽而完备的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从本文最初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类型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个涉及范围颇为广泛、关系极为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生物多样性法律制度充分回应和适应,在物种内、物种间及生态系统整体这三个层次上,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护,决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单一或抽象的法律规范。

第三,再具体制度设计上,注重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结合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政策法律制度。以美国为例,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存在大量公共土地,这为美国建立其以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提供了制度土壤,反而,在人口密集、公共土地偏少的歐洲,这种制度模式是难以形成的。

第四,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建设本国或本地区生物多样性政策法律制度体系。从欧盟的法律实践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将内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律制度建设,融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实践。美国和欧盟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其内部相关立法及制度建设活动中,始终同时关注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趋势,并与之同步接轨。

三、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滞后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并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89年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基础性法律。然而,该法早已严重滞后,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而又严峻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等问题。总之,目前我国立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是较为有限的,存在着较多的空白领域。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生物多样性涉及林业、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这与我国行政上条块分割的分权式管理体制相冲突;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部门责任制不完善。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单单依靠市场和社会不足以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安全,这就亟需相关部门积极介入。然而,一方面由于各级部门经济发展激励驱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相关立法不完善,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对政府职责的细致规定,甚至,对于物种灭绝等生物多样性减少,很难追究有关部门监管与保护不力的责任,从而也就难以促使相关行政部门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有待加强

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多部门分割管理的制度模式,很难以一个声音说话,以一个身体行动。这种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模式差异较大。这造成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在面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找不到合适的国内牵头主体。同时,在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公约、条约时,由于国内多头分管的局面,也影响了国际义务在国内的落实。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我国生态多样性法律体系性建设

生物多样性,不是一部法律,或者一两部法律就能够成功。法律是依靠体系的力量实现其自身的,据此,我们应当构建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使得生物多样性贯彻在宪法、法律、法规之中。首先,我们应在《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基本立法中,明确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专门章节的形式,集中系统规定诸如外来物种防治、濒危物种名录、自然保护区等制度内容;完善各《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各具体单项立法,增加和改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规范内容。

(二)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行政管理制度

如前所述,我国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较明显,这种多头管理的制度模式,非常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7]因此,必须打破多头管理的局面,按照协调统一的原则,重构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管理制度。或者,打破以行业或地域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以生态系统及其要素为中心,实施在地化、综合性管理,例如在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或形势严峻的地区,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生物多样性实施综合统一管理,这正是美国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基本精神。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和完善政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对轻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力的地方政府、机关或个人,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

事实上,很多生物物种的生存、繁衍与迁徙,都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一项全球性公共事务。只有通过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及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才是可能的。欧盟等国都极为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政策法律、资金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一个经济与人口规模长期高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生物多样性形势极为严峻的国家,迫切需要融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社区中,通过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多变及双边条约的起草、制定与实施,将国际先进制度经验引进到国内,并同时将我国有特色的制度模式推送到全球,共同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

参考文献

[1]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EB/OL].http://www.npc.gov.cn/wxzl/g ongbao/1992-11/07/content_1479265.htm,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4月11日。另可参见:胡志昂,王洪新.遗传多样性的定义、研究新进展和新概念[M].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1996.

[2]夏铭.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9,(3):59-65。另可参见:史学瀛,何向亮.土著与地方社区的传统知识与做法对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兼论土著民族的权利保护问题[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2001;魏辅文等.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59(6):430-437;桑海英.中外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及借鉴[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等.

[3]王晓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任海军.综述:美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览[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1-05/22/c_121444714.htm,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4月11日.

[5]蔡守秋.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12页。另可参见姜岩.新闻分析:解读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10年战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04/c_12137910 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5月11日.

[6]孙中艳.英国、印度和美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概况及其借鉴意义[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4):7-9.

[7]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3页.

上一篇:表示颜色的简单词语下一篇:烟台大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