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推荐10篇)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目标:青少年如何真挚交友。
一、阅读课文34页内容,明确典故含义。
1、伯牙绝交:对朋友忠诚。
2、割席断交:交友有选择----与志同道合、有上进心、有追求的人为友。
二、如何向朋友展现自我?
真诚展现自我。
三、练习:设计“向朋友展示自我”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1、学生设计方案;
2、教师展示方案,师生相比较。例案:
“向朋友展示自我”活动方案
一、主题:向朋友真挚展示的自我。
二、活动方式:
1、举行“向朋友展示自我”的主题班会;
2、开展“展示自我才艺”的手工作品集活动;
3、举办“展示自我”的抒发、绘画专题墙报;
4、举办“展示自我,真爱友情”的班级游园活动;
三、活动内容。
1、在主题班会上,每位同学向班同学介绍自己;
2、将自己手工作品向同学展示,交流手工制作心得;
3、将自己抒发、绘画作品向同学展示,交流学习感受;
4、在班级开展猜谜、投篮、走板鞋、掷圈圈的游园活动。
四、活动时间地点人员: 时间:周日班会课。地点:校灯光球场
参与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全班同学、主持人:文艺委员、班长
练习
二、拟写自我介绍稿。
2017年10月16日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设计教案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
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文章、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 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10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节选自2016年04月09日04版《解放军报》)
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时间。自我介绍时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一般3-5分钟完成,自我介 绍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时,态度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一定要充满信心和勇气。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这对自我介绍的成功将大有好处。
3.力求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学法指导二:
邀请书的格式及写法 1.标题:要有简明、醒目的标题。
2.称呼:要有热情礼貌 且恰当的称呼。
3.正文:(要详细写出活动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方式、邀请的对象等)
4.结尾:要有礼节性的问候语。
5.落款:要写清时间及邀请人。
注意事项:
1.语言要含有尊敬之意
2.事巧务必周评
3.要提前发送步骤二 展示自我,走进他人。
1.为了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吸引人,同学可以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互相提问,进行补充。
2.能向好朋友介绍自己,那你能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吧?6人小组内挨着顺序交流一下,取长补短。
3.各组推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好的同学上台向全班作自我介绍。
4.(师生总结)自我介绍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
其次,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用别人的言论,如老师、朋友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
第三,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
最后,要符合逻辑,介绍时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逐步显露,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罗列自己的优点。
5.示例:学生A 的介绍: 我叫××,性格外向,爱运动,最爱打篮球,而且我的个头高,耐力强,投篮命中率高,同学们都称我为“小姚明”,虽然我觉得当之有愧,但还是很开心。
6.模拟展示:众人 畅谈善于自我表现的好处。
教师: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在班上总是很显眼,很容易被老师发现,其中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老师的好助手。
公务员:一个爱说话、会说话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的机会总是比那那些 沉默寡言的孩子多。
文艺工作者:小时候爱唱爱跳,老师和父母不但不反对,反而还很支持,所以后来才有了发展的机会„„
步骤三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活动总结
本次交流活动,同学们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懂得了交友之道,重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今后将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2.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在同学的自我介绍之后,修改自己的稿件和设计,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将它制成小作品。
板书设计
交友之道诗词文章名言成语展示自我优点特长个性鲜明语言幽默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步骤二 展示自我,走进他人。
步骤三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班级 姓名
一、字词
liú()览 quán()释
bì()益 lǚ()行职责 chōng jǐng()wãi()幕
广 mào()斑lán()真dì()
半明半 mâi()穿suō()yíng()火虫 shà()眼 mí()漫
窟long()
hān()睡 mî()地 cù()然 tuān()急 cáo()杂 zhào()事 ōu()斗 万lài()俱寂 巍然yì()立
曲折跌dàng()
二、古诗文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旅途中停宿。
1、默写
2、鉴赏: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2、主题: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赤壁》 杜牧,字牧之。
1、默写
2、鉴赏:后两句是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并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手法: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诗人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默写
2、鉴赏:上阕写眼前之景,下阕即景生发议论: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
3、主题: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作者却反用其意,劝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三、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课文阐述了文学是什么,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2、《繁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3、《冰心诗四首》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有〈繁星〉、〈春水〉前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四、文言文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等。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1、春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预习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3、品读课文思考:(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酝酿()
蓑衣()薄()烟
应和()
黄晕()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朱自清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 年8 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答案不求统一)
3、品读课文思考:(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文章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一个“盼”字(“盼望着,盼望着”,注意在朗读中体会)(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①春草图(草报春): 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②春花图(花争春):a.态:赶趟儿;b.色: 像火、像霞、像雪;c.味:甜。
③春风图(风唱春): a.触: 抚摸;b.味: 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鸟声———清脆、婉转, 短笛———嘹亮。
④春雨图(雨润春):a.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 斜织、薄烟;c.景: 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蕴含的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比如,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 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 课文末三段: 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规律总结(3′)
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2、济南的冬天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注音:
济南()伦敦()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释义:
响晴 设若 贮蓄 空灵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4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
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温晴”。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规律总结(3′)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3、夏感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夏的炽爱之情,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预习重难点:
1.通过语言的品味、评注,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2.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也就是夏天的特点。)(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2、语言品评和质疑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淡淡绿烟”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贮满():
澹澹():
芊芊():
磅礴()():
黛色():
匍匐()():
2、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也就是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语言品评和质疑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淡淡绿烟”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比喻。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拟人。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拟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更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规律总结(3′)
1、请同学们找出作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视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幻觉
山坡上密密的草 黛色长墙般的林带 火红的太阳 翻滚的麦浪 浮动的热风 烦人的蝉儿 麦子的香味 炉子上的一锅水 涌着的一艘艘舰船 说说调动各种感官来写夏日的好处是什么?
2、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 淡淡绿烟
芊芊细草
密密厚发
滚滚麦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春日融融
秋波淡淡
冬雪皑皑
目光炯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 听听窗纸
歇歇腿脚
说说想法
打打麻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测评(10′)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4、秋天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预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2、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秋天》的相关背景。
2、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
3、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
4、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5、景物有哪些特点?
6、人物有哪些?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肥硕()
枯涸()
丁丁()
清洌()
寥()阔
青鳊()鱼梦寐()
乌桕()
背篓()
栖()息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 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 《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2、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 农家、渔人、牧羊女?
3、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 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4、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5、景物有哪些特点?
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6、人物有哪些?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
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四、规律总结(3′)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只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五、课堂测评(10′)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梦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5、古代诗歌四首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预习重难点:
1、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简介作者及诗的创作背景。2.朗读。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4.提出质疑,重点理解名句。
5.有表情地朗读,说说你对诗中感情的体会。
6.背诵全诗。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____。(3)《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
(4)《天净沙 秋思》体裁为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元代著名戏曲作家。(5)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__________ 唐代__________ 宋代__________ 元代__________ 明清__________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简介作者及诗的创作背景。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4)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朗读。
(1)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1)《观沧海》: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
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4)《天净沙 秋思》: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4.提出质疑,重点理解名句。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3)《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有表情地朗读,说说你对诗中感情的体会。
(1)《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3)《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4)《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6.背诵全诗。
四、规律总结(3′)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堂测评(10′)
1、根据课文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3)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6)《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全诗。
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中学 林甜
【课题类型】《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干干净净的傅雷》整合教学
【学习内容】
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干干净净的傅雷》
【学习目标】
1.提取关键词句,梳理文章脉络。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 感悟白求恩毫不利己的人格,体悟牧羊人无私慷慨的品格。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见贤思齐。
【课前准备】
预习《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干干净净的傅雷》,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课堂教学】
一、游戏导入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寻“睛”——提取关键词句,梳理文章脉络
1. 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填写学习单。2.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问题导航学法指导
《纪念白求恩》
默读课文,找出每段中心句,并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段落
中心句
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默读 “四不要”: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默读“三要”:眼到——认清每一个字。心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出关键语句,圈画疑
《植树的牧羊人》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是叙述“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表格。简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变化主要内容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难处。 2.段落中心句段落中出现的表示该段中心意思的话叫做中心句。中心句是全段的核心,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具体、详尽的表述。
活动二:赏“睛”——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依据学习单,通过抓关键语句品读文本,完成学习单任务。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问题导航学法指导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语句中“这点精神”具体指什么精神?请结
合文本谈一谈,白求恩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
方面?
【思路点拨】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人民
的态度;对待技术的要求……
(2)“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动三:练“睛”——学以致用。
问题导航学法指导
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
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文中哪些地
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 1. 速读文本 2. 提取关键词句、品读关键词
活动四:酿“睛”——紧扣“感动点”,分享精神收获
三.课堂寄语
若想阅读能力强
关键词句莫忽视
字里行间难觅寻
语段首中尾处拾
提取关键梳文脉
品读主旨悟情思
此大法宝脑中刻
吉林省抚松县 李秀梅
【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会摇尾巴的狼》+《鸽子、狐狸和白鹤》+《画鬼最易》+《骑虎难下》+《永某氏之鼠》+《空中楼阁》+《千金求马》
【教学目标】
1.读懂寓言,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尝试在改变情节的情况下,改写寓意。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猜寓言
1.出示《揠苗助长》图片,学生竞猜寓言名字。
2.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猜寓言名字。
3.出示《守株待兔》的名字,学生讲述寓言故事。
(二)读寓言,明寓意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四则寓言,或勾画或批注寓意。
2.学生概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3.学生翻译《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故事情节,并讨论交流两则寓言的寓意。
4.学生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鸽子、狐狸和白鹤》、《画鬼最易》、《骑虎难下》、《永某氏之鼠》、《空中楼阁》、《千金求马》等几篇寓言,交流寓意。
(三)改情节,换哲理
寓意与故事情节有密切关联,假如蚊子没有撞上蛛网,白鹤没有被狐狸蒙骗,那么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就会发生改变。试着从本课阅读的寓言中选择一则,改变其情节,并改变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明特点,懂写法
1.总结寓言的特点。
2.指导创作寓言时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
整理课堂上改变情节的寓言,誊写到周记本上。
作者:潘继云
项目二: 迈好青春第一步
学习目标:
1、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2、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价值的能力。
3、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一、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标画基础知识,在课本上写上提示语(问题)、标注序号;整理完成“自主学习”中的内容,做到明确问题,熟记知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本项目p18—p21正文部分,结合《综合能训练》p13知识盘点和要点点拨,在教材上标画基础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本节课主要讲了哪些问题?(可以写在下面)
2、练一练:独立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基础检测和能力训练的单项选择题
二、探究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在课上,同学之间或小组讨论,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质疑探究:
材料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材料二: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邓小平
(1)从两代领导人的话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
2、知识梳理: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归纳出基本观点。
(1)知识体系:
(2)基本观点:
三、训练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课上独立完成。
1、单项选择题:
(1)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启示我们,青春()
A、是快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B、是美好的,我们要趁这个时光好好玩
C、是漫长的,我们要慢慢度过
D、是短暂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2)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这一志向指引下,他最终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为人。这说明()
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③理想是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④理想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幻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诫我们
A好好珍惜春天B好好珍惜早晨C好好珍惜青春D珍惜一切生命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2009年7月13日报道:贵州晴隆县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透水事故,在16名井下被困矿工中,有3人被困25天、约604小时后奇迹生还,于12日中午安全升井。据悉,被困矿工25天以来,仅靠吃树皮(由于吃了之后胃疼,只吃了两天)、喝渗透水来维持生命,创造了生命奇迹。据材料回答:
(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
(2)青春如花,青春似火,我们应该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四、拓展案
拓展探究:
课 题 《龙的传人 》
一、教学目标
1、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龙的传人》,体会歌曲的情感。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表达爱国之情。
2、在欣赏《乡音·乡情》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教学,引出问题:《龙的传人》这首歌曲基本情况,让学生交流所搜索的资料。
2、作者:侯德健的情况以及当时演唱这首歌曲引起的凡响。
(二)新授歌曲
1、请学生听歌曲的范唱,说说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帮助学生自学歌谱,并尝试按要求唱歌谱;
4、教师帮助学生熟悉歌谱,根据要求划拍子演唱歌谱;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歌词,并仔细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
6、填词唱,注意几个地方:
(1)虽不曾看见长江美(2)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7、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歌曲,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放多媒体音乐,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那一组唱的好?
(三)乐理知识(1)节拍(2)附点音符
(四)拓展尝试:你还会唱哪些或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了华夏游子对祖**亲的爱恋的歌曲、乐曲?
四、教学反思
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 题 《 我是中国人 》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技能目标: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给学生欣赏一首歌曲《故乡是北京》,问:“它到底是戏还是歌呢?
2、再次欣赏另一首戏歌《说唱脸谱》
(二)新授
1、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戏歌《我是中国人》”
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师:“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生答。(评价学生的节奏感)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音乐教案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拖腔,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点解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一起攻破难关。(1)“你觉得这首戏歌哪一句比较有特点?”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出示歌谱 ① 按节奏读歌词
②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③ 哪一句带有倚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④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⑤ 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⑥ 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⑦ 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⑧ 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⑨ 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⑩ 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拍。
⑪ 学生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⑫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2)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八分休止符使曲调显得钢劲有力)
4、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5、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6、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
(三)、总结
四、教学反思
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 题 《音乐欣赏》
一、教学目标
1、乐意接触并热爱民族音乐,在音乐实践中产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能在聆听中感受民族的风格特点,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叫《我是中国人》所用的是什么乐器伴奏的?
2、师:对了,这些乐器都称为:民乐,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民乐合奏,请大家猜一猜曲名是什么?(京胡、梆子等等)
(一)《金蛇狂舞》
1、教师放音乐,并提醒学生注意听有哪些乐器进行演奏的?
2、请同学们说说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大家仔细分析乐曲,感受情绪。
3、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此曲作者聂耳的资料: 拓展:你还会或者了解那些聂耳的作品?
(二)《红旗颂》(管弦乐曲)
1、教师放音乐,让学生听,提醒两个问题:你听了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觉?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2、教师分析乐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3、为主题创编歌词
学生尝试创编,小组合作交流
(三)竖笛训练《摇篮曲》
四、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反思:《上下前后》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活动,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教学《左右》时,左右的相对性是本单元学生最容易困惑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中我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如:议一议:上下楼梯怎样走。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让学生学会判断左右,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还需要一个在实际中练习加深探索的过程。本单元仍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开始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来分清“左右”导致学生在玩游戏时部分孩子反应不过来。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创设的活动太少,有的孩子还是没明白左右的相对性,应当有所加强。
★ 快乐教学反思
★ 初一上英语作文
★ 英语作文初一上
★ 教学反思英语
★ 《快乐轮胎》教学反思
★ 《快乐习作》教学反思
★ 大一上 思想汇报范文
★ 教学反思的英语
★ 英语《ASkatingLesson》教学反思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后自学检测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五、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1、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2、背诵、默写古诗。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在交流学情 自学时间8分钟。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 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⑶、学生再谈体会。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本首词。
2、默写。
7、桂花雨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 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三、先学后教后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 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当堂训练: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学习情况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6、梅花魂导学案
6、梅花魂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学习难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 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
六、当堂训练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情。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 些词语知道?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
1、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2、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七上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推荐阅读: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06-01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11-14
2上第二单元教案07-26
六上第二单元作文09-15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01-12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07-23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7-21
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09-06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09-30
五上第二单元日积月累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