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

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 篇1

主要内容:

(一)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

(四)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五)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在学习中要注意存货初始入账价值及存货期末计价这两个问题。

第一节 存货及其分类

一、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1.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存货的特征

(1)存货是一种具有物质实体的有形资产;(2)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3)存货以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被销售或被耗用为目的而取得;(4)存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存在价值减损的可能性。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的分类

1.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周转材料。2.存货按存放地点的分类:在途存货、在库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

3.存货按取得的方式分类: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

注意:不同来源的存货,计量也是有所不同。故应区分存货的来源。

一、外购的存货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外购存货的成本=买价+税费+其他相关费用。其中: 买价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

税金指除增值税以外的税。但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计入存货的入账价值。其他相关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费用。

注意以下几点:

1.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1)一般要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2)如果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3)发生时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按已销商品和结存商品的比例进行分配。2.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税费:

(1)消费税、资源税直接计入存货的成本;(2)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所发生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小规模纳税企业所发生的增值税和一般纳税人所发生的不得抵扣的增值税,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运输费×(1-7%)计入存货成本,7%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进行抵扣。

(3)存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或短缺,如果是正常的、合理的毁损,应计入采购成本;如果是非正常的损耗,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①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②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损耗,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有赔偿的计入其他应收款,确实属于意外灾害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

(二)外购存货的会计处理

1.单到货到(存货验收入库和货款结算同时完成)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单到货未到(货款已结算,但存货尚在运输途中)(1)单到: 借: 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货到,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等 贷: 在途物资

3.货到单未到(存货已经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结算)(1)货到,入库,不进行账务处理;(2)月末,如果单仍未到,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等 贷: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下月初,红字冲回: 借: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 原材料等

(4)单到,同单到货到处理方法一样。4.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入存货(1)预付货款时: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2)采购时: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预付账款

(3)多退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付账款

(4)少补 借: 预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5.采用赊购方式购入存货(1)不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

(2)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总价法 ①赊购时: 借: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应付账款

②还款时,享受的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借: 应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三)外购存货发生短缺的会计处理。1.入库时,发现短缺 借: 原材料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在途物资

2.查明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①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借: 原材料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销货方少发货物,经协商由其补足存货 借: 应付账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短缺 借: 其他应收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④属于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自制存货

1.自制存货的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中: 采购成本:料;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计入存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成本;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采购入库之后发生的仓储费用都计入当期损益。

2.会计处理

(1)发生时,记入生产成本。借: 生产成本 贷: 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2)验收入库时,转入库存商品等。借: 库存商品等 贷: 生产成本

三、委托加工存货

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要注意消费税的问题,要区分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以后是直接销售,还是继续加工,分别进行处理。

(1)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支付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2)如果收回的存货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应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以后可以抵扣相应的“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贷方金额。

2.会计处理

(1)发出委托加工物资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原材料

(2)支付加工费和运费等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银行存款

(3)支付增值税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4)支付消费税 ①加工完直接出售 借: 委托加工物资 贷: 银行存款

②加工完用于连续生产 借: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 银行存款

(5)收回加工完的存货 借: 原材料等 贷: 委托加工物资

四、投资者投入存货

1.成本:有合同或协议的,按合同或协议价;合同或协议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2.会计处理 借: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关于消费税的补充

1.销售应税消费品销售应税消费品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货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账户。

[例8-13]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月10日销售一批消费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为60000元,增值税为10200元,消费税税率为10%,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产品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计算应交消费税:应纳消费税额=60000×10%=6000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00 2.视同销售的应税消费品:视同销售即企业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对外投资、或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建工程等等,按税法规定仍需交纳消费税。按应交消费税额记入有关成本。

[例8-14]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双方协商按成本定价,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70000元,计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24000 贷:库存商品

1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0000 3.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按税法规定一般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消费税。委托方所纳税款,根据委托加工收回后的应税消费品用途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委托方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其所纳税款可以在继续加工后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消费税额中抵扣。在支付给受托方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在收回继续加工后的应税消费品销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企业按贷方减去借方的差额向税务局交纳消费税。另一种是委托方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其所纳税款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成本,在销售时,不再交纳消费税。

[例8-15]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外单位加工应税消费品,材料成本为50000元,加工费为10000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为1700元,代收消费税为1000元。如果委托加工收回后继续加工: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材料

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支付加工费、增值税和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00 贷:银行存款

12700 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借:原材料

60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

60000 如果委托加工收回后直接出售: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材料

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支付加工费、增值税和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材料

1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

12700 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借:库存商品

11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

11000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 要点:

1.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2.实际成本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式进行核算。

一、存货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1.优点: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成本确定,比较接近现行市场价值。

2.缺点:计算繁琐。

3.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物价上涨,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的价值。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优点:日常核算工作量较小,简便易行。

2.缺点:因为存货计价集中在月末进行,所以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的管理。

3.公式:

(1)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

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2)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3)月末结存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结存存货的数量(4)实务中本月发出存货成本也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4.适用:存货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1.优点:将存货的计价和明细账的登记分散在平时进行,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为存货管理及时提供所需信息。

2.缺点:计算频繁,不利于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3.公式:

(1)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

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

(2)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最近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批发出存货的数量(3)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

(四)个别计价法

1.优点: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能准确反映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2.缺点:日常核算繁琐

3.适用: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计价,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以及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二、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一)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 原材料

(二)生产经营领用的周转材料 1.一次转销法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 周转材料

2.五五摊销法(1)购入时: 借: 周转材料——在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2)领用时:

借: 周转材料——在用

(100%)

贷: 周转材料——在库

(100%)

借: 生产成本等 贷: 周转材料——摊销

(50%)

(3)到期报废时: 借: 生产成本等

借: 周转材料——摊销

(100%)贷: 周转材料——在用

(100%)贷: 周转材料——摊销

(50%)

3.分次摊销法

方法类似于五五摊销,只是次数多于五五摊销。

(三)销售的存货

借: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等

(四)在建工程领用的存货 1.领用库存商品时,视同销售。借: 在建工程

贷: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领用材料等

(1)生产机器设备等,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 借: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2)建设厂房等,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 借: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第四节 计划成本法

一、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存货的分类以及各类存货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扥,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3.设置“材料采购”科目,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计价对比。4.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

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

(1)购入材料: 借: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等

(2)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贷: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

三、存货的发出及成本差异的分摊

(1)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1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100%

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2)领料出库,可以月末一次结转 借: 生产成本等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贷: 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

第五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1.含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

2.成本:就是会计计量属性中的历史成本(买价+税费)。

3.可变现净值:是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4.影响可变现净值的因素:(1)估计售价(2)进一步加工的成本(3)销售的税费

5.该方法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一)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 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3.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二)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 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 √ 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

√ 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例:某企业有10台存货,10台都签有合同,合同价为50万元/台,则确定的售价为10*50=500万元;如果10台存货都没有签订合同,市场价格为45万元台/台,则售价为10*45=450万元。

如果企业有12台存货,其中10台签有合同,2台没有签订合同。则10台按合同价50万元,另外2台按同类产品的市价45万元/台确认售价,12台合计售价为10*50+2*45=590万元。

三、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要区分存货的用途。

1.如果存货是产成品、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相关销售税费。注意没有进一步加工成本的问题。

2.如果存货不能直接出售,需要进一步加工,则需按照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相关销售税费来确认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

1.存货是产品、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材料,如果其账面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存货已经发生了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就可以了。

2.存货是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期末计价就要考虑是按材料或是产品进行期末计价。例如期末原材料成本50万元,如果出售售价为45万元,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就要作进一步判别。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应该按其生产产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判断其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1)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小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就要按材料的成本进行计价。

假如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售价为45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是否需要计提5万元减值准备?

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售价是160万元,这时虽然材料的成本已经高于材料的售价,但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低于产品的售价,所以期末材料仍按成本计价。

(2)用于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如上例,假如A材料的成本为50万元,售价为45万元。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是150万元,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是130万元,这时就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来计价。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相关税费。

注意: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例:甲公司期末原材料账面余额100万元,数量10吨,每吨10万元。这批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已与乙公司签订合约的20台Y产品。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20台Y产品,每台售价10万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为把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本95万元。估计销售Y产品,每台还需花费1万元税费。本期期末,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下跌到9万元/吨。如果把原材料出售,每台还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问这批原材料可变现净值是多少?

分析:

(1)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原材料已经跌价,但不能用100万或90万减销售税费作为可变现净值。需要考虑用原材料生产出的Y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原材料的成本100万,已经小于原材料的售价90万减相关税费1万。产品的成本:材料100万元+进一步加工的成本95万元=195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200万元-销售税费20*1万元=180万元

可以看出,产品的成本也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了,材料的期末计价不能用材料的成本,需要计算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200万元-进一步加工的成本95万元-销售税费20*1万元=85万元

注意: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用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计算,不是用材料的售价9万-材料的销售税费0.1*10万元来计算。

(2)如果把题目改变一下:问这批材料的期末计价是多少? 答:材料的期末计价就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85万元

思考:为什么不用材料的账面余额100万元?为什么不用材料的售价9万?

因为根据刚才分析,不但材料跌价了,生产出的产品也跌价了,所以材料期末计价要使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而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根据产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计算来计算。

(3)如果把题目再改变一下:假如甲企业以前没有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现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数额是多少?

答:账面余额100万元-可变现净值85万元=15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 如果以前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需再补提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如果以前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需冲销5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需要根据原来计提的情况来考虑本期的计提数; 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是按单项计提的,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类别进行计提。对于难于区分开的在同一生产区域生产的、销售产品有相关性、具有相同类别或最终类似用途的,可以合并在一起,按总体计提。这种情况比较少,考试时通常是按单项来计提准备。

(2)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计提准备金的数额,如例2通过计算应该计提15万,原来已经有5万,再补差额10万即可。

如果原来已经计提20万,现在计算出来应该计提15万,应该冲销5万。但冲不冲这5万,要注意此时存货的价值回升到底是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了,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现在存货价值回升,就应该冲销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不是由于原来计提跌价准备时的影响因素消失,而是又有了其他因素,导致本期存货价值回升,那么原来计提的跌价准备就不能转回。这个问题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一下。

例3:06年12月份,由于加工失误,导致原来成本为100万元的存货价值下降到95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07年1月31号这种产品紧俏,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这时,存货价格上升不是由于加工失误的问题消失。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把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销。

4.如果是由于原来的因素消失,导致存货价值回升的情况下,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需要转回。

但要注意转会的准备金是有限额的,原来计提5万,现在最多只能转回5万。5.如果存货是对外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等因素,转回准备金的时候,不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1.存货清查采用实地盘点、账实核对的方法。2.存货清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年在编制报表前,必须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2)为了加强控制,还应在年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流或重点清查;

(3)除了要进行实物盘点,账实核对外,应注意存货的质量和储存情况。

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

(一)存货盘盈 1.发现,按重置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2.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管理费用

(二)存货盘亏

1.发现,按账面成本转销。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原材料

2.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借: 管理费用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3.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将扣除可回收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借: 管理费用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4.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毁损,将扣除可回收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借: 营业外支出

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 篇2

本刊讯2015年5月19日至20日, 第三届担保品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研讨会上, 会上国内外专家聚焦存货融资、担保存货管理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热点话题, 同时由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与运营的“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正式上线。

会上, 中物动产负责人介绍了平台的三大功能定位:公示功能、对接功能、担保存货网上管理功能。通过平台的公示功能, 会员用户可以清晰获知自系统启动以来, 担保存货历年累积或当期实时的公示信息, 并可根据贷款人和管理企业的信息进行检索查询, 反映贷款人/借款人/管理企业三方的情况。通过平台的对接功能, 可以对接全国权威机构的物权登记系统, 对接的纽带是每一笔担保存货。平台将对担保存货进行实时、动态、持续地状态提取, 传送到全国权威机构的物权登记系统进行公示。通过平台的担保存货网上管理功能, 管理企业可进行担保存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项功能以公共服务的模式进行推广, 管理企业可以省掉网上仓储系统的软件开发费用,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规范进行日常担保存货的管理, 大大便利了管理企业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 也为管理企业降低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在本次大会上, 平台的上线吸引了所有参会银行及各家管理企业的目光, 80余家银行及企业纷纷表示要尽快测试平台系统。平台上线后将进入公开测试及试运营阶段, 将邀请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到平台的产品设计中来, 不断优化流程, 提高用户体验, 打造实用、便捷、全面的服务。

会计存货准则内容变化的研究 篇3

一、引言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规范企业存货的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加权法和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或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流转情况;对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销售状况的存货,将其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存货成本。因此,为了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向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内容,针对我国会计实践中的问题,对旧存货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存货准则修订前后的变化

(一)总体结构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二十二条组成;而旧存货准则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披露、衔接办法和附则共十部分三十条组成。

从总体内容上看,新存货准则比旧存货准则更为概括、具体。

1.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的“定义”部分,而是将其内容贯穿于整个存货准则体系之中。例如,在“确认”中明确了存货的定义;在“计量”中明确了可变现净值和制造费用的定义等。

2.新存货准则“计量”部分涵盖了旧存货准则“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等部分的内容,显得更为简单而且精确。

3.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衔接办法”和“附则”两部分内容,而是由财政部与其同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来规定。

(二)适用范围

旧存货准则规定;“本准则不涉及:(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而新存货准则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會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相比之下,新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广。

(三)存货成本

1.采购成本

新准则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旧准则则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说明条款,同时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内删除了原存货准则中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等费用”的内容。旧准则与原执行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衔接,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的采购成本做出单独规定:新准则则取消了该项规定。

2.加工成本

旧准则规范存货的加工成本确定时,列举了可选用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联产品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配方法,并规定了主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新准则则仅仅提出“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未在准则正文中对制造费用分配等方法进行列举。

3.其他成本

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新准则亦未具体规定如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存货的价值应如何确定,相信会在配套的准则指南中做出规定。另外,旧准则专门规定了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的成本确定方法;而新准则未对此作出规定,新准则中删除了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捐赠方未提供有关凭证情况下企业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说明。笔者认为,这与本次准则体系修改、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重新引入有关,即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的成本可都以相关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的税费确定,无需再做出专门的规定。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直接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作为存货成本计量”;旧准则则无此方面的规定。

(四)借款费用

按照新准则第十三章第十条的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某些存货项目中(而不只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即一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如造船厂的船舶等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因为如大型船舶这样的存货,造船厂仅靠自有资金根本完不成,必须借助于银行借款,而企业取得的银行借款又分不清专门借款与非专门借款,原准则规定只允许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够合理。新存货准则与新借款费用准则相对应,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因原会计准则中仅规定用于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所以旧准则不涉及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问题。

(五)发出存货成本

旧存货准则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存货准则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这样做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1.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比如,一些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其中不少企业为避免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验收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过长,导致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造成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2.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已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新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便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达成一致;3.移动平均法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形式,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六)可变现净值

新存货准则规定:“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其会计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旧存货准则未作此方面的规定。

新存货准则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了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用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为: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3.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七)跌价准备

旧存货准则规定:“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应当减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新存货准则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因为新旧准则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基准处理方法都是个别认定(即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所以新准则规定“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比旧准则规定的“转回的金额应当减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更加严密。

(八)摊销方法

与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一样,旧存货准则采用的是不完全列举的方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等”;新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明确规定为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

(九)盘亏或毁损

旧存货准则规定:“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新存货准则在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进一步说明:“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除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造成存貨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具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计量收发错误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以上处理可以使企业对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规定更加明确、具体。

(十)披露

1.新准则调整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信息内容。2006年,由于整个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完成,应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内容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进行规范,故各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在披露这个部分均只是规定在附注中应披露的内容;而旧准则在披露这个部分中除了规范附注中应披露的内容外,还包括了在财务报表中应披露的内容。

2.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对其总额的披露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旧存货准则强调不但应当披露其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而且应当披露其总额。

3.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而旧存货准则对此没有具体规定。

4.新存货准则对存货取得的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以及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等没有要求进行披露。

5.因为新存货准则删除了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所以在新存货准则的信息披露中也相应地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应当披露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的内容。

三、新存货准则对企业会计实务和学术理论的影响

(一)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将产生的影响有:1.影响某些企业(如大型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的产品生产成本构成。这些企业如果靠借入资金进行产品生产的话,那么其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项目将在原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借款费用这一成本项目,按旧存货准则的规定,这时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新存货准则却将其计入了产品成本,这必然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增加报告期存货资产和利润。2.利用不同筹资渠道取得资金所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缺乏可比性。用借入资金生产的产品成本与用自有资金生产的产品成本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因生产产品(甚至是相同的产品)所需资金的来源不同而使其产品成本不具有可比性,甚至可能是同一企业前后各期因产品生产所需资金来源渠道上的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前后会计期间缺乏可比性。3.“相当长时间”具有不可操作性。新准则所规定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中的“相当长时间”究竟是多长时间很模糊,这种表述难以操作,除非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界定,否则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同样可能被企业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出现利润操纵问题。

(二)存货出售、存货跌价准备应当予以结转

新存货准则增加了存货出售时必须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内容。如某企业将库存的20000件产品全部予以出售,单价100元,增值税率17%,税款收存银行,单位成本80元,该批产品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0元,则新旧存货准则的账务处理分别为:

旧存货准则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0

应交税金 34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000

贷:库存商品 1600000

新存货准则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 34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00

存货跌价准备100000

贷:库存商品 1600000

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可以看出,新存货准则规定存货出售时应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由此将产生的影响有:1.实施新准则后,虽然存货出售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但会增加销售当期的毛利,在利润表上则表现为当期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2.在存货跌价准备按单项计提时,每种存货的跌价准备是确知的,出售时便于结转,若存货跌价准备是按类别或合并计提的,在存货出售时因为存在着存货跌价准备在各种存货间的分摊问题,从而使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比较复杂;3.存货出售要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处置时结转减值准备保持一致,这样做便于理解,也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存货的资产价值,不会导致账面资产虚增。

(三)接受投资者投资存货的成本,按公允价值确定

接受投资者投资存货的成本,按公允价值确定。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1.避免了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人为操纵,避免了存货资产的失实,便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存货资产价值;2.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公允价值的确定仍是一个难题。新存货准则并未具体规定如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存货的公允价值究竟该如何确定的问题,因此如果不对此做出明确规定的话,企业对存货资产价值的操纵问题仍不可避免。

(四)专门规定劳务存货成本的确定

新《企业会计准则》专门规定了如何确定劳务存货成本,使存货内涵扩大,由此可看出新存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劳务成本的确定上是一致的。此规定产生的影响是:1.扩大了存货的内涵,使存货不再局限于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实物范畴,存货资产可以是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也可以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2.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资产的价值;3.实施新存货准则后,由于将原本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计入了存货成本,会使提供劳务所占比重较大的单位的利润产生不正常的波动。

(五)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现为:1.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避免了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的问题;2.避免了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资产价值偏离市价的问题,符合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观点;3.不会降低上市公司的报告期利润,从而不会使股票价格降低;4.与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保持一致。

其不足之处是取消后进先出法后,在短时间内,会对那些存货较多,原来又采用此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企业的利润产生不正常的波动。

(六)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摊销

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企业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者少计提费用现象的发生,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

(七)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的确定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如果真这样的话,新存货准则的实施将对整个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巨大的影响,必然会导致这些企业的存货资产和利润指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八)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成本确定方法的规定,相信这种变化与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重新引入有关。即:接受捐赠存货的成本按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有关税费确定,而盘盈存货的成本则直接按相关存货的公允价值确定。但这同样涉及到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的问题。

四、结束语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 练习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6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 200元,增值税税款为1 224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60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18 0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5 996吨,短缺4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7 078 000 B、7 098 000 C、7 293 800 D、7 089 000

2.甲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750 000元,增值税额为127 500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A、560 000 B、562 500 C、655 200 D、702 000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小规模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收回时所支付的增值税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发生的合理损耗

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

5.某投资者以甲材料一批作为投资取得A公司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元,双方协议约定该批甲材料的价值为300万元(假定该价值是公允的)。A公司收到甲材料和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为51万元)。该批材料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是()。A、300 B、351 C、100 D、151

6.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8 500元,加工费为285 000元,往返运杂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

A、1 374 850 B、1 326 400 C、1 338 400 D、1 273 325

7.A公司委托B企业将一批原材料加工为半成品(为应税消费品),进一步加工为应税消费品。企业发出委托加工用材料20 000元,需支付的运杂费1 000元,加工费12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10%。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A公司收回半成品时的成本为()元。A、32 000 B、33 000 C、35 040 D、36 555

8.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9 000元,加工费为29 425元,往返运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

A、1 374 850 B、1 069 900 C、1 321 775 D、1 273 325

9.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10.2006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35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80万元,预计销售发生的相关税费为10万元;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2006年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350

B、280

C、270

D、290

11.某企业11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11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11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11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情况下,11月7日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400 B、420 C、430 D、440

12.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购入A种原材料1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万元,增值税额为136万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1.36万元,装卸费用4万元,途中保险费用 3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998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 吨。则该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万元。A、0.80 B、0.81 C、0.82 D、0.83

13.A公司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2006年6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为2 000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400 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60 000公斤,计划单位成本1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50 000元,增值税税款93 500元,销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n/30,A公司在折扣期限内支付了全部的价款和税款。另外还支付运杂费8 000元,保险费50 000元,途中仓储费2 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50 000公斤,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20 000公斤。则A公司2006年6月30日结存的原材料实际成本为()元。A、300 000 B、3 230 000 C、303 600 D、320 500

14.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8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5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85 B、89 C、100 D、105

15.2006年8月大华公司与新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大华公司2007年2月向新华公司销售A产品8台,每台售价65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A产品6台,账面价值为372万元,20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4万元。预计销售6台A产品需发生销售税费24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0 B、6 C、9 D、12

16.2006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C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库存10 000公斤,成本为200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90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2万元。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万元。A、200 B、198 C、190 D、188

17.某一般纳税企业因台风毁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8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能够获得保险公司赔款50 000元,则因该批材料的毁损而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元。A、43 000 B、42 664 C、30 000 D、29 200

18.下列原材料相关损失项目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A、计量差错引起的原材料盘亏 B、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C、原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人为责任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19.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A、自然灾害造成毁损净损失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A、支付的买价

B、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E、加工货物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3.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

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

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

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5.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6.下列项目中应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是()。A、发出用于加工的材料成本 B、支付的加工费

C、支付的往返运杂费 D、支付的加工物资的增值税税款 E、支付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税款

7.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8.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定期检查时,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售价

C、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价下跌

9.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有()。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C、存货陈旧过时 D、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判断题

1.工业企业购入材料和商业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

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时,如果发生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可以将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某一酒类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白酒在储存3个月之后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该储存期间所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4.企业接受的投资者投入的商品应是按照该商品在投出方的账面价值入账。()5.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一律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6.期末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7.无论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8.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6、C

7、B

8、B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D

17、B

18、A

19、A

二、多选题

1、ACE

2、ABC

3、BCD

4、BCD

5、AD

6、ABCE

7、CD

8、ABCD

9、ACD

初级会计存货的总结 篇5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2)购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①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此种情况应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科目。

②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材料未到时,应借记“在途物资”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科目;待材料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

③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发票账单未到时,若能确定其实际成本,则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付账款;但如果不能确定其实际成本,期末应按照暂估价值先入账,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但在下月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等收到发票账单后按实际金额入账。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采用预付货款方式时,应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待材料入库后,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预付账款”,如果预付货款不足,应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注意同实际成本法的区别)。

(2)基本核算程序: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核算中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差异两部分

★ 注会会计学习方法

★ 会计从业学习方法

★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

★ 初级会计实习报告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

财务会计第三章存货 篇6

一、新旧存货准则总体结构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内容组成;而旧存货准则是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结转、披露、衔接办法、附则共十部分内容组成。相比较而言,新存货准则的总体结构比较严密,层次较分明,体系也十分完整,涵盖了会计确认到披露的整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二、新旧存货准则内容的差异

1.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发生变化

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一是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发出存货流转情况,结存存货实际成本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例如:一些为了避免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较长,发生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而在会计处理上却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使得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并且结存存货实际成本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二是国际会计准则已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新准则的修订,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接轨。这一变化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

2.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就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

论存货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篇7

会计上的存货发出是否确认收入, 用新会计准则14号———收入准则来衡量, 一致地方——用于股利分配、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以公允价值作收入同时计税;不一致地方———用于非应税项目、捐赠和投资不作收入但计销项税。

差异体现在增值税视同销售方面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在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 但增值税视同销售;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

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会计与税法无差异, 都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指南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增-销同时, 结转成本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者, 新准则确认为非货币交易, 若有商业实质的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按准则14号-收入, 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销售处理, 同时结转成本, 这样会计与税法无差异;不具备商业实质的, 其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但增值税要按公允价值计提销项税, 这形成差异。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或购买的货物用于股利分配。新准则无明确规定, 但根据准则14号-收入的要件: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才能确认: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和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会计上也确认收入, 无差异。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但增值税计计提。

2 存货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相关业务的差异

2.1 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致地方———初始计量———外购存货、投资者投入、债务重组转入、接受股利分配取得的存货

外购存货。《国家税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0]84号) 规定:纳税人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为购货费用和税金 (消费税、关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从事商品流通业务的纳税人购入存货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吕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可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若已计入成本, 不得再以销售费用的名义重复扣除。

加工存货。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必须将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合理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可根据会计凭证、记录计入成本, 间接成本必须根据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对象中。

债务重组转入。《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2003]第6号) 中规定: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 应当按照该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有关税费, 作为其计税成本。 (与会计一样)

接受投资取得的存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118号) 中规定:被投资企业接受非货币资产, 可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

对接受股利分配取得存货。在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法中, 对接受股利分配取得存货的计量没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被投资方以非货币性资产分配股利, 企业所得税处理为视同销售, 所以可以推定对企业接受股利取得存货的计量按市场公允价值。

不一致地方

接受捐赠的存货。新准则无明确规定, 国税发[2003]45号中规定, 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 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 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占应纳税所得50%以上的, 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务局所得。在经营中使用或将来销售处置时可按税法规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

企业通过合并取得的存货。国税发[2000]119中规定:企业发生应税合并, 合并企业接受资产按公允价 (评估价) 确认成本。企业发生免税合并,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 以被合并企业的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差异, 会计是以是否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为条件, 分别确认合并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而税法是以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为前提条件的来确定存货的计税成本。

非货币交换取得的存货。非货币交换取得的存货, 企业所得税现行法法规无明确规定, 但由于现行税法对企业非货币交换没有确认为视同销售, 所以企业非货币交换取得存货税收的计量, 应按确定。

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存在差异的, 按换出企业账面价加上相关税费计量的无差异。

自制存货在成本从范围和计量上不尽一致。

(1) 会计上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但国税发[2003]45号中仅就房地产开发产品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处理作出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 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对于其他存货无相关规定。

(2) 尽管在自制成本中都确认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 但税给出了人工工资的标准 (1600) , 超标准的要调整。

2.2 存货发出计量

一致地方———计价方法无差异

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可以采用会计的成本发出计价方法, 若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一致, 也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计价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改变, 下一年度前报批。

2.3 评估增值的税收处理

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纳税人发生合并、分立和资本结构调整等改组活动, 有关存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在税收上已确认实现的, 可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存货的成本。

3 期末计价

会计上计提跌价准备, 且可转回;税法不允许所得税前扣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 存货损失的税收差异

国家税务总局[2005]13号令规定, 有关存货损失的企业所得税规定如下:

损失一般范围: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及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发生的盘亏、变质、淘汰、毁损、报废、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

永久或实质性损害的范围。变质、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经营中不再需要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其他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范围不同。税法规定的范围不仅包括会计上存货损失的内容, 还包括永久或实质性损害。也就是可变现净值为0。

损失计量不同。会计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扣减准备后的金额, 盘亏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是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已形成损失或永久实质性损害时, 应扣除变价收入, 可收回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款后再确认发生的损失。可收回金额可以由中介机构评估确定。未经评估的存货为账面价值的1%。

对于损失的处理不同。会计上的存货损失符合会计准则的要件, 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医院存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字】医院;存货;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医院存货财务管理概述及重要性分析

1.医院存货财务管理概述

医院存货财务管理是指医院作为公益性、社会性的企业在价值创造中所形成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综合,是医院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营业额、存货管理成本最小化、资金流通顺畅)所进行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和股利分配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医院的财务管理基本内容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利润及分配管理,但医院作为社会性、公共性场所,其本身应该具有的社会财务管理、民生财务管理、医院环境财务管理,都应该更值得注重。对于存货这一特殊药品,对其的管理到位,能够使得医院成本效益达到最大化。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医院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存货指出存货是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存储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及其他材料等物资,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指存货对应的会计科目为库存物资和在加工物资,其中库存物资核算为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而储存的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的实际成本,在加工物资核算为医院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的实际成本。医院存货的类别为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药品作为医院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物资,在医院存货中占据重大比重。

2.简要分析医院存货财务管理重要性

存货过多或不足对医院来说都是不利的,存货过多必然引起资金占用,存货过少也必然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治疗,不仅加重了医院财务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环境维护等等。存货不足,甚至会影响医疗的正常化进行,无法合理的医疗费用、优质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导致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渐降低。药品作为存货的一种,既是救人的灵丹妙药,也是医院的货品,如何选择药品(存货)的科学性、有效性也是值得医院深入研究。可见,对医院存货进行财务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院存货财务管理实例简要分析

案例:药品调价顺序对库存物资有影响,医院药库人员上交药品调价明细表,根据该明细表,会计分录应该为借:待处理财产损益62.5元

贷:库存物资-药品62.5元

这样月末财务账上药品余额与物资管理部门明细账对账时却发现财务帐少了62.5元。

图2.1药品调价明细表和图2.2入库记录可见,ABC三种药品当期入库记录正好与调价明细表批发价和库存数一致,而验收入库单会计已做了分录:

借:库存物资 587.4元

贷:应付账款 587.4元

再看ABC三种药品的明细账才发现三种药品上月库存数为0,那么本月调价明细单上的损益其实多余了,只是因为药库人员入库时发现ABC三种药品在系统中存在,就将ABC三种药品按系统价格先行入库,后发现价格不对,就相应的做了调整。因为原库存为0,故药房人员核对药品时并未发现药品有盈亏。但系统的调价单却产生了,药房人员看到调价单未了解始末就交到财务部门,造成财务库存减少了62.5元。

总之,药房调整药品价格的正确做法应先调整好价格后打印调价明细单,再将本期新购入的药品验收入库,这样物资明细账与财务数才会一致。医院各种会计处理都需要进行适当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医院存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医院存货责任不够明确深刻

医院毁损待报废、超过使用年限或长期未使用的存货,这些存货得不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认为其重要性不高或每年清产核资时上报,没有得到批示,没有处理,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基层人员对这部分存货具有一定责任,这部分基层人员也就对这批存货不管不问,使得这些存货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2.存货核算分析体系及制度建设有缺陷

存货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帐实不符,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因为医院是一个特殊公益性的行业。库房收货后办理入库及交账的不及时性将导致财务不能及时、准确核算存货库存情况,再加上医院库存量巨大、品种多、金额繁琐及赊销药品等情况。这些都是医院存货核算分析体系及制度建设存在可大可小、或大或小的问题,应该进行合理、合适的建设和完善。

3.目前医院存货基层管理难度大,整体性受影响

长期以来,医院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存货库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缺乏、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医院存货管理的工作效率也较为低下,医院高层管理对这部分人员的重视力度不够,更加使得库房基层管理更加无法具体规范化,使得也间接影响到了医院财务总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货管理效率都相较低下。

四、加强医院存货财务管理的对策

1.改进医院存货财务管理及流通管理体系更完整、科学

医院存货的流通才能使得存货的价值最大化,至于流通方向可以多样化,这样就可以相应的建设存货流通管理体系来使得其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健全存货管理制度是指存货采购、验收、保管、发货、盘存等职责都应该明确合理的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存货岗位责任制)。医院存货不论购入还是发出,都应该层层授权,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办理,如存货采购应该有采购计划,经授权人批准后才能从正规渠道购入;存货的领用也应该由各个使用科室固定人员办理,并对损坏丢失物品应建立赔偿处罚制度,领用一次性物品、消耗品要与其他科室核算相结合,控制超过计划性的使用浪费。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等手续制度,存货的收、存、发过程都应该严格审核、计量、验收、分析等完整配套手续。

2.深入增强存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起码职业操守

医院应该动用各种可利用资源、平台来提高存货管理人员、全体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对于存货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其对存货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得其遵守本身工作起码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对待该岗位是存货基层员工(库房员工)最起码应该做到的职业操守。库房的一切数据登记汇总情况都会影响财务管理部门对其核算分析产生微妙差异。所有库存项目采集到原始凭证的最小要素,存货成本基础数据与会计核算报告应该确保一致性和真实性,这都需要存货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

3.增加先进科学存货核算分析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

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和存货核算分析建设能够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适合医院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临床科室、辅诊科室、行政后勤部门及财务核算管理部门、库房)等进行计算机联网,保证存货领用到科室后是否应用到病人身上等方面进行使用问题的监管。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医院存货的管理能够大大降低医院存货成本的目标,有效的保证医院医疗活动有序、正常的进行,从而最终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走上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戴文娟,丁旭辉,汤建凤.医院存货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思考[J].2010(11).

[2]王英.如何加强医院存货管理[J].财会研究.2010(236).

[3]程秀芳.医院存货的财务管理[J]经济工作.2007(21).

[4]杨春旭.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

上一篇:食堂承包合同免费下一篇:小学实习总结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