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烟塘中学 陈可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再配以动感的图像,能增加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和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都能予以解决,从而有利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提出,现在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观念现代化外,还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许多教师的思想都能与时俱进,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起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我们这些地理教师也不甘落后,也充分地利用起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辅助器材即多种手段来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易懂。也正如此,我们学校现在许多地理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无不用上现代化的手段,否则会引来一些非议。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手段,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何谓多媒体教学?它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使用单一媒体进行教学,而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设计、评价和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多种媒体的组合又并非多种媒体的随意凑合,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有机组合,使媒体组合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切实发挥作用。第二,一样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价值。多媒体教学在我们初中地理教学中确实能注入一股活力,因为地理学科较之于数、理、化,这些学科而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其原因往往是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不肯下功夫去学。初中的学生有些虽知道偏科的弊端,却不能自我克服这一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却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1.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1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1.1.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显得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组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形象的世界。例如在上《日本》这一课时,在引入该节内容时,我先通过PPT放映富士山、樱花、和服等图片,并配上传统的日本歌曲,可以勾起学生对日本的兴趣,也促进他们回忆自己了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还有,在介绍《长江的治理》一课的课前两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断,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时,学生也就有了兴致,于是积极的思维和举手发言,这要比单纯的回忆来的有效得多。
1.1.2吸引注意,以利记忆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强化教学重点、解释清楚难点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在中间或是偏后出现的。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他们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够长,最多能保持二十分钟左右。当一堂课的精华部分出现时正好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以往教师为了强化教学重点经常用重复的方式或提高音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学生则是在单调的重复中机械地接受了。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科学的方式:利用电影、录像等手段提供教学重点的画面或资料来处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深刻性。例如在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仅仅用传统的地图静态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信息逐个传授给学生,老师即使磨破嘴皮,讲解得再详细再卖力,学生凭空想象也难以真正理解,接受和掌握。而教师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生动的画面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记忆,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收效也很明显。
1.1.3创设情景,感染学生
地理这门学科不像数、理、化,许多地方是要靠凭空想象来了解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的,这需要学生有相应的知识经验。而有些课文中涉及的风俗文化、其他国家和地区,初中的学生是没有经历过的,甚至连间接经验都没有。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都能创设一种情景、氛围,让学生先有感性的了解或是把他们引入到所创设的意境中来,这样可以弥补学生知识或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如在上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课时,就用多媒体教学,我讲述非洲极具特色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好望角、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时,我把这些地形区制成幻灯片连续播放讲解。那些美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有关非洲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好望角飘着薄雾;中午的撒哈拉沙漠美丽清晰;雨中的乞力马扎罗山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非洲大陆,领略无限风光的撒哈拉大沙漠,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金字塔真美呀!”“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非洲、学习知识、探究非洲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在其中。
《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主编注释: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2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1.2.1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教师在备课时教师先要把教材理解透彻,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去搜集相关资料。看了这些资料后,教师对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并且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甚至还可借助资料解决一些教师本来感到疑惑的知识要点。如在上《多民族的大家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深入理解。还要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这样教师对于文章的把握就非常到位了。这样的搜集工作有时甚至会促使教师对某一话题感兴趣,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撰写一些心得体会。
1.2.2促使教师掌握一门教学技术,改变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较之于数、理、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不是很频繁,但不等于说地理教师不必要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必须学会文字编辑、制作幻灯、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的操作、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等基本的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确实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尝试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观念也因此而发生新的变化。
综观上面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和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教学确实能给初中地理教学注入活力,但也有不足之处。2.使用多媒体教学带来一些现实问题 2.1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规定了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教师抱着一种“不怕多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曾见过老师为了使用现代化的武器,打开计算机、投影仪后只展示几张图片,因屏幕尺寸有限,不停地把投影仪调来调去。这样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让学生看着也累,这还不如用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小黑板来代替,反而来得简洁清楚。还见过老师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一方面发给同学讨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将问题展示在屏幕上,目的是在公开课中不让现代化的设备闲着,这种为用而用的功利主义只会扰乱学生的视听,根本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2以辅代主,不利于激发想象
多媒体手段在各门学科中灵活运用已蔚然成风,初中的有些地理老师也仿效其它学科的老师,一味依赖这种手段,有时一节课基本上是在那里摆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固然好,但是不能忘记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辅助课本。补充知识时,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把握该补充的知识与课本知识关联度大小。否则一节课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堆课外的知识,但是学生不能吸收,或者这些知识与课本脱离太多,也起不到正面的作用。我们不否认计算机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信息量,但作为初中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提供的信息不懂得主次轻重,哪些该仔细地读,哪些该简单地读,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全部看了一遍。在这里教师着实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没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走入创设的意境中。电脑虽然有较强的智能性,但机械的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不能代替师生间的交流。再者地理教学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可体验的体态语言,都能够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地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应该多读,多背。有关资料只需要能起到辅助学生理解、品味的作用就够了。这样大量的信息造成了学生的惰性,抑制了学生思维,也违背教学规律。在此是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
2.3素材缺乏,不利制作
许多老师反应一个问题,要制作一个课件,最头痛的是寻找素材,在初中的图书馆里有关教学的杂志屈指可数,图书也是很陈旧的几本。在这种情况下要找材料,一方面要跑其它的图书馆,另一方面要兴师动众问同事朋友借,发动学生查。在分析《美国》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展示美国的风土人情,想方设法要找到相关资料。结果图书馆没有,同事那里也没有,像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有时即使你准备好了资料,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筛选,制作合理、科学的幻灯片或课件时也会碰上技术问题。像文字大小及其颜色是否适合展示、声音的插入是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使用之前是要进行一番调试的。总之要协调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或是制作好课件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2.4 多媒体教学取代了板书
多媒体不可以代替板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板书一方面可以将重中之重整齐的列在黑板上。有些学生看到多媒体上内容众多,勤奋的学生一股脑全部记下来,有的学生呢,则一概不管。所以板书其实就是在提醒学生,这是重点,这是框架。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是不是的有一些小火花冒出来,所以就可以通过板书将这些灵感告诉学生。因而板书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总之,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其形象性与直观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优化多种媒体组合,确定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40分钟的效率;另外,它在我们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时,要根据地理学科和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要避免因大量的信息掩盖了教师分析学生思考的过程,要注意师生间的交流,要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让多种媒体组合与地理课进行有效的整合。再者在目前现成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手段,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希望能和广大同仁一起研究,探讨,使这种新的手段在我们初中地理文教学中能扬长避短,不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江苏电化教育馆编著、苏州大学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196-280页 《谈初中地理的兴趣教学》中华少年 教学版
张冬 2011年1月 3 《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2版 4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科教纵横 熊晓红 2011年10月 5《关于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巢湖市二中 左泽娥 中国地理教学资源网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首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并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频、动画以及视频等功能, 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的感官信息,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些意境较为深远的语文课文教学中, 教师只进行语言性的讲述, 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应用多媒体, 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应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强调调动学生的感官,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展, 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对课外的知识与素材进行补充, 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 一) 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首先要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虽然,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 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比较典型的案例, 就是在学习一些古诗词的时候, 需要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基本资料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和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该内容呈现出来。但是, 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材料等进行收集与分析, 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削弱了学生识记知识点的注意力, 使学生更加关注多媒体呈现出的知识, 忽略教材文本知识。因此,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 进行合理的应用, 不可滥用。
( 二)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能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料与学习工具。为了保证其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 还需要根据教材中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明确在合适使用多媒体, 具体在哪一个教学环节应用, 能够有精确的时间概念, 保证教学环节能够紧密连接, 使得各个环节能够贯通,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度性, 教师要对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进行思考与观察, 看是否使用过度, 是否使学生只能关注浏览多媒体信息, 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知识点。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考虑其选用的素材是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选用的素材难易度是否恰当。
( 三) 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可以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同时也能促进人的知识体系的更新与进化。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能够通过刺激其展开想象活动而使之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有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一文, 因为该文中蕴含的坚韧不屈的精神与品格, 对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将其作为重点篇目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将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海燕不畏艰险飞翔的境况, 通过视频课件播放出来, 学生能够通过感受到声音、光影的刺激, 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误区, 认为只要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就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所以其只是机械的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 这与开展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的初衷是不符的, 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正确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通过合理地应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能构建起来良好的教学环境, 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03) .
[2]卫娅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5) .
关键词 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但是,它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1.1 多媒体的多种输出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初中学生爱上英语课,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多媒体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教学内容与动画、声音、视频、色彩等结合起来,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话的操练、英美人士实地生活的模仿、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等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介词in、on、under、over等的区别时,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介词的方位及方向表意,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jobs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的人物。如果教师能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作为主线,则可使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了解policeman、farmer、soldier、teacher等职业的特征。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得当的内容,清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精讲启发,这些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 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听力及口语表达
多媒体练听力效果很好。要提高自身听力能力,首先自己的发音必须准确。自身准确地道的发音虽然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而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解决听力问题。而准确地道的发音往往又得之于在听力中纠正自己的发音,两者是相互进行的。无论是单词也好,文章也好,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跟着录音一遍一遍模仿。这样在准确发音的同时也提高了听力。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一般只要难度相当,能听清大部分单词,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精听最好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
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的标准口语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并伴有录像、动画画面等,使学生仿佛到了一个讲英语的国度,无形中加强了英语的气氛。学生既练了听力,又练了口语。他们既可以两人一组对话,又可以四人一组表演,还可以直接向全班学生展示。
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1.3 多媒体教学可以活化教材,使英语教学呈现情景化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其交际化。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在于缺乏交际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真实情景。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容易创设逼真的交际情景,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如教学“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一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教师自己制作奶昔的视频,然后把关键步骤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针对每张图片进行口头描述,就像是自己在制造奶昔一样,学生说的句子很流利。趁热打铁,让学生把fruit salad、turkey sandwich等的步骤也用英语说出来,并鼓励他们回家后自己制作,并用英语介绍其制作步骤。
1.4 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提高课堂容量
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别很大,因此选定的阅读材料必须和他们的个性和兴趣相吻合。具体地说,就是不能拘泥于材料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能引起个人情感共鸣的英文材料。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条件,指导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如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和报纸杂志等信息资源,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多媒体教学拓宽了这个渠道。
计算机媒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突破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教学程序环环相扣,这样就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同时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效果,提高了课堂容量。
2 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英语教学与常规教学之间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要注意几个问题。
2.1 下载课件的同时别忽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在网上下载相关课件,原封不动地用于课堂。这种“拿来主义”往往使一些教师成了放映员。如用多媒体展示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应形成自身特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英语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观察事物的角度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新颖性,要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此外,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教学手段。偶尔地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甚至达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总是依赖,后果就严重了。
2.2 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
在设计课件时,一些教师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因此,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这样的多媒体整合是没有实际意义和好的学习效果的。
3 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十分的广阔,还有待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发掘。要使多媒体合理高效地运用,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鲜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中学)
我校市级作文课题《多媒体在作文进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于2014年5月经市教教研课题规划小组批准立项,在市教科所的精心组织下,于2014年9月举行课题开题会。一年来,我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就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又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对照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本地区初中作文教学仍处于低效无序的状态,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徘徊不前。2)理论依据:(1)从“合成教育”的观点看,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新颖和谐的作文情境。多媒体教学是声、像、文结合,其传播的材料是具体的、生动的,打破了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机时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作文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个性化教学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体现的就是个体化教学。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潜能,最大限地发挥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生想写、愿写、乐写。
(3)从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解决了文思枯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4)从大脑功能的分工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开发了学生的全脑潜能。人的左脑偏重于直觉思想,发散思维。右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指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华东师大教授袁振国也认为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不注重启发想象,学生只习惯于左脑思维,这样往往我们培养出的只是学生型的人才,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多媒体教学则较好地纠正了以上弊病,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增塑剂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项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大大开发了右脑的潜能,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对这方面的研究都还处于比较稚嫩的时期,还没有完整成型的理论或固定的模式作为指导。因此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有创新意义。本课题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
(3)拓展初中生的语文空间,丰富新课程建设理论,实现课程开发及资源的有效整合。
2、实践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将作文训练置于语言交际活动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网络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交际,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在网络化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探索一条网络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2)从作文教学的环境来看,很多学校在各个教室已经安装了一体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既能吸纳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的改革。
(3)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会如何通过网络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整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从作文的教学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能在网上发表,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能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信,更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外众多的作文学习网站,已经对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做过有益的尝试,例如:《浅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作文教学更精彩》、《关于创造教育及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创造作文教学模式的构想》等课题或论文都注重了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展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教的角度来说是缺少了深入细致的组织和落实,从学的角度来说是学生缺少对写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把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作为首要任务。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写作素材资源库,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分类作文教学体系。
3、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培养师生互动、互评,共同成长的习惯。
4、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教师方面:
(1)文献法:借助教学理论和语文大纲要求,查阅了解中外优美文章,小说,散文,分类编辑,充实素材库。整理和运用作文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2)网络研究法:教师要熟练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并能熟练地操作。
(3)行动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加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促成多媒体作文教学模式的生成。学生方面:
(1)展览:每个学生的作文实名公开发表,大家评价,给出意见,来进行指导,学生可以修改。
(2)阅读:教师每周定期指定学生看三到四篇好文章,并培养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3)比赛:定期设定作文擂台赛,共同评出“冠军文”,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本课题实施步骤 人员分工:
刘胜利:课题组组长,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
孟书平: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
胡淑敏
写景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何爱娟
写事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樊光华 写人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
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收集整理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们以记叙文写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七年级作为训练对象)。
第一轮,(2014年9月_____2014年11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练习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第二轮(2015年12月______2015年2月)继续开展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第三轮(2015年3月——2015年4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3)2015年5月,结题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合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写结题报告书。
一、研究进展
及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分期研究计划。
课题获得立项后,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会,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我校实际。就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以及人员分工进行交流,特别是课题成果展现形式,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网上互相交流、咨询有关专家等途径、确认以教师指导,《名家欣赏》《学生作品集》《冠军文》《调查报告》《网页建设》《结题报告》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实施方案定稿后,上报市级部门。
课题开题后,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分期分阶段制定研究计划,把每一学期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用书面形式下发各课题组成员,让大家进一步明确目的和工作任务。
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根据实验班级实际情况,这个学期主要按照第一阶段研究中运用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开展学习,实验班级七(3)和其它平行班的写作方面的指导由同一语文教师进行,两组统一进行教学,一个班是网络分类作文教学,其他班采用传统的一周一练的形式。
实验班的学生首先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建立自己的博客,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上传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评价别人的文章,学会熟练操作电脑知识,为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进行的是写景文的指导,由胡老师任教,首先进行理论的指导,然后给同学提供名家鉴赏文,提高写作的思路,同时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二)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让网络分类作文教学由点到面。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单凭网上传递作文、交流作文,那只能是部分学生受益。2014年9月,我们开展课例研究。首先通过专题会议讨论如何将网络资源利用到作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作文课难教,网络作文课更无从依靠,几乎找不到相关的参考资料。课题负责人从我做起,做好网络作文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能操作电脑,先让学生走进信息课堂,教会学生怎样进入老师的博客,如何查询资料。9月18日在我校电脑室举行了公开课,这是我校首次在电脑室里上语文课,虽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是,师生通过这堂网络作文收获很多。事后让学生写过以《在网络教室》为题的日记,学生写道:“在网络教室里学到了不只是如何打开博客,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知识,希望以后常利用网络教室上课。” 11月25日,胡淑敏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举行的公开课,那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以“畅游美景”为主题,用网络图片引导学生说各地的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及他们的感受。网络图片、故事、音乐融为一体,加上教师如诗的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展示“名家名篇”中关于“写景文”的作文素材和作文技法,突破了作文教学的难点,提高了作文效率。虽然目前开设的网络作文公开课不多,但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课例研究就会越来越显现精彩,越来越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研究成效
在此基础上,第一阶段的的工作顺利的开展并且有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明显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与其他班进行比较是,作文竞赛成绩,语文单科成绩都明显高出一筹。就教师方面,为了让课题更好的推行,我们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课题组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争取让课题进行的更加顺利。另外定期开课题研讨会,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寻求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所以每个课题组的成员都觉得在这半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研究的作文教学,既需要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又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和灵活的谴词造句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总觉到似乎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总觉得难以到位,虽然有些成绩,但总感到不塌实。
2、研究力度亟待加强。因为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研究人员大多事务繁忙,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沉浸在课题组织实施中。为此,学校要为课题组老师开辟“绿色通道”。
3、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增强。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
2、把开发教材资源与开发阅读资源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上有所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编写学生作品集,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4、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作准备。
5、把课题研究纳入校本教材,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摘要】现在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在教育教学中,科技的发展也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它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可以有效地把动态的事物变成静态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无声的变成有声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资源,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那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
数学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最难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较高,导致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那么应该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呢?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启发性与直观性的特征,基于此,在讲述一些重点与难点时,即可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将重点与难点的内涵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外,若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产生困难,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有如下的问题: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任意一点作两腰的平行线,那么,新组成的平行四边形腰长与周长关系如何?这类问题的抽象性较高,很多学生在解题时都难以找到问题的关键,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其中,将作平行线的过程进行动态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腰长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很快地找到突破点了。
二、应用多媒体可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拥有足够的兴趣,才会激起自觉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讲解很难使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二是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要想真正学好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再加之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因素,致使学生很容易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态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一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讲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配上美丽的画面和动态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之一,它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那么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说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还有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提高。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师生界面,运用网络技术以多层菜单树的形式,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成的体系,又能明确表达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间的层次与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介入教学领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加强学习,注意观察。即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选用、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学会熟练操作多媒体,熟练使用课件,并在演示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做到正确引导,因材施教。适时介入,周密设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把多媒体用在知识点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否则,过早或过晚介入多媒体技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抑制学生的思维。量、度结合,适可而止。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把过多抽象数学用具体形象媒体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对具体形象思维方式的依赖。同时,如果多媒体技术刺激思维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率,失去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近几年在农村中学教学的经历,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逐渐普及和利用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称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并且能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能力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化学教学
趣味化
形象化
具体化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以前教学条件差。教学方式是很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农村教学中逐渐被广泛使用。她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颇具模拟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见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化学教学中究竟具有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就会从精神上亢奋起来,在课堂上就能够全神贯注,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能积极思考,勇于回答。基于以上原因,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从文字、声音、动画等方面地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课时,首先在屏幕上播放出一段从教学情境材料《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中辑录下来的的一段教学视频,将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图片和资料,如此动感而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配有优美的解说中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如临其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金属的世界中来。又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个小魔术,将无色酚酞和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发现无色的两种溶液混合后却变成了红色,学生不知其原理,被其神秘的变化所深深吸引。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能降低教学难度,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学科有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教师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有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一个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又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就把我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原子结构的动画课件通过屏幕展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是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到原子的基本结构。这样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巧妙地选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图像实
现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优势,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完成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高要求、高质量。由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增加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时间。因而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赢得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巩固、消化、理解的时间。一般来说,一堂课若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三分之二不到的时间就可完成,所以教师赢得了对优等生的引导、对中等生的指导、对学困生的辅导的时间。例如:在教学《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节课时,本节课知识点多,板书量大,为节省时间,我就将需要板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将需要板书的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同时配以合适的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教学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矫正、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掌握教学情况的灵敏性,增大教学的灵活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分组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但是,从传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利用电教,可大大的改善这些弊端。
(一).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我们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片,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化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见。因此,实验操作前有必要投影操作方法的模拟演示,如果使用实验教学课件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析本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即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浓硫酸稀释方法时候,我就把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通过动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使学生大吃一惊,同样两种物质混合竟然出现这样大的差别。这样既是同学们掌握了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又认识到化学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又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P67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教学时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化学演示实验中,同时由于实验本身的限制,观察面狭小,仅仅是前几排的同学能够观察到现象,后面的同学就只能听实验了。另外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学生不易观察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又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借助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在某个实验完成之后,将各个零散的实验部分的各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等制成投影,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正确定总体认识。学生做完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就将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氧气的收集方法、拆卸仪器的先后顺序的投影片给学生放一遍,这样在学生做实验的基础上起到了小结的作用,这不仅使先后的实验现象连贯地再现,而且有效的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象丰富学生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用计算机虚拟实验,可以跨越时空,即可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又如分子和原子的知识部分,实验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分子和原子间作用力,原子排列方式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讲清楚,利用计算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其直观性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自然、趣味的环境中得以掌握。
五.多媒体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用语言表达的困难,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把前面学习过的复分解反应给同学们展示出来。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使学生自己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应具备的条件。然后利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反应,制作成微观动画,从而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又如:学习灭火的的原理和方法时,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一些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并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得出灭火的原理。而具体的灭火方法,我们要根据灭火的原理及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示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这个实验学生就要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跑掉,会把蜡烛包裹起来,同时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从而使蜡烛与氧气隔绝而熄灭。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实验前就要把这些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展示出来,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实验现象。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并且能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它使学生的主体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的主动源于内心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学生才能主动去求知探索,接受知识的效率也会更高,反之,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欲望,那即便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形式枯燥,缺乏新颖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多媒体可以将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和奇异景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音和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推进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2 利用多媒体技术,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虽然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生物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内容是人们无法轻易理解的,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生物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知识逐步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可以将整个传导过程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期间,还可以采用慢放、回放、重复播放等方式,将繁琐复杂的生物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强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个生物变化过程,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诸多教学难点,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导致无法突破这些难点,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教师克服教学困难。多媒体技术声形兼备,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从而简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反映内容纷繁复杂,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心脏的结构以及血管名称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容易产生记忆的混乱。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则有助于克服教学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用具体方式呈现出来,当逼真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以后,会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然后教师运用动画课件模拟整个循环过程,并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动脉和静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4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是,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例如,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实验现象转瞬即逝的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加以解决。例如,细胞的分化与分裂、种子的发芽过程、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人体的发育过程等,这些实验都是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不但可以优化实验过程,还可以优化实验效果,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模拟教学;交互式教学;想象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视频、图像等集为一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发展。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此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演示多媒体
演示多媒体是初中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教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中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呈现,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的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演示多媒体方式比较贴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多媒体教学仍然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但是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的图片,然后讲解课文时,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进行课文的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借助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模拟,进而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由于模拟教学可以使事物变得更加的直观、更加的生动,因此也更加有利于理解,所以模拟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模拟教学在理科课程的应用较为广泛,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例如在《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教师可以模拟克隆动物,并通过动画,展示其奔跑、跳远等特效,以此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3.交互式教学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保证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交互式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便于学生及时地纠正错误,提升学习成绩,这种交互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背诵古诗时,如《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等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根据意思填写语句的题目,进而强化学生记忆。
二、提高初中语文多媒體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初中课文不适合多媒体教学,例如《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等等,类似于这种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进行讲解,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理解能力,选取教学材料,保持教材材料适中,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会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新颖、有趣,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视频、图片,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海燕》一课,教师就增加了一些优美的音乐,并让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朗读这首诗。同时教师还提起了《相亲》小品中的台词,“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3.摒弃满堂灌模式
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只是将书上的内容完全复制在屏幕上,这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等素材,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播放一些声音,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声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好初中语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同时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保证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茹作喜.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2]林玉碧.简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极大的促进了物理教学的变革与进步。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的运用中还普遍存在着以多媒体为中心,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矛盾和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上,应把握物理学科特点,适当适度进行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验表明,学生感知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还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但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核聚变、核裂变、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等等。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叙述不清楚的物理内容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又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
3、利用多媒体“复现”实验场景,加大信息容量,提高物理复习效果。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法的,有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在复习时由于时间的延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楚,而复习时间又紧迫,不能把平时的教学实验逐一做一遍,那样费时费力,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利用多媒体将所做过的实验“复现”出来,不仅便于学生回忆在新课学习时的实验情景,达到复习的目的,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不至于使复习课上得枯燥无味。在复习课的训练方面,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成填空、填图、选择、判断、改错等各种类型的标准化训练题,让学生亲自在电脑上输入答案,由电脑根据正确答案给出反应,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知道答案的正确与否。此类训练题型变化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容量大,教学效果显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常见的几个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多媒体的辅助性。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选择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而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2.多媒体的科学性。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失去科学性。多媒体的科学性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课件阐述的物理概念规律科学、展示的时间顺序科学、场景和实验的模拟及表现形式科学、声音的搭配科学、课堂上教师的先进媒体操作使用科学等。如果达不到科学合理的话,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辅助作用,反面会将学生带入误区,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人在光的折射定律模拟实验中,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线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给学生造成光线在两种物质交界处变色的误解。物理课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科学而又严密的物理规律,如果多媒体手段使用不科学,给学生带来误解,给教学带来麻烦,将失去它的意义和利用价值。
3.多媒体的实用性。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造成画蛇添足。然而目前存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课件只是替代板书,失去先进媒体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只有那些老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能或不易操作的教学内容,才应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总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能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的结构,形成了人机人的教学育模式,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物理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论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05-28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6-26
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07-16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09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6
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6-16
谈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24
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07-14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之利弊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