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通用9篇)

高三语文 篇1

高三语文调研考试作文解题立意及评分细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静静地看着,老人竿起竿落,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一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要了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听了孩子的话,老人指了指手里钓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啊,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解题:

关键词:钓竿、可不是完全靠它

钓竿:喻指工具设备等。

可不是完全靠它: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心态等。

句子关系: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两句话之间隐含递进关系

立意:

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

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虽可假于物,更需己之长

(2)贵在能而非在器

(3)钓竿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没有论述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钓鱼之法

(2)要靠(后天的能力、努力、心态)(3)要靠(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偏离题旨:

内容浮泛,立意肤浅,言不由衷,信马由缰

偏离题意,及格线(36分)以下;1.不关涉材料

2.泛谈成功、创新等

例如

(1)成功需奋斗努力

(2)成功不可复制

(3)自己动手(从小孩角度)(4)天真的后果

不合题旨

转移论题,逻辑紊乱,胡乱嫁接,肆意拼凑

完全离题30分以下;扩写、续写15-25分

结构:

结构完整,字数8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700字以下,少于36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论据方面:

(1)论据准确、充分、有时代感

(2)论据不足

(3)全文大篇幅古代事例

(4)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注意分辨将材料和观点牵强勾连现象),视为无效字数

(5)注意区分准确的类比材料和无病呻吟的宿构语段赋分要求:

一类卷:54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48分53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卷:42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卷:36分41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卷:0分35分(完全不切题,文体特征不清楚等)

其他扣分说明:

1.完全套作,18分以下给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分以下给分;

3.没有标题,扣2分;

4.语言不流畅,错别字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5.字数不足: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700字以下,少于36分。

400字以下,少于20分。

高三语文作文大全

高三语文一模考试满分优秀作文

合理驭剑,不为双刃所伤

同样是搭乘缆车赏景,有人体会到了轻松游览极目楚天的乐趣,有人缆车摇摇晃晃,令人提心吊胆的恐惧,还有人认为缆车缩短了人欣赏美景的时间,令人遗憾。缆车无疑是现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受到游客褒贬不一的评价。其实,科技既能帮助我们发现美,又能阻止我们感受美。只有合理驭剑,趋利避害,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无可厚非,缆车的出现为减轻游客的疲劳,帮助观者接触、欣赏那些原本难以触碰的美提供了可能。也使旅游景区能够承载更大的游客量,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便捷意味着高速,原来需要细细品味的美只能走马观花,降低了感受的质量。同时,高速就意味着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后果比预想的要可怕得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游客在乘坐缆车时担惊受怕,无法定下心来好好把玩美景。可见,缆车受到的赞誉和诟病都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在高科技和新生事物领域表现的极为突出。当我们声称科技的发展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世界,加速人们奔向美好新生活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废水废气,网络传播造成了大批网络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更别提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了。这些案例给科技发展的高速、便捷之说结实的打了一个耳光。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并不像说的那样完美无缺。如果它的利远大于弊的话,或许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一旦他的弊,包括一些潜在的危险过甚,可能会将人类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合理驾驭这把双刃剑就显得尤为重要。

拿不久前流行的APEC作例,首都一反常态的干净与整洁,天空出人意料的一碧如洗,给各国首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明就里者不清楚,这是多地同时限号,首都怀柔郊区猛种万株植物的功效。国家把光鲜的一面展示给了世界,又为什么不向着这个方向更常态化的推行政策,推动变革呢?其实,如何趋利避害,困难不在做法而在方向,只要人们深刻理解利弊所在,方法总比困难多。

缆车太快,我们不妨合理限速,以保障游客足够的观赏时间。缆车太晃,科学家的智慧足以提高其舒适性。总之,晓明利害之后,我们可以对科技作适当的修改和创新,毕竟人性化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合理驭剑,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

还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方面

一、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缆车的角度

例如(1)合理驭剑,不为双刃所伤

(2)缆车观景(某种载体)有利有弊

(二)从游人的角度(人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1)心态各异,景致不同

(2)角度不同,世界不同

二、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例如:

(1)心态决定你的感受

(2)境由心生

(3)立足自身,择路而行

(4)找适合的方式,赏最美的风景

(5)正确对待事物的利与弊

三、基本符合题旨:(41-36分)1.没有综合理解材料提炼观点

2.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来立意,如泛谈美景、缆车、快慢、胆怯等等。

例如:(1)徘徊胆怯,不如大胆超越

(2)放慢脚步,细观美景

(3)一缆众山小

(4)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风景

(5)美景无处不在四、不合题旨(30以下)

转移论题,胡乱嫁接,肆意拼凑,文体不明,与材料无关的观点都视为不合题旨。

例如:

听听多面之词漫步人生路靠自己去攀登冰封夕阳成功没有捷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勇开道,细心前行等。

高三语文 篇2

高三语文老师必须要守住既定的教学计划, 稳步推进, 守住本色的教学方法, 讲求实效。这是我们高三语文老师所必须要有的定力。

一、语文老师一定要淡定地看待考试, 不能因为考试而打乱原来的复习计划

高三了, 与高一、高二不同的是, 考试多了。周考、月考、模拟考、热身考纷至沓来。分数至上的观点让一些地方的领导把目光锁定在考试上, 他们希望通过不停的考试给教师持续施加压力, 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苦干, 确保升学率。更严重的问题是, 我们有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考试的忠实粉丝, 将考试当成了压制学生的法宝。在一些地区, 以考代练的现象非常严重, 教学就是考试、讲评、再考试。这种方法针对理科可能还有一定的作用, 但对于语文而言, 实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 一种过程控制的方法, 其本身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一切教学最后都需要通过考试来衡量。但是, 如果考试过于频繁, 将检测当成训练, 则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不断地阅读、积累、感悟、写作, 培养语感, 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与讲评来巩固答题思路与答题方法, 形成经验, 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上去, 也才能经得起最后的高考。而平时的所有考试都是为了发现问题, 不能真正培养多少语文能力。如果错误将考试当成激素药, 无异于拔苗助长, 欲速则不达。而且语文考试耗时长, 每考一次, 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评, 剩下的真正用于内容复习的时间就少得可怜了。语文老师一定要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 避免频繁的考试, 面对上面组织的考试也要坚定自己原来的计划, 不因为考试而乱了手脚, 讲评时择其重点, 而不能面面俱到。如果一味地应付考试, 迷失了方向, 正常的复习就无法进行。难怪有人感叹, 一个老师如果在高三待的时间长了, 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上课了。

二、语文老师一定要正确看待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在现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睁眼上课, 闭眼睡觉成了高三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从早到晚的时间全部被分解到各个学科, 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即使有那么一点边角空间也早被理科的硬性作业所占据, 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软任务只能落空。面对这种现象, 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在课时内拿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开展阅读, 当然这已经不能叫作课外阅读。对于语文而言, 不阅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 四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关系。阅读可以增加学生语感, 优化学生的语言词汇, 增强交际能力, 扩大学生的视野, 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提升写作水平。退一步讲, 即使为了应试, 也应该放手让学生阅读, 因为, 无论是试卷中的语言基础知识部分, 古诗文阅读部分, 现代文阅读部分, 还是写作部分, 阅读都是其重要的营养来源。前些时间, 有人提出文科教学理科化的说法, 这个极端的说法错误透顶, 遭到了广大文科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一致声讨。如果我们不给学生课外阅读, 除了练习还是练习, 那事实上就真的成了语文教学理科化了。有人说, 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语文老师一定要有长远眼光, 有自己语文教学的整体观点, 不能为了一时的考试分数, 以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为理由挤占阅读时间。当然, 对于学生的阅读, 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有所作为, 适当引导, 而不能放任自流, 在阅读材料与阅读目的上加以引导, 以求课外阅读的实效, 避免学生单纯为了猎奇而进行的消遣式阅读和漫无目的的低效阅读。

三、课堂教学应以讲求实效为根本原则, 切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当今教坛上, 真可谓“百家争鸣”。你今天搞这一套, 他明天搞那一套, 这个研讨, 那个论坛;纷呈的教学理念, 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轮番登场。多样性是这个教学变革时代的主要特点, 快生速灭也成为一些“创新”专家难逃的定数。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些走马灯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 有鉴别真伪的判断能力, 有所扬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要牢记, 讲求实效是高三语文的根本原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专家, 领导都反对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这本身是对的, 因为讲得过多, 就会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与主体性。但有人将这一说法推向了极端, 给每一堂课讲授的时间做了一个硬性规定, 超过了时间, 就是低效课、废课。对于语文学科而言, 这真是一个笑话, 老师讲得好, 学生乐于听, 为什么不能讲呢?有的体系知识, 有的难点重点, 光凭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学生是悟不出来的, 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那就非讲不可。只要讲得有效, 大可不必顾忌太多, 不可削足适履。再比如, 现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 这是好事, 但有的地方上公开课时, 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 没有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以此说来, 多媒体技术发明之前就没有一个好老师, 岂不荒唐?多媒体技术扩大了课堂容量, 节约了原来老师大量板书内容的时间;不同文件之间可以切换, 轻松快捷;图文并茂, 视听结合的特点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好懂。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多媒体用得过滥则会有副作用。比如, 在讲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或诗歌时, 有些老师总喜欢将网上下载的画面或视频打出来, 这样一来, 学生原本通过诵读、想象再创意境的过程被省略了, 思维没有得到锻炼, 语文课无形当中就蜕变成了看图课, 学生轻松了, 但课堂却变得毫无意义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 我们的高三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点定力, 坚持一切讲求实效的原则, 少一点花架子, 多一点实在, 少一点急功近利, 多一点长远考虑, 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本色而高效的语文教育。

摘要:在当前浮躁的教学环境当中, 高三语文老师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 认准一个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让自己的教学落在实处,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也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3

一、认真总结、明确重点

高三的一二三轮复习各有侧重。一轮复习对知识点的梳理细致而全面,要把知识点前后连贯起来,织成网络,形成体系,因此用时较长,速度也较慢。二轮复习是粗线条的,侧重对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较大的考点进行专项攻坚,同时快速循环重要的考点,一般用时短,速度较快。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综合题的模拟训练,巩固一、二轮复习中总结的知识网络,同时对一些零碎的小知识点查漏补缺。因此,在一轮复习的后期,考生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二轮复习的重点,据此制定出的二轮复习计划,针对性才强,二轮复习的效率才高。

二、夯实基础,循环考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零碎,容易遗忘,可以采用循环反复的方法来进行复习和训练。因此二轮复习时,要让考点尽快循环起来,强化知识点在脑中的印象,巩固知识体系。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及一些贴近生活的词语(如2013年重庆卷考到了“消防栓”“踮脚尖”)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而高考一般不侧重对生僻词语的考查,因此考生不必过多关注。另外,如果在某一个时段对病句和成语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同学们可能就会草木皆兵,满眼都是病句,很多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容易混淆,效果很差。考生可以坚持每天做两三个小题,不要贪多也不要放弃,坚持几个月以后,再结合典型的例句进行分类总结,并经常翻看,这样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纵横比较,总结规律

高三中后期,一定要重视“文言文、古代诗歌、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训练。采用在某一时段内集中训练的方式复习这类考点,效果会比较好。比如古代诗歌鉴赏,通过对专题复习期间出现的阅读文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命题的规律;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纲,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歌常见题型的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和技巧等进行分类总结,并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解题能力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历来都有“得作文者得天下”之说。虽然作文片段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是,作文片段练习对于提高考场作文的写作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可以经常进行“审题、开头结尾、一事一议”等方面的片段写作练习。对于大作文而言,主要是练习文章的结构,如“首尾的呼应、过渡、各部分的详略安排”等等。同时要重视对文章的修改,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等。

四、三研真题,把握方向

高考之前,研究最近几年(最少3年)的高考真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通过对高考真题纵横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各类考点的命题规律,从而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如果发现平时训练的考题和高考题的方向不一致,命题特点出入较大,考生不必太在意答案的正误,只需把这些题作为一种拓展即可,同时及时进行调整,尽量选择规范的考题进行训练。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备考思路越来越清晰,答题感也越来越好。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篇4

刘小成假期补课(8月8号---8月20号)读音和字形训练。第一周(8月25号---8月27号)熟语训练。第二周(8月29号—9月3号)熟语训练。第三周(9月5号---9月10号)辨析语病训练。

5第四周(9月12号---9月17号)辨析语病训练。第五周(9月19号—9月24号)月考复习第六周(9月26号—9月30号)9月份月考。第七周(10月3号—10月)国庆放假。

9第八周(10月8号---10月15号)讲评试卷,句子衔接训练。10 第九周(10月17—10月22)科技文阅读训练。

11第十周(10月24号—10月29号)期中考试。第十一周(10月31---11月5)讲评试卷,文言文复习。第十二周(11月7号—11月12)文言文复习,诗歌赏析复习。14 第十三周(11月14---11月19)诗歌赏析复习。第十四周(11月21—11月26)诗歌赏析复习,月考复习。16 第十五周(11月28—12月3号)月考。第十六周(12月5号—12月10号)讲评试卷,现代文阅读训练。18 第十七周(12月11号—12月17号)现代文阅读。第十八周(12月19号—12月24号)会考复习,会考。第十九周(12月26号—12月31号)语言知识表达运用复习。第二十周(2012年1月4号—1月7号)语言知识表达运用复习。22 寒假补课:作文训练,第二轮复习开始,语音和字形训练。23 第一周(2月27号—3月3号)熟语训练。第二周(3月5号—3月10号)语病训练。

25第三周(3月12号—3月17号)兰州市一诊。第四周(3月19号—3月24号)讲评试卷,句子衔接训练。第五周(3月26号—3月31号)科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训练。28 第六周(4月2号—4月7号)诗歌赏析训练,模拟考试。29 第七周(4月9号—4月14号)讲评试卷,现代文阅读训练。30 第八周(4月16号—4月21号)语音知识表达运用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篇5

江陵县教研室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工作目标

年高考,语文学科各批次上线率在全市的排位分别与总分各批次上线率在全市的排位基本相当,并打造出较有影响的高分。

三、复习理念

厚实积累,拓宽视野,发展智能,提高素养。

积淀文化,修炼文气,蓄养文才,提升文品。

四、具体要求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在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易混易错词语的读音、字形,把它们积累下来。一要常备工具书,随时查阅;二要准备积累本,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高考语言表达考查的题型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近两年各地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从理性角度吃透各种题型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特别注意新题型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语言表达题进行全面训练。

(二)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紧扣《考试大纲》,主要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以文言文翻译为重点。

文言实词的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

义。要对18个虚词进行系统整理,从课文例句入手,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训练。

2、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巩固知识,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解读内蕴,确切表达。复习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读”,即读典型精要的鉴赏短文;二是“写”,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三是“练”,即选择适量的符合考纲要求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三)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及名句名篇的默写

目前,暂按省考试院《2007年高考大纲补充说明》中规定的篇目进行复习。要求背诵的35篇(段、首)诗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准确地默写出来。另外,对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要加强识记。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以下几点是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必要前提: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③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④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五)作文

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

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都要将高分作文打印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9月至11月中旬)

应届班上完第五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第二阶段(11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

应届班上完第六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进行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第三阶段(3月初至4月底)

应届班进行考点复习,其重点是: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补习班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并对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和古代诗歌鉴赏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5月初至高考前)

处理信息、“保温”训练、综合训练。

高三语文总结 篇6

——钟祥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组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钟祥一中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4年高考已经降下了帷幕,在高三语文组全体同仁的团结协作下,钟祥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备考工作圆满的划上了句号。但高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总结才刚刚开始。下面将我校2011年语文备考工作的思考以及本组备考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高考成绩

高三语文备课组紧盯高考动向,团结协作,科学备考,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做好高考备考复习工作,使语文科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理科最高分132分,文科最高分129分,分别居全市榜首。考取清华北大8个学生中,其中语文有8人超过125分。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了语文组全体同仁的心血和汗水。

二、备考经验总结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高中三年一盘棋,钟祥一中的语文备考是从进入高三才正式启动,但真正的规划从高一就已经开始。因为我们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始年级,语文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规范意识(书写规范、答题规范等)强调较多,对学生的各种习惯(阅读习惯,动笔习惯等)培养强调较多,为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中避免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一高二年级,语文组在学生作文训练上痛下功夫,从高一的记叙文写作到高二的议论文写作,安排明确,计划性强,为高三学生找准自己的写作优势,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创造了条件。同时,高二年级加大了学生文言文、诗歌赏析、优秀作文示例的阅读量。可以说,11届语文能决胜高考,高一高二两年工作的统筹安排功不可没。

进入高三,语文组参考历年的高考备考工作,结合各地的高考信息,更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制定了科学而详实的备考计划。所有的备考工作全年统筹,安排到月、到天、到人。力求人人有事做、天天有目标,事事能落实。所有的一切保证了备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回归课本,抓好早读 刚进高三,我们先引导学生对语文必修一至六册的课文进行了系统复习:把每册的课文分类,从各类中挑一、二重点篇目细讲,目的一是熟悉优美语句,为字音、字形、语病、写作、鉴赏等题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高考古文命题虽然考查课外的文言语段,但是考到的释词译句内容,都要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迁移出去来解答,而且还涉及到默写填空,所以这一面的课本复习显得更重要。抓好早读。我们向学生介绍高效利用早读的意义和方法,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早读进度计划,力求早读内容丰富,有课文中的名篇名言名句,有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作文示例。另外,我们还从网上收集到一些古文、古诗词、微型小说、科普小品,加强对学生的熏陶。

(三)优化课堂,讲究效率

复习期间,我们精讲精练,每节课都争取有留10分钟时间做配套的练习或质疑,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更关键的是强行要求自己将本来45分钟的每节语文课压缩成40分钟左右,从而使自己不得不精讲精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从制度上对自己进行约束,从备课、讲课等方方面面进行精深化教学,确保语文课的每一分钟都是黄金时间,使课堂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每周利用早自习后15分钟进行基础知识测试——小题大做(五个选择题15分加优秀作文示例阅读),雷打不动,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符合基础知识积累的规律。每周一次语文听力训练(选择题,背诵默写,语言运用题三部分),并派专人在晚自习读报时间专门讲解。今年高考,我们的选择题得分率很高,这跟我们的有效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习题,我们都能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首先选择高考真题加以指导训练。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多方采用省内知名学校的月考题作为学生的检测题。今年高考考查了类似的材料内容,学生考试时多获了一份自信。我们的常规训练是每周一小练,三周一大练(综合检测),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狠抓作文,强化限时训练 从高一到高三,甚至开考前一周,都没放松对写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后半年,由两周一次习作改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当堂完成,不允许拖拉,这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的做法,虽然有点残酷,但坚持下来,确实有益,经过这番训练,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担心写不完的。作文的分值有60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从功利的角度说,最后复习阶段按照学生实际指导学生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甚至让他们限时默写出自己积累的精彩文章。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心中有“货”,考试时就可以轻松“发货”了。抓好了作文这个大头,对提高高考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六)对外交流,强化答题技巧

高三年级,语文组在年级组的安排下多次派老师到武汉市去旁听大型测试的反馈信息,回来后与本校的学生进行对比,找问题、找差距,不断优化备、教、改、考、练的各个环节,受益匪浅。例如,我们发现武汉市好学生的答卷,对与错暂且不论,但答题的思路特别清楚。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却显得很薄弱,因此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提高答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按照这样的思路“真题再现—答案模式—总结引申”去指导我的学生牢记模式,灵活答题,今年的高考就有问结尾段的作用,因为平时训练过,所以我们的学生反映良好。我们学校的现代文阅读在今年高考中也取得很好的成绩。

(七)注意查漏补缺,适时回头复习复习到最后阶段,学生练习过的试题不可谓不多,所以我们尽量引导好学生将近几个月来所做的专项及综合练习及时加以巩固消化,即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另外,我们工作再细化些,比如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软肋”进行摸查并进行适时训练,各个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查漏补缺,高考结果告诉我们,这样的训练途径是有效的。

在最后冲刺阶段,“回头看”比拓展训练更重要。所谓的“回头看”就是不做新题,重温旧题,也就是把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用过的资料、做过的练习作一番整理,即把自己常做常错的题目集中在一起,作一番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熟练掌握答题的关键。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散文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等六部分内容回头复习。

(八)营造集体氛围,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高三语文组是具有浓郁集体备课氛围的团队。我们牢记一句话“我们是一起的”,因此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次备考研讨时,我们都积极地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各抒己见,毫不保留。老教师、优秀教师的表率作用带动了整个备课组。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富有工作激情,成长较快,在相对应的老教师的指导下所带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语文组老师都说今年备考我们很累,但我们很充实、很幸福,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在奋斗。

(九)师生用心交流,在真诚沟通中进步

我们一直觉得只有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他(她)才能学好这门功课。一位教师想要获得学生的喜爱,除了语文功底深厚、课上得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愿意找你谈心,千万不要忽视和学生的交流。如每次月考后,我们本组的老师都将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能与学生真诚交流,有时候是关于这次考试的,有时候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一些困惑或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几次下来,学生就把我们当成是一位知心朋友。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必然会赢得学生的“芳心”,教学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今后在语文备考工作中,不断总结成绩,纠正错误,力争2015年高考语文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一、展示语文魅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创造的大门

据调查统计, 学龄前儿童对语文的喜好率达到95%以上, 小学阶段学生大约有85%人喜欢语文, 到了中学阶段大约有60%的人对文学感兴趣, 但只有不足10%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尤其是到了高三年级, 学生对语文的喜好率仅仅为3%。为什么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中国的语文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导致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

80后作家韩寒曾说过“语文课在中学以后不应开设”, 就此问题我在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支持率不足1%。大多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语文课, 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罗丹曾经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多被调查的学生也不否认语文是美丽的,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繁琐的, 令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魅力, 吸引学生的兴趣, 并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语文是美丽的, 它的魅力是无穷的。那么,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大百科全书对语文有明确的定义, 语文是一门学科, 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文用文学的语言可以这样定义: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 逍遥云游的庄子;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 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 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受过宫刑的《史记》;语文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语文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贞;语文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语文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狂放;语文是“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清丽;语文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悲凉;语文是柳永“梦醒时分,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种忧伤;语文是初升的太阳, 喷薄而出, 霞光万道;语文是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 晶莹剔透, 清澈灵动……口头描述就是“语”, 书写成章就是“文”, 它们都是语文的华美乐章。

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的美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个人魅力。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知识渊博, 讲课时可以旁征博引。

教师首先是以雄厚的知识积累来征服学生的, 如果教师过于死板, 照本宣科, 这样无聊的课是没人喜欢的。我们常把语文比作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装。这个俗语说明了语文囊括范围的广泛性。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所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讲课讲得生动。

2. 教师的谈吐要优美、诙谐。

作为语文教师, 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运用恰到好处, 多使用一些文学知识。例如, 课上提问后发现同学举手的动作不同, 一些大胆自信的学生举手举得很直, 一些胆小不自信又想发言的学生的手是弯的。这时我说道:“咱们同学的手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 又有利于对《荷塘月色》的巩固。教师的语言不必总是严肃认真的。事实证明, 语言幽默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总而言之, 教师上课一定要思路清晰, 表达清楚, 语言诙谐幽默, 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度, 言而有信。例如, 字音、字形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 知识点过于松散, 讲起来枯燥乏味, 课上教师讲得心烦意乱,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文教师将一些字音、字形和一些短小的故事结合起来,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该知识点的印象, 课堂效果非常好。

3. 教师要注意仪表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兼具有美学教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 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一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邋遢, 那么学生就建立不起对该老师的尊重, 这位教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有优雅的风度、整齐的着装, 让学生看上去干练。作为高三学生, 每日的学习已经使得他们很疲劳, 如果教师的穿着每天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更会加重他们的视觉疲劳。所以, 教师在符合着装标准的前提下, 经常有些新变化, 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情的作用。

4.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作为教师首先要淡泊名利。教师过分追求物欲, 沉醉于名利, 那样教学肯定搞不好。其次, 教师要有博爱精神, 要宽于待人,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公正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再次, 教师要具有恒心和耐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学生差异比较大, 这时教师既要“按分”对待, 又不能“以分”划分。教师不可以只是通过考试成绩将学生或分为优等生或差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 使之提高成绩。

二、在教学上,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减压、减负

减压既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心理需求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绩,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要减少考试次数, 降低考试难度。其次是加强管理, 积极引导,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三、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 是他们厌恶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知识点多而分散, 内容繁琐, 成绩不易提高。教师不失时机地表扬肯定学生, 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

高三语文如何有效复习 篇8

关健词:复习;管理;教学质量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如下理解和方法:

1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     让学生有所成就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    加强管理合理指导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写作专题 篇9

高三语文写作(1)

如何达到基础等极的要求

一、正确认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评分的评分方法,我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强化写作的基础,同时引导考生追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可是,有人盲目鼓吹发展等极,一味引导考生追求发展等级,这对高三同学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发展等级。

首先,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只有10分,孰轻轻重,不言自明。

其次,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是否就能拿到发展分?虽然在具体的评分上各省市有所不同,有的省就明确规定,基础等级得不到相当的分数,就不给发展分。

第三,就多数高中毕业生的写作实际来说,“基础等级”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达到,或者说写的基础功并没有过关。

因此,我认为对那些还没有达到基础等级要求的同学来说,首先应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力求在基础等级上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地去争取发展分。在这一点上,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写作基本功好的,另当别论。

二、基础等级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共有六项,分别说明如下:

1.符合题意

这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如果不合题意,文章写得再好,也是不行的。一般说来,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是平时练就的,但考试作文的得分未必与平时水平完全一致,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题意的理解。一道作文题往往包括“命意”和“要求”两部分。“命意”部分,或出示材料,或出示标题,或出示话题;“要求“部分提出若干限制条件。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禁止”。

譬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架飞机试飞任务以后,到欧洲去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主持者请莱特兄弟讲话。莱特兄弟只讲了一句话:“拓我所知,世界上会说话的鸟儿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领会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少说多干“吗?有道理,因为材料中有“只讲了一句话”。但它不是“基本精神”,基本精神在莱特兄弟的话中。鹦鹉“会说话”,但只是“学话”、“人云亦云”而已。所谓“飞不高”,是指不会有大作为。换言之,基本精神是反对“鹦鹉学舌”,而要有创新精神。据此立论,符合题意。其他如“联系实际”、“议论文”,“800字”也要一一落实。

自从考话题作文以来,不断有人鼓吹“淡化审题”,甚至有人说“想跑题也不容易”。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这是事实,但“淡化审题”之说,却没有根据,也是不太负责的说法。于是要求写“心灵的选择”,有不少人不去按照题意写心灵的冲突,而将题意泛化,只写“选择”,这就不在符合题意。2003年的试题一再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类似”、“不同”、“相反”都可以写。可是,相当多的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考生对“关系”视而不见、或只定“感情亲疏”,或只写“认知”,甚至有另设话题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有“文体自选”的要求,“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可是,近几年有人鼓吹“淡化文体”“淡化”的结果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这样的文章在评分中大受影响。

“符合文体要求”,就考先来说,你写记叙文,就要写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类叙来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首句就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说理,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感情虚假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假,而不可能动人。有一名考生定《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其理由有两条: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梦见我,还不吓得半死”;二是子女的经济都不宽裕,“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潜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它惩恶习扬善,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真善美的光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它的底线是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髓。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指文章的材料翔实、具体,能为“中心明确”服务。内容不充实,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鲜活、丰满的血肉,写记叙文形象不具体,没有意境,写议论文空喊口号或堆砌事实论据。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较好的文章。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现在一般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就是文章内容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手含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路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概头西一棒”。

“结构完整”,从历年高考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不存在问题的,除非有的人不能完卷。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这是应当注意的。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

高考阅卷在赋分方面受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尽管我的评分标准在尽量缩小赋分的误 差,但书写、卷面毕竟是给阅卷者造成的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说,那些书写、潦草,文面脏乱、难以卒读的文章,“暗中”所失之分远不止“标准”规定的几分。

对书写文面提出下列建议:

①拟一个较详细的写作提纲、避免盲目行文,乱涂乱画;②不会写的字可用意思相同的字替换;③正确使用删除、增补、颠倒、移位、连接等修改符号;④掌握标题、分段以及应用的行款格式;⑤认真使用标点符号,防止“一逗到底”;⑥墨色浓淡,粗细适中。

三、作文评改练习

下面两篇作文都是2003年的考场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识”。请阅读它们,分别完成后面的评改练习。

(一)一 张 彩 票

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中奖还有真不少,弄不好你又买一张试试看,也许就是500万。但就这500万可让人觉悲唉。

据一份报道。一张中奖彩票看出亲情,一对老年夫妇在过年大团圆的日子里买了两张彩票。可以说试运气,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饭,老夫妇拿出两张彩票对,这一对不要紧,忽然出现的钱可让老夫妇的儿女们看花了。500万可干事多了。而老夫妇也决定给儿女们分一点,于是大家都高兴,那晚一个个料醉如泥才归,可第二天出事了。

什么事?彩票没了,兄弟们都到了老夫妇家里问这问那,可没有已成实现于是儿女们相互猜疑因为那晚就几个儿女知道这事。于是不久警察来了,警察便一个一个询问从中得知儿女都在怀疑对方拿走了那彩票。于是警察对儿女们进行的测试。可依然没有什么眉目,不久那500万被领了。警察一看这是夫妇俩楼下的邻居,他怎么会有的了。

这个邻居了警察慌了,便讲述了其中的经过,这彩票是拾得当时样子被叠成了飞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孙子叠成了小飞机,飞出窗外的。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一份不意这财,引来无数争议,首先足妹手足之情,同时一个娘胎出来的。但为了自己的,眼前的利益,相互猜疑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尽一切方法。报警本无可厚非,但儿女们为了自己希望对方偷了彩票,被抓住那才好了。这样自己不就又多了一份不意之财吗?

这个故事简单,但像之样的事还少吗?对事情还没弄清楚,还不知其所以然便到处胡说到处猜疑。一件事情是由头到尾的一个过程不能认识不清前,以个人主观意愿乱说。

中华民族是美德之邦。由五千看的文明历史,人情之间的淡泊和对事物认识的不清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害。

人是高等的动物,人与人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不能应一件不肖的事物而改变。

社会在发展,人类存在进步。这些就是进步文明的伴脚石,我们应该踢开它。还给一个真实的“我”。

1.这篇文章在“符合题意”上存在什么问题?

2.这篇文章在思路和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

(二)小恩与大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理事情时往往受自己的感情上亲疏的干扰,当自己的朋友与别人辩论时,不论自己的朋友正确与否,我们的心总是在不经意间倾向于自己的朋友。

正如《韩非子》中的寓言所描述的那样,邻居家的老人同富人的儿子一样,担心富人由于墙被淋坏而东西被盗,于是便提醒富人把墙修好,而富人未听劝阻结果东西被盗走许多,由于儿子与富人的关系较为亲近,于是富人认定是儿子聪明而怀疑老人偷了他的东西。由此可见我们自身的感情亲疏使我们认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知事物时走进了误区,其实有许多真实而又明显的真情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女孩同自己的母亲吵架,于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不知走了多久,女孩来到一个面摊前,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肚子饿了,可又发现自己忘了带钱,便怔怔地站在那儿,这时一位老婆婆走上前来对女孩打招呼说:“小姑娘,饿了吧,进来下碗面吃。”女孩望了望老婆婆小声道:“我忘了带钱。”“没关系,我免费请你吃。”老婆婆笑着说完便位着女孩进里面坐下。

过了一会儿,老婆婆端着一碗饨和几碟小菜递给女孩。女孩感激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可刚吃了几口眼泪便落了下来滴在碗里,老婆婆问女孩怎么了,女孩回答说说:“我和你第一次见面,又不熟,而你却下馄饨弄菜给我吃,而我的妈妈,我和她吵了一架,她便把我赶了出去,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平静地对她说:“孩子,你想想看,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些饭菜给你吃,你便这么感激我,而你的妈妈做了十几年的饭菜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女孩恍然大悟。于是赶紧吃完馄饨,急忙向家去,只见妈妈正站在路口寻找自己,便急忙跑过去,母亲见女孩回来,急忙抱住她说道:“你这个淘气包,跑到哪里去了,都等你吃饭呢,饭菜都凉了,快回家吧!”刚说完,女孩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有时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别人一点点的恩惠我们会铭记于心,而对于自己亲人的关爱我们却不以为然,缺少认识,留心你的周围吧,你会发现你未曾发现的,知道你未曾在意的事物。

1.这篇文章在审题和立意上有什么优点?

2.这篇文章在“符合文体要求”上有什么缺陷?

四、写作练习

“全球化”将被称为21世纪的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时代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学会共处。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生活、工作;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要学会关心,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学会处理矛盾,解决冲突。

请以“学会共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努力体现基础等级的六项要求。

附:评改的参考意见

(一)本文叙述了一个因一张中奖彩票丢失而引起家人互相猜疑的故事。揭示了“当事情未弄清楚前,不要凭主观意愿胡说”的道理。谈的始终是认识问题,而未涉及到话题的核心“情感亲疏与认知关系”的问题,属不合题意的文章。且故事编的也不圆,如一张中奖彩票竞然被叠成纸飞机扔下了楼,被邻居捡去兑了奖。结尾的议论与前面的故事又明显脱节。有生拉硬拽往主题上靠的“贴标签”的嫌疑。

从语言表达上看,基本还算文通字顺,所以建议评该题应该文章的上线34分

(二)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疏远陌生的人给我们的一点小恩惠,我们感激涕零,而对亲人无微不至的爱反而熟视无睹。切合“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识有影响”这一话题,而且论及到与寓言故事相反的一种情形:即感情越深认识反而截止浅,在立意上是有一些新意的,至少比单简单演绎“智子疑邻”故事的立意要高。

但本文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文体运用不规范。整体看应归为议论文,但叙例过繁,有大段叙述,不伦不类,所以降等处理,判45分。

四、写作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高三语文作文(2)

如何达到发展等级的要求

一、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

高考对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四项。下面分别作说明。1.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怎样达到深刻呢?(1)透过现象看本质

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

这种深刻不是靠引用一两句话或“灵机一动”所能奏效的。譬如2003年全国卷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拨开感情的迷雾》的思辨说理的文字。该文在反思感情和认知的关系时,在社会、历史、人生的大背景下,“将人的目光投向更深处”,进行了反复的追问和求索,并且时时观照现实,最后得出结论。“让我们跳出心灵的依托和贪欢,用灵魂和良知去判断。每一次打破感情的樊笼,必将带给我们一片绿树一片春天,每一次对感情的反抗,必将给我们带来一股甘泉一丝甘甜。”这个看法是比较深刻的。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果索因法,是作文立意式分析论证的常用方法。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分析它,发现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而有所顿悟。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事上产生共鸣。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讲“深刻”,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发展变化、局部整体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

2.丰富

丰富,是就文章的内容而言的,它比“内容充实”的要求更高一层。它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文字中提供更精要的东西。

(1)材料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

层面的特点。具体说来,写议论文能旁征博引,揭示诸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论辩力。写记叙文,故事复杂、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但不要认为材料丰富,就是罗列事实。材料贵在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目标可视为丰富。

(2)形象饱满

形象,就是指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包括人物以及为塑造人物而写的景物等。记叙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可称为形象丰满。朱自清《景影》里的父亲形象,就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不要把丰满误解为“写的多”,主要是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3)意境深远

意境,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情感等。这里所说的意境深远,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有情景;②有形象;③有活动,又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情态的作品,就有意境。作文时,营造好“情景”,塑造好“形象”,展示发人物的“活动”,使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3.有文采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有文采”,就是语言美,富有感染力、震慑力、穿透力。文采从哪里来?从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等方面来。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在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语,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不疼不痒的词语。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变式之不同。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我们学习各种修辞方法,学了就要用。比喻、拟人。可使表达形象生动;对偶、排比,可使语句容量大,有气势,且有整齐美;设问、反问,可引人思考、增强穿透力。等等。

(3)文句有意蕴

文句凝炼、含蕴,有丰富的内涵,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营造深邃的意境,可富含 深刻的哲理,这就叫“有意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有意蕴;“夜正长,路也正长„„”这也是有意蕴的。

请看一名考生写的《放下感情的叶片》的开头:“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殒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与疾病殊死搏斗时,我们才咒写病魔的猖獗;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才会正视社会年的毒瘤„„”这是运用整齐的排比句陈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浓浓的反思的情味,这样的句子可以说是有意蕴的。

优秀的作文应该让语言“亮”起来,调动尽可能多的语言手段,争取尽可能显著的表达效果,语言就会“亮”起来,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4.有创新

“有创新”与“深刻”、“丰富”、“有文采”不是并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设置“有创新”这一发展等级的评分点,意在培养创新意识。从写作说,就是强调文章的“新”和“个性”色彩。什么是“有创新”呢?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而不能因循守常。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而不能照搬照套。当着成千上万的考生都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时,有考生想到将普通人的记忆移植给爱因斯坦,这一思考的角度就很“新”;当着成千上万的人从正面或反面说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

(2)构思新巧

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④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

(4)有个性特征

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依据我个人数十年教学和写作的经验,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这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特征可言。

二、怎样对待发展等级 1.积极追求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是追求,应试作文尤其如此。对于发展等级,每名考生,不论原来水平高低,都应该追求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不应放弃。

2.有所侧重

发展等级的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固然很好,但就多数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从某一、二个方面去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评分的角度来说,即使给10分的作文,也不是四个方面都特别好的。

三、优秀作文评论

(一)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坚守诚信

人生短短几十年,犹如过眼云烟,等到你“灰飞烟灭”时,留给世人的会是什么?金钱、荣誉,还是……不,人们大多谈论、记忆犹新的只会是你的人格,而诚信便是重要内容之一。

寓言中的年轻人在生命的选择中放弃了“诚信”,我为他而叹息。但回着今朝,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是否真的得能清远淡泊?面对灯红酒绿的大众,你是否真的能心无旁骛?面对尔虞我诈的商场,你是否真的能坚守正道……是的,该守住我们的“诚信”了。

坚守诚信是一个孤寂的过程,当大谈“金钱至上”的时候,坚守诚信,你需要忍受得住别人讥笑的言语;当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坚守诚信,你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当面对“暗渡陈仓”时,坚守诚信,你需要远大的目光……唱着“Beyond”跳出众人,虽然不喜欢“卓尔不群”,但至少会“守得云开见日月”,历经了孤寂,至少坚持了诚信。

坚守诚信是一个痛苦的历程,挤在浑浑噩噩的人群中,思想已经麻木,自然不会痛苦,但一旦你坚守诚信,就犹如一锅浑水中若然滴入清水,众多的“污秽”欣然而至,抵抗自然会遭到攻击。摆脱不了的人际关系,抹不去的形形色色的嘲讽,坚守诚信,就需要擦去所有的“不净”,众人的疑惑,亲人的不解都会使你心力憔悴,因为在尔虞我诈的世界,诚信的一瞬会招来不断的伤痕。

坚守诚信,总会有结果的一天;坚守诚信,总会有阳光的一天;坚守诚信,总会有…… 金钱、名誉不过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罢了。虽然诚信不会像它们那样“作用明显”,但诚信可以磨练你的人格,陶冶你的情操。寓言中的年轻人即使安全地到达了彼岸,失了诚信的他必然不会拥有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生。

随着物质财富的飞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解:为什么幸福越来越多而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竞争的“残酷”,人情的淡化,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诚和信任,所以没有幸福的感觉。

世界因为有了花的色彩而绚丽,而有了诚信,人在世界上会倍感幸福。坚守诚信!

1.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不少闪光之处,请用举例的方法说出“闪光”之处及其表达的好处。2.本文结构上有何不足?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留 言 条

彼得:

妈妈今天要加班,要晚点回来,一些事情要交给你去做,请你帮妈去买两磅果酱,好吗?瓶子和钱我都已经给你拿到小桌子上了。好好干,我的小宝贝。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你的妈妈 2.26 妈妈:

今天我回家看到了你的留言,果酱已经买回来了,现在放在厨房里的小桌上,我没有把它放进柜里(因为我够不着)。还有,我们学校放五天假,你不在家时,丽塔姨妈来过,我去她家玩两天,几天后回来。祝我在姨妈家玩得愉快。

你的儿子彼得 2.26晚

(以上彼得留言,以下果酱店意见箱中的信件,及老板迪卡的回信)迪卡老板:

昨晚,我让我的儿子彼得来你的店买两磅果酱,可是,我今天用时发现份量并不足,刚才我来找你,你不在。可能是你的店员在称量时疏忽,可他们当时不能作主解决这件事,所以我留下留言,希望你给个回复。

彼得的妈妈玛瑞卡

2.27晨

玛瑞卡太太:

我很抱歉发生这样的事,可是你也应该知道,你的果酱瓶装满的话,刚好两磅。一般来说,装少了是不可能的。冒昧问一下,你之后有没有问一下你的儿子?

迪卡 2.28 迪卡老板:

你和彼得很熟的,他曾经把在你店里捡到的五便士还给你,曾经把你多找给他的十便士退还,我非常相信他。他吃了果酱,一定会告诉我,我想,你也应该相信他,或许,你该换秤了。

玛瑞卡 2.29(以下彼得打回来的电话记录,日期,2.30)

妈妈,忘了跟你说,姨妈那天来的时候,我用面包招待了她,刚好买的果酱派上了用场。所以,妈妈,你不必再调查冰箱里失踪的面包去向了。

这是2003年高考“另类”作文。1.本文选材、立意上有什么特点?

2.你觉得本文构思是否新巧?请简要说明。

3.读了这两篇优秀作文,你对在发展等级上得分有什么新感悟?

四、写作练习

有人说,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请以“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世的修养,一生的朋友 铺就锦绣前程,点亮智慧人生 “红学仕”高考系列讲座-作文-专题讲练

附:参考答案

三、(一)本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语言精彩。“坚守诚信是一个孤寂的过程”,“坚守诚信是一个痛苦的历程”——作为两个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语言很“入眼”,因为不但句式整齐,而且内涵丰富,有思想深度,闪耀着睿智之光。作者有积极修辞的意识,三、四两个小节中的排比和比喻为文章增色,结尾的“世界因为有了花的色彩而绚丽,而有了诚信,人在世界上会倍感幸福”再一次“出彩”。近年的高考作文,因为大批的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果你的文章写得“漂亮”,有“闪光”之处,就很容易引起注意。本文在结构安排上还有点不足,第七小节的位置明显不当,这一小节是可以调到开头处的。

(二)绝对小事。玛瑞卡太太发现孩子彼得买回家的两磅果酱份量不足,怀疑“店员在称量时疏忽”,结果证明是孩子的姨妈来时吃了。事情虽小,所表达的主旨却很切合作文题意。妈妈出于对孩子的了解信任,认为不可能是孩子吃了果酱而不告诉自己,因为孩子平时有着诚实无私的表现。虽然文章结尾证明玛瑞卡太太的判断是正确的,但迪卡老板包括读者不可能相信她的判断没有带感情色彩。而这里,作者暗示了“感情亲疏会影响认知”已成为一种公众习惯意识,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评价、相互怀疑的心理基因和思维定势。文章的深刻性由此而生。什么叫小中见大?什么叫举重若轻?本文选材立意就是一个范例。

绝妙构思。此许小事,似乎几句话就可以叙述清楚,作者竟然写出了近八百字的篇幅,而且写得一波三澜,颇有意味。这得力于构思的绝妙。真亏他想得出来,作者竟选择留信条作文章形成,由六则留方组成一篇文章,在江苏三十多万考生中,或许能称之为绝无仅有。六则留言,有条不紊而不恰到好处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发展、矛盾及其结果。留言条这种应用文类中的最简单文中,一经作者巧妙调度,竟也迸发出它的艺术魅力,可谓神奇。

同时,“小桌子”,“我够不着”,“问一下你的儿子”,“或许作换秤了”,以及姨妈来过的前后照应,都充分显示出作者思路的清晰严密与语言的准确老练,其聪明机智而又沉着幽默的个性跃然纸上。

四、略。

上一篇:压缩机专业词汇下一篇:求职面试常见刁钻问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