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中秋优美散文(推荐10篇)
记忆中的中秋,总是浮现出一幅恬美、皎洁的月色图,那生我养我的家乡小镇,中秋就是一场盛大的乡愁情思: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火缭绕的祭桌,那飘香的月饼,那中秋诗词的咏诵……
中秋,历来为小镇人所看重,尤其是父辈。小镇人过中秋的所有民俗仪式,都在一种悄无声息的秩序中进行着。早在中秋节前十几天,人们就在计算着日子,联络着亲友,安排着行程。桂花酒是悄悄酿造的,灯烛是悄悄竖在竹竿之上的,瓜果、月饼等祭品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或许有一天夜里,梦见了离乡漂泊的亲人,于是说:“他们都在那边念叨故乡的月色了,是该回来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尽管有四季轮回,尽管有阴晴圆缺,但故乡的明月在小镇人心中却永不沉落,永不黯淡,永不失色。中秋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在浓郁,距离沾满了思念,远方的游子候鸟般地一拨一拨往家里赶。
月饼的香气飘在秋风里,归乡的游子走在古朴沧桑的`小镇上,为家乡的每处细微变化而百感交集。在通往山林的青石小径上,间或能碰上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踏山秋游人,熟悉的,寒暄几句;陌生的,会心一笑,从彼此的应答声中擦肩而过。行至疲乏时,择一处光洁的石岩坐下,稍作休憩。一缕从大山深处吹来的清风,带着秋天的气息,挟着植物的鲜润,裹着菊花的芳香,诱人一次次深深地呼吸着,这份故乡的秋意便浸入身体,溶进血液,荡涤全身。
小镇人家过中秋,讲求的是一种平实,不张扬,不摆阔。图的就是那种团团圆圆、阖家欢聚的气氛,那种永恒不变的故乡情结。中秋夜的饭是得精心准备的荤素一大桌,得全家人聚齐在大圆桌边,亲情融融地吃喝。团圆饭是很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饭菜,而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
中秋之夜,天高露浓,沐浴着皎洁的月色,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那情,那景,安康祥和,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一家人围在小方桌边,吃着月饼、饮着香茶、话着家常、说着故事,脸上写满了金秋的喜悦。在这个收获丰硕、收获幸福的时节,任思绪穿越每个情动的瞬间,让记忆掠过那沉积的往事,心底的亲情如潮水涌起,如月光倾泻,如清风徐来……
翩翩雨雾中,是一片伞的世界。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在雨水弥漫的马路上,雨珠淋湿了一个个大蘑菇状的表面。仿佛一张张雾里水帘,顺着光滑的油布表存,滴滴滑落。
马路上,已经看不到斑马线,顿时,更像一条宽敞的河流,轻轻地流像远方。就像我当年,离开家乡,飘向这天外的世界里。再也回不去。 几经沧桑的岁月,终究未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埋在心里的,唯有儿时,阿妈温暖的怀抱;父亲脸上哪种严肃与笑容;和他们那一双双粗糙的手所耕耘的收获;却远远超越了我这毕生的成果。那种温性,那种永不消失呵护,才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生活。
如今,父母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沧桑,爷爷奶奶,相继离世。这仓促的岁月,这无法挽回的时光,就像马路上的积水,滚滚而去,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换不回这短暂的一瞬间!而我的思念更浓,心痛更加剧烈。我痛恨自己的执着,痛恨这无情的遭遇!痛恨这满城琉璃的腥味。在风雨中弥漫而来。本是清新的空气,就这样被惨烈地破坏,留给我的,却是无赖的宛惜。
世事无平,何以悲恋,阵雨依然飘落,在朦胧的黑夜将我带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梦里的归宿,过了很久很久,醒来已是清晨。纵身越下温暖得的床褥,洗涑之后,便开始走上工作的路,雨仍然稀稀粒粒地下着,路上行人渐多,大多数的人,牵着自己的小宝宝,匆匆地向幼儿园走去。让我想起了她,想起了那一刻――是她在痛苦的嚎叫中为我生下了我们的宝贝!
四年了,如今我们的宝贝也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接送宝贝的,不是她,而是宝贝的外公,我,因为逃避那残酷的现实,却在这遥远的地方,苦苦埋葬那份与她相守的快乐,和共同携子的那种幸福。只因为她却离我们远去,再也不见回来的身影。是这城市里的腥味,是这被破坏的空气的源头,夺走了我爱人的生命。所以,我痛恨这里,痛恨那马路的下水道里溢出的臭味!在无声无息地侵略着美好的心情,侵略着每个人的心脏,更无辜地伤害着那一个个的新生命!
中秋随想
刚倒完水回屋,一阵冷风直钻骨髓,我长长的打了个颤。似乎已经冬天了,但树上的叶子还是跟夏天一样的绿,门外的梨树映在玻璃窗上,秋风划过梨树的每一道脉络,每一片叶子都哇哇叫着,担忧自己的处境。是的,总有一天,它们会离开曾经属于自己的那根枝条,或许绚烂,或许落魄,或许冷漠......偶尔还会掉下一颗梨来,砸在冰冷坚硬的水泥石板上,不知道又会砸到哪只幸运的老鼠。
说到老鼠,这会儿仿佛听到那烦人的吱吱声了,我的门前是一个仓库,每隔几晚都会有鼠歌鼠舞,至于是老的还是小的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本来说好给朋友电话的,这会儿又觉得困了,累了,不想说话了,只想安安静静地躺着,听爱听的音乐,看爱看的小说。有没有这种感觉?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本来可以尝试着做,但最终还是搁浅了,貌似在等待着什么,但又不确定是什么,或许一个更恰当的时机,又或一个更重要的人,固执地相信下一个会更好,却从不在意自己的眼前或身边,任凭他们飘过眼角。
今天看到好多人回家,中秋节本来是一家人热热闹闹一起的日子,我这里难免冷清了点儿,想到这些就觉得很闹心。月饼自上大学以来几乎每次都有,(以前是听别人说看别人吃)但从来没有认真地吃过一回,刚刚尝了半个感觉还不错,终究还是没有吃完。这会子有点瞌睡了,轻轻闭了门,屋里顿时暖和许多,炉火正旺,火舌呼呼往上窜,连火炉盖儿都烧红了。泡完热水脚,爬进暖暖的被窝里,不一会儿就跌进了梦乡,梦里的月饼酥酥软软的,吃起来甜甜的……
中秋念慈亲
中秋之夜,当人们怀着一份兴奋欢愉的心情,遥望着星空中,期盼着一轮皓月出现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则心情随笔:离人心上秋
中秋节,有赏月激情的欢乐,有久逢相聚的热泪,有凄凉孤独的哀愁,有身在异乡的思念。中秋的月饼里,有祈祷,有祝福,也有寄托;有忧伤,有思念,有冷寂,也有怀旧。无论何种情绪,都因中秋而迸发。 中秋节,你是日月沉浮的里程碑,记录着人世间的爱恨情愁、生离死别。行进在万物的轮回里;你是星辰斗转的时刻表,承载着思绪便在秋风中纷飞、寻觅。“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此刻间的红尘,几多欢喜,几多愁啊!人道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中秋节,更是一个思亲的日子,让人想念绵绵,感叹多多!中秋节,我爱我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我生命里与我相伴而行过的挚友,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四年前的中秋节,我是在粤西最大的一家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伴随母亲度过的,这是我第三次带母亲到医院的肿三科住院治疗,这一天,负责给我母亲治疗的医生,一个具有医者父母心医德的陈教授悄悄的跟我说:“对你母亲的人性化关怀比药物治疗更有意义。”这一晚,在万家灯火喜团圆的中秋之夜,一汨汨亲情间生离死别汇集的思绪,在我的脑海中流淌着……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回到了儿时母亲的怀抱:我的耳际便回荡着那一首熟悉的童谣(吴阳话):朕者喊、命红飞,坡禾米、煮粥稀,糠牛侬儿抵肚饥。赶牛上岭牛干渴,赶牛下洞牛吃禾,大爹大奶勿咒我,缴干眼泪就赔禾……这是我生命的记忆里熟唱的第一首歌谣。
很小的时候,坐在矮狗櫈子上,看着母亲忙碌地为一家人晚炊。每到晚黄晚黄时分,一只文蝇(苍蝇)从我面前飞过,就成了我要哭的理由。如山涧潺潺的细流,如乡间袅袅的炊烟……这时,母亲就是把天上的月爹摘下,也止不住我娓娓不绝的哭泣。等到了两个哥哥都被哄饱了晚餐,母亲就走了过来,装着捉文蝇的手势在我面前一抓:“你果只文蝇鬼,还不快快走开!”我的哭泣也就嘠然而止,然后是转入了机械的抽噎,最后归于静止。夜晚倚偎在母亲怀里,如果是很难睡去,母亲为了使我尽快安静,就给我讲吓人的“山人红”故事;好多的夜晚都是重复着那一首熟悉的童谣:朕者喊、命红飞,坡禾米、煮粥稀……
如果我坐在矮狗櫈子上静静地看着母亲晚炊,母亲就会轻轻的走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堂,自言自语道:“是要吃(喝)凉水(用生草药熬好的凉茶)了。”夜里,等到了哥哥都睡着了,我常常有三种喝凉水的方法,最高兴的一种:手上攥着一小块糖,舔一下喝一口的那种;最自豪的一种是用茅针蔗煲成的凉水,这凉水甘甜甘甜的,一点都不难喝,我会把碗高高的端起,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地往肚里吞,有意吞得响响的,这时,母亲就压低喉咙,轻轻地说:吞细声些,别把哥哥吵醒了。最难受的一种就是用一种勒芶心的草药熬成的凉水,这种凉水苦得难以下咽,这时,母亲就只有强制我喝凉水,先在我的脖颈上围上一条毛巾,再找来拜祖用的小酒盅,母亲把我斜放在膝盖上……左手捏着我的鼻哥,右手执起酒盅就往嘴里灌……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等到我哭累了,在我的抽噎声中,针蔗喊,万空飞,坡禾米,煮粥稀………我就在母亲的怀里渐渐地睡去。
看着年迈孱弱的母亲在痛苦中短暂的入睡,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到离家有两公里远的邻村塘头村去上学,一个没有围墙的变压器就矗立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一个炎热的初夏,小小的我就怀揣着一颗好奇心,用手指触碰这些露天的.高压线,就是要证明有没有电,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愚蠢啊!。与我一同被高压电击倒的还有同班一位跟我一样俏皮的玩伴……只是我伤得较重,小小的我就注定要承受着人生最为灰暗痛苦的一个时期,足足有一个年头。每当我晚上睡下的时候,事故当时惊魂的一幕就会在眼前浮现:当时手指触碰的电线溅出的一个火球就会很逼真地再现眼前,让我惊魂未定, 炎热的夏天我要盖着棉被睡觉,常常是惊得大汗淋漓。由于营养不良和惊恐造成的神经衰弱让我整日抬不起头来。每到傍晚时分,躺在家里这泥罄的小屋里,天旋地转的我就会听到路巷外面堂姐和邻居同龄小女孩织渔网时唱着老师一齐教过的歌曲: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小小的我却想到了秋风中的落叶,而这小小的我就是把自己想象成秋风中的一小片叶子,多少年后,走出了梦魇般的我还会常常的问自己:怎么会有这样凄楚的想象呢?难道我这么小就体会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么?在那缺衣(医)少食的年代,家里是很难拿得出钱来医理我的,是母亲的不离不弃、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的呵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每到中秋节,看着人们为父母亲置办礼品忙碌之时,我就会思绪万千。
当年恢复高考,我从农村出来,那时,中秋并没有公假。下班后,等我赶到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已经是月上柳梢。这时候家里人还都在地里劳动。我推开家门,月光随之倾泻进来。不用点灯,我停好自行车就往田里赶。秋天的田野,皓月当空,月光柔和,凉风习习。棉花蕾桃累累,玉米高挑敦实,黄豆荚繁叶茂。苹果红、柿子黄、枣儿甜、荷花香。月儿伴我奔走在田埂上。当我远远地看到掩隐在棉海稻浪中的爹娘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大喊一声“爸爸、妈妈!”
我的到来就是爸妈收工的理由。于是我们牵着羊儿,挑着猪草。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回到家中,为晚饭忙碌起来。奶奶剥黄豆,爸爸宰雄鸡,哥哥采菱藕,妈妈掌锅饼。月至中天,大家在院中,围坐在饭桌四周,举杯邀明月,把酒话桑麻。这是标准的中秋,也是典型的团圆。
不知不觉,我已为人父。我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去上大学前,一直在我们身边。去大学后,却相隔千山万水,我们都不适应。记得第一学期的中秋节,我心中怅然。古代那些描写明月的诗句,句句催我泪下。我举头望月,但难以言说。“月有中秋夜,人有年少时。中秋年年在,年少不再有。”当我把这四句话短信发给女儿后,忽又十分自责,这是否会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更添一丝乡愁?
今年中秋,女儿因工作自纽约到新加坡,过境上海,有四小时停留。我和妻立刻赶到上海浦东机场。我们站在出口处,翘首相盼间,女儿终于拉着行李箱向我们走来了,她笑着,眼神中的疲惫在见到我们时似乎一扫而空。在见到女儿的那一瞬间,时间似乎放慢了数十倍。原来喧嚣的.大厅在这一刻仿佛陷入了定格,一切归于平静。来到女儿跟前,看着她明净的眼神,相视良久。只是,眼泪终是情不自禁,夺眶而出。谁不爱自己的骨肉,但是为什么又要让孩子东奔西走呢?我的感情和理智为什么如此南辕北辙?就像那月亮一样:低调地辉映着太阳,积极地明亮着自己,却又无私地向人类奉献着光。
四小时终究无法成为永恒,相逢带来的是又一次伤心痛骨的离别。妻子和女儿相拥而泣,犹如泪人。相见时难别亦难,多少人因此潸然泪下。女儿毅然地破涕为笑,朝我们摆摆手,拖着行李箱大步向登机口走去。风吹动着她的长发,长发飘舞,像一只美丽的风筝,越飘越高,越飘越远。
不觉然,中秋将至,年年中秋待月圆,圆月寓意着圆满和团圆。今夜,突然地想念我的父亲,那个古稀的老人,记不得从哪一天起,他已是满头白发。好像,在我的生命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父亲的变化。印象中,父亲依然有着宽厚的肩膀和温暖的胸怀,是我的港湾,为我遮风挡雨许多年,却从来不曾想到,突然有一天,他变老了!
世上的每一位父亲的爱,都有着相同的版本却又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话说,当一个男人着急的在产房外踱步时,那是一种初为人父的某种不安和殷殷期待,当第一次颤抖着双手抱起那个肉嘟嘟的小生命时,就注定了他将为你付出一生时光…
你的哭,你的笑,甚至是你的无理取闹,他都默默接受并且给予了最好的守护和疼爱,从不要求回报。曾经青春年华,也曾叛逆浮躁,不管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也不管前方路程有多少的坎坷崎岖,父爱如山总是儿女最坚固的堡垒,这就是父亲,一个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男人,除了他,有谁会如此的宠爱我们那么久!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没有高大魁梧的身材,却有着健壮硬朗的体魄,至少在我的整个童年、青春时代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他包揽了家里所有的一切,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用他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免受风雨侵袭,至于那些风霜雪雨他都一个人悄悄扛起。
时光流逝,如今,看着他逐渐缓慢的步履和爬满皱纹的脸,总不免有些许的担忧,害怕有一天他会远去无从寻找,那种的恐惧总让人心生酸楚。就在不久前,老母亲生病住院,我一方面要照顾病床上的.母亲,一方面又担心父亲的心态和身体,看着他每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我的心中难免有许多的愧疚,想一想,这些年,我曾为他做过什么?
这一生,从不曾亏欠他人,除了父母双亲。岁月短暂,时光如流,现如今我也已为人母,看着逐渐长大的儿女,想象着有一天我也将会如父老矣。越长大,越能感觉到父母恩情和亲情的可贵,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所以啊!亲爱的朋友,请别任意挥霍他们的疼爱,他们给予你的是你无法想象的多,请好好珍惜与父母亲人的团聚时刻,莫要等时光远去,再回头已是来不及。
些许年前,便开始练习写作,其中不免有一些关于亲情、母亲的文字出现,只是,少了关于父亲的描写。父亲的爱,是无言的,是深沉的,是无时无刻的,尽管,我不曾表达却记忆清晰,关于他的点点滴滴!今夜,借着一指暖意,抒写满腹衷肠,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也难免词章凌乱,却是内心中最真实的语言。我的父亲是不上网微信的,所以,网络上的文章他是读不到,止墨之时,我想,明早是该起身,去看望二老双亲了,陪着他们聊聊家常,散散步!
因为电影《从你在全世界路过》给重庆这座城市增添一份浪漫的色彩,嘉陵江大桥、洪崖洞、解放碑,从桥上匆匆掠过的轻轨站,美丽的风景随着故事里的情节,尽收眼底。站在两江的桥上,映着夜灯火的水面和过往的客船,生活好像一场没有期限的旅行,我们每个人一直在路上,在旅途中,体会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电影里还出现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正如那句话,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亚丁,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小小的愿望,有一天自己能够站在稻城,望着纯净的蓝天,飞过白云间的苍鹰,风格独特的藏乡建筑,金黄的秋杨,深红的沼泽,波光粼粼的小河,清澈的水,绿树与远山的洁白,大气中的温柔之美。多么美的一幅油画,它是人们归隐田园的梦想天堂。稻城,有你想象中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亚丁,只能在梦里出现的地方,憧憬着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在它的脚下,看到那青山碧水之间镶嵌的一块块金色青稞田,竟止不住泪眼婆娑。
最后故事的结局有收获也有失去,然而我们继续在生活里勇敢前行,载着温暖也怀揣着期待一直奔跑在路上,在金色的麦田,在飞驰而过的列车上,在寂静的江边,在连绵不断的雨中,在明媚的阳光下,收获各自的幸福。我们都会慢慢老去,在记忆里,在时光中,寻找心中最真的那个自己,快乐是陪伴你我的永久旅行,一直存在,不改初衷……
一轮月儿圆又圆,画个小兔入山巅,这里草青林茂密,这里河水清又甜。儿时那些记忆,是家乡的小河,绿油油的山田,枝头的果子,夕阳中的炊烟。乡音环绕,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
初春,阳光明媚,沉睡一冬的小草,伸个懒腰,便钻出了地面。看吧!墙角,路边,田野,到处有它们身影,给大地披上一层绿衣,杨柳吐芽,枝条摇摆,春风和煦,尽显妖娆。小燕子从南方回来,空中盘旋,屋檐下筑起新巢。星罗密布的村庄,被条小河分为两岸,村头的虎儿山,绵延数十里,高大挺拨,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的松林,一望无际。谷雨过后,这里更加生机勃勃,各种菌类春笋般冒了出来,黑伞白盖的草菇,含铁、锌、钙,是绿色天然食用野菜;松蘑圆圆滑滑,风味绝佳,抗衰老,美容颜,是东北独有物种。松蘑含有多元醇,可医治糖尿病,松蘑肉质中多糖元素,可抗肿瘤。你要是来我们家乡做客,一定会给你端上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小鸡炖蘑菇。现在,家乡的松蘑已销往山东,河南等地,每年春季,外地客商云聚于此,采购,拣选,装袋,封包,一车车乡土特产,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春天,小孩子们也跑出了家门,一只只风筝升起来,流云朵朵,笑语浓浓。极目远望,山青青水幽幽,风光如此静美,小村犹如世外桃园。田里,农民伯伯驾驶铁牛唤醒沉睡的大地。不久,种子开始发芽,出土,绿油油铺满沟沟壑壑,家乡春天是美的,如幅田园画,挂在辽西这片土地上。
夏天,汨汨而流的河水,浇灌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一层层梯田泛着油绿,秧苗撒着欢生长。河水清澈,鱼儿水中戏游。劳作一天的人日暮归来,水中泡个澡,洗去疲劳,甜甜入梦乡。当阳光洒向大地,勤劳的.人早已起床,收拾农具,田间除草。地里玉米,高粱长势更旺,谷子吐出了穗子,沐浴阳光。河岸两旁,排排杨柳像条修长的走廊,吸引许多外乡人到这里游玩,垂钓。农家小院,客舍明亮,农家小菜,飘着清香,高梁米饭,玉米面馍,
口感滑润,乡土气味浓浓。
夜晚,河边是人们休闲的地方,鼓乐声声,歌舞阵阵。村里人喜欢唱二人转,那个曲调腔圆,好似走进了《刘老根大舞台》。广场里,三五一群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真是热闹。如今政策好,小镇变了模样,一栋栋楼房拨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宽敞明亮,乡村小镇民风纯朴,新一代农村人乐观向上。听,歌声燎亮,唱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夜暮深深,星星眨眼,小镇沉睡了,惟有虫儿还不知疲倦的鸣叫着,等待黎明,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秋到,高梁晒红了脸,谷子压弯了腰,漫坡大豆粒粒饱满。小镇人一下子繁忙起来,收割机日夜轰鸣,拖拉机来来往往,农户院里粮食成了垛,像一座座小山,丰收使人忘记疲劳,汗水和笑,让小镇沸腾了。
果园里,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苹果又大又红,枣子甜脆可口,圆圆的梨子呀,酸酸爽爽,吃上一个,回味无穷。果香飘千里,吸引着一批批远方客人,各种果子装满大筐小篮,一张张笑脸定格在手机像册里。
当大雁南飞,落叶蝴蝶般翩翩飞舞,小村宁静。夕阳下,落日伴着天边流云,炊烟缕缕交相辉映,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耕耘土地,生生不息。
冬季,万物萧寂,家家室暖如春,枝头的鸟雀停止了歌唱,只有林间色彩绚丽的山鸡,咕咕叫着钻来飞去。要是下一场雪吧,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树挂雪松,景致妖娆,当年毛委员登高远眺,便有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宏,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千古名句。
冬天,小镇人是耐不住清闲的,二胡独奏,琴声幽幽,老远就能听到大爷大妈们的笑声,邻里和睦,子孝父贤,中华民族的美德在这里传承。
悠悠历史,多少往事沉入记忆长河,座落在镇中的弥驼寺,始建于清初年间,大殿雄伟,古柏参天,庙有两根石雕旗杆,高三十余米,直入云天。相传建庙时,三百僧人齐颂佛经,才将石柱立起。当然,这只是传说,时间久远早已无法考证。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时逢庙会,各地香客纷纷赶场而来,燃上一柱香,许个心愿,祈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足。时光匆匆而过,晨钟暮鼓,古柏苍桑,历经几百年风雨,见证了小镇崛起,振兴和繁荣。回想战火纷飞的年代,小镇饱受日寇铁蹄蹂躏,硝烟四起,人们生活困苦,家破了,重建;田园毁了,信念还在。乡亲们拧成一股绳,与鬼子斗,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镇史记载,一九三七年秋,日本鬼子清乡扫荡,有几名八路军伤员留在寺庙养伤,来不及撤出去了,万分危机关头,被几户老乡背回家中,扮作家人,躲过了鬼子搜捕。多少年过去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成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告诫我们这代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往昔已去,小镇发展日新月移,杂粮之乡,久誉盛名,这里的小米,质细腻,口感好,绿豆,芝麻中外闻名。每天,一辆辆重型半挂车从这里出发,奔向远方,当央视《乡土》节目组到小镇采访录制时,小镇的名字早已飞出了国门,在日本,俄罗斯和韩国,都能见到小镇的乡土特产,我的家乡――朱力科镇,像东方一颗明珠,醒目,耀眼。
一
三十日的小镇!
下雨了!
我不禁有些好笑,站在雨中,听了雨水滴答下落,落在地上,打在树叶上,滑落成水珠,溅起水泡,也流做泪两行。
我只是穿了件单衣,趿了托鞋,远远地看着,静静地立着,这落下的雨水不知会有多少,悄悄地躲过发丝,汇流而下,顺了眉毛,延了睫毛,滑入眼中,淌过鼻翼,流入口中,淡淡的苦涩涌上心头,模糊着视野,我知道这是泪。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喜欢了这样的日子,灰蒙的天空,轻轻的杨柳,寂寥的街市,三朵五朵花样的伞,还有娉婷而逝的女子,纵使不有蔫然一笑的回首,也足以让我享受这雨季,天色雨微蒙的雨季。
像一种奢望,一种隐痛,每每于雨落花碎记起,你便是我人生期望的雨季。
那又是怎样子的一种奢望,一种隐痛?
滴水檐上汇聚的雨滴已成一条直线,整齐有序地下落,没有断层,没有污浊,清晰的像山涧飞泄的清瀑。
我蹲下身子,伸了双手,那滴下的雨水便也击打在手心,冰冰的,凉凉的,痒痒的,没多久又顺了指尖快速滑落,流向那片水泥小路,积成一汪水洼。
二
有同事见我这样不觉好笑,隔了窗户比作笑脸,那笑脸又被滴水檐落下的雨水切割为几条粗糙的平面,有了耳朵,有了半拉眼睛和一张因笑而扭曲了的嘴巴。
这样的雨是不会有几个人喜欢的,也便谈不上雨中的邂逅。
长长的水泥小路于遥远处堵上了大门,一把铁锁将小路,封在了尽头,那透着雨雾的栅栏将几方土石变做掩体,雨水落下,便有些欢喜的草儿冒了出来。也许雨水只属于未知世界的它们,可它们又怎么会知阳光的日子也将是它们末日的归去。
躺在床上,却无心睡眠。
熬了整整一夜,又擦了一上午的车,是感觉有些困,匆匆地吃过午饭便有些想一头扎进被窝睡个实在。
没有降下窗帘的宿舍看得清晰远方的山,起伏汹涌的湿气缠绕着山体,渐渐逼视着眼前的树木,一棵有着几十圈年轮树龄的垂柳,浅绿的树叶透着新绿,完全不是前几日的模样。
前几日在女儿的嘱咐下,我看上了这树上的柳枝,选了最鲜活的一枝折了,弯做圈状欲装入背包带回家中,女儿用做新苗会栽于草坪。
不肯屈服的柳枝抖落了缕缕灰絮,幽怨地蜷于我的包中,而我的手上也像玩过泥巴一般布满了土色。
拿了电话,想要打给妻,看看家那一方是否有雨飘过,却没打出,怕影响了熟睡的同事,怕影响了他的好梦。
上了,好歹看到妻在线,显示忙碌。轻轻的发了,你在吗?那里下雨了吗?
像是应了心有灵犀,心电感应的速率让妻快速回复着,没有,我在收拾屋子。
那女儿呢?
你可是忘了?女儿是去与同学过生日的……
其实又怎么能忘记,女儿几日前便在我们面前约了假,去给同学祝贺生日!而我只是想要听听那一株折回家的树枝可曾发出新芽!这样的雨水它肯定会欢喜的不知要长出多少绿芽呢!
三
一向习惯了清静,面对呼噜响彻天的同事竟辗转难以入眠。
隐隐的雨滴落于屋顶的叭嗒声伴了树叶上因失衡而落下的水珠,仿佛那声音来自树叶与雨滴的嬉戏。
在小院后方突起的山丘处,几棵新栽的槐树静静地立着,而那愧树下方分明的就是家族式的墓地,二三十个墓穴在牵址后变开始无人问津,往年的这个时节总会见到三三两两的人乘了车,摆了供品,上了香火,而今?我不知逝者是否也曾有家的归属感,这样子老老少少几代人,几十口居住了那么多年就这样子搬走了,而他们对家的依恋是否也会寄托于晚辈?
大约他们是不会来的,在祈福祖宗庇佑的时刻,往往心无旁骛,像个虔诚的.信徒,而福已至,又将祖宗家训遗忘脑后。
我不太信迷信,但那被迁的墓穴上方新栽的两棵新槐树,又不得不让我想起古时候仇人相恨,在对方死后,故意在其坟头栽种槐树,取其“木”与“鬼”,意为钉下木桩将鬼拴住让其永不超生,真是恶毒之极,这是古代也是仇家,而那荫佑现代人的祖宗既已被请走,干吗又要钉下木桩?
我去扫过几次墓,有两次是给已逝的老丈人与丈母娘,另一次则是在兰州上学,给表妹的外婆。
表妹的外婆遗骨安放于华林山,几个姐弟在清明前相约了前去祭奠老人家……上山的路被四月的雨雪搞的泥泞不堪,为了赶在中午前到达陵园,舅舅与舅妈顾不了许多,挤在抢的士的行列,将我与妹妹推进后排座,拎了沉重的祭祀用品,待要开前门时才发现被别人占了,飞落的雪花夹杂着冰晶尽可能地将寒冷抛出,祭拜的路上排出了长龙,直踩的得地面如稀泥般。
持了各色心情的祭奠者在陵园所播放的哀乐中跪拜烧香送纸货,整个陵园弥漫了蓝色的轻烟,飞舞着燃烬的纸灰,盘旋了,飘向远方,将生者的思念与祝福带向遥远的异界。
因为舅舅他们要行些礼仪,我就有机会去观察那各色祭奠者。
离我们不远的一处祭拜者至今让我印象颇深,那是一对兄妹,所拜者从墓碑上看出是他们的父母,兄妹摆放完祭品,在陵园广播的集中安排的跪拜音乐之后竟未曾起来,一直将头附在贴在地上的手上,直到我们离去,而这些集中活动后多数祭拜者按当地风俗都已喝起了酒,吃起了所带饭食。
四
雨还是没有要停的意思!
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在傍晚时分看着天色敞亮了许多,便满心欢喜地以为雨就此会住了。
几位同事有些惋惜,春雨贵如油!这么好的雨水怎么不多下些?
他们的惋惜大可理解,在立春时节,大伙利用休班时间将小院靠东的地方进行了开挖与平整,算是收拾出了几方地,撒下了油菜、苜蓿、小葱、几样萝卜还有叫不上名的种子,苜蓿用做兔子的食草,那些萝卜与青菜一方面可以供了日常伙食补给,也可用于小院绿化。
开完小院,平整土地,撒下种子时我恰好休工休假在家,想来是有些遗憾的。
接了班,雨便有些要停的意思,走在小院,若非伸手或仰面肯定是不会感觉到雨滴的下落,春雨过后,空气涤荡一新,尽管天气依然阴沉,潮润的泥土混合着只有春天才有的青草香还是充斥着鼻吸。
启机,试验过后,接到通知,暂且无事,停机等候。
大概心灵的感应吧,难得的在我这一班的夜班无事,尤其近些日子,休完工休,心中本来记挂着家中,期望着班中能轻松些,回家好照顾下病中的妻子,却无奈每于夜班总是接完班到下班没有的眨眼工夫,而要命的是其他班的同事却几乎没事不用出库。
好在有同事安慰,这样子上班辛苦点,可踏实!我理解他的意思,曾经零八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走低的影响,我所在站附近的厂矿也挣扎在生死线上,工厂停产,产品不出,运输减少,大有拉闸断电的势头,企业不养闲人,局里果断决定将两台车合并为一台,眼看着有六个人就没了工作。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这场危机就过去了,厂矿恢复生产,那受了影响的六个人也再次上车,而这事留给大家的印象却极深。
闲来无事,拿了今年的干部添乘检查本,打开竟吃一惊,原来四本指导册的名姓都用笔填写的,而这几本却在姓名一处贴上了打印了黑框的名姓,下面清晰地标注着时间:1月1日。
大概填写者本无恶意,只是图方便整洁,才将个人名姓做了明示框注。
记得这个黑框用于书本上叫做“示亡号”,意即已故去,但我还是不相信,拿了手机打开百度进行搜索,书本中将人名用黑框圈了是何意?
瞬间几百条链接,随便打开一条:表示该人已故去,这个符号叫“示亡号”,通常出于需要也会在下方标注已故时间*年*月*日。
201月1日,已过去89天,黑色的示亡符,难不成这几个鲜活的生命已被死亡?
内蒙属于西部,宁夏属于西北,在蒙宁交界的地方工作生活,有时感觉这种地域划分有所强加于人。宁夏的整个北部几乎被内蒙的地盘包围。虽然是两个自治区,因为临近,地貌人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所活动的内蒙地段正是与宁夏搭界,明长城相隔,一面内蒙,一面宁夏,划分得非常巧合。闲暇时抬脚就登上长城,左手一指是内蒙,右手一指是宁夏,也颇有意思。只是时间长了,则容易混淆省界概念。在蒙宁交界处居住了七、八年,视觉上、思想上让人感觉震撼的地方很多,明长城遗迹、成吉思汗营帐、黄河上游河段、鄂尔多斯草原……与之相邻相关的历史文物景观可谓丰盛优越,而让人感觉有趣的是这个地方的小镇。如果说一说在这里见到的小镇,却不好说得太过琐碎,那就统称西部小镇吧。
西部小镇,首先是小,而小的含意主要是人烟稀少,而不是地方小。西北部到处是广袤的土地。从山东赴内蒙,踏入西部地区,越往前走,越能体会到什么是天高地阔、天荒地老,车子——大客或是小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静静的只有自己车子行进的声息。如果是夜间行车,只能看到车灯照射的光线,其他方向一片黑暗。太阳初升,你看到太阳出来的地方已经不是你原来熟悉的那个位置和方向,也已经不是你原来看到的样子,天高了、地远了、太阳出奇地硕大而新鲜,1000多公里的距离竟然改变了一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感觉。不知走出多远才能看到一处有人烟的土房。从山东出发,经青银高速到银川,一过德州,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只有山西、陕西大部分路段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路边山崖上一片片、一行行古朴的窑洞,太行山群山峰顶上的缭绕云雾,似有一只巨手一把把你拖回历史的隧道。
在西部见到第一个小镇是宁东,这是一个在荒漠上建设起来的`工业小镇,已经形成煤、电、化的雏形,一个显得孤单、干燥、拥挤、肮脏的厂区。因为是能源基地,是建筑工地,是投资者创业者的乐园,有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员,这个地方就具有了一切发展中地区的满足人的吃住行各种欲求的场所、地点,这是繁华的起点。几年间,宁东已发展成宁夏最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白天烟囱林立,夜间繁灯似海,常常让人感觉这是一艘漂在大洋中的泰坦尼克号。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宁东下一步的路子不知道该怎么走。
见到的第二个小镇,也就说它是个小镇吧。在敖银(敖勒召其-银川)公路经过的一个小段,有几十座土色的平房,有几十户人家集中住在这个路段,有所谓的饭店、宾馆、商铺,有卖电话卡的地方,白天在路边总是站着几个皮肤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特征的人。应该是个小镇了。至今用的移动电话卡在这里买的,第一次回山东所带的“奶酒”,也是在这里买的。这个地方叫芒哈图。
从银川去吴中方向,经过红寺堡。在这里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头戴平顶圆帽、长着长长的络鬓胡须、赶着不紧不慢的毛驴车的回族汉子;而女子的头巾有蓝、黄等各种颜色,非常漂亮、矜持,感觉一种少有的神秘美。那地道的形象,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中东地区的情景。20夏季经过这里,感觉像是回到了1949年。而再次经过这里时,已经是街道整齐、房屋规整、车水马龙。经济开发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敖勒召其镇是鄂托克前旗驻地,有政府就是中心,这里虽然如同山东一个煤矿驻地的规模,但具备健全的城市功能。“县”叫“旗”,“会堂”叫“宫”,很多房子长得像是苏联的样子。吃饭吃烩菜、焖锅、火锅、手抓羊肉。一次旗里宣传系统开会,与一位地方上的蒙族女同志同车同行,虽然是年轻女子,却极是盛情,坚持尽地主之谊,在敖勒召其请我们吃饭,问想吃啥?我说不辣就行。她客气热情地说:那我们吃不怎么辣的焖锅吧。结果,这个不算辣的焖锅鱼宴几乎辣得我窒息。看着我满头大汗、痛苦不堪的样子,那姑娘非常惶惑的样子。这位热情美丽的蒙族姑娘叫乌云达力。晚上,应邀在敖勒召其看地方演出,出来“宫”看看室外场景,广场上有草坪、雕塑,有小生意、小摊点,有带着孩子娱乐休闲的丰腴的少妇。在一个楼间狭道里,是一所烧烤摊位,有人凑在一起,吃烧烤、喝啤酒。西部的夜风是强劲的,而这个相对繁华的小镇充满静谧,极其温馨。
常驻的小镇,年前完全是戈壁滩。现在镇区大约10000居民,新房子、新社区、新街道,目前已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公园,公园由西往东陈列99匹铜塑烈马,空中鸟瞰全貌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由此往西、往北10几公里是穿越蒙宁地段的黄河沿岸;往东南紧邻万里长城遗址。这个地方,与成吉思汗有着诸多的联系,成吉思汗行宫东距15公里,天之骄子灭西夏,正是从此地经过。
迎着纷纷扬扬的一天飞雪,我们离开了瑞典南部城市斯德松瓦,朝着挪威的西部边陲小镇利利哈默尔继续北行。
路,越来越崎岖难走了。尽管这条公路连接着瑞典与挪威两个国家,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南北截然不同,南部平坦开阔,北部山高林密,沟大壑深。在这条七拐八弯的公路上,也许早已洒满了喜欢直通车的欧洲人那极不情愿的别扭与叹息。更况且连日的大雪,大地已被覆盖得密不透风。虽然公路上的雪花,一边下,一边被扫下路面,但一层厚厚的积雪仍然残留在路面上。车轮碾过,发出“吱卟吱卟”的响声,不仅车速上不去,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滑车,导致方向失控。在离开松德斯瓦不久,我们乘坐的大巴终于滑下了路面。驾车的叫莱佛,我们称他师傅。他左档右档地捣鼓了半天,一脸沮丧地从驾驶台上跳了下来,看着瘫痪在雪地的大巴,耸肩摊手,直把一头雪一样的齐耳长发甩得左右飘荡,一脸的无可奈何。最后,当地的两台大吊车连拉带吊了好一阵子,总算得以继续上路。
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且越北,山越高,雪越大,路越险,本来只需要七、八个小时,却整整走了十多个小时,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才疲惫不堪地到达利利哈默尔。此时,小镇已进入了梦乡,静无声息,只有一片灯火,无声地照耀着小镇的恬淡与宁静,照耀着厚厚的白雪和远处隐隐约约的山恋与峰岭。
第二天一早,雪已不再下了,太阳在火一样鲜红的云彩后面呼之欲出。雪山与小镇,都让绚丽的霞光染得金碧辉煌。此时,我们这些昨夜悄悄而来的不速远客,沐浴着一轮朝阳,踏着一地厚厚积雪,尽情地欣赏这异国他乡雪山小镇的`别样风光。那一份新鲜和愉悦,在眼角眉梢上尽情地荡漾开去。
利利哈默尔,一个不知道已存在了多少年代的雪山小镇。放眼望去,入云的群山峰峦迭嶂,此起彼伏如海浪排空奔涌。皑皑白雪,赖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光里不肯消融,因来自北冰洋的滚滚寒流,常常席卷这一线海岸,造成这里的冬季不仅漫长,而且天寒地冻,冰封千里。由于季节寒长署短,所有的农作物几乎都远离了这块也许是肥沃的土地,只有耐寒的雪松云杉一类寒带树种,在这冰雪拥抱的世界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浓浓地泛着黛绿。
冰是水的浓缩与硬化,它终究要还原为水。因此,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就在大山与大山之间拍山流淌。而此时,那本来应有的一河清流已被雪盖冰封,小河“顿失滔滔”。也许到了夏天,冰雪消融,这小河也将绿映蓝天,碧波荡漾,带着雪山高原的绿色情怀,坦坦荡荡地流向远方,注入大海。那时,白天的片片风帆,夜晚的点点渔火,把这莽莽雪山以及雪山脚下的小镇,精心装扮得千姿百态,摇荡得楚楚动人。但在这今,这一切还让冰雪覆盖着,小镇的那一份清纯情与秀美,只能在想象中让人心旷神怡,只有在翻译的描述中让人去赞美和向往。
由于山高林密,气候寒冷,再加上那条小河,让这里的居民至今还保留了祖先们曾赖以生存的狩猎、采伐、捕鱼等传统习俗。我们来时经过的高山密林里,一群一群的麋鹿,在大雪覆盖的树林里寻觅食物,它们用灵巧的前蹄扒开积雪,然后津津有味地啃食着从雪堆里露出的青青草尖,当汽车的喇叭声响起时,带着几分惊恐跳入丛林,然后回过头来远远地看着我们,象是似懂非懂,直到看不见了为止。是它们,为这寒冷地带的人们提供了珍贵的皮毛御寒取暖,同时也同山外的客商们换取粮食和用品。在挪威,至今皮毛以及皮毛制品不仅货源充足,而且质地极佳。据翻译介绍,外地来挪威的游客,几乎都要买上几件带回国去。后来在奥斯陆,同行们更是得意洋洋地从商场捧回了一堆又一堆的荣幸。我一向疏淡此道,更无意去识“洋货”的真面目,所以落了个一身轻松,踏上归国的路。
小镇的遥远岁月自然无法翻阅,而高山的恶劣环境却依旧显而易见。但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人也总是爱着一方山水。况世道总是峰回路转,祸福相依,苦乐一体。利利哈默尔的陡峭峻岭和山上的茫茫积雪,不知什么时候让那些酷爱滑雪的人们喜出望外。他们凭着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孜孜不倦地追求在雪地上像箭一样穿行,像鹰一样飞翔。利利哈默尔的高山积雪,恰好为实现这种想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世界滑雪比赛场地选中了这里。于是,大把大把的钞票扔进山来,寂寞的小镇也由此热闹繁荣起来,小镇有了宽敞笔直的街道,有了风格别致的新式建筑,有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了肤色各异的人群。每当赛事来临,小镇就迎来了最开心的日子,迎来了它的骄傲与自豪。当一块块亮闪闪的奖牌,辉映出一张张太阳般鲜红的笑脸时,当一曲曲不同旋律的国歌在雪山小镇上奏响时,当一杆杆不同颜色与图案的国旗在一阵阵欢笑呼中冉冉升起时,小镇就格外地青春焕发,格外地光彩照人。然后,在一片凯歌声中,这雪山小镇,让那些滑雪健儿们带到五洲四海。这一份殊荣,这一份风光,是几多名山大川也无法得到的。利利哈默尔,雪山上的明珠。
由于世界滑雪比赛在这里举行,让本来就喜欢玩雪的小镇人更加热衷于雪地上翻滚摔打,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幅滑雪板。他们像巴西人热爱足球一样,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是足球,小镇人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是滑雪板。在我们徒步登上滑雪场的一路上,看到开往山顶的小轿车的棚顶上总有一幅滑雪板,走路上山的人的肩上也总扛着一幅滑雪板。他们,春风满面,洋洋喜气。而最为迷人的是两位青春少女,一身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戎装,骑着高头大马,滑雪板斜背在背上如宝刀长剑,花季少女的娇艳与柔美,也掩盖不住那一脸的英姿焕发,那一身的壮士风采。妩媚,豪气,清纯,豁达,以扩那柔弱中的勇武,真让人百看不厌,不为之倾倒也无由了。
在滑雪场上,为了圆我们这些习惯于在平地上四平八稳的不速远客们滑雪的梦,她们大大方方地把滑雪板借我们,然后站在一旁,挂一脸灿烂,看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仰面朝天,又笨拙地从雪地上爬起来,红红的脸蛋儿更加灿若桃花,一串串笔声,洒满雪山,也洒满这短暂相逢的欢乐,让我们带下高山雪原,带回我们的万里归途,带回我们远在东方,那一年四季如春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