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总结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文化总结(精选8篇)

农村文化总结 篇1

整体推进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的发言

各位领导

##区地处##,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区全面实施的“三村四化”建设,有效破解了“三农”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下面,我就##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户的现状及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做法和今后的计划打算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

一、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基本情况是规模扩大、发展良好、形式喜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其中,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 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着力实现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着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重振乡村精神,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到目前为止,##区农村文化已初现产业雏形。相关部门对此也加大引导、支持和扶持力度,使农村文化户和文化联合体,数量上有了较快增长、经营活动范围不断拓展、文化活动品位逐步提高。##区共有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200余户。其中:###镇52户、„„这些“农村文化专业户”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传统节日、村户大事等时机,自编自导、自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自娱自乐、给乡亲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转为具有市场行为的文化经营活动。像珠街乡墩子村的潘玉芬,利用自己的特长,联合几个有特长的村民组建了乡村文艺演出队,并购买了摄像机,在周围的村民们举办庆生、婚娶等喜事时,为他们带去了各种各样的节目、同时还提供摄像服务并为其制作出精美的VCD光盘,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如今,潘玉芬的演出队在当地及周边几个乡镇已经小有名气,村民们家里有什么庆祝活动,都 会请她们去。像潘玉芬这样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还有很多,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个。他们的农村演出队或大或小,活跃在当地,既有效地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浓浓的文化舆论氛围。

二、发展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抓引导,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兴起后,我们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积极引导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优生优育、家庭美德等,启发引导农村文艺演出队,吸取生产、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事例,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既自娱自乐,又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当地的群众,既开展了健康有益的活动,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抓典型,用典型推动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发展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在3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分别选择了1—2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设备及演出能力的文化户(联合体)作为典型培养对象;并协调市文化馆的业务老师和安排区文化馆的专业人员从剧本创作、动作编排、器乐演奏技巧、服装制作、化妆、演出效果入 手,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推动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向市委宣传部上报,并加大对有突出业绩的文化户(联合体)的表彰力度。让这些“乡土艺术家”在发展农村文化方面成为“领头雁”,实现“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格局,(三)抓宣传、扩大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典型宣传面

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典型树立后,我们以宣传典型为契机,利用“文化下乡”、村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的各类活动,为其构建演出平台,并以新闻宣传的方式,如##报道、##新闻、##日报等这些宣传渠道,对其进行宣传报道,把他们的事迹、经验和做法向全区推广,扩大其宣传面,掀起一股学习先进文化户(联合体)的高潮,从而推动了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在发展农村文化户(联合体)中的做法是正确的、可行的,我们以后还要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

三、文化户(联合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各乡镇(街道)文化户(联合体)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可喜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农村文化服务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农村文化户(联 合体)的发展中“三多三少、一大一小”的问题明显显现。即:节目数量多,优秀节目少;文化户数多,设施设备少;观众人数多,经费支持少,演出范围大,演出阵容小。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底子薄。所有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发起者和成员都来自农村,文化底蕴差、目光狭窄、创作水平有限,大部分的节目还停留在传统节目的继承上,缺乏创新,虽然也吸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说教,净化村风,但其发展还不能满足农村文化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规模小。多半都还属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些文化户(联合体)都是由一些有一定艺术才能的农民自发组织而成,人数较少;同时,由于地域、时间的限制,使这些文化户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三是配套设施差。文化户(联合体)的基础设施薄弱,收入也较低,但为了生存发展,又必须引进人才、购买设备等,成本投入不断增加,这就形成了收入少与成本投入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总而言之,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小、弱、单而导致的后劲不足,抵御能力差的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我对促进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加快农村经济建设速度,促进城乡全面发展,整体推进;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把部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农民精神生活的需求问题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出现,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结果,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整体提高的结果。但是,文化户(联合体)的发展方向及能走多远的问题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政治觉悟方面的学习,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让其成为我们党的通讯员和宣传员,及时有效地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对其管理也要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他们扶上马、送上路,使他们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各个地区的特色不尽相同,风俗文化各有千秋,对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引导,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不能走进千村万户都是一个模式、一个样。各个地方的文化户(联合体)要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绝活。如歌舞、小品、相声、山歌都要体现自己的特点;要充分挖掘各自地域优秀的风俗文化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 的文艺节目之中去,做到“古为今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挖掘、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搞好搞活“特色文化户”。有的乡镇可以搞一搞特色文化户评选活动,为特色文化户挂牌上星,给予鼓励;有的乡镇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比如展演、比赛,推动特色文化户发展。

(三)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农民文艺汇演、文明生态村文化展演、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在农村推进“群星文明工程”,以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加强文化户(联合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他们创造、提供一个一起演出的平台,增加他们一起的合作机会,让他们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无论是歌舞、戏剧还是相声、小品等的表演水平都能有新的提高。

(四)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要千方百计鼓励农村的文化能人、艺人、热心人积极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文化户(联合体)的表演素材来源于农村生活,来源于农民大众,他们的表演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大对他们的文化理论培养,提高其理论素质,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他 们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琐事、有教育意义的事,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编排到节目中去,使节目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正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五)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

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订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拓宽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按照普遍服务原则,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通过各种有效的调控,把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务。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确保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健康有序发展。

农村文化总结 篇2

1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学校和网络传媒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项目, 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学校以及网络传媒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平台, 要抓好这几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 笔者总结主要是以下3点:加强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民朋友们可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校园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在先进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网络传媒建设, 与信息时代接轨。

1.1 加强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民朋友们可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

致力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给农民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 保证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 同时村委会要想办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让大家积极踊跃的参加到娱乐活动项目当中。再者对于已经设立农村书屋的村子要充分的利用农村书屋的书籍来武装自己, 对于部分有文化的村民要积极的加入到阅读中来,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议村委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活动, 对于文化活动表演方面突出或者说是有表演欲望的农民朋友可以给他们提供机会, 同时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另外对于已经有文化基础设施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区要及时完善, 确保农民朋友们可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

1.2 加强农村校园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在先进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农村校园是农村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是孩子们学习和放飞梦想的天地, 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快, 决定着孩子们学习质量和新一代农民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 加大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 配备相应的合适的教学设备, 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教育人才, 致力于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型人才。

1.3 加强网络传媒建设, 与信息时代接轨

如今是科技信息时代, 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的不再是只会种地的农民, 需要的是新型的可以与信息时代接轨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朋友们要试着去了解信息时代, 培养自己读书看报, 学会在电视、广播、网络上捕捉信息, 紧跟时代脚步, 把自己打造成新时期的新型农民。

2 做好科技扶贫、文化下乡活动, 打开农民文化科技视野, 同时也要提醒村民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做更好的自己

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真真正正地将文化传递出去, 同时农户又可以积极努力地钻研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输送”, 需要农民可以自己“造血”, 笔者总结在科技扶贫、文化下乡和让农民学会自我约束具体应该从以下3方面入手:坚持科技扶贫, 用文化和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继续搞好文化下乡活动, 开拓农民视野, 弘扬传统美德;要重视“乡规民约”的规范作用, 提高自身文明程度, 改良社会风气。

2.1 坚持科技扶贫, 用文化和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

要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输送给广大农户, 同时在意识上帮助他们转变, 变被动为主动, 让大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主动想提高自己才是科技扶贫的目的。同时先进文化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 必须通过一大批通晓先进文化, 能够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实质, 能够代表先进文化水准, 又能熟悉农村实际的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工作, 因此就必须注重队伍建设,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者的领导, 努力造就一大批精通先进文化、了解农村现实, 并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2.2 要继续搞好文化下乡活动, 开拓农民视野, 弘扬传统美德

要让农民看到好的电影、戏剧、书刊;要把扫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更新扫盲观念, 不要把扫盲停留在传统的识文认字阶段, 要传授现代科技文化知识, 宜传科学精神, 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制教育;要引导农民从思想认识上分清哪些是应当弘扬的传统美德, 哪些是应当摒弃的封建糟粕。

2.3 要重视“乡规民约”的规范作用, 提高自身文明程度, 改良社会风气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又切合本地实际的“乡规民约”及群众白治组织更易为农民群众接受, 大多数农民会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有些地方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 婚礼、丧事一律从简, 杜绝铺张浪费, 抵制赌博活动, 改良社会风气等,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以上分别从,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学校和网络传媒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项目, 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做好科技扶贫、文化下乡活动, 打开农民文化科技视野, 同时也要提醒村民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做更好的自己2个大方面总结了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要想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需要社会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工作努力, 希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再上新台阶。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提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是国家所关心的话题。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笔者通过本文主要总结了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现介绍如下。本文仅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 2006 (01)

文化下乡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篇3

1、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二,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是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三,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通过提高农民的各种技能和本领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能够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提供高雅健康的文化产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2、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且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3、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二、文化下乡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1、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2、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识,认为农民反正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风调雨顺就会有好收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造持不屑态度。而当今社会是个科技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运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用已是有目共睹,世界的农业生产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若是中国农民还是抱着旧观念不放的话,则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以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这样,就能以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为铺垫,促进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3、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现化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业比重的下降和农民数量的减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城镇化并不仅限于硬件设施上进行城市化的改造,正如现代化的实现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一样,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农民具备城镇化思维,具备城镇化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变革他们传统的思维模式,造就具有城镇化文化理念的现代农民,加速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向城镇的转型。

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光明日报[N].2006.2.16.

农村科技文化进村入户工作总结 篇4

为认真做好“八个进村入户”工作,认真贯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八个进村入户”活动的通知》(干综治字〔2009〕24号)文件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实施全县科技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科技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科技综合能力和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切实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县、乡(镇)各级联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科技文化进村入户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按照“塑造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科技文化进村入户的各项工作,努力调动行政部门有关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和科技示范户的积极性。为在全社会营造农业“科技文化进村入户”活动氛围,将“科技入户”摆到今年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此项活动。并要求将这项活动与当前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实施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册、刊发简报、运用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在县报、县电台XX县电视台报道各地有关科技文化进村入户的情况,其中报刊16次、广播电台18次、电视台26次。

二、分工合作,全面推进

自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八个进村入户”活动的通知》推出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科技文化进村入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精心组织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强化责任落实,遴选示范试点等措施,使全县科技文化进村入户活动有序、深入地推进,加快了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转化。据统计,全县组织科技下乡宣传活动28次,参加下乡的技术人员236人,前来咨询的农户2万余人。举办科技知识更新、科技示范户、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人员的培训68期,接受培训的人员达16800人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各显其能,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县科技局通过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形式搞好科技宣传。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对用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搞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实施一批农业星火计划项目。如:反季节蔬菜模式技术。在县农科所等蔬菜集中产区,推广反季节蔬菜模式技术,样板面积200亩,亩平增收1000元,辐射面积2万亩;渔鸭结合养殖技术。以水库、山塘为主体,在水产养殖区推广2000亩渔鸭结合养殖技术,实施“公司+基地连农户”的养殖生产模式,年养殖肉鸭20万只,户均增收5000元;奶牛高效优质养殖技术。通过科学配种、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配套模式,提高奶牛单产和品质,每头成母奶牛增加收入200元以上,牛群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优质水果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新品种栽种面积2000亩,其中三湖镇推广红桔新品种1000亩,潭丘乡推广翠冠梨300亩,大洋洲镇推广水果套袋技术700亩(葡萄和梨各350亩)。葡萄套袋亩增收600元左右,梨套袋亩增收300元以上;配方施肥技术。利用县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搞好全县土壤普查和土壤监测,在全县推广2万亩次土壤配方施肥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条龙服务,减少肥料投入成本20%,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亩平节本增收50元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全县主要农作物搞好病虫防治,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技术,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应用,确保食品安全。通过病虫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亩平减少农药投入20元左右。县教育局实施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开展农村学生家长家教意识培训;扎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配合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活动。县广播电视局围绕重大节庆活动,组织专场演出。突出共建和谐社会,共建社会义新农村的主题,采取县文艺工作者和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同台演出的方式,“六一”、“七一”、国庆和春节期间组织5场专场演出,同时积极参加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文化广场天天演系列活动,在全县人民面前,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扎实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充分调动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农村文艺骨干的积极性,组织更多文艺演出小分队,编排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入村庄、敬老院、“留守儿童之家”等处演出,全年送戏下乡36场。做好同乡镇、居委会衔接工作为文艺团体下乡演出提供必要的演出条件。在全县范围类巡回放映内容健康、为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重点影片、获奖影片和科教片38场次;围绕农家书屋示范建设,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制定全县村级农家书屋示范建设规划,年内完成建设了6个农家书屋示范建设,送图书、电子读物、杂志8000余册;围绕服务民间演出团体,开展文艺辅导活动。充分发挥各乡镇文化站的阵地作用,积极做好文化下乡的节目辅导工作,并做好农民文艺的骨干培训。县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开展农民科学素质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科普大篷车等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次;举办短期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每个乡(镇)培植1个科普典型。

三、密切联系,成效显著

1、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一大批精通科学技术、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科技人员,组成的送科技下乡队伍,带技术、带项目、带信息、带成果、带物资深入农村一线,密切了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增进了与农户之间的友情,增强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也提升了科技人员的地位,加强了社会对公益性科技技术推广工作重视。

2、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采取开展培训、咨询、指导服务,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方式,把农民致富急需的技术、信息、项目送到农民手中,提高了科技的技术到位率,增强了科技示范户的带动能力,提高了广大农户科学种养的技术水平。

3、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施科技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对科技示范户采取培训、指导、服务等优先政策,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帮助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热情。通过科技示范户这个二传手,拉近科技与农民距离,有效地解决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扩大了实用技术的应用范围。

4、加快了科技推广机制的转变。“科技文化进村入户”活动的实施吸纳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民间研究单位的加盟,科技推广机制由单纯依赖政府推广机构向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逐步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四、意见建议

1、加大投入,继续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2、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制定具体政策,对科技文化进村入户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待遇。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 篇5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宣传工作手段,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提升新农村文明程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根据中共元阳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元阳县农村宣传文化指导员队伍的实施意见》(元办发〔201_〕95号)精神,结合攀枝花乡实际,决定在全乡建立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指导员队伍。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者紧密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地方实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开展工作以来,全乡共张贴标语4条,召开农村宣传文化指导员工作动员会7场。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使新农村各项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注重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益人,更是主力军,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群众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攀枝花乡在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体系,成为促进宣传农村思想文化的有效载体。如:在节假日活动和农闲中开展民族歌舞、篮球等健康向上的娱乐比赛,并在节目内容上、形势上加入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及宣传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培训,增强队伍素质,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组织乡村干部进行科学理论学习,地方语言学习,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群众中领头雁作用,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地方实际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

三、丰富文化活动,树立良好风气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低俗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在宣传新农村、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我们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同时,我们还十分着重农民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提高,通过开办农村书屋,为群众提供体育文化活动阵地,使农村赌博的少了,看书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学技术的多了,培植文化能人,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居乐业,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氛围。

四、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领头作用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引导上,各村指导员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宣传引导,宣扬道德风尚,家长里短,春风化雨,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带路人。一是采取贴近农民日常生活,引导农民告别陋习。把道德观念、文明礼仪传导给每一个村民,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二是强化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宣传文化指导员充分利用自己对党和方针政策的全面掌握,向群众宣讲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各项惠农政策。推动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理论知识的宣传普及。

自我乡开展农村宣传文化工作以来,积极采取贴近农民精神需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方式。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民乐、山歌、民歌、民族歌舞等各类娱乐性文艺活动,倡导了农村新思想、新理念,激发了广大农民向往美好未来、拥抱幸福生活的激情,营造了勤劳致富、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新农村新风尚。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按照团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活跃我乡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展示我乡农村青年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将我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我乡青年为全面建设和谐鸭暖做出贡献,鸭暖乡团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主题,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建设青年文化队伍为主要目标,创新和发展“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普及推广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青年快乐过节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开创农村青年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深入开展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提供保障

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鸭暖乡201_年“陇原乡村青年

文化节”活动的通知》,召开各团支部团委负责人会议,对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团支部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本届文化节活动作为展示我乡团员青年才华的舞台,作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三、突出特色、寓教于乐,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

(一)针对农村青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特点,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团乡委从农村青年的文化需求特点和乡村活动条件出发,既坚持传统,又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到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来。活动期间,结合当地实际,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城市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作品展览、文体大赛、医疗义诊、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等活动。充分利用节庆和群众集会,组织农村青年开展戏曲表演、歌舞演出、书画展示、体育比赛等趣味性强、群众参与广泛的活动,展现广大农村青年热爱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发展家乡的情怀和风采。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参与活动农村青年达300人次以上。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扎实开展青年创业技能培训

团乡委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增收的中心任务,以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协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各类培训教育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依托乡村集市,举办青年科技大集,通过图片展览、播放录像、现场咨询、销售农用物资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

(三)“送金融知识下乡”,着力构建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

团乡委与乡信用社联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为主线,大力宣传普及存贷款、结算、银行卡、预防假_、抵制非法集资等农村金融知识,帮助农村青年群众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四)以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为依托,打响“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品牌。

团乡委把“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青年组织、活动、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整体活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承接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关青年文化活动项目,开发和培育一批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项目,带动整个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把握政治主线,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开展陇原农村青年文化节,是我乡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精神,围绕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和方针,开展内容健康、活泼的主题活动,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陇原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共青团各项的深入开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服务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开展下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地方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实际,紧密结合农村青年需求和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我们将通过以上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一批优秀项目、一批文化名人,全面掀起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体现我乡农村青年的良好风貌,展示我乡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年初以来,我_结合“三大园区”、“五个__”建设实际,认真贯彻落实___、__《关于印发___的通知》精神,以扎实开展农村文化实验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_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和管理体制,全面发挥“站、室、户”功能,向农村广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用,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强化领导、落实措施

我_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__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措施,扎实有效推进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一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_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文化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明确了责任措施,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在_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落实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经费_万元,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了顺利开展。三是责任措施落实。坚持每月定期研究农村文化实验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阵地

我_综合文化站于__年__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建筑面积454平方米,总投资40余万元。为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我镇结合实际,逐步完善了室内外功能的规划和设施设备的添制,现室内设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电教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室外设有科普宣传长廊等,配有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各类图书3000册、棋牌、电视、音响、乐器、报刊、高音喇叭等,设施设备基本齐全。

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采取上级支持、政府投入和村(居)委自筹的办法,加大对村级文化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个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配置了图书、棋牌、电视、音响、乐器、乒乓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科普宣传栏、高音喇叭等。

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政府奖励一点、村(居)委补助一点、驻村干部捐助一点的办法,严格按标准建成文化中心户20户,配置了图书、报刊、棋牌、电视、音响、乒乓台、健身器材等设备。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我镇结合实际,以“三到位”规范“站、室、户”管理,确保宣传文化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一是领导到位。落实了镇综合文化站由镇党委统一管理,党委书记任名誉站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任站长,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由镇党委管理,配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二是制度到位。我镇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站、室、户”管理制度,制定了综合文化站站长职责、管理员职责、管理员考核制度、图书室管理守则、多功能室管理守则,活动室活动守则等,把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层层落实到人,管理到位,确保了综合文化站正常、有序地运转。

对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管理,我们指定了村干部负责,落实了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三是培训到位。组织举办了2期镇综合文化站、各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丰富活动、发挥作用

(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我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通过开放图书、举办形势宣讲、政策咨询、图片展览、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把“站、室、户”建设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中心。年初以来,我们组织镇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开展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会、区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书记视察南川等重大形势政策的宣传,举办了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等宣讲,增进了广大群众对形势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我镇立足新农村建设实际,借助“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开通了图书阅览室,随时为群众提供形势政策、科技致富等信息。为确保群众读到先进、及时的科学知识,我镇坚持“站、室、户”定时开放,定期充实图书,开展图书、光盘借阅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二是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综合文化站确定为基层骨干的培训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人员的知识构成,通过组织、引导、培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计划生育星、清洁卫生星、文明诚信星”的“五星级文明户”。201_年,评选表彰了120户“五星级文明户”、农村经济创业致富能人10人、好社长10人等,有效推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利用“站、室、户”配备齐全的培训设施,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结合我镇特色农业乡镇的特点,组织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结合农事季节,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效能,使农村群众接收了最及时、最有效的科技信息。一年来,举办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劳务技能等技术培训6期,参加培训的农民达3000人次。

(三)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镇结合实际,把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的工作重点切入到构建和谐乡村、为群众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上来,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定为“站、室、户”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一是开放了活动室,充实了娱乐项目,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在“站、室、户”配备了乒乓球、象棋、军棋、围棋、扑克以及卡拉OK演唱等群众日常喜欢的休闲项目。二是利用农闲和重大节庆等时机,开展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举办了__镇“庆五一、迎五四”红歌传唱比赛、“魅力__、歌唱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场文艺演出、农村院坝故事会、箴言评比、篮球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相互学习、和谐共进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三是开展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站、室、户”的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活动,开设亲情连线等服务,解除家长们特别是外出务工家长的种种忧心。

五、共建共享,成效初显

通过我镇文化实验工作建设的有效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农村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一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思想道德明显改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形成了农村崇尚科学、勤劳致富的良好精神风貌;农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加强,讲文明、树新风的风气日益浓厚,表现为农村环境更卫生了,文化体育活动多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社会不良风气减少了。二是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广大群众通过“站、室、户”平台,掌握了分析市场、科学种养的本领,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增收越来越明显,共同推进了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农村稳定。我镇以“站、室、户”建设为主阵地,深入开展了文明村镇、平安__等创建活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形成了群众讲文明道德,关心政治、关心发展的社会风气,为镇党委政府开展好农村工作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市农业局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总结 篇6

,我局按照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什农党组[]2号)文件的要求,采取“一三五”措施,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一个机制”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前卫,市委常委、宣

传部部长殷萍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农工委、党校、监察局、农业局、文化局、广电局、报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明确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牵头部门为市农业局,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工作、通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各镇和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落实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过努力,建立了有效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运转机制。

二、创新“三个载体”

(一)制定“四个结合”“八个一”标准,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四个结合”:一是紧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二是紧密结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管理;三是紧密结合农村“勤廉双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党建;四是紧密结合“乡风文明十进村”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标准:制定一个廉政文化工作计划、建设一个廉政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传队、举办一场廉政文化文艺演出、设置一个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建立一个村(党)务公开栏、建立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开展一次“两委”班子的述职述廉。全市确定1个村为德阳市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红白镇柿子坪村)、15个村为市级示范点。市的“四个结合”“八个一”抓好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国办要情》(.6.30)采用。

(二)办好反腐倡廉专栏

1.在电视台开通《廉政时空》栏目、在人民广播电台开通《行风热线》直播栏目,解决了很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畅通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2.市纪委监察局坚持办好《纪检监察信息》和《纪检监察信息参阅》。

3.全市16个“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均设立了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栏。

(三)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廉政家访活动

一是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二是开展党员干部及家属的廉洁教育,三是开展访贫问苦,四是化解矛盾纠纷。

三、搭建“五个平台”

(一)利用党课、会议、讲座及党校培训等,搭建课堂教育平台

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类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镇党委会、村组干部会、支部党员会、村民会等)、市长书记廉政党课、纪委书记廉政党课、党校教学计划及“十万农民大培训”的内容,做到开会有内容,讲授有计划,考试有题目。

(二)利用报刊杂志、教育读本、宣传资料、宣传栏等,搭建文字教育平台

利用“送图书杂志进村”向各村(社区)送图书杂志,各村(社区)设立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农民读报栏,各镇(街道)在试点村(社区)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

(三)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搭建电化教育平台

农村文化总结 篇7

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 促进农村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农村社会和谐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层艺术文化建设, 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农村艺术文化对构建谐社会所发挥的功能

艺术文化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要求。艺术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具有强大内驱力的重要方面。其次, 艺术文化具有审美和教育功能, 能够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当前农村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比较低, 因此艺术与审美的水平也相当有限。艺术文化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震撼力可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 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拓展艺术鉴赏视野, 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对全面培养人, 提高人的素质上面, 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艺术文化拥有强大的教化规范的约束力, 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身心的和谐, 而个体行为的规范和谐就可以形成整个社会领域的和谐, 为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牢固的基石。

二、目前农村艺术文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国民经济提供物质资料保证, 农村的发展关乎经济的巩固和加强。因此繁荣农村艺术文化,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构建和谐健康新农村, 已逐步成为发展农村, 富裕农民的重要工作。但是, 由于历史及社会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 农村艺术文化特别是一些民间的富有历史价值民族色彩的艺术发展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 农村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艺术文化屡步维艰。

由于文化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 各种民间文化生存环境出现危机, 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丰富性和传承性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已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 祖祖辈辈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的生存土壤逐渐丧失。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戏剧、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木偶等民间传统文化, 以及传统的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 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和体育活动等均出现了危机, 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众多农村的民间艺术文化如地方戏, 快板, 说书等被现代的电影、电视所取代, 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正在逐步变小, 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甚至绝迹。

(二) 城市“建设性”破坏和旅游“开发性”对农村艺术资源破坏严重。

旧城改造的推土机把大量的老城民居中附着的文化精华, 如砖雕、木雕、石雕、壁画等轰然推倒并碾碎。农村中一些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群在集镇建设中遭到破坏。民间艺术资源陷入经济越发展、破坏越严重的沼泽之中。一些部门看到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纷纷举着民间艺术的旗号进行开发所谓的“旅游资源”, 这种开发行为, 要么是不懂艺术的“拍脑袋工程”, 要么是把民间艺术当成摇钱树的唯利是图之举, 往往成为变相破坏和摧残。

(三) 大量农村中一些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惨遭损毁。

因为缺乏民间和民俗文化保护机构, 缺乏对民俗和民间文化市场的管理, 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历史资料流失到域外甚至境外。同时因为研究人员和经费短缺制约民俗文化保护。民间艺术保护经费不足, 造成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和载体, 无法开展紧急抢救而带来湮灭的危险。缺乏研究人员, 民间艺术既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 也难以形成精品, 直接影响民间艺术的后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整体来看, 我国农村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存环境渐趋恶化。

三、农村艺术文化发展滞后的根源和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 现实文化与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和发生了偏差。同时, 受体制、财力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文化呈现出一些负面新动向, 这些变化是造成农村基层文化滞后的主要原因。促进农村艺术文化繁荣, 构建和谐社会具体措施是加强农村艺术文化的抢救和保护, 是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政府要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

要着眼长远, 立足实际, 按照“保护为主, 合理利用, 继承发展”的思路, 加紧制订农村文化艺术保护规划, 真正把农村文化艺术资源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文化艺术, 建立健全资料档案, 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 落实保护措施和经费, 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此外要切实加强领导, 为农村文化艺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 设立农村艺术文化保护专项资金, 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主要用于农村文化艺术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比如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 农村民俗文物展览等, 组织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艺术活动, 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条件的可以组建广播影视播放、文艺演出等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无条件的可以充分协调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大礼堂定时就近向村民开放。在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培养农村文化艺术带头人和发展文化艺术志愿者, 有意识地培育农村文化艺术, 培养民间艺人, 充分利用农闲、节墟日、村民喜庆, 组织花会、赛山歌会、编排相声小品等, 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改变村民原来那种无所事事、无事生非、无事黄毒赌的不良状况。

(三) 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培育文化艺术品牌产品.

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时候, 还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助, 发掘雕刻雕塑、书画剪纸、纺织编织、刺绣布艺、等民间文化艺术, 将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包装成招商项目, 形成文化产业, 打出文化品牌。挖掘、承扬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如剪纸、绘画、雕刻、编织等工艺项目, 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节目。挖掘、承扬深厚的历史人文痕迹。挖掘、整理具有地方性名胜古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海玲

(梅州市蕉岭县镇平中学广东蕉岭514100)

学校图书馆是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的阵地, 是学生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陶冶心灵的精神家园。学校图书馆的活动成为中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图书馆员必须尽职尽责,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努力配合学校教师, 充分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 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以上问题, 笔者浅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如下:

一、图书馆员要敬业爱岗、增强素质

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实施主要是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去完成的, 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其工作成效。图书馆员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必须充分认识到, 图书馆资料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 服务育人是学校整个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本职工作当成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来追求, 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精一行。坚持“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想读者所想, 急读者所急”和“甘为人梯”的服务思想, 忠于职守, 主动热情, 文明礼让, 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通的业务水平服务师生, 象天使那样把爱洒向每位学生的心中!

二、当好“导航员”, 服务育人

为使学生获取终身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应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 能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厦门, 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鉴别,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 而要做好这一切, 没有图书馆的勇于和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 图书馆员要热心做学生借书的“导航员”, 加强对学生选择图书资料的指导。要帮助学生辨别精华糟粕, 正确选择读物。由此, 在学生借书前, 应向学生介绍图书馆书目的使用方法、藏书情况、借阅制度和有关注意事项。要抓好“书目推荐”这一工作, 主动向学生推荐新书、好书, 把最新最优秀最有代表的图书推荐给学生。还可以举办书刊展览和多种形式的立刻辅导活动, 为学生选择图书提供方便。通过以上的指导, 宣传、推荐工作, 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形成经常借阅图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中, 不定期要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 给学生选择图书资料阅读, 以课外促课内, 为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雪中送炭”,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每二课堂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寓读书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以书育人

中学图书馆拥有丰富教育资源, 对于占领中学生课外阅读阵

迹, 古代名村、名人、名寺庙、名品。

综上所述, 农村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对于社会的改革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我国农村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农村艺术文化建设在为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因此, 农村文化作为进行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贯彻国家的方针策略, 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和谐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厦增砖添瓦。

地, 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来, 我校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与学校团委联合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兴趣小组, 成立“蓓蕾文学社”, 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还通过出版刊物和黑板报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吸引了一大批的文学爱好者。还与学校语文教研组配合, 创建校园特色, 有声有色开展“走进古文学, 做书香少年”的活动, 课余时间, 全校上下掀起了“读古文、背古诗、讲古典故事, 寻找古代名人”的热潮。学校图书馆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书籍被学生一借而空。通过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 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精彩, 使学生变得更加精神。各年级的学生中不少“秀才”脱颖而出, 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素养。

四、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环境育人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得好。图书馆要营造舒适明亮、优雅静谧、端庄美观、催人奋发的读书氛围。故此, 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应该是规范、严谨、高雅、精致。比如:在图书馆走廊悬挂古今中外名人画像及座右铭, 在阅览室、藏书室张帖名言警语和温馨提示, 有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黄金未是宝, 学问胜珍珠”, “读一本好书, 犹如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等, 激励读者勤学苦读、立志成才、崇尚科学、向往末来。

五、建章立制, 管理育人

图书馆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品格, 营造和谐的馆风校风。如借助学校的多种会议在各种场合反复向学生进行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 在图书馆显眼的地方张帖规章制度条文, 要求学生做文明读者, 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阅读习惯。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约束每位学生在图书馆的行为, 并将学生在图书馆的表现作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条件之一。对违反制度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损害公物者还要经济处罚, 及时纠正学生在图书馆的偏差行为, 做到管理育人。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只要大家思想重视, 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三农问题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村和谐是基础,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是根本, 文化建设是关键。农村艺术文化作为农村文化的一种, 其所具有的功能与特点对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艺术文化,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恕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2].张岳:《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经济日报

[3].王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南论坛

农村文化总结 篇8

一、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加大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投入

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才,因而十七大报告才着力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讲缩小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要缩小城乡人文资源的差距。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城市文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而农村文化建设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训新型农民,壮大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核心价值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营造积极、健康、团结、奋进的氛围,凝聚广大群众的能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给予农村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正确定位、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非盈利性组织文化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和文化市场。各级政府应在普遍重视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文化建设的三个部分的内容,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应在客观地了解当地群众文化需求后,切实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在当地营造良好的政策等环境氛围,引导非赢利性组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最后,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为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各级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时,也应该清醒认识、正确定位、区别对待,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2、加大投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各级政府应切实地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给予公共服务单位(诸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体育馆等)更多的扶持,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做好“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切实兑现;三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公益文化氛围,发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四是巩固农村文化四大阵地——文化站、科技文化中心户、有线电视网、村级文化活动室,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五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文化特色,形成活跃的特色文化氛围;六是对一些个体文化单位适时给予一定的扶持,健全农村文化市场;七是关注农村青少年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文化情趣,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二、广泛宣传、引导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积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应积极宣传各种文化信息、引导群众文化需求。在农村,广大群众对城市里的一些文化享受是很向往的,但是有时却显得有些盲目,我们积极地引导群众文化需求,一方面可以激发并掌握他们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1、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供需两方各自的共识:一是在政府部门形成积极的服务共识,通过政策宣传、工作考核、奖惩兑现等方式,使得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各部门、从各级干部到村组干部、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形成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浓厚的服务氛围;二是在群众中形成热烈的需求共识,通过村级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对于科技、文化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的隐性文化需求成为显性文化需求。

2、引导需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规范管理,以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全方位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缩小城乡人文资源差距,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将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群众手中;二是将主流的、文明的各类文化服务主动送到农民群众跟前;三是引导、规范文化单位管理,通过他们将有关核心价值的文化内容传播到农民群众中。

3、规范管理、健全农村文化市场。必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一是政策上,给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二是资金上,要有一定的扶助项目;三是方向上,要引导其开发积极、健康、正义、高尚的文化项目;四是组织上,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得到健康成长。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建设乡风文明、充满活力、凝聚智力的和谐新农村,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群众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他的重要性,从人文关怀上引起重视,才可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政治觉悟上予以关注,才可能真正地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迫切的,我们应赶紧采取行动。■

上一篇:履行“六大员”职责工作总结下一篇:中信银行贵宾服务分析