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推荐11篇)
铁岭市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铁岭市462个地下水代表性点位的.监测,采用标准值对照法和背景值法两种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在分析讨论三氮污染途径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防治铁岭市地下水三氮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作 者:刘冰 作者单位:铁岭市环境保护科研院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09 “”(8) 分类号:X5 关键词:地下水 三氮 污染 调查 分析1 地下水调查指标的选择
地下水中有机物主要来源有两个方向:一是天然形成的有机物, 对人的危害性小;二是非天然形成的有机物, 也称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对人的危害性较大。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 大大增加了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与数量。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目前, 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以递增的趋势逐年增加, 现已知的人工合成有机物种灰已超过10万种, 世界上已知的有机物种类高达700多万种, 而在地下水中发现的有机物种类大约为180种。由于不同地区地质不同, 地下水有机物的含量也不相同, 所以实施全国性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 可以有效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指标进行确定。地下水调查指标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是生活用水指标。生活用水指标主要以国家在2012年颁布的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主; (2) 是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成分。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主要以近几年国家对珠江地区、长江地区等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为主; (3) 是实验室有机物的测量。
2 地下水井的选择与样品的采集、保存、送检
对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调查与评价, 一般采用的是正在使用的地下水井。根据地下水井的功能不同可分为生活用水井、农业用水井、工业用水井等。而地下水的调查与评价, 通常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下水井。因此, 根据调查与评价的目的, 结合地下水井的实际使用情况, 在选择地下水井时, 应选择国家级的地下水井、大型的工业水井、有分析性的农业用水井等。
样品的采集时, 在水泵的出水口处插入一个小的支管, 将支管的另一端放入采样瓶里, 当采样瓶水满后, 在确定瓶内没有空气的情况下, 将样品瓶盖上瓶盖。样品的保存需要储存在低温、避光、冷冻等环境中。但不宜保存时间过长。样品的送检最佳时间是样品采集后尽快送到实验室检验。
3 地下水的实验分析方法
在全国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中, 需要使用的实验分析仪器有以下几类:一是气相色谱, 其作用是对地下水中较小有机物分子量的分析;二是高效液相色谱, 其作用是对地下水中化学性较强的有机物分析。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是从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大大提高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检测灵敏度。
4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评价
通过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评价, 可以有效分析地下水水质情况。由于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地下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种类非常少, 因此不适合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质量等级评价。主要采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检出的评价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超标评价。
4.1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检出的评价
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的重要标准就是检出率。为了确保检出率的有效性与可比性, 在实验分析仪器方面可控制好实验环境与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评价标准方面要选用具有统一性的评价限。所谓评价限是指不同地下水有机污染实验报出的有机物的浓度数值。在确定了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限时, 要做好地下水有机污染实验的检测能力工作。根据地下水有机污染实验的检测能力, 确定地下水有机污染中某一种有机物的评价限。
4.2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超标评价
生活用水标准可以有效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国家对生活用水的成分, 通过法律的途径确定各成分的具体量值。为了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超标情况, 需要将采集的地下水污染样品与生活用水标准进行对比。在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中, 有机污染指标为36项, 而生活用水标准中只含有25项, 其余则没有参考指标。
5 结语
通过对全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调查与评价, 可以看出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情况, 然后根据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经验, 结合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实际情况, 提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文冬光, 林良俊, 何江涛.区域性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J].中国地质研究, 2009, 126 (105) :112-113.
[2]王春晓, 齐继祥, 费宇红.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采样精密度评估方法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123 (104) :157-15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价,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现如今区域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研究内容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地下水是循环的系统,也是我国的主要供水源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正在侵蚀着我国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部分一线城市而言,城市化和工业化废水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地下水的运用。有些工业地区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出,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这样就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据有关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程度正在逐年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侵蚀着我国的环境资源,如果不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未来环境的发展和建设[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1. 方法的构建
1.1 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国地域辽阔,很多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的工业化发展较为迅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管理。在环境风险评价中,从评价范围划归等级,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属于系统风险评价。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在实际的生活中,地下水污染特殊脆弱性、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和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等,这些都是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的主要内容,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才会更好地对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地完善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文件,才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我国区域地下水的评价方法给予可靠的保障。
1.2 多因素耦合综合评价方法
多因素耦合评价法在对待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时候,往往不考虑包气带中的水平扩散。在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分析地下水污染过程及其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在运用多因素耦合方法的时候,需要对污染源进行具体的分析,经过健康风险和区域污染风险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际的管理中,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空间图层,经过图层之间的叠加,进而更加清楚地表征区域地下水污染存在的风险[2]。
1.3 评价步骤
1.3.1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遭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在实际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人们经常运用DRASTIC指标法对其进行评价。在这些指标中,一般会包括地下水埋深、净补水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非饱和带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长期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重要,才会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进而为推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2 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
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特征污染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虑,根据迁移性、毒性、讲解能力,并结合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和美国EPA重点控制的水环境污染物名单对其进行筛选。这样能够将区域污染物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筛选出来,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评价。对于我国而言,区域污染源的特性评价会涉及很多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源,这样才会对区域地下水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实现我国地下水污染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1.3.3 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在对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时候,通常会运用US EPA,运用其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健康风险评价而言,在自然环境中,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不仅仅与区域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还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公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建设和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的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学者在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的时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而是具有针对性地对其水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国有些地区的水污染风险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研究中被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建设和发展[4]。
2.2 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缺少验证
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实际的评价中存在着评价结果主观性强,缺少验证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建设。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对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只有不断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才会更好的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进行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能够符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状况[5]。
2.3 数据储备较弱,尚未建立技术性文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清楚的意识地到区域地下水污染数据储备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区域地下水仍然存在着数据不准确,资料管理不科学的情况,这样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发展和建设。所以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对地下水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和研究,只有不断地完善我国现有的区域地下水建设,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以便于协助和监督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更好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对数据进行储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保证区域地下水文件的完整性,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3.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未来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区域地下水在污染风险评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区域地下水的全方位发展,就应该从根本上落实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在设置具体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从多方位进行考虑。只有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创新式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现如今我国区域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就已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区域地下水的处理过程和风险评价细节,这就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为实现我国未来水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论述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区域地下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现代开始逐渐的加强我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未来区域地下水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区域地下水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于云江,王宗庆,李鼎龙,孙宏伟.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 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4(09):143—146.
[2] 滕彦国,邹瑞,苏小四,王金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 法[J].西部资源研究,2015(07):178—186.
[3] 王金生,王业耀,李明耀,王亚楠.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16— 118.
[4] 白丽萍,王业耀,郭永利.基于风险管理的区域(流域)地下水污 染预警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4(05):105—108.
黄河下游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污染分析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质量如何?以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标准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段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使用,水质多属好、较好水,少部分属差、较差水,地下水质量多为较好的Ⅲ级水,没有极差的`Ⅴ级水存在,矿化度及地下水类型分布总体特征是:从西到东水质由好到差,矿化度由低到高,地下水类型由简单 (HCO-Ca、Mg) 到复杂 HCO、CI-Na、Mg、Ca的变化特征.
作 者:续常胜 唐书平黄继超 XU Chang-sheng TANG Shu-ping HUANG Ji-chao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河南,郑州,450003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GROUND WATER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P641.8 关键词:黄河下游 浅层地下水 质量评价盘锦市畜禽养殖场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对盘锦市富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及时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有代表性的.畜禽养殖场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盲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盘锦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周围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较大影响.
作 者:张昌楠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环保监测站,辽宁盘锦,12401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 YE KEJI年,卷(期):“”(2)分类号:X713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 监测 调查 辽宁盘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地下水资源越来越稀少,许多天然的地下水井干涸,迫使依赖地下水生活的人们放弃家园,节水措施刻不容缓;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跟上发展的脚步,付出了以污染环境为带价,最终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被污染后,反过来对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保护地下水资源迫在眉睫。保护地下水资源人人有责。
地下水的重要性:地下水在全球的比重很大,在全球总水量中,咸水的海洋就占了97%以上,偏远而难以利用的两级冰冒及冰川约占2%,其余不到1%才是人类可取用的水资源,而其中地下水的仅存总量居冠(如下表)。由于地面可用的水源有限,分布又不均,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贫乏,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活、工业用水及自来水的需求量,除了利用水库调节之外,地下水就成人类日常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许多干旱地区,地下水是主要或甚至是唯一的水资源[1]。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一是地下水在地下不声不响地流动,{不会直接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由于受地下周围环境的限制,地下水的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水温较低。俗话说“流水不腐”。地下水的这个特点使它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和稀释,也不利于污染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差,不像地表水那样可以向周围环境迅速扩散。二是地下水潜藏在地下,不接触外界环境,不接触阳光,因此很难曝气净化和生物净化的过程。因此,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
1.地下水污的染物
1.1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选矿厂、矿坑水、钢铁酸洗厂、煤加工厂、磷肥工业、电解制、铝塑料制品、制药厂、煤气厂、炼油厂、焦化厂)除了其他污染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 了农村的地下水源,更由于村民大多是用手压井直接抽取浅层的地下水,农村因此往往成为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
1.2地下水污染的后果
1.2.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河流的径流量和排入河流中的污水、污物量决定了稀释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河流的径流量大,污染程度就轻,反之就重。河流的径流量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河流的污染程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1.2.2污染物扩散快:河水是流动的,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从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如鱼的洄游)的影响来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可以影响到整个河道生态环境。因此,河流污染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及其下游地区。
1.2.3污染影响大:河流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河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饮水危害人类;不但如此,河流还可以通过物链和通过河水灌溉农田危害人类。美国哈得孙河上漂浮着垃圾和死鱼。
1.2.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湖泊(水库)污染 湖泊、水库是陆地上水交换缓慢的水体,其中非排水湖(如里海)对入湖物质的积累状况与海洋相同。排水湖也常因流速慢、流量小,某些污染物会长期停留湖中,发生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改变水体状况和造成危害。
湖泊污染的主要现象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美国伊利湖是较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伊利湖面积约为 26000平方公里,周围有底特律等五大城市,沿岸居民1300万,每天排入湖中的污水736万吨,其中含有大量有机质、磷酸盐、硝酸盐和卤化物等,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使水中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1.2.3.2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表水污染了会引起地下饮用水污染,因为1:地表水与地下饮用水通过土地的毛细管或者岩石的裂缝相通;2:当天气干旱时,地下水下降,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就会下渗到地下,当抽取地下水时,地下水下降越多,地表水就下渗越深,由于地表水与地下饮用水通过土地的毛细管或者岩石的裂缝相通,抽上的地下水就有受到污染的地表水成分;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饮用水通过土地的毛细管或者岩石的裂缝相通,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就会与原来干净的地下水互相掺和在一起,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冒出的地下水就含有受到污染的地表水的成分.但是,地下水受到污染的程度,与抽取的地下水的深度有关,一般深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的程度低,或者不会受到污染.所以一旦地下水污染了,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类正常的饮用水,甚至威胁人的生命。
1.2.4地下水污染物的类型:病原微生物污染,好氧有机物污染,有机有害物污染,有机有毒污染,金属有害物污染,重金属有毒物污染,易分解有机毒物污染,难分解有机毒物等等
2地下水的减少
2.1地下水减少的现状
与干旱少雨的大西北不同,大西南是我国降雨量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岩溶地区碳酸盐岩层溶蚀作用强烈,大气降水、地表水快速渗漏,地表水系高度不发育,所以冬春常出现干旱,石漠化日益加剧。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公布的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显示,西南岩溶地区渗漏入地的地下水,汇水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枯水季节径流量也高达470亿立方米/年。这相当于一条黄河的径流量。占该区地下水总量的70%地下河水资源勘探利用,已经到了非干不可的地步了。因为一要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二要治理当地石漠化,必须依靠地下水资源[2]。
2.1地下水减少的原因
人口大量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工农业用水量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降水量的减少、开采量的增加、河流断流影响等等,目前我国城市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的开采。
2.2地下水减少的危害
地下水超采诱发危害[3]
(一)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二)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供水水源地水量减少
(三)滨海地区过量抽汲地下淡水造成海水入侵
(四)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引起深井井管倾斜,地面开裂,桥下净空减小影响通航;在城市会造成降低下水道系统的坡度,乃至破坏输水系统及影响交通等一系列危害。
3地下水保护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有关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地下水保护与管理的法制观念
(二)提高对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地下水、地表水的全面规划和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
(三)加强地下水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为做好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四)强化对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管理的审批、监督[4]
结语:
关键词:地下水调查,治理
1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1.1 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及富水性
1.1.1 浅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系指埋藏于第一个相对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 指埋藏0~6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其水力特性上部为潜水, 局部存在隔水层, 并且多以粘质砂土为主, 隔水性能差, 厚度小且不连续, 多呈透镜体或夹层分布。因此, 浅层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动态变化与潜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和动态变化规律, 直接受气象和水文等因素的控制。水位埋深在本区内南部地区一般3米左右, 北部地区一般3~4米, 个别地方大于6米。
1.1.2 中深层承压水
中深层承压水系指60~20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 由于存在多层厚度大且连续分布, 岩性以砂质粘土为主的隔水层, 故具有较高的成压性能, 水头埋深一般为1~3米, 以水平方向的补给、排泄为主, 径流迟缓, 动态变化与当地气象、水文等因素的关系不明显。
1.1.3 深层承压水
深层承压水系指埋藏在200米深度以下的地下水, 由于普遍存在多层厚度, 岩性以砂质粘土为主的稳定隔水层, 使本层地下水均具有较高的水头。市区深层承压水水头多小于4米, 在庆云、乐陵、临邑、齐河一带, 未开采前的深层承压水水头均高出地面, 成为大面积的自流水分布区。近年来, 由于大量开采深层淡水, 致使本市深层承压水水头普遍下降。
1.2 地下水的补径流排条件和水位动态
浅层、中深层和深层水的总流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均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但其补排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浅层、中深层水以垂向渗入和蒸发为主, 而水平径流仅在河渠两侧和漏斗范围内采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人工开采, 水头降低, 开采漏斗区由外围向中心的水平运动加强。浅层水水位动态季节性变化明显, 周期性变化规律跟强;而中深层、深层水由于其埋深大, 难以接受当地降水入渗等补给, 据有关资料表明, 该区深层地下水年龄在1~2万年, 这说明了深层地下水自补给区,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 向下游径流十分缓慢。因此说, 深层地下水补给资源贫乏, 地下水被开采出来的水量来源于弹性释水和降落漏斗周边的袭夺水量, 其水位动态受人工开采因素影响较大, 成不断下降之势。
2 地下水超采区调查评价
2.1 宁津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调查评价
2.1.1 地下水水位的调查评价
根据区内的动态监测资料, 该超采区中心区1980年至2003年地下水水位由7.65米降为1.62米, 埋深由7.51米降为13.54米, 年降速0.27米, 超采区面积650平方公里。
2.1.2 地下水开采量的调查评价
通过对1987年至2003年的开采量调查统计资料分析, 可以看出地下水开采量和当年的降雨、引黄水量有很大的关系, 降雨或引黄水量比较大时, 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小, 反之亦然;从调查统计资料来看, 2001年为干旱年份, 降雨量较小, 加之引黄水量也比较小, 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大为19965万立方米;1995年降雨量较大, 加之引黄量也较大, 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小为8356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开采量为14776万立方米, 开采模数为10.9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1.3 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
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 地下水水质纵向和地下水埋深及年份动态变化不明显, 个别井点水质恶化由于点污染源引起的。
2.1.4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综合评价
根据1987年至2003年动态监测区可开采量计算成果, 可开采量12005万立方米, 实际年均开采量14776万立方米, 年均超采量2771万立方米, 超采系数为0.23, 年均地下水埋深降幅0.27米, 地下水水质类别变化不大。
2.2 夏津、武城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调查评价
2.2.1 地下水的调查评价
根据区内的动态监测资料, 该超采区中心区1980年至2003年地下水水位由24.1米降为14.7米, 埋深由7.4米降为16.8米, 年降速0.42米, 超采区面积800平方公里。
2.2.2 地下水开采量的调查评价
根据1987年至2003年的开采量调查统计资料, 地下水开采量和当年的降雨、引黄水量有很大的关系, 降雨或引黄水量比较大时, 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小, 反之亦然;该超采区多年平均开采量为9093万立方米, 开采模数为9.5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2.3 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
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 可以看出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不明显。
2.2.4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综合评价
根据1987年至2003年动态监测区可开采量计算成果, 可开采量7548万立方米, 实际年均可开采量9093万立方米, 年均超采量1545万立方米, 超采系数为0.20, 年均地下水水位埋深0.43米, 地下水水质类别和主要超标率变化不大。
3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
3.1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根据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条件,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 科学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明确不同阶段地下水超采控制和治理目标和任务, 提出具体治理实施方案,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 采取合理的综合措施。
3.2 突出重点、全面治理
以地下水超采严重乡镇为控制和治理的重点, 加大投入, 加快治理, 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 使地下水超采得到明显改善, 以点带面, 兼顾推进其它乡镇超采区的控制和治理, 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
3.3 合理配置、加强调控
超采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应进行联合调度与合理配置。优先利用地表水, 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 充分利用其它水源, 同时采取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水价等多种宏观调控手段, 促进水资源配置结构趋于合理, 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
3.4 总量控制、计划开采
加强超采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平衡为目标, 根据各地实际、实行超采地下水年度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采取综合措施, 实行计划用水, 强化节约用水。
3.5 健全机制、保障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资金落实。应当多渠道筹措资金专门用于超采区的治理, 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 支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建设工作。
3.6 严格凿井审批制度、合理布局水井
对覆盖宝安区的20个主要荔枝、龙眼生产基地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调查,选取锌(Zn)、铜(Cu)、铬(Cr)、铅(Pb)、汞(Hg)、镉(Cd)和砷(As)7个指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个样点土壤中19个样点土壤没有受到污染,1个样点受到轻度污染,污染率为5%.2级土壤和3级土壤主要是由于汞(Hg)污染造成的.
作 者:唐淑军 梁幸 赖勇 刘士哲 Tang Shujun Li Xing Lai Yong Liu Shizhe 作者单位:唐淑军,梁幸,赖勇,Tang Shujun,Li Xing,Lai Yong(深圳市宝安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广东深圳,518101)
刘士哲,Liu Shizhe(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都有密切联系,而且地下水污染具有污染途径隐蔽、污染机理复杂和污染防治难度大、地下水流速慢等特点, 因此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地下水问题不是孤立的,要结合可利用水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开发、合理调配和综合利用。
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 加强水质监测系统
积极开展地下水水质检测工作,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站网, 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定点监测与大范围内水质普查相结合, 特别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重点监测, 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网,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污染地区(段)进行重点监测,系统地掌握地下水质、水量和地下水环境变化的动态特征,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地下水的监测为主线,对捕捉到的污染信息(污染物种类、移动方向和速度等)能进行自动跟踪,建立在线检测系统。一旦在线监测值出现异常,及时对周围情况进行排查,控制污染态势的发展。
监测能力可概括为仪器分析能力和人员操作能力,应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仪器的运作依赖于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水平及维护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
目前对于工业企业,国家实行流域限批政策,对于化工类项目实行环境风险评价,这些都是前瞻性行为。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到预防污染,其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进行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并编制评价图册。借鉴他们的经验,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可为规划部门和审批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对于重大的生产项目, 一定要做前期水资源的论证评估, 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应当把用水需求当成制约项目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全球耗水的!龙头老大∀, 消耗掉全世界水需求的约80%。农业又是浪费大户,它所消费的水中, 有约60% 会流失、蒸发。而全球有至少1/ 3 的灌溉采用地下水, 这些地下水往往是优质的淡水。可在田间地头设置蓄水池, 农户根据耕地面积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蓄水量。蓄水少了不行, 少了不够用;多了也不行, 多了排不出去。同时提倡一水多用, 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农业用水方法。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充分考虑地下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兴建地下水库,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新技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介,采用漫画、动画短片等形式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自觉性。依托幼教机构、学校,将环境保护意识从娃娃抓起,开设学生和家长的互动课程,在活动中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点到面,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价格
地下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再生性的资源, 尤其是深层地下水, 具有与石油、矿石等资源一样的不可再生性, 地下水价格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一资源的稀缺性。只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 不仅监管成本高, 管理的绩效也难以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弥补行政管理的不足, 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绩效。应改革原有的地下水资源的定价理念与方法,建立地下水包括开采、输送、净化、分配、使用与污水处理等过程的全成本定价方法。价格中应包括体现地下水资源环境价值的地下水资源费,以此来激励人们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地下水的节约利用, 从根本上遏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日益严重。石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的泄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的使用、垃圾渗滤液等都可能会导致地下水遭受有机污染[1,2,3,4]。有机污染物多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难降解等特性[5],当有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有可能会在自然环境中滞留几年乃至数十年,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畜健康将造成极大的威胁[6]。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把地下水有机污染和人体健康紧密的联系起来,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并量化地下水有机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对保障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由于对污染组分的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作用过程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区域背景、评价参数和评价模型等不确定性贯穿于健康风险评价的整个过程[7]。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其中蒙特卡罗分析(Monte Carlo analysis,MCA)方法被广泛应用,如Vardoulakis等[8]用MCA对多环芳烃(PAHs)4种主要暴露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概率树法[9]、模糊集理论[10,11,12]等不确定性方法也曾被国内外学者研究,但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土中的自然衰减作用,造成对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作过高评价;此外风险等级确定上往往过于武断,没有考虑不同等级之间的模糊性。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文以沈阳细河为例,以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的四步法[13]为基础,在现有的评价模型中考虑有机物在地下水土中自然衰减项,为表征地下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组分的健康风险,使用熵权法计算各污染物的权重,对不同污染物赋权重进行相加计算总的健康风险指数,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从而考虑多个样本间的联系,削弱异常值的影响, 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和准[14,15],为地下水环境管理和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细河是沈阳市内的一条重要水系,自1960年开始接纳城市的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目前细河的日接纳各类污水量已达70万t。细河内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有机污染,该河已基本丧失了天然河流的基本生态功能。沈阳市细河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15~50 m,呈北东高、西南低特征。区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上部和全新统的冲积层和冲洪积层的砂砾石、卵砾石、中粗沙和亚砂土等组成的孔隙水含水层。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平原东部含水层厚15~40 m,西南部含水层厚可达90 m左右。区内地下水埋深为10~20 m不等。地下水是沈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区内已形成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特别在细河两侧分布的一系列水源地,长期开采使得地下水位低于细河河水水位,细河的入渗补给对水源地地下环境的污染影响不容忽视。
2 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2011年10月在细河及其周边地区采集地下水样品10个,地表水样品2个,取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地下水采样前清洗井孔,使全孔或采样部位的存储水排出。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样品在采样前加入2滴浓盐酸,采样过程中,杜绝可能污染水样的情况发生。挥发性组分(VOCs)和半挥发性组分(SVOCs)样品在采样后均采用胶带封口倒置于4 ℃ 保温箱中保存,5日内送到实验室测试分析。测试过程中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的7890A安捷伦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细河整体水质较差,中上游更为严重,细河周边的地下水也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在细河地区的地表水样品中检测到12种卤代烃、10种芳香烃和7种有机农药等29种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样品中检测到11种卤代烃、9种芳香烃和5种有机农药等25种有机污染物。
通过分析细河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机组分的检出率,细河河水各组分检出率比地下水的高,细河河水中三氯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2-二氯乙烷、甲苯等11种有机物检出率达到100%,地下水卤代烃中检出11种,其中1,2-二氯丙烷,1,2-二氯乙烷的检出率达到80%,芳香烃中检出8种,其中苯、甲苯、间二氯苯检出率达到30%多,有机农药中总六六六(α, β, γ, δ-总六六六)都有检出,其中总六六六检出率达到70%。
3 基于熵权模糊理论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常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危害识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四步法[13]。本次评价过程中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如下:
(1)危害识别:将地下水有机组分浓度与饮用水标准和U. S. EPA标准[16]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要超标组分是1,2-二氯丙烷、总六六六、甲苯三种有机物,其中1,2-二氯丙烷、总六六六为致癌物质,甲苯为可疑致癌物[17]。本次将这3种超标的有机物作为本次评价的特征污染物。
(2)剂量-效应评价:特征有机污染物的剂量-效应采用美国环境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毒性数据,如表1所示。
注:-表示目前无经验值。
(3)暴露评价:细河附近主要为居民区及部分耕作区,环境介质为地下水,暴露受体主要常住居民(均视为成年人),根据采样点特征污染物的值用U. S. EPA的公式直接计算暴露量。
传统的长期日摄入剂量计算通常直接采用U. S. EPA的公式[19],考虑到有机物的自然降解作用,假设有机物自然降解过程满足常见的一级动力学反应[20],在计算日摄入剂量中增加了e-λt项(自然衰减过程中的损耗),对EPA推荐的公式进行改进计算各采样点的暴露量。
有机物自然降解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C为在t时刻有机物浓度值;C0为污染源有机物的初始浓度值;t为水力停留时间;λ为有机物的自然衰减速率常数;t1/2为有机物的半衰期。
暴露评价主要考虑经口饮用吸入和皮肤接触摄入两种途径,计算公式[19]如下,参数见表2。
注:本文暴露计算中所使用的参数未标文献取自EPA推荐值[23],其他参数参考其他文献。
(4)风险表征:主要包括污染物的致癌风险(R)和非致癌危害指数(HI)。 致癌风险是对于致癌性物质而言,一般认为没有剂量阈值,只要有微量存在,即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其表示暴露于该种物质而导致的一生中超过正常水平的癌症发病率。非致癌危害指数是指对人体造成非致癌效应的风险,一般认为有剂量阈值,低于阈值则认为不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当非致癌危害指数大于1时,认为存在非致癌风险。
多种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R)和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是将各污染物的致癌风险(Ri)和非致癌危害指数(HIi)进行累加,如下式所示:
利用综合模糊法计算各有机物的风险等级,并用熵权确定各有机污染物的权重(Wi),考虑权重进行总风险的叠加,确定有机污染组分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强度。
对于研究区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组分1,2-二氯丙烷、总六六六和甲苯3种有机物,按照风险表征方法,应计算1, 2-二氯丙烷和总六六六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指数,而甲苯只计算非致癌危害指数。利用熵权赋权基本公式[24,25,26],分别计算1,2-二氯丙烷和总六六六的致癌风险权重和总六六、1,2-二氯丙烷、甲苯的非致癌危害指数权重。
首先,权重确定。
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则形成原始矩阵R′=(r′ij)m×n。
(1)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得到:
R=(rij)m×n,其中rij为第j个评价对象在评价指标上的标准值, rij ∈[ 0,1] 。
(2)信息熵。
在有m个指标,n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问题中,第i个指标的熵定义为:
(3)熵权。
定义了第i个指标的熵之后,可得到第i个指标的熵权定义,即:
其次,风险等级的模糊评判。
根据不同有机组分的权重计算结果,利用式(7)和式(8)可计算得到不同有机物总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指数。在健康风险等级评价中,美国环保局EPA[27]推荐的可接受的致癌风险为10-4,而国际防辐射委员会(ICRP)认为5×10-5,如果风险介于两者之间,则难以判断风险的等级。对多种影响因素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涉及模糊因素,由于各种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难于用解析方法做定量分析。模糊综合评判主要步骤是通过监测数据建立各因子对各级标准的隶属度集,形成隶属度矩阵,再把因子的权重集与隶属度矩阵相乘,得到模糊集,获得一个综合评判集,表明评价对象对各风险等级的隶属程度[28]。模糊化原理根据已有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29],将风险评价标准区间分为6个等级,见表4,确定有机物的致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果与讨论
计算结果表明:细河河水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为2.21×10-2,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1.33×10-2~1.93×10-5)。从空间上看,距离细河较远的hx-4,hx-5点地下水有机物的致癌风险等级较低为低-中风险,区内其他地下水均为极高致癌风险,细河西侧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一般均高于细河东侧地下水,说明由于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导致西侧地下水受到细河河水的影响较大。
非致癌危害指数只有hx-5、hd-3、hd-4小于1,其他均大于1,污染物带来的非致癌风险也会对当地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当地居民或政府应该重视有机物造成的致癌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而减少当地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对地下水进行一定的处理再饮用。
从暴露途径看,不同的暴露途径对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大小不同,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饮水途径和皮肤接触,因此饮水所造成的健康风险特别敏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有机物种类看,总六六六和1,2-二氯丙烷为致癌物,只要存在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减少1,2-二氯丙烷和有机农药总六六六的使用。
采样点计算的致癌风险都超过了国际防辐射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但hx-4、hx-5未超过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可接受的致癌风险,如果仅仅采用EPA的标准则降低了有机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从而未及时采取措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有效改善评价结果。
5 结 语
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部分,本次研究应用改进的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细河地下水进行风险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1)细河河水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组分检出率较高,卤代烃、多环芳烃部分组分检出率达到100%,其中甲苯、总六六六、1,2-二氯丙烷超标,有机污染严重。
(2)本次在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分析主要考虑了原始数据的不确定性,并针对有机物的自然衰减特征对暴露量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在风险表征利用熵权赋权的方法考虑各污染物总的致癌风险。
(3)通过计算总六六六、1,2-二氯丙烷、甲苯有机物的致癌风险,均超过国际防辐射委员会规定的标准,有机污染致癌风险为极高风险,并且非致癌危害指数大于1,表明当地有机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相当的影响,当地政府和居民应该重视有机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危害,减少有机污染,在饮用地下水时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
摘要: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不确定使得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下降,熵权模糊理论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度。针对地下水有机物的特性,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有机物自然衰减作用。以沈阳细河周边地区为例,在分析测试该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各有机物对其致癌风险的贡献率计算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指数以及评价标准,确定致癌风险等级,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细河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指数都很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加强重视有机污染造成的危害,减少有机污染,为公众和环境管理者提供相对准确和科学的信息。
⒈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地下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地下水水质研究
地下水水质研究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要部分, 我国对地下水水质的研究集 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水质标准的修订, 另一方面是水质评价 方法的探讨和改进。
1.1.1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水质标准的修订
我国对污染物控制指标的研究始于 1949年以后,主要反映在水质标准的颁 布和不断修订上至今,我国已经颁布执行的地下水水质标准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等。
1.1.2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和改进
水质评价可以较好的反映地下水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 水质评价方法是地下 水水质评价的工具和手段,由于水体污染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对于地下水水质评 价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模型。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有单 因子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我国传统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是 GB/T14848-1993推荐使用的内梅罗指数法。近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地下水水质评价
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提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和模型, 主要有基于模糊数学的模 糊综合评判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度法、基于数学计算 机模型的 BP(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 GIS 的评价模型、多 元线性回归模型、逻辑斯谛曲线 LOG 模型以及基于理论分析的集对分析法物元可 拓法等。
1.2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研究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基础我国目前在调查内容和调查技术 上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1.2.1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研究
污染与污染源有着必然的联系, 地下水污染源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人为污染 源和天然污染源两大类。按其分布形状又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按来源划分为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固体废物源及高尔夫球场、养殖场、排 污河流、加油站、污水处理厂等其它源四类。目前我国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研究在 认识程度和研究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深入, 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类型强度 和空间分布特征的认识及其对地下水影响程度的分析, 对地表污染水体的分布规 模利用情况及水质状况等也做了详细的调查。
1.2.2电法勘探应用
近年来, 国外的大量研究和试验表明, 电法勘探可成功地应用于地下水污染 的调查研究。应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是利用电阻率法可以 圈定地下水污染范围, 可以进行海岸环境下的地下水勘察;二是利用电磁法可以 探测导
电的羽流的流向及状态, 圈定地下水污染区;三是利用频谱激发极化法探 测有机学污染,还可以根据不同目的而采取相应的物探方法。
1.2.3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
随着国际上对毒害有机物的普遍重视, 我国相关部门的科研单位及高校研究 人员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逐步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政府加大了地下水有 机污染调查与研究的投入,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危害已逐步得到重视, 地下水有机 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将成为今后地下水污染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
1.3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研究 1.3.1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研究
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 受的水平的可能性。最早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可以追溯到 1968年法国学者M arjat 提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仅从含水层的自然属性条件(土壤、气象、水文地质 等出发,称为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或者含水层的防污性能。20世纪 80、90年代 针对面源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研究者认识到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污染负荷 与污染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 因此, 将污染物的特性和一些人类活动因素纳入到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研究体系中, 含水层的特殊脆弱性评价形成也称为早期的地下 水污染风险评价。截至目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价模型 和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各国研究者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1.3.2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是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 把地下水污染与人体健 康联系起来, 定量地描述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大小。地下水污染健 康风险评价是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 关于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也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国内的地下水污染健康 风险评价是在国外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基于保护人类健康的考虑, 以地 下水质量标准和风险评价的健康基准值为基础客观科学地量化地下水污染对人 体健康的潜
在影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风险评价四步法。最初主要集中于对地表水 或污水回用的评价评价的污染物主要是无机物和金属污染物随着对地下水有机 污染物认识的加深地下水无机污染物的研究也在逐步加大。
1.3.3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勘测、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地下水污染分析、坝堤渗 漏测定、地表水来源及组成分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地下水 的先进技术手段。同位素有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存在放射性 衰变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定年作用和标记作用。20世纪 80年代同位素 水文学在我国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同位素水文地质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 20世纪 90年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同位素在 地下水中的应用向更高层次发展。综合分析, 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技 术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理论和方法研究比较系统、研
究案例非常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有机污染的单体同位素技术 CSIA 的 机理及应用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1.3.4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数学模型的研究应用及模拟实验研究两个 方面, 地下水污染的数学模拟研究各种溶质的浓度在多孔介质中的时空变化规律, 较好地定性或定量地预测含水层中污染物现在或未来的分布状况。目前对地下水 水质模型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水平, 相应的数学模型也日趋成熟, 主要的地下水质 模型有对流-弥散模型、随机模型和黑箱模型。目前, 我国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 模型方面的研究在模型探讨及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污染物质的迁移、模型 中模拟参数以及溶质迁移的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1.4地下水污染监测研究
地下水污染监测是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由 一个国家级监测院、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 和 217个市(地 级地质
环境监测分站组成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随着环境监测指标的不断增 加和监测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监测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监测井从传统的 混合式的地下水监测井逐渐向分层采样、分层监测为目的的监测井发展;地下水 监测网的建设工作也在逐步的扩大, 建立了由两万多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监测 网络, 陆续建立和完善全国地下水监测数据库。自动化监测水平逐步提高, 部分 省市通过安装地下水自动检测仪,实现地下水的在线自动化监测。
2地下水修复技术
目前, 随着地下水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及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在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较典型的地下水污染修 复技术已经有十多种。
2.1物理法修复技术
物理法修复技术指技术的核心原理或关键部分是以物理规律起主导作用的 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水动力控制法、流线控制法、屏蔽法、被动收集 法、水力破裂处理法等。
2.2化学法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化学修复技术指技术的核心流程使用化学原理的技术, 归纳起 来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有机粘土法和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
2.3生物法修复技术
所谓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生物(植物、微生物和原 生动物 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现在发 展起来的主要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2.4复合法修复技术
复合法修复技术是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种技术属性的污染处理技术, 其关键技 术同时使用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中的两种或全部。如渗透性反应屏修复技 术同时涉及物理吸附、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等几种技术;抽出处理修复技 术在处理抽出水时同时使用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注气-土壤气相抽提技 术则同时使用了气体分压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技术。一般认为。几种原理并列性较 强的技术才能被称为复合技术。
3结论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推荐阅读:
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与治理12-06
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06-19
关于地下水污染的论文12-24
水污染调查与研究07-04
临汾市环境污染与治理调查报告07-25
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01-06
水污染调查报告作文01-06
寒假实践——水污染调查报告10-24
关于桂林水污染的调查报告07-08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