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精选8篇)
建筑施工类专业试题
单位:姓名:
13、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企业。()A、正确B、错误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当地人
民政府备案。()A、正确B、错误
15、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A、正确B、错误
16、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时,可以收取工本费,但不得收取劳务费。()A、正确B、错误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反对和抗拒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A、正确B、错误
1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A、正确B、错误
19、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
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A、正确B、错误
20、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不得设置员工宿舍。()A、正确B、错误
21、负责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A、正确B、错误
22、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A、正确B、错误
23、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A、正确B、错误
24、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并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除外。()A、正确B、错误
25、防火防爆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控制和消除一切点火源、控制火势扩大蔓延途径、控制爆炸波的冲击与扩散。()A、正确B、错误
26、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 应限制产生危险温度及火花,特别是由电气设备或线路产生的过热及火
花。应选用防爆或其它防护类型的电气设备及线路。()A、正确B、错误
2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判断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参保的从业人员缴纳保险金。()
A、正确B、错误
2、公安消防机构在同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时,火场总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拆除或者破损临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A、正确B、错误
3、所谓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A、正确B、错误
4、事故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分清事故的责任,追究事故的责任者。()A、正确B、错误
5、危险是指系统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A、正确B、错误
6、《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
A、正确B、错误
7、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特点分别确立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A、正确
B、错误
8、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A、正确B、错误
9、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可以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A、正确B、错误
10、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自愿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A、正确B、错误
11、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不载明有关安全生产的事项。()A、正确B、错误
12、工会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
议。()
A、正确B、错误
2008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类专业试题共4页第 1 页
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的目标。()A、正确B、错误
28、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实行分级负责。()A、正确B、错误
29、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的作用。()A、正确
B、错误
B、错误
30、患病的职工,在医疗期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正确
39、安全预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从工程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
A、安全投入B、安全生产条件C、本质安全化D、宏观监督 40、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A、可提出批评建议B、不得拒绝执行C、有权拒绝执行D、应向政府部门举报
41、安全评价机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监督检验机构等都属于安全生产()机构。
A、管理B、中介C、监督D、服务
42、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及()
A、启蒙教育B、班组教育C、礼仪教育
4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的劳动者()作业。
A、可从事辅助性B、可在师傅指导下C、不得上岗D、不能从事特种
44、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制度。
A、淘汰B、修理C、报废
45、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A、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B、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C、无生产管理经验
4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A、全面负责B、负领导责任C、负主要责任D、负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
47、生产经营单位对()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
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事故频发场所B、重大事故隐患C、重大危险源D、危险化学品仓库
48、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定时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这段时间是指()。A、3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两年
49、未按《安全生产法》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可处生产经营单位()的罚款。
A、5000元以下B、1万元以下C、2万元以下D、3万元以下
50、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的职责。
A、安全欠帐B、“三违”现象C、事故隐患D、管理漏洞
51、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拥有技术熟练的员工B、资金充足C、具备安全生产条件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52、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
A、由本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负责B、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C、由本单位负责D、由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53、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是:从()上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协调配合,把安全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1、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的是()。
A、香港某造船企业的生产活动B、上海某个体独资纺织厂的生产活动C、南宁举行的庆祝公共集会的安全问题D、重庆某正在使用中的住宅楼垮塌
3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
A、正职领导、主管安全的副职领导B、厂长、经理和主管安全的副厂长、副经理 C、厂长、副厂长、经理、副经理D、厂长、经理
33、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A、30日、60日B、30日、30日C、60日、30日D、60日、60日
34、下述3个企业,()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A、甲企业从事机械加工,员工328人,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乙企业从事建筑施工,员工268人,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C、丙企业是一个甲醇转运站,员工52人,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5、企业安全目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是全体职工努力的结果,是集中管理与民主相结合的结果。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进行D、各部门间横向反复
36、安全生产工作应立足于()
A、安全检查B、事故调查处理C、宣传教育D、积极预防
37、《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矿山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B、3C、2D、538、安全评价是指()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A、运用全面安全检查B、请有关专家点评C、运用经验管理D、运用定量或定性
作落到实处。
A、内容B、方法C、制度D、程序
54、一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10040B、488C、4816D、3212
55、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
A、专项评价B、现状评价C、预评价D、初步评价
5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
57、应急预案的一级核心要素是:()、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A、目标B、目的与意义C、方针与原则D、功能
58、某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规程,但安全规程很不健全,并且执行不力,由此导致事故发生。这种原因属于事故的()原因。
A、意外B、直接C、间接D、必然
59、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做到持证上岗。
A、培训、考核B、三级教育C、思想教育D、全面审查
60、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A、由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的单位生产B、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
C、由国有大型企业生产D、由有设计、制造能力的单位生产 61、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是()。
A、尘肺B、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C、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D、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62、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则该行为人应负()责任。
A、直接B、间接C、次要D、重要
63、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责任制落实B、保证资金的有效投人C、保证技术措施的科学性D、保证计划的可靠性
64、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属于应急管理的()过程。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65、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有害物质作用于人体的()和劳动者个体易感性三个主要条件。
A、途径B、数量C、方式D、部位
6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属于()。
A、机械伤害B、起重伤害C、车辆伤害D、物体打击 6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和()。
A、普遍适用性B、普遍约束性C、持续改进性D、社会规范性
68、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人的B、物的C、环境的D、设计的69、在安全检查中,检查组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A、整改落实B、严重程度C、整改资金D、性质种类
70、《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要求: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A、15%B、12%C、10%D、20%
7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和管理能力。
A、安全生产技术B、安全生产技能C、安全意识D、安全生产知识 72、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坚持()的原则进行处理。A、预防为主B、四不放过C、三同时
73、查事故隐患就是要查安全管理漏洞、人的不安全行为和()。A、家属工作的配合B、人的不安全思想C、物的不安全状态 74、()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A、特别重大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75、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哲学观应是()
A、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型安全对策B、追求本质安全,进行超前管理和预防型安全对策C、严格事故和加大惩罚力度 76、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国家目前规定的特种设备()。A、电梯 使用。
A、安全设施和技术B、管理方法C、操作规程D、维修人才和技术
78、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依法有权()。A、要求子女顶替工作B、获得优质医疗服务C、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79、发生死亡事故的现场,企业应当()。
A、迅速清理B、保护现场C、自行拍照后清理D、救人要紧,现场不用保护 80、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安技人员B、指挥人员C、基层领导D、专门人员
B、锅炉、压力容器C、架空索道D、金属切削机床
77、企业引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必须同时引进和掌握其(),方可正式
81、()作业不宜使用小沿安全帽。A、室内B、露天C、隧道
82、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宜用()的安全帽。
A、红色B、黄色C、白色
83、《建筑法》规定,房屋拆除应当由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设施工单位承担,由()对安全A、2米B、2.5米C、3米D、4米 99、安全帽上如标有“D"标记,是表示具有()性能要求的安全帽。
A、耐燃烧B、绝缘C、侧向刚性100、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
A、工作任务B、动火证C、安全技术交底D、专人看火
负。
A、企业法定代表人B、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C、现场责任工程师D、施工操作人员84、安全带使用()年后,应检查一次。
A、1B、2C、385、施工时,安装后的起重机,其运动部分与建筑物及其外围设施的安全距离不少于()米。
A、0.2B、0.1C、0.586、在高空作业时,工具必须放在()。
A、工作服口袋里B、手提工具箱或工具袋里C、握住所有工具87、为保证工人安全,当建筑物高处超过()米以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保护装置。
A、10B、20C、2488、基础处理打夯机,两台以上在同一工作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
A、5米B、8米C、10米D、12米
89、在施工中,通常所说的“四口防护”是指:楼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
A、电梯口B、门口C、烟囱口90、对高处作业的职工需要()进行一次体检。
A、半年B、1年C、2年91、遇到()天气不能从事高处作业。
A、6级以上的风天和雷暴雨天B、冬天C、35度以上的热天92、从事高处作业的工人,必须年满()周岁。
A、16B、18C、2093、安全网筋绳分布必须合理,相邻两根筋绳的最小建筑施工与高处作业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
94、土方基础工程中的降水施工,应加强用电管理,吊泵索具严禁使用()。
A、麻绳B、草绳C、化纤材料绳D、金属材料95、高空作业的下列几项安全措施中,()是首先需要的。
A、安全带B、安全网C、合格的工作台96、安全网使用()后,必须进行绳的强度测试。A、1个月B、2个月C、3个月
97、为保证工人登梯过程中的安全,超过()米的钢直梯须设梯间平台。
2014 年5 月12 日,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校内讲话中无意透露“因为现在国家把‘985 工程’、‘211 工程’取消了, 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信息。 “211 工程”作为国家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 自从1995 年在国内开始实施以来, 无论是在提高国内高校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软硬件建设水平, 还是在提高国内高校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菲成效。
“211 工程” 实施20 周年之际, 对于国家 “211 工程”实施情况文献数量相对较少, 现有的参考文献大多围绕 “211 工程”实施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展开论述, 研究领域多为过于微观的具体问题探讨, 缺乏基于宏观视角观察问题, 无法具体阐述“211 工程”对于教育资源配置、高校发展、社会公平和就业机会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笔者试基于宏观视角对其产生的诸多问题做一具体阐述, 进而提出自身观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现教育公平, 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211 工程”实施背景与目标
“211 工程”的实施有其社会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国家开展实施“211 工程”的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要一批有活力、 有创造力、拥有先进科技与知识的新兴劳动者为国家各方面建设出谋划策, 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之下, 国家先后投资若干社会重要领域的重大建设, “211 工程” 作为国家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教育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也是建国以直接投资方式投资的最大高等教育项目, 自1995 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以来, 到目前为止的三期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已有二十年的时间历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国家除了设立“211 工程”之外, 还在此基础之上开展 “985 工程”, 遴选部分原属于“211 工程” 的重点建设高校进入到国家“985 工程”, 以此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 从本质上上来言, “985 工程”的开展其实也是“211 工程”在新阶段的一种深层延伸, 有鉴于此, 笔者在此仅对“211 工程”进行详细探讨。
“211 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 使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地提高;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能有明显进展;成为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使一部分高等学校与重点学科, 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与学科的先进水平;使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能有明显改善,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绩, 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总结 “211 工程”三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211 工程”的一期 (1995 年至2002年) 加强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21 世纪初争取有“若千所高等学校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 二期 (2002 年至2007 年) 着重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211 工程”高校整体条件建设, 使其中“大多数学校整体教学、 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期 (2008 年至2011 年) 要求 “ 更多的重点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突出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211 工程”实施之后的宏观分析
国家 “211 工程”已经实施了20 年, 回首审视该工程的得失利弊, 对于以后国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公平, 机会公平, 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优势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211 工程”实施的优势
1.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完善高等院校治理结构, 优化高等教育功能。
国家“211 工程”的实施, 是在全国范围内的诸多高校之中遴选部分高校、部分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国家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对于高校建设进行直接投资。 由于国家“211 工程”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完善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 优化高等教育功能有着显著地实践意义。诸如大学的研究模式, 人事制度改革, 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都取得了成效, 国家“211工程”的政策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为改进大学系统的内部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也为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促进了高校人才流动, 重点学科获得突出发展。
国家“211 工程”运用政府管理目标, 强调对于高等院校的多元化投资, 集合地方政府和中央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 打破形式主义, 努力实现教育文化资源的优化分配, 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 转变高等教育国家投资模式, 完善了相关管理系统。 通过国家“211 工程”建设, 充分促进了高校人才的自由流动, 使其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 高等院校管理体系与课程发展水平亦显著提高, 一部分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得到了突出发展。
3. 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相关制度改善, 改善地区教育投资结构。
作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国家“211 工程”的实施不仅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对于发展研究生教育, 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等院校努力实现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相关的培养环节优化, 改进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形式, 促进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相关制度的完善。 不可否认, 国家“211 工程”对于地方院校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地方院校对于自身实力的反思, 对于自身目标定位的再认识,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院校发展。而地方政府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 也会适度的“照顾”相关地方院校的发展, 其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增加院校经费发放, 努力提高相关院校的社会声誉, 使其逐步成为一个地区的重点发展对象, 实现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由于国家“211 工程”主要通过扩大院校发展经费的形式, 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二) “211 工程”实施的不足
2011 年3 月8 日,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表示, “985”、“211” 已经关上大门, 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至此, 教育部公布的中国 “211 工程” 大学共112所, 地区分布情况为:北京24 所, 江苏11所, 上海9 所, 陕西和湖北各7 所, 四川5所, 黑龙江、辽宁和广东各4 所, 吉林、天津、山东、安徽和湖南各3 所, 新疆、重庆和福建各2 所, 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浙江、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各1 所, 另有3 所解放军院校。 进入“211 工程”和新增的“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从地区分布来看, 依然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湖北等省市, 北京有明显的地区优势, 而2009 年1月新增的7 所“211 工程”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南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海南大学, 则是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倾斜。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统计 (表1) , 截止到2013 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491 所, 其中本科院校1170所, 占比46.97%, 大专高职院校1321 所, 占比53.03%, 其他普通高教机构 (不计校数) 33 所, 占比1.32%。
全国范围内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之中, 通过国家三期建设被划入国家“211工程” 的本科院校总共只有112 所高校, 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4.50%, 在这112 所国家重点建设院校之中, 列入国家“985 工程” 的高校总共39 所, 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1.57%。 全国如此众多的高校之中,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仅占4.50%。
政府按照自己的初衷,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重点建设一部分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目的在于使得这部分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然而, 现实情况则是, 由于国内高等院校数量众多, 各种本专科院校数量多达2491 所, 高等院校之间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质量水平层次不一。在一个院校数量众多、学科数目众多的环境之下, 由于政府对于政策施行有其较高期望, 政府往往在选择目标院校时, 将高校质量、 知名度、 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任性”而非 “理性”的进行院校选择, 以期政策目标的早日实现, 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政治进程“挂靠”高等院校。
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施行的“211 工程”, 究其本质来言, 目的是好的, 但在工程的具体操作之中, 一方面没有按照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没有按照资源的最优配置原则进行支持力度分配, 从而使得“211 工程”在初期施行阶段就问题不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问题的暴露也是愈加明显。
1. 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方向, 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
“211 工程”对高校的选拔原则在于, 教育部直属院校首先作为选择对象, 其余则相应的按照“一部一校、一省一校”进行遴选。虽然在学校遴选标准上坚持并不是“ 重点大学” 优先入选, 并且提出了 “ 公平竞争, 择优遴选”的原则, 但是政策的执行依然没有“回天之力”。 实际上“211 工程”的遴选过程就是那一百所左右高校的游戏, 普通的地方院校基本没有机会获得入选的资格。 “211 工程” 建设的初衷是好的, 但院校遴选并不合理, 依旧沿袭了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方向。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资源的分配、乃至产品的消费都是事前进行指令性的计划。 在此种经济状态下, 对于社会发展规划起着唯一绝对性作用的是政府所扮演的“指令人”, 社会资源为政府所掌握, 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政府掌握绝对的“领导权”, 凡事都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拍脑袋做决策, 这种情况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 则是政府成为唯一的办学主体, 政府包办包括财政资金拨款、政策支持力度等在内的一切行政事务, 至于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办学规模、投资制度等与高等院校发展息息相关的事务, 基本也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说了算, 各级各类学校照章行事。 这样的教育体制, 对于建国之初国家促进教育发展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随着时间发展也先后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院校, 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整理
1994 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 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的许多领域发生质的改变。在此背景之下, 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应顺应历史潮流走上变革之路,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 教育领域的改革总是不尽人意, “211 工程”的院校遴选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 其对资源的配置远比计划经济高效, 按照市场化改革思路, “211 工程” 院校遴选也应遵循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然而在院校的实际遴选过程之中, 最终能不能进入到“211工程”, 最终的决定权实际是在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 这样的院校遴选方式, 其本质依旧是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宗旨, 或者说是一种选择路径依赖现象。“211 工程” 不是市场化的公平竞争的结果, 由此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随着时间发展愈演愈烈。
由于院校遴选的不公平, 导致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在其本质上来说, 是政治过程与分配机制的不良结合。 国家“211工程”的实施, 先期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部分高校自身实力的增强、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 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扶持部分高校发展, 忽视其他高等院校的做法, 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加剧了不同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且按照发展惯性, 这些差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消除, 反而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样的结果很容易造成高校之间 “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的差距扩大现象, 人为地造就了教育领域的中东西部发展不均的不良现象。
2. 依靠行政手段, 官学勾结来获取巨额资源, “合法公开”腐败形式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 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显著地作用,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改革的重要领域, 一直追求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办学诉求,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 教育领域也应依据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方向, 合理公平的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然而, 在事实上却并不如此, 作为教育资源的典型代表———科研经费, 高等院校基本上是依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性手段来获取所需资源。
行政手段, 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 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由于“211工程”中高等院校的遴选基本依赖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院校产生方式, 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 由此导致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拨款也就“顺理成章”的依赖于行政手段。 政府每年通过财政预算, 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指示或相关规定, 给予不同高校数额不一的科研经费。 在高等教育领域, 人为划分的“重点大学”, 人为分配的 “科研经费”, 导致高校之间本以扩大的发展差距不断加大, 这种发展差距的存在, 其实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 并不是出于市场化公平竞争的原则, 由此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合理也就在所难免。2013年, 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 为39.31 亿元, 财政拨款为27.75 亿元, 占了70.6%, 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 4.6 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 约1.2 亿元, 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 倍多。
除了依靠行政手段获取科研经费之外, 高等院校中的“官学勾结”现象也十分普遍。 “211 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代名词,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着国家“高强度、高密度”的财政支持力度等特殊优惠。这些方面对于很大一部分的专家学者而言, 吸引力不言而喻。 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 从理论上讲, 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 而现实中, 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 部分归结于文化。尽管对于一些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 科学优劣可能仍然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 但是, 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巨型项目来说, 科学优劣的相关性就小多了, 这些项目的经费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人民币。 对后者而言, 关键问题在于每年针对特定研究领域和项目颁发的申请指南。表面上, 这些指南的目的是勾画“国家重大需求”, 然而, 项目的申请指南却常常被具体而狭隘地描述, 人们基本上可以毫无悬念地意识到这些 “需求” 并非国家真正所需, 经费预定给谁一目了然。 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年度申请指南, 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 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 并与他们合作。 所谓“专家意见” 不过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这种自上而下, 带有“中国特色”项目申请经费的全过程, 一方面压抑了学术创新, 另一方面也隐晦的释放出这样的悲观信号:由于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基本由个别官员与少数专家学者所掌控, 如果想要顺利的通过项目经费的申请, 则只有与“制定者”们搞好关系才是最关键的。在中国, 为了获得重大项目, 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 不如与官员和他们所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3.“211 工程”“造就”的高校知名度和地区不公平
制度上的不公平造就实际上以资金等为代表财力支持上的不公平, 而且在高校的知名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国家“211 工程”的实施, 纳入该体系的112 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被民众人为地称呼为“国家重点高校”, 概念上的混淆, 理解上的失误, 往往造成每年高考结束时, 高中毕业生填报 “211 工程”院校的学生数量过于集中, 导致优质生源的浪费, 而一些其他的高等院校, 虽然自身实力不差, 但由于不在“211 工程”体系之中, 往往出现填报志愿不足, 生源下降的窘况, 更有部分高校, 由于填报志愿的学生数量不足, 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依靠“调剂”来完成。这样的结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更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由于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基本每年都在下降, 全国部分高校招生指标完不成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来高校基本都属于教育部管辖, 但由于政治原因、制度缺失, 人为地将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划分为三六九等, “亲生”与“非亲生”, 这样人为造成的不公不仅是教育的不公, 更是社会的不公。
国家“211 工程”的实施, 不仅在高校水平层次上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 更在地区区域层面上人为地表现出以高等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为典型代表的教育机会不公, 乃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多达32 个。 在这些行政区划中, 典型的表现出政治传统与教育资源的“人为捆绑”。 北京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5年2 月份发布的 《北京市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统计信息网, 2015) 显示, 在北京16410.54 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中,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 万人, 其中, 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 万人。 这也意味着在人口众多的北京市中, 不具备北京户口的有818.2 万人 (意味着这些人口的子女不会享有在京参加高考的机会, 不会享有与拥有北京户口的同龄人相等的入学机会) 。 在这样一个拥有外来人口众多的北京市, 进入“211 工程”的高校数量却达到24 所 (表2) 。
与此相对应, 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河南省, 根据河南省统计网2015年3 月发布的 《2014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南统计, 2015) 显示, 河南全省人口总数10662 万人, 常住人口9436 万人, 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大省, 河南省境内进入到国家“211 工程”的高校有且只有一所郑州大学, 且该学校并不在“985 工程”建设高校之内。
笔者通过一张对比分析图分析发现, 进入到国家“211 工程”的高等院校大都集中于北京、江苏、陕西、湖北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国家建设投入相对较高, 竞争压力较大, 人才浪费现象突出。 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藏、新疆、青海、广西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亟需经济建设人才、科研建设人才, 然而由于这些地区划入国家“211 工程”的高等院校少之又少, 极易造成人才外流, 长时间的人才外流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地区经济水平落后。 近些年来, 国家正在努力开展的西部大开发计划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 由于西部地区人才缺失、人才流失, 地区发展进度显然受到了很大影响, 笔者认为, 促成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 但以国家“211 工程”为典型代表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高等学校建设投入不公平等也是加剧此类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与对策
自1995 年开始实施以来, “211”工程已经将近走过了20 个春秋。 20 年的时间,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 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 只有适时调整, 以此满足现实社会发展需要, 更好的促进教育制度改革, 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 固守传统模式, 不仅不能带来教育领域的更新换代,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制度改革创新, 影响社会发展。
(一) 调整 “211 工程”院校制度, 建立合理的动态竞争机制
“211 工程” 的院校遴选, 基本是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方向, 政府主导, 市场基本不参与, 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公平竞争方式, 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 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优化。 “211 工程”的设立已经走过了20 年,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体制下, 亟待进行合理性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 政府应引入市场机制, 创造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 建立合理的动态竞争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从根本上减少行政手段干预,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二) 改变政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人”角色, 加强管理方式转变
“211 工程”院校发展, 实质就是政府在起着绝对性的主导作用。 市场机制环境之下, 政府应该做好“引路人”而非“决定人”。 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院校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加强改进宏观管理。 对于院校科研经费的拨款, 不应该仅仅依据于院校的知名度, 而应在院校综合实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院校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照顾各类院校的平衡发展。 对于西部地区, 着重加大投资, 促进当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逐步减少东部部分地区的“211 工程”数量, 加大对于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 有目的, 有措施, 有力度的支持中西部发展。
(三) 加强监督, 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努力做到经费使用合理化、公开化
对于科研经费的分发、使用, 努力做到合理化、公开化, 提高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 与此同时, 对于 “官学勾结”现象, 一经查出, 严肃处理, 杜绝科研经费申请之后的“公开腐败”, 做到科研经费的使用有理、有力、有节, 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资源利用率。
摘要:“211工程”和“985工程”, 以及后来的“2011协同创新计划”, 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 仍然是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办学方向, 或者说是一种路径依赖现象。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 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自然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而且国家稀缺资源在这些高校里面也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使得这些高等院校不是凭借办学绩效, 而是凭借行政手段和官学勾结而获取了巨额资源,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合法公开”的腐败, 从而违背了市场化公平竞争的办学要求, 有悖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办学诉求。文章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出发, 深入探讨高等教育领域“211工程”存在的弊端, 运用规范分析方法, 结合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本文的研究对于推进教育领域相关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健康长远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对于普教系统的“教师”和近来面世的“企业培训师”而言,所谓企业教育工程师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角色定位的创造性。教师是指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属知识传授型。培训是指按照一定社会、一定组织的要求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当属技能示范型。企业教育工程师应指按照企业的一定要求,独立完成某一技术任务和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并承担知识传授、技术指导的专门人员,属创造型。
第二,工作范围上的外延性。教师、培训师的工作更多局限在整个培训过程的中期环节,即开班后的授课。企业教育工程师则需从培训流程的前期开始介入,包括培训立项、调研、招生等,直至培训项目后期全部任务完成,包括所辖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反馈、总结等。
第三,能力上的多面性。一般来说,教师的主要功能在于“教”,突出的是其良好的知识吸收与再造和语言表达能力。培训师的角色要务是“训”,更强调其动手能力。企业教育工程师的任务除了“讲解”、“传授”:了解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内容,提出实施方案,培训工作总结、评价及反馈等也是他们的重要职责。因此,在诸多能力中,特别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需要相当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既能完成理论课或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能参与相关项目的科研,发现新的知识并将其及时充实到课程与案例中,以胜任培养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工作。
二、培养企业教育工程师的必要性
首先是形势所迫。先从企业角度看,人世后的竞争环境,将企业不可避免地推向经济全球化的架构中;更新硬件是企业相对较为容易实现的与全球接轨的一个方面,而在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上,绝没有近路可抄。拥有快速反应与立即作战能力的专业团队,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未来驰骋商战的必要条件。
今天,国企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的呼声日趋强烈,企业对于教师的要求将从知识型或专家型转向知识型+技能型+教授型+研发型,这正是“企业教育工程师”的角色功能。
再来看培训市场形势,其激烈、残酷、白热化的竞争迫使企业的培训机构出新招,闯新路。据有关资料统计(《教育时报》2002.3.21),全国从事职员培训的公司约有10000家,这个数字是2001年的两倍多。加入WTO后,国外的培训机构蜂拥而至,原有的培训格局正在被打破,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教育市场重新瓜分。未来的企业培训机构,靠什么生存?这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笔者以为,具有整合资源和自身研发能力并具备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或品牌课程,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机构有别:r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独具特色,难以替代;这就必须拥有一批既对企业有相当感情又有创新意识,既有很高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培训技能,融教师、培训师与工程师于一体的“多面手”。有了这样的群体,才可能实现教育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获得生存土壤。因此,建设一支企业教育工程师队伍已刻不容缓。
其次,是人才发展规律所求。继承基础上创新成才规律,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善于创新,这是人才成长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反映了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同时也给企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题,即如何使企业职工的创造目标与职业目标一致,如何帮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成才,即“在职成才”。
《人才学》把创造性列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知道,成才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主要从事理论工作,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一条主要从事实际工作,解决改造世界的问题。在人才培训方法中,相对于送到大学、国外、先进企业里培训或委托培训公司培训而言,以岗位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培训依然是最直接、最经济的。根据岗位、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实施分岗位分层次培训,由了解企业的企业教育工程师们来实施,是最有条件,也是最实际的。我国的企业职工教育也应寻求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随职工岗位转换、职务晋升提供相应的教育,将企业教育延伸到职工的职业生涯计划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培训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等已严重滞后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弱化了现代企业培训所具有的经常性、超前性以及培训效果的后延性等特性,不能及时地使企业员工:得到连续的充实和长期的积累,以帮助他们保持技术上的先进地位,获得最大的技术开发潜能。
企业培训对象是成人,成人在理性思考以及自身专业程度上已达到一定水准。只有确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才能适应人才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职成才本身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成才教育的实施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创新教育能为人才的拓展和深化引领方向。因此,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在全面实施岗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以创新教育为重心,尽可能缩短在职成才进程。
再者是继续教育自身性质所定。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以往的继续教育停留在知识的一般性补充和扩展上的时间多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全过程,使得办学效果往往与所期望的办班目标不一致。
继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知识、技能及观念有效地转移到实际工作中,使其培训对象获得质量与效益的最优化。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维持其职业生命力所应具备的科技能力的主渠道;对于企业而言,继续教育是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继续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乃至对社会,都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继续教育本身也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它具有生长性,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和自身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随着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逐步成熟及学校改革的全面铺开,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改革的成败与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否能得以真正实现。其关键在于具体实施者——教师。只有教师综合水平提高了,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人们更加关注起教师的发展,学校也都纷纷致力于建设优质的教师群体。
目前,国内企业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可谓达到了一定高度,而软件情况却存在着明显不足,特别是为学生传道授业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的组成多为三部分:一是科班出身的普教老师。他们一般经过良好的教学技术训练,但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和市场竞争的摔打。二是企业本土的成教师资。他们虽见过市场风浪,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系统性和教学方法上缺些火候。三是高薪聘请的外部人员。为了体现办班的高水准,许多企业培训机构不得不从国内甚至境外聘请“高官”、“专家”、“教授”。这些主讲人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及国际化的观念,但他们对企业或对国内市场了解并非十分全面和深入,即使忽略授课成本极高等问题,培训中出现教与学的沟通隔阂也在所难免,这势必会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想使企业的培训实现高产出低投入,唯一的途径就是让现有教师或培训师练好内功,成为能文能武,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教育工程师。如果把临时外聘高层次师资之举看作为“输血”,那么,培养自己的企业教育工程师则是在为企业、为企业培训机构“造血”。
无庸讳言,我们的不少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面对不断涌现出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往往感到无暇应及而难以率先学习,更难以谈及针对企业需求设计培训项目。在继续教育已由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的今天,重视个性,重视实践已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尽快突破瓶颈,现有教师或培训师中的大部分人在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时仍然心力不足,那么,创新企业继续教育,保持并提高教育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培养企业教育工程师的实施思路
(一)瞄准一个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当前企业继续教育的内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完整型模式”,目的是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使他们保持知识水平的先进性、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另一类属于“应用型模式”,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或带着技术难题进行研讨,从而提出解决方案,直接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实践中,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应用型模式”的课题上,同时兼顾“完整型模式”课题,积极发挥继续教育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中介作用,充分体现继续教育与先进技术的纽带作用,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企业的继续教育只有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相结合,与企业技术创创目结合,切实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会有生命力,这是业内同仁的共识。要以企业教育工程师为主体,尽快构建面向企业科技创新的继续教育服务支撑体系,如信息咨询、技术培训、专题研修等。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方法、手段等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要结合企业实际,把高新技术内容贯穿其中,既要有适应科技进步和发展趋势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又要有立足企业的针对睦、适用性和实践,睦。
美国通用公司CEO曾说过:我为员工拿出1美元的培训费用,他能给我30美元的回报。多少实践已经证明:继续教育一旦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服务,与先进生产力保持同一水平时,就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产生出显著的效益。
(二)开辟一个通道——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要改变产、学、研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其有机结合,如建立定期的“产学研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教学生产联合体”等,为培养企教工程师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可为符合条件的教师建立“科研导师”制,让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同步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扩大受众。其中,尤其要重视课题调研,因为这是控制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的起点。课题必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应做到不经调查研究的项目不开题,没有摸清需求的培训不立项,以确保通过调研、论证所产生的培训“菜单”体现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体现企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刺激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消费。
(三)完善一项制度体系——造就专门队伍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企业教育工程师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企业培训机构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研、调研、教研、教改能力不断增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参与科技研发,还能指导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的教师人数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要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以年轻化、知识化、多能化为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方法,把那些既热爱企业,忠诚于企业,认同企业文化,又了解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3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热爱教育工作,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高尚道德品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职能处室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选聘到企业教育工程师岗位上来。同时,可尝试教师的交流使用并逐渐加大交换范围,实现师资力量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保证各类培训任务的完成,切实推进企业继续教育创新。
要建立定期考核、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教育工程师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优秀企教工程师评选制度,对取得优异成绩和显著成果者给予奖励,并优先考虑其有关待遇,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综上所述,培养企业教育工程师是势在必行,明智之举。企业教育工程师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载体,通过他们可以为企业实现创新蓝图打通一条“绿色通道”,将直接促进企业的高成长,通过他们可以提升学员学习价值,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之比,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夺得人才优势,使企业教育走出补文凭的“原始阶段”,缩短听命式培训的“低级阶段”,转向直接与企业发展命脉接轨,真正回归到应有的科教兴企的战略地位上来,同时教师肩负担子份量加重,自觉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己任,促使企业教育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软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刘羊旸)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记者就天保工程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志达。
问:天保工程在全国17个省区市全面启动已10余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区有了显著变化,实际效果已超出工程预期。
一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16.19亿亩,完成公益林建设2.45亿亩,森林面积净增加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加约7.25亿立方米。
二是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减轻,输入长江、黄河泥沙量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三峡、小浪底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量。2008年长江宜昌段的泥沙含量比10年前下降了30%,并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林区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平稳转岗和安置了富余职工95.6万人,国有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89%。
概括地说,通过10多年的天保工程,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但同时,工程区目前还存在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状况脆弱、民生问题突出、林区发展落后等问题。
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为何要继续实施天保工程?
答: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等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构建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东北和华北地区生态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40.73%,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50.06%。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对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更大发展空间,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培育,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对于确保国家木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天保工程的持续投入,将创造木材停伐减产后职工转岗就业的条件,保证职工收入,解决职工社会保险,有利于林区社会稳定。
问:与一期相比,天保工程二期有哪些亮点? 答:天保工程二期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坚持了一期行之有效的政策,并于近几年的林业改革发展政策相衔接。要说亮点,主要是围绕巩固扩大一期成果,在以下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
一是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使这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进一步得到休养生息。
二是更加关注民生,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补助标准将明显提高;林区就业渠道不断扩大,职工收入将有所增加;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
三是从单纯保护转向保护与培育并举,更加注重森林经营,以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质量。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森林面积7800万亩,森林蓄积净增加11亿立方米。
1.我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正式批建于何时()。
A.1983年9月
B.1982年9月
C.1982年8月
D.1985年7月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核心景观区的主要功能是:()。
A.旅游接待服务
B.游览、游憩
C.生态保护、恢复
D.保护、游览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3.以下关于国家森林公园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层面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域。
B.国家森林公园是禁止开发的区域。
C.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D.国家森林公园内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利用活动。用户答案:[D]
得分:4.00
4.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建设用地不宜超过园内陆地面积的()。
A.2~3%
B.3~5%
C.1%
D.5~8%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5.江西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是哪种类型的国家森林公园()。
A.山岳、峡谷等地貌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森林公园
B.森林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森林公园
C.丹霞、溶洞等特殊地貌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森林公园 D.野生花卉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规划应包含哪些内容()。
A.明确保护对象
B.确定保护范围
C.制定保护措施
D.规划保护设施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2.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阐述的旅游开发条件应包括哪些()。
A.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现状
B.旅游适游期
C.大气质量
D.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为支持森林公园所做的工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3.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森林植被景观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A.名称和
B.分布地点
C.面积或规模
D.主要植物构成及生长状况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下列哪些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行政许可的程序()。
A.编制总体规划
B.申请人报送申请材料
C.实地考察和会议评审
D.局领导审定
用户答案:[BCD]
得分:4.00
5.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A.开发功能
B.保护功能
C.环境教育功能
D.旅游功能
用户答案:[BCD]
得分:4.00
6.发生下列哪些情况的,可以申请撤销国家级森林公园()。
A.公园边界与其他保护地重叠的。
B.主要景区的林地依法变更为非林地的。
C.经营管理者发生变更或者改变经营方向的。
D.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保护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义务或者提供森林旅游服务的。
用户答案:[BCD]
得分:4.00
7.以下哪些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A.因提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或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需要,可以对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林木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B.占用征用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地的,要提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意见。
C.开展影视拍摄或者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应当根据活动计划对森林公园景观与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
D.对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认为符合经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并出具同意意见的,可以按相关规定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8.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国家森林公园申请人拥有对拟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范围内林地、土地以及各类风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权利。
B.原则上1个县(市、区)范围内只设立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C.为便于森林公园的统一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申报范围应尽可能集中,独立区域不超过3个,单体面积不小于150公顷,同时尽量不包含耕地和住宅。
D.目前我国的森林公园分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两级。用户答案:[CD]
得分:4.00
9.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包含下列哪些专项规划()。A.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B.森林景观规划
C.土地利用规划
D.社区发展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10.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容量测算方法有哪几种()。
A.面积法
B.线路法
C.卡口法
D.平均增长率法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在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中,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批建时间早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2.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原则上不允许变更。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3.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林地为Ⅱ级保护林地。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在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后、总体规划批准前,不得在森林公园内新建永久性建筑、构筑物等人工设施。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5.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范围内,不得再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6.目前我国的森林公园分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三级。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7.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8.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正式将国家级森林公园审批列为行政许可项目,实施机关为国家林业局。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9.为便于森林公园的统一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申报范围应尽可能集中,独立区域不超过4个,单体面积不小于100公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10.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1.测定施工工作的进度时, 对行政管理任务,例如项目管理、质量保证、合同管理或项目控制,这些任务伴随着很长一段时间,或者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进行的任务应采用的方法是()。
A.开始/结束百分比法
B.渐进里程碑法
C.完成单元法
D.成本比率法
2.联动无负荷试车调试由()组织。
A.业主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施工单位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应当首先制定(),明确投资补助和贴息的目的、预定目标、实施时间、支持范围、资金安排方式、工作程序、时限要求等主要内容。
A.投资补助和贴息计划
B.投资计划
C.工作方案
D.资金申请报告
4.在某教学楼项目开工后的第四个月末,计划工作预算费用是700万元,实际总支出为900万元,则该教学楼项目的实施状况是()。
A.项目进度超前 B.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C.项目费用在正常的范围内
D.项目陷入费用超支的麻烦中
5.下列文件中,属于监测和控制项目工作结果的是()。
A.绩效报告
B.需求文件
C.变更请求
D.交付成果
6.编制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领域中的一项管理任务。
A.集成 B.范围
C.成本
D.进度
7.管理合同(Management Contract,MC)的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年。
A.3
B.5
C.8
D.10
8.工程网络计划中,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是工作的(A.最早开始时间
。)B.最迟完成时间
C.总时差
D.自由时差
9.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的合同期限一般为()年。
A.5-10
B.10-20
C.15-25
D.20-30
10.项目中某个活动的乐观时间(a),最可能时间(c)和悲观时间(b)分别是25天、27天、30天,则此活动的期望时间是()天。
A.27
B.27.2
C.27.3
D.27.5
11.测定施工工作的进度时, 对那些难以事先规定好中间里程碑或需要的努力和时间难以估算的活动应采用的方法是()。
A.开始/结束百分比法
B.渐进里程碑法
C.完成单元法
D.比值法
12.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A.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
B.项目申请报告
C.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D.资金申请报告
13.BIM可以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这表明BIM具有()的特点。
A.可视化
B.协调性
C.模拟性
D.优化性
14.工程项目的中间验收由()组织。
A.业主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施工单位
15.制造厂、炼油厂、深海石油钻井平台以及其他高新技术项目适合采用()的工程项目发包交付模式。
A.传统
B.代建制
C.设计/建造
D.CM
16.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规定,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项目,实行()管理程序。
A.审批制
B.核准制
C.备案制
D.评估制
17.如果赢值BCWP为350万元,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为400万元,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为325万元,则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绩效指数SPI分别为()。
A.25;0.875
B.25;1.077
C.-50;0.875
D.50;1.077
18.资金申请报告由需要申请投资补助或者贴息资金的项目单位提出,报送项目汇总申报单位。项目汇总申报单位应当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初审,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送()。
A.省级发展改革委
B.省级财政部门
C.财政部
D.国家发展改革委
19.计划要做的工作是WBS最底层的组成部分,称为()。
A.任务
B.活动
C.工作包 D.交付成果
20.某项目原始预算为147500元,计划工期为94天。项目进行了70个天后的项目状况报告提供了如下信息:
BCWP=56830元,ACWP=65080元 BCWS=102800元,BAC=147500元
按此时的结果,预计剩余工作的费用为()元。
A.104218
B.127222
C.138644
D.141743
2.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制定项目范围计划的管理任务包括(A.收集需求
B.规定活动
C.规定范围
D.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E.测算活动资源
2.工程咨询服务采购方式包括()。
A.代理招标
B.公开招标
C.邀请招标
D.竞争性谈判)。
E.单一来源采购
3.一般来说,在采用PPP时,从项目是否是存量项目来看,新建项目可采用()等方式。
A.O&M
B.BOO
C.MC
D.ROT
E.BOT
4.工程项目发包交付的传统模式的优点包括()。
A.业主、设计师和承包商都非常熟悉
B.从合同的角度为业主提供了相当的保护
C.可以缩短设计和施工的工期
D.为业主提供了自由市场竞争的所有好处
E.业主无需过多地参与建设过程
5.某项目计划工期为15个月,在第2个月末的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为900万元。如果此时要向上级汇报项目最终能否按预算完成,则还需要()的信息。
A.当前的计划工作预算费用
B.当前的已完工作预算费用
C.当前的费用偏差
D.已消耗的资源数量
E.项目总费用预算
6.工程网络计划需要计算的工作时间参数是()。A.最早时间
B.最迟时间
C.持续时间
D.自由时差
E.总时差
7.对比职能管理,项目管理更关注()。
A.必须做什么
B.必须在何时完成 C.要花费多少费用
D.要怎样做
E.要做到多好
8.规定范围的方法包括()。
A.问卷调查
B.专家评价
C.产品分析
D.寻找替代方案
E.促进研讨会
9.工程项目发包交付的CM模式的优点包括()。
A.业主、设计师、承包商在项目设计/建造过程的早期就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沟通,并一直延续到项目竣工
B.从合同的角度为业主提供了相当的保护 C.可以缩短设计和施工的工期
D.业主会获得分包商竞标所带来的利益
E.业主无需过多地参与建设过程
10.如果要使项目进度计划的总工期缩短25%,但不能改变项目的工作范围,可以采取()措施。
A.增加人员
B.消减时差
C.赶工
D.工作改为平行进行
E.取消部分工作
3.判断题 【本题型共6道题】
1.在赢值方法中,成本偏差的计算公式是CV= BCWS-ACWP。
Y.对
N.错
2.规定范围的一个先决条件工作是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Y.对
N.错
3.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写和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Y.对
N.错 4.项目产品范围(组成)是指项目产品、服务或结果带有的特征和功能。
Y.对
N.错
5.横道图进度计划难以进行严谨的进度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与时差。
Y.对
N.错
6.工程项目招标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Y.对
一、会计继续教育做法与成效
(一) 本地区会计人员基本情况
在本市2045名会计人员中, 大专以上学历1291人, 占63.13%;中专学历385人, 占18.83%;高中以下369人, 占18.04%;具有高级职称4人占0.2%;中级职称199人, 占9.73%;初级职称249人, 占12.18%;无会计职称1593人, 占77.9%。从上可看出我市会计队伍学历结构及专业技术素质结构明显偏低, 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 搞好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二) 本地区会计人员培训现状
我市自2004年起, 每年下半年选择适当时机, 组织4至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所有人员, 无论是否在岗, 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外地工作, 无论有无或有何种技术职称, 一律按要求参加市会计局组织的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职业道德、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会计信息化知识以及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2004年即培训的第一年, 由市会计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授课, 从实践看, 学员学习不够踊跃, 听课率不高。自2005年起, 我市专门聘请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会计学院的教授授课。在培训管理上, 每逢培训市会计局均全力以赴, 并指定专人负责抓管理, 学员每天进行考勤记载, 结业进行考试测验并评分存档, 学习结束发给结业证, 以此作为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的重要依据。2008年起, 我市专门委托市劳动职业技术学校为常年会计培训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我市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广大会计人员的认可, 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同时也得到了各单位领导的支持, 培训工作已形成制度,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 培养了会计队伍, 促进了本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使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人员与会计主管部门、培训单位之间加深了友谊, 密切了感情联系。
二、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人员对参加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
首先, 从单位领导来看, 有些单位领导把会计人员作为后勤辅助人员来看待, 大多数单位重视的是本单位的业务部门, 而对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提高重视不够, 往往用于培训学习的经费投入少, 学习时间卡得紧, 有的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一年一度的几天学习时间打折扣, 甚至有的领导不批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其次, 从会计人员本身来看, 一部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清, 认为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业务不沾边, 学了无用;有的认为自己业务能力尚可, 不需学习;还有的认为自己工作负担重, 抽不出时间学习。这直接导致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我市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参训率仅约占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56%~75.5%。
(二) 教学质量与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培训情况看, 特别是县级, 培训师资力量普遍缺乏, 培训教师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市2004年培训是由市会计局的人员授课, 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均显得欠缺, 导致会计人员参训率不高。近几年, 我市专门聘请武汉、荆州的教授授课, 纵然能够调动部分会计人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但仍然存在理论味道过浓, 缺乏实践经验, 脱离实际, 学员难以消化吸收等问题。从总体看, 目前担任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老化, 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也是会计人员忽视继续教育培训的因素之一。
(三) 继续教育形式与继续教育内容有待改进
首先从近几年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上看, 现在普遍没有分高、中、初级层次培训, 而是混合办班, 每一期会计继续教育往往只讲授一个内容, 很难满足众多会计人员对学习的不同要求。在培训过程中, 不管是刚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 还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不管是企业单位会计人员, 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无论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 往往安排在一起按同一个内容进行学习, 没有考虑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职责的不同, 因而会使一部分会计人员难以听懂培训内容, 相反, 另一部分会计人员觉得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其次是教学内容上, 也是偏重专业技能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就专业技能教育上看, 所讲授的内容往往理论性较强, 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很少, 学员在短时间内难以吸收。
(四) 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与管理方法有待完善
这几年各地的继续教育培训基本由会计主管部门单独组织培训, 或是委托单位单独培训或两家联合培训的形式, 不论何种形式的培训都存在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情况。一般都是会计人员来报了名, 收了钱, 至于学员来不来上课, 教学质量如何, 效果如何而不去认真考虑, 以致出现部分学员报个名, 交了钱而不参加学习的现象;会计主管部门和委托培训单位也存在只侧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情况。
三、会计继续教育完善对策
(一) 提高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这是搞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保障。财政会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重视和支持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把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作为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来抓, 特别是企业, 应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积极谋划, 统筹安排。单位领导要重视人才培养, 为本企业的发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精英团队。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这是抓好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经济全球化进程已引起企业经营的巨大变革, 迫使管理人员知识不断更新。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经营管理人员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现在国家已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学习机会, 创造了学习条件, 广大会计人员一定要珍惜, 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二)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继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 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培训, 要选派教师参加进修或考察,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更新知识, 了解国内外财会理论最新动态, 使教师有的放矢地搞好培训工作。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实地调研, 熟悉了解企业经营实际, 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并针对性地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传授给会计人员用于实践。
(三) 改进继续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
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 并分层次培训;内容安排上既要重视专业技术也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为此, 建议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中级和初级及以下两个层次培训。对高中级层次的会计应进行提高更新培训, 主要侧重于会计预测与决策、分析能力的培训;对初级及以下人员应以基础性实用性知识为主, 两个层次的班分开办, 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先后错开。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也应不拘一格, 除采取传统的面授、讲座等方法外, 还要研究利用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 不断发展、完善和扩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要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灵活性, 实施会计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 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这既适用在本地区工作的会计人员, 也可兼顾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参加培训。在继续教育内容上, 不仅每年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理论、技能、实际专业技术的培训, 还要对所有层次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等内容的培训。
(四) 改进继续教育的管理方法
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 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有根本的区别。继续教育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 使其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是终身教育。因此, 应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来加强培训管理。会计主管部门和委托培训单位要克服只看重经济利益而不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倾向, 切实注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一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会计主管部门与委托培训单位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与上级要求一致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保证计划、培训、管理和信息反馈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二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学员手册、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以保障培训的正常进行。三是加强对学员的后续管理,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凡参加培训的学员, 会计主管部门都要建档建卡, 以便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员学习效果, 征求培训意见和建议, 以便今后改进培训课程和内容, 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摘 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规模逐年扩大,但师资力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打造一支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实证调查,挖掘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院、教师和企业4个方面剖析成因,进而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由高校开展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成为工程类从业人员的最佳充电途径。教师队伍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一只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受制于学校、学院、教师个人和企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这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中的一大瓶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结合本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特点和实际,通过抽样调查法,选取较有办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和5个校外函授站(教学点)的10余个工程类专业的在读学生和工程类专业相关老师发放问卷;对相关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实施访谈,客观了解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学生求学需求和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而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继续教育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860人递增到2016年的436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由14.4%增加到24.02%,预计此比例将继续增长。目前,学校共有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及16个合作单位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17个工程类专业,层次覆盖专科、专升本和高起本,涉及到半数以上的教学站(点)和多个专业学院。
(二)继续教育工程类学生的求学动机明确、对师资的认可度低
通过问卷了解到,接受工程类继续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相关的从业背景(61.7%)或期待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9.5%),因此这些求学者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即获得专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和适应工作的能力(77.6%),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17.5%),更不是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5%),学生明确的求学动机和需求必然要求地方高校能够提供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学生的求学需求满足度颇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接受的继续教育可以满足就读需求。对师资的认可度也不高,4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少部分学生(17.2%)认为教师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水平不足,仅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普遍(87%)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更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期待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能跟实际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一线从业经历
整个教师队伍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体现了教师队伍在本学科的整体素养。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为6%左右,硕士学位占15%,学士学位约为37%,低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40%,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总体较低,但校本部的师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未取得学士学位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外站点聘任的兼职教师。从师资来源看,校本部是依托学校专业学院的教师资源,基本无外聘人员,高校的平台带来的是高学历学位的教师,但是这些高校老师中有不少都是刚获取硕博士学位就直接走上讲台的理论型人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而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除了有少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主要依托本校师资外,更多的站点是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兼职教师有些是其他院校的专业老师(41%),有的是在读的硕博士或者本科生(37%),仅有6%左右是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这样的师资结构导致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匮乏,高达3/4比例的教师完全没有实践一线的从业经历,仅有不到10%的工程类教师拥有2本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
2.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加上现有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制度都造成了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们普遍(86%)认为所在单位不够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操作,政策上倾斜度低,比如有的高校会采取安排教师奔赴企业一线参加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缺乏对该举措的后续激励措施,去参加过实训的教师在工资津贴、晋升发展上并无有效倾斜,因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低。
3.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渠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高校教师更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终身学习。半数以上(56%)的工程类教师表示非常想去实践一线体验学习,但是缺乏这样的机会和渠道,师资能力水平可持续培养有待加强。另外,部分教师在登上继续教育的讲台之前没有途径接受成人教育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具备对成人学生授课的技能技巧。再者,企业、学校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很有局限,产学研成果的相互转化相对滞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一边是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不切实际地在实验室忙碌,另一边是企业苦求着能提高实践操作效率的良方;一边是高校的课堂聘请不到优秀的实践一线的专家答疑解惑,另一边是企业缺乏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少数高校仍仅把继续教育当做学校创收的途径,只讲经济效益而不顾投入和管理,这种办学导向势必造成继续教育的畸形发展,更无从谈起花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其次,学校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发展重心的导向,颇有局限性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只能引导教师偏离实践和教学。再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机制也未给教师提供深造和拓展的机会和平台。
(二)学院方面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主办部门,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几乎所有师资都是依托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安排,这必然造成了教学组织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专业学院的各项安排。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专业学院安排完本单位所有的教学任务及各项工作后,有空闲时间的老师再派给继续教育学院上课,遇到师资紧张的专业甚至连专业教师都安排不出来而随便指派在读的研究生取而代之,继续教育学院想要争取到优质的师资来授课更是难上加难。
从专业学院的角度看,一方面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学院本身的各种资源条件也确实越来越有限,对外派出教师对自己学院的眼前发展并无很多益处。另一方面因为上课时间、生源水平、教学内容等差异带来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专业学院很难对教师所承担的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进行把控和考核,因而很多专业学院都不把继续教育的教学量纳入对教师的考评体系,这也影响了专业老师给继续教育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教师本人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以及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理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有些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形式有偏见,认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层次低,悟性差,水平弱,因而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对待教学更是直接把给普通本科学生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全套照搬到成人课堂,忽视了成人学习主体的特点。有些教师则是空有理论一大套,面对实践操作经历丰富的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反而束手无策。殊不知,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相关工作,对他们的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实践性、实用性、时效性。
(四)企业方面
近年来,地方高校及继续教育机构开始主动争取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为提升继续教育教学、壮大师资队伍创造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企业中优秀的工程类人才能进入继续教育课堂的寥寥无几。企业内部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人才的作用和影响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一方面时间上的冲突、职工考评和晋升体系的局限、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等都导致了这些优秀的对口人才登上高校讲堂的途径还不畅通。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往往被短期利益禁锢和短视,看不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带来的长远效益和好处。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合理定位继续教育发展,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加大激励措施
地方高校作为工程类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发挥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学校要充分肯定开展继续教育的价值,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继续教育办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彻底摒弃把继续教育办学当做学校创收途径的错误观念。学校需逐步把继续教育教学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体制,构建竞争机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大力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学校还应有计划地把在职教师选送到相关企业学习和顶岗作业,鼓励其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注册、执业”等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和顶岗阶段的工资待遇应不少于在校服务时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资格晋升中认可、重视这些经历和证书。
(二)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自备师资库,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
继续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办学投入和政策帮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和时间上的灵活优势,争取本校和社会优秀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提高课酬和专家费的方式,吸引优秀教师主讲继续教育的课程;通过听课与观摩教学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行学生评教,开展学生座谈会,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反馈纳入其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估中等等。此外,还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既要加强学校内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又要积极争取企业投入及社会参与,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从校外引进的优秀人才,需通过开展课前短期培训的形式,提高其基本的教学技巧和能力水平。继续教育学院要花大力气,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建立起一支稳定、可靠、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教师库。
(三)教师本人需提高认识,积极争取自我完善和提高
对于承担继续教育课程任务的教师而言,需要完善自身对成人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学习,加强对成人学习群体的认识和了解,洞悉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达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更高的自我要求,积极争取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既有扎扎实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水平,又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四)企业应认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感和责权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成功企业中有大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当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浅、进程慢主要是受制于传统经营理念的禁锢,忽视了自身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及能够给自身带来的长远效益,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优秀企业的有志之士需放远眼光,扩大视野,充分认识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历史使命和责权利。加强与高校和继续教育办学单位间的有效沟通,加强校企合作,认识到合作办学能够给双方带来的共赢和效益,争取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并与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一起克服阻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和实际困难,使企业具有与高校共同承担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可通过向高校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如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资深技术人员等到校授课或担任学科带头人、顾问等,这些人才来自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能运用丰富的案例,将新技术,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使成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更直接地加以运用。来自企业的优秀人才是形成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7).
[2]陈耐帅,许友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安全教育试卷07-08
通信工程安全员培训10-08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教育记录06-11
2024建筑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选修课试卷全套06-21
施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心得07-24
沙子镇初级中学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07-21
安全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制07-18
安全工程师站点06-08
安全工程师考试题目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