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绥宁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8篇)
按照市政府办有关文件和县领导关于做好物流业调查研究,推进物流业加速发展的指示精神,4月26日至5月10日,由县政府办、商务局组成物流业发展调研小组,从重点生产性企业、重点物流企业、重点专业县域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四个途径着手,展开了大量调查研究活动,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绥宁县物流业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自古以来,绥宁就是商贾云集、商业发达的湘西南重镇,物流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早在宋元祐三年(1088)右司谏苏辙的《论渠蛮事扎子》中即有“(渠阳莳竹)兵民屯聚,商贾出入,金钱盐币,贸易不绝,夷人由此致富”的记载。传统运输路线有陆路和水路两种,陆路全用肩挑,1957年第一条公路通车后,大批物资改用汽车运输,大批物资改用汽车运输,但在无公路的地方仍然沿用挑运。1960年,马车成为县运输社的重要工具,高峰期达到91部。进入八十年代,马车逐渐淘汰。与此同时,县运输公司、交通局相继组成车队,开始机运车货运,但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很差,于80年代中期后撤消,改由市场运作。河运最早见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前后。清代时期,杉木出境主要有两条河路:县境北部沿资江经宝庆至益阳,县境南部顺沅江经辰州至常德。民国三十八年(1949)全县仅有巫水的川石至河口段通行船只,航程40公里,载重24.5吨。1961年,通航里程发展到273公里,年货运量15.76万吨。此后,河运事业日渐衰退。至1982年,船运为公路运输取代。1984年,木材水上运输也完全停止。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绥宁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特别是传统工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强势发展给物流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物流量巨大,促使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配送和批发零售等行业较快发展,推动物流业由起步阶段向加速成长阶段转变。
1、物流规模巨大,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伴随着大量的生产和消费,绥宁县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社会货运量335万吨,是2000年的1.5倍,年均增长7%;货物周转量24960万吨公里,是2000年的1.6倍,年均增长8.1%。从物流方式上看,物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2007年公路货运输占全社会货运量的90%。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新兴经济领域如快递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对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如邮政物流配送服务2007年营业额达到1578万元。
2、专业化物流企业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逐步拓展。近年来,绥宁县专业化物流企业快速发展,而且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一类是由传统运输、仓储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这类物流企业依托原有物流业务服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一类是大型生产性或流通性企业成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分公司,如宝庆联纸公司。这些企业主要是在服务本集团物流的基础上,逐步向同行业或相关行业拓展业务。此外还有民营资本成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物流组队。这类企业或组队大多是为了加强县域竞争力,而由某个民营资本牵头、较多个体户组成的物流服务团体,单个服务规模相对较小,但服务灵活。
3、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方面,公路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2007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232公里。在信息通讯方面,已形成以程控交换为主体,大容量光纤、数字微波传输为主,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基本业务与增殖业务相互促进的现代化通信网络,电讯传输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县城乡。拥有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03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7.04万门,有固定电话54048万户,移动电话60508万户。物流装备工具发展初具规模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普通载货汽车拥有量1230万辆,占民用汽车拥有量的50%,净载重量0.5万吨位。
二、绥宁县物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绥宁县物流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是由于专业化物流服务县场需求增长制约因素较多,致使专业化、规模化和系统化物流服务供给发展缓慢,总体上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方式和内容有限,因而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难度大,物流企业装备水平难以提升。
1、专业化物流服务观念滞后,发展面临县场需求约束。大多经营主体或经营者对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认识不足,相当多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而大大制约着专业化物流需求县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部分生产或流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存有疑虑,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②部分生产或流通企业对“第三方利润”存有认识误区,误认为物流业务外包就失去可观的“第三方利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非专业化物流成本更高。③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虽然对外包物流业务的好处有较好认识,但担心物流业务外包后会造成自己企业物流设施闲置浪费和人员下岗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2、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经营水平不高。专业物流服务的方式拓展有限,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①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单一。大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殖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全面展开。②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现有物流企业的运输和储运等业务能力有限,网络化、系统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2007年,全县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营业运输注册户数仅为225户。③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这次调查过程,被调查的重点生产性企业普遍反映,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3、物流渠道不畅,物流效率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全县至今尚无系统性物流业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②交通等基础设施系统不够完善且区域发展不平衡。③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部分物流资源浪费,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全社会物流成本难以降低。④现代物流技术推广应用慢,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水平较低,造成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和协调。
4、宏观制约因素较多,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相对发达地区而言,绥宁县物流业发展则刚刚起步,许多相关政策措施远不够完善,相当多障碍尚待突破,宏观制约因素较多。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毫无疑问,绥宁县物流业发展要面临许多挑战,主要有:①体制挑战。随着分散物流向社会化物流转变,必然要求一个相对集中的协调管理部门,到目前为止绥宁县尚未有针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管理和监督的明确有效政策措施。②标准挑战。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同时,缺乏一个社会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省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未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③不公平挑战。交通运输业的准入门槛不高,个体户及其组队都可参与,由于个体户的县场公平意识相对较差,如超载运输、偷税漏税等,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对县场公平产生冲击。④人才挑战。目前多数物流从业人员是原仓储、运输等传统行业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符合要求的物流管理人员,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而对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不足。
三、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现代物流理念,树立流通决定生产的新观念,培育大流通促进大生产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经济部门分管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加强对广大企业尤其是工业和流通龙头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管理能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流通业的适应能力。
2、加大宏观指导和协调力度。一要制定发展物流的纲领性政策指导文件,明确物流发展的政策取向。特别是要在统计系统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为该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数据和决策依据,使相应的物流行动计划得以落实。二要清理不适宜政策法规。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妨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策。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在物流业发展目标的总体框架下,按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制定给予物流业更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工商登记及相关扶持政策。对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的物流资产或设施,给予较为明确的资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界定和支持,鼓励实施改制、兼并、重组等。四要支持特殊或关联性强的大型项目。如物流园区、物流服务中心、交易中心等,可以考虑给予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并向省、国家申请物流开发区、贸易区、保税区等。
3、加大对物流业的行业管理力度。一要建立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部门联席会议或物流业发展管理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考虑建立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临时机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同时,筛选出有发展前景的榜样性物流企业,建立与领导或部门经常联系制度。二要着手建立物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深入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加强对物流业的管理。三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仓库租赁、中介运输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四要扩大监控力度。对违反相关政策的物流服务经营企业,要求进行培训,或进行罚款和剥夺资格等处罚,严格禁止没有资格者从事物流经营活动。
4、加大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县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相应的投资服务工作,在土地、工商登记、税收、交通管理等方面为引进物流企业提供方便,促使其增设办事处驻点,购置装备和开展物流加工等增殖服务。加大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整合力度。采取引进、参股、合作、兼并、联营等重组方式,提升传统物流企业的水平。
5、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大力引进、吸收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物流专业人才,注重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物流技术、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在物流业发展中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一、项目试点总体情况
白银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1999年正式成立了白银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县级建制。2012年白银市申报的项目“探索有效履行督导职能的体制机制”被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教育体制改革省级试点项目。试点内容是通过探索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督政、督学等各项工作转型,使督导部门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2年白银市的先期试点工作在会宁县展开。会宁县成立了教育督导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实现项目工作组和专家组。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发改、人社、编办、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对督导体制改革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对改革进程的检查指导。工作组和专家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研究改革措施,为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制定了《会宁县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将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保障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尝试建立“监管分离、相对独立、统筹协调、高效运行”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即: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教育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教育的权力;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评估、检查、指导的权力;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对教育督导机构进行指导和协调,又要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相对独立。试点开展3年来,县上相继出台了《会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会宁县督学责任制实施意见》等文件,县政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督导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督导面临的体制、机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试点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 强化督导职能。2012年成立了“会宁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担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办事机构为“会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制正科级,设主任名,副主任2名,内设综合科、督政科、督学科、监测办4个科室,工作体制为总督学领导下的督学负责制。总督学、副总督学由督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兼任。会宁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接受白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会宁县教育局的业务指导。
2. 保障人员经费。会宁县将教育督导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1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专项业务、公务用车督学工作补助经费、培训费(含外出学习)等方面。县政府为督导室配备了车辆、办公设施设备。在人员配备上,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按教师总数的千分之三配备了16名专职督学,还聘请了48名兼职督学。为提高督导工作人员和督学的工作积极性,县政府每年还特批3个“园丁奖”名额,用于表彰奖励全县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
3. 理顺督导机制。一是形成了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新格局。建立了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评价机制,推行问责制度,形成了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完善了督学队伍管理,实行督学责任制,形成了指导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建立了县教育督导室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形成了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体系。
二是形成了“四教统督”、“四项结合”的督学工作新机制。采取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期督导与经常性督导、发展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自评整改与督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开展全面督导。
三是建立督前自评、督中指导、督后整改的督导评估三阶段运行模式。建立了学校督导的六项制度 (督前通知制度、学校自查自评自补制度、督前介入制度、督中情况通报反馈制度、督后结果公示公报制度和督后跟踪回访制度),将工作着力点分解为三个阶段:督前着力自查自评与自补,做到“查要实事求是、评要客观公正、补要促其变化”,并明确提出:查而不实不介入,评而不准不介入,补不到位不介入,看准一个“变”字;督中着力的检查指导与评价,在实施听、看、查、访、议、谈等工作程序时突出一个“全”字(查看全部资料等),强化一个“导”字(边查边指导、边看边指导、边听边指导),落实一个“评”字(筛选信息、组内评议、形成报告);督后着力的整改提高与发展,要求被督导学校根据督导反馈意见,形成整改报告,落实整改措施,限期实施全面整改,强调一个“改”字。
4. 落实挂牌督导。一是建立三级督学网络。会宁县从2004年起就创建了乡镇教育联合督导责任区,基本形成了县、责任区、乡镇三级教育督导网络。试点以来,会宁县重新调整、设置了督学责任区,全面推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了总督学负责下的三级督学工作机制:总督学主要听取督学责任区工作汇报,根据工作需要在符合任职条件的对象中选任督学;第一级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督学的业务培训和业绩考核,定期总结、交流督学责任区的工作经验;第二级为督学责任区。全县设立8个督学责任区,聘任64名挂牌责任督学,每1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5所学校。每个责任区配备2名责任督学,驻点对该责任区进行全面督导。同时,每个乡镇还配备若干教育督导员。各乡镇教育督导员除参与责任区集中督导活动外,还承担本乡镇学校经常性督学任务;第三级为校内督学。各学校选定专人负责校内督导事务,负责学校与责任区督学的联系。县上还实行责任督学考核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每3年轮岗交流一次。
二是创新督学工作思路。责任区督学坚持“五结合、五为主”(即监督与指导结合,指导为主;他评与自评结合,自评为主;综合与专项结合,专项为主;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散为主;定期与随机结合,随机为主)的指导思想,依法对责任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办学行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随机督查;对年度教育重点工作进行过程性检查;对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指导,对学校有关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建议;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下沟通、联系协调、帮助解决,发现典型、及时推介。
三是加强责任督学管理。建立了责任区督学目标管理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靠实督学工作职责,实施定期考核与评价;建立了督学工作定期汇报、工作效果评议机制;建立了责任区交叉互动督导工作机制,实现教育督导发展研究成果和教育督导评估信息的共享。
5. 落实重点工作。会宁县督导工作围绕促进县域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两个重点,把握“督政促政府工作职责落实、督学促办学行为规范、监测促教育质量提高”三个抓手,做到教育重大问题、办学单位、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四个全覆盖,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一是围绕全县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重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专项督查和评估。二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义务教育重点督导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学前教育重点督导办学条件和常规要求的达标与规范,职业教育重点督导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培养上,普通高中教育重点督导优质资源扩量、培养模式改革、办学特色彰显、课程改革推进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上,成人教育重点督导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教育规划的实施和劳动者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工作业务素质的提高上。三是开展教育监测。会宁县成立了义务教育监测办公室(简称监测办),组织开展了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人口、资源配置、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和其他影响学生发展因素各方面的监测,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6. 强化结果运用。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的要求,会宁县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的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一是对督导中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学校和部门负责人,予以警告、警示甚至诫勉谈话。二是实行督导报告的反馈和通报制度,每次的督导报告向上报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向下反馈到被督导学校,横向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教育局职能股室。既作为教育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又作为学校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教育督导通报制度,重点通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学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报县教育局并在教育系统内部公示;对教育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报告形式提交县政府;督导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四是落实督导结果使用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教育内部进行奖惩、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在评优选先时,对督导问题多且整改不力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校长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提拔任用和职称晋升与督导结果直接挂钩,对学校管理缺乏规范、督导活动重视不够、督后整改不力的学校和相关责任人员取消当年评优或晋职的资格,并限期整改。五是健全了督导考核奖惩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
会宁县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总体进展较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增加了教育督导机构编制,但编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县上关于独立设置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请示始终没有得到白银市编办的批准。二是督导经费仅仅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督学培训经费落实难度大,兼职督学、责任督学以及督学工作补助缺乏政策依据和资金来源。三是督学队伍年龄普遍偏大,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影响教育督导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受职务、职称限额限制,督学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存在较大困难。
县委宣传部:
根据乡宁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违规登载新闻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中心积极着手建立了本部门户党建网站,并认真抓好网站管理运行各项具体工作,使网站成为直通组工的“主渠道”、在线学习的“自助餐”、党建沟通的“交换机”、便民服务的“直通车”,扩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我中心的网站建设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了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始终把党建网站建设作为提升组织系统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极进行网络设备的更新改造,多方面搜集有关信息,及时进行网页制作和信息公布发表,并形成了专人管理,分管领导主要抓,定期督促检查的管理体制。对配备的网站管理员和信息员积极进行相关培训,同时通过自学网站建设及管理专业知识,提高了网站运行管理水平,保证了我中心网站运行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网站建设基本情况
本网站创建于2003年5月,是全市第一家县级党建网站。我们结合实际,合理设计栏目,目前,共开设了党建动态、重要讲话、政策条例、干部管理、组织建设、人才天地等14个栏目,形
成了图文影像并茂的立体宣传格局,具备了“民意通道、学习园地、宣传阵地、公示平台、史料查询”的“五位一体”的大功能。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三分建,七分管”,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机制,保证了网站建设常抓不懈。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具体管,全面协调网站的维护、运行和监督管理。二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强化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操作知识,能够做到管理人员能独立熟练操作。三是健全管理维护制度。先后制定了《党建网维护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规定》、《网络信息审核及发布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维护环节都规范运作,有章可循。根据栏目性质,将所有栏目分配到相应科室,由科室负责栏目的信息维护,科室再责任到人。为严把审核关,上传信息先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审核,再报分管部长审批后上网发布。
四、认真落实五个严禁,把好一个导向
我们严把网站信息上传、发布关口,认真落实五个严禁,严禁超范围转载新闻,严禁自行采编新闻,严禁擅自转载境外媒体信息,严禁侵权转载新闻信息,严禁擅自开展民意调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标准,严格把关,正面宣传,网站自建设以来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规问题。
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目前,我县农产品物流市场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乡镇延伸辐射,形成了县城东兴批发市场、各乡镇和自然村集贸市场、个体经营户纵横交织的网络分布格局。
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销售渠道方面,种子以县种子站为主要销售渠道,乡镇网点有58家;农药由全心服务站和各村镇个体经营户经销,有125家;棉花以县华远公司为销售主渠道,个体加工收购点有32家;肥料以县生产资料公司为主,个体经营户为辅,网点有127家;牧草年生产量达35000吨,以外销为主;农业机械销售有金田公司、瑞丰公司、新星公司3家,占据了全县农机销售90%的市场份额。
水产品年需求612吨,70%需外购内销;禽类年存量40643百只;蔬菜以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大浪淀蔬菜基地、村集贸市场、小卖部及部分流动摊点形成密集的销售网点,保障了全县的蔬菜需求,同时大浪淀无公害蔬菜远销至北京、天津等地;粮食以县直属库为主,村镇面粉厂30家,个体粮油店20家。
在运输方面,我县现有4470辆货车在承担着工业配货运输的同时,也参与着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总计有54600个吨位,货物运输场、站、公司22家,其中设在农村的有12家,特别是位于正港线高速路口的惠岗物流公司,是我县最为规范的一家综合性物流企业,实现了全国微机联网配货,是我县物流企业的 龙头。,全县物流行业完成销售额10.2亿元,实现净利润5.3亿元,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渠道,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二、影响和制约我县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我县农村物流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调查后发现,我县农村物流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实现现代物流理念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1、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物流供求能力不足,农村现代物流发展受限。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县农民享受到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实惠,种粮补贴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发展势头良好。但农村与县城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仍旧偏低,购买力受限使农村市场流动性差,物流供求水平低。
经调查,部分农村副食品店由于货物周转缓慢,存货极易积压过期。大部分村民重数量轻质量,贪图便宜,致使伪劣农产品充斥农村市场,不仅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给农民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2、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不成产业和品牌优势。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囿于一般性的品种种植,除棉花生产外,在其他品种上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种、产业,缺失了龙头企业收购、加工、销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没有农业产业化深加工企业的拉动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很难形成集聚效应,流通进一步受阻。
3、农村物流发展观念落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农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缓慢。我县物流业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较规范化的物流企业标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受传统观念、小农意识束缚,我县物流业以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一间屋、一张桌”就是开办货运站的典型模式。全县22家货运站,只有惠岗物流公司才能称得上较为规范的`物流企业。
简陋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条件,与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很不适应,经常出现货源、运输公司错位寻找的现象,双方衔接困难,增加了物流的成本。而农产品的运输又多以农用三马车为主,运能小、安全系数低,4470辆货车主要以工业运输为主,没有专门从事农产品运输的车辆。加之,农产品较工业品易腐烂变质,农业物流对其运输包装、加工要求也高,而我县物流专业人才和技术缺乏,农业物流的风险成本也在增加。
4、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形成标准化生产,质量达不到市场准入标准,难以进入市场。在我县,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由于农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售市场,农民生产缺乏规划,没有目标,随意性大;生产的农产品拳头产品少,全县仅大浪淀蔬菜基地形成规模,被认证为“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畅销北京、天津,其他都以零散种植为主。农民文化水平低,多属“低头卖货、数钱走人”,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大,多数人都明白“韭菜1065灌根”的危害,但又不得不买,买着不放心,吃着也不安心,食品安全无法保障,难以进入城市市场。
5、农民的市场信息意识薄弱,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致使物流受阻。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农民往往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盲目跟风,刺激市场随即转入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环境变化使农民种植积极性屡屡受挫,“追涨杀跌”现象严重。农产品供求失调,造成农村物流业常常遭遇货源供应紧张的瓶颈。据调查,目前,我县生猪存栏量仅为60000头,肉牛存栏量为50000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50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近一倍,其中虽有猪蓝耳病造成的影响,但农民的市场信息意识薄弱更是主要原因。
三、今后工作中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大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物流业不断壮大。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对我县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树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和现代物流发展意识,用产业化和物流业发展中致富的成功典型,进行启发带动;要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引导带动,促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培育和发展我县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2、培养引进农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扩大物流规模。一是要组建一批农业现代物流专业队伍。政府在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放宽视野,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吸纳、挖掘、培养一批适应农业现代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服务农村物流;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业的扶持力度,交通、金融、工商、国土、税务等部门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支持农村物流业发展;三是推进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网络,促进农村物流业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3、加强农产品源头的质量管理,引进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深加工企业,拉动农村物流业发展。一要依靠农业产业化深加工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拉动农产品生产从分散型向集约型、定单型方向转变,促进销售;二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三要严格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档次,形成拳头产品,创立品牌,用高质量产品打开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大门,增加农民收入。
一、多伦县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发展状况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全县经济普查数据统计,2004年,我县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额20989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50%。2005年底,我县共有批发、零售、餐饮户数1918户,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000万元,较2004年增长23.8%。2006年底,共有商业网点1586户,其中:批发零售1349户、餐饮住宿业219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户。全部货运车辆1468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和企业改制,现存物流企业有:多伦县邮政局、玉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纵横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万汇源超市、如海超市、永春商城等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有:商业一条街、中心市场、粮油市场、多伦大街市场等一些商业基础设施。在“十一五”期间准备筹建物流中心、牲畜交易市场、菜市场。2007年正在筹建农民进城一条街和漠南商埠一条街建设,扶持培育的宝泉、龙泽、永春、大市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拉动了我县对建筑建材的需求。开工建设的新家园酒店、多伦大酒店和协鑫会所等星级客馆都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流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县物流现代化有所提高,现代物流方式和新型物流行业有所发展,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民店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
物流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制约我县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物流成本高,影响了我县物流业的发展。
(二)特点
批零贸易业的主导地位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美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物美价廉、健康环保的商品吸引大量购买力,从而推动批零贸易业快速增长。城乡市场稳步增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通讯器材、娱乐成为消费热点。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税及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
餐饮业发展迅速加快。餐饮业持续增长,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增加有效需求提供了空间。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大园区的建设,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居住、工作地域的改变,带来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拉动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工业发展拉动显著。大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房地产、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仅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42亿元,增长5.6倍,财政收入达到1.54亿元,增长137%。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
二、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商业网点设施陈旧,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
农村商业网点由于地方财力及经济发展的制约,投入十分有限,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年久失修,商业设施极为陈旧。自动化信息程度低,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等。
2、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没有。农村商业零售网点多以农民自有房屋为铺面,销售网点以“夫妻店”为主,铺面狭小,卫生条件差。
3、农村网点布局不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乡镇分布过于集中,偏远地方网点设施少,群众不能及时买到自己所需物资,市场网点布局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十分突出。
4、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潜力
(一)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北京的正北方,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连,东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与河北省丰宁、沽源两县交界。
2、交通条件便利。多伦县交通条件便利,是锡盟面向京津唐的南大门,是大草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加之铁路建设实现新突破,蓝多铁路已开工建设,为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多伦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18种,其中:已探明原煤储量8000万吨、铁矿石储量1321万吨、萤石储量8000万吨。
4、工业项目带动明显。在建的大型工业项目将在今后相继投产,届时我县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120万吨煤炭项目、40万吨铁精粉项目、20万吨萤石粉项目、1.5万吨奶粉项目、华川塑料制品加工项目、超大万头奶牛繁育项目和万头优质牛繁育加工项目,尤其是大唐国际多伦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的投产,我县将成为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锡盟最大的铁精粉和萤石精粉生产基地。工业化进程必将要求现代物流业的同步发展,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物流业的潜力
2006年底我县共有工业企业32户,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3户。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013万元,限上完成17238万元。工业产值占全县GDP的17.9%,工业效益指数222.96,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270万元。全县工业企业纳税2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3%。主要产品产量:铁精粉20万吨、萤石粉5万吨、原煤3.35万吨、水泥7.5万吨、粘土砖7000万块、混合饲料0.93万吨、淀粉0.52万吨。同时我县建筑建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物流业潜力巨大。以建材市场为例,目前全县每年房地产开发在3万平方米,所用钢材在5000吨、水泥 7200吨以上。目前大部分建筑材料、装潢材料依靠外运,现有的几家建材装潢店已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建设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资流量的急速增加,势必会使多伦成为锡盟、河北、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物资周转中心。目前,多伦与周边的蓝旗、太旗、河北省的围场县、沽源县等一系列物资丰富地区均缺少大规模的物流中心,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流通阻滞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流通载体规模小、布局分散,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体综合能力差,不能适应大生产、大流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急需建立有区域性影响的物流中心,形成流通龙头。
四、物流业发展目标和措施
依据多伦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我县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今后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坚持走大产业带动大流通,大流通带动大发展的路子,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流通体系。到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843万元(按年均15%递增)。批发零售贸易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总体上根本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二)措施
1、选择性地建立大型专业市场
商贸流通业按照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战略思想,把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拓展国内外经
营空间,完善市场功能,努力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选择地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重点培育物流中心、牲畜交易市场等大型市场。加快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市场等项目的调查研究以及建设进程。
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流通企业是我县流通企业的主体和就业的主渠道。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体制创新,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严格落实自治区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政策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3、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
围绕“大众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幅度提高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比重。继续扩大日用品、食品零售业连锁经营的规模,重点发展城区及周边城镇的连锁经营,建设和发展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居民区便利店和专业店、专卖店。“十一五”期间逐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一是在对超市、百货、便民店等目前已普遍发展的业态进行规范和完善的基础上,创新业态,以传统零售、餐饮服务业为基础,向教育培训、旅游、租赁及电信等多业种拓展。二是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4、建立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配送,发展一批具有集成化、全过程服务功能的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专业市场重点建设京伦公路物流配送、邮政物流配送等项目,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全县重要的产业。
5、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三是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划,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6、加快人才引进和储备
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成为中外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同时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我县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将引进和储备物流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城市或旅游景区为核心,以东城区和能源化工园区为中心,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空间服务体系。
一是永春商城,占地面积28800m2,建筑面积15000m2,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建成,“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其商业化进程,增强其对周边经济的调动作用。
二是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在我县实施。
三是在淖尔镇建立产业化经营服务中心一处,主要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机械作业等服务,投资1000万元。
四是多伦县大市场项目,商户280户,居民用户80户;经营项目主要有五金、百货、建工建材、农副产品。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部分商户建筑。
五是拟建多伦县物流中心,地处淖尔镇(县政府所在地)西侧。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
六是拟建多伦县汽车商贸城,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
万元。
七是拟建多伦县牲畜交易市场,地处淖尔镇(县政府所在地)拟建的物流市场西侧。集电子商务、交易摊位、仓储设施、交易大厅为一体的设施,占地面积1064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一、支行人员及岗位设置总体情况
目前, 支行职工21人, 领导班子成员3人:行长1人、副行长1人、纪检组长1人。设有“两科一室”, 其中:
第一, 办公室设置6个岗位。主任岗1人、副主任岗1人、行政会计岗1人、综合岗1人、纪检监察秘书1人、专职驾驶员1人。岗位职责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进行分配。
第二, 综合业务科设置6个岗位。金融稳定岗、金融研究岗1人;征信管理岗、科技岗1人;金融统计岗1人;货币信贷岗1人。
第三, 基础业务科根据昆银发[2008]150号文件要求设置8个岗位:业务主管、记账、复核、业务管理、综合管理、事后监督、辅助岗位、行政出纳。具体岗位分配:国库、财务、反假、账户、国库统计分析主管岗位1人;网点主管岗、国库综合岗、对账系统业务岗1人;结算账户、反假、反洗钱、联网核查业务岗1人;国库资金记账岗、明细复核岗、ABS复核岗1人;国库明细记账、资金复核、ABS记账1人;国库交换1人;国库事后岗、重空管理岗、支票影像1人;行政出纳、国库统计分析1人。
二、岗位整合的成效
经过岗位整合, 支行预期的三个基本目标, 基本得到了实现:
(一) 通过岗位整合实现合理的内部风险控制, 确保机构内部安全价值目标的实现
通过岗位整合, 区分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在内控管理中的扮演的角色, 有效的估算各岗位的风险基数, 明确各岗位的风险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风险防范。尤其是对各种业务岗位, 合理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各岗位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并提供必要的后续督促手段, 将为确保央行系统高效、安全运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 通过岗位整合, 适当减低管理成本
从管理的基础出发点来看, 岗位整合的理论思想实际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良性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 另一个就是央行管理文化对优质企业管理经验的融合与借鉴。通过岗位整合, 对组织和人事资源进行再分配, 重新塑造央行内部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成本和效益的公式对管理运作进行新的演算和估量, 以更合理的人力资源资源运用, 更安全的岗位设置, 来降低机构内部和上级部门对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对央行今后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三) 通过岗位整合, 加强职能型服务, 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岗位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岗位轮换, 其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对需要合理设置的岗位以及其承载的工作量进行重新的评估, 从而提高每个岗位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的提升, 能过有效地促进基层央行的职能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过渡, 使每个岗位能够在完成实际工作的同时, 有效地兼顾其他的工作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个机构在县域的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也能够提高单个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人才的综合发展提供机会。
三、面临的困难
(一) 岗位整合流于形式
由于岗位整合的起始原因和时间的关系, 岗位整合的实际意义以及目标并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认识。岗位整合被理解成了单纯的股室合并, 其中具体岗位的合理、有效、科学配置就更是无从谈起。于是, 在过度突出“合”而忽略“整”的普遍认识下, 岗位整合变成了一次岗位轮换与股室合并的协同作战: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撤留了货币金银股、保卫股, 提前开展了一次岗位轮换等等, 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就实际情况看, 其实整合前后基本没有差别:实际工作积极地契合了“稳定”的大前提, 但“创新”就没有了。
(二) 岗位整合没有触及组织设置的根本
岗位整合的:“整”要先“散”、“合”要先“分”。首先, 岗位整合在立足基本组织框架结构的前提下, 应该视作是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同一部门的人员首先应该散开, 合理地分布在人力资源的可用点上, 而不是作为一个个别的小团体在其中移动;其次, 岗位整合以提高工作效率、精简机构、节约成本为最终目的, 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分工不是分配人手, 是以效益最大化为前提, 分配岗位, 在这个分配中无需考虑部门差异或是传统的组织结合模式, 而是以岗位之间促进、互动以及互补的效果为出发点, 结合个人工作能力特点和学识所长来确定;第三, 在岗位整和中, 不应该以满足个别人的职位需求或是满足个别领导的喜好为出发点, 而是一视同仁, 将所有人按能力而不是资历差异进行划分, 针对岗位特点来“因岗设人”, 而不应该是为保证职位来“因人设岗”, 具体的职位配置可以在整合后另行民主选举。遗憾的是, 这样的思路并没有在整合中得到实现, 因此, 这项工作也就似乎更趋向于走到“换汤不换药”的一面去了。
(三) 工作效率依旧低下
岗位整合前“1+1+1+[1]+[1]” (办公室+国库会计股+综合业务股+[保卫股]+[货币金银股]) 的模式是主流, 工作效率如何就不做评论了。整合后“2+1”模式 (办公室、综合业务股+基础业务股) 、“1+1” (大综合股+基础业务股) 的模式成为主流, 本身设计的思路是很先进也比较具有操作性, 但在实际中表现出的却是“原班人马换个牌子, 一切照旧”。结合前面的分析, 同一股室内, 岗位设置没有变化、人员有微小变化、职责没有变化、工作方式没有变化, 相加后应该也是约等于没有变化。首先, 在近似岗位轮换的整合中, 以能力为特征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其次, 社会主义大锅饭依旧喷喷香, 部分不适应现行职能变化的人员没有得到科学的安置和调整。
(四) 管理成本依旧高昂
由于我们对“能”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很肤浅的阶段, 岗位整合就出现了明显的误差。岗位整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节约管理成本, 实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但“最大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往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身上压担子、加责任, 将其工作效力极度压榨, 而是要在经过配置后, 实现的一种整体的效益分配集合的优化, 简单地说就是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适度协作。而在整合后, 实际的情况是:首先, 分工不清。部分所谓的综合岗承担了单位股室工作量的1/2或更多, 过多的非领导管理岗, 卸置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弱化了分工效应, 导致单一岗位工作的叠加和累积;其次, “代劳”成为一种工作主流。打着团结协作的旗号, 让一些工作的惰性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工作问题:人到心不到、在岗不干活、能推一定推、能等一定等, 这些问题逐步恶化就变成了现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长此以往, 必定造成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工作态度的歪曲, 致使单位内部运作走向死角, 管理的成本或是运作的成本就会成倍的增加。
(五) 工作积极性依旧低落
工作积极性是决定内部管理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岗位整合的目标也就是要提升工作积极性, 没有积极性, 任何工作都是苍白无力的失败品。工作积极性不外乎一个人工作的激情和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但同时也不要忘了, 在积极性背后, 正向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央行的职工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但在如今的环境下, 面对工作和竞争的压力, 积极性本身就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逐渐下降, 如果不及时地帮助干部职工恢复积极性, 很快一个优秀的职工就会变成大家熟悉的“混日子的老油条”。在岗位整合后, 逐渐暴露出当前县支行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难点:由于职工表现的良莠不齐, “混日子”、“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如同病毒一般在内部蔓延、感染, 致使内部工作积极性呈几何级数下降。
(六) 在一些重要的业务岗位上已经是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了, 而现有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又较低, 出现在要害岗位管理上“无人可轮、无人可替”的情况
以晋宁县支行为例, 自2005年新进过人员后, 已经近8年没有新进人员, 在此期间, 有2名同志退休, 2名同志考虑到年龄因素, 重新调整了岗位, 不再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同时, 根据《要害岗位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同一要害岗位工作满5年的, 原则上应安排轮岗。”。目前, 支行要害岗位人员13人。其中2名同志从事同一岗位工作接近10年;2名同志已经超过5年未进行轮岗。鉴于支行目前总人数21人, 且近几年未有新进人员, 而45岁以上的职工, 退休时段都较为集中, 再过四、五年后, 支行可能会有4-5名职工步入退休年龄。以目前支行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已经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
四、县支行岗位整合及内控管理意见和建议
(一) 岗位的效益与程序之争
如果, 按照总行对相关岗位设置的要求, 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相关条款, 一个县支行, 除去3个固定的领导职位后, 实际所需的工作人员应该在13人至18人左右 (办公室3至5人、综合业务科3人至4人、基础业务科根据实际情况设7至9人, 具体岗位计算请参照上述文件, 恕不累述) 。我们取一个中间数15人, 那么一个县支行实际需求工作人员应该是18人左右。当然, 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在实际工作中, 人手与岗位的矛盾, 实际上就是工作效率与工作程序的矛盾。一方面, 要保证效率, 就需要简化程序、简便手续, 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另一方面, 如果要保证程序, 就必须由始至终履行手续, 按照岗位要求开展工作, 时间就牺牲。针对人民银行工作的特点, 在程序和效益间, 应该更趋向于程序, 严格的程序是织就内部管理严密控制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此, 整合实际上是要在效益和程序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但略偏于程序。
(二) 分工与工作积极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分工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手段。分工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的极大进步, 成几何级数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分工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工作积极性地极度散失。分工首先就是岗位的科学划分, 划分以后, 分配人员操作岗位, 岗位的固化在很大的程度降低了人员的流动性, 使岗位人员的工作趋于僵化, 模式化的运作, 重复劳动最终导致了人员对工作积极性的散失。目前, 适用的是干部交流以及轮岗的方式, 来加强人员的流动性, 强化单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工作程序以及人员能力的限制, 轮岗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 如何在整合中, 适度分工设岗, 强化岗位人员的周期流动性, 保证工作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
(三) 职权分散与团队合作
在基层央行内部, 岗位最大的特点就是职权的分散, 形成了一种内部彼此间的制约与监督。同时, 以科室为单位组成的小团队,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职工的本位意识, 提高了单一工作在同一个部门内部的认知度。但这些设计同样带来了问题:一方面, 职权分散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职权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单一的岗位, 过多的岗位设置也带来了人员不足、分工不具体, 难于操作等问题;另一方面, 团队的分工合作适用于短期目标工程的开展, 作为基层央行内部而言, 团队合作在长期的工作任务下, 由于时间的延长, 导致团队内部管理和主导意识的缺失, 逐步衍生出自由放任的工作态度。而且由于在团队内过于强调人员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会导致组织纪律的严重散失, 致使单一科室与整个支行工作上的不协调。因此, 在权力的分解上, 还要有制衡的考虑;在合作的基础上, 还要提倡一种独立、创新的工作能力。
(四) 对人员与岗位长远的循环更替思路
鉴于当前县支行履职的需要, 在人员的更新与培养上应采用一种循环更替的思路来替代当前“缺眼补眼”的人员配备思路, 而在人员培训与风险防控上, 对“人为因素”与“制度因素”应进行同样的重视。
1. 人员的循环更替。
调研小组建议, 在人员的配备上, 要采用循环更替的思路。一是在对县支行人员的配备上首要考虑的不是总体的人数, 而是平均年龄与是否存在较为集中的退休年龄段, 之后再考虑人员数量。对于一些人员老化较为严重的县支行, 应进行适当的倾斜。二是对新进行的人员, 不论何种学历层次, 都应该提供其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 以熟悉人民银行的职能运作。三是在县支行的人员配备上之初, 可以进行适当的调研和情况核实, 了解各个县支行的实际人员压力和工作强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的协调, 而不是无的放矢地进行配备。
2. 人员的后续培训。
此次调研中, 调研小组也了解到, 大部分职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 但鉴于目前的县支行的硬件条件, 还多职工甚至不能进入总行的远程培训网进行学习。内审小组建议, 可以在视频系统的基础上, 为每家县支行设立一个远程培训点, 配备一套可供多人同时进行学习的设备,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学习, 进行统一考试, 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以满足干部职工学习的需要。对于一些有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职工, 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而一些集中到上级行的为期很短的运动式培训, 部分干部职工也表示此类培训既无效果, 也没有学习的质量, 除了总行的视频培训外, 实质意义并不大。所以, 建议在培训的方式上, 尽可能避免一些有名无实的培训活动, 既节约了费用, 也避免培训变成单纯的“吃喝会”。
3. 人员与岗位的匹配。
今年1—6月,我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商贸物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密配合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改善“三农”服务条件,我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实施好繁荣农村市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家店”基础建设,改造商品配送中心,提升增加商品配送率,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上半年扩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年初,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一是商业局成立了商贸物流业领导小组。由局长“一把手”挂帅,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服务、检查工作。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工作措施,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两个承办企业抓落实。形成了局抓企业经理,经理抓分片业务主任,主任抓业主,形成了上下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层层有责任人抓落实工作的机制。二、制定工作方案,务实工作基础。
一是年初制订了《关于做好2013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今年承办企业要完成60家农家店的改造挂牌工作,并按时按期投入经营。目前工作正按照要求逐步实施。二是为提高农家店店主和员工的经营业务技能,县局与承办企业举办了第一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店主和经营能力学习培训班,参训员工共70余人,有效提升了“农家店”店主的管理素质。三是配送中心建设顺利。承办企业黄金客商贸有限公司在完善改造好原有配送中心外,还在工业园区征地12亩,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物质配送中心。根据市经贸委年初工作目标要求,2013年1—6月份我县商贸主管部门上报市发改委牵头考核我县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已完成58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7.4%。当年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已完成额20950亿元。
三、注重工作协调,抓住关键环节。
下半年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达标工作质量。商贸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承办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落实试点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规划,帮助企业逐步完善商品配送体系,切实提高农家店商品配送比例,加强实施企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农家店经营人员的素质。帮助承办企业完善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划,实施规划应包括:一是对农家店的商品配送体系的建设、长期的网络建设规划、配送商品发展方案、对农家店的具体扶持措施,并加强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店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承办企业要切实加强与省、市、县商贸主管部门的联系,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三是商贸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实施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我国物流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市的物流业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中心,这与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原材料生产基地是极不相称的,也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办公室要求,现将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市现有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12家,个体货栈、配货站45家,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户288户。其中专门从事矿产品物流经营的企业有9家,通过对正鸿物流有限公司、红冠物流商贸有限公司了解,每个企业年运输铁粉20万吨以上,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左右,年实现利润200万元,缴纳税金100万元;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只有辽宁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北票营业部,其他3个快递网点均属个体经营;从工商企业分离出的物流企业有北票市兴顺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兴顺德电力电杆有限公司分离)、北票巨安日杂鞭炮有限公司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两家;从事农产品等综合物流配送业务的全部为个体货栈、配货站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户。
(一)农产品物流我市外销的大宗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肉类、辣椒、蔬菜、水果等。
1、粮食:全市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30—35万吨,其中通过港口外销20万吨左右,自用10万吨,主要外销品种是玉米、高粱;内蒙借道北票通过港口外销10—12万吨;主要目的港是锦州港。北票经销企业有:北票市一粮库、二粮库、农村部分粮库、永丰杂粮销售有限公司、巨龙食品有限公司等。
2、辣椒:全市辣椒生产面积30万亩,年产商品干红椒近9万吨。外销量8万吨,主要销往山东、河北、和长江以南省市,并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运载辣椒的车辆达到8000多量次,目的港主要是大连港。出口日本、韩国和销往四川、重庆的保鲜辣椒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年运输量1.5万吨530个标箱左右。由于申请集装箱有一定难度,使我市保鲜辣椒生产受限。
3、蔬菜:北票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蔬菜100万吨,拥有东北最大的以西红柿为主的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主要销往东北、山东等地,目前以公路运输为主;西红柿部分出口俄罗斯。
4、畜禽产品:以宏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年产肉鸡、鸭系列产品9.2万吨,产品主要流向上海、湖北、北京、等10余个省市;饲料加工外购原材料每年可达10万吨;原料主要来源河北、山东等地;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我市现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三个,杂粮批发市场一个,生猪批发市场一个;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如畜牧业和蔬菜产业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三是农产品销售方式有所创新,如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已开始逐步使用。
(二)工矿产品物流我市是全省原材料能源基地,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铁粉、煤炭、电力、机械、纺织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我市工业产品的产量大,所需原材料也大。从我市工矿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北票工矿产品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第一支柱产业铁粉:全市2011年产量700万吨,主要以富贵鸟矿业、新华冶金等企业为主,目前,通过本市外销铁粉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公路运输,二是海路运输。运输量各占一半左右。由于公路运输成本不断加大,超限控制越来越严,公路运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海路运输则呈上升态势。每年海运量在300万吨左右,主要销往河北、山东青岛、江
浙等地,目的港口是锦州港。朝阳地区及内蒙的敖汉、奈曼是铁矿粉的主产区,预计年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北票市作为朝阳市的东大门,是通过海路的必经之路,也是矿产品等销售的集散地,物流潜力巨大,交通运输便捷,前景广阔。
2、机械制造业:北票是东北最大的除尘装备制造基地,以波迪机械、理想机械、宏晟机械等企业为龙头,年生产环保除尘成套装备5万吨以上,原材料采购5万吨左右,成套设备及原材料铁路运输占50%、公路运输占30%、海路运输占20%。
3、煤炭:北煤公司每年原煤产量150万吨,外销商品煤120万吨,主要流向省内、河北、上海、海南、两广等地。原材料采购主要有坑木2万立方米,钢材1千吨,各种设备1500台套,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坑木主要来自黑龙江、内蒙等地。产品及原材料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运为辅。
4、轻纺服装业:以新元纺织等企业为主体的轻纺行业,年产棉纺布、棉纱、成衣、针织品1万吨左右,原材料采购1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江南地区,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
二、我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我市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偏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滞后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离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小农经济成分过大,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规模生产加工企业少,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以挑箩摆摊的居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是物流企业的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不齐全,更新周期长,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二是物流企业的各类仓储设施落后,容量小,大都是租用简陋的门面作为临时存储货物的仓库。三是无物流服务园区。我市目前尚无大型物流园区及货运周转站,物流企业零散分布在城区和乡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不规范。
3、物流企业经营方式粗放。一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大多为个体运输户,租用门面、挂块牌子就称为“物流公司”或“货运公司”,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平均每个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营车辆仅为3台。二是物流服务水平偏低。目前,我市的物流公司只能提供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而相关的包装、加工、货物配送等增值服务业务难以开展,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我市冷链物流还是空白,所有物流企业都不具备冷藏设施,目前冷冻食品运输供应均由外地冷链物流公司承担。三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物流公司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平台,仅靠电话联系业务,信息渠道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有车无货装、有货无车装的现象。另外,物流公司物流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还是靠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四是行业发展无序。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协作机制,各自为阵,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互动,力量不能整合,价格不能统一,服务得不到提升。
4、物流市场空间还未完全挖掘出来。目前,我市许多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完成,社会物流服务没有开展起来,大型的商场或工业企业基本上是自营从事与基本业务相关的物流服务,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仍然明显。矿产品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队,宏发公司等加工型企业都自设冷冻仓库。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采购物流的80%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配送承担,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仅为20%;商贸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运输所占比重高达80%。这说明我市的物流市场空间还未完全挖掘出来,同时,企业以自我服务为主的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专业化、社会化现代物流的需求,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5、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我市物流企业大多是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专业型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物流从业人员中无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物流设备及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不利于我市物流企业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6、商贸物流配送业严重滞后,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市没有物流产业基地,没有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市区仅有几家综合连锁超市(福盛、七门、步步高等)设有系统内的配送中心,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专业化配送中心则几乎为零。现代新型零售业态比重低,整体业态结构较为粗放,我市零售业态大部分是传统的店铺式销售,无店铺的现代销售很少,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的电子商务企业。
三、我市物流业总体发展规划情况
北票市人民政府于二0一一年五月十七日批准实施了《北票市商业网点规划》(北政
【2011】19号)。《商业网点规划》中提出“北票市商贸业发展的定位是:以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五点一线”沿海产业集群,以朝阳物流、旅游服务产业带为依托,到2020年,将北票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城市,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商贸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把商贸流通业打造成北票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局根据《北票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了《北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1、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年均增长24%,物流总量实现2000万吨,年均增长2.7%。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物流从业人员3500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各种运贮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入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形成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服务模式覆盖全市;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2、我市物流业发展重点
①庄头物流园区。在305国道西侧、101国道以北、季节河以东,建设一处占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的物流园区。将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和网上展示三大中心,成为立足北票、面向东北、辐射全国,集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集散中心,到2020年物流园区交易额达到20亿元。
②桥北物流园区。在桥北土产公司、环卫处原址,建设一处占地5.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物流园区。主要以商贸物流、农副产品物流为主,将形成商品配送、农产品集散中心,带动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到2020年物流园区交易额达到25亿元。
③鑫隆物流园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建筑材料需要将日益扩大。在我市南出口处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功能定位:建材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展销、批发等服务。
④商贸物流中心。重点在北票街里商业区、南山商业区、建立面向商区内企业及周边乡、镇商业企业服务的商业物资配送中心。功能定位:商品批发、展示、联购分销、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
四、推动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挥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杠杆效应,需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
1、准确把握定位,抢抓物流产业发展机遇。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建设以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综合物流中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要重点把握两大机遇:
一是抢抓国家和省出台《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为了支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关职能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筛选、论证物流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发改局要认真研究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和项目,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申报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项目、物流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交通部门要结合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组织申报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项目和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业部门要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组织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等。二是抢抓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北票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溶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圈,主动参与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当前周边县市物流业发展大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市如能抢抓这一机遇,先行先试,立足北票,辐射周边地区,将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物流业良性循环的必要前提。市政府要组织发改、服务业、交通、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坚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重新谋划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北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长远规划要突出和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近期规划要突出和明确3-5年内我市物流园建设详细规划,包括基础设施(道路、货运站、停车场)、物流项目和与之相匹配的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工作方案。
3、完善交通网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交通条件是物流快速发展的基础,离开交通来谈物流发展是不可能的,改善交通现状是我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提。因此,我市要以长深高速公路为龙头,大力推进道路、车站、货运场、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提高交通系统供给水平和交通运输效率,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4、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引进物流市场主体。市政府要出台物流产业政策,将我市现有小规模的物流企业(个体户)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扩大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将我市丰富的杂粮、蔬菜、水果及其它农产品推向外地市场。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的引进作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政府要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物流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要发挥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金融、能源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国土部门要根据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调整,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和程序办理征地手续。财税部门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要合理确定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优惠。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
5、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开拓物流市场空间。加快北票经济发展,是北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要条件。要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立足北票矿产
资源优势,强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市投资兴业;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市“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初具成效,鼓励企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进驻全国各地市场。
6、强化行业管理,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需要多方面合力推动发展,因此,市政府要成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领导小组,由分管物流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发改、服务业、交通、规划、国土、财政、税务、住建、工商、质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负责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研究解决我市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物流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建立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推动诚信建设;要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网站,实现北票物流信息与全国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开发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货物跟踪、道路交通信息等运输领域新技术,提高我市物流业总体水平。
【关于绥宁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正宁县西关小学督导评估整改报告06-02
抚宁县小学实验教学自查报告09-23
关于我市物流市场发展的调查报告06-12
阜宁县明达中学11-07
关于投资发展环境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12-20
新宁县总体规划10-16
威宁县小学期末考试11-09
关于开展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07-02
关于马鞍山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