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篇1

www.5y

kj.co

m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2.

让学生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3.

通过对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越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导致能量浪费越严重。4.

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如此重要。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营养级。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II森林生态系统III湿地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

……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II生产者III消费者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营养级

概念II食物网

概念习题、作业:1.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A 蛇

c 蚯蚓B 猫

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B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准备。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非常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绝对不行的。首先应该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记住;最后,让学生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教学内容:(过程设计)1.引言的教学设计;结合复习群落的演替,指出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出题目。2.指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黑板上板书;生态系统:由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3.提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栽了各种植物,一个动物园里面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植物能?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说明。4.举例子,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一个池塘里面的所用生物和非生物以及阳光就够成一个生态系统。等等,举两三个例出来。5.由例子点出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6.总结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共同点,指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组成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将不能被生物利用的能量转为能够让生物直接利用的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排泄物急尸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流动,对植物的授粉和种子的播种也有作用。7.举例提问,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蚯蚓是消费者吗?

蓝藻是分解者吗?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说明。8.列出食物链上的营养级的图片给学生看,引出食物链和营养级;食物链(捕食链)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指出高中阶段的食物链是指食物链。9.提问,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是为什么?

帮助学生解答:能量由上一营养级流到下一营养级一般只有10%——20%,如果超过五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将会崩溃。10.示出食物网的图片,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学生从中看出什么?

提示多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叉的动态情景,最后说出食物网,并在黑板上写出食物网的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11.提问,如果某一食物网只有一两条食物链,那么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导致什么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12.总结全节内容,将大纲和重点难点再次提出,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www.5y

kj.co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篇2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

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材以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为例, 逐一具体地介绍了组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我县地处山区, 没有大型的池塘或湖泊等, 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不是很熟悉, 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但是我们有营养结构更为复杂, 物种更加丰富多彩的原始大森林———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 本人以“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为实例, 让学生自主的去研究、了解构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然后, 又一一对应的把各种成分推而广之。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一弄清楚。然后讨论分析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材以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为利, 一条比较简单的食物链“草→兔→狐”为切入点, 引出营养级的概念。本人还是认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 以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比较简单的食物链“树叶→虫→食虫鸟”为切入点, 让学生研究、讨论分析, 理出营养级的概念, 学生更易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营养级的可变性, 即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一定相同。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态系统中, 由于生物种类的复杂性, 个体数量的庞大性, 造成了食物链的多样性。同时又基于不同食物链中一生物体所处营养级的可变性, 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具有多元性, 进一步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 形成网状, 导出食物网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 知道组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2) 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 通过对“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的观察、研究、分析,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发展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 从“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扩展到其他的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观看“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实拍录像,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理会事物的内部结构与外在表现的必然联系。

(3) 明确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消费者, 我们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学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几种成分。

(2)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 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叫生态系统?2.离我们最近的生态系统有哪些?3.你到过雷公山吗?它有什么特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回忆、回答、向往。承上启下, 从身边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 启思: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生物群落和其无机环境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具体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它们的营养结构如何?启动思维, 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题) 屏显:

生态系统的结构

让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美丽的雷公山风光的一角。播放:“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

(一) ”录像。提示:注意观察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

1.森林里除了生物以外, 还有什么?

2.森林中的自养生物有哪些?异养生物有哪些?

3.森林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残枝败叶落于地面, 但从录像中我们却只见到较薄的一层, 试想:它们哪儿去了?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归纳后回答, 获得自然界美的陶冶;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一一思考, 归纳。

强调:草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称次级消费者, 以此类推,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以下结论:

1.森林里除了生物以外, 还有阳光、土壤、空气、水等等。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和能量。

2.森林中的自养生物有树、草、苔藓等等, 它们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森林中的异养生物有昆虫、飞禽走兽, 有爬行动物, 有溪流中的鱼、虾和两栖动物等等, 它们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4.森林中的残枝败叶大部分最终被细菌、真菌等分解掉, 细菌、真菌等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在教师的引导下, 促使学生的活动更加深入, 为下一步的突破打下基础。

屏显:请完成下表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内容。

根据刚讨论过的知识, 快速完成表中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问题: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的关系如何呢?引导学生归纳和表达, 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 归纳。各组推荐一成员描述讨论结果。以训练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突破难点;在教师的评价下获得成就感。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让我们再来观看一段录像:

播放“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 (二) ”录像。着重体现几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以实例为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录像中, 虫与草、鸟与虫之间是什么关系?2.什么叫食物链?观察教材88页图8-20“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数一数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让几个学生到黑板各写出一条食物链)

学生回答:1.吃与被吃的关系 (捕食关系) 2.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叫做食物链。

学生通过观察, 辨认, 上黑板演练, 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屏显:草→虫→鸟问:1.这条食物链共有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我们称之为一个营养级, 则以上三种生物分属哪几个营养级?学生回答:1这条食物链共有三个环节。2.草属于第一营养级;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由上述可知: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我们再来观察教材图8-20, 想一想, 青蛙、蛇、鸟、猫头鹰分别属于哪些营养级?你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青蛙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蛇分别属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鸟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分别属于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营养级, 各种动物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拓展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归纳出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阅读、思考、总结、表述。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 生态系统的保护:播放近几年来人类活动对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录像

提问:

1.你对人类活动对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何看法?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学生观看录像,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巩固练习:学生思考练习以达到知识的巩固,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出示练习题 (附在后面)

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具体的生态系统———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 了解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进一步从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去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引导;注重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并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 学生只能从实拍录像中去研究。如果能让学生先亲自到雷公山去进行实地考察, 并对其进行研究学习, 那效果会更佳。但此举带有危险性 (雷公山上坡高路陡, 蛇虫无数, 不安全因素太多。) , 不值得提倡。

附:课堂练习。

1.P88页复习题一、二、三题。

2.请画出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篇3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从模块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稳态调节后学习本章,是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稳态调节的学习。从章节的角度来分析,本章是围绕着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统领,并为后面各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要为学生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提供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演及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只有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设疑:①什么叫做种群?②什么叫做群落?③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为什么苔藓不能早于地衣出现?④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从中领悟种群、群落和环境之间的联系,顺理成章的推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

教师活动:①通过导入问题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②按照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

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从而掌握生态系统概念中的关键词“相互作用”、“统一整体”。

2.学习“生系统的组成成分”

2.1以水为例探究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教师活动:①问:你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为了什么而战?火星上有水吗?引导学生围绕水从微观、宏观两方面探讨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②除了水外,無机环境中还有哪些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的内容。

学生活动:①思考回答:水资源。②分组讨论。③结论: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2探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活动:示苹果:问①苹果有什么味道?②这些味道是怎么来的?③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来探讨。④在生态系统中给植物取个什么名字?引出“生产者”的概念。植物还有哪些作用?(示图片《植物栖息水土》)

⑤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生产者行不行呢?举个例子(示图片《沙漠》)。在沙漠里,你最怕什么?(水、热、食物),引出生产者的重要地位。

学生活动:①回答“甜味、……”。

②分组讨论,汇总,请学生叙述讨论结果。

③观看图片,补充回答,形成直观印象。

④不行,例沙漠;治沙先植树。……

⑤综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3探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鸡属于生态系统的哪个部分?引出问题①从动物的食性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②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呢?动物为什么不是生产者?引出“消费者”的概念及实质。

③消费者的级别有哪些?什么是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要求学生上台写出动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④消费者可以为植物做些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①分析讨论回答:米、蚯蚓等;动物;消费角色:植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为美食;肉食性动物以其他动物为美味;杂食性动物(如鸟)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②讨论弄清消费者的含义及本质。③围绕消费者的级别讨论。

2.4探究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活动:动物吃不吃馒头?馒头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营养成分?这个馒头你吃不吃?(示发霉的馒头)①热天,馒头为什么会长霉?鸡蛋为什么会发臭?引出细菌、真菌。

②这些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引出“分解者”的概念。

③没有细菌、真菌行不行?想象一下生物圈中没有细菌、真菌的景象。(示图片:《木乃伊》),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经过3千年而不烂?出土后为什么会很快变色腐烂呢?

④细菌、真菌有哪些好处、坏处?

学生活动:①答出细菌、真菌。

②回答分解者的概念。③充分发挥想象,并描述没有细菌、真菌的景象。(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到处是粪便,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而不能进行,氧气也因此而减少,整个生物圈将崩溃)④观看图片,分析讨论。⑤综述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2.5综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活动:①根据上面探究的知识,让我们回到自然界中,放影片2综述《生态系统的成分》,边看影片边归纳出生态系统共包含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②引导学生综述以上探究的知识。

学生活动:观看影片,综合归纳出生态系统的4个组成成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预期效果:正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使生态系统能够不停地发挥作用。

3.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师活动:①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设计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食物联系?各种生物可以通过食物获得什么?各种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②请学生书写生物之间的单线营养关系。

③展示各位同学书写的食物联系,讨论这些食物联系特点。

④听学生的答案,针对学生的答案讲解食物链写法的要点。

⑤一条食物链中点出生产者和各消费级别,引导学生归纳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别的区别和联系。

⑥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略)。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而且通过这种营养关系,可以获得维持个体生存所需得物质和能量。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的理解。人类作为生物圈(最大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学生自行观察图画,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

[解决办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3、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解决办法]给学生简单介绍三种事物链,说明捕食链是主要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四、教具准备

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等(上述图及板书由银屏显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讲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问切入正题:

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授

1、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

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 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 温故知新:什么是自养型生物?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

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

答:异养型生物。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归纳:动物只能吃现成的有机物,自己不能制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消费者”。

启发:根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次序,又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级别。举例: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实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归纳:虾米吃浮游植物,虾米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小鱼吃虾米,小鱼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大鱼吃小鱼,大鱼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练习:虫吃植物,鸡吃虫,人吃鸡。这一种关系中,分别说出消费者的级别? 思考: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引导归纳:像蜜蜂采蜜,可以将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和受精工作。有些消费者也可以传播种子。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些重要作用。

(4)思考: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5)请学生起来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应的代谢类型和作用。完成表格。

(6)我们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着练习:

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归纳: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草到老虎总共有四个“营养级”。设问:那么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等。

归纳: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

举例: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简图,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分别一一列出。答:9条。(1)草─→兔 ─→ 狐

(2)草─→兔 ─→ 猫头鹰(3)草─→鼠 ─→ 猫头鹰(4)草─→鼠 ─→ 狐

(5)草─→鼠 ─→ 蛇 ─→猫头鹰(6)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

(7)草─→昆虫→蜘蛛 → 吃虫鸟→猫头鹰(8)草─→昆虫→青蛙─→ 蛇 ─→ 猫头鹰

(9)草─→昆虫→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

观察:

1、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

答: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归纳: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2、猫头鹰可以吃哪些食物? 答:兔、鼠、蛇、吃虫鸟

3、昆虫可以被哪些生物吃? 答:吃虫鸟、蜘蛛、青蛙

4、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答: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

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知识拓展: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草 → 兔 → 狐 → 虎(捕食链)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寄生链)植物落叶→蚯蚓 →节肢动物(腐生链)

归纳: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都是食物链。

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回答:直接影响是鼠和兔,然后再间接影响其他生物。总结: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

(四)小结本课:投影

(五)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

2、生产者

3、消费者

4、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篇5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高二生物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在上新课的前两三天,组织部分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短时的调查。

一、教学课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1节的部分内容。在第四章主要讨论生物群体的变化,而第五章既要研究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内容是后继将要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初中已经涉及到相关内容。但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有较大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理解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及食物网的关系,能合理的解释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并总结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学上的结构模型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理解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五、教学难点: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百度视频】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4分钟以内)设疑:①湖泊的底泥能作为稻田的肥料,森林的地表土可作用肥料的原因是什么?(农村的学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②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共同特征是什么?

(都有大量的动、植物与微生物还有非生物物质与能量。)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百度图片】:池塘生态系统图片

提问:①将池塘群落中各种生物进行归类,并指出划分类型的依据是什么?②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其地位如何?

学生:①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按代谢类型划分)。②生产者完成物质与能量的第一次转变[将无机物转变有机物,光能(或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腐生细菌与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分解成无机物。追问: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是否只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呢?(小分解者)

【百度视频】:中国屎克螂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作用。学生: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完成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重要环节。

设疑: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正常运行吗?

教师:在地球上的生命演化过程中,生态系统中曾经存在只有生产者与分解者的二极结构。[渗透生物进化观点:地球上的生物群落从一极结构、二极结构向三极结构的进化] 【百度视频】: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各种植物开花、昆虫传粉、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等)。

设疑:①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何作用?

(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②草原上的植食动物减少会影响到植物种类会变化吗?(植食动物的减少,引起植物的竞争加剧,使草原的植物多样性减少)。

【百度图片】:池塘群落内部生物成分的关系图。师生共同归纳: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给消费者,分解者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百度百科】系统 讨论:①在池塘生态系中,系统内部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吗?(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的)

②池塘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百度百科】,它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系统的输入是太阳能(动力),输出是呼吸热(机械能或化学能)。

教师协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激趣: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

设疑:系统内各组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物质联系如何?引出食物链(捕食食物链与腐食食物链)。

共同归纳:捕食链是有机物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捕食链的重要模式:生产者—消费者];腐食链是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理解生态系统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

【百度视频】:草原生物群落

学生完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构建食物网。设疑:①食物链与食物网有何关系? ②食物网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精讲:营养级的概念,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及其与营养级的关系(列表比较)。捕食链通常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捕食链是:草→虫→蜘蛛→青蛙→蛇→鹰,但占据最高营养级的鹰食性复杂,占有多个营养级。

追问: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只占一个营养级能不能生存下来呢?

教师精讲:在自然界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比较少,比如:蛇的数量比蛙少得多,如果鹰只以蛇为食的话,捕食一条蛇所得到的能量为Q1,而在捕捉蛇的过程中消耗能量为Q2,当Q2>Q1时,鹰就无法生存下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深入的理解: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追问:如果人们对自然界中的鹰等猛禽(兽)大量的捕杀,这会引起环境的什么变化呢?举例:草→鼠→鹰

共同归纳:鼠害将会泛滥,会引起草原的生态环境恶化;从捕食关系的数学模型(捕食曲线)讲述食物链的反馈调节过程。

环境教育:通过对最高营养级的猛禽(兽)的生态作用,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保护自然界中的这些生物(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食物链及食物网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渠道。

思考: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还有什么没有表示出来呢?(分解者与非生物物质与能量)3.小结

讨论: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理解?

提示:从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三者的关系及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角度来回答;开放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真正领会本节内涵。

②人类作为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解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4.课堂教学反馈

设计一些有梯度难度的思考题,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校对答案,对一些疑难问题及时点拨,查漏补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八、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篇6

授课人 :刘佩红

课题: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系统

课时:

1课时

时间(9月8日至9月9日)教学目的:(知识)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系统。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质疑导入新课

如:同学们,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些什么?(展示课件:1森林2树3花草4动物5生物与环境)学生据图片回答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出课题。2教师口述本课目标1 3让学生找出生态系统概念并能背诵

4(展示课件)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5(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类型 6教师口述目标2 教师: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展示课件并讨论书中23页1、2、3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

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关系。

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

3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教师;点拨并展示课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图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那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 学生: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教师: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组成,并完成书中练习题1,教师给于表扬

展示课件让学生归纳食物链的概念并讨论书中1、2题 学生:讨论交流

1食物链有9条,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鹰、鼠、青蛙的数量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的。7教师口述目标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展示课件)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兔的数量会不会无

限制地增加?自学教材26页回答

学生:不会,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时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教师:(展示课件)环境受到污染水中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讨论书中27

页1、2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 1会中毒

2因为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

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教师:(展示课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

让学生举例,并完成书中练习题2、3 学生:举例并交流(略)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内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五:课堂练习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关系

3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是

()

A 昆虫→蛙→蛇 B 青草→昆虫→蛙→真菌 C 青草→昆虫→蛙→蛇 D 太阳→草→昆虫→蛙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1、2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植物————-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关于金融生态系统结构的再思考 篇7

2004年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 为我们研究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 关于金融生态的研究也蔚然成风。其研究主要分为这三个方向:一是金融生态环境论, 认为金融生态是诸如法律、经济基础的金融生态环境, 指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优化金融生态的关键所在, 并提出一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和方案;二是狭义的金融生态系统论, 认为金融生态系统仅是金融体系内部运作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 指出优化金融生态应该从金融体系内部的金融主体出发, 建立联动机制, 使之和谐发展;三是金融生态实证论, 以具体区域为研究对象, 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面阐述一种理想的金融生态状态模式, 间接地对优化金融生态提出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和引导金融主体行为的意见。本文博取众家之长, 从金融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 最终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金融生态系统。

2.金融生态系统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在借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的生态系统 (eco-system) 提出的, 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逻辑安排、发展规律等群体生态学特征, 其逐渐在经济活动中形成鲜明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秩序结构”, 这种“秩序结构”便成为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的提出不仅是概念上的创新, 而且是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同时, 不断深化的生态经济学为我们从生态角度透视金融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我们研究金融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引。

2.1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

在生态学中一般是以地域为系统边界。但是, 金融作为虚拟经济, 从本质上还是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 并为经济发展服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生态系统中涉及到的内容更广泛、更复杂。所以, 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应以经济主体行为的延伸为导向, 而不能狭义地限定为金融体系内部的运作。

2.2金融生态系统的主体

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既然以经济主体行为的延伸为导向, 那么金融主体的定义就应该从广义来理解, 它不仅包括金融机构, 还包括参加经济活动的社会单位和广大民众。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调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 在金融生态系统中, 等同于包括金融市场的金融体系, 它触发了金融生态系统的循环的始点。它在一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中, 凭借信用从居民、企业和政府那里吸收单纯货币将其转化为可供企业消费的货币资金。消费者又称异养生物, 主要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 它通过金融体系的融资而从事经济活动, 在改变经济基础的同时, 其多余的资金也为金融体系提供原料。分解者主要是指中介机构, 它通过上退市机制将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成分分解回馈给金融生态系统环境;通过信用评估机制将信息等信用表现形式传递给金融生态系统环境和其余主体, 形成良性循环。调控者对以上金融主体进行控制, 并协调其间关系。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调控者, 而在金融生态系统中, 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国家监管机构, 它对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态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国家监管机构是金融生态系统的调控者。

2.3金融生态系统环境

狭义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社会信用体系与政策法律等内容, 这类观点主要从静态角度强调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其对金融机构行为和运行结果的影响。广义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就我们对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看来, 金融生态环境应该是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综合,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 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3.金融生态链——资金链

3.1金融资源

现代经济可以说是一种货币信用经济。各种社会资源的动员必须由货币与货币资本去推动, 各种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又必须通过货币或货币资本的分配来实现。因此, 货币及货币资本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 就是金融资源, 但这种金融资源在本质上却只是信用的表现形式。在生态系统中, 贯穿始终的是物质和能量, 能量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同样, 在金融生态系统中永不停歇的是信用, 同时, 它以资金、信息、技术等形式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末。

3.2金融生态链——资金链

生态系统能量的不断流动推动物质周而复始的变化。在金融生态系统中, 信用的不断流动, 带动了资金周而复始的变化, 从而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中关于食物链的定义, 金融生态链是指资金供应者的信用及其表现形式通过金融主体一系列的投资和融资行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断传递, 各种金融主体按照投资和融资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即为资金链。

4.金融生态系统的四元立体结构

4.1自然生态系统四元结构的提出

在自然生态中, 生命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按它们在物质与能量运动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类, 但这种分类忽略了人类的影响。人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几乎遍布生态系统的任何角落, 它影响甚至控制着自然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应该将其置于自然生态系统中, 并将他的角色定位为调控者。这就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三元进化为四元结构。在该四元结构中的主体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调控者。生产者从外界吸收太阳能的同时, 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所需营养, 使其自身转化为可供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的物质 (同时分解者还可以分解消费者排出的废弃物) , 将其回归无机环境;而调控者就在这个物质循环中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使该系统处于稳态。

4.2金融生态系统四元立体结构

通过对前面界定的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主体、环境的理解, 我们得出如下的金融生态系统四元立体结构图, 如图1。

注:图中箭头表示信用以及以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种形式表现的信用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金融体系、中介机构、企业三者以信用和资金为纽带, 通过投资融资、破产清算、信用评估等方式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正三角形;调控者通过行业行为规范对金融体系、中介机构、企业进行约束和控制。这就构成一个以调控者为塔尖, 以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和企业为底面的四面体。同时, 调控者分别通过金融监管、企业信用评估及上退市机制、货币财政政策来控制协调金融体系、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活动, 构成这个四面体的另外三个面。在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传播和接收着信息、技术等资金表现形式的金融生态系统环境构成了保护金融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保护层。

5.小结

综上所述, 为使金融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复杂而又有序的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链愈复杂则愈倾向于稳态, 这可为构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夯实基础。二是借助调控者对中介机构、金融体系、企业三个面的协调和控制, 通过底面三角形有条不紊地运行使该四面体在金融生态环境这个保护层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 结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 对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主体、环境以及金融生态链等方面进行探讨, 进而构建和谐而又合理的金融生态系统结构。

关键词:金融生态系统,四元立体结构,金融生态链

参考文献

[1]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2007.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篇8

摘 要:2015年4月对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杂草群落结构进行初步调查,发现杂草11科22属23种。结果表明,各样地种的丰富度2~11之间,平均密度12.03株·m-2。杂草优势种共7个,其中阔叶杂草6种,分别为播娘蒿、荠菜、小蓟、麦瓶草、小藜和猪殃殃(IV≥50%),播娘蒿平均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最高,为第一优势种;禾本科杂草1种,为雀麦,是第二优势种。稀有种(IV≤10%) 1个,为多花黑麦草。其余15种为常见种(10%

关键词: 阳谷; 麦田; 杂草; 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3.026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属于黄河泛滥平原。冬小麦是阳谷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3 万hm2左右。

杂草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与麦株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影响小麦生长,造成产量损失[1]。据初步统计,2015年阳谷县所有麦田均受杂草不同程度危害,造成冬小麦产量损失3 954.44 t。

十余年来,受自然因素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杂草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于防除不同杂草所选择除草剂种类不同,而且连续使用某除草剂可增强杂草抗药性的积累[2],因此,弄清当前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组成对引进对路除草剂品种、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有重大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

于2015年4月(小麦拔节—抽穗期)在阳谷县境内各乡(镇、办事处)分别选取有代表性样地1~2块,共选取样地30块,各样地之间间距5 km以上,每块样地面积≥1 000 m2,于每块样地内选取有代表性的5点进行调查,每点1 m2,共调查5 m2,记录调查人、调查时间、地点、杂草种类与数量等。

1.2 数据分析

种的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本研究指某样地内杂草种类的数目。

杂草密度(Spore density):指每平方米内单种或所有杂草株数。分蘖杂草多个分蘖按1株记录。

分布频度(Isolation frequency):分布频度(F)=某种杂草的出现次数/总样地数×100%。

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相对多度(RA)=所有样地某种杂草株数/所有样地杂草总株数×100%。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本研究用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描述某样地的优势种,即频度和相对多度的和IV=(F+RA)。本文规定优势种(IV≥50%), 常见种(10%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谷区域内麦田生态系统杂草种属构成

通过调查,在阳谷麦田生态系统30块样地内共发现11科22属23种杂草,其中十字花科2属2种,分别为播娘蒿 Descuminia sophia (L.)webb. Et Prantl. 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禾本科5属5种,分别为节节麦 Arhilops tauschii Coss.、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 (Ohwi) Tzvel.、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Ohwi.和多花黑麦草 Lolium multiflorum Lam.;菊科4属5种,分别为小蓟Cirsium setosum (Bunge.) Kitam.、泥胡菜 Hemist epta lyrata Bunge.、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L.、苣荬菜 Sonchus brachyotus DC.和小白酒草 Conyza canadnsis(L.)Cronq.;石竹科3属3种,分别为麦瓶草Silenc conoidea L.、繁缕Stellaria media (L.) Cyr.和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藜科2属2种,分别为地肤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和小藜 Chenopodium serotinum L.;蓼科1属1种,为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茜草科1属1种,为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Gren. et Godr.)Rchb.;旋花科1属1种,为田旋花 Convolvulus ravens L.;蔷薇科1属1种,为朝天萎陵菜 Potentilla supina L.;紫草科1属1种,为附地菜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 Ex Baker et Moore.;玄参科1属1种,为婆婆纳 Veronica didyma Tenore.。

2.2 阳谷麦田生态系统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月份阳谷麦田生态系统杂草平均密度为12.03 株·m-2,变幅在2.40~47.20 株·m-2之间;样地11(位于侨润街道办事处北徐村)杂草平均密度最高,为47.20 株·m-2;样地23(位于安乐镇刘子英村)杂草平均密度最低,仅为2.40 株·m-2。从不同杂草平均密度变幅在0.01~2.41 株·m-2之间,播娘蒿平均密度最高,为2.41 株·m-2;雀麦次之,为1.58 株·m-2;多花黑麦草平均密度最低,仅为0.01株·m-2。

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不同样地种的丰富度在2~11之间,样地23(位于安乐镇刘子英村)种的丰富度最低,仅有播娘蒿和雀麦2种杂草;样地17(位于阿城镇海会寺村)种的丰富度最高,种的丰富度高达11。

所调查30块样地均发现播娘蒿,其分布频度最高,为100%;雀麦和小藜次之,分布频度均为53.33%;多花黑麦草分布频度最低,仅为3.33%。同样,播娘蒿相对多度最高,为20.06%;雀麦次之,相对多度为13.13%;多花黑麦草相对多度最低,仅为0.11%。

综合来看,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优势种为播娘蒿、荠菜、雀麦、小蓟、麦瓶草、小藜和猪殃殃(IV≥50%)等7种杂草;稀有种(IV≤10%)为多花黑麦草;其余15种杂草均为常见种(10%

3 结论与讨论

麦田杂草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组成受地理位置、耕作制度、长期施肥、化学除草和灌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8]。本次调查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种类共有11科22属23种,优势种7种,其中阔叶杂草6种,播娘蒿平均密度、分布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均最高,为第一优势种;禾本科杂草仅1种,为雀麦,是阳谷县麦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第二优势种。

此外,调查所选择地块均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冬前或春季返青期已喷施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化学除草剂,在此情况下,仍有6种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小蓟、麦瓶草、小藜和猪殃殃)为阳谷麦田生态系统优势种,这可能与长期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下苯磺隆和2,4-D丁酯等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连年使用,播娘蒿等杂草和除草剂长期互相选择而产生抗药性有关[7]。

近10年来,阳谷县麦田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荠菜和麦瓶草虽说仍为优势种,但其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这两种杂草对苯磺隆相对较为敏感和部分农户采摘食用有一定关系[9]。

2007年前,雀麦和节节麦在阳谷县发生密度低、面积小,仅在部分地块零星分布;2007年后,该两种杂草在阳谷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本次调查雀麦分离频度达53.33%,相对多度达13.13%,平均密度最高达76.6 株·m-2 (样地7,位于阎楼镇周庄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杂草自身特性、种子调运、农户自留种、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浇水灌溉和除草剂使用不当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雀麦和节节麦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10]。

自然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均能引起杂草群落结构演替,并且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若要明确阳谷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组成的动态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车晋滇.北京市杂草群落结构演替与防除技术[J].杂草科学, 2008(2) :26-29.

[2] 张辉,周小刚,张武军,等.除草剂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3-326.

[3] 张志铭,黄邵敏,叶永忠,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6):67-70.

[4] 强胜,沈俊明,张成群,等.种植制度对江苏省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2):278-282.

[5] 王开金,强胜.江苏省南部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05,20(1):107-114.

[6] 谷艳芳,胡楠,丁圣彦,等.开封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动态[J].生态学报,2007,27(4):1359-1367.

[7] 杨明霞,仝卉,李素清.山西果园秋季杂草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1(7):609-703,711.

[8] 浑之英,袁立兵,苏增朝,等.白洋淀芦苇田常见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J].华北农学报,2010,25(S):318-322.

[9] 姜德锋,刘树堂,陈洁敏,等.化学除草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J].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1999(4):367-370.

[10] 江彦军.石家庄市麦田雀麦和节节麦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2010(8):106-106.

上一篇:电机控制实习报告下一篇:酒店员工餐厅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