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篇1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

1)德育的政治功能。(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3)德育的文化功能。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2)德育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

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等。

4)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即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十二、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的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明确德育目标、理解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辨析)

十三、德育的目标既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始发点,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十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简答)

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爱国主义认识,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个传统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青少年拥有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3)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包括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热爱集体的精神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就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

5)纪律与法制教育;是指用法制和纪律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7)文明礼貌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懂得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形成对世界和自我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表现为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等。

十五、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包括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热爱集体的精神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十六、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1)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金,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2)生活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现生活过程,并在实践生活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幸福美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教育学生用正当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家庭、集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3)生命教育;是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尊重、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

4)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摆阔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以外上海,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模块。

5)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进而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为将来升学选择专业。

第一节 德育规律 一 德育规律的含义

1德育规律是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德育规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1)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 2)活动和交往时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3)思想品德的矛盾运动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4)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知情意行的含义与作用

1)知—道德知识,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规范的认识(含义)

道德认识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首先,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待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或产生道德情感的内因;其次,道德意志的形成也离不开道德信念的支撑;再次,道德认识对于道德行为也起

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2)情—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含义)

道德情感对于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人的情

感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另一方

面,情感本身构成特殊的道德认识,即以道德感觉的方式引发或调节行为。此

外,由感情的状态水平所构成的稳定道德心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恒常心理背景

3)意—道德意志,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包括毅力和

自控力(含义)

道德意志表现为意志活动,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促使人们的道

德动机斗争和把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4)行—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含义)

道德行为是衡量人道德道德修养水平的客观指标或重要标志,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高低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

2德育要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注意全面性

2)注意针对性和多端性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多样性,集体性,公益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选择)矛盾表现在诸多方面:1.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

2.德育过程内部各要素之间;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各种要素之间;

矛盾可概括为:1.外部矛盾(学校德育与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的矛盾)

2.内部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道德内容及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道德内容及方法的矛盾)(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材料分析题)德育过程的长期性与反复性主要取决于人才成长的长期性,品德的形成和完善要经过长期培养,多次反复,才会有所进步,不断前进。

首先,品德的形成不易,从具体的德育过程和某一品德而言,由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发展 方向和水平上的不平衡,学生要形成良好行为与品质,就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必须经 过长期反复的锤炼,将所遵循的道德规范锤炼成支配行为的一种信念和品质。从思想品德的形成来看德育过程并未终结,它总是通过矛盾的解决形成新的品质,在新的活动中产生新的矛盾,再产生新的品质,循环往复。

其次,不良品德的矫正更难,矫正不良品德既要改变,消除已形成的思想观点,习惯,性格特点等,又要形成新的思想观点习惯性格特点等,实际上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教育易,再教育难,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反复引导。

综上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一方面要坚定教育的信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另一方面,对于问题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抓反复,反复抓,细心疏导,使其改邪归正。

第二节

德育原则(要求为主)——材料分析题

一.疏导原则:1.晓之以理,启发自觉(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树立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示范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

二.知行统一原则: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提高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上升到理性高度)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

3.言传身教,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同时,身体力行)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使之成为教育力量

2.有的放矢,加强个别教育

3.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3.民主平等,一视同仁

4.爱之有度,严而不苛

五.长善救失原则:1.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学生(对学生保持全面,公正的看法)

2.发扬优点,客服缺点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认识评价自

己,从而不断超越自己)六.导向性原则(不考)七.因材施教原则(不考)

第四章 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德育模式

一.国内外主要德育模式及其代表人物(选择)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无律阶段(0~4岁)又称前道德阶段,此时儿童无道德意识。无自我意识

2)他律阶段(4~8岁)又称权威阶段,遵从成人的规则,从行为结果判断行为好坏,不考

虑动机

3)自律阶段(8~10岁)类似柯尔伯格的后习俗水平。

又称可逆性阶段,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不盲目遵从成人规则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趋向于公正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继承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2)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表(书本99页)

3.体谅模式

英国学校教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托马斯,查普曼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4.价值澄清模式

提出人——路易斯拉斯

代表人物——哈朋,西蒙

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 二.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简答)

1.反对道德灌输

反对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无论哪种德育模式,都应反对强制性的道德灌输,新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自主性,能动性,选

择性。新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3.突出品德能力的培养

对传统德育模式只重视德育内容的传递进行批评,新模式强调

学生品德的培养

4.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

传统德育模式往往更重视道德知识的传递,忽略对学生行为习

惯的培养和训练。新的德育模式强调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带

有明显的行为培养取向

5.注重道德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

是由知到信转化的中介,又是道德行为的动力。新模式强调对

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第二节 德育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有几种德育途径以及其基本途径是什么?(简答)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

2)其他各科教学(如在体育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社会实践途径

1)劳动

2)社会公益活动

3)社会调查 3.校园活动

1)校园团队活动

2)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5.心理健康教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6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其他德育途径不能替代

第三节 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类型及要求(简答)

1.说服教育法

类型:讲解,谈话,讨论,指导阅读

要求:针对性,感染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2.榜样示范法

类型: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同学中的好人好事

教师和家长

3.情感陶冶法

实施途径: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4.实际锻炼法

实施途径:执行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具体要求:要明确锻炼目的和要求

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际锻炼要反复进行,做到持之以恒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5.品德评价法

目的:让学生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调控学生的道德思想和行为

第五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特点(简答)

1.班级是以育人为己任的教育组织:学校是一个专门性的教育组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所依托的基础就是班级,班级就应承担这一使命。

2.班级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组织:班级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开发创造性思维,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实现学习目标。

3.班级是一个不成熟但不断成长的组织:班级是非成人组织。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相比于成年人,学生的思维不够发达,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也正是因为班级学生的不成熟,才促成了班级不断的成长。

4.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班级是一种具有教学作用的特殊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的特殊结构。提供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熟。二.班级的构成要素:

1.硬件条件:教师和学生、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

2.软件要素:班级班风、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班级目标等 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简答): 1.松散的群体阶段:班级组建初期,班级成员的关系处于孤立期,学生、师生之间相互不了解。班级共同价值目标和规范尚未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不存在学生骨干。学生缺乏自律性要求,学生群体缺乏教育能力。

2.联合的班级群体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班级成员的关系开始进入同化期。学生中的主导者和积极分子开始涌现并形成骨干,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组建班级委员会,发挥组织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开始建立适合本班的规范要求和必要的规章制度。班级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3.初级班集体阶段:初步形成了班级的核心和骨干。班级规范要求和制度开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自觉要求。班级是非观念增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正确的集体舆论。班级成员也形成了集体归属感。教师作为统率者直接与学生建立纵向联系,班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稳定的班集体阶段:班级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且成为了成员的个人目标。班级有了坚强的核心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团结、融洽的班级风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级有了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健康成长的教育主体。5.优秀班集体阶段:班级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在扩大。优良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得到巩固,班级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组织纪律严明,有班级发展的明确目标,对内友好互助,对外团结一致。在学校活动与工作中表现优秀成为楷模。四.班级管理的概念(判断):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载体,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地处理班级内各项事务,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六.班级管理的内容(简答): 1.班级的组织建设:通过班级组织建设,使一个学生松散的群体转化为班级集体。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组织的初始阶段、组织的稳定阶段、组织发展的最高阶段——班集体阶段。2.班级的常规管理:主要是对班级每一天所进行的日常性事务进行规范和管理,要求教师、事、物等因素不断融合,使教室成为适合学习的环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准则。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班规的制定。3.班级的教学管理:

⑴课堂教学管理:班级教育与活动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与发展。包括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等。

⑵作业管理:加强对作业布置、收集、批改与订正的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精选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每次作业应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施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七.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主导理论:在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职责。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多种权力:法定性权力、奖惩性权力、专家性权力。教师的多种风格: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2.学生主体理论: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班级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基本要求。

3.群体动力理论:主要探讨群体的性质、发展的法则以及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关系。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形成和谐、轻松的氛围,使群体巩固发展的一种心理力量,包括群体中个人间的人际吸引、群体目标与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以及群体领导对群体成员的吸引等。

八.班级管理者主要包括:

班主任:主要负责人、主导地位

任课教师:重要作用

学生:主体

九.班级管理策略的四个主要的特点

1.管理目标递进化:目标、任务呈递进化趋势

2.管理形式多样化: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突触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等形式

3.管理操作规范化:制定目标,规范学生行为 4.管理落实自主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十.班级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

1.班级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具体的目标确定班级的活动方向和发展趋势,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遵循可实行性、激励性、方向性原则。

实施主要包括:制定目标管理计划、形成可控的目标管理实施程序、评估反馈。2.班级管理的激励策略: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的手段。遵循的原则 ⑴.树立激励源——班级的管理部门与管理者的权威

⑵.明确激励所要达到的目标

⑶.激励的形式要系统、可行

⑷.注重激励策略的稳定性 激励策略的实施 ⑴.榜样激励

⑵.目标管理,指导学生

⑶.合理运用奖惩激励

3.班级制度规范策略:遵守的行为规范、奖惩规定 遵循原则 ⑴.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

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实际,具可操作性、实践性 实施 ⑴.班主任加强管理和监督,适时调整

⑵.适当运用奖惩措施 4.班级弹性管理策略:在基本规范制度下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十一.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度管理法:制定并运用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 关键在于制定规范、合理的好制度 规章制度层次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

班级内部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

要求 ⑴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⑵严格要求,认真检查监督

⑶执行制度要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2.民主管理方法: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参与班级建设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求 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⑵民主选举、评议班干部

⑶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3.目标管理方法: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新型管理法 过程:目标确定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考评阶段 要求 ⑴发动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目标

⑵实施过程中,需要班级管理者积极组织、协调、调整和督促,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的自觉性,班级成员和各方面教育力量齐心合力,朝目标前进

⑶通过对目标考评,增强班级成员的信心,并能找出差距和不足,以便吸取教训,对班级的管理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⑷不断提出新目标,激励班级成员不断成长

第六章 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1.“班主任”的产生:187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2.班主任的“角色规范”: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我国教育部门首次对班主任承担的角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概括而言主要指出了班主任的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协调者角色。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规定》则提出了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将“人生导师”作为班主任应当承担的一个角色提出来,是对班主任角色认识的深化,是对教育者意义的关键性的理解。

①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② 班主任是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和社区等多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③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心灵陪伴者” ④ 班主任应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3.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① 全面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 a.调查法。班主任接受一个新班之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班级整体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b.观察法。是指班主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展开观察,主要是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边对学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c.档案分析法。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过去的成长资料进行分析,也要养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习惯,以便通过积累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

②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a.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b.拟定班级建设目标,包括总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目标。

c.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指为完成班级目标打算采取的办法、手段。这些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具体责任者、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活动方法以及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等。d.实施计划的检查和评估。

③ 班级常规管理 ④ 班级集体建设 ⑤ 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方法: a.赏识教育法,是指通过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以激发学生前进动力的方法。

b.谈话法,即班主任用语言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他们分析学习、交往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c.行为契约法,是指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奖罚约定,以根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⑥ 指导班级活动 ⑦ 与家长沟通合作

⑧ 班级工作总结与学生“操行”评价

班级工作总结从时间上来说包括阶段性总结和学期学年总结,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专题总结和全面总结、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4.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① 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中,热爱学生是核心。② 知识能力素质

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质包括:一是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哲学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尤其是建设班集体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

1.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班主任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入起来的偶发事件,能做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并随机应变的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处理的能力品质。教育机智是班主任各种教育才能的综合表现,特别是在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上是教师之爱与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熔铸的合金,能全面地展现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③ 个性心里素质 第二节

班集体

1.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2.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3.班集体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① 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 健全的组织机构 ③ 有效的集体规范 ④ 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班规的制定,班规应该由学生自主制定,而且,学生制定班规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2、班干部的选拔方式

传统的班干部的选拔主要是班主任直接任命方式。随着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对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学生干部选拔的形式开始多样化,有学生自荐的方式,有民主选举的方式,有先选拔班长然后由班长进行组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自荐竞选与民主选举结合的方式等。一般而言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还未完全熟悉的情况下,班主任可先指定部分学生暂时负责班级各方面任务,一段事件后在逐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选拔班干部。在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担任干部的学生应该具备一些必要的品质,如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有较强的责任感,努力上进等。担任主要任务的学生让干部则要具备更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整合班级资源:

① 整合科主任教师资源 ② 整合学生家长资源 ③ 整合社区资源

第七章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班级活动的特点(选择)

1、自愿性

2、生活性

3、教育性

4、体验性

二、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选择或简答)

1、思想品德教育

2、劳动教育

3、科技教育

4、文体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三、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

1、讨论

2、竞赛

3、表演

4、参观

5、调查

6、报告

7、综合

四、班级活动的组织原则(简答)

1、活动主题的针对性与教育性

2、活动设计的整体性与灵活性

3、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自主性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篇2

一、抓学生德育教育,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之栋梁,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可以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建立德育专栏、办德育黑板报、德育教育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为他人送温暖”、“为班级添光彩”、“争当文明好学生”、“人人做一件好事”等有意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逐步增强德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实现优化班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

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不能为应付上级搞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的做法收效甚微,且事倍功半.活动只是一种手段,它必须目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定的效果,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行为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中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现象,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贵等.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在班里及时召开了“不比吃穿比成绩,省吃俭用献爱心”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联系南方受冰灾、四川遭震灾这些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这样一来,学生提高了认识,至此班里出现了三多三少:比学习成绩的多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多了,讲奉献献爱心的多了;比吃穿的少了,做坏事不文明的少了,不学习光知玩的少了.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自主意识.有的学生不听班干部的话,我行我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班里设立值日班长,由全班学生轮流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事务.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我行我素的学生和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的学生,都十分珍惜一天的班长生活,因此,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踏实努力.从此,班里再无违纪者,班级的工作井然有序.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接受思想教育,改正不良行为,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

四、加强德育工作的评定

德育的评价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认真地评定一个学生,对他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品德考评必须科学认真,才能对德育工作的实施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工作不能只作“量化”,做好事尽量让学生看到,该表扬要公开表扬,该发奖的要发奖,对那些进步大的学生要上黑板报的表扬台.不要只靠形式主义的量化标准来全面评估学生德育的绩效,要从德育的基本规律出发,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下,评定每名学生.

考核学生德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勤检查,对布置的每项工作都做到逐项检查,绝不马虎.如学生仪表是否端庄,语言是否文明,献爱心是否是真心,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明确.久而久之,在班里养成了对布置工作都能认真完成的良好执行力.第二,处理学生可能发生的虚假现象,一定要慎重.因为初中生己经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评价,可能采取虚假的手段.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故意做些“好事”,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决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他们,而应找他们认真地谈心.首先肯定他们做好事的动机是好的,但采取这种形式做好事的方法不可取,谈话或做事一定要诚实可信,并要求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对于敢于承认错误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使这些学生的思想逐渐端正.第三,品德评定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修正和补充,并根据班级实况不断地调整,防止用固定的模式渗透诱迫学生,使德育工作形式化.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篇3

关键词:包班教学;班级管理;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12-0017-04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德育、班级管理都是一种文化存在,形形色色的教育现象折射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努力提升和改善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开展比较研究,借鉴他山之石,为中国德育增添活力。本论文拟结合笔者在美国纽约访学过程中的学校观察,对中美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进行初步比较。

一、美国小学的包班教学

美国公立小学比较普遍的教育安排是教师包班上课制:每班设一或两名主任老师(一般为一名),负责本班三十名学生的主干课程。主干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社会学习、科学四个学习领域,音乐、美术、体育、外语则由本校专业老师在专用功能室里进行教学。主任老师在教学中也会组织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但基本上不进行这一方面的专业教导。

主任老师每天的工作是这样的:早上提前半小时到达教室,做好上课之前的准备,给提前到校的学生布置一些活动或者任务;组织全天教学,如果学生要到功能室上课,教师要带学生到功能室,下课后把学生带回本班教室;学生放学回家后,教师要整理教室、备课,为第二天的教学作准备。

二、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举例

在包办教学的背景下,主任教师如何进行德育和班级管理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小学二年级老师维持纪律和秩序的例子。

开学第一天上午,我来到教室时,班上的两位主任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用彩笔制作一个名签。学生们先在聚会区讨论,老师提示学生该如何使用彩笔,叮嘱学生如果彩笔掉到地上要及时捡起来,不然笔会损坏或者会把老师或者同学绊倒(美国小学的纸、笔都是由学校免费提供的公共财物,不是学生从家带来的个人财产)。学生们回到桌前,着手在一张名片大小的纸上设计名签。十分钟后,老师提示学生:如果名签已经完成,请将它放到教室矮桌上的红色篮子中;如果名签没有完成,请将它放到黄色篮子中。老师解释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很多作业都不是一天之内可以完成的。没有完成的作业和已经完成的作业要分开来放,这样就可以给下次使用带来便利。”名签上交完毕,同学们再次来到聚会区。

本次聚会的主题是学习排队。男老师在小白板上贴出了三张人物简笔画,这三幅画依次展示了排队的三个要点:眼睛看前方;两手放松下垂;安静,不发出声音。老师讲解道:“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比如从现在的教室走到礼堂,这时,我们要考虑应该怎么走。”学生回答说要排队,老师说:“是的,我们需要排队,排队走可以让我们比较快地完成地点的转换,也确保老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下排队的要领。首先,眼睛看着前方,这样能防止你被其他信息所吸引,防止掉队;其二,两手要放松下垂,这意味着手里不能有玩具,不能相互追打;其三,不发出声音,当我们在教学楼里行走的时候,其他教室的同学正在进行着各自的学习,如果我们说话,就会影响到他们,让教学楼显得秩序很糟,而且,说话也会影响走路速度。”详细讲解之后,男老师离开小白板,亲自为学生示范排队时应该怎么走:他两眼看着前面,两只手臂自然下垂,不开口说话,很专注地从教室后面走到教室门口,而后,他转过身来,问同学们是不是明白了要领,并且请一个学生来试走。被点到的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很认真地走了一遍。老师又点了两位同学试走,并对他们表达了欣赏。然后,同学们依次离开聚会区域,在教室后面拿起自己的午餐包(部分同学吃学校提供的午餐,没有午餐包),在教室前排起队来。

排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而美国小学基本没有全校性的展示、竞赛活动,在楼道里排队走,是向学校全体师生展示本班风貌的主要方式。当然,这种展示不是用喊口号来引人注意,最关键的标准就是安静、整齐、迅速,最好是不要引人注意(即不打扰别人)。两位主任老师共同整队,女老师站在队伍的后面,男老师站在队伍的前面。关于排队行走,两人规定了本班的专用手势:老师单手握拳,做成“树大拇指”的样子,如果大拇指朝上,说明队伍状态很好,可以前进;如果大拇指横过来,说明队伍状态还不够好,需要调整;学生调整好了之后,老师才慢慢地把手腕转动90度,队伍继续前进。教室在三楼,每下一层楼,老师都要停下来检查队伍情况,确定状态不错之后才继续前进。

大家来到食堂。老师安排学生席地而坐,之后告诉同学们二年级的就餐位置,强调二年级有固定的就餐位置,但二年级的三个班不再划分固定位置,在午饭的时候不要拒绝其他班的同学坐在身边,并且要把一起就餐看作社会交往的重要机会。继而,老师强调了其它的要求:一是走路要慢,不要撞到别人,因为大家手里可能有食物和饮料;二是食堂提供几种垃圾桶,分别用于回收各种垃圾,同学们在吃完午饭后要将各种垃圾分类放好;三是就餐结束要清洁自己的位置。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所以,老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学校生活中的纪律,每次的讲解都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不断地请学生提问、发表观点,而后老师再进行讲解。讲解非常细致,老师也很有耐心。那么,一次讲解之后,学生是不是都能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照办呢?

事实并非如此。在其后的学校观察中,我们发现,在小学一至三年级,排队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老师们也总是很耐心地花大量时间来整队。下面是三年级的一个例子。

下课时间到了,主任老师史谛夫来到教室接学生。他进教室时,学生们正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群魔狂舞”。看到这个场面,史谛夫很高兴,对音乐老师的杰出工作表示赞赏,也对同学们表示欣赏。音乐老师停止演奏,跟同学们说再见。一部分同学开始安静下来,排队,老师很高兴,很大声地表扬:“谢谢你准备好了,杰克,瑞夫……”然后,老师开始倒计时五个数,其他同学也随着这个号令陆续排进队伍里。老师边数数,边拍着一个个学生的头,对其排队情况进行点评:“(凯莉)准备好了,(莲达)准备好了,(杰夫)快好了,(雷克)快好了,(瑞夫)准备好了……”数到“二”之后,老师又重点拍几个学生的头:“(杰夫)还是快好了?(雷克)还是快好了?”这种提示、点评,是老师以柔克刚的一种策略。在老师的提示之下,学生慢慢安静下来。

三、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的特点分析

综合上面的例子及其他见闻,我认为,美国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和班级管理的方式具有很多与中国不同的特点。

首先,美国小学老师在维持纪律时主要是讲道理,而不是发脾气。以整队为例,学生从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整队,直到三年级,老师还在整队。老师并没有发脾气,批评学生“我都说了一千遍了,你们还是不听”,而是很温和地提醒学生排队,用即将开始的学习任务来吸引学生排好队。

其二,美国小学老师在维持纪律时多提出“要做什么”的正面要求,而不是发布“不能做什么”的否定性命令。老师会说“现在让我们排好队,每个人和排队伙伴一起站好”,而不是说“排队时间到了,不要玩乐器了,不要看书了,不要……”当有同学的课堂发言被同学嘲笑时,老师会说“我们要表示尊重”,而不是说“不准嘲笑同学”。提出正面要求,可以清楚地提示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怎样的肯定性品质,如诚实、友爱、尊重;而否定性命令虽然看起来清楚明白,但学生只知道不应该做什么,但并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品质,如“不嘲笑同学”并不等于“尊重同学”,因为如果既不嘲笑也不做其他事,这位同学实际上漠视了同学的发言,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尊重。

其三,美国小学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细致入微,没有过高要求。以排队为例,老师不仅提出要求,还进行细致讲解和示范,将排队变成了一个很正规的练习过程。同时,美国老师规定的纪律往往是维持学校生活和课堂秩序的最低标准,比较容易做到。以美国教室规则为例,老师对坐姿、站姿没有规定,在集会区域听讲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位置,东倒西歪地坐着,只要不开小差、不影响其他同学就好。

其四,美国小学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不忘表达欣赏。我目睹几位老师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她们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某同学现在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没有加入我们的聚会,这并不是说他不好。他是个很优秀的人,将来可能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文学家,不过,他现在没有做好准备,我们需要多给他一些时间来作好准备。”这种细致、耐心的批评方式是美国老师维持纪律时最常用的方式。

其五,美国小学老师重视让学生自己反省。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老师并不进行过多的批评,也不会罚站、体罚,或者把学生赶出教室。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聚会区域听讲或讨论,另一个部分是在桌前完成各种作业。在聚会区域出现纪律问题,如说话影响教学,老师先是积极提醒“请保持安静”“请尊重同学的发言”,如果不奏效,就会把犯错的学生赶到聚会区域外面的桌前坐下,等他“准备好了”再过来。在完成作业时出现纪律问题,如吵闹、不做作业,老师积极提醒如果不奏效,就会请其到单独的桌前安静反省。如果有时间,老师会与这位同学耐心交流,直到他明白此时的规则为止。

其六,美国小学老师多采用个别教育方式,不会树立身边的榜样。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老师会以个别方式来表示欣赏、感谢;而对于表现不当的学生,老师同样会以个别方式提供帮助、指导,而不是在全班批评教育。美国老师不对学生搞特殊化,不会教导学生“向某某同学学习”。

其七,美国老师不会对班级、小组进行排名,不会利用排名给学生带来压力。美国学校不评选优秀班级,老师也不会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不优秀,校长和老师只能暗中观察但不能公示。

其八,美国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全部是亲力亲为,没有学生干部来分担责任。任用一批能干的班干部,基本上是中国成功老师的普遍秘诀,但美国学校不设学生干部,老师要亲自承担各项学生管理职责。

四、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就纪律的实际效果来说,美国小学低年级学生基本上是比较混乱的,老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堂组织工作。然而,到了四年级,当老师说要集体外出时,全体同学都能很迅速地排起队来,不需要老师带队就可以直奔目的地。这种状况似乎暗示了一个一直困扰中国社会问题的部分答案:中国小学生都是很听话、懂礼貌、遵守纪律并且乐于助人的,可是,为什么孩子越大,纪律状况却越来越坏,到了成年,中国成人社会的公共文明状况都很成问题;美国的小学生似乎不懂规矩,可社会的公共文明状况却普遍很好?

我将美国小学的纪律方式提炼为“基于尊重、理解和等待的纪律”:“尊重”指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因而愿意给学生讲道理,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理解”指理解学生,理解小学生有着丰富的兴趣,不能收放自如地调节自己的言行,理解小学生的规则学习是需要时间的;“等待”指愿意给学生留出成长的时间,实现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上一点一点的进步,逐步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

相比之下,中国小学并不愿意等待学生慢慢成长,而是利用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小学入学时提出较为严格、死板的各方面规定:每天要穿校服,在校园行走要讲秩序、懂礼貌,见到老师要举手敬礼,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背坐直,两手平放在桌上或者放到背后……在落实这些要求时,老师常规性地采用班级或者小组评分排名,利用集体荣誉来促使同学们互相监督;任用班干部来监督全班纪律;使用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来表彰表现良好的学生,树立榜样;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严格批评,指责他“拖了班级的后腿”……

如果说美国式的纪律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的话,那么,在中国式纪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行为训练。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奖赏或者惩罚来迫使学生的服从;利用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荣誉意识,放任一部分学生为了“班组荣誉”而无情地监督、批评同学。而这些,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小学老师的普遍观点就是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好管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低年级时所进行的各种管理,可能为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逆反种下了祸根?

在10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开始对成人所颁布的各项规矩追问原因或者理由,逐渐意识到有些规矩其实是不恰当的;他们更加重视自己在同辈群体里的地位,更加重视得到同伴的认可而不是得到老师、家长等成人居高临下的信任。于是,他们不愿意做老师手下的乖孩子,不再严格遵守纪律要求,并且对老师的批评、威胁、惩罚或者奖赏不再那么在乎;更不愿意做老师的“耳目”,不愿意在老师面前揭发同学。这也是高年级老师觉得孩子难管的重要原因。

和美国同行相比,中国老师维持纪律的方式有很大差别,然而,中国教育界对于贴小红花、班级评比等习惯做法并没有进行冷静的反思。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都在采用行为主义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希望学生遵守各种已经制订好的规则,却不愿意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对规则的合理性进行细致讲解。原因何在?是不是连老师也很难说明这些规则(如小学所要求的听课坐姿)的合理性,就像有人所说的,老师讲的那些道理“连老师自己也不相信”?

关于学校规章的合理性,杜威曾有过这样的分析。他指出:“学校现时强调的道德习惯,似乎都是特地创作出来的习惯。即使是果断、条理性、勤勉、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忠于所承担的工作,这些学校中特别谆谆教诲的习惯,都是仅仅因为学校制度是现在的样子必须保护它不受触动才需要的习惯。”“从这时儿童发展的立场来判断,这些规章都多少是传统的、专横的。它们是为了现存的学校工作方式可以继续下去而不得不制订出来的规则;这种学校工作方式缺乏内在的必需的东西,这种缺陷自身,从儿童方面,反映出一种感觉,即学校的道德训练是专横的。”进而,杜威强调,学校纪律体系的问题的根本在于学校与社会缺乏联系,学校中的教学安排是机械的、难以调动儿童兴趣的,如果不能将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转到关注儿童、重视儿童的活动经验的教学上来,学校纪律体系中的问题无法避免。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篇4

类别:德育教育论文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润物细无声——浅谈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

姓名:赵雅雯

单位:陇南市实验小学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润物细无声

—浅谈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

赵雅雯

陇南市实验小学陇南746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德育教育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只要我们做好了德育教育,使学生有一颗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愉悦,也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也会成为一个幸福的班级管理者。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呢?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对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及时引导;

3、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

5、让故事走进学生,用故事打动学生。

关键词: 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动人故事

在班级管理上,“人皆为尧舜,智者求之则得之,愚者舍之则弃之”,同样是付出,同样是辛劳,为什么有的老师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有的老师却劳而无功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班级管理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好多老师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却仅仅是集中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应是贯穿在班级管理的每个细节中。所以往往只对发生在学生中的大事重视,小事则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因为这些小事,使个别学生身上原本有的自私、消极、冷漠、等缺点得以存活。因而使得班级管理困难重重。

记得那一年我刚刚接了一个新班,第一天上课就有八个学生向我打小报告,全都是因为一些豆大的小事,诸如谁撞谁,谁抢谁的东西等。他们个个都哭得很伤心,他们一点都没有原谅对方的意思。我费尽了唇舌,才得以使事态平息。后来,我渐渐发现,班上学生都很可爱,但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单个的我,没有集体的我;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大家的利益;只爱自己的亲人,不爱班上的小伙伴;只包容自己的过错,不能原谅别人的缺点,而这一切归结起来,都是德育教育的问题。于是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利用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进行德育教育外,我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课堂上随时随地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始终把课堂主阵地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比如读到描写祖壮美山河的文章时,我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读到写人的文章时,就用人物的高贵品质去感染学生;读到有警醒作用的文章时,就让学生也明白,作者的叹息足以引以为戒„„总之,在我的课堂上,德育教育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始终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同学们的情感。潜移默化,时间久了,学生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对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及时引导。

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太强,所以行为上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太合理的现象。无论这些行为小到什么程度,我都会对他们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同学不经别人同意就动用别人的东西,有的同学悄悄将垃圾扔到别人脚下,有的同学碰倒别人的东西却假装不知道等等。当然,在处理这些

小事时我是很讲究形式的。有的时候直接指出;有的时候则抽出一些时间,通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对大家都进行说教;有的时候我只是用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有的时候则通过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来提示做得不好的同学。总之,既要能纠正学生的行为,又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

三、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与学生的关系很亲近,但是该严格的时候却容不得他们马虎,上课可以随意提问,但是却不能做小动作,作业一般不能拖欠,学校集体活动必须遵守纪律„„让学生从小就明白,该做的事就一定得努力做好。

但是,在严格要求的时候,我还是深深地知道,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是孩子,玩、跳、闹会缺乏控制力,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学生上课时的一句话、一次作业没有完成或相互之间的小打小闹,本是小事,但狠狠的批评,或是重罚,或是通知家长,这样一些小的失误就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怨学情绪或家长一些的不好看法等。这些做法都是因为对学生缺乏感情,只是片面强调班规、校纪的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实不可取。

四、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

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做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乒乓球等;介绍一些书籍,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五、让故事走进学生,用故事打动学生。

“教育不仅是行为的养成,更是心灵的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让故事走进课堂,就是让充满灵性的故事,走进心灵,感化心灵,引导心灵。因为强烈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感动,强烈的感动才有强烈的感悟。

记得那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段时间,孩子们突然变得很烦躁,每天总有很多事情发生。一天,有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办公室说,班上的一些个头比较大的同学总是欺负别的同学。如果按照我以往的做法,就会走进教室进行批评教育,但是那天我思考之后找了一篇文章,拿到教室里去读。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一儿子带着自己眼睛看不见的爸爸去牛肉面馆吃饭,儿子高声说两碗牛肉面,然后仔细看了菜单后,却低声向服务员要了一碗牛肉面,一碗清汤面。吃饭的时候,爸爸摸索着将自己碗里的牛肉挟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又悄悄放进爸爸的碗里,就这样,爸爸碗里几片薄薄的牛肉总是挟不完,爸爸叹息说,这家牛肉面馆真实惠,肉真多,一旁的服务员被父子深情打动,送给了他们一盘牛肉,儿子给父亲碗里挟了几块后,细心地包了起来,而在这对父子走后,服务员却发现,在盘子下面,压着那盘牛肉的钱„„故事讲完后,孩子们都被故事里边浓浓的父子情打动了。我便乘机让孩子们闭着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他们心里最喜欢的人是谁?然后小声地呼唤他们的名字,最后再写出他们的名字,当孩子们写出所喜欢的人时,他们心里已经充满了感动,这时候我又要求他们写出他们让自己感动的事例,学生们动笔时满心都是感动,写出来的东西很有真情。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他们的眼神温润了。趁势,我又引导他们说:“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才幸福。我们能在一个教室读书,是因为有缘,我们应该珍惜。对吗?”话刚说完,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承认错误了,接下来的日子,班级管理自然就轻松多了。

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只要我们做好了德育教育,使学生有一颗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愉悦,也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也会成为一个幸福的班级管理者。

作者简介:

班级管理浅谈及德育案例 篇5

班级是构成学校这个有机体的基本细胞,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可以说,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兴衰,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以下就我个人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讲究优化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应讲究优化策略。优化环境

优化环境包括优化课堂外部环境和优化育人的内部环境。要育好人,首先要有好的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天地,实践证明,优雅的教室环境卫生、布臵,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客观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教学外部环境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注意优化育人的内部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优化育人的内部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讲究民主作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小学生的社会意识、独立自主的个性意识大大增强,他们都过早地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观点、思想都还是幼稚的,偏激片面的,需班主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班主任在工作过程更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维护其自尊,讲究民主作风。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放任学生,讲究民主作风,老师应首先转变绝对权威的观点。其次,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向老师说“不”,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方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在民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强自律、自尊自爱和团结协作精神,建立同学之间和谐的、融洽的心理气氛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带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和各项文体活动,引导并逐步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只扮

演朋友的角色,有困难给予帮助解决,让学生从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去认识、体会人际关系,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宽容。同学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心理气氛,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才能真正调动起来,这样,就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目标,激励斗志

一个班级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我要求我的班级个人制定出个人目标,小组制定出小组目标,班级也有相应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而目标的达成又是量化个人、小组的最重要的方面。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我们班由最后一名上升到了第三名,我为班级定下了新目标:保三争二瞄第一。学生也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结果,期末考试,我们班夺得了成绩全年纪第一。量化管理也有全校倒数第二上升为正数第一。我对学生说:“如果在战场上,你们不可能个个是大将,但一定要个个是勇士!”我的学生,充满了旺盛的斗志。优化管理

一、优化班级管理,注意言传身教、春风化雨

有人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的确,班主任时时跟学生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之中。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总是神圣的,较为完美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或大或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尤其在学生做得不够的一些细节上:如注意不要“言而无信”,注意“日三省乎已身”。很多老师都认为在学生面前“检讨”自己是很失面子的事。因此,有时老师在细节上不够注意的地方,过后总想方设法去遮掩,借以维护“师道尊严”,孰不知由此一来,更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就会出现“虽令不从”,学生跟老师对着干的现象。所以,班主任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检讨”自己,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去推动学生的进步。

春风化雨,就是要求班主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甘为三尺讲台洒热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细致、温和,对后进生的反复教育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并仔细观察,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未雨绸缪,慢慢渗透,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以爱去感化、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爱、接受爱并学会爱,这样,学生便能在爱的温暖中愉快地,较为自觉地学习,身心也得以健康发展。

二、优化班级管理,要抓大放小、褒贬分明

“抓大放小”是指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抓主要问题,如学生思想、道德、纪律、学习等方面,这些主要问题要严抓、常抓、抓在前;把次要的问题放一放,如生活、劳动、卫生等方面,“放一放”不等于不抓,而是后抓,不死抓,“抓大放小”也指在教育管理中要看学生的优点,看进步的一面,不要死抓住小的错误缺点不放,一棍子打死;要顾全大局,维护班集体荣誉利益,不要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挫伤同学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班主任要以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问题。

班级管理要想上档次,上水平,不能老是班主任事无巨细地去抓,而应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这方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放权班委。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权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班主任老师是班委的坚强后盾。我给班委同学明确了分工,使他们各尽其责,我宏观调控,班级工作有条不紊。

2.放权小组。组长有权量化组员。劳动模范,学习标本,三好学生等均由小组推荐,班委审定,班主任小范围适当调整。

3.放权个人。我在班里设了“好点子好建议”记录本。所有同学均可把自己想到的管理班级的好方法贡献出来。好的班级采纳,效果好的给予奖励。我对学生说:每个同学都是班级一分子,切不可看轻自己的价值,低估了自己对班级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班内气氛活跃了,民主色彩浓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加强。

“褒贬分明”是指班主任要在班里树立楷模、树立起正气。多采取激励的方式褒扬好的方面,同时在批判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和艺术,不妨先把进步的表现加以表扬,再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相信他们能改进,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真诚、善意地帮助他们,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顶牛”现象。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制订必要的奖惩措施,激励先进,敦促后进。

三、优化班级管理,应注意以优带差,以外促内

“以优带差”就是班主任充分利用好班干部及一些学科带头人,指导他们在学好自己各门功课的同时帮助、带动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班主任应从一些细节上有意去组织、指导,让学生在无意中受到教育,影响。比如在座位的安排上,在分组劳动及课外活动小组的组

织时都考虑到以优带差,或在学习上,或在做人,或在兴趣上带动,促进;也可以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小组,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勤学上进的集体。

“以外促内”是指班主任注意搜集、订阅一些有益的学习书报,以丰富生动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他们求知的兴趣,进而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外促内”也指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社会调查及各类竞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以外促内还包括班主任应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思想表现,并与家长协同商讨教育工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班就如一个小社会,学生个性各不相同。要使这个集体蓬勃向上,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案例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小明、10岁、是四二班学生,单亲家庭。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较差,而且成绩忽高忽低。

三、原因分析:小明的父母在他九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父亲在新疆打工,爷爷奶奶非常宠爱该生,因此对小明的学习十分放松,因此造成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

四、1、辅导策略:鼓励教育,唤起信心。

每次谈话中我发现小明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

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小明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小明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小明同学……”渐渐的,小明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冉浩选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论文(精选) 篇6

刘晓军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

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班主任班级管理

德育论文

成吉思汗街小学

二年级二班

如何搞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篇7

一、抓住骨干, 锻炼能力

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动力。班主任除了传授知识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还必须注重培养班干部, 使他们在学习、劳动和集体活动中,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以达到学生能管理学生, 教师在场和教师不在场一样, 上班主任课和其它科任教师课一样。

我班推选了个子稍高、年龄稍大、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且明确各自的职责, 班干部不在“多”, 只在“精”。如:班长和副班长全面负责班上工作, 维持纪律, 带领出操、升旗, 参加体育锻炼, 记载班上的好人好事;学习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差生补课, 调动成绩好的学生带成绩差的学生;劳动委员负责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 安排好每天扫地的值日生, 调动大同学帮小同学, 并督促、检查, 分成最清洁、清洁和不清洁三类记载。班主任综合三位干部的记载, 进行公布, 好的及时表扬、奖励, 差的及时正面引导, 现场示范教育, 以鼓励为主, 批评为辅, 客观评价, 以尽量弱化差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对班干部进行分工管理后, 致使班上出现了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新面貌, 同时为班主任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 有效的约束力量, 克服个人主义, 自我中心的自私自利行为。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 形成巨大的激励力量, 谁能为集体增光, 谁就会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谁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 谁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 使每个学生感到做了损害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它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 不怕困难, 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 并以能为集体出力, 争光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格。

如今我班的学生又上升了一个年级, 班级凝聚力特别强。在这个基础上, 我首先引导学生发扬班级的优良传统。记得那是刚刚开学, 我事先找了几名“班干部”学生, 请他们把第一周的值日任务承担下来。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老师没有安排值日, 每天教室却干干净净的, 这些“班干部”真令人佩服。这件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 从开学到现在, 我再也不用为安排值日而费心了。同时, 班级的其他学生也都从这件事上受到震撼, 逐渐形成了为集体服务的观念。

其次, 我注意在大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运动会的时候, 我提出奋斗目标:一是非运动员争取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二是运动员竞赛总分要保持第一。这两个目标, 对于整个班级的全体同学来说压力不小。但我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 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预期的目标实现了:连续两年获得了第一名, 当大会宣布获得第一名时, 同学们都控制不住内心喜悦的心情, 欢呼雀跃, 有的同学甚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就这样, 通过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 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当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对个人来讲, 责任感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古往今来, 反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 都在青少年时代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是他们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的强大动力, 是他们不懈奋斗、追求卓越, 将才学奉献给社会的重要保证。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人品、性格、心理, 应该说与其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责任感会陪伴一个人的一生。

首先, 必须从每一件小事抓起。那是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一天晨读课前, 我发现教室门口有几片废纸———类似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地发生。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弯腰把它捡起来, 而是不动声色地回到了办公室。直到中午放学了, 我看到那几片纸仍然静静地躺在原地, 只不过它们已变黑, 变皱。下午的语文课上我召开了个“临时班会”, 我没有指责任何人, 而是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两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某企业去求职。从档案上看, 俩人几乎难分上下。但其中一位非常健谈,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当有见识的建议。而另一位呢, 相比之下讲话不多, 人也过分老实。经过一番面世之后, 老板心里显然倾向前者。可当俩人起身告辞的那一刹那, 老板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看到后者乘起身时, 将前者面前的一张废纸悄悄捡起来, 扔进了纸篓……”故事讲到这儿,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各个都低下了头, 脸红了。自此以后, 教室里再也找不到一片废纸。

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建设 篇8

关键词: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德育氛围;德育教育

德育是班级建设工作的灵魂,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强化班级管理在德育氛围建设,用环境教育人,用氛围感召人。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小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基础,是班级的主旋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學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二、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教师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以后的运动会、三项竞赛和其他许多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

三、以信任为基础的师生之爱可以激发良好德育氛围的升华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曾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上课总是无精打采,问他,也不答话,教师设身处地地与他交谈,经过多次谈话,这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父母吵架,母亲一气之下离家,他很想妈妈。在亲切安慰他之后,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生活,身边老师同学都在关心他,一切都会好的,他终于慢慢放下了包袱,上课也专心多了。不久后,他妈妈回了家,一切风平浪静。以后,这个学生有了什么困难或是心事总是来找这位教师,学习也进步了不少,还变得爱帮助别人了。

总之,在小学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上一篇:田野在召唤教学札记下一篇: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