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精选7篇)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1

前言

1、一个真实的故事:38岁开始学会计

学习没有先后

2、我就不信干不好会计

一个会计的经历

有恒心 有决心 3、2009年就业市场遇寒流

11月,是大学校园招聘的招聘的高峰月,但金融海啸来袭。据统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到600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480万人,2009年需要安排的毕业生到达1000万人,人数增加职位减少,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日前,某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首先发布了《重要通知》:接家乐福(中国)的公告,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全国范围的招聘活动取消。紧接其后广州一家 著名日化用品企业也取消了招聘通告。苏州、东莞等地区一些企业通知,明年不再要毕业,公司要裁员。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财经类、管理类2009年毕业生。――《齐鲁日报》2008年11月4日

★经济危机的到来,首先受到冲击的美国华尔街,大批人员失业。以前餐厅服务生月工资2400美元,还找不到人,现在一个服务生的工资降到2000美元,还有10个排队等候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华尔街搞IT的白领。

★沿海城市大批裁员,目前湖北30万农民合同工返乡,重庆保姆市场月工资水平由原来的1100元下降到800元,河南、四川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4、为什么参加培训

今天大家来到这地方,参加由我主持的这次培训,非常高兴。大家认识到了危机。“充电”充斥当前市场,怎样充电?浑身都是插座,但是没有充电器,不知道该向哪里充,充什么?盲目的学习,看书,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充电不是简单的的看几本书,参加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找到了充电器。

我觉得大家首先要感谢的是你们自己,比别人早一点觉醒,其次要感谢的是你们的经理给你们提供提供了这次机会,使你们能够利用上班时间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为社会、为公司、为自己本领;使你们有了别人没有的在职学习知识的机会。

5、公司为什么要组织培训?

★1美元=50美元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与渔

授之于鱼,饱食一日;授之与渔,受益终生。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相关知识

1、会计的定义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连续、系统、综合地对企 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起源

会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就出现了记账员。13—15世纪,在工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阐释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制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诞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审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业务。

3、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 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主计会议”。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 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 战国时代。

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 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

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 过程。

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会”。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 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 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 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

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 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 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

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 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概念的正确总结。

3、会计与财务

4、会计人员 与财务人员

会计基础工作

一、会计工作的本质

何谓系统?系统这一概念源自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局部和局部及局部和整体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由于事物具备这种特性,这就致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各个局部开始的,随着这些分散的局部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最终才认识到了事物的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间的联系。换句话说,系统就是人们由局部间的联系认识事物整体的一种科学观。系统化即是将这种意识上的认识以一种有序直观的方式把它表现和实施出来。

会计工作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是一项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活动,在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通过会计工作进行专门的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系统的有用的财务信息。就一个企业来说,每天都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原材料采购、耗用、收入、非费用性支出、投资资产管理、使用,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取得、填制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凭证、复式记账、登记帐薄、计算成本、结转费用、清产核资,在帐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帐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工作的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一般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阶段。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对应的资金来源渠道,它们是表示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资金的运动成果,使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三、需要办理的经济业务的事项

《会计法》

第十条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即是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以货币表示的,表明投资者拥有的债权或所有权,如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其他票证等。由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直接影响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核算。对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的具体核算方法,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广义上讲,单位的财产物资包括所有的资产,它是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如货币资产、材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会计法》中所说的“财物”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区别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等货币性资产,主要指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这些财产物资大都是单位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它们的价值较大,在单位的资产总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对它们的收发领用、增减和使用情况都必须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单位财物的收、发、结存和使用情况。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根据这一定义,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要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从会计核算上看,债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债务是指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它需要在将来的一定时日偿还。从会计核算上看,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债权、债务是单位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在本义上是投资人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钱,会计上一般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内容。这里所说的资本的涵义,实际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从数量上来讲,应当等于单位的全部资产数量减去全部负债数量的余额。基金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投资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包括职工统筹养老金、职工失业保险金、大病医疗保险金等)、公益性基金(如希望工程基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等)等。

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都会引起单位的资金变化。因此,会计上必须及时进行核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或计划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如工资、职工福利费、业务费等。费用是指因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事业费用等。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收入、费用、成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产生收入主要发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因此,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在财务上获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由于对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涉及到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计上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核算。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内容采用列举式方法规定的,前六项规定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业务纷繁复杂,会计改革发展较快,会计核算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业务和内容,如企业的股份制改组上市、企业合并、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终止清算、破产清算、资产评估等。对这些业务的核算,也是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内容。

四、原始凭证

1、什么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

2出具凭证者的单位印章或者个人签名并盖章;

3接受凭证的单位全称;

4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5经办人员签名;

6接受凭证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名;

7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3、原始凭证的种类

1自制原始凭证

工资表、付款单、鲜货商品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发货单、计提清单、成本计算单等 2外来原始凭证

发票、收据、提货单、运费单据等

4、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形式 根据实际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由经办人直接填制,如发货票。根据帐薄记录对有关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填制,如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3根据若干张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汇总填制,如各种汇总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记录真实

原始凭证上记载的经济业务,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内容,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歪曲和弄虚作假,对于实物的数量、单价、金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凭证的真实可靠。

原始凭证的丢失:单位证明、记摘内容、编号等

确实无法取得原始凭证:车票、飞机票等,当事人写出详细的情况,由经办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后,可代替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手续完备

A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公章

从个人取得原始凭证:签名

自制原始凭证:经办单位领导或指定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外开据的原始凭证:加盖本单位公章

B 凡填有大小写的原始凭证、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收款证明)

C 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各联用途、编号、作废、一联做报销

D 发生销货退回的原始凭证:退货发票、验收入库、收款证明

E 出差借款

F 经上级主管批准的经济业务,批文作为原始凭证,需要归档的应当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文件字号 3 书写清楚、规范

A 数字的书写:货币符号、货币简称如人民币

B 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的除外,到角分

0

C 汉字大写金额: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整 正

D 阿拉伯数字中间有零的,汉字要写“零”连续有几个零的可以写一个:“零”,阿拉伯数字元位为0.或者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可以只写一个“零”,或者不写。

E 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内容错误的:重开或更正、开出单位、单位印章

金额错误的:重开 填制及时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这一规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如果不及时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至使会计核算无法正常进行,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如果没有及时送达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是指最长不超过一个会计核算期。

6、原始凭证的审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所以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法定职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记帐的依据。

A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B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C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7、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还经办人,有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新开据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默认分类 2009-01-17 08:40:40 阅读79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会计监督是指以会计信息资料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地评价,以此来单位经济行为的合理合法,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也是法制经济、有序经济,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放弃监督,听之任之,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社会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里讲的薄记指的就是会计,这里讲的过程指的是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会计界把控制理解为监督,把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或者说核算。十九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学科之间已经逐渐细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计划等学科已经完全从原来的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我们理解的“控制”已经分离,不应再作为会计的监督职能。

2、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是法律赋予的,不是本身固有的,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既不是执法部门,也不执法人,会计人员执法名不正,言不顺,会计人员执法也就没有力度,执法也就有没保障。从另一个角度讲,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普通一员,和其他职工比只是分工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与权力。如果说对违法乱纪、侵害单位和公众利益的行为有监督的权力,那么哪一个公民没有呢?《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可见,这种监督权力,虽然在会计法中规定,但不是针对会计人员特别规定,适用任何单位和个人,这种权利实际是社会公德或者职业道德的范畴,而不应该单独作为会计的职能。

3、“趋利性”淡化了会计监督

韩非子基于他的“自为心”的人性论,肯定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核心。认为不管什么社会,人皆有趋利性。“利之所在,民归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人类社会一条铁的原则。古代君臣关系,君之所以用臣,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臣之所以愿意为君卖命,是为了生存,获取更多的名和利,这才有了君用臣,臣为君用。在一个单位也是这样,单位聘用一个会计人员,是为了自己企业发展、管理需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人员为企业工作,同样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会计人员的利益适合企业密切相关,当企业、单位利益与社会、其他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自然和自己的企业站在一起,当自己的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害,维护本利益企业的,实际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在一个单位内部,让会计人员充当执法者的角色,为社会而损害自己企业的利益,监督决定自己命运、饭碗的人,作为一名普通人员,无异于以卵击石、以弱凌强。“趋利性”决定了如果会计人员有监督职能的话,又是该多么薄弱啊。

4、会计监督的作用与信息不对称相关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担负着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外提供信息的作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信息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自然而然掌握了企业的大量信息和情报。工商、税务、财政、投资者等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人。要想了解企业的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以便为他们决策服务,他们希望会计人员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信息,由于受地域、时间、身份、报表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不可能深入到企业。了解到比会计人员更多的信息,处于良好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对外公布的信息做出不得决策。

综上所述,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是法律赋予和相关利益集团及个人的期望,并非会计本身所固有的。遗憾的是,面对外在的压力,会计人员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义无反顾的想挑起这副重担,很多人提出会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管理应深入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有经济业务发生就应该有会计人员参与。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你真有那么的能量?真这样做了,你是否实在“越位”?会计人员有岗位的特殊性,但不应超越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把自己岗位的职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方为一名好的会计。

二、怎样看待《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实际是讲了外部对会计监督的问题,与会计职能无关。会计监督按时时间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从会计监督的内容看,包括: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帐薄的监督、对实物、款项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应该是指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

1、事前监督

按照有定义是这样的,是指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或费用预算时,就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准则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从定义不难看出,上述内容其实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会计工作的内容,说属于财务管理更确切一些。从会计的角度讲,事前监督实质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过程,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性质,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特长,对企业涉及及可能涉及的经济活动,找出经济业务关键的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制度控制的设计,起到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会计人员不可能针对每一经济业务,都去亲临监督,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就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内控制度起到监督作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实质就是会计事前监督的过程。由于制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验证,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事前监督发挥作用的过程。

2、事中监督一般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随时审查随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改进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就是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去执行。此时,制度怎么制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执行了没有。值得深思的是,制度的制定现对容易,关键是执行,是否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程序、方法去做了。大部分发生经济案件的单位,制度建设还是相当完善的,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甚至有些单位如果不是案件暴露,都可以作为制度管理的先进单位,去推广、去演绎。在案件报导中经常看到,个别领导干部犯罪后,归结为自己不懂财务制度,看看这些人过去的讲话、发言,对财务制度的重视程度,对会计知识的了解,都可以称上是一个专家。因此,会计事中监督的过程实质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过程。

3、关于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利用会计反映所取得资料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分析、评价。可以为制定下期计划、预算提供资料,也可以预测今后经济活动发展趋势。对于预测发展趋势应无异议,但分析本身就是会计核算的职能的一部分,考核与评价根本就与会计监督不搭边。我们认为,事前监督,解决了怎样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事中监督,解决了是否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事后监督,应该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执行,发现是制度制定缺陷,还是根本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从而完善制度,或者落实制度。事后监督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反思的过程。如果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就应该重新考虑关键控制点是否正确,相应的措施能否保证关键控制点不出差错;如果是制度没有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就应该考虑没有执行的原因,是制度不适合,还是例外,或者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外界压力。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途径。事后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的反思,是对前面工作的再监督。

从《会计法》对会计核算包括内容到会计监督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监督应该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延伸,如果说会计具有监督职能的话,它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完善,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监督的作用。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没有会计这一职能,监督职能就不复存在。核算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保障。没有监督职能做保障,核算就失去了根基。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2

主要讲四个问题:

《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20《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趋势预测

如何学习《中级会计实务》

一、《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一)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只有第一章,是全书的框架,是会计理论部分(第一章)。

(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有关,共10章(2~11章)。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内容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关,共3章(14~16章)

(四)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内容是特殊业务,共3章(12、13和17章)

二、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一) 题目类型、数量和分数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合计 数量 15 10 10 2 2 分数 15 20 10 22 33 100 (二)命题特点

1.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

2.重点突出

3.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

4.综合性较强

5.题量和难度适中

三、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趋势预测

考试的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主观题的分数会大于客观题的分数。客观题的内容将体现全面考核的思想;主观题的内容将体现考试大纲基本要求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四、如何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订立学习计划

(三)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四)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规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3

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每年在考试中所占分数均比较高,不仅会考客观题,而且经常在此出大题。如收入和利润与利润表结合的综合题等。在2005年的考试中就是结合应收账款考查了计算题。因此,考生对本章的内容应掌握好各种题型。

具体要求:

(一)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二)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三)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四)掌握特殊销售商品业务收入和特殊劳务交易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五)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六)掌握关联方交易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七)掌握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八)熟悉所得税的核算

第一节 收入的分类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一、按性质分类

按性质分类,收入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二、按企业经营业务主次分类

按企业经营业务主次分类,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

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时,若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确认该商品销售收入的时点是( )。

a.发出商品时

b.开出销售发票账单时

c.收到商品销售货款时

d.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时

【答疑编号11110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有4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并且安装和检验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只能在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时,主要风险和报酬才转移,才能确认收入。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应依据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无合同或协议的,应依据购销双方都同意或都能接受的价格。

注意:

商业折扣 (扣除)

现金折让 (不扣)

销售折让

在对销售商品收入进行计量时,应注意区别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发生当期财务费用。对于购买方而言,实际获得的现金折扣,冲减取得当期的财务费用。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直接给予购买方的折让。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收入。

例题:教材p255例题9、10、11

[例11-9]

a企业于4月20日向b企业销售一批商品,以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结算。该批商品的成本为60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a企业在销售时已知b企业资金周转发生暂时困难,但为了减少存货积压,同时也为了维持与b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商业关系,a企业将商品销售给了b企业。该批商品已经发出,并已向银行办理了托收手续。假定a企业销售该批商品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4

a.调增1000000元

b.调减4000000元

c.调增5000000元

d.调减5000000元

【答疑编号15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4.表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p402 【例15-4】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4月20日,甲公司的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该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期末存货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于4月30日。甲公司20实现的净利润尚未分配。

【答疑编号1520005:针对该题提问】

甲公司04年1月1日至4月20日,发生如下交易和事项:

(1)1月20日,甲公司发现在12月31日计算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时发生差错,该库存产品的成本为150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应为1000万元。

年12月31日,甲公司误将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为1200万元。

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

(2)1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企业通知;被告知乙企业于1月18日遭洪水袭击,整个企业被淹,预计所欠甲公司的400万元货款全部无法偿还。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乙企业的财务状况,对账龄在1年以内应收乙企业的400万元账款计提了10%的坏账准备。来源:

该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不需要进行调整。

(3)1月25日,甲公司收到丙企业通知,被告知丙企业因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法持续经营而宣告破产,预计只能收回丙企业所欠200万元的20%。

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于已经存在,且积欠甲公司的款项已超过2年。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丙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应收丙企业的200万元账款计提了40%的坏账准备。

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80%-(200×40%)]80

贷:坏账准备 80

(4)2月26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需要赔偿丁企业220万元损失。甲公司和丁企业均不再上诉。03年度财务报告对外报出时,220万元赔偿款尚未支付。

甲公司赔偿丁企业的损失,系甲公司于销售给丁企业的产品未按照合同发货所造成的。对此,丁企业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部分经济损失。03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判决,甲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丁企业100万元,并确认了100万元预计负债。

调整分录:来源: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

贷:其他应付款120

借:预计负债 100

贷:其他应付款100

(5)3月2日,甲公司于03年11月销售给戊企业的一批产品因发生质量问题而退回,同时收到了增值税进货退出证明单。甲公司销售该批产品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销售成本为4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3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销售产品价款在销售时已经收到。退回商品已经入库,应退回的产品价款尚未支付,已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

库存商品 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贷:应付账款

(或: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 936

或分开进行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贷:应付账款 936

借:库存商品 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5

某企业在5月1日销售一批商品100件,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10000元,增值税额1700元。企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在合同中承诺给予购货方如下现金折扣条件: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该销售商品收入符合确认条件,则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11:针对该题提问】

(1)5月1日,按总售价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2)如5月9日买方付清货款,则按售价10000元的2%享受200(10000×2%)元的现金折扣,实际付款11500(11700-200)元

借:银行存款 11500

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3)如5月18日买方付清货款,则应享受的现金折扣为100(10000×1%)元,实际付款11600元

借:银行存款 11600

财务费用 1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4)如买方在5月31日以后才付款,则应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例11-11]

甲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乙企业,增值税发票上注售价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货到后买方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要求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经查明,乙企业提出的销售折让要求符合原合同的约定,甲企业同意并办妥了有关手续。假定此前甲企业已确认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甲企业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120002:针对该题提问】

(1)确认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9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2)发生销售折让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4680

(3)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88920(93600-468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88920

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

(一)代销p257

1.视同买断

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1)委托方账务处理图如下所示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篇6

一、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的核算 p191

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 p191

【例题8】某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租入设备及配套工具价款,国外运保费等共13万元,其中设备款12万元,配件及工具款1万元。该租赁设备进关时,又支付进口关税及国内运费8000元,其中设备负担7000元,配件及工具负担1000元,根据此项业务,企业“长期应付款”账户的金额应为( )万元。

a.13

b.14

c.14.7

d.14.8

【答疑编号08100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第四节 专项应付款

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待拨款项目完成后,属于应核销的部分,冲减专项应付款;其余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注意:形成资产并留归企业部分才形成资本公积。

【例题9】a公司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项用于技术研究的资金600万元,该项目完成后,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并按规定留给企业发生的支出400万元‚形成产品并按规定将产品留归企业的支出60万元‚ 形成的资产按规定应上交国家的支出40万元,对未形成资产‚ 报经批准后核销的支出100万元。该项目完成后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 )万元。

a.460

b.500

c.600

d.400

【答疑编号081001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第五节 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概述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 p193

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例题10】借款费用包括( )。

a.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

b.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c.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d.因借款而发生的债券折价

【答疑编号08200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二)专门借款的概念 p194

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二、借款费用的核算

(一)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p194

1.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是固定资产。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就视为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为专门借款。

3.具体确认原则

(1)利息、折溢价摊销和汇兑差额

(2)辅助费用

(3)因安排其他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来源:

(二)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p195

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这一条件是指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汇兑差额。

档案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篇7

一、档案

(一)涵义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档案的来源: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档案又来源于形成者自身的实践活动

2、档案的形成条件:是由文件材料有条件转化来的

3、档案的形式是多样的

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种类

1、按历史时期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按档案的内容、性质分:

文书档案:反映党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纸质文件材料 科技档案: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

专门档案:指各种专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3、按档案载体形式分: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

4、按档案所用文字分:

汉语言文字档案、满文档案、藏文档案、蒙文档案、外文档案

二、档案工作

(一)内容

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 狭义:管理档案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 广义:管理档案事业

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专业教育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出版工作、档案外事工作等。

三、机关档案工作

(一)涵义:机关档案工作就是管理机关档案和机关档案事业的工作。

(二)机构的设臵和人员的配备

1、机关要设臵综合档案室

机关档案管理机构就是对本单位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全部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机构,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机关综合档案室。

2、档案人员的配备

(三)、机关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

1、归档制度: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

2、档案利用制度:包括档案利用的范围、方式、要求、批准手续

3、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包括档案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务、考核和奖惩措施。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要对岗不对人,即档案人员在这个岗位上做到什么,人员多少不同,职责分工不同。

4、档案保管制度:包括档案的安全保护和库房、设备管理措施。

5、档案保密制度:包括档案保密措施和对档案人员的保密要求。

6、档案管理办法:包括档案工作的体制、机构、人员配臵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鉴定、移交等内容。可以制定成一个各种门类及载体档案的管理办法,也可以各种门类及载体档案的管理办法分别制定。

(四)、档案保管的基本物质条件 两个方面:

一是有适宜保存档案的库房;库房的选择:

1、承重负荷要符合要求,地面、墙壁要坚固、平整、光滑

2、库房的门窗要小、少,密封要好。

3、库房应远离火源。库房中的电器、照明导线应采用芯导线,并用铁管保护暗敷。库房不要靠近锅炉房。

4、不能选择在水房旁,也不能选在无地下室或防潮结构不好的底层,更不能选在地下室。随着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特殊载体档案数量的增加,有条件的机关档案室还应设立 专门存放的库房。无专门库房也可在库房内设臵防磁柜,把磁性声像档案放入其中减少外界磁场对它的影响。

5、库内照明使用白炽灯,不用日光灯。

6、要做好库房清洁卫生工作。

7、放臵防虫、鼠药剂

8、要配备测量温湿度的仪表,自动记录更好,人工记录的要按时登记。

二是档案保管所必须的设施设备:

档案装具(五节柜、密集架、卷皮、卷盒等)、防潮去湿、空气调节和空气处理设备、吸尘器、防火装臵(含防火报警器和灭火装臵)、档案库房门窗上要安装防盗门和防护栏、计算机、录音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

库房中的档案柜、架应排列一致,如有大小样式不一的柜架,应分开排列,尽量做到整齐、美观、一致。装具的排放,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不能太拥挤,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少于1米;装具与装具之间的间距为80厘米左右;有窗的库房,装具应与窗垂直排放,以便通风和防止阳光直射;柜架不应紧靠墙壁,柜架与墙之间的距离在10厘米以上,以防潮湿。

所有装具应统一编号。在一间库房内,档案装具的编号顺序是:自门口起,从左向右,回行时从右至左编顺序号,一套档案箱的上下也要编号,其方法是从上而下逐个编号。

四、文件材料的归档

(一)涵义

文件材料的归档,就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移交档案 机构保存。

(二)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见文件)

(三)归档的要求

1、归档份数

各类文件材料一般归档一式一份,比较重要的可以适当增加归档份数,如基建档案,为满足日常需要,向有关单位、专业档案馆报送的需要,归档可适当多几份。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份数按有关规定执行,如磁性载体文件归档一式两份,电子文件归档一式三份。

2、归档的质量要求

(1)归档的文件材料的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必须齐全、完整、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能正确反映本单位各项活动的基本面貌和历史过程。

(2)归档文件材料要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不同价值,经过系统分类,整理编目,以件或立成案卷均可,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符合形成过程中的质量要求,以利长久保存。

A、公文格式必须符合规定格式

B、发文卡的格式要符合《发文稿纸格式》(GB802—89)中的规定。

C、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D、字迹材料要耐久

3、归档的时间 机关文书在形成的第二年六月底前归档,科技档案在任务完成或告一段落后归档。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暂由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归档,照片档案冲洗加工后及时归档或随其他载体档案一起归档,磁性载体文件待项目结束后转换成标准格式及时归档。

4、归档(接收)手续 归档手续包括:

第一,编制归档文件材料案卷目录或移交清单,一式两份,移交时按目录或移交清单点交清楚,交接双方签字后各留一份,以便查考。

第二,归档材料中若遇有关问题需要说明时,可附说明材料,以备日后查阅。

在档案工作与文书处理工作由一人兼管的单位,虽不存在办理归档手续的问题,但在档案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需参照上述办法办理交接手续。

归档文件的整理

根据国家档案局2000年12月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山西省档案局在2002年3月印发了《山西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归档文件的整理是文书档案整理的又一方法,其实质是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是对机关文书立卷的重大改革。

一、基本概念(一)归档文件

归档文件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这里的归档文件有特 指,并不是所有的文件。首先是指办理完毕,即完成了其文书处理程序或是一组具有逻辑联系的文件完成了其逻辑关系之后。其次它是指纸质文书材料,暂不涉及科技档案、会计等专门档案及声像、电子等特殊体载体材料的整理。

(二)归档文件的整理

归档文件的整理指对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制目录、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三)件

件是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指一份文件,即每份文件的正本与定稿、正件与附件、原件与复印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统计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

二、归档文件整理的质量要求

(一)归档文件的整理要符合其整理原则

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这一原则与立卷的原则是一致的,操作时体现在分类时将同一、机构形成的文件保管期限相同的相对集中,不能取消分类,排列时按事由排列,保管期限长的还要重点整理。

(二)、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

第一、按照《归档范围》应归档的文件全部归档,不能少一份一件一页。

第二、对破损的文件予以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附有复制件或作耐久处理后与原件保存在一起。第三、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符合档案长久保管的要 求。

三、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

(一)装订

1、归档文件装订以件为单位,因此首先要按照前述中件的概念来确立整理单位——件。需要注意的是阅文卡要与正文作一件,复制件与原件作一件。

2、文件修整

(1)修裱。对破损的永久、长期保存的文件要使用粘合剂和特定的纸张(宣纸)进行修补、托裱。

(2)复制。对于字迹褪变、模糊不清的文件要采用复印或字迹固定液等方法进行加固。

(3)去除金属物。文件制作时普遍使用的装订用品,如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其材质以铁、铝等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为主,容易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氧化和腐蚀,使文件纸张受到损害。因此,文件整理时需去除这些易锈蚀的金属物,已装订成册的刊物、书籍可保持原册封。

(4)超大纸张折叠。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包括A4型和16开型两种。实际工作中,某些特殊形式的文件,如报表等纸张幅面大于上述两种规格,整理时可统一折成A4幅面大小,折叠时注意尽量减少折叠的次数,折痕处尽量位于文件、图表字迹之外。

3、件内排序

件内排序,即: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阅文卡在前,文件在后。

4、编制页号

归档文件按件逐页编制页号,以固定件内材料的顺序和位臵。页号用阿拉伯数字在有文字正面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下角标注;已有页码的报表、图册可不再重新编制页码。

5、装订

归档文件修整、排序、编制页号完毕后,要采用三孔一线、缝纫、不锈钢夹等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装订材料、方法在左侧重新加以装订,装订时可加封面。已经成册的报表、图册保持原册封。

(二)分类

归档文件数量较少的单位可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

1、按分类

按分类,就是将文件根据形成和处理的分类。正确地判定文件的日期并归入相应,是决定分类的关键。一般文件以签发日期(落款日期)为准,包括计划、规划、总结、预决算、统计报表、法规性文件等。跨形成的文件统一归入办结,如会议、案件,请示、批复。几份文件作一件时,以装订时排在前面的日期为准。

2、按保管期限分类

按保管期限分类就是将文件按其划定的不同保管期限进行分类。保管期限目前仍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如果国家修订为永久、定期(可定30年、15年等)则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三)排列

归档文件的排列是指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 结合时间顺序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关于同一事由的来文与复文等成套性文件应集中排列。

“事由”可指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一段较紧密的工作过程等。通过强调事由、界定事由,使密切相关、参照性强的文件从实体上相对集中,可以进一步体现出最低一级类目内归档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检索利用。

“最低一级类目”指分类时所确定的类目体系中设在最低一级的类目,例如按照“——保管期限”分类,“保管期限”即为最低一级类目。

具体排列方法,在同一事由内的归档文件,按文件时间顺序排;不同事由的归档文件排列,即事由排列,也可按事由的时间顺序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集中排列。如有机构分类,机构按习惯顺序排。保管期限按永久、长期、短期排。

(四)编制档号

归档文件编制档号是指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臵标识为符号,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归档章由全宗号、类目号、件号、页数、保管期限等项目组成。

1、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2、类目号:分类方案中类目的标识符号

3、件号:按——保管期限分类的,文件在同一同一期限内依事由结合时间顺序编号。整理归档文件只编室编件号。

4、页数:指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

5、保管期限:根据国家规定划定的文件的保管期限。归档章可直接印制在封面上,没有封面的加盖在归档文件的首页上端。

(五)编制目录

1、归档文件目录设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

①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②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③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要照实登录。

④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者标题含义不清,不能揭示或不能全面揭示文件内容,应根据文件内容重新拟写或补充标题,外加“[ ]”号。

⑤日期:文件的形成日期(落款日期),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2002年3月15日标注为20020315。

⑥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⑦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2、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目录本)并编封面。归档文件目录与分类方案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可以按末级类目编制,也可按上一级类目编制。

如按照——保管期限分类的目录编制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每个装订一本目录,二是每个按永久、长期、短期装订三本目录。

(六)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脊及备考表。

1、档案盒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臵20mm,30mm、40 mm等几种规格。

档案盒脊设全宗号、类目号、室编件号、馆编件号等项目。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不按组织机构分类的单位,组织机构项空臵不填。

2、装盒方法

注:以下所述方法不适用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档案,专指业务档案以外的其它文书档案的装盒方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档案仍按一单位一盒的方法装盒。

(1)严格按件号顺序装盒。

(2)不同的归档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3)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4)分类中设臵机构层次的,不同机构的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

(5)同一事由的文件不一定必须装入同一档案盒。

3、备考表

备考表臵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

(1)盒内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的档案及文件的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上一篇: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2下一篇:游清东陵导游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